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1007A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61007A CN103061007A CN2013100305787A CN201310030578A CN103061007A CN 103061007 A CN103061007 A CN 103061007A CN 2013100305787 A CN2013100305787 A CN 2013100305787A CN 201310030578 A CN201310030578 A CN 201310030578A CN 103061007 A CN103061007 A CN 1030610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needle
- nozzle
- needle
- minimal design
- f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若干个喷针座(2),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其特征在于从织口(3)开始喷水织机引纬时上下两层经线形成的最小许可开口(6)的平分线上存在第一位置点(61),所述第一位置点(61)与织口的距离为最小许可距离(62);每个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5)的中心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点(61)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与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具有该装置的喷水织机织品花样繁多,远远超出现有织物花样品种,又不影响打纬动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织机是无梭织机的一种,它通过水流喷射进行引纬,与喷气织机相比具有射流集束性好、生产能耗低、价格低廉等特点。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作用是将纬纱引入梭口,使之能与经纱交织成织物。喷水织机的引纬机构是以水为载体,利用高压水的喷射依靠水流与纱线的摩擦力将纬纱引入梭口,这使得喷水织机在成本、省力、节能等方面占有优势。
现有技术中,引纬机构通常包括水泵、储纬器、压纱器、浮筒箱和喷针。织机运转时,水泵凸轮的回转使泵凸轮杆拉动柱塞往复运动,使水泵从浮筒箱吸水,水受压后再从喷针喷出。同时,压纱器开启,储纬器放出纬纱,由水流带动,从织物一侧引向另一侧,引纬结束后,压纱器关闭,夹住纬纱至下次引纬。
申请号为200820199439.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用四喷喷针体组合装置,包括支架、喷针座、喷针体、喷针,所述喷针座为四个,每个喷针座安装有一个喷针体,每个喷针体上安装有一个喷针。该发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四个喷针的总间距,使织机能在正常的打纬动程内正常工作。然而由于其喷针座内设置与喷针连通的水路,该水路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的输入段和输出段的夹角为直角或水路为直通水路(180度),所述水路通过管路与引纬机构的水泵连接。喷针喷射角度通过设置在喷针座一端的调节装置来调节。这种喷针组合装置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多喷引纬机构中喷针排布较为困难,不能实现更多喷针组合的有效排布,如四喷针排布、五喷针排布或六喷针排布,另外由于输入段和输出段大多为直角,导致水泵压出的水在喷针组合装置内水路产生水压损失,造成生产操作时需要校正型腔内水压损失。由于喷针座的水路和调节装置分置在喷针体的两侧,喷针座连接喷针体的连接处容易受力变形,且体积大,难以安排更多的喷针体。
申请号为201010281315.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针组合装置,部分解决了申请号为200820199439.1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占用体积大的问题,其方法是设置单独的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喷针座上开设与螺钉组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水路的一侧,所述螺钉组和水路处于喷针体的同一侧。由于所述螺钉组和水路处于喷针体的同一侧,这样螺钉组和水路处在同一平面上,占用的喷针座体积大,仍难以解决在有限的支架上进行更多喷针座排布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喷针难以排布、水路中压力损失以及喷针组合装置受力易变形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若干个喷针座,每个喷针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装有喷针体,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其特征在于从织口开始喷水织机引纬时上下两层经线形成的最小许可开口的平分线上存在第一位置点,所述第一位置点与织口的距离为最小许可距离;每个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点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两条平行线与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构成三角形区域。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内设置水路,所述水路通过安装孔与喷针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路通过管路与引纬机构的水泵控制连接,所述水路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的输入段和输出段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上开设调节螺孔组,所述支架与喷针座间垫设滚珠,所述支架通过螺钉组与喷针座紧固,所述螺钉组通过与调节螺孔组配合调节喷针喷射角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调节螺孔组直接设置在喷针座表面上。所述喷针座表面上焊接开设调节螺孔组的垫板。所述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为保证钢筘打纬时纬线在水流带动下自由飞行引纬时纬线与钢筘间仍存在安全距离时的距离织口的最远位置。
优选的,所述水路为设置在喷针座内的型腔,其输入段设置接入进水管的接入头部,所述接入头部的口径大于输入段或输出段的口径。
优选的,所述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为以喷针中心为圆心,以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形成的同心圆直径与相邻喷针座的安装间隙之和为直径的圆形空间。所述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部位不得相碰。相邻喷针座的安装间隙为相邻喷针中心距离减去该两个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形成的同心圆半径之和。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4个~10个。