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9837B -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9837B
CN103069837B CN201180039810.2A CN201180039810A CN103069837B CN 103069837 B CN103069837 B CN 103069837B CN 201180039810 A CN201180039810 A CN 201180039810A CN 103069837 B CN103069837 B CN 103069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acceleration
threshold value
user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98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9837A (zh
Inventor
峰泽聪司
樋熊利康
小泉吉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6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08Display device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22Additional components integrated in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e.g. timer, speaker, sensor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direction or movement of the remote control, microphone or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10Power supply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G08C2201/12Power saving techniques of remote control or controlled de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2Remote control based on movements, attitude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加速度。计时器(6)进行计时。计算单元(12)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出的加速度,计算遥控器(1)的加加速度(J)。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根据依据由计算单元(12)计算的指标值、和由计时器(6)计时的时间得到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状态,判定用户是否手持遥控器(1)。休眠控制单元(14)在由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用户手持遥控器(1)的情况下,使显示部(5)的显示成为ON。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手持使用的遥控器等电气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空调、电视等家用设备中,为了对它们进行远程操作,附属了遥控器。在遥控器中,例如如果其是空调用,则一般搭载显示温度、湿度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等。
在以往的遥控器中,如果始终进行这些显示,则浪费电池的电力,而且电池的更换作业、充电作业的频度增加,而用户的作业负担增大。
因此,公开了具备振动传感器的遥控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遥控器中,如果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拿起遥控器所致的振动,则LCD的显示成为ON(开),如果在用户的操作完成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则LCD的显示成为OFF(关)。由此,该遥控器的功耗被降低。另外,如果通过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手持遥控器,则LCD的显示立即成为ON,所以不损害操作性。
另一方面,公开了区分在用户走路或者跑步时产生的振动、和设备的掉下的便携终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4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14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遥控器中,例如,在振动传感器掉下而碰撞到地面等时产生的冲击也有可能被误检测为用户进行的操作。如果由于该误检测,而使LCD的显示成为ON,则相应地浪费电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便携终端装置中,虽然能够区分设备的掉下、和用户的走路、跑步所致的振动,但难以区分在用户手持时产生的振动、和掉下引起的冲击所致的振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的电气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用户手持使用本发明的电气设备。在该电气设备中,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计时部进行计时。计算部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计算与电气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判定部根据依据由计算部计算的指标值和由计时部计时的时间得到的指标值的变动状态,判定用户是否手持电气设备。动作控制部在由判定部判定为用户手持电气设备的情况下,解除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
根据本发明,在根据依据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等得到的与电气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的变动状态,判定为用户手持电气设备的情况下,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被解除。由此,针对由于碰撞等其他主要原因而产生的电气设备的移动,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不会被解除,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遥控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用户将遥控器举起了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
图3是示出遥控器碰撞到地面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
图4是示出对遥控器施加了微小振动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
图5是示出对遥控器施加了微小振动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的时间推移的另一例子的曲线。
图6是遥控器的控制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操作时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待机时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遥控器的其他结构的框图。
(符号说明)
1:遥控器;2:操作部;3:加速度传感器;4:发送部;5:显示部;6:计时器;7:存储部;8:通信部;10:控制部;11:操作控制单元;12计算单元;13: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4:休眠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遥控器的结构)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遥控器1的结构。该遥控器1一般是用户手持使用的电气设备。如图1所示,遥控器1具备操作部2、加速度传感器3、发送部4、显示部5、计时器6、存储部7、以及控制部10。
