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9456B - 电动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09456B CN103109456B CN201180044065.0A CN201180044065A CN103109456B CN 103109456 B CN103109456 B CN 103109456B CN 201180044065 A CN201180044065 A CN 201180044065A CN 103109456 B CN103109456 B CN 1031094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power line
- electric motor
- circuit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24—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form of the supplied voltage or current
- H02P2209/09—PWM with fixed limited number of pulses per perio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88/00—Electricity: motor control systems
- Y10S388/907—Specific control circuit element or device
- Y10S388/9075—Computer or microproc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不使微型计算机单元进行确认电动机停止的判断处理、用于切断继电器的所谓中断动作等处理,当驱动器内置型电动机实质上不旋转时,不将不需要的电力供给至驱动器内置型电动机。通过设有开关(K1)的电源线(L1)朝内置于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风扇驱动器(91)供电。基于旋转速度指令(Vspp)的模拟指令值(Vsp)被从数模转换电路(8)输出。当模拟指令值(Vsp)低于规定值(Vspb)时,电压控制电路(10)将开关(K1)设为非导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系统,例如能适用于驱动空调机的风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有人提出了一种在包含待机时的空调机的停止时、抑制送风机用电动机中的消耗电力的技术。
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设于室内控制部的微型计算机单元朝内置有电动机驱动器的PWM直流电动机输出转速指令。然后,若判断出转速指令为零,则对电动机是否停止进行判断。根据反馈转速信号(转速返回值)来判断出电动机是否停止。若判断出电动机停止,则切断朝PWM直流电动机的供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41535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输出零的转速指令的微型计算机单元自身在根据转速返回值确认电动机停止之后,切断处在朝PWM直流电动机的供电通路中的继电器。在这样的控制中,输出转速指令的微型计算机单元也进行确认电动机停止的判断处理、用于切断继电器的所谓中断动作等处理。这会导致在软件方面微型计算机单元的处理产生延迟、以及在硬件方面需增设用于切断继电器的信号端口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下技术:不用使微型计算机单元进行确认电动机停止的判断处理、用于切断继电器的所谓中断动作等处理,当电动机实质上不旋转时,不朝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供给不需要的电力。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一技术方案包括:指令值输出元件(6、7、8),该指令值输出元件(6、7、8)输出基于旋转速度指令(Vspp)的模拟值(Vsp);第一电源线(L1、L2),该第一电源线(L1、L2)具有第一开关元件(K1、K2);驱动电路(91、92),该驱动电路(91、92)经由上述第一开关元件及上述第一电源线被供电,以对供给基于上述模拟值的旋转的电动机(93)进行驱动;以及开关控制元件(10A、10B),该开关控制元件(10A、10B)在上述模拟值低于第一规定值(Vspb)时将上述第一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且与上述指令值输出元件相独立。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驱动电路具有朝上述电动机(93)输出电流的逆变器(92)及控制上述逆变器的驱动器(91),上述第一电源线(L1)是朝上述驱动器供给工作电源的供电通路。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驱动电路具有朝上述电动机(93)输出电流的逆变器(92),上述第一电源线(L2)是朝上述逆变器供给输入电力的供电通路。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具有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二电源线(L2),上述第二电源线是朝上述逆变器(92)供给输入电力的供电通路,上述开关元件在上述模拟值低于第二规定值时将上述第二开关元件也设为非导通。
