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7315A -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7315A
CN103067315A CN2012105763946A CN201210576394A CN103067315A CN 103067315 A CN103067315 A CN 103067315A CN 2012105763946 A CN2012105763946 A CN 2012105763946A CN 201210576394 A CN201210576394 A CN 201210576394A CN 103067315 A CN103067315 A CN 103067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lines
centre
pair
lines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6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7315B (zh
Inventor
戴丽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6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7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3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90498 priority patent/WO201410178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7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87Testing crosstalk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6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test signals or for measuring
    • H04M3/34Testing for cross-talk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简化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到了电路的运算速度。该方法包括: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xDSL是一种在UTP(Unshielded Twist Pair,无屏蔽双绞线)中传输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其中xDSL是各种类型的DSL(DigitalSubscribe Line,数字用户线路)的总称。运用xDSL技术提供多路xDSL接入的系统被称为DSL接入复用器。由于电磁感应原理,DSL接入复用器接入的多路信号之间,会相互产生串扰。串扰被分为NEXT(Near End Cross Talk,近端串扰)和FEXT(Far End Cross Talk,远端串扰),两种串扰的能量都会随着载波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其中,NEXT对系统的性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是,由于载波频率的升高,FEXT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严重的FEXT会显著降低信道传输速率,其中,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比特数,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传统的技术中通常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来抵消多路信号之间产生的FEXT,但是这种方法通常在生产、软件开发、环境试验测试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无屏蔽双绞线,使用无屏蔽双绞线成本高,占用空间巨大,搬运成本高。因此,通过使用仿真的方法设计无屏蔽双绞线线缆模型,可以大大节省开发成本,节约空间和劳动力。
现有技术中,使用仿真的方法设计无屏蔽双绞线线缆模型,通常是用滤波器把模拟线缆中的双绞线之间产生的FEXT信号混合处理,通过耦合的方式施加到受干扰的线路中,以达到降低多路信号之间产生的FEXT的作用。然而,使用滤波器混合处理FEXT信号的方法所组成的电路十分复杂,大大影响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来模拟双绞线线缆内自串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到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所述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调整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当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所述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所述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所述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所述差分线对。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方面,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具体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具体为-40分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所述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决策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执行模块,用于当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所述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所述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所述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所述差分线对。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方面,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具体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为: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具体为-40分贝。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并且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以及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通过该方案,由于通过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确定出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并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模拟了双绞线线缆内自串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升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模块划分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区域划分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模块划分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区域划分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五;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的排布示意图六;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其中,DSL接入复用器的实线线缆仿真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线路衰减模块和线路自串扰模块,其中,线路自串扰模块是以串联的方式和DSL接入复用器的线路衰减模块相连接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正是应用于DSL接入复用器的线路自串扰模块中,通过模拟各个差分线对之间的位置关系,高仿真度地模拟了实线线缆内部的自串扰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对差分线对都是由两条相同的差分线组成的,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例如,一对差分线的基准电压为0伏特,差分线所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2伏特,则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1伏特和-1伏特;或者,一对差分线的基准电压为3伏特,差分线所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4伏特,则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5伏特和+1伏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首先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S102、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需要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其中,电路板的地平面是指电路板上与地面电位相等的平面,该电路板的地平面可以为电路板的下表面。
如图2所示,为每对差分线对所包括的各个差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01和第二差分线02,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为D1,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为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为D2,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为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为S1,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为H1。根据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的预设对地阻抗,调整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其中,由于第一差分线01和第二差分线02完全相同,则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与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相等,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T1和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T2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对差分线的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共同对应一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则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可以存在多种组合方式,只要能够使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满足预设对地阻抗的值即可。其中,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与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成正比;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T1和第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与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成反比。