操作部2由用户操作。操作部2输入用户的操作输入,将与所输入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输入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
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在遥控器1中产生的加速度。所检测出的加速度被输出到控制部10。优选从通过用户的把手来把持的框体的把持部(未图示)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在尽可能最远的位置)配置加速度传感器3。其原因为,在远离用户的把手的部分中,遥控器1的振幅变大,所以加速度传感器3能够检测更大的加速度。如果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的加速度变大,则能够提高后述加加速度J的计算精度。
发送部4将从控制部10输出的与用户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信号(例如红外线信号)发送到外部。通过操作对象的设备接收该信号,该设备依照所接收到的信号动作。
显示部5是具备LCD以及背光源等的显示器。显示部5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显示应使用户知晓的信息。
计时器6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进行计时。
存储部7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存储显示部5中显示的信息。
控制部10对遥控器1的上述构成要素进行总体控制。控制部1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存储器(都未图示)。通过CPU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程序,实现构成控制部10的以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功能。
控制部10具备操作控制单元11、计算单元12、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以及休眠控制单元14。
操作控制单元11将与从操作部2输入的操作输入信号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到发送部4。发送部4将该操作信号发送到外部。
计算单元12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加速度,将在遥控器1中产生的加速度的变化量(加加速度(jerk)J)计算为与遥控器1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
例如,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出的加速度、与在1采样前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差分,求出加加速度J。在该实施方式中,用绝对值来表示加加速度J。这是为了使后述阈值的正负统一,如果用正和负分别定义阈值,则无需将加加速度J变换为绝对值。
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根据依据由计算单元12检测出的加加速度J、和由计时器6计时的时间得到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状态,确定加加速度J的变动原因。作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例如,考虑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掉下所致的碰撞、微小振动(例如,人的步行所致的振动)等。
在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的情况下,加加速度J通常在将遥控器1举起的瞬间变大,在举起结束而遥控器1的移动停止了时再次变大(加速度大幅减少)。对于遥控器1的举起至移动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使快速动作,也要100毫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将遥控器1放置到桌子上的情况、掉到地面的情况下,在遥控器1中也会产生大的加速度。例如,在桌子上放置了遥控器1的情况下,产生约10~20G(1G=9.8m/s2)左右的加速度。另外,在掉到地面的情况下,加速度有时还达到几千G。但是,碰撞时间是瞬时,且加加速度J大幅变动的时间比遥控器1被举起时变短。
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根据这样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状态的特征,判定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否为用户的举起。为了该判定,作为加加速度J的阈值,使用作为第1阈值的阈值Th1、和作为第2阈值的阈值Th2这2个阈值。
阈值Th1是用于在将遥控器1举起的瞬间、和使遥控器1的移动停止的瞬间这2个定时检测加加速度J的阈值。如果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则能够视为遥控器1由于某种主要原因而移动。
阈值Th2是用于检测在遥控器1碰撞到某处时产生的加加速度J的阈值。阈值Th2大于阈值Th1。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判定遥控器1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使用作为第1期间的时间阈值Time1、作为第2期间的时间阈值Time2、以及作为第3期间的时间阈值Time3。
时间阈值Time1是与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的瞬间至在举起之后使遥控器1的移动停止的时间相关的阈值。当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起的时间在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之后不再次超过阈值Th1而超过了时间阈值Time1的情况下,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由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并非是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时间阈值Time1设为3秒,但不限于3秒。
时间阈值Time2是用于区分加加速度J的变动是用户举起所致还是碰撞所致的阈值。时间阈值Time2比时间阈值Time1短。根据在遥控器1碰撞到某处时产生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时间,决定时间阈值Time2。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时间阈值Time2设为50毫秒,但不限于50毫秒。
时间阈值Time3是用于区分加加速度J的变动是举起之后的遥控器1的移动的停止所致还是碰撞所致的阈值。根据在遥控器1碰撞到某处时产生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时间,决定时间阈值Time3。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将时间阈值Time3设为50毫秒,但不限于50毫秒。
接下来,说明使用了上述各阈值的详细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的判定方法。
图2示出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时的加加速度J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在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时、和在举起之后使遥控器1的移动停止时这2个定时,加加速度J变大。
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通过将图2所示那样的将遥控器1举起时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分成阶段1至阶段4这4个阶段来处理,确定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
(阶段1)