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二技术方案包括:微型计算机单元(6),该微型计算机单元(6)输出基于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电源线(L1),该电源线(L1)具有开关元件(K1);数模转换器(8),该数模转换器(8)经由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电源线被供电,以对上述脉冲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来输出模拟值;驱动电路(91、92),该驱动电路(91、92)经由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电源线而被供给工作电源,以对供给基于上述模拟值的旋转的电动机(93)进行驱动;以及开关控制元件(10C),该开关控制元件(10C)在上述脉冲信号的积分值低于规定值时将上述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且该开关控制元件(10C)与上述数模转换器相独立。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单元(6),该微型计算机单元(6)输出基于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电源线(L1),该电源线(L1)具有开关元件(K1);指令值输出元件(7、8),该指令值输出元件(7、8)经由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电源线被供电,以对上述脉冲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来输出模拟值;驱动电路(91、92),该驱动电路(91、92)经由上述开关元件及上述电源线而被供给工作电源,以对供给基于上述模拟值的旋转的电动机(93)进行驱动;以及开关控制元件(10D),该开关控制元件(10D)在因上述脉冲信号超过规定值而使绝对值增加的信号的积分值低于其它规定值时将上述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且该开关控制元件(10D)与上述指令值输出元件相独立。
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从朝上述电动机单元(9)开始供电起的规定期间中,上述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及占空比与上述规定期间结束后比较是较小的。
本发明的电动机系统包括: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技术方案;以及电动机单元(9),该电动机单元(9)内置上述控制电路(91、92)及上述电动机(93)。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一技术方案,当电动机实质上不旋转时,不将不需要的电力供给至驱动电路。而且,开关控制元件与指令值输出元件独立地将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因此,无需使指令值输出元件进行模拟值是否低于第一规定值的判断处理、当低于第一规定值时进行中断动作等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二技术方案,当电动机实质上不旋转时,不会将不需要的电力供给至驱动电路、指令值输出元件。而且,开关控制元件与指令值输出元件独立地将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因此,无需使指令值输出元件进行模拟值是否低于规定值的判断处理、当低于第一规定值时进行中断动作等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第三技术方案,从驱动电路被供电至其功能正常发挥为止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情形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例示出数模转换电路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例示出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采用的电路等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采用复位集成电路作为电压检测电路的情况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模拟指令值转变时的较为理想的形态的图表。
图6是例示出第二规定值比第一规定值小的情况的图表。
图7是例示出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采用的电路等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例示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能作为电路检测电路采用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例示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能作为电路检测电路采用的另一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未设置电压检测电路及开关的情况下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在图1中例示出该电动机系统适用于空调机的情况。该电动机系统具有:驱动压缩机(未图示)的压缩机用电动机4;以及对朝热交换机送风的风扇(均未图示)供给旋转的风扇电动机单元9。
风扇电动机单元9是电动机单元,例如是驱动器内置型电动机。风扇电动机单元9内置风扇驱动器91、PWN逆变器92及风扇电动机93。然而,风扇电动机单元9并不一定需要内置风扇驱动器91及PWN逆变器92。风扇驱动器91或风扇驱动器91及PWN逆变器92也可设于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外部。上述风扇安装于风扇电动机93。
从工业电源1供给来的交流电压被整流电路2暂时整流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一直流电压被电源线L2通过开关K2供给(供电)至PWM逆变器92。具体而言,风扇电动机单元9具有端子902,端子902与PWM逆变器92的高压侧连接。此外,电源线L2通过开关K2与端子902连接。
第一直流电压被PWM逆变器3转换为交流电压。此外,该交流电压被供给至压缩机用电动机4,以驱动压缩机用电动机4。
