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600B -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600B
CN103112600B CN201310068313.6A CN201310068313A CN103112600B CN 103112600 B CN103112600 B CN 103112600B CN 201310068313 A CN201310068313 A CN 201310068313A CN 103112600 B CN103112600 B CN 103112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orbit
day body
transfer orbit
d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3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600A (zh
Inventor
崔平远
乔栋
尚海滨
王亚敏
朱圣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3100683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到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首先基于探测器所在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的周期轨道,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x0=[r0,v0];然后沿切向施加速度增量△v使其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基于多体模型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天体时与目标小天体的距离df、飞行时间tf和切向速度增量△v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算法可得到飞越距离df最小时转移轨道的初值。最后,在此初值的基础上采用二级微分修正法,得到满足两点边值的轨道参数。本方法能够实现对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转移轨道的快速设计,计算量小,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到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移轨道设计是星际探测任务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在已发展的从地球附近利用地-日或地-月系统动平衡点向小行星转移的轨道设计方法并不多见,仅有在先技术[1](参见R.W.Farquhar,D.W.Dunham et al.Utilization oflibration pointsfor human exploration in the Sun-Earth-Moon system and beyond.ActaAstronautica.2004,55:687-700)提出了基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周期轨道稳定与不稳定流形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飞向小行星的转移轨道设计中。该方法利用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的流形管道来搜索和设计飞向小行星的低能量转移轨道。若该流形管与小行星轨道相交,则可搜索到低能量的转移方案;若不相交,则可能出现无解,从而导致漏解的情况。同时,该方法也无法讨论和给出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设计方法漏解和无法给出发射窗口的缺陷,提出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基于探测器所在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的周期轨道,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x0=[r0,v0];然后沿切向施加速度增量Δv使其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基于多体模型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天体时与目标小天体的距离df、飞行时间tf和切向速度增量Δv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算法可得到飞越距离df最小时转移轨道的初值。最后,在此初值的基础上采用二级微分修正法,得到满足两点边值的轨道参数。
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
由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的近似解析解,得到探测器周期轨道的初值,采用微分修正法得到精确的数值解。根据此数值解假设探测器初始时刻的状态x0=[r0,v0];其中r0为探测器在天体P1和P2构成的质心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v0为探测器的速度矢量。
所述天体P1和P2构成的质心旋转坐标系为:坐标原点为P1和P2的质心O,从P1到P2的指向为x轴指向,P1和P2绕质心旋转的平面为xy平面,y轴在xy平面内,且垂直于x轴,z轴满足右手坐标系。
所述三体系统包括探测器和两个质量不同的主天体P1和P2
所述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探测器质量相对于两个主天体质量可以忽略,P1、P2和探测器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且M1>M2>>M3。约束两个主天体的运动为圆运动。
步骤二、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行星时的函数关系。
基于探测器初始时刻的状态x0,沿切向施加速度增量Δv使其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建立飞越目标小天体时探测器与小天体的距离df、飞行时间tf和切向速度增量Δv之间的函数关系;选取Δv为变量,df为目标函数,采用优化算法调整Δv,使得飞越距离df最小,得到转移轨道的初值v1=v0+Δv*;其中,Δv*为df最小时刻的速度增量。
步骤三、基于二级微分修正得到满足约束的转移轨道参数。
基于多体模型和步骤二中得到的转移轨道初值,积分后得到转移轨道;将转移轨道划分为两段;采用二级微分修正方法,分别对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修正,直到满足任务精度要求。
步骤四、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与轨道设计。
在步骤一中得到的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上,选择不同时刻的探测器状态xi=[ri,vi],实施步骤二和步骤三,能得到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基于此发射窗口,并结合任务约束,选择出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转移轨道的设计参数。