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6个,每个喷针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装有喷针体,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喷针从织口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和第六喷针,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处;第二、三、四、五、六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两条平行线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构成三角形区域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8个,每个喷针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装有喷针体,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喷针从织口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和第八喷针,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两条平行线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构成三角形区域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优选的,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10个,每个喷针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装有喷针体,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喷针从织口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第八喷针、第九喷针、第十喷针,所述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两条平行线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构成三角形区域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设计在三角形区域内,既包括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设计在三角形区域内部,还包括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设计在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将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在同一直线或者不在同一直线。优选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设计,其目的在于有效利用三角形区域的面积,利于在该三角形区域面积内(有限的区域内)排布更多的喷针而又不影响打纬动程。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的技术方案只是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有喷针的最小许可空间的紧靠排布;当然所有喷针中有可能有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喷针的最小许可空间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但不是所有喷针的最小许可空间的中心都在同一直线。
本发明中,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置可以固定在第一位置点上,其他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中心可以在有效三角形区域上任何位置,其他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中心到最小许可开口的两条经线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一般情况下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与织口的最小许可距离一般为20mm~30mm左右,根据最小许可开口的大小不同,该最小许可距离也不同。而其他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中心到织口的最大许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66~72mm左右,根据开口和打纬动程的不同最大许可距离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都设计在最大许可距离和与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两条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平行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有效区域)内。
钢筘进行打纬时,钢筘往复摆动将引纬机构引纬后的纬线打入织口进行织布作业。钢筘进行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与第一位置点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两条平行线形成三角形。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为以喷针中心为圆心,以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形成的同心圆直径与相邻喷针座的安装间隙之和为直径的圆形空间;相邻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部位存在间隙是为了防止喷针体相互干扰。一般以螺钉组调节后喷针体间不接触为原则,这样使喷水织机引纬时纬线飞行到预定目标。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喷针座一般为不锈钢或黄铜材质,水路为设计在不锈钢或黄铜材质的喷针座内的型腔,输入段和输出段成钝角或在同一条直线上(成180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水路中水压损失。钝角设计的水道,可以通过喷针座内型腔的两次加工形成,未增加新的加工工序。在喷针座上开设与螺钉组配合的调节螺孔组,调节螺孔组位于喷针座表面上,与水路同一平面或者在水路的背侧与水路形成立体结构,优选调节螺孔组位于水路的背侧与水路形成立体结构,这样使整体的喷针座结构更为紧凑,可以更为方便多喷针组合设计特别是四喷针、五喷针和六喷针、七喷针、八喷针、九喷针、十喷针组合设计。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所有喷针的最小许可设计空间集中在第一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两条与最小许可开口平行的平行线与钢筘进行打纬时的最大许可距离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上,且不在同一直线,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排布更多的喷针。在同一个支架上喷针越多,其引纬的花色品种变换的选择性大大增加,可以使喷水织机织出花样繁多、远远超出现有织物花样品种。
2.本发明对现有技术中的喷针组合装置的水路进行重新设计,将喷针座内的水路设计成钝角或180度,减少了水压损失,方便了多喷针排布。
3.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支架通过螺钉组与喷针座固定,螺钉组通过调节螺孔组配合调节喷针喷射角度,调节螺孔组位于喷针座表面上,设置在水路的背侧与水路形成立体结构,而现有技术中螺钉组与水路在同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大大减小喷针组合装置的体积,方便同一支架上容纳更多的喷针设计。