将直至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设为阶段1。在阶段1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监视加加速度J是否超过阈值Th1。在图2中,在时间点t1(第1时间点),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在该时间点t1,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1转移到阶段2。
(阶段2)
在阶段2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开始时间测量。将该测量时间设为T。进而,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监视加加速度J是否超过阈值Th2、和是否再次低于阈值Th1。在图2中,加加速度J在时间点t2低于阈值Th1。在该时间点t2,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2转移到阶段3。
(阶段3)
在阶段3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加加速度J是否再次超过阈值Th1。在图2中,在时间点t3(第2时间点),加加速度J再次超过了阈值Th1。另外,在时间点t3,测量时间T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2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3转移到阶段4。
(阶段4)
在阶段4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在时间阈值Time3以内加加速度J是否超过阈值Th2。在图2中,在时间点t3,在转移至阶段4之后,加加速度J不超过阈值Th2而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3。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是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所致。
(碰撞动作)
图3示出遥控器1碰撞到地面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J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如果遥控器1碰撞到地面,则产生大的加加速度J。如果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则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1转移到阶段2。然后,在阶段2中,在加加速度J超过了阈值Th2的情况下,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遥控器1碰撞到某处所致。
(微小振动其1)
图4示出对遥控器1施加了微小振动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J的时间推移的一个例子。如果对遥控器1施加了微小振动,则加加速度J小,产生振动时间短的振动。在图4中,加加速度J不超过阈值Th1,所以不从阶段1转移到阶段2。
(微小振动其2)
图5示出对遥控器1施加了微小振动的情况下的加加速度J的时间推移的另一例子。在该例子中,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所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1转移到阶段2。接下来,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所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从阶段2转移到阶段3。在阶段3中,在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的状态下,经过时间阈值Time1,所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将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判定为微小振动。
返回图1,休眠控制单元14进行遥控器1的休眠状态的设定以及解除。休眠控制单元14在由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用户手持遥控器1的情况下,解除遥控器1的休眠状态。更具体而言,休眠控制单元14例如控制显示部5的显示状态的ON/OFF。如果使显示部5的显示成为OFF、即休眠状态,则能够相应地降低功耗。
在休眠控制单元14中,如果从用户未操作遥控器1起经过了规定的期间,则使构成遥控器1的显示部5的LCD成为OFF,如果判定为遥控器1举起则使LCD成为ON。另外,休眠控制单元14也可以使构成显示部5的背光源熄灭或者点亮。
接下来,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遥控器1的动作。
图6示出遥控器1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电源接通之后,控制部10执行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时处理子例程(步骤S1)。之后,控制部10执行待机时处理子例程(步骤S2)。之后,控制部10重复步骤S1和步骤S2。
图7示出操作时处理子例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首先,控制部10判定用户是否进行了操作(步骤S11)。此处,在来自用户的操作中,包括输入按钮的按下、声音输入等。
如果有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步骤S11:“是”),则操作控制单元11进行与该操作输入对应的遥控处理(步骤S12)。例如,在遥控器1的操作对象是空调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按下电源按钮,则从遥控器1向空调发送电源ON信号,空调的电源被接通。在遥控处理结束后,控制部10返回步骤S11。
另一方面,在无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否”),控制部10判定在最后进行了来自用户的操作之后,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30秒)(步骤S13)。例如,在从电源接通起一次也未进行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所判定的时间成为从电源接通起的时间。在未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11。
在最后进行了来自用户的操作之后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是”),休眠控制单元14视为用户的操作完成,将显示部5设定为休眠状态(使其显示成为OFF)(步骤S14)。此处,休眠控制单元14将显示部5中显示的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在步骤S14结束后,控制部10结束操作时处理子例程。
图8示出待机时处理子例程S2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首先,计算单元12开始加加速度J的计算(步骤S21)。其以后,计算单元12根据从加速度传感器3输出的加速度,按照一定的采样间隔,计算加加速度J。
接下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执行判定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步骤S22)。对于该主要原因判定子例程,后述。
接下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所判定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否为用户的举起(步骤S23)。在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并非是用户的举起的情况下(步骤S23:“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返回步骤S22。以后,重复步骤S22和步骤S23,直至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用户的举起(步骤S23:“是”)。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用户的举起的情况下(步骤S23:“是”),休眠控制单元14解除显示部5的休眠状态,而使其显示成为ON(步骤S24)。另外,休眠控制单元14读出存储部7中存储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5。另外,显示部5中显示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在电源刚刚接通之后的情况下,显示初始设定的图像即可。另外,此处,由计算单元12进行的加加速度J的计算被停止。
