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9370A -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9370A
CN103059370A CN2011103214672A CN201110321467A CN103059370A CN 103059370 A CN103059370 A CN 103059370A CN 2011103214672 A CN2011103214672 A CN 2011103214672A CN 201110321467 A CN201110321467 A CN 201110321467A CN 103059370 A CN103059370 A CN 103059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weight part
polyethylene film
solution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14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9370B (zh
Inventor
郁实
郭姝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hysichemistry Analysis & Measurment Cent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hysichemistry Analysis & Measurment Cent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hysichemistry Analysis & Measurment Cent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hysichemistry Analysis & Measurment Centre
Priority to CN2011103214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59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59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9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9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9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触媒型复合材料和头套及其制备方法,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由其复合材料制成的防火防烟头罩。该复合材料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将光触媒溶液和混合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喷涂一侧作为头罩的内表面。本材料具有一定的隔火防烟雾的性能,加工成头罩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减少烟雾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降低面部周围的温度,减少热源对人体的危害,从而达到自助急救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居住以及办公等公共场所多为高层建筑,人员大量聚集,一旦发生公共安全紧急事件人员不易疏散,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公共安全应当备受关注。在高层建筑中火灾的发生是一大安全隐患,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的蔓延需要一段时间,人们在逃生过程中被火直接烧死的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由于燃烧产生大量浓烟进入人体,导致窒息死亡。
目前,市场上防火防毒头套多为硬质,耐高温的材料组成,当遇火温较高时容易变形,且市场上的聚乙烯燃烧速度快,放热量大,不能有效降低废气的排出。而防烟性面罩大多通过活性炭来过滤,但是较为笨重,还有部分头套采用碳纤维滤片,虽然减轻重量,但是耐火性较差,且成本较高。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缺点,市场急需一种能同时具备防火性能和防烟性能都高的头套,能在特殊场合使人们得到有效保护。
本发明针对火灾时烟雾对人体的伤害,制备出一种含有光触媒的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形成简易的头套,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帮助人们在一定时间内自助急救。这种含有光触媒的材料可以使人避免吸入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烧伤和烫伤,从而赢得逃生时间,减少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光触媒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由其复合材料制成的隔火防烟头套。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复合材料,该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
在上述原料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一种光触媒型隔烟防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聚乙烯薄膜表面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淀粉0.01-0.25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A:将熔融指数为2-6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5nm-8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体积分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表面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D:将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一种隔烟防火头套,其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
在上述原料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一种光触媒型隔烟防火头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既得。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
其中,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加入淀粉。其中,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的重量份/体积份分别指g/ml。
本材料中添加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兼具填充、阻燃、抑烟等多重功能,而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毒无害,如遇明火,本材料比普通的聚乙烯燃烧速度慢,放热量少,并且能有效的降低有害气体的放出。在体系中还加入了Dow Coming公司开发的D-CRM系列硅树脂微粉改性剂,这种改性剂在用于含大量非卤素类阻燃剂塑料体系中时,可有效减少热量及烟的释放,抑制烟的产生,增强冲击强度、改善体系的加工性能,并降低阻燃剂用量。纳米CaCO3有较好的红外线阻透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红外线强烈的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综上将本材料加工成头套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减少烟雾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降低面部周围的温度,从而达到自助急救的目的。同时,内表面涂有光触媒,使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即使有水汽的存在也可以使薄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去除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由于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到体系中本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冲击强度,作为头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支撑保护头部。
由于本产品大量使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处备用量会更大,为了保护环境并且使废弃或失效的产品方便回收我们在本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有利于生物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原料及试剂:
  产品   生产商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北京燕山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氢氧化铝(Al(OH)3)颗粒   万达阻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氢氧化镁(Mg(OH)2)颗粒   万达阻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   石家庄盖尔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淀粉   市售产品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   Dow Corning公司
  甘油脂肪酸酯   化学纯,上海露露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羧甲基纤维素钠   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聚乙烯醇   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纳米光触媒   上海伟复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实施例1: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25g
A:将粒径为5nm、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8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15g羧甲基纤维素钠、0.01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50ml/m2
D:将浓度为1g/L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50g/m2
实施例2: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9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g