4.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紧靠,可有效的减少多个喷针的总间距,使喷水织机的引纬飞行行程在正常的打纬动程内正常工作,不影响引纬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喷针位置排布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另一喷针位置排布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喷针座的结构示意图;水路23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喷针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支架和喷针座间设置有垫板27,调节螺孔组开设在垫板上,垫板焊接在喷针座2上;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六喷针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七喷针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七喷针组合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八喷针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九喷针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织机引纬机构十喷针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支架;2为喷针座;3为织口;4为三角形区域;5为最小设计许可空间;6为最小许可开口;7为螺钉组;8为钢筘;9为操作开孔;
21为安装孔;22为喷针体;23为水路;24为调节螺孔组;25为滚珠;26为喷针;27为垫板;261为第一喷针;231为水路输入段;232为水路输出段;233为水路接入头部;61为第一位置点;62为最小许可距离;63为最小许可开口的平分线;64为第一位置点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平行线;65为钢筘打纬时开口最大时的钢筘位置;66为钢筘打纬时离织口的最大许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为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若干个喷针座2,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从织口3开始喷水织机引纬时上下两层经线形成的最小许可开口6的平分线上存在第一位置点61,所述第一位置点61与织口的距离为最小许可距离62;每个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5的中心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点61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与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
喷针座内设置水路23,所述水路23通过安装孔21与喷针体22连通。所述水路23通过管路与引纬机构的水泵控制连接,所述水路包括输入段231和输出段232,所述的输入段231和输出段232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所述水路23为设置在喷针座内的型腔,其输入段231设置接入进水管的接入头部233,所述接入头部233的口径大于输入段231或输出段232的口径。水路的输入段可接入进水管,进水管与引纬机构的水泵间通过分送阀门控制。如图3所示,进水管从支架1的外侧接入水路23。
所述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为保证钢筘打纬时纬线在水流带动下自由飞行引纬时纬线与钢筘间仍存在安全距离时的距离织口3的最远位置。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为以喷针中心为圆心,以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形成的同心圆直径与相邻喷针座的安装间隙之和为直径的圆形空间。所述喷针座2上开设调节螺孔组24,所述支架与喷针座2间垫设滚珠25,所述支架通过螺钉组7与喷针座紧固,所述螺钉组7通过与调节螺孔组24配合调节喷针喷射角度。为了减小喷针座的体积,喷针座与支架间可以设置垫板27,所述垫板27直接焊接在喷针座2焊上,所述垫板与支架间垫设滚珠,所述垫板27开设调节螺孔组,所述支架通过螺钉组与喷针座紧固,所述螺钉组通过与调节螺孔组配合调节喷针喷射角度。当然可以直接将调节螺孔组设置在水路外侧的同一平面上形成本发明。
当应用于六喷针设计时,图5所示为一种优选的排布设计。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和第六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当应用于七喷针设计时,图6和图7所示为两种不同的优选排布设计。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当应用于八喷针设计时,图8所示为一种优选的排布设计。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和第八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当应用于九喷针设计时,图9所示为一种优选的排布设计。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第八喷针、第九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当应用于十喷针设计时,图10所示为一种优选的排布设计。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和第八喷针、第九喷针、第十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本实施例中,除了喷针组合装置,喷水织机的引纬机构其他部分如水泵、储纬器、压纱器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若干个喷针座(2),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其特征在于从织口(3)开始喷水织机引纬时上下两层经线形成的最小许可开口(6)的平分线上存在第一位置点(61),所述第一位置点(61)与织口的距离为最小许可距离(62);每个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5)的中心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点(61)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与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为以喷针中心为圆心,以安装喷针体的喷针座处最外沿弧面形成的同心圆直径与相邻喷针座的安装间隙之和为直径的圆形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2)上开设调节螺孔组(24),所述支架与喷针座(2)间垫设滚珠(25),所述支架通过螺钉组(7)与喷针座紧固,所述螺钉组(7)通过与调节螺孔组(24)配合调节喷针喷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孔组(24)直接设置在喷针座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表面上焊接开设调节螺孔组(24)的垫板(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为保证钢筘打纬时纬线在水流带动下自由飞行引纬时纬线与钢筘间仍存在安全距离时的距离织口(3)的最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4个~10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6个,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和第六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8个,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和第八喷针,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针座的数量为10个,每个喷针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内装有喷针体(22),每个喷针体内安装有喷针(26),喷针从织口(3)开始依次排列,包括第一喷针(261)、第二喷针、第三喷针、第四喷针、第五喷针、第六喷针、第七喷针、第八喷针、第九喷针、第十喷针,所述第一喷针(261)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处于第一位置点(61)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位于由第一喷针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引出的与最小许可开口(6)平行的两条平行线(64)和钢筘打纬时离织口(3)的最大许可位置(66)构成三角形区域(4)上,且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依次紧靠,所有喷针的最小设计许可空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30578.7A CN103061007B (zh) | 2013-01-28 | 2013-01-28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30578.7A CN103061007B (zh) | 2013-01-28 | 2013-01-28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1007A true CN103061007A (zh) | 2013-04-24 |