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切向方向施加速度扰动和优化算法得到转移轨道初值,再通过二级微分修正得到满足约束的轨道设计参数。对比已有技术,能够实现对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转移轨道的快速设计,计算量小,效率高。同时通过假设不同的初始时刻探测器状态,可以得到对应的发射窗口,有利于任务的设计和参数的分析与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星历模型下的周期轨道;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二级微分修正示意图;其中,虚线OF为初始轨道,F为末端位置,O为初端位置,P′为拼接点;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探测器在2012年5月中下旬从日地L2点周期轨道出发飞越4179小行星的发射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从日地L2平衡点周期轨道飞向小行星的转移轨道设计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一种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基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
由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的近似解析解得到周期轨道的初值。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的近似解析解可描述为:
x ( t ) = A 1 e λt + A 2 e - λt + A x cos ( ωt + φ ) y ( t ) = c A 1 e λt - c A 2 e - λt + k A x sin ( ωt + φ ) z ( t ) = A z cos ( vt + ψ ) - - - ( 1 )
式(1)中c,k,ω,λ,ν为常数,其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ω = 2 - c 2 + 9 c 2 2 - 8 c 2 2 , λ = c 2 - 2 + 9 c 2 2 - 8 c 2 2
v = c 2 , c = λ 2 - 1 - 2 c 2 2 λ , k = - ( ω 2 + 1 + 2 c 2 ) 2 ω
其中,μ=M2/(M1+M2)。γ为平衡点到质量较小天体的距离。
A1和A2是周期轨道的双曲振幅,Ax和Az是周期轨道在x和z方向的振幅。Ax和Az描述了周期轨道的尺寸,φ为x和y方向的初值相位,ψ为z方向的初值相位。
由方程(1)给出的仅为近似解,采用微分修正法后可得到精确的数值解。假设x-z平面内的初值考虑到周期轨道的对称性,即
x · ( T * 2 ) = z · ( T * 2 ) = y ( T * 2 ) = 0 - - - ( 2 )
由状态转移矩阵得:
( δX ) T = Φ ( δX 0 ) T + ( ∂ X ∂ t ) T δ ( T * 2 ) - - - ( 3 )
其中T*为平衡点附近轨道的周期,Φ为6×6的矩阵,是半周期对应的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通过求解矩阵微分方程组得到。
dΦ ( t , 0 ) dt = A ( t ) Φ ( t , 0 ) - - - ( 4 )
其中:
子阵 K = 0 1 0 - 1 0 0 0 0 0 , s ( t ) = U xx U xy U xz U yx U yy U yz U zx U zy U zz , Φ(0,0)=E6×6。U为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伪势函数,
假设初值x0固定,而δz0 可调,并且终点要位于x-z平面之内,则可得到:
δ ( T * 2 ) = - 1 y · ( Φ 23 δz 0 + Φ 25 δ y 0 · ) - - - ( 5 )
将(5)式代入(3)式中得到:
δ x · 1 δ z · 1 = Φ 43 Φ 45 Φ 63 Φ 65 - 1 y · 1 x · · 1 z · · 1 Φ 23 Φ 25 δ z 0 δ y · 0 - - - ( 6 )
利用目标的偏差,通过微分校正的方法对初始状态进行改进,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同样道理,若假设z0固定,δx0,可调,则可得到:
δ x · 1 δ z · 1 = Φ 41 Φ 45 Φ 61 Φ 65 - 1 y · 1 x · · 1 z · · 1 Φ 21 Φ 25 δ z 0 δ y · 0 - - - ( 7 )
迭代过程中,当积分到x-z平面时,积分终止,利用微分校正法对初值进行修正。若要在精确动力学模型中数值积分形成完整的周期轨道,微分校正结果至少要满足以下精度要求星历模型下,日地L2点x向幅值为29万km,z向幅值为39万km的周期轨道如图2所示。
得到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精确的数值解后,根据此数值解,可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x0=[r0,v0]。
步骤二、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天体时的函数关系
基于步骤一得到的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沿切向施加速度增量Δv使其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基于包括太阳、地球、月球引力的多体模型,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天体时与小天体的距离df、飞行时间tf和切向速度增量Δv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df=f(tf,Δv)        (8)
采用如序列二次规划等优化算法得到飞越距离df最小时,转移轨道的初值。
步骤三、采用二级微分修正得到满足约束的轨道参数
基于多体模型和步骤二中得到的转移轨道参数,积分后得到转移轨道初值;积分时间为tf,本实例将转移轨道从中间划分为两段,中间点的积分时间为采用二级微分修正使得两段轨道连续且满足边界条件。修正过程如图3所示。
图3中虚线OF为初始转移轨道,其末端点F与目标小天体位置F*还有一定距离df。通过P点将初始转移轨道划分为两段,修正PF至PF*,则OPF*为新的转移轨道,但P点速度不连续。采用二级微分修正,逐次迭代改变P点位置到P′点,直至P′点位置连续且速度连续。二级微分修正分两步完成:位置修正、速度修正。位置修正方法与普通微分修正一致,速度修正的关系为:
δΔ v p = M P M tP δr P δt P - - - ( 9 )
其中δΔvP为拼接点速度差,δrP与δtP分别为拼接点P的位置修正量和时间修正量,
M P = D PF B PF - 1 - D PO B PO - 1 - - - ( 10 )
M tP = D PO B PO - 1 v P - - D PF B PF - 1 v P + + a P + - a P - - - - ( 11 )
其中DPF,DPO,BPF,BPO分别为PF,PO转移轨道段对应状态转移矩阵ΦPF及ΦPO的子矩阵,分别为PF与PO转移轨道段在P点的加速度矢量。
由此,反复实施位置修正和速度修正,直至拼接点的速度不连续量ΔvP满足精度要求。
步骤四、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与轨道设计
基于以上设计方法,在步骤一中得到的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上,选择不同时刻探测器的状态xi=[ri,vi],实施步骤二和三,可得到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
由以上求解过程可得探测器在2012年5月中下旬从日地L2点周期轨道出发飞越4179小行星的发射窗口,如图4所示。
图4中x轴表示从日地L2点周期轨道出发的时间,y轴表示飞越4179小行星的时间。由图4可以分析探测器从周期轨道出发的机会及飞越小行星时的参数。在2012年5月中下旬从周期轨道离轨开展小行星飞越任务时,最佳的飞越时间在2012年12月13日附近,出发时间越接近5月30日所需速度增量越小,5月30日附近直接离轨出发所需速度增量小于110m/s。