A:将粒径为8μm、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5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5g羧甲基纤维素钠、0.01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ml/m2
D:将浓度为50g/L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g/m2
实施例3: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4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g/m2
实施例4: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淀粉0.1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三聚甘油油酸三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g/m2
实施例5:一种光触媒型的防火防烟复合头套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4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g/m2
按常规方法制成头套,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既得。
实施例6:一种光触媒型的防火防烟复合头套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g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25g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25g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5g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125g
淀粉0.15g
A:将粒径为6μm、熔融指数为4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7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7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ml溶液中分别加入5g三聚甘油油酸三酯、8g羧甲基纤维素钠、3g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ml/m2
D:将浓度为25g/L光触媒溶液(由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和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组成)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25g/m2
按常规方法制成头套,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既得。

Claims (21)

1.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加入淀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的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淀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的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淀粉0.01-0.25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A:将粒径为5nm-8μm、熔融指数为2-6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粒径为5nm-8μm的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900nm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淀粉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B:将混合树脂经过挤出机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
C:在每100体积分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三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其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D:将浓度为1g/L-50g/L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其中,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20.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防火防烟复合材料制成的头套,其特征在于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头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喷涂一侧作为头套的内表面。
CN201110321467.2A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9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1467.2A CN103059370B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1467.2A CN103059370B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9370A true CN103059370A (zh) 2013-04-24
CN103059370B CN10305937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10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14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9370B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593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791A (zh) * 2000-12-12 2002-07-17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农用棚膜用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23086A (zh) * 2003-01-09 2006-01-1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粒子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1148526A (zh) * 2007-09-04 2008-03-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氢氧化物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0162A (zh) * 2008-02-27 2008-07-30 周宝茂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及运用该材料制造的复合编织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791A (zh) * 2000-12-12 2002-07-17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农用棚膜用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23086A (zh) * 2003-01-09 2006-01-1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粒子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1148526A (zh) * 2007-09-04 2008-03-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氢氧化物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0162A (zh) * 2008-02-27 2008-07-30 周宝茂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及运用该材料制造的复合编织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9370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5625B2 (en) Phosphate fire-extinguishing composition
CN102824717B (zh) 一种灭火剂
MX2013002991A (es) Composicion extintora de fuego generadora de una sustancia extintora de fuego por descomposicion a alta temperatura.
CN102250435A (zh) 一种pvc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362537B2 (ja) 銅塩系消火組成物
CN107142596A (zh) 健康环保型负氧离子阻燃复合功能大提花窗帘面料
CN103788457A (zh) 一种低烟无卤电缆料
CN103059370B (zh) 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
CN104829974A (zh) 一种pvc阻燃护套料
CN104945661A (zh) 一种微胶囊化红磷和基于其的阻燃型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442A (zh) 一种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CN106363742A (zh) 一种灭菌抑烟无卤木材阻燃剂
CN104861399A (zh) 一种pvc阻燃护套料
CN103467824B (zh) 一种改性纳米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oroudiani et al. Materials that release toxic fumes during fire
CN104804334A (zh) 一种pvc阻燃护套料
CN106964088A (zh) 一种列车消防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07160774A (zh) 耐水型防火装饰板
CN103044712A (zh) 一种用于保温挤塑板的抑烟无卤镁系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3819808A (zh) 低烟无卤电缆料和射频电缆
CN102949797B (zh) 一种新型灭火组合物
CN102558652A (zh) 一种利用水镁石制备防火铝塑复合板芯料的方法
CN206760879U (zh) 一种具有烟雾净化功能的消防头盔
CN105885308A (zh) 一种pvc阻燃护套料
CN104877210A (zh) 一种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