S103、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需要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为四对差分线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二差分线对2,以及第三差分线对3相邻,第二差分线对2与第一差分线对1,以及第四差分线对4相邻,第三差分线对3与第一差分线对1,以及第四差分线对4相邻,第四差分线对与第二差分线对2,以及第三差分线对3相邻,因此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可以指示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例如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二差分线对2之间的中心距,也可以指示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例如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三差分线对3之间的中心距,还可以指示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例如第二差分线对2与第四差分线对4之间的高度中心距。根据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的预设隔离度,调整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以及差分线对的长度L(图中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以及差分线对的长度L共同对应差分线的隔离度,则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可以有多种组合,只要能够满足使差分线对的隔离度满足预设隔离度的值即可。
其中,S102和S103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S104、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通过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根据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具体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如何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通过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并且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以及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通过该方案,由于通过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确定出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并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模拟了双绞线线缆内自串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升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其中,DSL接入复用器的实线线缆仿真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线路衰减模块和线路自串扰模块,其中线路自串扰模块是以串联的方式和DSL接入复用器的线路衰减模块相连接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正是应用于DSL接入复用器的线路自串扰模块中,通过模拟各个差分线对之间的位置关系,高仿真度地模拟了实线线缆内部的自串扰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对差分线对都是由两条相同的差分线组成的,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例如,一对差分线的基准电压为0伏特,差分线所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2伏特,则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1伏特和-1伏特;或者,一对差分线的基准电压为3伏特,差分线所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4伏特,则两条差分线分别传输的电压的伏值为+5伏特和+1伏特。
需要说明的是,差分线的特征阻抗的取值为差分线对的预设对低阻抗的2倍,因此差分线的特征阻抗在90欧姆至150欧姆的范围内。
具体的,差分线的特征阻抗为100欧姆或者135欧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首先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S202、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具体的,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S203、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具体的,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为-40分贝。
S204、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下面,对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如何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说明。
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需要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其中,电路板的地平面是指电路板上与地面电位相等的平面,该电路板的地平面可以为电路板的下表面。
如图2所示,为每对差分线对所包括的各个差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01和第二差分线02,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为D1,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为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为D2,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为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为S1,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为H1。根据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的预设对地阻抗,调整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其中,由于第一差分线01和第二差分线02完全相同,则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与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相等,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T1和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T2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对差分线的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共同对应一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则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及厚度T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及厚度T2,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可以存在多种组合方式,只要能够使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满足预设对地阻抗的值即可。其中,第一差分线01与第二差分线02之间的中心距S1以及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03之间的距离H1与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成正比;第一差分线01的线宽D1,第二差分线02的线宽D2,第一差分线01的厚度T1和第第二差分线02的厚度与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成反比。
S205、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下面,对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如何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进行说明。
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需要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为四对差分线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二差分线对2,以及第三差分线对3相邻,第二差分线对2与第一差分线对1,以及第四差分线对4相邻,第三差分线对3与第一差分线对1,以及第四差分线对4相邻,第四差分线对与第二差分线对2,以及第三差分线对3相邻,因此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可以指示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例如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二差分线对2之间的中心距,也可以指示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例如第一差分线对1与第三差分线对3之间的中心距,还可以指示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例如第二差分线对2与第四差分线对4之间的高度中心距。根据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的预设隔离度,调整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以及差分线对的长度L(图中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以及差分线对的长度L共同对应差分线的隔离度,则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2,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S3,位于不同层的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高度中心距H2可以有多种组合,只要能够满足使差分线对的隔离度满足预设隔离度的值即可。
其中,S204和S205之间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S206、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通过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获取到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后,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根据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若共有M对差分线对,要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该M对差分线对。印制电路板是由很多层电路板压制而成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将M对差分线对分别分布于N层电路板上,每层电路板上分布M/N对差分线对,其中,M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M/N为正整数,每对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已经调整到使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
