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639B - 一种周转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周转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639B
CN103112639B CN201210421509.4A CN201210421509A CN103112639B CN 103112639 B CN103112639 B CN 103112639B CN 201210421509 A CN201210421509 A CN 201210421509A CN 103112639 B CN103112639 B CN 103112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ious
plate
solid
corner
turnov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1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639A (zh
Inventor
黎钜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Ba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Ba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Ba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Ba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1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周转箱,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四个固脚部,固脚部上设置有竖槽及竖滑槽,四个侧板通过各自的轴部与其安装连接,形成可以沿一定高度活动,且可以转动的结构,在展开状态下,四个侧板通过锁定结构锁定,达到足够的强度,防止受压膨胀;此外在展开的四个侧板上方还覆盖有上盖板,形成完整的周转箱外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折叠方式,各侧板留有上、下活动的空间以配合转动结构实现折叠或展开,其结构合理,并方便于操作,同时能保证有足够的牢固度及,承压性能及防爆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周转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盛装货物的包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盛装液体、颗粒或粉末状物体的周转箱。
背景技术
周转箱是一种在货运领域常用的包装设备,其广泛应用在液体,尤其是非化工原料,以及颗粒、粉末状物体的包装和运输中,周转箱通常具备一个足够大的容纳空间来对上述货物进行盛装,而相应的周转箱整体的体积也较大,当其不盛装货物被空置时,其自身的存放及运输就显得不够方便,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市面上推出了折叠式的周转箱,其基于底座的四个侧板均为可折叠的结构,以便于在空置时折叠起来,减小体积,并利于堆叠收集和运输。该类周转箱为了实现其折叠功能,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四个侧壁折向底座时的位置冲突问题,如中国专利号201020187725.3的发明专利“可折叠周转箱”,专利号200820079029.3的实用新型专利“可折叠式托盘箱”,以及其他公开内容中可见,目前所公开的可折叠周转箱结构,为了解决折叠时侧壁位置冲突问题,通常会将侧壁设计为与底座连接高度不一式方案,或是设计为需要借助工具调整位置后方能折叠的方案,显然,对于第一种方案中底座与各侧壁高度不一的结构设置,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及制造难度,不利于部件的生产制造以及整体的组装,同时因为其四侧面尺寸及受力位置不同也容易带来受力不均的问题;而对于第二种方案来说,折叠时需要调整折叠部位的装配关系,增加了作业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折叠次序还需要工人长时间熟悉才能掌握,可见其操作不便。 周转箱在盛装货物时,会受到货物施加的压力,而体现于周转箱的四侧板上,每一侧板均会受到左、右、前、后四个方向的压力,为了使得侧板不会受压变形或是移位,就需要保证其与相邻侧板,以及底座之间具有稳固的固定结构,防止承压时结构爆裂;而对于折叠式的周转箱,尤其是目前常见折叠结构的周转箱,如上述第一类不一的结构,因其每一侧板受压不同,且相互组装后因为不同型号部件较多存在的不定因素,或是上述第二类需要拆叠才能折叠的结构,多次拆装后可能存在的或是人为疏忽造成的装配不稳定,均会对周转箱的承压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可见,如何让折叠式的周转箱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同时保证其多次折叠或展开后仍具备稳定的性能,同样是折叠式周转箱设计的重点。
此外操作者在折叠或展开折叠式周转箱时,因为质量较重会有所不便,尤其是在没有辅助结构协助展开或折叠时会增加操作难度,如上述第一类折叠方案中,在其折叠或展开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操作,且在展开最后一道或两道侧板时,由于没有专门辅助结构来协助操作者,会带来诸多不便;而第二类方案则因其要借助拆装工具,且不具备辅助结构,同样也存在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周转箱在折叠状态下是为了减小体积以便于堆叠、收集与运输,因此其折叠状态下如何堆叠,且如何保证相互堆叠后周转箱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折叠方便,具备足够承压性能及防爆性能的周转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周转箱,包括:
整体呈矩形的底座,在该底座的四个边角分别竖直设置有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其中
该前一、后一固角部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一、后一竖向槽;该前二、后二固角部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二、后二竖向槽;该前一、前二固角部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一、前二竖滑槽;该后一、后二固角部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后一、后二竖滑槽;其中
一前侧板,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所述前一、前二竖滑槽中;
一后侧板,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所述后一、后二竖滑槽中;
一左侧板,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该前一、后一竖向槽中;
一右侧板,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该前二、后二竖向槽中;其中
通过上述结构,前、后、左、右侧板均通过各自的轴部配合相应的竖向槽或竖滑槽,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且通过转动,使得前、后、左、右侧板能够达到与底座垂直的展开状态,以及与底座平行堆叠的折叠状态;
由上可见,前、后、左、右侧板在折叠状态时会遇到位置相冲突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发明设计了相应的竖向槽或竖滑槽,使得前、后、左、右侧板能够通过各自的轴部转动外,还能够在竖向槽或竖滑槽限定的高度位置内进行上下高度的滑动调整,这样在前、后、左、右侧板在折叠状态时,各自板就能在所限定的滑动高度内调整其堆叠位置的高度,解决了冲突问题;
