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3150A -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3150A
CN103053150A CN2011800362647A CN201180036264A CN103053150A CN 103053150 A CN103053150 A CN 103053150A CN 2011800362647 A CN2011800362647 A CN 2011800362647A CN 201180036264 A CN201180036264 A CN 201180036264A CN 103053150 A CN103053150 A CN 103053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end points
bar code
multimedia
hel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62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3150B (zh
Inventor
伊凡·马里厄斯·克里斯蒂安森
戈泰·霍夫达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co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isco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co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Cisco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5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3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06F16/9554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by using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9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the scanner comprising adaptations for scanning a record carrier that is displayed on a display-screen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20Scan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94Proxim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63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ame subscriber uses different terminals, i.e. nomad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协作会话从手持装置转移到多媒体端点的方法,包括:将用于协作会话的会话数据和/或指令编码为光学地机器可读的数据表现形式,在手持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示数据,以及将数据光学地提供给协作会话要被转移到的多媒体端点。一旦检测到数据,多媒体端点可以发送消息到服务器,基于该消息中的会话数据,使服务器转移所述协作会话。或者,多媒体端点基于指令和/或会话数据创建与另一个多媒体端点的会话。

Description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协作会话从手持装置转移到多媒体端点。
背景技术
常规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多个端点,所述端点在各种网络,如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或线路交换网络,之上或之间传送实时视频、音频和/或数据(通常简称为二人视频)流。
归属于不同地点的多个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参与到同一个会议中,最经常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执行i.a.切换及混合功能的MCU(Multipoint ControlUnit,多点控制单元)以允许视听终端正确地互相通信。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的通信,以允许位于各个站点的参与者之间的视频会议。以往,为视频会议的布置提供一个或多个摄像机。这些摄像机的输出与音频信号一起被发送到处于第二位置的相应的多个显示器,以使得第一位置处的参与者感觉像是被显示给第二位置处的参与者,或是与其面对面。
视频会议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桌面空间中。固定电话被可作为IP电话和视频会议系统而工作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所取代。
每个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唯一的标识符(或地址),在有人希望呼叫一个特定的视频会议系统时使用该标识符(或地址)。例如,工作于H.320(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唯一的电话号码,以及工作于H.323(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唯一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IP地址。这允许用户以及他/她的视频会议系统与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相关联,这很像传统的电话系统和电话号码。
然而,视频会议系统与唯一的标识符相关联,因此只有在视频会议系统的物理位置处才能联系上用户。