将M对差分线对分为X个模块,X个模块分别为A1、A2、......、AX。
差分线对距离L1内维持某个状态,当差分线对经过距离L1时,M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变化。将A1、A2、......、AX模块内的差分线对分成Y个区域,Y个区域分别为B1、B2、......、BY。B1、B2、......、BY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X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X与区域B1、B2、......、BY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模块A1、A2、......、AX与区域B1、B2、......、BY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制。
当差分线对经过距离L1时,M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又会发生变化。重新划分A1、A2、......、AX模块内的差分线对,Y个区域分别为B1、B2、......、BY。B1、B2、......、BY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X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X与区域B1、B2、......、BY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因此,当差分线对每经过距离L1时,M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一次变化,以使得任意一对差分线对与其余的差分线对产生串扰,进而达到模拟线缆自串扰的目的。变化的过程上述实施例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只要通过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能够满足任意一对差分线对与其余的差分线对产生串扰的条件,都可以达到模拟线缆自串扰的目的,本发明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若共有100对差分线对,要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该100对差分线对,100对差分线对在空间某一处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方框内的数字1、2......100分别代表差分线对的序号)。印制电路板是由很多层电路板压制而成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将100对差分线对分别分布于10层电路板上,每层电路板上分布10对差分线对,其中,每对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已经调整到使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
如图6所示,将100对差分线对分为4个5*5模块,4个模块分别为A1、A2、A3和A4。
差分线对保持如图6所示的状态经过距离L1时,100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变化。将A1、A2、A3和A4模块内的差分线对分成5个区域,5个区域分别为B1、B2、B3、B4和B5,以A1模块为例,如图7所示,区域B1包括差分线对1、2、3、11、12和13,区域B2包括差分线对4、5、14、15、24和25,区域B 3包括差分线对33、34、35、43、44和45,区域B4包括差分线对21、22、31、32、41和42,区域B5包括差分线对23。如图8所示,以中心区域B5为中心,B1、B2、B3和B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3和A4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3和A4与区域B1、B2、B3、B4和B5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模块A1、A2、A3和A4与区域B1、B2、B3、B4和B5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制。
当差分线对保持如图8所示的状态经过距离L1时,100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又会发生变化。重新划分A1、A2、A3和A4模块内的差分线对,5个区域分别为B1、B2、B3、B4和B5。如图9所示,以中心区域B5为中心,B1、B2、B3和B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3和A4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3和A4与区域B1、B2、B3、B4和B5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因此,当差分线对每经过距离L1时,100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一次变化,以使得任意一对差分线对与其余的差分线对产生串扰,进而达到模拟线缆自串扰的目的。变化的过程上述实施例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若共有54对差分线对,要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该54对差分线对,54对差分线对在空间某一处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方框内的数字1、2......54分别代表差分线对的序号)。印制电路板是由很多层电路板压制而成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将54对差分线对分别分布于6层电路板上,每层电路板上分布9对差分线对,其中,每对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已经调整到使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
如图11所示,将54对差分线对分为6个3*3模块,6个模块分别为A1、A2、A3、A4、A5和A6。
差分线对保持如图11所示的状态经过距离L1时,100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变化。将A1、A2、A3、A4、A5和A6模块内的差分线对分成5个区域,5个区域分别为B1、B2、B3、B4和B5,以A1模块为例,如图12所示,区域B1包括差分线对1和2,区域B2包括差分线对2和12,区域B3包括差分线对20和21,区域B4包括差分线对10和19,区域B5包括差分线对11。如图13所示,以中心区域B5为中心,B1、B2、B3和B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3、A4、A5和A6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3、A4、A5和A6与区域B1、B2、B3、B4和B5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模块A1、A2、A3、A4、A5和A6与区域B1、B2、B3、B4和B5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制。
当差分线对保持如图13所示的状态经过距离L1时,54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又会发生变化。重新划分A1、A2、A3、A4、A5和A6模块内的差分线对,5个区域分别为B1、B2、B3、B4和B5。如图14所示,以中心区域B5为中心,B1、B2、B3和B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同时,模块A1、A2、A3、A4、A5和A6也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其中模块A1、A2、A3、A4、A5和A6与区域B1、B2、B3、B4和B5均沿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差分线对的位置关系。
因此,当差分线对每经过距离L1时,54对差分线对的位置发生一次变化,以使得任意一对差分线对与其余的差分线对产生串扰,进而达到模拟线缆自串扰的目的。变化的过程上述实施例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通过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并且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以及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通过该方案,由于通过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确定出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并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模拟了双绞线线缆内自串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升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8,如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决策模块81,用于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决策模块81,还用于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执行模块82,用于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进一步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具体的,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进一步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具体的,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为-40分贝。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决策模块,用于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决策模块,还用于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以及执行模块,用于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通过该方案,由于通过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确定出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并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模拟了双绞线线缆内自串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双绞线自串扰矩阵电路的模型,进而提升了电路的运算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并且,调整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当各个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差分线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