此外需要保证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滑槽的高度不高于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向槽,使得折叠状态下具备一定的顺序,具体的,即前、后侧板依次折叠放置于下方,而左、右侧板则折叠放置于上方;
在前、后、左、右侧板呈展开状态下,还具有一上盖板覆盖于前、后、左、右侧板,如此在配合底座后,整体组成一个立方体形状;
而由于展开状态下的前、后、左、右侧板需要一定的固定才能保证牢固度,因此还另设有一锁定结构用于将展开状态下的前、后、左、右侧板锁定住。进而,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快速的折叠及展开,操作十分方便及人性化。
进一步,上述的锁定结构包括:
分别设置于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上端的凹形卡槽;
分别凸起于左、右侧板两侧边的卡点;
分别设置于左、右侧板两侧的凹状卡扣;以及
分别垂直设置于前、后侧板上的卡柱;其中
展开状态下的该左、右侧板的卡点能够分别对应下压卡置于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的凹形卡槽中;
展开状态下的该前、后侧板的卡柱能够分别对应下压卡置于展开状态下的左、右侧板的凹状卡扣中;
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向槽留有的长度至少使得该左、右侧板的定位轴能够上升到令该卡点自该凹形卡槽中脱离的位置;
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滑槽留有的长度至少使得该前、后侧板的定位轴部能够上升到令该卡柱自该凹状卡扣中脱离的位置;
其中该卡柱头部宽度大于该凹状卡扣的卡口的宽度,其中部宽度略小于该凹状卡扣的卡口宽度,并由中部卡入该凹状卡扣的卡口实现卡置。
进而,上述的锁定结构能够通过重力原理来配合上述的竖向槽或滑槽结构,实现前、后、左、右侧板的展开固定或是折叠,而且基于该结构及原理,使得锁定结构完全一体设置在周转箱上,且在展开或折叠时完全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并且操作达到了方便快捷;
此外,上述锁定结构,能够实现前、后、左、右侧板在各自的前、后、左、右侧的锁紧固定,使得采用上述展开或折叠结构的前、后、左、右侧板达到了在各个方向上均足够的承压能力,使用安全可靠。
进一步,上述的前一、前二固角部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外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所述前一、前二各由该前一、前二固角部的前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之间围成;
上述后一、后二固角部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后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所述后一、后二竖滑槽各由该后一、后二固角部的后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之间围成。
进一步,上述前一、后一固角部之间设置有左支撑横梁以支撑所述左侧板的底部;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之间设置有右支撑横梁以支撑所述右侧板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左支撑横梁限位于所述前一、后一固角部的内衬板之间,所述右支撑横梁限位于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的内衬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前一固角部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前一竖向槽;所述后一固角部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上述的后一竖向槽;
所述左侧板下部两侧具有分别伸入所述前一、后一竖滑槽的左前、后卡置端,该左侧板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左前、后卡置端上,以防止和上述的左支 撑横梁位置冲突;
所述前二固角部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前二竖向槽;所述后二固角部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上述后一竖向槽;
所述右侧板下部两侧具有分别伸入所述前二、后二竖滑槽的右前、后卡置端,该右侧板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右前、后卡置端上,以防止和上述的右支撑横梁位置冲突。
进一步,所述前一、后一固角部的内衬板宽度略大于所述左侧板的厚度;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的内衬板宽度略大于所述右侧板的厚度。
进而,能够使得前、后侧板在转动时与左、右侧板之间不会相互卡死。
进一步,所述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各自朝外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可挡住内侧结构的防爆斜边;
而且,左支撑横梁上凸设置有能够挡住所述左侧板外侧的防爆块;
而且,右支撑横梁上凸设置有能够挡住所述右侧板外侧的防爆块。
防爆斜边和防爆块可以对前、后、左、右侧板进行限位,且可以在展开状态下为几个侧板提供限位防膨胀的位置,进而可防止周转箱在装入货物以后承受到过大压力而变形或爆裂。
进一步,前侧板上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中填充设置前窗板,其中该前窗板下部与该前侧板的缺口下部铰接形成可朝外转开的结构,且该前侧板与该前窗板之间设置有将前窗板定位在缺口上的锁固结构。
进而,为周转箱提供了一个可部分打开的结构,便于相关操作。
进一步,上述锁固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上并靠近所述缺口两侧的肋条;
设置于所述前窗板两侧的卡扣,在该前窗板定位于该缺口时,该卡扣刚好位于扣住相邻肋条的位置;
伸出该前窗板两侧的横向卡杆,该横向卡杆受一弹性组件拉住以形成一个朝向该前窗板下部的弹性力;以及
设置于该肋条侧面的卡位口,该卡位口外侧留有能够供该横向卡杆经过的缺角;其中
在该前窗板定位于该缺口时,该横向卡杆能够受弹性力拉住而卡置于该卡位口内;而在施加给该横向卡杆一个足够大且与该弹性力相反的压力后,能够令该横向卡杆脱离该卡位口并能够沿卡位口的缺角转出,进而使得该前窗板具备转离所述缺口的能力。
进一步,前窗板上枢接有一拉手,可以方便于操作。
进一步,上盖板包括左、右盖板,其中该左盖板侧边与所述左侧板上侧枢接,该右盖板侧边与所述右侧板上侧枢接,便于打开及闭合。
进一步,所述左、右侧板上部的外侧设置容置槽,该容置槽深度不小于所述左、右盖板厚度,且高度不小于所述左、右盖板宽度的,该容置槽上方分别通过活页与所述左、右盖板的侧端枢接,使得所述左、右盖板能够完全转入并容纳于该容置槽内,避免突出可能造成的碰撞或是操作、堆叠不便。
进一步,所述左、右盖板上分别枢接设置有左、右拉手,方便于操作。
进一步,所述左盖板或右盖板拼合侧的端部设置有一用于卡置注液口的半环形缺口,该半环形缺口上设置有盖板,可用于方便的卡置注液袋的注液口。
进一步,所述盖板枢接或通过磁铁设置于该半环形缺口上方。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部四侧边均设置有支撑底梁;所述前、后侧板两侧,以及左、右侧板两侧设置有略高于自身高度的立柱,相邻两立柱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对应侧支撑底梁的宽度距离;前一固角部与相邻的前二、后一固角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对应侧的支撑底梁的宽度距离;所述后二固角部与相邻的前二、后一固角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对应侧的支撑底梁的宽度距离。
进一步,底座下部四个边角均设置有可与对应侧的立柱上部连接配合的定位柱。
进而,可形成便于堆叠的结构
上述定位柱呈端部较窄的锥形,所述立柱上部设置有安置定位柱锥形端的定位孔。
上述定位柱端部具有较大底腔来容置定位所述立柱的上端。
进一步,上述底座下部的任意一支撑底梁上设置有一外挡壁,该外挡壁上开设有一出液固定口。
所述底座所具有的底面上设置有出液孔,该出液孔与所述出液固定口装配连接有一转角管道。
