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4215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64215B CN103064215B CN201310022170.5A CN201310022170A CN103064215B CN 103064215 B CN103064215 B CN 103064215B CN 201310022170 A CN201310022170 A CN 201310022170A CN 103064215 B CN103064215 B CN 1030642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glue frame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自靠近所述背板一侧至靠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依次设置的底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以及,设于所述底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外侧的胶框;所述胶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和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用于吸收从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缝隙处出射的光线的吸光层。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吸光层,可使导光板中的光线在吸光层处被吸收,以减少从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处出射的光线,改善液晶显示器的侧边漏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如图1所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100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边框10、胶框20、背板30、导光板40、光学膜片50、底反射片60等,其中,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和光学膜片50自靠近背板30一侧向远离背板30一侧依次设置,胶框20设于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和光学膜片50的外侧。光学膜片50通常采用四层膜片架构,由自靠近导光板一侧向靠近液晶面板一侧依次设置的上扩散片51、上棱镜片52、下棱镜片53以及下扩散片54组成。通常,采用这种四层膜片架构的液晶显示器由于光学膜片与胶框之间存在一定缝隙,会发生漏光现象。如图1所示的,经导光板反射折射的光线会从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处出射,并经胶框20反射至液晶面板100上,再经液晶面板100的边缘处的银色反光区100a反射到光学膜片50上,光学膜片50再次反射,将其出射,从而在液晶面板100的边缘形成漏光、亮线。为了解决液晶显示装置漏光的问题,如图2所示,通常会在上扩散片51上印刷黑边510,从而,从导光板40出射的光线经胶框20、液晶面板100的反射,在反射至上扩散片51的黑边510上时会被吸收,因此,防止产生漏光、亮线。
然而,目前为了降低成本以及为了满足液晶显示器超薄的要求,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源采用三层膜片架构代替四层膜片架构,以实现产品减薄目的。图3所示为采用三层膜片架构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三层光学膜片包括复合膜501、棱镜膜502以及下扩散片503,其中,复合膜与传统的四层光学膜片中的上扩散片和上棱镜片所起的作用相同。但是,复合膜和棱镜片上在工艺上不能实现印刷黑边,导光板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出射的光线不能被吸收,因此,会导致采用三层膜片架构的液晶显示器发生边缘漏光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三层光学膜片的液晶显示器漏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简单,在能实现减薄目的的同时,改善液晶面板漏光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液晶面板;
一用于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
自靠近所述背板一侧至靠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依次设置的底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以及,设于所述底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外侧的胶框;其中,所述胶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和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用于吸收从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缝隙处出射的光线的吸光层。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底反射片上。
优选的,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所述底反射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处,并且所述底反射片上从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边缘至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所述吸光层。
优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自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至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棱镜膜以及复合膜;其中,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
优选的,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其中,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下扩散片的一端端面相抵靠,且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或者,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
优选的,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下扩散片的一端端面相抵靠,且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采用吸光材料形成。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为黑色印刷层。
优选的,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所述凹腔内具有一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二侧面;
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黑色胶带,且所述黑色胶带一部分粘结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另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缝隙。
优选的,所述胶框具有一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黑色胶带,所述黑色胶带的一部分与所述胶框粘结,另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处延伸,并延伸至能够完全覆盖住缝隙。
优选的,所述液晶面板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反光区;
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边缘处的黑色胶带,且所述黑色胶带粘贴在所述反光区,并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吸光层,可使导光板中的光线在吸光层处被吸收,以减少从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处出射的光线,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边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层膜片架构的光学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上扩散片上印刷黑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采用三层膜片架构的光学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六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七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八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九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一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自靠近背板一侧至靠近液晶面板一侧依次设置的底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以及,设于底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外侧的胶框;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具有缝隙;导光板的靠近液晶面板的一侧和靠近背板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用于吸收从导光板向缝隙处出射的光线的吸光层。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并与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吸光层,可使导光板中的光线在吸光层处被吸收,以减少从胶框与光学膜片之间的缝隙处出射的光线,改善液晶显示器的侧边漏光问题。
以下提供几种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位于导光板的靠近背板的一侧的底反射片上形成吸光层,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侧边漏光的现象。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100
与液晶面板100相对设置的背板30;
设于背板30与液晶面板100之间的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和光学膜片50,其中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以及光学膜片50自靠近背板30一侧向靠近液晶面板100一侧依次设置;
光源(图中未示出),位于导光板40的一侧,以使得光线通过导光板40射出;