设置于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的各个差分线对,其中,差分线对是根据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排布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第一差分线与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差分线对与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均为调整后的距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所述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调整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当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所述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所述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所述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所述差分线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具体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具体为-40分贝。
6.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排布在电路板上的各个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和预设隔离度,每对所述差分线对均包括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
决策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以及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
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以调整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
执行模块,用于当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对地阻抗为所述预设对地阻抗,且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隔离度为所述预设隔离度时,以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二差分线的线宽及厚度,所述第一差分线与所述第二差分线之间的中心距,各个所述差分线对与所述电路板的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各个所述差分线对的长度,以及相邻的所述差分线对之间的中心距,在所述电路板的预设位置上排布各个所述差分线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在45欧姆至75欧姆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对地阻抗具体为50欧姆或者67.5欧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的在10分贝至-60分贝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线缆自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对的预设隔离度具体为-40分贝。
CN201210576394.6A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067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6394.6A CN103067315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90498 WO2014101782A1 (zh) 2012-12-27 2013-12-26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6394.6A CN103067315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315A true CN103067315A (zh) 2013-04-24
CN103067315B CN103067315B (zh) 2015-08-19

Family

ID=4810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6394.6A Active CN103067315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7315B (zh)
WO (1) WO201410178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01782A1 (zh) * 2012-12-27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43411A (zh) * 2016-08-31 2017-02-22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线模拟器
CN106777669A (zh) * 2016-12-13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3033129A (zh) * 2021-03-03 2021-06-25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减小高速电路信号串扰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印制电路板
CN113904968A (zh) * 2021-09-17 2022-01-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工装及测试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870A (zh) * 2004-02-05 2007-02-21 英特尔公司 减少mimo通信系统中的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82093A1 (en) * 2009-01-15 2010-07-22 Excem Transmission device using a plurality of elementary return conductors
CN102224717A (zh) * 2011-06-16 201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DSL系统中新加入线对的激活方法及装置、xDSL系统
CN102318208A (zh) * 2011-06-07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数字用户线业务传输中线间串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08466A (zh) * 2012-03-21 2012-07-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气布线互联系统线缆串扰的快速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315B (zh) * 2012-12-27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870A (zh) * 2004-02-05 2007-02-21 英特尔公司 减少mimo通信系统中的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82093A1 (en) * 2009-01-15 2010-07-22 Excem Transmission device using a plurality of elementary return conductors
CN102318208A (zh) * 2011-06-07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数字用户线业务传输中线间串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24717A (zh) * 2011-06-16 201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DSL系统中新加入线对的激活方法及装置、xDSL系统
CN102608466A (zh) * 2012-03-21 2012-07-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气布线互联系统线缆串扰的快速预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01782A1 (zh) * 2012-12-27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43411A (zh) * 2016-08-31 2017-02-22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线模拟器
CN106777669A (zh) * 2016-12-13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6777669B (zh) * 2016-12-13 2020-07-2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3033129A (zh) * 2021-03-03 2021-06-25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减小高速电路信号串扰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印制电路板
CN113033129B (zh) * 2021-03-03 2024-01-16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减小高速电路信号串扰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印制电路板
CN113904968A (zh) * 2021-09-17 2022-01-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工装及测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01782A1 (zh) 2014-07-03
CN103067315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7315B (zh) 一种模拟线缆自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83277B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布线方法
CN102077480A (zh) 电容耦合串扰消除
CN103929877A (zh) 印刷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188861B (zh) 布设了差分对的印刷电路板
CN10843015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线路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201960B (zh) 仿真多线路数字订户线路(xDSL)系统中性能的模块化单元
CN204390023U (zh) 一种工业控制系统
CN206879213U (zh) 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6777444A (zh) 一种mvb总线网络传输介质模型设计方法
CN103390818B (zh) 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及包含该接口电路的插座
CN1194591C (zh) 一种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CN103037614A (zh) 一种提高高速背板串扰性能的背板及其设计方法
CN105083337A (zh) 一种适用不同的联锁系统接口柜的连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717340A (zh) 单层多点电容屏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9860989U (zh) Xdsl测试线距离切换器
CN102811547B (zh) 阻抗控制方法
CN103730779B (zh) 一种配线架超六类网络信息接口电路改进结构
CN207200866U (zh) 一种平视显示系统的信号转换电路和飞行模拟机
CN105092907B (zh) 信号转接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08366486A (zh) 一种减小clk高速信号串扰的布局和布线方法
CN10349085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2749146U (zh) 一种六类圆网络线
CN204810678U (zh) 一种兼容link的总线底板
CN206061282U (zh) 抗电磁干扰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