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092B - 电力机械 - Google Patents

电力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092B
CN103095092B CN201210419835.1A CN201210419835A CN103095092B CN 103095092 B CN103095092 B CN 103095092B CN 201210419835 A CN201210419835 A CN 201210419835A CN 103095092 B CN103095092 B CN 103095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winding portion
row
pole piec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98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092A (zh
Inventor
杉田聪
唐玉琪
三泽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02K41/03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with armature and magnets on one member, the other member being a flux distribu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4Ro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Variable reluctance rotors
    • H02K1/246Variable reluctance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02Details
    • H02K21/04Windings on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 Windings and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7/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 H02K2207/03Tubular motors, i.e. rotary motors mounted inside a tube, e.g. for blin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绕组部的个数,而且能够降低永磁体的使用量的电力机械。通过以沿着永磁体列(23)隔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磁极片(13)来构成磁极片列(15)。永磁体列(23)相对于绕组部(19A~19C)具有不动的关系。多个永磁体(21)的间距(τp)及多个磁极片(13)的间距(τs)以如下的方式决定,即:磁通流过被磁化成同方向且在永磁体列(23)中位于隔一个的位置上的2个永磁体(21)、及由该2个永磁体(21)夹持且与被磁化成与该2个永磁体(21)的磁化方向不同的磁化方向的永磁体(21)相对置的1个或2个磁极片(13)。

Description

电力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直线电动机、直线振动促动器、直线振动发电机等的电力机械。
背景技术
在WO2009/0283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动子(可動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直线电动机构成的电力机械。该直线电动机的动子具备永磁体列,该永磁体列由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构成。直线电动机的定子具备绕组部,该绕组部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构成且与永磁体列同心地配置。在这种由直线电动机构成的电力机械中,为了提高每单位体积的动子的推力,而考虑增加绕组部的个数或永磁体的使用量,或者增大绕组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9/028369号公报
然而,当增加绕组部及永磁体的个数时,制造变得烦杂,制造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绕组部的个数,而且能够降低永磁体的使用量的电力机械。
本申请发明以动子相对于定子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电力机械为改良的对象。在本发明中,定子及动子的一方具备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和1个以上的绕组部。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通过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连续配置而构成,或通过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所形成的单独永磁体列排列多个而构成。而且,1个以上的绕组部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构成且以包围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的方式配置。在此,单独永磁体列与1个绕组部完全对应而单独设置。并且,定子及动子的另一方具备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该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具有沿着永磁体列以隔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磁极片。多个永磁体的间距及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以如下的方式决定,即:磁通流过被磁化成同方向且在永磁体列中位于隔一个的位置上的2个永磁体、及由该2个永磁体夹持且被磁化成与该2个永磁体的磁化方向不同的不同方向的永磁体所对置的1个或2个磁极片。
当具备本发明那样构成的永磁体列和具有多个磁极片的磁极片列时,在直线电动机、直线振动促动器、直线振动发电机的任一电力机械中,当磁通流过被磁化成同方向且在永磁体列中位于隔一个的位置上的2个永磁体、及由该2个永磁体夹持且被磁化成与该2个永磁体的磁化方向不同的不同方向的永磁体所对置的1个或2个磁极片时,在磁极片列中的多个磁极片上分别形成的磁极和通过与该磁极片相邻的永磁体形成的磁极之间产生互相拉拽(引き合う)力,能够提高动子的推力。而且,由于永磁体列和绕组部一起配置在定子及动子的一方,因此组装容易,而且能够减少绕组部及永磁体的个数。
多个磁极片可以具有板状、柱状或环状形状,其形状任意。
永磁体列可以具有在多个永磁体的各自的两极侧配置有磁轭的结构。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磁通的流动,而且,能够减小在永磁体的同极面对时产生的斥力,容易进行制造作业。
多个永磁体及磁轭可以分别具有筒形状,且具有沿着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空部。如此,能够大大地降低动子的推力,而能够减少永磁体及磁轭的量。
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可以形成为将多个永磁体直接接合的结构。如此,能够增加永磁体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机械的动子的推力。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永磁体也可以成为筒形状,且具有沿着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空部。如此,能够大大地降低动子的推力,而能够降低永磁体的使用量。
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可以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筒体的内部收纳多个磁极片而构成。如此,仅通过将多个磁极片收纳在筒体的内部,就能够简单地构成磁极片列。
在电力机械为直线振动促动器的情况下,绕组部产生交变磁通,在永磁体与磁极片之间产生用于使动子反复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推力。
在电力机械为直线振动发电机的情况下,当通过外力而使动子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时,产生流过永磁体列的多个永磁体和磁极片列的磁通,在绕组部产生感应(誘起)电压。
在电力机械为直线电动机的情况下,具有(360/n)°或(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流过n相量的绕组部而使动子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另外,在两相电动机的情况下,具有(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流过绕组部。
n相量的n个绕组部可以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在该情况下,只要以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n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即可。如此,例如通过3相量的绕组部能够形成与具备6相的绕组部的情况同样的磁场,因此能够减少励磁回路的数目。
具体而言,在相数为n相的情况下,只要如以下那样确定永磁体的间距与磁极片的间距的关系即可。即,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与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并且,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这种情况下,若满足
