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7891B -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7891B
CN103067891B CN201210559189.9A CN201210559189A CN103067891B CN 103067891 B CN103067891 B CN 103067891B CN 201210559189 A CN201210559189 A CN 201210559189A CN 103067891 B CN103067891 B CN 103067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ttribute
module
information
sub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91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7891A (zh
Inventor
韩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591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7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7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信息模板,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放入同一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属性子模块中;对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并保存校验结果,形成校验日志,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将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本发明通过采用模板化的可配置方式对短信、彩信、邮件的下发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目前支撑系统在性能、灵活性上的瓶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信业务系统与短信、彩信、邮件网关之间的通讯信息管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运营商重新整合的深入,以及运营商服务的转型,提升客户感知成为运营商目前重要的工作。随着业务复杂度的增加、客户对服务要求的增强,传统的短信、彩信、邮件三种信息下发方式所构成的提醒类业务在使用上已经凸显出了明显的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化程度不够:所有的提醒类业务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产品,均是以单独的功能展示给用户,造成业务代码繁多,不易于用户了解。
客户满意度低:由于业务众多且用户数量大,信息发送时间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安排,所以易造成用户在不合适的时间收到短信、彩信信息,引起客户不满。
业务优势弱化:提醒类业务目前只能以单个功能出现,无法实现提醒类产品的组合,没能最大化发挥业务所具备的优势。
性能瓶颈:短信提醒业务目前基本是对所有用户开放,数据提取逐渐成为影响提醒速度主要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信息通知平台的解决方式是建立信息模板。每类业务细化到产品来建立一个模板,采用统一的业务代码、可配置化的下发时间段、可配置化的下发方式、可配置化的下发区域、可配置化的合并规则,业务系统传递只需要发送模板所需要的参数值,就可以拼装成一条完整的信息。所有业务系统的信息均要通过短信通知平台进行统一下发,解决了以往众多系统单独发送各自部分的信息,不利于对下发信息管理、统计、无法发挥各个业务最大化的价值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短信、彩信、邮件等通讯信息进行按属性分类、保存、下发的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信息模板,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所述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
步骤2: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属性子模块中;
步骤3:对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步骤4: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短信、彩信和邮件等通讯信息模板化分类管理及下发,实现具有可定制、可预约功能、区分优先级、可合并的信息下发方式,使目前的支撑系统性能更加灵活、快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信息模板中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按属性特征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可按照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一同下发的规则,增强了客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接收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种接收通讯信息的接口,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接收方式,在数据传输量较大的时候采用文件传输协议接口,在即时性要求高的时候采用WebService接口,其余时间采用数据库接口。
进一步,由所述步骤2至步骤4,每个步骤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某一步骤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步骤。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发生异常时遗漏通讯信息,或者通讯信息发生错误的情况。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划分模块,接收保存模块,校验整合模块和检测下发模块;
所述建立划分模块,用于建立信息模板,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所述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
所述接收保存模块,用于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由建立划分模块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由建立划分模块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
所述校验整合模块,用于对接收保存模块保存的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所述检测下发模块,用于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校验整合模块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短信、彩信和邮件等通讯信息模板化分类管理及下发,实现具有可定制、可预约功能、区分优先级、可合并的信息下发方式,使目前的支撑系统性能更加灵活、快捷。
进一步,所述信息模板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按属性特征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可按照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一同下发的规则,增强了客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接收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种接收通讯信息的接口,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接收方式,在数据传输量较大的时候采用文件传输协议接口,在即时性要求高的时候采用WebService接口,其余时间采用数据库接口。
进一步,所述接收保存模块,校验整合模块和检测下发模块,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接收保存模块,校验整合模块和检测下发模块中某一模块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发生异常的模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发生异常时遗漏通讯信息,或者通讯信息发生错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建立划分模块,2、接收保存模块,3、校验整合模块,4、检测下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图。
实施例1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信息模板,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所述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
步骤2: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属性子模块中;
步骤3:对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步骤4: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所述信息模板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所述接收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由所述步骤2至步骤4,每个步骤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某一步骤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步骤。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包括建立划分模块1,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
所述建立划分模块1,用于建立信息模板,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所述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进行分类;
所述接收保存模块2,用于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由建立划分模块1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由建立划分模块1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
