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1465B -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1465B
CN103111465B CN201210583636.4A CN201210583636A CN103111465B CN 103111465 B CN103111465 B CN 103111465B CN 201210583636 A CN201210583636 A CN 201210583636A CN 103111465 B CN103111465 B CN 103111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ishing temperature
cooling fluid
water base
rack
bas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3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1465A (zh
Inventor
林兵煌
谢劲松
梁小玲
万明
杨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LUHOU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ALUMINUM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ALUMINUM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ALUMINUM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36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1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所述水基冷却液中油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20%,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流量为500~1500L/min,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分配为:20~35%→20~35%→35~50%→35~50%→35~50%。本发明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通过控制水基冷却液中的油相含量,喷射流量及压下率分配,使成品终轧温度达到150℃及以上,无须退火工序就能使产品直接达到制耳率和力学性能要求,满足罐体料的要求,生产效率高,加大产能。

Description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造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产品的终轧温度是产品力学性能等的重要参数。国内轧制铝罐体料的冷轧终轧温度需要达到150℃及以上,方可达到产品制耳率和力学性能要求,否则需要进行成品退火,才能达到客户的性能要求。
国内铝加工行业大部分采用六辊/四辊单机架冷轧机轧制多个道次,来达到罐体料的目标厚度,在轧制过程中使用全油式润滑方式,最后道次使用高速轧制,使终轧温度达到目标值。然而,全油式润滑性能虽好,冷却性能却不佳,且因为高速轧制的断带率较高,在发生断带时易引起起火,安全性能不佳,所以速度受到了润滑方式的限制。若速度达到较大值,终轧温度无法达到150℃及以上,最终还是需要成品退火工序,延长了工序时间,加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水基冷却液逐渐应用于高速度、高产能的冷连轧机,然而,水基冷却液主要以水相为主,水的比热最大,冷却效果最好,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带材的温度,对终轧温度的提高有负面的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安全地、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一种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所述水基冷却液中油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20%,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流量为500~1500L/min,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分配为:20~35%→20~35%→35~50%→35~50%→35~50%。
为了确保轧制的稳定和最佳的应用效果,本发明中采用油相体积百分含量为2%~20%的水基冷却液进行润滑和冷却;为获得最佳的板形和达到不须退火处理的成品铝卷温度,水基冷却液的流量为500~1500L/min,五个机架压下率的分配可以获得最佳的产品力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基冷却液中油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10%,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流量为900L/min,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分配为:30%→30%→36%→36%→38.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基冷却液的温度为50~65℃,可以获得最佳的润滑效果和达到不须退火处理的成品铝卷温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压力为2.0~3.0Bar;这样,油相能较好地粘护在轧辊辊面,获得最佳的润滑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五机架轧制速度为1000~1600m/min,可以获得最佳的产品力学性能。
本发明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水基冷却液是以水和油相物理性混合组成,水是去离子水,油相是基础石蜡油和脂肪酸、酯等添加剂组成,通过控制水基冷却液中的油相含量,喷射流量及压下率分配,使成品终轧温度达到150℃及以上,无须退火工序就能使产品直接达到制耳率和力学性能要求,满足罐体料的要求,生产效率高,加大产能。
本发明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减低起火率,提高了生产的安全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本实施例使用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进行3104罐体料轧制,热轧卷厚度为2.5mm,成品卷厚度为0.275mm,宽度为1250mm。五机架的工作辊直径为470~508mm,辊身长度为1727mm,支撑辊直径为1092~1168mm,辊身长度为1626mm,水基冷却液的温度为58℃。采用水基冷却液(法国道达尔厂家供应)进行润滑,控制五个机架中,水基冷却液中的油相比率、喷嘴喷射压力、水基冷却液流量和压下率,如表1所示。第五机架的速度为1350m/min。
表1五个机架的油相比率、喷嘴喷射压力、冷却液流量和压下率
使用实施例1的控制参数进行轧制,成品铝卷的温度为155℃,在线板形平直度为8I-unit,产品厚度控制范围为±3um,成品铝卷的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
表2成品铝卷的力学性能
由表2可知,成品铝卷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控制在罐体料制造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冷连轧前工序,热轧卷重量为11500kg,厚度为2.5mm,宽度为1250mm,表3为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冷连轧工艺,在终轧温度、时耗,以及成品率的对比情况。
表3实施例1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冷轧工艺对比
从表3可知,采用实施例1的五机架冷连轧工艺,比采用传统单机架工艺的终轧温度要高,能达到150℃以上,无须退火工序就能一次性使产品直接达到制耳率和力学性能要求,节省了时间,时耗仅为单机架工艺的52.3%,成品率提高了3.6%。
实施例2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本实施例使用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进行罐体料轧制,热轧卷厚度为2.3mm,成品卷厚度为0.272mm,宽度为1550mm。五机架的工作辊直径为470~508mm,辊身长度为1727mm,支撑辊直径为1092~1168mm,辊身长度为1626mm,水基冷却液的温度为60℃。采用水基冷却液进行润滑,控制五个机架中,水基冷却液中的油相比率、喷嘴喷射压力、水基冷却液流量和压下率,如表4所示。第五机架的速度为1380m/min。
表4五个机架的油相比率、喷嘴喷射压力、冷却液流量和压下率
使用实施例2的控制参数进行轧制,成品铝卷的温度为152℃,在线板形平直度为9I-unit,产品厚度控制范围为±3um,成品铝卷的力学性能如表5所示。
表5成品铝卷的力学性能
由表5可知,成品铝卷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控制在罐体料制造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冷连轧前工序,热轧卷重量为13300kg,厚度为2.3mm,宽度为1550mm,表6为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冷连轧工艺,在终轧温度、时耗,以及成品率的对比情况。
表6实施例2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冷轧工艺对比
从表6可知,采用实施例2的五机架冷连轧工艺,比采用传统单机架工艺的终轧温度要高,能达到150℃以上,无须退火工序就能一次性使产品直接达到制耳率和力学性能要求,节省了时间,时耗仅为单机架工艺的52.1%,成品率提高了3.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基冷却液润滑五机架冷连轧机,所述水基冷却液中油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20%,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流量为500~1500L/min,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分配为:20~35%→20~35%→35~50%→35~50%→3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冷却液中油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10%,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流量为900L/min,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分配为:30%→30%→36%→36%→38.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冷却液的温度为50~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冷却液的喷射压力为2.0~3.0Bar。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机架的轧制速度为1000~1600m/min。
CN201210583636.4A 2012-12-27 2012-12-27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Active CN103111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3636.4A CN103111465B (zh) 2012-12-27 2012-12-27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3636.4A CN103111465B (zh) 2012-12-27 2012-12-27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1465A CN103111465A (zh) 2013-05-22
CN103111465B true CN103111465B (zh) 2014-11-05