τm=q×P±(1/n)×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的条件,则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在该条件下,q的值对应于单独永磁体列的结构来确定。间距τm的式中的“q”及“±”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另外,后述的实施例1是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为在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情况,具体而言,成为
τm=q×P+(1/n)×P,q=3,n=3
τp=P/2。
而且,后述的实施例2的情况是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为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距一端侧为第二个的磁极的情况,具体而言,成为
τm=q×P+(1/n)×P,q=3,n=3
τp=P/2。
另外,n相量的n个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n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即,与1相的绕组部的分割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这种情况下,若成为
τm=q×P±(1/(2×n))×P
τp=P/2
的条件,则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在上述条件中,“q”及“±”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3(图8、图9)中,表示
τm=2×P+(1/(2×3))×P
τp=P/2
的条件的情况。
另外,在使用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下,永磁体列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个数为2×M个,M为自然数,且多个永磁体的间距恒定为τp时,若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则当1相的绕组部的长度τc及永磁体的间距τp满足以下的条件时,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
τc=2×M×τp/n
τp=P/2±P/(2×M)
在上述条件中,“±”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图10、图11)中,表示
τc=2×8×τp/3
τp=P/2+P/(2×8)
的条件的情况。
另外,在使用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下,n相量的n个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3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这种情况下,永磁体列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个数为2×M(M为自然数)个,且多个永磁体的间距恒定为τp时,以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通过满足如下的条件而使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即,1个分割绕组部的长度τc和永磁体的间距τp需要满足如下的条件。
τc=2×M×τp/(2×n)
τp=P/2±P/(2×M)
在上述条件中,“±”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图12)中,表示
τc=2×8×τp/(2×3)
τp=P/2+P/(2×8)
的条件的情况。
另外,在使用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下,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时,若满足以下的条件,则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其中q为自然数。
τm=q×P±(1/(2×n))×P
τp=P/2
在上述条件中,“q”及“±”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图13)中,表示
τm=3×P+(1/(2×2))×P
τp=P/2
的条件的情况。
另外,n相量的n个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n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时,形成为如下的条件。即,与1相的绕组部的分割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是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距所述一端侧为第二个的磁极,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360°(电角)时,若满足以下的条件,则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其中q为自然数。
τm=q×P±(1/(2×n))×P
τp=P/2
在上述条件中,“q”及“±”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图14)中,表示
τm=2×P+(1/(2×2))×P
τp=P/2
的条件的情况。
在多个绕组部的外侧可以设置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背轭。如此,在多个绕组部的外侧能够积极地形成磁路,能够提高动子的推力。
在背轭的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将动子支撑为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且不能沿着圆周方向旋转的轴承。如此,能够防止动子沿着圆周方向旋转。
在多个绕组部的两端或多个分割绕组部的两端可以设置与背轭进行磁耦合而与磁极片列对置的磁性齿。若设置这种磁性齿,则能够提高动子的推力。
永磁体可以通过将多个分割永磁体组合而构成。若通过将多个分割永磁体组合而构成永磁体,则能够廉价地构成各种形状的永磁体。
可以在定子设置磁极片列,在动子设置绕组部及永磁体列。如此,能得到即使动子的行程变长也无需增加绕组部的个数及永磁体的个数的优点。
磁极片的结构任意,既可以是通过沿着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将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一个磁极片,也可以是通过将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多个磁极片。
此外,可以是使用1个绕组部,交流电流流过绕组部而使动子进行往复振动,由此构成直线振动促动器。而且可以是沿着动子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2个绕组部,反相位的交流电流流过2个绕组部而使动子进行往复振动。这种情况下,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优选满足P/4<τp<P的条件。
此外,若永磁体列借助外力进行往复运动,而在绕组部感应(誘起)交流电压,则能够得到直线振动发电机。这种情况下,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优选满足P/4<τp<P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在三相的直线电动机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非励磁状态下的停止状态的剖面图。
图2中,(A)是表示对绕组部进行通电的三相交流波形的图,(B)是表示三相的绕组部的配置的图。
图3是为了说明图1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动作而使用的图。
图4中,(A)是图1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B)是横向剖面图。
图5中,(A)是改变了图1的直线电动机的磁极片列的结构后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B)是横向剖面图。
图6是在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不同时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改变了图6的直线电动机的磁极片列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8中,(A)是另一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B)是表示绕组部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9是改变了图8的直线电动机的磁极片列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连续配置而具有永磁体列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直线电动机的改变了磁极片列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2是另一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3中,(A)是在两相的直线电动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B)是横向剖面图。