在办公室环境中,这会导致可访问性的限制,因为人们经常处于移动中,例如:参加会议、工作小组等。用户还可能具有几个同等重要的工作场所,如办公室、实验室、公用的创造性工作区等。每个位置上可能有一个视频会议系统。因此,由于每个视频会议系统都有其自己唯一的标识符,并且呼叫者通常不知道他/她正试图联系的某人的物理位置,呼叫者必须尝试呼叫他/她认为某人可能在的所有位置,或者他/她必须尝试在稍后阶段再次呼叫。
位置绑定的电信设备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干扰。话音被认为是开放式的办公室里最令人讨厌的声源,并且最令人分心的话音源自最近工作站。由于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或多或少都是固定的装置,不可能走到一个更私密的区域,在没有先挂断呼叫并随后在不同的位置重建呼叫的情况下继续通话。
因此,需要一个更加无缝和透明的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呼叫系统。
发明内容
如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阐明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协作服务器以及一种多媒体端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更易于理解,参照附图来进行随后的讨论,其中:
图1是举例说明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相关组件的简化框图,
图2是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实施的协作服务器(CS)的相关组件的简化框图,
图3是示出了转移协作会话的示例性方法的相关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转移协作会话的示例性方法的相关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进一步举例说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描述各种实施例以及通过参照附图来讨论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应用和修改。
图1是举例说明示例性的音频和/或多媒体会议系统100的拓扑结构的框图,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协作服务器(collaboration servers,CS)110a-c;使用多媒体端点166和手持无线通信装置(handheld wirelesscommunication devices,HWCD)的多个用户160a-c;一个或多个线路交换网络(Switched Circuit Networks,SCN)130a-c;以及一个或多个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IPN)120a-c。每个用户160a-c可以具有一个能够在线路交换网络(SCNs)130a-c上通过连接142或在因特网协议网络(IPN)120a-c上通过连接144进行通信的多媒体端点(multimedia endpoint,MMEP)。此外,每个用户160a-c可以具拥有能够在线路交换网络(SCNs)130a-c上通过连接165,例如诸如GSM的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手持无线通信装置(HWCD)163。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其它能够在线路交换网络(SCNs)130a-c上通过连接148或在因特网协议网络(IPN)120a-c上通过连接146进行通信的多媒体端点(MMEP)120,例如共享多媒体端点,如会议室系统。
在下文中,所述手持无线通信装置(HWCD)163将被称为手持装置163。
可选地,手持装置163可以具有通过IPN120a-c上的连接与协作服务器110a-c通信的计算部分(数据部分)。可选地,计算部分(数据部分)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如2G,3G,4G等)上的连接与协作服务器110a-c通信。
协作服务器110a-c和多媒体端点166/120之间的数据和命令通信可以分别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120a-c上的连接118和146,或118和144,以及通过SCN130a-c上的连接116和142来实现。尽管示出了每个项目具有三个单元,但是在实际的会议系统的每个项目中可能具有少于或多于三个单元。每个项目中的数量也不需要与任何其它项目中的数量相同。
线路交换网络130a-c可以是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ISDN、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网络、蜂窝网络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音频或多媒体端点166和120可以只提供话音(例如,模拟电话、蜂窝或IP电话)、话音和数据、话音和视频,或话音、数据和视频通信,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关150a-c,以便于MMEP166和HWCD163之间的分别通过连接114和165,或者MMEP120和HWCD16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146和165,或者MMEP166和HWCD163之间的分别通过连接142和165(网关未示出)的通信。
线路交换网络(SCN)130a-c上的实时通信可以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标准,如H.320、H.321、H.324。SCN130a-c可以包括网关(附图中未示出),以便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的通信。互联网协议网络(IPN)120a-c上的实时通信可以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例如,H.323),或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的标准,其被引入本文作为参考。虽然没有被示出,IPN120a-c可能包括网关、网守、软交换机和其它网络设备。此外,IPN120a-c可能包括具有路由器、防火墙等的企业内联网。IPN120a-c可以运行在如包含在SCN130a-c中的那些物理网络上。