所述转角管道在靠近所述出液固定口的一端具有限位口,在该转角管道内靠近该限位口处设置有一限位道,该限位道与该限位口之间设置有可滑动的阀部,该阀部具有堵住或打开该限位口的滑动位置,所述转角管道在伸出该出液固定口的一端能够与一出液管连接,该出液管具有一伸出于外的顶针,在转角管道与出液管完全连接状态下,该顶针处于将该阀部顶离堵住限位口的位置。
进而,通过顶针及阀部配合的方案,实现在装接出液管时连通,在拆下注 液管时便关闭的结构,大大提高便捷性,利于使用。
上述转角管道通过一中接管件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中接管件靠近所述转角管道的一侧具有较窄口,该较窄口配合转角管道形成所述限位口。
上述转角管道及出液管端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接管件两端相应设置有配合的内螺纹。进而,由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保证拆装时与顶针及阀部的配合稳定性,不会出现不便要的出液或是不能出液。
上述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窗部,该开窗部上放置有两块底板,两底板之间形成上述出液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后、左、右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沿高度方向设置有长形开口,该长形开口内部封设有带刻度的透明板,该透明板后侧设置有压框,压框与所述长形开口的内侧周围固定连接,以将透明板压装于两者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折叠方式,各侧板留有上、下活动的空间以配合转动结构实现折叠或展开,其结构合理,并方便于操作,同时能保证有足够的牢固度及,承压性能及防爆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周转箱展开状态下且上盖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凹形卡槽和卡点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凹状卡扣和卡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周转箱展开状态且上盖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周转箱展开状态且上盖板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周转箱展开状态且完全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周转箱前侧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半环形缺口卡置注液口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半环形缺口卡置注液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周转箱后侧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周转箱右侧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周转箱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前侧板不装配前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前侧板装配前窗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前侧板上的前窗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展开状态的两个周转箱相互堆叠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折叠状态的两个或以上周转箱相互堆叠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转角管道装配于出液孔及出液固定口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中转角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转角管道及出液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中转角管道与出液管剖面状态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中转角管道与出液管剖面状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中出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中底座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中前侧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周转箱,其主要结构包括:
底座1,其成体呈矩形,下部设置有支撑结构,而在其四个边角则分别竖直设置有前一固角部11、前二固角部12、后一固角部13及后二固角部14;
其中,前一固角部11上设置有前一竖向槽111,后一固角部13上设置有后一竖向槽131,且前一竖向槽111与后一竖向槽131位置相对;
其中,前二固角部12上设置有前二竖向槽121,后二固角部14上设置有后二竖向槽141,且前二竖向槽121与后二竖向槽141位置相对;
其中,前一固角部11上设置有前一竖滑槽112,前二固角部12上设置有前二竖滑槽122,且前一竖滑槽112与前二竖滑槽122位置相对;
其中,后一固角部13设置有后一竖滑槽132,后二固角部14设置有后二竖滑槽142,且后一竖滑槽132及后二竖滑槽142位置相对;
此外,还包括有:
一前侧板2,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并通过该定位轴部分别定位于前一竖滑槽112及前二竖滑槽122,使得整个前侧板2受到前一竖滑槽112及前二竖滑槽122的限制,仅能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活动,并能够通过自设的定位轴部实现转动;
一后侧板3,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并通过该定位轴部分别定位于后一竖滑槽132及后二竖滑槽142中,使得整个后侧板3受到后一竖滑槽132及后二竖滑槽142的限制,仅能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活动,并能够通过自设的定位轴部实现转动;
一左侧板4,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并通过该定位轴部分别定位于前一竖向槽111及后一竖向槽131中,使得整个左侧板4受到前一竖向槽111及后一竖向槽131的限制,仅能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活动,并能够通过自设的定位轴部实现转动;以及
一右侧板5,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并通过该定位轴部分别定位前二竖向槽121及后二竖向槽141中,使得整个右侧板5受到前二竖向槽121及后二竖向槽141的限制,仅能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活动,并能够通过自设的定位轴部实现转动;
可见,上述结构及配合关系,使得前、后、左、右侧板2、3、4、5均能够通过各自的轴部在各自的定位槽内转动,进而能够转动到与底座1垂直的展开状态,以及转动到与底座1平行堆叠在一起的折叠状态;
而由于前、后、左、右侧板2、3、4、5在折叠状态时会遇到位置相冲突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分别采用了相应的竖向槽及竖滑槽结构配合,使得前、后、左、右侧板2、3、4、5均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在一定高度范围能调整,具体的,例如:在前侧板2折叠后与底座1相邻时,可认为该前侧板2位于最底层,而在前侧板2上,则是折叠的后侧板3,可见该后侧板3是其通过轴部调整高度后,比前侧板2高一个厚度位置来实现折叠,同理,再上一层的左侧板4,以及最上层的右侧板5,均会通过各自的轴部以及相配的竖向槽调整高度后,实现折叠;进而可见,前、后、左、右侧板2、3、4、5的折叠互相不会产生位置冲突;