图14是在两相的直线电动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5(A)及(B)是将本发明适用在单相的直线电动机中而构成直线振动促动器的实施例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6(A)~(C)是在直线振动发电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倾斜观察的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7是表示不具有背轭的本发明的电力机械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8(A)~(C)是将本发明的电力机械适用于直线电动机的情况下,在背轭(バツクヨ一ク)配置有磁性齿的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19(A)及(B)是用于说明动子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0(A)~(D)是为了对将实施例的电力机械沿着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剖面的轮廓的形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而使用的图。
图21(A)及(B)是为了说明背轭、永磁体、磁极片的变形例而使用的图。
图22(A)及(B)是为了说明背轭、永磁体、磁极片的变形例而使用的图。
图23是表示将磁极片列设置于定子而将永磁体列及绕组部设置于动子时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将磁极片列设置于定子而将永磁体列及绕组部设置于动子时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25是在图23及图24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的定子的包括磁极片列的结构物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26是在图23及图24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的定子的包括磁极片列的结构物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27是在图23及图24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的定子的包括磁极片列的结构物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中:
1直线电动机
3直线电动机主体
5背轭
7动子(可動子)
9定子(固定子)
11直动轴
13磁极片
15磁极片列
17管
19A、19B绕组部
21永磁体
22磁轭
23永磁体列
23A~23C单独永磁体列
24A、24B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力机械的多个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参照的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明确,并未添加除去了一部分而表示剖面的剖面线。
(实施例1)
图1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三相的直线电动机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力机械的概略剖面图。在图1中,轴承结构未图示。在该三相直线电动机中。将图2(A)及(B)所示的相位关系的三相交流对于励磁绕组通电。图1表示非励磁状态下的直动轴的代表性的停止状态。如图1所示,本例的三相直线电动机1具有直线电动机主体3和安装于该直线电动机主体3的背轭5。直线电动机主体3具有动子7和定子9。动子7具有直动轴11,直动轴11包括由多个磁极片13构成的1个磁极片列15。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磁极片13如图4的(A)以及(B)所示具有圆环状形状。磁极片13例如由硅钢的磁性材料形成。实际上,在虚线或实线所示的不锈钢制的管17的内部以规定的间距P将多个磁极片13隔开间隔配置。在相邻的2个磁极片13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树脂制的间隔件。在本实施例中,磁极片的间距P是指磁极片1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树脂制的间隔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或相邻的2个磁极片13之间的空间的长度)相加得到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将该磁极片的间距P以电角定义为360°。另外,当然也可以将多个磁极片13作为嵌入物而通过嵌入成形来形成一体物的磁极片列15。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但是直动轴11的两端由虽然允许直动轴11的直线运动但不允许旋转运动的球形花键(ボ一ルスプライン)轴承等支撑为滑动自如。
定子9由3个绕组部19A、19B及19C和永磁体列23构成,该永磁体列23由多个永磁体21构成。绕组部19A~19C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构成且与永磁体列23同心地配置。具有以电角计为120°(360/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流过绕组部19A~19C。电流以U相、V相、W相的顺序流过绕组部19A~19C。
多个圆筒形的永磁体21与配置在多个永磁体21的侧面上的圆筒形的多个磁轭22以规定的间距τp沿着直动轴11的轴线方向排列而构成永磁体列23。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21的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与磁轭22的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相加得到的尺寸成为永磁体列23中的永磁体的间距τp。磁轭22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例如,可以将由硅钢构成的多个磁性钢板沿着轴线方向层叠而形成磁轭22。作为磁轭22的材料,可以使用碳素钢、铁氧体(フエライト)系不锈钢、压粉磁心等。本实施例的永磁体列23通过3个单独永磁体列23A~23C构成,这3个单独永磁体列23A~23C由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21构成。3个单独永磁体列23A~23C分别对应于绕组部19A~19C单独设置。相邻的2个单独永磁体列23A及23B之间以及23B及23C之间形成有磁性的间隙g(图4(A))。该间隙g以位于轴线方向的两极侧的2个磁轭22的轴线方向长度与间隙g的轴线方向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值(电角)成为前述的永磁体21的间距τp的方式决定。而且在本实施例中,1个绕组部19A和配置在该绕组部19A的内侧的1个单独永磁体列23A通过模制(モ一ルド)树脂材料进行模制(モ一ルド)而一体化。并且一体化的绕组部19A及单独永磁体列23A、一体化的绕组部19B及单独永磁体列23B、一体化的绕组部19C及单独永磁体列23C使用粘接剂、模制树脂材料等的接合方法而接合在筒状的背轭5的内周面。构成永磁体列23的3个单独永磁体列23A~23C的多个永磁体21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在图1、图3及图4中,永磁体21中的箭头表示磁化方向。而且细线的箭头表示磁通的流动。
多个永磁体21的间距τp及多个磁极片的间距P以如下的方式决定,即:磁通流过被磁化成同方向且在永磁体列23中位于隔一个的位置上的2个永磁体21、及由该2个永磁体夹持且与被磁化成与该2个永磁体的磁化方向不同的不同方向的永磁体对置的1个或2个磁极片13。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相数为3相时,只要如以下那样确定永磁体21的间距τp与磁极片13的间距P的关系即可。即,设与3相的绕组部19A~19C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23A~23C包含的多个永磁体21的间距为τp,例如从与1相的绕组部19A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23A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24A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23A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19B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23B的一端侧处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24A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24B的端面为止的间距(电角)为τm。在此,1个磁极(24A、24B)通过1个永磁体21和与该1个永磁体21相邻配置的1个磁轭22构成。并且,磁极片列15含有的多个磁极片13的间距为P=360°(电角)。这种情况下,
若满足τm=q×P±(1/3)×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的条件,则本发明的电力机械作为直线电动机而发挥功能。
在将该条件普及为n相时,如以下那样。
τm=q×P±(1/n)×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在上述条件中,“q”及“±”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相順)、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因此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成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是在另一单独永磁体列23B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24B的情况,成为q=3,n=3而τm=3×P+(1/3)×P。这种情况下,q=3是因为在将电动机全长限制为实施例的长度时,选择了不会增加线圈数且推力成为最大的最佳的q。