用户160a-c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手持装置163,如PDA、蜂窝电话、蜂窝式PDA,或任何其它类似功能和/或技术复杂度的移动设备。手持装置163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再现文本和图像的显示器。手持装置163可以包含C和音频或音频/视频部分。一些手持装置163可能不包含音频/视频部分。可选地,计算部分可以连接于无线网络,如2G,3G,4G等,或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网络120a-c之上,并且可以在内联网或互联网上通过连接125与协作服务器110a-c通信。连接125可以是常规的连接,如串行连接RS232、基于蓝牙协议的无线连接、红外(IR)连接、LAN或因特网上的IP连接,或蜂窝电话连接,如GSM网络、3G网络等。IP连接125的物理连接可以运行于连接165和SCN130a-c之上,并指向IP网络120a-c。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计算部分(其它的任务和应用之中)优选地运行能够用来在手持装置163的显示器上显示条形码图像(ID标签)的软件程序(或应用)。计算部分可以在IPN120a-c上与IP服务器,如协作服务器110a-c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HWCD150a-c可以包括能够在相距10厘米距离的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根据该实施例,多媒体端点166和120还可以包括类似的,允许手持装置163a-c与多媒体端点166/120在它们被带至相距0-10厘米之内时交换数据的通信技术。
其它任务和应用中的协作服务器110a-c可以运行管理一个或多个用户160a-c的手持装置163和/或多媒体端点166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多媒体或非多媒体数据协作会话的软件程序。协作服务器110a-c可以被安装在,例如,企业内联网中,或者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多媒体运营商的场所。协作服务器可以构成视频会议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如多点控制单元、呼叫控制单元、网关、网守等。协作服务器110a-c及其操作的详细描述将参照图2在下面被公开。
图2示出了协作服务器11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协作服务器110可以包括会话管理模块(session management module,SMM)310、条形码管理模块(Barcode management module,IDTMM)320、用户数据库(userdatabase,UDB)330和会话数据库(session database,SDB)340。
会话管理模块310在协作服务器110的内部模块和/或数据库330/340与不同的目标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IP网络120a-c进行通信(图1)。示例性的目标包括多个手持装置163a-c(图1)、多个多媒体端点166a-c和120(图1)、一个或多个多点控制单元(未示出)等。会话管理模块310被配置为至少创建、转移和终止包含一个或几个媒体流的双方或多方会话。
会话管理模块可以管理域中所有用户的用户参数的用户数据库330。每个用户的用户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ID(或用户名称)、一个或多个端点的地址或拨号号码(多媒体端点、手持装置等),和可选的被分配优先级的端点地址的列表等。可选地,用户参数还包括图象,所述用户参数更具体地还可以包括ID标签(或条形码图像),例如诸如线性条形码或数据矩阵码(二维条形码)的条形码。
会话管理模块310可以为两个或更多的客户端(或端点),如多媒体端点、手持装置、网关、MCU等,之间正在进行的会话和已经终止的会话管理会话参数的会话数据库。会话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每个会话的会话ID、客户端(或端点)的地址(如IP地址、拨号号码等),和通信标准(H.320、H.324、SIP、H.323等)。
在CS110控制下的域中进行寻址的来自于多媒体端点的会话请求(或会话邀请)被路由至CS110,并由会话管理模块310处理。如果会话请求被寻址到一个或多个用户,例如会话请求可能被寻址到User2company.com,则SMM310可以重新得到与来自适当的用户数据库330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相关的端点地址,并将会话请求送至适当的端点。如果会话请求被寻址到一个或多个端点,例如会话请求可能被寻址到User2.officecompany.com,则会话管理模块310将会话请求送至被识别出的端点。所述请求发送自多媒体端点,例如,属于用户1的的多媒体端点。所述会话请求至少包括用户1(例如会话请求可能被寻址到User1.officecompany.com)的多媒体端点的地址。一旦接收到请求,会话管理模块310随后基于列表中的用户的连接参数和用户数量来判定所述请求是否是用于点对点会话、网关会话,或多点会话。
