CN103122790B -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2790B
CN103122790B CN201210417856.XA CN201210417856A CN103122790B CN 103122790 B CN103122790 B CN 103122790B CN 201210417856 A CN201210417856 A CN 201210417856A CN 103122790 B CN103122790 B CN 10312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ement portion
upside
downside
water pump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78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2790A (zh
Inventor
板仓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73Adaptations for fitting the engine, e.g. front-plates or bell-hou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能够在良好的组装性下将水泵牢固地安装至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在水泵壳体(30)的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上侧紧固部(31U1),在第1上侧紧固部(31)与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上侧紧固部(31U2),在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下侧紧固部(33L1),在第1下侧紧固部(33L1)与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下侧紧固部(33L2),水泵壳体(30)的安装面(31Us、33Ls)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抵接,利用螺栓(35)紧固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1下侧紧固部(33L1)、第2下侧紧固部(33L2),从而将水泵(20)安装至内燃机主体(2)。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水冷式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安装水泵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提出有多种下述这样的结构:安装有致动器并对泵驱动轴进行轴支承的水泵盖与收纳叶轮的水泵壳体合并而构成水泵,该水泵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01213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这样的结构:动力转向泵一体地设于水泵,从而以共同的泵驱动轴进行驱动,收纳叶轮的水泵壳体和动力转向泵壳体夹着共同的泵盖进行合并,在泵驱动轴的从动力转向泵壳体突出的端部形成有作为共同的致动器的带轮。
水泵的水泵壳体构成为:在水泵壳体的上部向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侧突出有排出连接管,该排出连接管形成从用于收纳叶轮的泵室伸出的冷却水排出通道,在水泵壳体的下部形成有安装支架。
并且,对于水泵壳体,将上部的排出连接管插入到在内燃机主体的侧壁的安装面形成的与水套连通的开口,利用紧固螺栓将下部的安装支架紧固并支承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的安装面。
另外,对于动力转向泵壳体,另行利用紧固螺栓将上下的安装支架紧固并支承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的安装面。
在专利文献1中,水泵壳体的上部的排出连接管被插入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安装面的开口中,下部的安装支架借助螺栓仅以一点被紧固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安装面,因此,下部被局部地紧固,水泵壳体的整体没有被牢固地固定。
由于水泵壳体的上部没有紧固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因此,难以保持应该将上部的排出连接管液密地插入于侧壁安装面的开口时的密封性。
另外,由于在水泵壳体的泵盖侧安装有带轮或动力转向泵等重物,因此容易发生下述这样的位置偏移从而使组装性变差:水泵壳体以将下部的安装支架紧固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的紧固螺栓为中心转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良好的组装性下将水泵牢固地安装至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用于将水泵(20)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2),水泵盖(41)与水泵壳体(30)在结合面(30a)处合并成一体而构成所述水泵(20),所述水泵盖(41)安装有致动器(40)并且对泵驱动轴(42)进行轴支承,所述水泵壳体(30)形成用于收纳叶轮(43)的泵室(22),所述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壳体(30)构成为:在中间泵室部位(32)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有上侧伸出部位(31)和下侧伸出部位(33),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和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相对于所述水泵壳体(30)和所述水泵盖(41)相结合的结合面(30a)向与所述水泵盖(41)相反的一侧伸出,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和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形成有安装面(31Us、33Ls),所述安装面(31Us、33Ls)安装于内燃机主体(2)的垂直于所述水泵壳体(30)和所述水泵盖(41)相结合的结合面(30a)的侧壁(3f),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上侧紧固部(31U1),并且在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上侧紧固部(31U2),在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下侧紧固部(33L1),并且在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下侧紧固部(33L2),所述水泵壳体(30)的所述安装面(31