接着,说明本例的直线电动机1的动子7相对于定子9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原理。图2(A)是绕组部19A~19C(U相、V相、W相)的相位的波形,图3的(1)~(3)是表示图2(A)所示的(1)~(3)的三处的动子7与定子9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2(A)的(1)所示的位置,当绕组部19A~19C被励磁时,如图3的(1)所示,在U相的区域,磁通(箭头A1)流过多个永磁体21及多个磁极片13。此时,磁通强的U相的区域强烈地相互拉拽,在该区域,永磁体21强烈地拉拽磁极片13而产生推力,动子7向附图右上方向移动(1/3)P。同样地,在图2的(2)所示的位置,当绕组部19A~19C被励磁时,如图3的(2)所示,在V相的区域,磁通(箭头A2)流过多个永磁体21及多个磁极片13。此时,磁通强的V相的区域强烈地相互拉拽,在该区域,永磁体21强烈地拉拽磁极片13而产生推力,动子7向附图右上方向又移动(1/3)P。同样地,在图2的(3)所示的位置,当绕组部19A~19C被励磁时,如图3的(3)所示,在W相的区域,磁通(箭头A3)流过多个永磁体21及多个磁极片13。此时磁通强的W相的区域强烈地相互拉拽,在该区域,永磁体21强烈地拉拽磁极片13而产生推力,动子7向附图右上方向再移动(1/3)P。在动子7向反方向移动时,只要使对绕组部19A~19C进行励磁(U相,V相,W相)的相位超前180°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磁极片13,使用了具有圆环状形状的磁极片,但也可以如图5(A)及(B)所示,作为磁极片13’而使用圆柱形状的磁极片。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独永磁体列23A~23C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全部相同。然而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也可以按照单独永磁体列而不同。图6及图7是单独永磁体列123A~123C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不同的情况的实施例。图6的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同样地,磁极片113呈圆环状形状,图7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同样地,磁极片113’呈圆柱形状。图6及图7的实施例除了单独永磁体列123A~123C的极性不同之外,其他的结构与图4及图5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标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1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单独永磁体列123B中,与单独永磁体列123A的最初的磁极124A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是单独永磁体列123B的距一端侧第二存在的磁极124C。这种情况下,前述的间距τm=q×P±(1/3)×P(其中q为自然数)成为τm=3×P+(1/3)×P。在此,q成为3,且±成为+是因为在限制了本实施例的电动机全长时,选择了不增加线圈数的情况下推力成为最大的最佳的q及符号。
(实施例3)
图8(A)是将本发明适用于直线电动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同样的部分,标注图4及图5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2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3相量的3个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219A~219C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219A’~219C’构成。而且,对应于这些分割绕组部219A~219C及219A’~219C’,设置单独永磁体列223A~223C及223A’~223C’而构成永磁体列。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以电角计为(360/6)°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3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219A~219C及219A’~219C’)。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以3相量的绕组部形成与具备6相的绕组部的情况同样的磁场,因此能够减少绕组部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与1相的绕组部的分割绕组部219B’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223B’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个分割绕组部219B’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223B’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224A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223B’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分割绕组部219A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223A的一端侧的、与所述最初存在的磁极224A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224C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在本实施例中,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224C的端面是另一单独永磁体列223A的距一端侧第二存在的磁极。当磁极片列215包含的多个磁极片213的间距为P=360°(电角)时,前述的间距(电角)τm和τp只要如下决定即可。
τm=2×P+(1/6)×P
τp=P/2
若将上述的条件形成为具备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如下那样。
τm=2×P+(1/(2×n))×P
τp=P/2
若满足上述的条件,则本实施例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
图9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同样地,磁极片213’呈圆柱形状,其他的结构与图8(A)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4)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永磁体列通过与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单独永磁体列构成。然而,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永磁体列当然可以通过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连续配置而构成。图10表示这种实施例的一例。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列323通过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321连续配置而构成。另外,在图10中,对于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同样的部分,标注图4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3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省略图4的实施例与图10的实施例的共通部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3相的绕组部319A~319C。这种情况下,永磁体列323包含的多个永磁体321的个数为2×M(M为自然数)个,且多个永磁体321的间距恒定为τp,磁极片列315包含的多个磁极片313的间距为P=360°(电角)。若1相的绕组部319A的长度(电角)τc及永磁体的间距(电角)τp满足以下的条件,则本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进行动作。
另外,在以下的条件中,表现为具备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
τc=2×M×τp/n
τp=P/2±P/(2×M)
当将该条件适用于本实施例时,成为如下那样。
τc=2×8×τp/3
τp=P/2+P/(2×8)
根据本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相比,能得到进一步减小推力脉动(リツプル)及齿槽力(コギングカ)的优点。
图11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同样地,磁极片313’呈圆柱形状,其他的结构与图10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5)