至此,完成了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周期轨道飞向小天体转移轨道的设计。

Claims (2)

1.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假设初始时刻探测器的状态;
由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的近似解析解,得到探测器周期轨道的初值,采用微分修正法得到精确的数值解;根据此数值解假设探测器初始时刻的状态x0=[r0,v0];其中r0为探测器在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构成的质心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v0为探测器的速度矢量;所述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构成的质心旋转坐标系为:坐标原点为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的质心O,从第一天体到第二天体的指向为x轴指向,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绕质心旋转的平面为xy平面,y轴在xy平面内,且垂直于x轴,z轴满足右手坐标系;
步骤二、建立探测器飞越目标小行星时的函数关系;
基于探测器初始时刻的状态x0,沿切向施加速度增量Δv使其从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出发,建立飞越目标小行星时探测器与目标小行星的距离df、飞行时间tf和切向速度增量Δv之间的函数关系;选取Δv为变量,df为目标函数,采用优化算法调整Δv,使得飞越距离df最小,得到转移轨道的初值v1=v0+Δv*;其中,Δv*为df最小时刻的速度增量;
步骤三、基于二级微分修正得到满足约束的转移轨道参数;
基于多体模型和步骤二中得到的转移轨道初值,积分后得到转移轨道;将转移轨道划分为两段;采用二级微分修正方法,分别对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修正,直到满足任务精度要求;
步骤四、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与轨道设计;
在步骤一中得到的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上,选择不同时刻的探测器状态xi=[ri,vi],实施步骤二和步骤三,能得到从动平衡点周期轨道出发飞向小行星的发射窗口;基于此发射窗口,并结合任务约束,选择出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飞向目标小行星转移轨道的设计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包括探测器和两个质量不同的第一天体、第二天体;相对于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质量,探测器质量能够被忽略,第一天体、第二天体和探测器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且M1>M2>>M3;约束第一天体和第二天体的运动为圆运动。
CN201310068313.6A 2013-03-04 2013-03-04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2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8313.6A CN103112600B (zh) 2013-03-04 2013-03-04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8313.6A CN103112600B (zh) 2013-03-04 2013-03-04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00A CN103112600A (zh) 2013-05-22
CN103112600B true CN103112600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41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31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2600B (zh) 2013-03-04 2013-03-04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2548A (zh) * 2013-06-27 2014-12-31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燃料最优的火星探测器入轨目标点设计方法
CN103885456B (zh) * 2014-03-31 2019-02-15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箭多星异轨面分布转移方法
CN104477411B (zh) * 2014-12-31 2016-11-23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速度庞加莱截面双小行星系统周期轨道搜索方法
CN104554828B (zh) * 2015-01-12 2016-10-1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脉冲调控的180°转角转移轨道不收敛的解决方法
CN106202640B (zh) * 2016-06-28 2018-03-27 西北工业大学 日‑地三体引力场中的晕轨道航天器偏置轨道设计方法
CN106094853B (zh) * 2016-06-29 2018-11-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上面级轨道转移段矢量推力的控制方法
CN106682274B (zh) * 2016-12-05 2019-12-13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振幅约束的一种Halo轨道在轨保持方法
CN107688725A (zh) * 2017-07-26 2018-02-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Lie算子辛算法的不变流形计算方法
CN108562292B (zh) * 2017-11-24 2019-11-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hp自适应伪谱法的太阳帆星际转移轨迹优化方法
CN108100307B (zh) * 2017-12-05 2018-12-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复杂约束下低能量小天体精确探测轨道转移方法
CN108860658B (zh) * 2018-05-22 2020-08-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平衡状态双体小行星系统的平面自然捕获方法
CN110104219B (zh) * 2019-04-24 2020-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0部队 一种控制探测器着陆地外天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36470B (zh) * 2019-11-06 202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不规则形状小天体附近连续推力轨道混合搜索方法