Us、33Ls)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抵接,利用螺栓(35)紧固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从而将所述水泵(20)安装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中,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形成至到达冷却水连通部(24),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所述水泵壳体(30)的泵室(22)伸出并朝向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延伸,所述冷却水连通部(24)在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近前处开口于安装面(31Us),从而将冷却水连通到内燃机主体(2)侧的冷却水导入口(3Wa),在所述冷却水连通部(24)的周围,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夹着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并且所述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相互形成于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的上下位置,所述第3上侧紧固部(31U3)也与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被螺栓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中,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形成为,使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位于两侧,并使在内燃机主体(2)形成的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位于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之间,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的安装面(33Ls)将所述油路开口(3p1、3p2)封闭。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对于水泵壳体(30),即使水泵盖(41)侧因致动器(40)而导致重量变重,但由于比位于中间泵室部位(32)的高度的泵驱动轴(42)靠上的上侧伸出部位(31)在伸出端的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位于该第1上侧紧固部(31U1)与泵驱动轴(42)之间的第2上侧紧固部(31U2)处被螺栓(35)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比泵驱动轴(42)靠下的下侧伸出部位(33)在伸出端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位于该第1下侧紧固部(33L1)与泵驱动轴(42)之间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被螺栓(35)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因此,即使水泵盖(41)侧因致动器(40)而导致重量增加,施加于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朝向泵驱动轴(42)方向的力(Fu)也能够被大致位于该力的方向上的第2上侧紧固部(31U2)有效地分担并支承,同时,从泵驱动轴(42)的方向施加于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Fl)能够被大致位于该力的方向上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有效分担并支承,力不是集中于一处紧固部,而是进行分散,水泵壳体(30)整体上构成能够高效地支承水泵盖(41)侧的重量的安装结构,从而牢固地固定于内燃机主体(2)。
即使在致动器(40)相当重的情况下,水泵壳体(30)以利用上下多个紧固部没有偏斜地、且高效地对致动器(40)所在的水泵盖(41)侧的重量进行支承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主体(2),因此,水泵壳体(30)不易发生位置偏移,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
水泵壳体(30)的上侧伸出部位(31)通过第1、第2上侧紧固部(31U1、31U2)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下侧伸出部位(33)通过第1、第2下侧紧固部(33L1、33L2)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因此,上侧伸出部位(31)和下侧伸出部位(33)互相大致独立地且分别牢固地被紧固,从而使形成于安装面(31Us)的冷却水的排出通道(下游侧冷却水通道)的连接部的密封性得以良好地维持。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在上侧伸出部位(31),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形成至到达冷却水连通部,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水泵壳体(30)的泵室(22)伸出并朝向第1上侧紧固部(31U1)延伸,所述冷却水连通部在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近前处开口于安装面(31Us),从而将冷却水连通到内燃机主体(2)侧的冷却水导入口(3Wa),在冷却水连通部(24)的周围,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夹着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并且所述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相互形成于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的上下位置,因此,在冷却水连通部(24)的位于上侧伸出部位(31)的安装面(31Us)处的冷却水通道端部的周围,能够通过第1、第2、第3上侧紧固部(31U1、31U2、31U3)这三处位置将上侧伸出部位(31)牢固地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能够容易确保作为冷却水通道的连接部的冷却水连通部(24)的开口的密封性。