如图10及图11的实施例所示,在使用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连续配置而成的永磁体列的情况下,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将1个绕组部分成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来使用。在图12的实施例中,3相量的3个绕组部分别包括第一分割绕组部419A~419C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419A’~419C’,以具有以电角计为(360/6)°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3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其他的结构与图10相同。因此,在图12中,对于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同样的部分,标注在图10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1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省略图10的实施例与图12的实施例的共通部分的说明。这种情况下,永磁体列423所包含的多个永磁体421的个数为2×M(M为自然数)个,且多个永磁体421的间距恒定为τp,磁极片列415包含的多个磁极片413的间距为P=360°(电角)时,通过满足如下的条件而使得本实施例作为直线电动机发挥功能。即1个分割绕组部的长度(电角)τc和永磁体的间距(电角)τp需要满足如下的条件。
另外,在以下的条件中,表现为具备n相的绕组部的情况。
τc=2×M×τp/(2×n)
τp=P/2±P/(2×M)
将该条件适用于本实施例时,成为如下那样。
τc=2×8×τp/(2×3)
τp=P/2+P/(2×8)
在图12的例子中,M成为8且±成为+是因为在像本实施例那样限制电动机全长时选择了在不增加线圈数的情况下推力成为最大的最佳的M及符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减小推力脉动及齿槽力的优点。另外,即使磁极片呈圆柱形状,也当然能够与本实施例同样地,将1个绕组部分成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来使用。
(实施例6)
图13是在两相的直线电动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3相的直线电动机相比,除了少一相的点之外,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在图13中,对于与图4所示的构件同样的构件,标注图4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5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如本实施例那样在使用两相的绕组部519A及519B的情况下,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523A及523B包含的多个永磁体521的间距(电角)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523A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524A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523A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519B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523B的一端侧的、与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524B的端面为止的间距(电角)为τm。并且,磁极片列515包含的多个磁极片513的间距为P=360°(电角)。此时,若满足以下的一般性条件,则本实施例的直线电动机进行动作。
τm=q×P±(1/(2×n))×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上述条件如本实施例那样,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是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524B时,q=3,n=2,成为如下那样。
τm=3×P+(1/(2×2))×P
τp=P/2
在上述条件中,q的值根据单独永磁体列的结构来决定。而且,间距τm的式中的“±”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图14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地,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619A及619B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的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619A’及619B’构成2个的绕组部。而且,对应于所述分割绕组部619A和619B、以及619A’和619B’,设置单独永磁体列623A及623B、以及623A’及623B’而构成永磁体列623。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以电角计为(360/4)°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2个绕组部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619A及619B、以及619A’及619B’)。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以两相量的绕组部形成与具备4相的绕组部的情况同样的磁场,因此能够减少绕组部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与1相的绕组部的分割绕组部619B’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623B’包含的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从与1相的绕组部619B’对应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623B’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624A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623B的另一端侧、对应于另一相的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623A’的一端侧的与所述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磁极624A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624C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在本实施例中,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624C是另一单独永磁体列623A’的距一端侧第二存在的磁极。当磁极片列615包含的多个磁极片613的间距为P=360°(电角)时,前述的间距(电角)τm和τp以满足以下的一般性条件的方式决定。
τm=q×P±(1/(2×n))×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在本实施例中,q=2,n=2,条件成为如下那样。
τm=2×P+(1/4)×P
τp=P/2
在上述条件中,q的值根据单独永磁体列的结构而决定。而且,间距τm的式中的“±”根据电动机整体的尺寸、相序、永磁体列长度等而选择性地决定,以电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成为最佳的方式进行选择。
若为图13及图14的实施例,则能够与电动机的驱动回路一致的自由度提高。
(实施例7)
图15(A)及(B)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单相的直线电动机而构成直线振动促动器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13及图14所示的两相的直线电动机相比,除了少一相的点之外,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在图15(A)及(B)中,对于与图13及图14所示的构件同样的构件,标注在图13及图14所标注的符号的数字加上200或100所得到的数字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图15(A)在使用单相的绕组部719时,对应于绕组部719而设置永磁体列723。这种情况下,将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形成为P=360°(电角),永磁体的间距τp只要满足P/4<τp<P的条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表示τp=P/2的情况,是推力成为最大的条件,在P/4<τp<P/2或P/2<τp<P时,能够抑制推力下降,减小齿槽,能够实现顺畅的驱动。
图15(B)的实施例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地,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719A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关系而构成的第二分割绕组部719A’,构成1个绕组部。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磁极片列包含的多个磁极片的间距形成为P=360°(电角),永磁体的间距τp为P/4<τp<P,而且满足第一分割绕组部719A与第二分割绕组部719A’中流过的励磁电流的相位差成为以电角计为180°(=P/2)的条件。在本实施例中,表示τp=P/2的情况,是推力成为最大的条件,在P/4<τp<P/2或P/2<τp<P时,能够抑制推力下降,减小齿槽,能够实现顺畅的驱动。
(实施例8)