所述校验整合模块3,用于对接收保存模块2保存的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所述检测下发模块4,用于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校验整合模块3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所述信息模板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所述接收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所述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中某一模块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发生异常的模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按照通讯信息不同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
步骤2: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属性子模块中;
步骤3:对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步骤4: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所述通讯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和邮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模板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步骤2至步骤4,每个步骤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某一步骤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步骤。
5.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划分模块(1),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
所述建立划分模块(1),用于建立信息模板,用于将通讯信息按照通讯信息不同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所述信息模板内按照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划分为多个属性子模块;
所述接收保存模块(2),用于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及其属性特征,按照所述通讯信息的属性特征,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保存于同一由建立划分模块(1)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不同属性特征的通信信息放入不同的由建立划分模块(1)建立的属性子模块中;
所述校验整合模块(3),用于对接收保存模块(2)保存的位于不同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完整性校验和合法性校验,之后对位于同一属性子模块中的通讯信息进行整合;
所述检测下发模块(4),用于定时检测各个属性子模块中各通讯信息是否达到下发要求,达到下发要求时,将校验整合模块(3)整合后的具有同一属性特征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接收路由;
所述通讯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和邮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模板的属性特征包括:信息主体,下发时间、下发方式、状态信息、优先级和/或合并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保存模块(2)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包括三种数据传递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接口、WebService接口和数据库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均会根据操作情况保存日志记录,用于在接收保存模块(2),校验整合模块(3)和检测下发模块(4)中某一模块发生异常时,根据日志记录重新执行该发生异常的模块。
CN201210559189.9A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067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189.9A CN1030678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189.9A CN1030678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891A CN103067891A (zh) 2013-04-24
CN103067891B true CN103067891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11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9189.9A Active CN1030678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7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624A (zh) * 2014-06-27 2014-10-08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下发流量及优先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183721B (zh) * 2015-08-13 2018-05-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板构建方法、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6649058B (zh) * 2015-10-29 2020-01-0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1217A (zh) * 2016-09-05 2016-11-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邮件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8683999A (zh) * 2018-08-14 2018-10-19 常熟市顺网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多端短信发送系统及方法
CN112616122A (zh) * 2020-12-01 2021-04-06 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消息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865A (zh) * 2009-09-10 2010-02-24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对象信息提供方法和对象平台及应用系统
CN101945346A (zh) * 2009-07-06 2011-01-12 北京亿阳信通软件研究院有限公司 彩信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346A (zh) * 2009-07-06 2011-01-12 北京亿阳信通软件研究院有限公司 彩信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1655865A (zh) * 2009-09-10 2010-02-24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对象信息提供方法和对象平台及应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891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7891B (zh) 一种将通讯信息模板化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0544268C (zh) 一种即时通信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0589599C (zh) 消息群发系统及方法
CN103458384B (zh) 一种企业短信息发送系统及方法
US20120149339A1 (en) Archiving Text Messages
CN105976534B (zh) 快递件的投递方法和取件方法
CN105207881B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2571988A (zh) 一种群组共享手机通讯录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16904A (zh) 一种可供多用户独立使用的电子邮箱技术
CN104518943A (zh) 电子邮件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096316A (zh) 对用户识别卡进行认证的终端、网络侧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2291693A (zh) 一种基于终端的融合消息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611641B (zh) 采集即时通信记录进行汇总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44106A (zh) 自动挖掘业务中间人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072206B (zh) 即时通信系统中二次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3501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通话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0486231C (zh) 即时通讯系统及实现公用好友分组的方法
CN103220211A (zh) 一种sns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12702A (zh) 业务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2801842A (zh) 一种处理消息业务的方法和终端
CN102438216A (zh) 增强智能手机短消息、电子邮件和语音通信安全性的方法
CN103297580B (zh) 一种实现个人信息管理与共享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0375546C (zh) 把到移动电话的短消息自动进行网络存储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45966A (zh) 一种自动匹配菜单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9049A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