另外,第3上侧紧固部(31U3)位于泵驱动轴(42)与第1上侧紧固部(31U1)之间,能够与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同有效分担并支承施加于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朝向泵驱动轴的方向的力(Fu)。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下侧伸出部位(33)的安装面(33Ls)将形成于内燃机主体(2)的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封闭,因此,油通道的油路开口不需要密封塞等封闭专用部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从而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在下侧伸出部位(33),将两侧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第2下侧紧固部(33L2)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并使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位于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第2下侧紧固部(33L2)之间,因此,能够以良好的密封性封闭油路开口(3p1、3p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所述内燃机的前视图。
图3是所述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将水泵安装于气缸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气缸体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将水泵安装于气缸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水泵壳体的后视图。
图8是将水泵壳体安装于气缸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9是以图7和图8的IX-IX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0是装配有水泵盖的电动马达的左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将水泵安装于气缸体的状态的前视图。
标号说明
1:内燃机;2:内燃机主体;3:气缸体;3f:前侧面;3r:右侧面;3Wa:冷却水导入口;3U:上侧安装部;3Us:安装面;3U1:第1上侧安装凸台部;3U2:第2上侧安装凸台部;3U3:第3上侧安装凸台部;3L:下侧安装部;3Ls:安装面;3L1:第1下侧安装凸台部;3L2: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p1、3p2:油路开口;Ph、Pv:油通道;4:气缸盖;5:下壳体;6:气缸盖罩;7:油底壳;8:曲轴;9:飞轮;10:恒温器;15:压缩机;18:散热器;19:加热器芯;20:水泵;21:上游侧冷却水通道;22:泵室;23: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4:冷却水连通部;30:水泵壳体;30a:结合面;31:上侧伸出部位;31U:上侧紧固基部;31Us:安装面;31U1:第1上侧紧固部;31U2:第2上侧紧固部;31U3:第3上侧紧固部;32:中间泵室部位;33:下侧伸出部位;33L:下侧紧固基部;33Ls:安装面;33L1:第1下侧紧固部;33L2:第2下侧紧固部;34:密封部件;35:安装螺栓;40:电动马达;41:水泵盖;42:泵驱动轴;43:叶轮;45: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为直列4缸的4冲程水冷式内燃机,将曲轴8以指向左右方向的方式横置搭载于车辆。
在本说明书中,以车辆为基准来限定前后左右。
内燃机1的内燃机主体2构成为,下壳体5以夹着曲轴8的方式对该曲轴8进行轴支承,并且下壳体5与沿左右方向排列有气缸的气缸体3的下方接合,在气缸体3的上方重叠有气缸盖4,在该气缸盖4上覆盖有气缸盖罩6,在下壳体5的下方接合有油底壳7。
在曲轴8的从气缸体3与下壳体5的结合面向右侧突出的端部嵌装有飞轮9,该飞轮9是考虑到轴向的重量平衡而设置的。
并且,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靠右侧的位置安装有电动的水泵20,电动压缩机15在水泵20的下方安装于下壳体5。
基于图3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对在水泵20的驱动下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系统的主要循环路径进行简单的说明。
从水泵20排出的冷却水首先流入到气缸体3内而在气缸体3内的水套中循环,接下来流入到上侧的气缸盖4内而在气缸盖4内的水套中循环,在气缸体3和气缸盖4之间进行热交换,从出水口4e流出。
另外,从气缸盖4形成有直接流入到安装于气缸盖4的恒温器10中的旁路通道10i。
从出水口4e配设有使冷却水在散热器18中循环的散热器流入通道18i,从散热器18配设有回流至恒温器10的散热器流出通道18e。
另外,从出水口4e配设有加热器流入通道19i,该加热器流入通道19i将冷却水另行供给至空调用的加热器芯19,从加热器芯19配设有回流至恒温器10的加热器流出通道19e。
并且,从恒温器10配设有水泵吸入通道20i,该水泵吸入通道20i使冷却水回流至水泵20。
冷却系统的主要循环路径如上这样构成。
在低温时,恒温器10关闭散热器流出通道18e并打开旁路通道10i,由此,冷却水不在散热器18中循环,而是在气缸体3和气缸盖4中流动,促进预热。
在高温时,恒温器10打开散热器流出通道18e并关闭旁路通道10i,由此,在散热器18中循环而使热量被夺走的冷却水在气缸体3和气缸盖4中流动,从而能够对两者进行冷却。
并且,流入到加热器芯19的冷却水从加热器芯19经过恒温器10回流至水泵20,但不受对恒温器10的驱动的限制,而且在几乎不对恒温器10的石蜡(ワックス)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被吸入到水泵20,始终进行循环。
以下,对向气缸体3安装水泵20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沿气缸列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气缸体3的下半部的相当于曲轴箱的部分向前后鼓出,形成为宽幅(参照图1)。
在该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靠右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那样安装有电动的水泵20。
如图4所示,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冷却水导入口3Wa在靠右侧的上部开口,该开口的周围沿着气缸体3的与气缸盖4相结合的结合面3s向前方稍微伸出从而形成上侧安装部3U,将该上侧安装部3U的呈铅直平面的安装面3Us作为开口端面。
在冷却水导入口3Wa的周围的上侧安装部3U,在冷却水导入口3Wa的左斜上方沿着结合面3s形成有第1上侧安装凸台部3U1,在冷却水导入口3Wa的右斜下方形成有第2上侧安装凸台部3U2,在冷却水导入口3Wa的右斜上方沿着结合面3s形成有第3上侧安装凸台部3U3,在第1、第2、第3上侧安装凸台部3U1、3U2、3U3分别贯穿设置有安装孔3Uh。