而在前、后、左、右侧板2、3、4、5展开后,则它们均会通过各自的底端以及轴部来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支撑,因此均在滑动后位于各自的竖向槽或竖滑槽的底部。
为了方便于展开或折叠操作,最好要如前的实施例一样给前、后、左、右侧板2、3、4、5安排一个堆叠次序,例如在较佳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竖滑槽及竖向槽的高度不同来进行设置,具体的,可以将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滑槽112、122、132、142的高度设置为不高于,最好是低于于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向槽111、121、131、141,这样一来前侧板2及后侧板3各自轴部的活动范围始终处在左侧板4及右侧板5各自轴部活动范围的下方,因此在折叠时均是先折叠前侧板2及后侧板3,再折叠左侧板4及右侧板5,各自位置不会冲突,并防止结构被卡住。当然,实际的结构中,各竖滑槽或竖向槽可能会通过其他外部结构进行限位形成,因此上述的高度位置关系,只需要实质上形成即可,并不一定是直接的结构样态。 此外,在前、后、左、右侧板2、3、4、5展开状态下,需要一锁定结构进行相互锁定,否则不能保证其展开状态。
为达到足够的锁定效果,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锁定结构主要包括:
凹形卡槽71,具有四个,各自设置于前一固角部11、前二固角部12后一固角部13及、后二固角部14的上端;
卡点72,具有四个,其中两个分别凸起于左侧板4的两侧,另外两个分别设置于右侧板5的两侧;
凹状卡扣73,具有四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于左侧板4的两侧,另外两个分别设置于右侧板5两侧;以及
卡柱74,具有四个,其中两个分别垂直设置于前侧板2外表面的两侧,另外两个分别设置于后侧板3外表面的两侧;
其中,左侧板4、右侧板5各自的卡点72位置刚好与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中对应一个的凹形卡槽71的位置相对应,在左侧板4、右侧板5在展开状态下,则各自的卡点72可以下压卡置于对应的凹形卡槽71中,实现卡置固定,其结构可参考图3;由于上述方案中,左侧板4的轴部与前一竖向槽111及后一竖向槽131的配合,以及右侧板5与前二竖向槽121及后二竖向槽141,使得左侧板4及右侧板5均能够籍由各自的轴部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滑动,且结合自身重力,在固定状态下均会下压位于最底部,因此该结构结合与卡点72结合起来,使得左侧板4及右侧板5在展开且自由放置时,其各自的卡点72均会完全置入对应的凹形卡槽71中,实现卡置固定,而如果需要折叠左侧板4及右侧板5,则只需要将左侧板4及右侧板5上提,就可以将各自的卡点72从对应的凹形卡槽71上方开口处脱离,令两者失去定位关系,进而可以自由折叠左侧板4及右侧板5。为实现该配合关系,则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向槽111、121、131、141留有的长度足够长,至少要使得左侧板 4及右侧板5各自的定位轴能够上升到令各自的卡点72自凹形卡槽71中脱离的位置。
可见,通过卡点72配合凹形卡槽71的结构,使得左侧板4、右侧板5的展开状态下,各自在左、右方向受到锁紧固定,从而可防止左侧板4、右侧板5在左、右方向上受到膨胀力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且,由于左侧板4位于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之间,受到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的限位,而右侧板5位于前二、后二固角部12、14之间,受到前二、后二固角部12、14的限位,从而可使得左侧板4及右侧板5能够受到前、后方向的锁紧固定,防止前、后方向上的受压膨胀力可能造成的破坏。
同样的,前侧板2、后侧板3各自的卡柱74位置刚好与左侧板4、右侧板5的凹状卡扣73,在前侧板2、后侧板3展开状态下,其各自的卡柱74可以下压卡置于左侧板4、右侧板5上对应的凹状卡扣73中,实现卡置固定,其状态可参考图4;其相应的结构配合关系,同样是结合了前侧板2的轴部与前一竖滑槽112及前二竖滑槽122的配合,以及后侧板3与后一竖滑槽132及后二竖滑槽142的配合,具体的:在前侧板2及后侧板3展开并需要固定时,前侧板2及后侧板3沿各自能够上升的空间上升一定高度,使得前侧板2及后侧板3各自的卡柱74位置刚好对应在展开状态的左侧板4、右侧板5的相应凹状卡扣73上方,之后只需要放下前侧板2及后侧板3,则由于重力作用,前侧板2及后侧板3将移到各自的最低高度,同时也就将其各自的卡柱74相应从上方往下卡入了对应的凹状卡扣73中,实现了相互的卡置固定;当需要折叠时,首先将前侧板2及后侧板3向上提起,使得各自的卡柱74从对应的凹状卡扣73的上方开口脱离,两者相互失去定位,进而就可以进行自由折叠。为实现该配合关系,则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滑槽112、122、132、142留有的长度足够长,至少使得前侧板2及后侧板3各自的定位轴部能够上升到令该卡柱74自凹状卡扣73中脱离的位置。
此外在优选方案中,卡柱74头部宽度大于相对应的凹状卡扣73的卡口的宽度,而卡柱74中部宽度略小于凹状卡扣73的卡口宽度,例如可选择两者之间具有2mm的间隙,在相互配合时,由卡柱74中部卡入凹状卡扣73的卡口中,而卡柱74的头部配合相对应的前侧板2或后侧板3的外壁,将卡柱74中部及凹状卡扣73限定在两者之间,达到稳定固定,防止松脱;藉此,可以使得前侧板2、后侧板3在前、后方向上均具有锁紧固定力,防止前、后方向的受压膨胀力可能造成的破坏;此外卡柱74中部与凹状卡扣73之间留有的间隙,能够使得前侧板2或后侧板3与左侧板4或右侧板5之间留有一定裕度,并能够使得前侧板2、后侧板3在左、右方向上均具有锁紧固定力,防止左、右方向上的受压膨胀力可能造成的破坏。
如图1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前一固角部11、前二固角部12各自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外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17,前面所述的前一竖滑槽112由前一固角部11的前侧面及其对应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而前二竖滑槽122则由该前二固角部12的前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
同样的,后一固角部13、后二固角部14各自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外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17,前面所述的后一竖滑槽132由后一固角部13的前侧面及其对应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而后二竖滑槽142则由该后二固角部14的前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
此外,在前一固角部11、后一固角部13之间设置有左支撑横梁15,该左支撑横梁15的作用,一个是用于支撑左侧板4的底部,以使得周转箱达到足够的支撑强度,另一个是藉此支撑,来填补左侧板4的高度,使得左侧板4在展开后高度与其他侧板持平。
根据同样的原因,在前二二固角部12、后二固角部14之间设置有右支撑 横梁16,以用于支撑所述右侧板5的底部,以及填补展开状态下右侧板5的高度。
此外,左支撑横梁15限位于前一固角部11的内衬板17及后一固角部13的内衬板17之间,右支撑横梁16限位于所述前二固角部12的内衬板17及后二固角部14的内衬板之间,防止结构之间相冲突。
并且,基于内衬板17的结构,则在前一固角部11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这两个竖孔共同组成上面所述的前一竖向槽111;同样的,后一固角部13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该这两个竖孔共同组成后一竖向槽131;