以及,设于背板30四周的边框10和胶框20,其中边框10设于胶框20的外侧,胶框20设于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以及光学膜片50的外侧,胶框20的内侧端面与光学膜片50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为第一内侧端面201,胶框20的内侧端面与导光板40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为第二内侧端面202,所述第一内侧端面201与光学膜片50之间形成有缝隙A;
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向靠近胶框20的位置延伸,且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至少延伸至使得其靠近胶框一端的外侧端面与第一内侧端面201相齐平的位置;
在位于导光板4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的底反射片60上,且与缝隙A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缝隙A相对应的吸光层200,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和大小至少能遮住整个缝隙A。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案,如图4所示,导光板40中的光线在全反射至底反射片60上的吸光层200处时被吸收,胶框20与光线膜片之间的缝隙A处无光线出射,从而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边漏光现象,对于采用三层膜片架构的光线模组而言,能够在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的同时,避免漏光现象发生,降低背光模组成本。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正好与胶框20的第一内侧端面201齐平,此时,如图4所示,底反射片6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端面也可以正好与胶框20的第一内侧端面201齐平,吸光层200形成于底反射片6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边缘处,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采用吸光材料形成,优选的,吸光层200为印刷于底反射片60上的黑色印刷层(黑边)。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吸光层200也可以采用其他吸光材料形成。
实施例2
图5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也是设置于底反射片60上,与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仅在于,胶框20的靠近导光板40的一端在与导光板40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二内侧端面202)处形成有一凹腔,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延伸至该凹腔内,从而导光板40的远离背板30的出光面与胶框20之间会有部分重叠,底反射片6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也延伸至该凹腔内,此时,吸光层200形成于底反射片6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边缘至与缝隙A相对应的位置处,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如图5所示)。采用上述结构,防止漏光效果好,且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制造成本较低。
实施例3
图6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位于导光板40的远离背板30的一侧的光学膜片50的下扩散片上形成吸光层200,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侧边漏光的现象。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100;
与液晶面板100相对设置的背板30;
设于背板30与液晶面板100之间的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和光学膜片50,其中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以及光学膜片50自靠近背板30一侧向靠近液晶面板100一侧依次设置;
光源,位于导光板40的一侧,以使得光学通过导光板40射出;以及,
设于背板30四周的边框10和胶框20,其中边框10设于胶框20的外侧,胶框20设于底反射片60、导光板40以及光学膜片50的外侧,光学膜片50包括自靠近导光板40一侧至远离导光板40一侧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503、棱镜膜502以及复合膜501;
胶框20的内侧端面与光学膜片50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为第一内侧端面201,胶框的内侧端面与导光板40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为第二内侧端面202,其中,所述第一内侧端面201与光学膜片50的棱镜膜502、复合膜501之间形成有缝隙A;
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向靠近胶框20的位置延伸,且至少延伸至使得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与第一内侧端面201相齐平的位置;
在下扩散片503上与缝隙A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缝隙A相对应的吸光层200,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整个缝隙A。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正好与胶框20的第一内侧端面201齐平,此时,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端面也可以正好与胶框20的第一内侧端面201齐平(即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延伸至与胶框20的靠近下扩散片503的一端端面相抵靠),吸光层200形成于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边缘处,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
采用上述方案,导光板40中的光线会在出射至吸光层200处时被吸收,从而使得没有光线从缝隙A处出射至面板,从而防止液面显示装置的侧边漏光现象的发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采用吸光材料形成,优选的,吸光层200为印刷于下扩散片503上的黑色印刷层(黑边)。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吸光层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
实施例4
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也是设置于光学膜片50的下扩散片503上,与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仅在于,胶框20的靠近导光板40的一端在与导光板40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二内侧端面202)处形成有一凹腔,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延伸至该凹腔内,从而导光板40与胶框20之间会有部分重叠,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端面也可以正好与胶框20的第一内侧端面201齐平(即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延伸至与胶框20的靠近下扩散片503的一端端面相抵靠),吸光层200形成于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边缘处,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
实施例5
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也是设置于光学膜片50的下扩散片503上,与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仅在于,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也延伸至胶框的凹腔内,此时,吸光层200形成于下扩散片503的靠近胶框20的一端边缘处,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如图8所示)。采用上述结构,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制造成本较低。
实施例6
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光层200也是设置于下扩散片503上,与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仅在于,吸光层200仅形成于下扩散片503上与缝隙A正对的位置处,且吸光层200的宽度、大小能够完全遮住缝隙A,在下扩散片503的边缘处可以不设置吸光层200。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可以将吸光层200设置于液晶面板100面向背板30的一侧的边缘处的银色反光区处,该吸光层200是设于液晶面板100的面向背板30的一侧的边缘银色反光区100a处的黑色胶带,且所述黑色胶带粘在所述反光区100a处,并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区100a。
实施例8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吸光层200设置于胶框20面向液晶面板100的第一侧面203上,从而防止从缝隙A处出射的光线反射至液晶面板100上而形成亮线。本实施例中,该吸光层是设置于胶框20面向液晶面板100的第一侧面203上的黑色胶带,且该黑色胶带的一部分与胶框粘结,另一部分由所述胶框处向所述光学膜片一侧延伸,并能够完全覆盖住缝隙A,并且该黑色胶带延伸出所述胶框20外的一部分无粘性。
实施例9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胶框20的靠近导光板40的一端在与导光板40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二内侧端面202)处形成有一凹腔,导光板40的靠近胶框20的外侧端面延伸至该凹腔内,从而导光板40与胶框20之间会有部分重叠,胶框20的凹腔具有一位于导光板40远离背板一侧的第二侧面204,在该第二侧面204上设置有一黑色胶带,所述黑色胶带一部分粘结于所述第二侧面204上,另一部分向靠近光学膜片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缝隙A,并且黑色胶带延伸出所述胶框20的一部分无粘性。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液晶面板;
一用于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