另外,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油路开口3p1、3p2以在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开口于右侧面3r附近且比中央稍靠下方的位置,该开口的周围向前方稍微伸出从而形成下侧安装部3L,将该下侧安装部3L的呈铅直平面的安装面3Ls作为开口端面。
下侧安装部3L从气缸体3的右侧面3r向左侧形成得较长,下侧安装部3L位于上侧安装部3U的下方且稍靠右的位置,并且比上侧安装部3U稍微向前方伸出。
并且,在气缸体3形成有润滑系统的油通道,油路开口3p1、3p2与指向左右方向的油通道Ph连通,并且油路开口3p1与指向铅直方向的油通道Pv连通(参照图4)。
在油路开口3p1、3p2的周围的下侧安装部3L,在左侧的油路开口3p1的左斜下方形成有第1下侧安装凸台部3L1,在右侧的油路开口3p2的上方稍靠右的位置形成有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2,在第1、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1、3L2分别贯穿设置有安装孔3Lh。
第1、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1、3L2以将油路开口3p1、3p2夹在两者之间的方式设置于两侧。
另一方面,安装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水泵20由水泵壳体30和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40构成,水泵盖41被装配于电动马达40侧。
在将电动马达40以使水泵盖41覆盖水泵壳体30的右侧面的结合面30a的方式与水泵盖41安装成一体的状态下,以将与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垂直的安装面31Us、33Ls抵接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方式安装水泵壳体30。
在水泵壳体30,相对于与水泵盖41相结合的结合面30a向与水泵盖41相反的一侧伸出的、上侧伸出部位31和下侧伸出部位33形成于比中间泵室部位32靠上方和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6、图7)。
因此,从前面观察(图6),水泵壳体30形成为左侧面在中间泵室部位32处缩进的形状。
在水泵壳体30的中间泵室部位32,泵室22形成为朝结合面30a开口(参照图8),上游侧冷却水通道21从泵室22向与结合面30a相反的一侧(左侧)穿过左侧面而穿孔。
并且,沿着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从泵室22向上方作为槽路伸出而形成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参照图8)。
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在结合面30a的上端近前处弯曲,向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方向(左方)穿孔并延伸,到达在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部的上侧紧固基部31U形成的冷却水连通部24(参照图6至图9)。
参照图8,泵室22和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的槽路朝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开口,5个盖紧固部30ab形成在结合面30a的周围并具备紧固孔30ah。
水泵盖41与电动马达40成一体地安装于该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
如图10所示,水泵盖41形成有与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面对的与该结合面30a大致相同形状的结合面41a,在结合面41a的中央处较大地形成有泵室22的一部分,从泵室22向上方伸出有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的一部分。
并且,在结合面41a的周围形成有与水泵壳体30的5个盖紧固部30ab对应的安装部41ab,所述安装部41ab具备安装孔41ah。
并且,在水泵盖41的结合面41a形成有供密封部件嵌合的槽。
作为电动马达40的驱动轴的泵驱动轴42贯穿水泵盖41的泵室22的底壁中央并突出,在泵驱动轴42的突出的端部嵌装有叶轮43。
使水泵壳体30的结合面30a与组装于电动马达40的水泵盖41的结合面41a抵接,将安装螺栓45贯穿安装孔41ah并螺合固定于紧固孔30ah,由此,以将水泵盖41与水泵壳体30合并的方式安装电动马达40。
在水泵壳体30和水泵盖41的合并体中构成了泵室22和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在泵驱动轴42的从电动马达40侧突出的端部嵌装的叶轮43位于泵室22内。
因此,当电动马达40驱动而使泵驱动轴42与叶轮43一同旋转时,流入到上游侧冷却水通道21的冷却水被吸入到泵室22,向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排出。
这样将电动马达40与水泵盖41一同安装于水泵壳体30从而构成水泵20,将该水泵20的水泵壳体30安装于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形成的、上侧安装部3U的安装面3Us和下侧安装部3L的安装面3Ls。
对于在水泵壳体30中的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部形成的上侧紧固基部31U,在与气缸体3的上侧安装部3U的安装面3Us面对的面,形成有供冷却水连通部24开口的安装面31Us(参照图7)。
并且,在安装面31Us,在冷却水连通部24的开口周围形成有供密封部件34(参照图9)嵌合的槽31v。
并且,在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部的上侧紧固基部31U,在上侧伸出部位31的离结合面30a最远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上侧紧固部31U1,在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上侧紧固部31U2,并且,在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右方泵驱动轴42侧且在第2上侧紧固部31U2的上方,形成有第3上侧紧固部31U3(参照图11)。
形成于上侧紧固基部31U的、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第2上侧紧固部31U2和第3上侧紧固部31U3形成于冷却水连通部24的开口端面即安装面31Us的周围,各自的安装孔31Uh形成为贯穿安装面31Us(参照图7)。
如图7所示,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泵室22伸出并朝向上侧紧固基部31U的冷却水连通部24延伸,夹着该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第2上侧紧固部31U2位于下方,第3上侧紧固部31U3位于上方。