如图5所示,为配合于上述结构,则左侧板4下部一侧具有伸入前一竖滑槽112的左前卡置端42,左侧板4下部另一侧具有伸入后一竖滑槽132的左后卡置端43,并且左侧板4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左前卡置端42及左后卡置端42上,其配合结构,即由左前卡置端42伸入前一竖滑槽112后与对应的前一竖向槽111卡置并枢接,由左后卡置端42伸入后一竖滑槽132后与对应的后一竖向槽131卡置并枢接,在实现整个左侧板4的安装固定的同时,完成了由前一竖向槽111及后一竖向槽131限定上下滑动高度,以及提供转动可能的要求;同时该结构下左侧板4的下侧,即左前卡置端42与左后卡置端43之间的下侧部,用于和左支撑横梁15配合,以对展开状态的左侧板4进行支撑。
同样的,前二固角部12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共同组成前二竖向槽121;后二固角部14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共同组成后一竖向槽141。相应的如图6所示,右侧板5下部一侧具有伸入前二竖滑槽122的右前卡置端52,右侧板5下部另一侧具有伸入后二竖滑槽142的右后卡置端53,该右侧板5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右前卡置端52及右后卡置端53上,即由右前卡置端52伸入后二竖滑槽132后与对应的后而 竖向槽131卡置并枢接,由右后卡置端53伸入后二竖滑槽142后与对应的后二竖向槽141卡置并枢接。
可见,由于左侧板4及右侧板5各自的卡置端伸入对应的竖滑槽中,则对应的竖滑槽和左侧板4及右侧板5各自的卡置端下方,会形成对每个竖滑槽的高度限制,如此一来,前侧板2、后侧板3装入对应竖滑槽内,高度就会始终低于对应的左侧板4及右侧板5的轴部,达到了本发明中高度位置关系实现折叠不相冲突的要求。
在上述结构上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前一固角部11、后一固角部13的内衬板17宽度略大于左侧板4的厚度,使得内衬板17略突出左侧板4一点;对应的,前二固角部13、后二固角部14的内衬板17宽度略大于所述右侧板5的厚度。这样一来,使得夹设于其中的前侧板2及后侧板3至多置于顶压到对应的内衬板17上,而不会与左侧板4、右侧板5的内侧壁相互接触,进而可防止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相互摩擦或相互卡住,保证了结构配合的合理性。
本发明中,在展开状态时,前、后、左、右侧板2、3、4、5上方还需要一上盖板进行覆盖来达到结构完整。为了配合于本发明的折叠结构,因此上盖板也需要一些特殊的设计:
如图7及图8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盖板包括左盖板61及右盖板62,其中左盖板61侧边与左侧板4上侧枢接,右盖板62侧边与右侧板5上侧枢接;可见通过该结构,可以沿着左盖板61与左侧板4的枢接侧打开或关闭左盖板61,沿着右盖板62与右侧板5的枢接侧打开或关闭右盖板62。
而为了配合于折叠,优选如图5在左侧板4上部的外侧设置容置槽41,如图6在右侧板5上部的外侧设置容置槽51,且保证容置槽41的深度不小于左盖板61的厚度,高度不小于左盖板61的宽度,保证容置槽51的深度不小于右盖板62的厚度,高度不小于右盖板62的宽度;此外,容置槽41上端通过活页 与左盖板61的侧端枢接,而容置槽51上端通过活页与右盖板62的侧端枢接;基于该结构,则当左盖板61沿着枢接活页转开时,最终可以完全置入于左侧板4的容置槽41中,同样的,当右盖板62沿着枢接活页转开时,最终可以完全置入于右侧板5的容置槽51中,其样态可参看图1;这种在打开后左盖板61及右盖板62完全不突出的结构,不但能够保证结构美观,防止突出可能造成的碰撞或是操作不便,并且在周转箱折叠时,仅需要折下左侧板4及右侧板5,就可以不需要再去考虑左盖板61及右盖板62的收集问题。此外为了方便于操作,还可以在左盖板61上枢接设置左拉手611,在右盖板62上枢接设置右拉手621,供人手把持。
本发明的周转箱,在用于盛装液体时,通常会在内部配合套设一个塑胶袋,以便于收集储存、防止泄露;塑胶袋在套入周转箱内后,会需要一个用于注入液体的注液口,针对于此,本发明优选在上述的左盖板61或右盖板62中相互拼合一侧侧的端部,另设置一用于卡置注液口的半环形缺口63,其使用时,可以用于配合从侧边卡置注液口的环形颈部,其卡置方式可参考图9及图10,以半环形缺口63位于左盖板61上为例,在打开右盖板62时,注液口可从侧边移入半环形缺口63中,最终和半环形缺口63相卡置在一起,此时如果合上右盖板62,则注液口就完全限定在了半环形缺口63与右盖板62之间;该方案,这对于自身不能支撑的塑胶袋来说,就可以对其达到一个固定效果,并且在需要注入液体时,由于注液口由半环形缺口63卡置在左盖板61或右盖板62上,即位于整个周转箱的最上部,显而易见,将会大大方便于注液操作。
此外为了保护半环形缺口63及其可能卡置的注液口,可在半环形缺口63上设置盖板64,其中盖板64可旋转枢接设置或通过磁铁设置,或是其他常规方式设置于半环形缺口63上方。
本发明所提供的周转箱采用上述的折叠结构,可实现快速、便捷的折叠或展开,下面以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为周转箱的完全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周转箱时,首先需要打开上盖板,即将左盖板61转到左侧板4的容置槽41内,将右盖板62转到右侧板5的容置槽51内,完全打开上盖板后的状态,可参考图1;
如图12所示,在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即可开始折叠几个侧板,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先折叠前侧板2,具体的说,首先将展开状态的前侧板2沿着它被限定的高度向上提起,使得前侧板2上的卡柱74脱离与其相配在一起的凹状卡扣73,这样一来,前侧板2就失去了前后方向的定位,并通过其轴部,可以在前一竖滑槽112、前二竖滑槽122内转动,此外由于前侧板2往外转的路径已经被前一固角部11及前二固角部12所挡住,因此只能往内转,最终转到底座1处,并与底座1重合堆叠在一起;
如图13所示,在前侧板2折叠完成后,既可以折叠后侧板3,后侧板3的折叠方式,同样是先将展开状态的后侧板3沿着它被限定的高度向上提起,使得后侧板3上的卡柱74脱离与其相配在一起的凹状卡扣73,进而就失去了前后方向的定位,可沿着自己的轴部在后一竖滑槽132及后二竖滑槽142内转动,同样的因为其往外转的路劲已经被后一固角部13及后二固角部14挡住,因此只能往内转,最终转到底座1处,并堆叠在已经折叠好的前侧板2上方;
如图14所示,在后侧板3折叠完成后,即可折叠右侧板5或者左侧板4,现以右侧板5为例,在需要折叠时,先将展开状态的右侧板5沿着它被限定的高度向上提起,使得右侧板5上的卡点72脱离与其相配在一起的凹形卡槽71,这样一来,右侧板5就失去了前后方向的定位,并通过其轴部,可以在前二竖向槽121、后二竖向槽141内转动,此外由于右侧板5往外转的路径已经被前二固角部12及后二固角部14所挡住,因此只能往内转,最终转到底座1处,并堆叠在已经折叠好的后侧板3上方;
如图15所示为最后一步折叠步骤,将剩余的左侧板4沿着它被限定的高度 向上提起,使得左侧板4上的卡点72脱离与其相配在一起的凹形卡槽71,这样一来,左侧板4就失去了前后方向的定位,并通过其轴部,可以在前一竖向槽111、后二竖向槽131内转动,此外由于左侧板4往外转的路径已经被前一固角部11及后一固角部13所挡住,因此只能往内转,最终转到底座1处,并堆叠在已经折叠好的右侧板5上方;
通过上述的过程,就完成了周转箱的完全折叠,而折叠后的周转箱,高度仅仅只是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及底座1的高度,可见大大减少了占据的空间,十分便于收集和运输。
周转箱用于周转各种货物,并大多用来盛装液体或是颗粒、粉末状货物,且在盛装货物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为防止周转箱在使用时受压膨胀变形,势必需要增加一些防膨胀防爆结构,来进一步保障质量;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这些结构包括:
防爆斜边18,分别设置于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各自朝外的侧面上。以前一固角部11为例,即在前一固角部11外两侧的边角上,分别均设置防爆斜边18;