Family

ID=4840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3636.4A Active CN103111465B (zh) 2012-12-27 2012-12-27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146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5460A1 (de) * 1988-10-18 1990-04-19 Schloemann Si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uehlung und schmierung spanlos umgeformter metalle, insbesondere zur kuehlung und schmierung von walzen und walzgut beim kaltwalzen in einem walzgeruest
JP3104412B2 (ja) * 1992-06-25 2000-10-3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圧延設備
CN100496779C (zh) * 2007-11-30 2009-06-10 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零铝箔大压下率轧制工艺
CN101745544B (zh) * 2010-01-04 2011-08-31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中低牌号电工钢横向厚度差的方法
CN102476131A (zh) * 2010-11-26 2012-05-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高硅带钢断带的冷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1465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5060B (zh) 一种铝合金连铸连轧坯的生产及热处理方法
CN102649211B (zh) 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
CN103372567A (zh) 一种冷连轧生产毛化表面铁素体不锈钢带的方法
CN103480647B (zh) 一种无加热低温直接轧制小方坯生产钢筋的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02658294B (zh) 玩具行业用低碳钢精密冷轧极薄钢带、其工艺方法及其用途
CN103822081B (zh) 横向变厚度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1518B (zh) 不锈钢复合板带卷的热连轧生产方法
CN103014451B (zh) 易拉2片罐罐身铝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03014452A (zh) 5182铝合金拉环料基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11135A (zh) 一种采用常规热连轧组生产钛带的方法
CN103436780B (zh) 一种led支架用钢的生产方法
CN103878173A (zh) 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色差的生产方法
CN105478472A (zh) 一种汽车用宽薄规格高强度冷轧基板的热轧方法
WO2006054777A1 (ja)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潤滑油供給方法
CN106475415B (zh) 工业纯钛及钛合金的热连轧轧制方法
CN101658871A (zh)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CN105414178A (zh) 一种去应力薄规格纯钛带卷的加工方法
CN105251768B (zh) 一种极薄冷轧镀锡原板轧制方法
CN101745794A (zh) 一种无取向高牌号硅钢制备技术
CN104289525B (zh) 双机架六辊轧机冷轧中乳化液总流量设定方法
CN114107622B (zh) 一种冷轧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8k镜面的生产方法
CN103215534A (zh) 一种高强度热镀锌板的生产工艺
CN103111465B (zh) 提高罐体料终轧温度的方法
CN109622619A (zh) 冷连轧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及其制品
CN209647212U (zh) 一种不锈钢带的冷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4

Address after: 528000 Guangdong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Guicheng street lamp Lake Road No. 20 building 6 poly Watertown 33 shop of 33C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LUHOUS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6238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Zhaoqing

Patentee before: Asia Aluminum (Chin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