图16(A)~(C)是表示在直线振动发电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的立体图。图16(A)表示单相的直线振动发电机的结构,图16(B)表示两相的直线振动发电机的结构,图16(C)表示3相的直线振动发电机的结构。在这些发电机中,借助外力对动子807、907及1007进行往复驱动,由此永磁体列823、923及1023的磁通流过磁极片列815、915及1015而在图1及图3所示的磁路中流动,从而在绕组部感应出电压。
(实施例9)
图17表示不具有背轭的本发明的电力机械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具备背轭,因此绕组部1119A~1119C及单独永磁体列1123A~1123C通过绝缘树脂模制部1102而一体化。在没有背轭时,虽然推力下降,但能够实现电力机械的轻量化。而且能够将绕组部的绕组的匝数增加没有背轭的量,能够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电动机。
(实施例10)
图18(A)~(C)表示将本发明的电力机械适用于直线电动机时,为了使推力提高来实现高效率化,而在背轭1205、1305及1405配置了磁性齿(テイ一ス)1206、1306及1406的实施例的结构。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绕组部的两侧固定有一端与背轭1205、1305及1405进行磁耦合及机械结合的环状的磁性齿1206、1306及1406。当设置这种磁性齿1206、1306及1406时,磁性齿1206、1306及1406作为磁极发挥功能。
(实施例11)
图19(A)及(B)是用于说明动子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在图19(A)的实施例中,将收容动子1507的磁极片列1515的不锈钢制的管1517的两端延长,并通过与由背轭1505构成的壳体的两端嵌合的一对球形花键轴承1504A及1504B来支撑这两端。若使用一对球形花键轴承1504A及1504B,则虽然动子1507沿着轴线方向滑动,但不会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在图19(B)的实施例中,在由背轭1605构成的壳体的两端嵌合一对摩擦轴承(摩擦軸受)1604A及1604B,并将不锈钢制的管1617支撑为能够沿着轴线方向滑动。在该结构中,为了阻止动子的转动,只要另行设置旋转阻止机构即可。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例的电力机械的沿着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切的剖面的轮廓为圆形,但所述剖面如图20(A)~(D)所示,可以采用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扁平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在图20(A)~(D)中,A表示背轭,B表示绕组部,C表示永磁体列,D表示磁极片列。
另外,背轭、永磁体、磁极片未必非要一体形成。例如图21(A)所示,可以把背轭A做成将2个构件A1及A2组合的结构。在图21(A)的例子中,如图21(B)所示,相邻的永磁体C1及C3分别由4个永磁体片构成。C2是位于相邻的永磁体C1及C3之间的磁轭。在图22(A)的例子中,如图22(B)所示,相邻的永磁体C1及C3分别由平行排列的2个永磁体片列构成。C2是位于相邻的永磁体C1及C3之间的2个分割磁轭。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磁极片列设置于动子,并将永磁体列及绕组部设置于定子。然而,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将磁极片列设于定子而将永磁体列及绕组部设于动子的情况。图23是表示将磁极片列D设于定子并将永磁体列C及绕组部B设于动子时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在定子侧设置剖面形状呈U字状的基体H(ベ一ス),在该基体H的中央部固定磁极片列D。并且在基体H的一对侧壁部上固定导轨(レ一ル)G,在该导轨G上经由引导件F来配置可动板E。在可动板E的背面螺纹紧固有背轭A。在该例子中,永磁体列C的横截面形状呈环状,在环状的永磁体列C的内部配置有磁极片列D。在图24的例子中,与图22所示的结构同样地,永磁体列C由2个分割永磁体列C11及C12构成。图25(A)及(B)~图27(A)及(B)分别表示在图23及图24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的定子的包含磁极片列D的结构物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在图25的结构中,多个磁极片d通过沿着动子的移动方向将多张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多个磁极片d将多个铝等非磁性材料板夹于其间而层叠,并通过贯通轴J进行一体化。在图26(A)及(B)的结构中,将一体具有构成多个磁极片d的部分的冲裁(打ち抜き)磁性板K重叠多张而构成磁极片列D。将相邻的磁极片d连结的连结部e为了增大磁阻而以尽量减小横截面积的方式形成得较细。在图27(A)及(B)的结构中,为了增强图26(A)及(B)的结构,而增加连结部e的个数,并使形成连结部e的部分的周围为网(网状物)状。如此,虽然磁阻稍微增大,但机械强度增加。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磁极片列中的多个磁极片上分别形成的磁极和由与该磁极片相邻的永磁体形成的磁极之间产生互相拉拽力,从而能够提高动子的推力。而且,由于永磁体列和绕组部一起配置在定子及动子的一方,因此组装容易,而且能够减少绕组部及永磁体的个数。

Claims (26)

1.一种电力机械,其中动子相对于定子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及所述动子的一方具备: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其通过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连续配置而构成,或通过由以同极性的磁极对置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磁体所形成的单独永磁体列排列多个而构成;以及1个以上的绕组部,其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构成且以包围所述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的方式配置,
所述定子及所述动子的另一方具备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该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具有沿着所述永磁体列以隔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磁极片,
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及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以如下的方式决定:即磁通流过被磁化成同方向且在所述永磁体列中位于隔一个的位置上的2个所述永磁体、及由该2个永磁体夹持且与被磁化成与该2个永磁体的磁化方向不同的不同方向的1个所述永磁体相对置的1个或2个所述磁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磁极片具有板状、柱状或环状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列具有在所述多个永磁体的各自的两极侧配置有磁轭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永磁体分别具有含有沿着所述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空部的筒形状,
所述磁轭具有含有沿着所述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空部的筒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收纳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筒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部产生所述磁通,在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极片之间产生用于使所述动子反复进行所述往复直线运动的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外力而使所述动子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时,从所述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的所述多个永磁体产生出的磁通形成所述磁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n相量的所述绕组部沿着所述永磁体列配置,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具有以电角计为(360/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流过所述n个绕组部而使所述动子进行所述往复直线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n相量的所述绕组部沿着所述永磁体列配置,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流过所述n个绕组部而使所述动子进行所述往复直线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n相量的n个所述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所述n个绕组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对应设置的所述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
将从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对应设置的所述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所述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所述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设为τm,