电源电路5对工业电源1供给来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以输出第二直流电压和第三直流电压。第二直流电压被输出至电源线L3,第三直流电压被输出至电源线L1。
MCU(微型计算机单元)6以第二直流电压作为其工作电压,并输出对风扇电动机93的旋转速度进行指示的脉冲状的旋转速度指令Vspp。
数模转换电路8以第三直流电压作为其工作电压,对通过光耦合器7获得的旋转速度指令进行数模转换,以输出模拟的电压值(以下暂称为“模拟指令值”)Vsp。模拟指令值Vsp通过风扇电动机单元9所具有的端子903输入至风扇驱动器91。
能将MCU6、光耦合器7及数模转换电路8看作输出风扇电动机93的旋转所依据的模拟指令值Vsp的指令值输出元件。此外,还能认为风扇电动机93供给基于模拟指令值Vsp的旋转。
风扇驱动器91以第三直流电压为其工作电压,并根据模拟指令值Vsp对PWN逆变器92进行控制。第三直流电压被电源线L1通过开关K1供给(供电)至风扇驱动器91。具体而言,风扇电动机单元9具有端子901,端子901与风扇驱动器91的高压侧连接。此外,电源线L1通过开关K1与端子901连接。PWN逆变器92朝电动机93输出电流以使电动机进行旋转动作。由此,能将PWM逆变器92与风扇驱动器91相结合地看作驱动电动机93的驱动电路。
若开关K1、K2处于导通状态,则通过各个开关K1、K2将第三直流电压及第一直流电压朝风扇电动机单元9供电。利用电压检测电路10进行上述开关K1、K2的导通/非导通的控制。具体而言,若模拟指令值Vsp处于规定值以上,则使开关K1、K2导通,若模拟指令值Vsp低于规定值,则将开关K1、K2设为非导通。这样,能将对开关K1、K2的导通/非导通进行控制的电压检测电路10看作与输出模拟指令值Vsp的指令值输出元件相独立的开关控制元件。能将开关K1、K2一起看作开关元件。在该情况下,可认为上述驱动电路通过该开关元件而被供电。
此外,在模拟指令值Vsp低于第一规定值、且风扇电动机单元9实质上不旋转的情况下,电压检测电路10将开关K1、K2设为非导通,从而不会将不需要的电力供给至风扇电动机单元9。而且,电压检测电路10与指令值输出元件相独立地将开关K1、K2设为非导通。由此,无需使指令值输出元件进行是否低于规定值的判断处理、低于规定值时的中断动作等处理。
图13是表示未设置电压检测电路10及开关K1、K2的情况下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此处,参照该结构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在这种结构中,当风扇电动机单元9实质上未被驱动时,也朝风扇驱动器91和/或PWM逆变器3供电,因而消耗了不需要的电力。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避免上述不需要的电力消耗。
当然,也可仅设置开关K1、K2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也可使用于进行开关K1、K2的导通/非导通的控制的模拟指令值Vsp的阈值互不相同。例如,也可根据模拟指令值Vsp是否低于第一规定值分别将开关K1设为非导通/导通,并根据模拟指令值Vsp是否低于第二规定值分别将开关K2设为非导通/导通。
MCU6的接地利用光耦合器7而与数模转换电路8、风扇电动机单元9及电压检测电路10的接地分离。具体而言,光耦合器7的光电二极管7a与MCU6的接地共通,在图中以三角形表示该接地(以下暂称为“第一接地”)。另一方面,光耦合器7的光电晶体管7b与数模转换电路8、风扇电动机单元9及电压检测电路10彼此的接地共通,在图中以使用多条横线的记号来表示该接地(以下暂称为“第二接地”)。
风扇电动机单元9具有端子904。在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内部,风扇驱动器91的接地侧和PWM逆变器92的接地侧与端子904连接。端子904与第二接地连接。另外,整流电路2的低压侧也与第二接地连接。
图2是例示出数模转换电路8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光耦合器7的光电晶体管7b为npn型,其发射极与第二接地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81、R82的串联连接与电源线L1连接。电阻R81设于比电阻R82更靠电源线L1侧的位置,在电路R81和电阻R82彼此间的连接点上连接着晶体管Q8的基极。晶体管Q8为pnp型,其发射极与电源线L1连接。
在电源线L1与第二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着电阻R84、R85,电阻R84设于第二接地侧。在电阻R84、R85彼此间的连接点上通过电阻R83连接着晶体管Q8的集电极。另外,在电阻R84上并联地设有电容器C83,在电阻R85上并联地设有二极管D8。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线L1连接。
电容器C81连接在光电晶体管7b的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容器C82连接在晶体管Q8的集电极与第二接地之间。
MCU6输出的脉冲状的旋转速度指令在光耦合器7中使光电晶体管7b导通/非导通。
当光电晶体管7b处于非导通时,施加于电源线L1的第三直流电压与第二接地之间电压被电阻R84、R85分压。电阻R85的电阻值被设定成比电阻R84的电阻值大很多,因此,电容器C83几乎不被充电。例如,电阻R84、R85的电阻值分别被设定为1kΩ、200kΩ。
另一方面,当光电晶体管7b导通时,第三直流电压与第二接地之间的电压被电阻R81、R82分压。分压后的电压作为偏置电压而被施加至晶体管Q8的基极。例如,电阻R81、R82的电阻值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的程度,被设定为10kΩ。
当对晶体管Q8的基极施加偏置电压时,晶体管Q8导通。当晶体管Q8导通时,第三直流电压与第二接地之间的电压因电阻R83与电阻R85的并联连接和电阻R84而被分压。电阻R83、R84的电阻值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的程度,电阻R85的电阻值被设定为电阻R83的电阻值的数倍左右。例如,电阻R85、R84、R83的电阻值分别被设定为200kΩ、1kΩ、750Ω。由此,被电阻R83、R84分压后的电压是与第三直流电压相同程度的等级的电压,电容器C83被充电。