其中前一固角部11前面一侧的防爆斜边18位置对应于前侧板2,在前侧板2展开状态下,则该防爆斜边18与前侧板2的外侧对应位置相邻或是接触,以通过防爆斜边18,形成挡住前侧板2的结构,可见该防爆斜边18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可用于防止前侧板2继续朝外转,使得前侧板2最多能转到与底座1垂直的位置,达到对前侧板2的转动限位,另一个作用就是前面所述的防爆及防膨胀,可在周转箱盛装货物,前侧板2受到内部压力,可能产生朝外的位移或变形的情况下,由防爆斜边18顶住,达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此外,前一固角部11朝向左一侧的防爆斜边18,位置对应于左支撑横梁15外侧,在周转箱盛装货物,左支撑横梁15受到内部压力,可能产生朝外的 位移或变形的情况下,即可由该防爆斜边18顶住,达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防爆快151,设置于左支撑横梁15外侧上方,高度超出左支撑横梁15,并能够挡住左侧板4的外侧,其作用是可挡住左侧板4,尤其是在左侧板4展开后,可限制左侧板4继续朝外转,最主要的,当周转箱盛装货物时,左侧板4将受到朝外的压力,可能会产生位移或变形,尤其是中间部位,极容易受压变形,因此该防爆快151最好设置一块或多块于中间附近,可以挡住左侧板4的外侧,防止左侧板4膨胀变形。
防爆快161,设置于右支撑横梁16外侧上方,高度超出右支撑横梁16,并能够挡住右侧板5的外侧,其作用是可挡住右侧板5,尤其是在右侧板5展开后,可限制右侧板5继续朝外转,最主要的,当周转箱盛装货物时,右侧板5将受到朝外的压力,可能会产生位移或变形,尤其是中间部位,极容易受压变形,因此该防爆快161最好设置一块或多块于中间附近,可以挡住右侧板5的外侧,防止右侧板5膨胀变形。
周转箱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候会需要在不整体折叠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或是观察,因此为了便于相关使用,本发明可如图16、图17图18及图19所示在前侧板2上侧设置缺口,在该缺口中填充设置前窗板21,其中该前窗板21下部与前侧板2的缺口下部铰接,形成可朝外转开的结构,且前侧板2与前窗板21之间还设置有将前窗板21定位在缺口上的锁固结构。
其中的锁固结构包括:
设置于前侧板2上并靠近缺口两侧的肋条22;
设置于前窗板21两侧的卡扣211,在前窗板21定位于缺口时,卡扣211刚好位于扣住相邻肋条22的位置;
伸出前窗板21两侧的横向卡杆212,该横向卡杆212受一弹性组件213如 弹簧拉住,形成一个朝向前窗板21下部的弹性力;以及
设置于肋条22侧面的卡位口221,卡位口221外侧留有能够供横向卡杆212经过的缺角;
其中为了固定横向卡杆212,可以在前窗板21正面设置凸起的肋板部215,并在肋板部215开设连通左右的长形限位孔214,并将横向卡杆212贯穿在长形限位孔214中;
该锁固结构的使用如下:
在前窗板21定位于前侧板2的缺口时,该横向卡杆212能够受弹性组件213施加的弹性力拉住,并卡置于卡位口221内,此状态下,前窗板21就被锁定在前侧板2的缺口中,两者成为一体互相不能移动,其状态如图17;
当通过人手施加给横向卡杆212一个足够大,并且方向与弹性组件213的弹性力相反的压力后,横向卡杆212就会脱离卡位口221,此时前窗板21与前侧板2的缺口失去定位,可以沿着两者的铰接部转出来,其状态可参考图18,当然为了能够实现转出动作,横向卡杆212需要用到卡位口221的缺角,即当横向卡杆212被拉起脱离卡位口221后,只需要转出前窗板21,则横向卡杆212同样沿着卡位口221的缺角转出,从而能够完全打开前窗板21,留给人们一个观察、操作的空间。
此外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在前窗板21上枢接一拉手23,该拉手23可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针对于前窗板21的相关操作,便于打开前窗板21,另一个则是在前窗板21固定在前侧板2的缺口,即两者结合为一体时,尤其是在需要展开折叠状态的前侧板2时,可用拉手23直接作用于前侧板2,对前侧板2进行拉起操作,使用十分方便。
如前所述,本发明在配合于塑胶袋使用时,除了在必要时注入需要周转的 液体货物外,还需要在必要时排出液体货物,因此就需要在周转箱上设置专门的输出机构,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可在底座1下部的任意一支撑底梁91上设置一外挡壁94,在外挡壁94上开设一出液固定口95。此外,如图1及图27所示,在底座1所具有的底面上设置出液孔19,该出液孔19是用于连接周转箱内所套置的塑胶袋的液体出口,并且将液体输出到前述的出液固定口95,因此在出液孔19与出液固定口95之间,装配连接有一如图22、图23、图24及图25所示的中转输出的转角管道81。
此外,对于液体输出来说,因为几个出液的口部都在周转箱的底部,因此液体可通过自重顺利排出,然而实际上并不是随时都需要排液,也有可能只需要排出部分液体,之后仍需要把液体储存在周转箱中,因此针对周转箱的这类使用状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控制液体排出量的结构,是极有必要的。
本发明采用转角管道81配合出液孔19及出液固定口95的结构,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的要求,其中转角管道81由于是中间连接件,实际使用时可以拆装及更换,其好处是可以针对周转箱所储存的液体,例如:对于纯度要求较高,不能被二次污染的液体货物,可以配一个新的干净的转角管道81来装配于出液孔19及出液固定口95之间,进行相关的出液,而在出液完成后,可以将转角管道81拆下进行废弃处理,或是进行清洗,而下一次出液,则另配一个新的转角管道81来进行;而对于纯度要求不高的液体货物,则在配上一个转角管道81后,就可以多次使用,十分方便。
而为了达到对出液量的方便控制,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转角管道81在靠近出液固定口95的一端设置一限位口811,在转角管道81内管通道靠近限位口811处设置一限位道812,并在该限位道812与限位口811之间设置可滑动的阀部813,该阀部813需要保证能够在限位道812内滑动,且能够达到堵住限位口811的位置,以及打开限位口811的位置;相对应的,转角管道81在伸出于出液固定口95的一端,可连接一出液管814,该出液管814可以是外接输 出管道的入口,且如图27所示在该出液管814上设置有一伸出于外的顶针815,当转角管道81与出液管814完全连接状态下,该顶针815的位置刚好能够将该阀部813顶离堵住限位口811。其中顶针815的头部可以设计为圆弧凸形或者凹形,相配合的阀部813的头部可以设计为圆弧凹形或图形,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达到较好的接触效果。
此外在优选方案中,为了保证阀部813常态下的位置,可以在限位道812内设置将阀部813顶向限位口811的弹性件816。
为了设置出限位口811,以及将阀部813装入于内,本发明优选设置一中接管件815,使得转角管道81通过接管件815与出液管814连接;其中,中接管件815靠近转角管道81的一侧具有较窄口,该较窄口配合转角管道81,也就形成了上述的限位口811。为了方便安装,转角管道81及出液管814端部均设置有外螺纹,中接管件815两端相应设置有配合的内螺纹。
上述结构的使用过程,可以表述如下:储液的周转箱上设置好转角管道81,当需要取用液体时,采用出液管814旋入相配的中接管件815,而随着出液管814的旋入,其顶针815就逐渐接近并顶压阀部813,在出液管814完全旋入安装于中接管件815时,其顶针815刚好达到完全将阀部813顶开,给限位口811留出足够大的供液体流过的开口;可见,本发明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来安装出液管814,实则还可以保证使用的安全可靠,具体的说,由于周转箱内的液体具备有压力,如果采用其他安装方式,如卡紧连接出液管814时,顶针815将阀部813顶开的瞬间,如果出液管814没有完全卡死,则很有可能因为液体压力而把出液管814冲开,造成事故,而采用本发明的螺纹连接,则能够使得安装得到保障,当开始旋入出液管814时,顶针815仅刚好顶到或是还未接触阀部813,而随着出液管814的旋入,其连接越来越牢固,顶针815才逐渐顶开阀部813,而液体在限位口811留出时,出液管814已经达到了与中接管件815足够牢固的连接,因此将不再惧怕液体压力,此外,螺纹连接方式,还极有利 于省力,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将转角管道81安装固定于底座1上,则优选在底座1的底面设置一开窗部,该开窗部上放置两块底板191,两底板191之间形成出液孔19,在装配时,可以先拆下一块底板191,则出液孔19仅留有一半,此时将转角管道81的上侧的颈部卡在这半个出液孔19上,之后再将另一块底板191装上,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出液孔19,同时也就将转角管道81完全卡在出液孔19上了,其中两块底板191可选择直接放置,或者通过螺纹锁装于底座1,或者通过磁铁,也可以设计为铰接结构。