另外,用户有可能不举起遥控器1而操作遥控器1。例如,是不接触遥控器1的框体而用户按下遥控器1的按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即使由于中断处理而显示部5成为休眠状态,控制部10也能够进行步骤S12的遥控器处理。
图9示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该子例程如上述那样被分成阶段1至4这4个阶段。
如图9所示,首先,在阶段1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等待至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步骤S31:“否”)。
如果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步骤S31:“是”),则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转移到阶段2。在阶段2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开始从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起的时间测量(步骤S32)。即,在该时间点,测量时间T=0。
接下来,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加加速度J是否进一步变大,而超过阈值Th2(步骤S33)。
在加加速度J超过了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33:“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碰撞到某处(步骤S35)。在步骤S35结束后,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结束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
另一方面,在加加速度J未超过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33:“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加加速度J是否再次低于阈值Th1(步骤S34)。在加加速度J不低于阈值Th1的情况下(步骤S34:“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返回步骤S33。这样,重复步骤S33和步骤S34,直至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2(步骤S33:“是”)或者再次低于阈值Th1(步骤S34:“是”)。
在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的情况下(步骤S34:“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转移到阶段3。在阶段3中,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再次判定加加速度J是否超过阈值Th1(步骤S36)。在加加速度J未超过阈值Th1的情况下(步骤S36:“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是否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1(步骤S37)。在未经过时间阈值Time1的情况下(步骤S37:“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返回步骤S36。
在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1的情况下(步骤S37:“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并非用户的举起而微小的振动是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步骤S38),结束主要原因判定子例程。
在加加速度J超过了阈值Th1时(步骤S36:“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测量时间T是否经过时间阈值Time2(步骤S39)。在未经过时间阈值Time2的情况下(步骤S39:“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返回步骤S33。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2的情况下(步骤S39:“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将加加速度J超过了阈值Th1的时间点(第2时间点)设为T=0(步骤S40)。之后,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加加速度J是否超过阈值Th2(步骤S41)。在判定为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41:“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碰撞所致(步骤S35),结束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加加速度J未超过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41:“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从第2时间点起的测量时间T是否经过时间阈值Time3(步骤S42)。在测量时间T未经过时间阈值Time3的情况下(步骤S42:“否”),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返回步骤S41。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经过了时间阈值Time3的情况下(步骤S42:“是”),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是用户将遥控器1举起(步骤S43),结束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
如以下那样总结上述主要原因判定处理的子例程。
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在从加加速度J超过阈值Th1的时间点t1起的时间在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之后不再次超过阈值Th1而超过了时间阈值Time1的情况下(步骤S37:“是”),判定为用户未手持遥控器1(步骤S38)。
进而,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在经过时间点t1后加加速度J不低于阈值Th1而高于阈值Th2、或者直至经过时间阈值Time2高于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判定为用户未手持遥控器1(步骤S35)。
进而,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在从时间点t1至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之后再次超过阈值Th1为止的时间超过时间阈值Time2(步骤S39:“是”)、但从时间点t3至经过时间阈值Time3加加速度J高于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41:“是”),判定为用户未手持遥控器1(步骤S35)。
最后,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在加加速度J从时间点t1至加加速度J低于阈值Th1之后再次超过阈值Th1为止的时间是时间阈值Time1以内并且是时间阈值Time2以上(步骤S39:“是”)、从时间点t3至经过时间阈值Time3加加速度J不高于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42:“是”),判定为用户手持遥控器1(步骤S43)。
另外,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也可以在加加速度J高于阈值Th2的情况下,始终判定为用户未手持遥控器1。
如以上详细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根据依据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出的加速度等得到的与遥控器1的移动相关的加加速度J的变动状态,判定为用户手持遥控器1的情况下,显示部5的休眠状态被解除。由此,相对由于碰撞等其他主要原因产生的遥控器1的移动,休眠状态不被解除,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