电容器C83的两端电压被输出作为模拟指令值Vsp。此处,数模转换电路8的接地和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接地均为第二接地,因此,能采用电容器C83的高压侧的电位作为模拟指令值Vsp。由此,在图2中,将电阻R83、R84、R85彼此间的连接点与端子903连接。
如上所述,电容器C83作为用于获得模拟指令值Vsp的积分器起作用,因此,采用例如100μF左右的容量值。另一方面,电容器C81、C82是为了去除噪声而设的,因此,采用例如1000pF左右的容量值。
二极管D8使得不从电源线L1直接朝电容器C83充电,因此,起到了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端子903的输入保护作用。
图3是例示出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10采用的电路10A及开关K1(或开关K2)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电路10A具有在电源线L1与第二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101、R102。被电阻R101、R102分压后的电压被用作与模拟指令值Vsp的比较基准即规定值Vspb。
电路10A还具有比较器G10。比较器G10根据模拟指令值Vsp是否处于上述规定值Vspb以上的比较结果来分别输出高电位/低电位。具体而言,模拟指令值Vsp被输入至比较器G10的非反相输入端,规定值Vspb被输入至比较器G10的反相输入端。
电路10A还具有npn晶体管Q10及电阻R103。比较器G10的输出通过电阻R103被施加至npn晶体管Q10的基极。npn晶体管Q10的发射极与第二接地连接,从而形成了集电极开路型的输出段。
开关K1具有pnp型晶体管Q1及电阻R1、R2。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线L1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电阻R1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形成集电极开路型的输出段,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端子901连接。
此外,开关K1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路10A的晶体管Q10的集电极连接。藉此,第三直流电压与第二接地之间的电压通过电阻R1、R2的串联连接被施加至晶体管Q10的集电极-发射极间。
若比较器G10的输出为高电位(即若模拟指令值Vsp处于规定值Vspb以上),则高电位通过电阻R103被施加至晶体管Q10的基极,使晶体管Q10导通,晶体管Q1的基极电位降低,使晶体管Q1导通。藉此,电源线L1与端子901连接。
若比较器G10的输出为低电位(即若模拟指令值Vsp低于规定值Vspb),则低电位通过电阻R103被施加至晶体管Q10的基极,使晶体管Q10非导通。由此,晶体管Q1的基极电位处于浮动状态,晶体管Q1处于非导通。藉此,端子901与电源线L1之间被隔断。
图4是采用通称为复位集成电路(复位IC)的电路10Z作为电压检测电路10的情况下的电路图。能在复位集成电路10Z中设定规定值Vspb,利用规定值Vspb与模拟指令值Vsp的比较结果来控制开关K1。
在图3及图4中的任意电路中,通过分别将电源线L1替换为电源线L2,并将开关K1替换为开关K2,也能获得用于进行第一直流电压向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供电及其停止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风扇电动机单元9实质上停止的状况下,对风扇驱动器91和/或PWM逆变器92停止供电。在从上述状况驱动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情况下,即便模拟指令值Vsp处于规定值Vspb以上而立即朝风扇驱动器91和/或PWM逆变器92供电,它们的功能也可能不会立即正常发挥。因此,当模拟指令值Vsp从低于规定值Vspb转变为超过该规定值Vspb的值时,较为理想的是该转变历时缓慢。
图5是表示模拟指令值Vsp从低于规定值Vspb转变为超过该规定值Vspb的值Vsp1、Vsp2、Vsp3时的较为理想的形态的图表。此处,设为Vsp1<Vsp2<Vsp3。另外,值Vsp0是风扇电动机93实质上旋转的最低的模拟指令值Vsp。
在图5中,例示出了在时刻t0从MCU6开始输出脉冲状的旋转速度指令的情况。藉此,模拟指令值Vsp在时刻t1达到规定值Vspb以上。旋转速度指令刚开始(图5中为时刻t1~t3)的脉冲宽度及其占空比较小,由此,当模拟指令值Vsp上升一定程度时,上升速度会变得缓慢。这是由于例如数模转换电路8的电容器C83(图2)在晶体管Q8断开时通过电阻R84放电等的原因。
这样模拟指令值Vsp在时刻t1达到规定值Vspb以上之后,到时刻t3为止的上升变得缓慢或平坦(图5例示出了该情况)。由此,从朝风扇驱动器91和/或PWM逆变器92供电到它们的功能正常发挥为止能争取更多时间。而且,在这样模拟指令值Vsp的上升变得缓慢或平坦的状态下,通过将该模拟指令值Vsp所取的值设定得比值Vsp0小,可避免在风扇驱动器91和/或PWM逆变器92的动作不稳定的状况下使风扇电动机93旋转。
在时刻t3后,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宽度变大,且其占空比变大,从而使模拟指令值Vsp急剧上升至Vsp1、Vsp2、Vsp3。换言之,在朝风扇电动机单元9开始供电之后的规定期间(t1~t3)中,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宽度及占空比与该规定期间结束后比较是较小的。图5中示意地示出了模拟指令值Vsp作为转变的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波形转变为Vsp3的情况。
或者,采用图4中例示出的复位集成电路10Z也是较为理想的。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复位集成电路只有在获得为了使其输出变为有效所需的较大的输入后经过了规定期间,才使输出变为有效。
第三实施方式