CN103061007B CN103061007B (zh) | 2014-08-13 |
Family
ID=4810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30578.7A Active CN103061007B (zh) | 2013-01-28 | 2013-01-28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61007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40085U (zh) * | 1987-03-04 | 1988-09-14 | ||
JPH1193041A (ja) * | 1997-09-18 | 1999-04-06 | Tsudakoma Corp |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多色緯入れ装置 |
CN1281802C (zh) * | 2002-04-22 | 2006-10-25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水喷射式织机的加压水供给装置 |
CN101418490A (zh) * | 2008-12-02 | 2009-04-29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用四喷喷针体组合装置 |
CN201793871U (zh) * | 2010-09-14 | 2011-04-13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针组合装置 |
CN202644060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计剑华 | 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嘴装置 |
CN202644059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计剑华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嘴装置 |
CN203096319U (zh) * | 2013-01-28 | 2013-07-31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
2013
- 2013-01-28 CN CN201310030578.7A patent/CN1030610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40085U (zh) * | 1987-03-04 | 1988-09-14 | ||
JPH1193041A (ja) * | 1997-09-18 | 1999-04-06 | Tsudakoma Corp |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多色緯入れ装置 |
CN1281802C (zh) * | 2002-04-22 | 2006-10-25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水喷射式织机的加压水供给装置 |
CN101418490A (zh) * | 2008-12-02 | 2009-04-29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用四喷喷针体组合装置 |
CN201793871U (zh) * | 2010-09-14 | 2011-04-13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针组合装置 |
CN202644060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计剑华 | 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嘴装置 |
CN202644059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计剑华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嘴装置 |
CN203096319U (zh) * | 2013-01-28 | 2013-07-31 | 苏州三和仪器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1007B (zh) | 201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07324B2 (en) | Jacquard device to selectively shift thread guides in a textile machine | |
KR920006469B1 (ko) | 직물의 텍스쳐 가공방법과 그 제품 | |
US3672406A (en) |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weft thread through a shed and loom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 |
CN203096319U (zh)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
CN103061007B (zh)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多喷针组合装置 | |
CN201793871U (zh)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针组合装置 | |
CN201809547U (zh) | 一种适用不同纬纱纱支的引纬系统 | |
EP2610378B1 (en) | Auxiliary nozzle of air jet loom | |
CN1116459C (zh) | 用于织机的辅助喷嘴 | |
CN105544067A (zh) | 喷气织机主喷、辅助主喷及辅喷与电磁阀一体化引纬结构 | |
CN207109219U (zh) | 一种无水式喷水织机 | |
CN101935907B (zh) | 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针组合装置 | |
CN106757691A (zh) | 一种喷气织机 | |
CN203834112U (zh) | 喷气织机用辅喷嘴装置及引纬系统 | |
CN101096790A (zh) | 管道片式双层织物织造接力喷气引纬装置 | |
CN116288880A (zh) | 织造丝绒等间隔织物的喷气织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17763B (zh) | 一种多纬高密喷水提花织造方法及织造装置 | |
CN204780082U (zh) | 一种纬纱喷射位置保持结构 | |
CN202644060U (zh) | 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的喷嘴装置 | |
CN203795072U (zh) | 多喷电子储纬器夹线器安装机构 | |
CN106835453A (zh) | 一种喷水织机的集成化自动补水装置及其自动补水方法 | |
CN107201591A (zh) | 一种机织与编织相结合的多轴三维织机 | |
CN101922079A (zh) | 喷水织机织物经面张力的自动调节方法 | |
CN105839275A (zh) | 喷水织机用喷嘴的喷针 | |
CN107400973A (zh) | 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