所述磁极片列包含的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
以电角计为P=360°
τm=q×P±(l/n)×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的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n相量的n个所述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所述n个绕组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
设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的所述分割绕组部对应而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
设从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所述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所述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
所述成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是所述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距所述一端侧第二存在的磁极,
并设所述磁极片列包含的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
以电角计为P=360°
τm=2×P+(1/(2×n))×P
τp=P/2
的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列包含的所述多个永磁体的个数为2×M个,且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恒定为τp,其中M为自然数,
1相的所述绕组部的长度为τc,
所述磁极片列包含的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
以电角计为P=360°
τc=2×M×τp/n
τp=P/2±P/(2×M)
的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n相量的n个所述绕组部分别由第一分割绕组部和与该第一分割绕组部成为反相关系的第二分割绕组部构成,以使具有以电角计为(360/(2×n))°的相位差的励磁电流依次流过的方式配置所述3个绕组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绕组部,
所述永磁体列包含的所述多个永磁体的个数为2×M个,且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恒定为τp,其中M为自然数,
1个所述分割绕组部的长度为τc,
所述磁极片列包含的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
以电角计为P=360°
τc=2×M×τp/(2×n)
τp=P/2±P/(2×M)
的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2,
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对应而设置的单独永磁体列包含的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
从与1相的所述绕组部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最初存在的磁极的端面,到位于该单独永磁体列的另一端侧的、对应于另一相的所述绕组部而设置的另一单独永磁体列的一端侧处的与所述最初存在的磁极的极性为同极性的最初的磁极的端面为止的间距为τm,
所述磁极片列包含的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
以电角计为P=360°
τm=q×P±(1/4)×P,其中q为自然数
τp=P/2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n个绕组部的外侧设有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背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轭的所述永磁体列延伸的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将所述动子支撑为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且不能沿着圆周方向旋转的轴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n个绕组部的两端设有与所述背轭进行磁耦合而与所述磁极片列对置的磁性齿。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n个绕组部的所述第一分割绕组部和所述第二分割绕组部的外侧,设有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背轭,
所述第一分割绕组部和所述第二分割绕组部的两端设有与所述背轭进行磁耦合而与所述磁极片列对置的磁性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通过将多个分割永磁体组合而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设有所述1个以上的磁极片列,在所述动子设有所述1个以上的绕组部及所述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1个所述磁极片通过沿着所述1个以上的永磁体列所延伸的方向将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磁极片通过将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部为1个,交流电流流过所述绕组部而使所述动子进行往复振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部沿着所述动子所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2个,反相位的交流电流流过2个所述绕组部而使所述动子进行往复振动,设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P/4<τp<P的条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列借助外力进行往复运动,而在所述绕组部感应交流电压,所述多个永磁体的间距为τp,所述多个磁极片的间距为P时,满足P/4<τp<P的条件。
CN201210419835.1A 2011-10-28 2012-10-29 电力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7772 2011-10-28
JP2011237772A JP5750358B2 (ja) 2011-10-28 2011-10-28 電気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092A CN103095092A (zh) 2013-05-08
CN103095092B true CN103095092B (zh) 2016-08-17

Family

ID=4722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983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092B (zh) 2011-10-28 2012-10-29 电力机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59626B2 (zh)
EP (1) EP2587646A3 (zh)
JP (1) JP5750358B2 (zh)
KR (1) KR20130047631A (zh)
CN (1) CN103095092B (zh)
TW (1) TW2013383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011A (zh) * 2019-03-15 2019-06-18 广东极迅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芯片拾取放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8710B2 (en) 2013-08-22 2017-07-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CN103633810B (zh) * 2013-11-19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切向充磁的磁通反向混合励磁直线电机
CN107332427B (zh) * 2017-08-18 2019-1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边错齿180°低推力波动连续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CN108712051B (zh) * 2018-04-12 2020-10-23 沈阳工业大学 一体化三相高频变压器的圆筒型直线永磁发电机
WO2020023682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Etagen, Inc. Linear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JP6938457B2 (ja) 2018-08-08 2021-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可動子、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0829781B (zh) * 2018-08-08 2022-07-26 佳能株式会社 运输系统、动子、控制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011512B (zh) * 2019-03-06 2021-02-23 江苏大学 一种初级永磁型磁场调制直线电机