也可使第一规定值与第二规定值相不互同,其中,上述第一规定值要与用于使开关K1、K2从非导通状态变为导通的模拟指令值Vsp比较,上述第二规定值要与用于使开关K1、K2从导通状态变为非导通的模拟指令值Vsp比较。特别地,使第二规定值比第一规定值小在将风扇电动机93减速之后来使其维持低速旋转的情况下是较为理想的。例如,风扇电动机93对朝热交换机送风的风扇进行驱动。在使朝热交换机的送风变得平缓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送风的情况下,产生维持上述低速旋转的要求。
图6是例示出第二规定值Vspa比第一规定值Vspb小的情况的图表。示出了以下情况:在时刻ton,模拟指令值Vsp从低于第一规定值Vspb的值达到第一规定值Vspb,在时刻toff,模拟指令值Vsp从超过第一规定值Vspb的值达到第二规定值Vspa。在时刻ton,开关K1、K2从非导通(断开)转变为导通(接通),在时刻toff,开关K1、K2从导通转变为非导通。
这样要与模拟指令值Vsp比较的规定值具有所谓滞后的形态能通过采用上述复位集成电路10Z来加以实现。
或者,也能对比较器G10追加电阻以对输入灵敏度施加滞后。图7是例示出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10采用的电路10B及开关K1(或开关K2)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电路10B为在电路10A中追加了电阻R104、R105后的结构。电阻R104连接在电阻R101、R102彼此间的连接点与比较器G10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电阻R105连接在比较器G10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由于利用上述电阻R104、R105对输入灵敏度施加滞后的技术自身是众所周知的,因而此处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开关K1设于电源线L1上的比数模转换电路8更靠电源电路5一侧的位置。藉此,不仅能降低风扇电动机单元9的电力消耗,也能降低数模转换电路8的电力消耗。这是由于在实质上不使风扇电动机93旋转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数模转换电路8工作的缘故。
然而,当根据模拟指令值Vsp控制朝数模转换电路8的供电的开始/停止时,一旦停止之后,就不能再次朝数模转换电路8供电。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根据模拟指令值Vsp,而是根据旋转速度指令Vspp控制开关K1或开关K1、K2的打开关闭。
具体而言,朝电压检测电路10输入MCU6所输出的旋转速度指令Vspp。由于MCU6与第一接地连接,因此电压检测电路10也不与第二接地连接,而是与第一接地连接。藉此,电压检测电路10将第二直流电压作为其工作电压,并不是电源线L1,而是电源线L3与电压检测电路10连接。由于旋转速度指令Vspp为脉冲状,因此电压检测电路10设有对该旋转速度指令Vspp进行积分的元件。
图9是例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10采用的电路10C的电路图。能通过在图3例示出的电路中追加电容器C101来实现电路10C的结构。电容器C101设于比较器G10的非反相输入端与第一接地之间。在该结构中,旋转速度指令Vspp在电容器C101中被积分后的电压与规定值Vspb进行比较。如图9所示,开关K1、K2采用继电器开关。这是由于以下缘故:在电压检测电路10中,从电源线L3供给第二直流电压以作为其工作电压,另一方面,在风扇电动机单元9中,从电源线L1或电源线L2供给第三直流电压或第一直流电压。
图10是例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作为电压检测电路10采用的另一电路10D的电路图。在该情况下,也采用继电器开关来作为开关K1、K2。能通过在图3例示出的电路中追加电容器C102来实现电路10D的结构。电容器C102被设在比较器G10的输出端与晶体管Q10的发射极(此处为晶体管Q10的发射极与第一接地连接)之间。在该结构中,用电容器C102对作为旋转速度指令Vspp与规定值Vspb的比较结果的信号进行积分,积分获得的电压被施加至晶体管Q10的基极。该积分的时间常数由电阻R103和电容器C102确定。若通过积分获得的电压起到了晶体管Q10的基极偏置的作用,则晶体管Q10接通,开关K1(K2)也接通。若该电压未起到基极偏置的作用,则晶体管Q10断开,开关K1(K2)也断开。
电路10D采用了npn晶体管以作为晶体管Q10,但也能采用其它导电型的晶体管。由此,能将比较器G10的输出看作因旋转速度指令Vspp超过规定值Vspb而使绝对值增加的信号。此外,根据该信号的积分值是否起到了晶体管Q10的基极偏置的作用,分别使开关K1(K2)导通/非导通。能将该信号的积分值是否起到了晶体管Q10的基极偏置的作用看作该积分值是处于另一规定值以上还是低于另一规定值。
电路10D在降低施加于MCU6的输出段的负载的观点上比起电路10C是较为理想的。
第五实施方式
在MCU6并不与第一接地连接、而是与第二接地连接的情况下,不需要利用光耦合器7进行接地的分离。由此,朝数模转换电路8直接输入旋转速度指令Vspp。图11示出了开关K1设于电源线L1上的比数模转换电路8更靠电源电路5一侧的位置的情况。图12示出了开关K1设于电源线L1上的比数模转换电路8更靠风扇电动机单元9一侧的位置的情况。
虽然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情况下仅是例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应当了解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想到没有例示的无数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电动机驱动系统,包括:
微型计算机单元(6),该微型计算机单元(6)输出基于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
电源线(L1),该电源线(L1)具有开关元件(K1);
数模转换器(8),该数模转换器(8)经由所述开关元件及所述电源线被供电,以对所述脉冲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来输出模拟值;
驱动电路(91、92),该驱动电路(91、92)经由所述开关元件及所述电源线而被供给工作电源,以对供给基于所述模拟值的旋转的电动机(93)进行驱动;以及