参照图4和图7,水泵壳体30的上侧紧固基部31U的安装面31Us与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形成的上侧安装部3U的安装面3Us面对,水泵壳体30的冷却水连通部24的开口与气缸体3的冷却水导入口3Wa对置,水泵壳体30的安装面31Us的周围的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3上侧紧固部31U3对应于气缸体3的安装面3Us的周围的第1上侧安装凸台部3U1、第2上侧安装凸台部3U2、第3上侧安装凸台部3U3。
另一方面,水泵壳体30的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部的下侧紧固基部33L对应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下侧安装部3L,与下侧安装部3L的安装面3Ls相同形状的安装面33Ls形成为与安装面3Ls对置。
在该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部的下侧紧固基部33L,在下侧伸出部位33的离结合面30a最远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下侧紧固部33L1,在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下侧紧固部33L2(参照图11)。
形成于下侧紧固基部33L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第2下侧紧固部33L2各自的安装孔33Lh形成为贯穿安装面33Ls(参照图7)。
参照图4和图7,水泵壳体30的下侧紧固基部33L的安装面33Ls与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形成的下侧安装部3L的安装面3Ls对置,水泵壳体30的安装面33Ls的左右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第2下侧紧固部33L2对应于气缸体3的安装面3Ls的第1下侧安装凸台部3L1和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2。
因此,在将水泵20安装至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情况下,使水泵壳体30中的上侧伸出部位31的上侧紧固基部31U的安装面31Us和下侧伸出部位33的下侧紧固基部33L的安装面33Ls分别抵接于在气缸体3的前侧面3f形成的上侧安装部3U的安装面3Us和下侧安装部3L的安装面3Ls,将安装螺栓35贯穿水泵壳体30的上侧紧固基部31U的三个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3上侧紧固部31U3各自的安装孔31Uh和下侧紧固基部33L的两个第1下侧紧固部33L1、第2下侧紧固部33L2各自的安装孔33Lh,并螺纹固定于气缸体3的上侧安装部3U的三个第1、第2、第3上侧安装凸台部3U1、3U2、3U3各自的安装孔3Uh和下侧安装部3L的两个第1、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1、3L2各自的安装孔3Lh以进行紧固。
图11示出将水泵壳体30安装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来支承水泵20的状态。
使水泵壳体30的上侧紧固基部31U的安装面31Us与气缸体3的上侧安装部3U的安装面3Us接合,由此,水泵壳体30侧的冷却水连通部24与气缸体3侧的冷却水导入口3Wa在开口周围被密封部件34密封从而连通。
另外,使水泵壳体30的下侧紧固基部33L的安装面33Ls与气缸体3的下侧安装部3L的安装面3Ls接合,由此,将气缸体3的油路开口3p1、3p2封闭。
在穿过水泵壳体30的中间泵室部位32的左侧面的上游侧冷却水通道21,连接有供从恒温器10回流的冷却水流动的水泵吸入通道20i,因此,当利用电动马达40驱动水泵20时,从恒温器10回流至上游侧冷却水通道21的冷却水被吸入到泵室22,并被排出至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冷却水连通部24流入到气缸体3侧的冷却水导入口3Wa,从而在气缸体3进而在气缸盖4的水套中循环。
参照图11,关于水泵壳体30,上侧伸出部位31的上侧紧固基部31U通过三个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3上侧紧固部31U3紧固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下侧伸出部位33的下侧紧固基部33L通过两个第1下侧紧固部33L1、第2下侧紧固部33L2紧固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
这样,安装于气缸体3的前侧面3f的水泵壳体30对合并于右侧面的结合面30a的电动马达40悬臂支承。
电动马达40为在泵驱动轴42的周围具备线圈或磁铁等的重物,电动马达40的重心大概位于泵驱动轴42。
水泵壳体30将作为该重物的电动马达40悬臂支承于右侧,设定电动马达40作用给该水泵壳体30的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的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和电动马达40作用给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Fl,如图11的各个箭头所示,作用给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为从第1上侧紧固部31U1朝向泵驱动轴42的力,作用给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Fl为从泵驱动轴42朝向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
上侧伸出部位31的第2上侧紧固部31U2形成于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泵驱动轴42之间,大概位于作用给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的方向上,针对作用给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大致位于该力的方向上的第2上侧紧固部31U2能够有效地分担并支承该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上侧紧固部31U3隔着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形成于与第2上侧紧固部31U2相反一侧的上方位置,该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泵室22伸出并朝向第1上侧紧固部31U1延伸,第3上侧紧固部31U3也大概位于第1上侧紧固部31U1与泵驱动轴42之间,并且位于与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在上下侧对作用给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进行支承的位置,因此,能够与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有效地分担并支承作用给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力Fu。