自靠近所述背板一侧至靠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依次设置的底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以及,设于所述底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外侧的胶框;其中,所述胶框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缝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和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用于吸收从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缝隙处出射的光线的吸光层,且所述吸光层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底反射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所述底反射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处,并且所述底反射片上从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边缘至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所述吸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膜片包括自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至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棱镜膜以及复合膜;其中,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其中,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下扩散片的一端端面相抵靠,且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或者,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扩散片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下扩散片的一端端面相抵靠,且所述所述吸光层形成于所述下扩散片上与所述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够遮住所述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采用吸光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为黑色印刷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在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凹腔;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胶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所述凹腔内具有一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二侧面;
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黑色胶带,且所述黑色胶带一部分粘结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另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具有一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黑色胶带,所述黑色胶带的一部分与所述胶框粘结,另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处延伸,并延伸至能够完全覆盖住缝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面板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反光区;
所述吸光层为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边缘处的黑色胶带,且所述黑色胶带粘贴在所述反光区,并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2170.5A CN103064215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2170.5A CN103064215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4215A CN103064215A (zh) | 2013-04-24 |
CN103064215B true CN103064215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810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22170.5A Active CN103064215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642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02030A (zh) * | 2015-09-07 | 2017-03-15 | 江苏清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漏光背投显示器 |
CN106405721A (zh) * | 2016-06-27 | 2017-02-15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 |
CN106019464A (zh) * | 2016-07-29 | 2016-10-12 |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防漏光的导光板 |
CN106896578A (zh) * | 2017-04-14 | 2017-06-27 |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KR101946023B1 (ko) * | 2017-11-30 | 2019-02-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CN108267892A (zh) * | 2018-01-22 | 2018-07-10 |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859456A (zh) * | 2022-05-07 | 2022-08-05 |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防漏光的背光源模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371A (zh) * | 2010-09-09 | 2011-02-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
CN102109705A (zh) * | 2010-12-28 | 2011-06-2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2305982A (zh) * | 2011-08-16 | 2012-01-0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CN203054402U (zh) * | 2013-01-21 | 2013-07-10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08307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透過型表示装置 |
-
2013
- 2013-01-21 CN CN201310022170.5A patent/CN1030642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371A (zh) * | 2010-09-09 | 2011-02-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
CN102109705A (zh) * | 2010-12-28 | 2011-06-2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2305982A (zh) * | 2011-08-16 | 2012-01-0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CN203054402U (zh) * | 2013-01-21 | 2013-07-10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4215A (zh) | 2013-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64215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1073245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25612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05049841U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6034187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Narrow Bezel | |
CN10997606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700233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80307082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3542276B (zh) | 反射式显示面板实现均匀前光光源的方法 | |
CN104678647A (zh) | 一种黑色胶框的lcd显示装置 | |
CN111258113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17024756A1 (zh) | 灯条、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4422933U (zh) |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2635810A (zh) | 背光模组 | |
US10067366B2 (en) | Full lamination structure of a liquid crystal molecule | |
CN203054402U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3176951U (zh) | 一种膜片上置结构的背光模组 | |
CN104501051B (zh) |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 |
CN204314573U (zh) | 背光模组 | |
CN106405721A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 | |
US10502884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07164420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3732848U (zh) | 背光模组 | |
CN203478029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 |
WO2019085762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