开关控制元件(10C),该开关控制元件(10C)在所述脉冲信号的积分值低于规定值时将所述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且该开关控制元件(10C)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相独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朝所述驱动电路(91、92)开始供电起的规定期间中,所述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及占空比与所述规定期间结束后相比要小。
3.一种电动机驱动系统,包括:
微型计算机单元(6),该微型计算机单元(6)输出基于旋转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
电源线(L1),该电源线(L1)具有开关元件(K1);
指令值输出元件(7、8),该指令值输出元件(7、8)经由所述开关元件及所述电源线被供电,以对所述脉冲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来输出模拟值;
驱动电路(91、92),该驱动电路(91、92)经由所述开关元件及所述电源线而被供给工作电源,以对供给基于所述模拟值的旋转的电动机(93)进行驱动;以及
开关控制元件(10D),该开关控制元件(10D)在因所述脉冲信号超过规定值而使绝对值增加的信号的积分值低于其它规定值时将所述开关元件设为非导通,且该开关控制元件(10D)与所述指令值输出元件相独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朝所述驱动电路(91、92)开始供电起的规定期间中,所述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及占空比与所述规定期间结束后相比要小。
5.一种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驱动系统;以及
电动机单元(9),该电动机单元(9)内置所述驱动电路(91、92)及所述电动机(9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11919 | 2010-09-22 | ||
JP2010211919A JP5007764B2 (ja) | 2010-09-22 | 2010-09-22 | 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モータシステム |
PCT/JP2011/070719 WO2012039309A1 (ja) | 2010-09-22 | 2011-09-12 | 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モータ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09456A CN103109456A (zh) | 2013-05-15 |
CN103109456B true CN103109456B (zh) | 2015-10-14 |
Family
ID=4587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406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09456B (zh) | 2010-09-22 | 2011-09-12 | 电动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37450B2 (zh) |
EP (1) | EP2621082A4 (zh) |
JP (1) | JP5007764B2 (zh) |
KR (1) | KR101437802B1 (zh) |
CN (1) | CN103109456B (zh) |
AU (1) | AU2011304309B2 (zh) |
WO (1) | WO20120393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4596B2 (ja) * | 2012-02-08 | 2014-03-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電源制御装置 |
JP6128201B1 (ja) * | 2015-12-28 | 2017-05-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その電源装置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装置、並びにコ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バータ装置又はコンバータ装置を用いた冷凍装置、並びに空気清浄器 |
JP6851353B2 (ja) * | 2018-10-03 | 2021-03-31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1428A (zh) * | 2002-11-15 | 2005-12-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自律型逆变器驱动油压单元的升温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53586B2 (ja) * | 1998-04-28 | 2008-09-2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183654C (zh) * | 1999-01-19 | 2005-01-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及使用了该电源的空调机 |
JP4075951B2 (ja) * | 2006-03-08 | 2008-04-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負荷駆動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並びに負荷の駆動方法 |