空调的遥控器1日常被置于桌子上等,在利用空调时用户一般用手拿起来操作遥控器1。根据该实施方式,在遥控器1未被操作的情况下,使显示部5的显示成为OFF,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用户用手拿起了遥控器1的情况下,使显示部5的显示成为ON。由此,能够保持与始终显示的情况等同的操作性,同时降低遥控器1的功耗。其结果,电池驱动的遥控器1的电池更换作业、充电作业的频度也能够减少。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遥控器1的举起,但即使在将遥控器1从高处拿下的情况下,由于加加速度J的变动状态与举起的情况大致相同,所以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与遥控器1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使用了加加速度J。由此,不依赖于遥控器1的姿势、即重力的朝向,能够高精度地判定用户的遥控器1的举起。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遥控器1的动作中(用户操作遥控器1的过程中),不进行加加速度J的计算、加加速度的变动主要原因的判定。由此,能够与加加速度J的计算、加加速度J的变动主要原因的判定所需的量对应地,进一步降低功耗。另外,休眠控制单元14在电气设备并非休眠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加速度传感器3、计时器6的动作停止。
对于阈值Th1、Th2、时间阈值Time1、Time2、Time3的至少1个,也可以设为能够调整。在该情况下,优选根据遥控器1的形状、重量以及利用状况,对它们进行调整。由此,用户能够更正确地检测用户手持遥控器1。
另外,也可以设为能够调整计算加加速度J的间隔。例如,控制部10也可以具备学习功能,在长的期间未检测到加加速度的情况下,延长计算加加速度J的间隔。由此,能够限制无用的加加速度J的检测,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遥控器1的举起的判定中,使用了加加速度J的等级和变动时间,但也可以使用加加速度J的频率。在该情况下,例如,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对加加速度J的波形进行傅立叶变换,而得到频率特性。进而,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根据遥控器1的举起与遥控器1的碰撞时的频率的差异,判定遥控器1的举起。例如,如果加加速度J两次超过阈值Th1时的频率都是比频率阈值Fth低的频率,则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判定为遥控器1被用户举起。
即,主要原因判定单元13也可以在从时间点t1起的时间阈值Time2以及从时间点t3起的时间阈值Time3中的加加速度J3的频率分量中,包含比频率阈值Fth高的分量的情况下,判定为用户未手持遥控器1。这样,即使使用加加速度J的频率分量,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遥控器1的举起的判定的指标值使用了加加速度J,但也可以将加速度用作指标值。在该情况下,预先保持重力加速度,计算单元12计算从由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出的加速度减去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将所计算出的加速度作为指标值而进行判定。由此,即使是使用了加速度的判定,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10示出其他遥控器1的结构。如图10所示,该遥控器1代替存储部7而还具备通信部8。
通信部8在休眠控制单元14控制下,在遥控器1的休眠状态被解除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而接收信息。休眠控制单元14如果检测到用户手持,则将通信部8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5。由此,在从用户手持遥控器1至实际操作的期间,得到应操作的信息,在实际上操作时,能够使该信息已经显示于显示部5。
另外,休眠控制单元14也可以使显示部5以外的部分休眠。例如,操作部2、发送部4、通信部8等是其一个例子。
另外,控制部10也可以探测加速度传感器3的故障。例如,对于加速度传感器3,如果故障,则有时所输出的加速度不变化。因此,例如,尽管遥控器1被操作,但是在从加速度传感器3输出的加速度未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定为加速度传感器3故障。由此,能够尽早探测加速度传感器3的故障,能够针对遥控器1的故障采取迅速的对应。
在该实施方式中,以遥控器1为对象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遥控器1以外。只要是在用户操作时需要显示等功能,在用户不操作时不需要显示等功能的电气设备,就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这样的装置中,例如有计算器、便携电话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将所执行的程序储存到软盘、CD-ROM(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MO(Magneto-OpticalDisk,磁光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分发并安装该程序,构成执行上述处理的系统。
另外,也可以将程序预先储存到因特网等通信网络上的规定的服务器装置具有的盘装置等,例如,重叠到载波而下载等。
另外,在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分担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或者通过OS与应用程序的协作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等下,也可以仅将OS以外的部分储存到介质而分发,并且也可以下载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当然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施加变更。
本申请基于在2010年8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83088号。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用户手持使用的遥控器等电气设备。

Claims (12)

1.一种电气设备,用户手持使用该电气设备,具备:
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
计时部,进行计时;
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计算与所述电气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
判定部,根据依据由所述计算部计算的所述指标值和由所述计时部计时的时间得到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状态,判定所述用户是否手持所述电气设备;以及
动作控制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用户手持了所述电气设备的情况下,解除所述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