另外,同时,下侧伸出部位33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形成于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泵驱动轴42之间,且位于作用给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Fl的方向上,针对作用给第1下侧紧固部33L1的力Fl,大致位于该力的方向上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能够有效地分担并支承该力。
如以上那样,水泵壳体30整体上构成为下述这样的安装结构从而被牢固地固定于气缸体3:不是将力集中于一处紧固部而是由三个上侧紧固部31U1、31U2、31U3和两个下侧紧固部33L1、33L2高效地分担并支承水泵盖41侧右侧的电动马达40的重量。
即使在电动马达40相当重的情况下,水泵壳体30以利用上下多个紧固部31U1、31U2、31U3、33L1、33L2不会偏斜地、且高效地对电动马达40所在的水泵盖41侧的重量进行支承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主体,因此,水泵壳体30不易发生位置偏移,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
水泵壳体30的处于最靠近电动马达40的位置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位于下述这样的位置: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支承比第2下侧紧固部33L2靠右侧的重物即电动马达40的重量、与水泵壳体30的比第2下侧紧固部33L2靠左侧的上侧伸出部位31及下侧伸出部位33的大部分的重量。
因此,在将水泵20的水泵壳体30安装至气缸体3的前侧面3f时,首先,利用安装螺栓35将位于最靠近电动马达40的位置的第2下侧紧固部33L2紧固于气缸体3的第2下侧安装凸台部3L2,由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临时固定水泵20,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
对于水泵壳体30,上侧伸出部位31通过三个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3上侧紧固部31U3紧固于气缸体3,下侧伸出部位33通过两个第1下侧紧固部33L1、第2下侧紧固部33L2紧固于气缸体3,所以上侧伸出部位31的上侧紧固基部31U和下侧伸出部位33的上侧紧固基部33L互相大致独立地分别牢固地被紧固。
因此,上侧紧固基部31U的安装面31Us与气缸体3的安装面3Us在冷却水连通部24的开口周围的三个第1上侧紧固部31U1、第2上侧紧固部31U2、第3上侧紧固部31U3通过牢固的紧固力进行接合,冷却水通道的连接部的密封性得以良好地维持。
另外,水泵壳体30的下侧伸出部位33的下侧紧固基部33L的安装面33Ls将与油通道Ph连通的油路开口3p1、3p2封闭,因此,不需要密封塞等封闭专用部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从而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在下侧伸出部位33,将两侧的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第2下侧紧固部33L2以使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位于两者之间的方式紧固于气缸体3,因此,能够以良好的密封性封闭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泵壳体30的下侧伸出部位33的下侧紧固基部33L将与油通道Ph连通的油路开口3p1、3p2封闭,不过,通过将下侧紧固基部33L的与油路开口3p1、3p2对置的部分穿孔并切断油路开口3p1、3p2之间的连通,能够容易地构成下述这样的油循环路径:将油从油路开口3p1导出,供给至油冷却器等部件,并返回到油路开口3p2。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水泵20的泵驱动轴42的致动器为电动马达40,但对于将绕挂有转动的环形带而旋转的带轮作为致动器来驱动泵驱动轴的水泵,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2)

1.一种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用于将水泵(20)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2),水泵盖(41)与水泵壳体(30)在结合面(30a)处合并成一体而构成所述水泵(20),所述水泵盖(41)安装有致动器(40)并对泵驱动轴(42)进行轴支承,所述水泵壳体(30)形成用于收纳叶轮(43)的泵室(22),
所述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壳体(30)构成为:
在中间泵室部位(32)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有上侧伸出部位(31)和下侧伸出部位(33),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和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相对于所述水泵壳体(30)和所述水泵盖(41)相结合的结合面(30a)向与所述水泵盖(41)相反的一侧伸出,
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和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形成有安装面(31Us、33Ls),所述安装面(31Us、33Ls)安装于内燃机主体(2)的垂直于所述水泵壳体(30)和所述水泵盖(41)相结合的结合面(30a)的侧壁(3f),
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上侧紧固部(31U1),并且在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上侧紧固部(31U2),
在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的伸出端形成有第1下侧紧固部(33L1),并且在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与所述泵驱动轴(42)之间形成有第2下侧紧固部(33L2),
所述水泵壳体(30)的所述安装面(31Us、33Ls)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抵接,利用螺栓(35)紧固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从而将所述水泵(20)安装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
在所述上侧伸出部位(31),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形成至到达冷却水连通部(24),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从所述水泵壳体(30)的泵室(22)伸出并朝向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延伸,所述冷却水连通部(24)在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的近前处开口于安装面(31Us),从而将冷却水连通到内燃机主体(2)侧的冷却水导入口(3Wa),