KR100836821B1 (ko) * | 2007-02-16 | 2008-06-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대기전력 절감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
JP5307997B2 (ja) * | 2007-09-25 | 2013-10-02 |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
JP5359229B2 (ja) * | 2008-11-28 | 2013-12-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2010
- 2010-09-22 JP JP2010211919A patent/JP50077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9-12 CN CN201180044065.0A patent/CN10310945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12 AU AU2011304309A patent/AU201130430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09-12 EP EP11826755.8A patent/EP262108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9-12 WO PCT/JP2011/070719 patent/WO20120393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12 KR KR1020137007138A patent/KR10143780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9-12 US US13/821,912 patent/US893745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1428A (zh) * | 2002-11-15 | 2005-12-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自律型逆变器驱动油压单元的升温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1304309B2 (en) | 2014-07-24 |
AU2011304309A1 (en) | 2013-04-11 |
JP2012070507A (ja) | 2012-04-05 |
JP5007764B2 (ja) | 2012-08-22 |
KR20130057472A (ko) | 2013-05-31 |
CN103109456A (zh) | 2013-05-15 |
EP2621082A1 (en) | 2013-07-31 |
US8937450B2 (en) | 2015-01-20 |
EP2621082A4 (en) | 2017-08-02 |
WO2012039309A1 (ja) | 2012-03-29 |
KR101437802B1 (ko) | 2014-09-03 |
US20130162185A1 (en) | 201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21326Y (zh) | 电梯用一体化控制器 | |
CN204465394U (zh) | 一种驱动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器 | |
WO2013159557A1 (zh) | 一种新型的针对三相交流电机运行方向控制的固态继电器及方法 | |
CN103109456B (zh) | 电动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机系统 | |
CN109166744B (zh)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转换控制方法 | |
JP2009536012A5 (zh) | ||
JP2012196143A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JP5855475B2 (ja) | 射出成形機システム及び射出成形機、並びに配電装置 | |
JP5049251B2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CN112803845A (zh) | 一种低成本电动自行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 |
CN202111627U (zh) | 一种交流变频驱动器 | |
CN110733041B (zh) | 一种控驱一体功率模块 | |
CN201623688U (zh) | 煤矿风机变频控制节能装置 | |
CN214315107U (zh) | 一种低成本电动自行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 |
CN103248288B (zh) | 无刷直流电机自适应驱动器 | |
CN103016378A (zh) | 外转子电子控制式风机调整器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 |
CN104917429B (zh) | 一种无刷电机恒流起动系统和方法 | |
CN114448291A (zh) | 一种双驱变桨电机抱闸安全控制系统 | |
CN214900158U (zh) | 升降桌的硬件过流保护控制系统 | |
CN211352087U (zh) | 具有电源隔离系统的非连续工作电机驱动系统 | |
CN213937783U (zh) | 一种采用无传感器双环启动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 |
CN105515476A (zh) | 提高无刷电励磁轴带发电系统短路过载能力的装置和方法 | |
CN219535920U (zh) | 一种超高转速无刷电机低压无感驱动板 | |
CN213876459U (zh) | 用于直流无刷电机母线的稳压电路以及电机驱动控制器 | |
CN105811811A (zh) | 一种交流电机自适应自耦减压启动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