JP7304831B2 (ja) * 2020-02-18 2023-07-0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を有する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8418A (ja) * 2009-06-15 2010-12-24 Tamagawa Seiki Co Ltd 円筒型リニア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7835A (en) * 1977-07-06 1978-11-28 Dynex/Rivett Inc. Electromechanical force motor
US4785816A (en) * 1985-01-14 1988-11-22 Johnson & Johnson Ultrasound Inc. Ultrasonic transducer probe assembly
JP2651734B2 (ja) * 1990-02-19 1997-09-10 宇宙開発事業団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US5434549A (en) * 1992-07-20 1995-07-18 Tdk Corporation Moving magnet-type actuator
US5345206A (en) * 1992-11-24 1994-09-06 Bei Electronics, Inc. Moving coil actuator utilizing flux-focused interleaved magnetic circuit
SE523182C2 (sv) * 1999-12-22 2004-03-30 Abb Ab Anordning innefattande en styrenhet, en elektromagnetisk energiomvandlare innefattande en förbränningsmotor med en mekaniskt fritt rörlig kolv, användning av anordningen samt fordon innefattande nämnda anordning
JP4600712B2 (ja) * 2001-02-09 2010-12-1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
US20030048011A1 (en) * 2001-08-21 2003-03-13 Alexander Kashkarov Magneto-electric machine of linear type
JP2003068522A (ja) * 2001-08-23 2003-03-07 Yuken Kogyo Co Ltd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612350B2 (ja) * 2004-07-21 2011-01-12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環状コイル式リニア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シリンダ式コンプレッサー並びにポンプ
CN101292414B (zh) * 2005-10-21 2011-01-19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圆筒形线性电动机
DE102006013590A1 (de) * 2006-03-22 2007-09-27 Siemens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 Generator
JP4756472B2 (ja) * 2006-05-11 2011-08-2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界磁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
DE102006027819A1 (de) * 2006-06-16 2007-12-20 Siemens Ag Ringspulenmotor
CN101496264B (zh) * 2006-07-26 2012-10-10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圆筒形线性马达及电枢及场磁部
WO2009028369A1 (ja) * 2007-08-31 2009-03-05 Thk Co., Ltd. リニア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5276299B2 (ja) * 2007-10-19 2013-08-2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形リニアモータを内蔵した実装ヘッド
JP5484861B2 (ja) * 2009-01-07 2014-05-0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JP5750340B2 (ja) * 2011-09-05 2015-07-22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機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8418A (ja) * 2009-06-15 2010-12-24 Tamagawa Seiki Co Ltd 円筒型リニアモ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011A (zh) * 2019-03-15 2019-06-18 广东极迅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芯片拾取放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7646A3 (en) 2017-01-11
TW201338352A (zh) 2013-09-16
CN103095092A (zh) 2013-05-08
EP2587646A2 (en) 2013-05-01
JP5750358B2 (ja) 2015-07-22
KR20130047631A (ko) 2013-05-08
US20130106204A1 (en) 2013-05-02
JP2013099039A (ja) 2013-05-20
US9059626B2 (en) 201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092B (zh) 电力机械
US8198760B2 (en) Linear motor
KR20130026390A (ko) 전기 기계
US9362789B2 (en) Magnetic field-modulated transverse flux multiphas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CN102624194A (zh) 磁齿轮
CN104811011A (zh) 圆筒型横向磁场开关磁链永磁直线电机
JP5812680B2 (ja) リニアバーニアモータ
CN103997187A (zh) 埋入磁体型感应线性电机
JP2014525727A (ja) 空芯巻線を備えた電気モータ
CN114072988A (zh) 无永磁体的开关磁阻机器
CN104578635A (zh) 一种不对称双定子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
Lu et al. High torque density transverse flux machine without the need to use SMC material for 3-D flux paths
JP2009247180A (ja) 横磁束型同期機
JP2012178955A (ja) リニアモータ
WO2017008085A1 (en) An improved electric linear motor/generator
WO2003017451A1 (en) Magneto-electric machine of linear type
Lu et al.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single-sided and double-sided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
CN101257226A (zh) 磁路封闭发电机
Xu et al. Analysis of the end-effects in double stator linear-rotary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long mover
Kitagawa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wo-degree-of-freedom actuator using PMSM and LSM
Gholinejad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MC core linea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2015023662A (ja) リニアモータ
JP2007209175A (ja) 三相リニアモータ
CN104471846A (zh) 横向磁通引导、高推力扭矩和低惯量分段电动机/发电机
Jung-Seob et al. The design of flux concentrated type transverse flux cylindrical PMLSM for high thru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gita Takashi

Inventor after: Tang Yuqi

Inventor after: Misawa Yasushi

Inventor before: Sugita Takashi

Inventor before: Tang Yuqi

Inventor before: Misawa Yasush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