CN111382876B (zh) * 2020-02-28 2023-09-29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基于进化算法的地火转移轨道设计初值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1605736B (zh) * 2020-04-29 2021-06-22 北京理工大学 地月l2点转移轨道最优误差修正点选择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749B1 (en) * 1998-09-25 2002-01-2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inclination and eccentricity for geostationary orbit transfer
CN102905977A (zh) * 2009-12-24 2013-01-30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最优航天器轨迹的适应性、多重打靶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749B1 (en) * 1998-09-25 2002-01-2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inclination and eccentricity for geostationary orbit transfer
CN102905977A (zh) * 2009-12-24 2013-01-30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最优航天器轨迹的适应性、多重打靶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多约束条件下的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刘磊等;《宇航学报》;中国宇航学会;20080331;第29卷(第2期);482-488 *
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与实施;吴伟仁等;《科学通报》;《中国科学》杂志社;20120731;第57卷(第21期);1987-1991 *
崔平远等.小行星探测目标选择与转移轨道方案设计.《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国科学》杂志社,2010,第40卷(第6期),677-685. *
结合行星借力飞行技术的小推力转移轨道初始设计;尚海滨等;《宇航学报》;20110131;第32卷(第1期);29-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00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600B (zh) 一种星际转移轨道设计方法
Wei et al. Autonomous navigation of Mars probe using X-ray pulsars: modeling and results
CN103488830B (zh) 一种基于Cycler轨道的地月往返的任务仿真系统
CN104298647A (zh) 基于低轨道地球卫星的地影时刻预报的星上确定方法
CN104309822A (zh) 一种基于参数优化的航天器单脉冲水滴形绕飞轨迹悬停控制方法
Liu et al. Hopping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surface exploration on small bodies
Pinier et al. Advance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SAā€™ s Space Launch System Aerodynamic Environments
Fan et al. Fast cooperativ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close-range satellite formation using Bezier shape-based method
Ranieri et al. Indirect optim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burning interplanetary transfers including spiral dynamics
Zhang et al. A low-thrust transfer between the Earth–Moon and Sun–Earth systems based on invariant manifolds
S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precise lunar orbit propagator and lunar polar orbiter’s lifetime analysis
CN103274066B (zh) 从Halo轨道出发探测深空目标的逃逸轨道设计方法
Fabacher et al. Multiple Sun–Earth saddle point flybys for LISA Pathfinder
Pontani et al. Variable-time-domain neighboring optimal guidance and attitude control of low-thrust lunar orbit transfers
Williams Launch window analysis for the 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
Tang et al. Low-thrust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of asteroid sample return mission with multiple revolutions and moon gravity assists
Sales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spacecraft collision avoidance
Ernst et al. Coupl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th 6DOF Rigid Body Dynamics for Unsteady, Accelerated Flow Simulations
Di Domenico Development of a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interplanetary transfers on smaller timescales
Pontani et al. Variable-time-domain neighboring optimal guidance and attitude control for low-thrust orbit transfers
Lian et al. On equatorial inclination of parking orbits in transfers to lunar halo orbits
Monge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ense-Thirring effect with the Galileo satellites
Topputo et al.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ultra low thrust transfers to the Sun–Earth saddle point with application to LISA Pathfinder mission extension
Zhou et al. Orbit Maintenance for Quasi-Periodic Orbit in Earth-Moon System
Cui et al. Receding horizon-based dual control strategy for pinpoint planetary lan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