所述判定部在从所述指标值超过第1阈值的第1时间点起的时间在所述指标值低于所述第1阈值之后不再次超过所述第1阈值而超过了第1期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所述判定部在从所述第1时间点起所述指标值不低于所述第1阈值而高于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或者直至经过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第2期间为止高于所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从所述指标值超过所述第1阈值的所述第1时间点至在所述指标值低于所述第1阈值之后再次超过所述第1阈值的第2时间点为止的时间超过所述第2期间,进而从所述第2时间点至经过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第3期间为止所述指标值高于所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指标值高于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指标值的频率分量中包含比规定的阈值高的分量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从所述指标值超过第1阈值的第1时间点至在所述指标值低于所述第1阈值之后再次超过所述第1阈值为止的时间是第1期间以内、且是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第2期间以上,并且所述指标值不高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能够调整所述各阈值、所述各期间以及由所述计算部计算所述指标值的间隔中的至少1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电气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是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变化量即加加速度、和从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减去重力加速度而得到的值中的某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控制部在所述电气设备并非休眠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计时部、所述计算部以及所述判定部中的至少1个的动作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显示部,显示信息;
通信部,在所述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被解除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而接收信息;以及
操作部,由所述用户操作该操作部,
所述动作控制部若从未通过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则使所述电气设备转移到休眠状态,
所述动作控制部在解除所述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时,使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由所述用户把持的把持部,
与所述把持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故障检测部,该故障检测部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检测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故障。
12.一种用户手持使用的电气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计算工序,根据由所述电气设备中设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计算与所述电气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指标值;
判定工序,根据依据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的所述指标值和由计时部计时的时间得到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状态,判定所述用户是否手持所述电气设备;以及
动作控制工序,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用户手持了所述电气设备的情况下,解除所述电气设备的休眠状态,
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在从所述指标值超过第1阈值的第1时间点起的时间在所述指标值低于所述第1阈值之后不再次超过所述第1阈值而超过了第1期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在从所述第1时间点起所述指标值不低于所述第1阈值而高于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或者直至经过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第2期间为止高于所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用户未手持所述电气设备。
CN201180039810.2A 2010-08-18 2011-01-24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069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3088 2010-08-18
JP2010-183088 2010-08-18
PCT/JP2011/051253 WO2012023295A1 (ja) 2010-08-18 2011-01-24 電気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9837A CN103069837A (zh) 2013-04-24
CN103069837B true CN103069837B (zh) 2016-05-04

Family

ID=4560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9810.2A Active CN103069837B (zh) 2010-08-18 2011-01-24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2065B2 (zh)
EP (1) EP2608568A4 (zh)
JP (2) JP5599465B2 (zh)
CN (1) CN103069837B (zh)
WO (1) WO2012023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42067B1 (ko) * 2013-07-12 2020-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 및 이의 정보 제공 방법
CN109074155A (zh) * 2016-03-25 2018-12-21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JP6560826B2 (ja) * 2016-06-28 2019-08-1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利用状態判定装置、利用状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3817B2 (ja) * 2016-07-07 2019-01-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携帯機
CN113678109A (zh) * 2019-04-24 2021-1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
CN111603761A (zh) * 2020-05-15 2020-09-01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手柄及其唤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096A (zh) * 2006-03-01 2007-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加速度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装置
CN201061173Y (zh) * 2007-04-13 2008-05-14 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备防盗装置
CN101471978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上的应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8810B2 (ja) 1993-02-25 2001-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制御方式
JP3338249B2 (ja) 1995-09-29 2002-10-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進行加速度算出装置とその装置を使用する移動体位置速度算出装置
JPH10304480A (ja) 1997-05-02 1998-11-13 Sanwa Denshi Kiki Kk リモコン送信機
JP2000047760A (ja) 1998-08-03 2000-02-18 Toshiba Tec Corp 携帯機器
MXPA04008749A (es) * 2002-03-08 2005-09-08 Revelations In Design Lp Aparato de control de dispositivo electrico.