在所述冷却水连通部(24)的周围,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夹着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并且所述第3上侧紧固部(31U3)与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相互形成于所述下游侧冷却水通道(23)的上下位置,所述第3上侧紧固部(31U3)也与所述第1上侧紧固部(31U1)和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一起被螺栓紧固于内燃机主体(2)的侧壁(3f),
所述第2上侧紧固部(31U2)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被紧固在沿上下夹住所述中间泵室部位(32)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形成为,使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位于两侧,并使在内燃机主体(2)形成的油通道(Ph)的油路开口(3p1、3p2)位于所述第1下侧紧固部(33L1)和所述第2下侧紧固部(33L2)之间,
所述下侧伸出部位(33)的安装面(33Ls)将所述油路开口(3p1、3p2)封闭。
CN201210417856.XA 2011-11-18 2012-10-26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Active CN103122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710A JP5469153B2 (ja) 2011-11-18 2011-11-18 内燃機関の水ポンプ取付構造
JP2011-252710 2011-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2790A CN103122790A (zh) 2013-05-29
CN103122790B true CN103122790B (zh) 2015-04-22

Family

ID=4842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7856.XA Active CN103122790B (zh) 2011-11-18 2012-10-26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8481B2 (zh)
JP (1) JP5469153B2 (zh)
CN (1) CN103122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3234B2 (ja) * 2013-07-08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の取り付け構造
US11578647B2 (en) 2020-03-11 2023-02-14 Arctic Cat Inc. Engine
CN111894723A (zh) * 2020-08-27 2020-11-0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其侧置支撑结构、水泵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2991B2 (ja) * 1990-04-28 2000-02-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
JPH11210463A (ja) * 1998-01-30 1999-08-03 Isuzu Motors Ltd エンジンの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JP4253635B2 (ja) * 2004-11-30 2009-04-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
DE102005056507A1 (de) * 2005-11-17 2007-05-24 Weber Technology Ag Pumpe
JP2008202444A (ja) * 2007-02-19 2008-09-04 Suzuki Motor Corp ウォータ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9500A1 (en) 2013-05-23
US9228481B2 (en) 2016-01-05
JP2013108386A (ja) 2013-06-06
JP5469153B2 (ja) 2014-04-09
CN103122790A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6357B2 (ja) 内燃機関の補機支持構造
CN103122790B (zh) 内燃机的水泵安装结构
EP1211390B1 (en) Unit housing for supporting auxiliary machineries of an engine
CN105378235A (zh) 发动机
JPH11294178A (ja) 直列多気筒エンジンの補機部品取付構造
KR102108333B1 (ko) 엔진 장치
JP2014190296A (ja) 内燃機関
WO2017175640A1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4566073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2017187006A (ja) エンジン装置
US20110039250A1 (en) Integrated oil pump, water pump and oil cooler module
JP2006258105A (ja) ハウジング
EP1211391B1 (en) Housing to be affixed to an engine
JPWO2005005803A1 (ja) エンジン
TWI228569B (en) Cooling device of motorcycle engine
JP3824134B2 (ja) ハウジング
JP2002168124A (ja) ハウジング
LU102213B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754163B2 (ja) 水冷エンジン駆動熱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における水ポンプ収納構造
US11936281B2 (en) Generator cooling structure of engine
JP2010216453A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配設構造
JPH0213724Y2 (zh)
JPH1150844A (ja) 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H11294180A (ja) 直列多気筒エンジンの補機部品取付構造
JPH10232034A (ja) エンジン駆動熱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