周转箱用于盛装货物的情况下通常是展开且密封的,人们要观察货物的多少,一般只能打开上盖板,从上方进行观察,然而这样观察并不直观,更谈不上准确,因此有时候会造成困扰。针对于此,本发明进一步进行了改进,如图29所示增设了一个观察窗,例如,可以在前侧板2上沿高度开设一个长形开口201,当然,也可以开设到其他侧板上,其中该长形开口201内部设置一块透明板202,该透明板202刚好封住长形开口201,并带有刻度,为了更好的固定透明板202,可以在长形开口201的内侧周围固定一个压框203,利用该压框203压住透明板202,使得透明板202压装固定于两者之间;当周转箱盛装货物时,因为透明板202的存在,就可以透过该透明板202观察到周转箱的内部,进而直接观察到货物的高度,此外结合刻度,还能很方便的进行度量,而由于长形开口201及透明板202很窄,因此并不会影响周转箱整体的强度。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体呈矩形的底座(1),在该底座(1)的四个边角分别竖直设置有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其中
该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一、后一竖向槽(111、131);该前二、后二固角部(12、14)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二、后二竖向槽(121、141);该前一、前二固角部(11、12)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一、前二竖滑槽(112、122);该后一、后二固角部(13、14)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后一、后二竖滑槽(132、142);其中
一前侧板(2),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所述前一、前二竖滑槽(112、122)中;
一后侧板(3),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所述后一、后二竖滑槽(132、142)中;
一左侧板(4),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该前一、后一竖向槽(111、131)中;
一右侧板(5),其底部设置定位轴部以分别定位于该前二、后二竖向槽(121、141)中;其中
可由各自的轴部转动的该前、后、左、右侧板(2、3、4、5)具有与该底座(1)垂直的展开状态以及与该底座(1)平行堆叠的折叠状态;
一上盖板,覆盖于展开状态的前、后、左、右侧板(2、3、4、5)上方;以及
用于将展开状态下的前、后、左、右侧板(2、3、4、5)锁定住的锁定结构;
其中,所述前一、前二固角部(11、12)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外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17),所述前一、前二竖滑槽(112、122)各由该前一、前二固角部(11、12)的前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
所述后一、后二固角部(13、14)的内侧部分,距离各自后侧面一定距离处各设置有与外侧面相平行的内衬板(17),所述后一、后二竖滑槽(132、142)各由该后一、后二固角部(13、14)的后侧面及其相对的内衬板(17)之间围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
分别设置于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上端的凹形卡槽(71);
分别凸起于左、右侧板(4、5)两侧边的卡点(72);
分别设置于左、右侧板(4、5)两侧的凹状卡扣(73);以及
分别垂直设置于前、后侧板(2、3)上的卡柱(74);其中
展开状态下的该左、右侧板(4、5)的卡点(72)能够分别对应下压卡置于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的凹形卡槽(71)中;
展开状态下的该前、后侧板(2、3)的卡柱(74)能够分别对应下压卡置于展开状态下的左、右侧板(4、5)的凹状卡扣(73)中;
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向槽(111、121、131、141)留有的长度至少使得该左、右侧板(4、5)的定位轴能够上升到令该卡点(72)自该凹形卡槽(71)中脱离的位置;
该前一、前二、后一、后二竖滑槽(112、122、132、142)留有的长度至少使得该前、后侧板(2、3)的定位轴部能够上升到令该卡柱(74)自该凹状卡扣(73)中脱离的位置;
该卡柱(74)头部宽度大于该凹状卡扣(73)的卡口的宽度,其中部宽度略小于该凹状卡扣(73)的卡口宽度,并由中部卡入该凹状卡扣(73)的卡口实现卡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之间设置有左支撑横梁(15)以支撑所述左侧板(4)的底部;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12、14)之间设置有右支撑横梁(16)以支撑所述右侧板(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横梁(15)限位于所述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的内衬板(17)之间,所述右支撑横梁(16)限位于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12、14)的内衬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一固角部(11)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前一竖向槽(111);所述后一固角部(13)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后一竖向槽(131);
所述左侧板(4)下部两侧具有分别伸入所述前一、后一竖滑槽(112、132)的左前、后卡置端(42、43),该左侧板(4)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左前、后卡置端(42、43)上;
所述前二固角部(12)的前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前二竖向槽(121);所述后二固角部(14)的后侧面及其内衬板(17)上相对位置均开设竖孔组成所述后一竖向槽(141);
所述右侧板(5)下部两侧具有分别伸入所述前二、后二竖滑槽(122、142)的右前、后卡置端(52、53),该右侧板(5)的定位轴分别设置于该右前、后卡置端(52、5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一、后一固角部(11、13)的内衬板(17)宽度略大于所述左侧板(4)的厚度;
所述前二、后二固角部(13、14)的内衬板(17)宽度略大于所述右侧板(5)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一、前二、后一、后二固角部(11、12、13、14)各自朝外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可挡住内侧结构的防爆斜边(18);
所述左支撑横梁(15)上凸设置有能够挡住所述左侧板(4)外侧的防爆块(151);
所述右支撑横梁(16)上凸设置有能够挡住所述右侧板(5)外侧的防爆块(1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2)上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中填充设置前窗板(21),其中该前窗板(21)下部与该前侧板(2)的缺口下部铰接形成可朝外转开的结构,且该前侧板(2)与该前窗板(21)之间设置有将前窗板(21)定位在缺口上的锁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前侧板(2)上并靠近所述缺口两侧的肋条(22);
设置于所述前窗板(21)两侧的卡扣(211),在该前窗板(21)定位于该缺口时,该卡扣(211)刚好位于扣住相邻肋条(22)的位置;
伸出该前窗板(21)两侧的横向卡杆(212),该横向卡杆(212)受一弹性组件(213)拉住以形成一个朝向该前窗板(21)下部的弹性力;以及
设置于该肋条(22)侧面的卡位口(221),该卡位口(221)外侧留有能够供该横向卡杆(212)经过的缺角;其中