JP4041979B2 (ja) 2003-04-02 2008-02-06 株式会社生方製作所 墜落判定システム
US7489299B2 (en) * 2003-10-23 2009-02-10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User interface devices and methods employing accelerometers
WO2005109215A2 (en) * 2004-04-30 2005-11-17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moving unintentional movement in free space pointing devices
US8030643B2 (en) 2005-03-28 2011-10-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same
JP2007040848A (ja) * 2005-08-03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Sensing Inc 加速度センサの故障診断装置、電子機器、故障診断システム
US7786623B2 (en) 2005-09-07 2010-08-31 Amx Llc Power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7101406A (ja) 2005-10-05 2007-04-19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落下検出方法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611866B2 (ja) * 2005-11-02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070146924A1 (en) * 2005-12-26 2007-06-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aining hard disk drive and power saving control method for use in the apparatus
JP2006227019A (ja) 2006-03-24 2006-08-31 Denso Corp 加速度を利用した処理装置
TWI330802B (en) * 2006-12-13 2010-09-21 Ind Tech Res Inst Inertial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US7889175B2 (en) 2007-06-28 2011-02-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Touchpad-enabled remote controller and user interaction methods
JP4885807B2 (ja) 2007-07-30 2012-02-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9124896A (ja) * 2007-11-16 2009-06-04 Oki Semiconductor Co Ltd 電子機器、遠隔操作装置、及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5391603B2 (ja) 2008-07-31 2014-01-15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給湯システム
US8587515B2 (en) * 2008-08-05 2013-11-1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motion sensor generated data
US20100171635A1 (en) * 2009-01-02 2010-07-08 Ewig Industries Macao Commerical Offshor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ion-Sensitive Remote Control For Audio-Visual Entertainment System
JP5218078B2 (ja) 2009-01-15 2013-06-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8896527B2 (en) * 2009-04-07 2014-1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resolution poin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096A (zh) * 2006-03-01 2007-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加速度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装置
CN201061173Y (zh) * 2007-04-13 2008-05-14 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备防盗装置
CN101471978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上的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23295A1 (ja) 2013-10-28
JP5599465B2 (ja) 2014-10-01
WO2012023295A1 (ja) 2012-02-23
JP2014161063A (ja) 2014-09-04
CN103069837A (zh) 2013-04-24
EP2608568A4 (en) 2014-06-04
EP2608568A1 (en) 2013-06-26
JP5769847B2 (ja) 2015-08-26
US20130120917A1 (en) 2013-05-16
US9192065B2 (en)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9837B (zh) 电气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103933722B (zh) 一种健身哑铃运动检测装置及健身哑铃运动检测方法
CN104995581B (zh) 电子设备的手势检测管理
US9689887B1 (en) Fall event monitoring
CN102778582B (zh) 用于监视移动计算产品/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45414A1 (ko) 사용자의 체중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2265123A (zh) 重量测定装置
WO2006091946A3 (en) Reflex tester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JP6742380B2 (ja) 電子装置
CN110414364A (zh) 指纹识别装置、移动终端及指纹识别方法
JP6794897B2 (ja) 物品取得ゲーム装置
CN106055958B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14940424A (zh) 一种电梯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4091611A (zh) 设备负载重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766057A (zh) 一种手势识别装置及方法
KR20190118353A (ko) 모바일 장치의 전력 측정 및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393344A (zh) 一种具有验电功能的智能手环
EP383755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mage classification
CN115328770A (zh)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51203B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120912A1 (zh) 指纹采集方法、指纹采集器件和终端
CN112596600A (zh) 屏幕解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3112011A (zh) 一种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67576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控方法、装置和可读介质
CN117311501A (zh) 马达驱动信号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