在该前窗板(21)定位于该缺口时,该横向卡杆(212)能够受弹性力拉住而卡置于该卡位口(221)内;而在施加给该横向卡杆(212)一个足够大且与该弹性力相反的压力后,能够令该横向卡杆(212)脱离该卡位口(221)并能够沿卡位口(221)的缺角转出,进而使得该前窗板(21)具备转离所述缺口的能力。
CN201210421509.4A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周转箱 Active CN103112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1509.4A CN103112639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周转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1509.4A CN103112639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周转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39A CN103112639A (zh) 2013-05-22
CN103112639B true CN103112639B (zh) 2016-12-21

Family

ID=4841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1509.4A Active CN103112639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周转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103B (zh) * 2013-08-24 2016-01-27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Pxe活塞周转箱
CN104417826B (zh) * 2013-08-29 2016-11-23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收容箱及其枢接结构
CN104316062A (zh) * 2014-10-24 2015-01-28 重庆金宏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能够提升装配速度的车载导航仪机箱结构
DE102016112854A1 (de) * 2016-07-13 2018-01-18 Bs Systems Gmbh & Co. Kg Stapelbarer Systembehälter
CN108058879B (zh) * 2017-12-22 2023-12-26 中山市百合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排液管的折叠液体周转箱
CN108482797B (zh) * 2018-04-13 2024-02-27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箱
CN108639568B (zh) * 2018-04-27 2020-12-11 安徽企路石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物流箱
CN108622509B (zh) * 2018-04-27 2020-05-19 安徽企路石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箱
JP2021532034A (ja) * 2018-07-23 2021-11-25 ワールド トランス ビ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World Trans Bin Inc. 折り畳み式保管・輸送ユニット
CN109398871B (zh) * 2018-11-06 2020-10-16 山东科技大学 折叠式物流箱
CN114174197A (zh) * 2019-05-17 2022-03-11 好运集装箱 (新加坡)有限公司 运输容器
CN110356680B (zh) * 2019-08-03 2021-04-16 盐城苏洁仕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发泡塑料结构
CN111099113B (zh) * 2019-12-18 2021-06-22 上海绿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用的包装箱及装卸方法
CN112918894B (zh) * 2021-03-19 2024-03-1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油底壳的发动机包装箱
CN113069705B (zh) * 2021-05-21 2021-11-12 广东文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救援真火训练设施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963A (zh) * 1998-07-07 2001-10-10 L·S·卡尔皮塞克 集装箱的改进
CN2478936Y (zh) * 2001-02-27 2002-02-27 张永华 改进的置物笼
EP1633641A1 (fr) * 2003-06-02 2006-03-15 Arnaud SA Caisse metallique repliable.
CN2823132Y (zh) * 2005-08-18 2006-10-04 张松清 一种包装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963A (zh) * 1998-07-07 2001-10-10 L·S·卡尔皮塞克 集装箱的改进
CN2478936Y (zh) * 2001-02-27 2002-02-27 张永华 改进的置物笼
EP1633641A1 (fr) * 2003-06-02 2006-03-15 Arnaud SA Caisse metallique repliable.
CN2823132Y (zh) * 2005-08-18 2006-10-04 张松清 一种包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39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639B (zh) 一种周转箱
US20140333083A1 (en) Add-A-Box
US9796404B2 (en) Interlocking folding component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trollers
US20120091133A1 (en) Collapsible box
CN206798022U (zh) 一种折叠箱
US2922562A (en) Polygonal carton construction
US10364095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209684390U (zh) 自充气型快递箱
CN201281057Y (zh) 一种锁具和使用该锁具的托盘箱
CN114537901A (zh) 可折叠容器
CN203372499U (zh) 可折叠的收纳箱
CA2937130C (en) Carton, carton blank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nd filling a carton
CN106880151A (zh) 折叠式拉杆箱及拉杆箱的折叠方法
AU2014100103A4 (en) A carton and blank
CN104627467B (zh) 可折叠式容器及其咬合结构
CN107814033A (zh) 一种卡扣式全折叠收纳筐
CN217228595U (zh) 带平爬扣的箱子
CN110182441A (zh) 一种折叠包装箱
CN101397075A (zh) 一种折叠式服装运输箱
CN212862250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US9963261B2 (en) Reusable foldable food storage and serving container
CN207580378U (zh) 一种卡扣式全折叠收纳筐
CN208134855U (zh) 折叠箱
CN208897539U (zh) 折叠包装盒
CN203544562U (zh) 折叠盒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