如果所述会话请求被寻址到一个或多个用户,会话管理模块310从用户数据库330的每个列出的用户的用户参数中为端点(例如,MMEP160/12,手持设备163等)重新找回多媒体端点的地址或呼出号码。例如,用户数据库330中的用户2可能具有地址为User2.officecompany.com的多媒体端点166,作为接收协作会话的首选端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库330中的用户参数只具有关联于各个用户的手持装置163的一个默认的端点地址或呼出号码(例如蜂窝电话号码)。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库330中的用户参数可以具有为每个用户列出的手持装置163的多个多媒体端点地址和/或拨号号码(如蜂窝电话号码)。另外,会话管理模块可选地包括呼叫逻辑模块CLM(call logicmodule)(图中未示出)。CLM允许用户创建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的优先级列表,并将所述优先级列表作为用户参数存储在用户数据库330中。在这种情况下,当CLM接收到给用户的会话请求(或邀请)时,该会话请求首先被路由到一个或多个被配置为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端点(例如多媒体端点或手持装置)。如果所述会话在预定时间内未被接受,则所述会话将被路由到具有第二高优先级的一个或多个端点(例如多媒体终端或手持装置)。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优先级列表被用尽或会话被接受或拒绝。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判定会话是多点会话,则会话管理模块330随后将从用户数据库330中重新找回端点地址(如果未提供),选择一个适当的多点控制单元(MCU),以及将会议的参数发送给该MCU。这些参数包括如下的所列出用户的端点的地址和/或呼出号码:MCU被请求创建与这些用户进行会话。某些呼出号码可以是属于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手持装置153的蜂窝电话号码。
如果所请求的会话是来自于第一用户—例如用户1—所拥有的第一多媒体端点并寻址到第二用户—例如用户2—的点对点会话,则会话管理模块310可以向与用户数据库330中的第二用户(例如,用户2)相关联的第二多媒体端点发送会话请求(或邀请)。如果第二多媒体端点接受该会话,则会话管理模块创建第一和第二多媒体端点之间的协作会话,并在会话数据库340中存储该会话参数。
多媒体端点可以包括转移呼叫的功能。转移呼叫功能可以由用户以各种方式激活:通过按下多媒体端点上的物理按键、在小键盘上输入代码、通过使用小键盘或触摸屏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等。当转移呼叫功能被激活时,多媒体端点通过IP网络120a-c或线路交换网络130a-c发送转移呼叫命令到协作服务器110。转移呼叫命令的一个参数是发送转移呼叫命令的多媒体端点的地址。一旦接收到转移呼叫命令,SMM310被配置为基于转移呼叫命令中的参数和/或用户数据库330中的参数和/或会话数据库中的参数将会话转移到另一个端点。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旦接收到来自多媒体端点166/120的转移呼叫命令,SMM被配置为基于用户数据库中的参数和/或转移呼叫命令和/或会话数据库中的参数将会话(与所述多媒体端点166/120进行中的会话)转移到与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发送转移呼叫命令的多媒体端点166/120的用户)相关的手持装置。如果所述会话被手持装置所接受,会话管理模块310终止到/来自多媒体端点的通信,并创建与手持装置的会话。所述会话不间断地在用户1的多媒体端点和用户2的手持装置之间继续。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手持装置(会话应被转移到的手持装置)的呼出号码被存储在所述用户数据库的用户参数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手持装置的呼出号码是所述转移呼叫命令的参数。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如果用户(例如前述的用户2)已给予手持装置在呼叫逻辑模块中的顶级优先级,则SMM310将直接把一个寻址到该用户的会话创建到手持装置。
当通过转移或直接地在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之间通过会话管理模块310创建会话时,手持装置显示唯一的ID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ID标签是一种光学机器可读的数据表示形式。所述ID标签可以由专用软件从数字图像中读出。所述ID标签可以是条形码图像,线性或ID(一维)条形码或2D(二维)条形码(也被简称为矩阵码),如QR码、Aztec码、条形码、高容量彩色条形码、PDF417,二维码(semacode),二维条码(Shotcode),微软标签等。编码在ID标签(或条形码图像)中的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持装置用户的用户名(或用户ID)、手持装置的用户目前所在的会话的会话ID,端点指令(用于端点的指令)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CS110包括ID标签管理模块IDMM(IDtag management module)320。
在一个实施例中,MM320为用户数据库中的每个用户产生唯一的ID标签(或条形码图像),并关联地将所述唯一的ID标签做为用户参数存储在用户数据库中。根据预定义的事件,ID标签被分配给用户的手持装置。这些预定义的事件可以包括:按照请求进行、在一个新用户被添加到用户数据库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等。ID标签可以以诸如电子名片的电子商务名片形式被分配。电子商务名片包含ID标签以及用于便利MMEP166/120与HWCD163之间的通信的网关150a-c的地址/呼出号码。手持装置可以自动地在手持装置的地址簿(或联系人列表)中存储电子商务名片。或者,手持装置会提示用户选择是否存储电子商务名片。大多数用于接听电话呼叫的手持装置(如手机和智能手机)在出厂时配置为在所述电话接收到来自该电话号码的呼叫时,显示相关于地址簿中的电话号码所存储的图像。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当会话管理模块将会话路由到手设备时,所述手持装置显示ID标签。如果网络中存在多于一个网关,则会话管理模块可以为每个网关发送一个电子商务名片,或一个具有一个ID标签和多个网关拨号号码的电子商务名片。每个电子商务名片可以包括相同或不同的ID标签。可以使用标准或专有协议通过TCP/IP或3G将ID标签分配给手持装置。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IDMM被配置为当会话请求被发送给该手持装置,或当会话被接受,或当会话被该手持装置创建时,生成以及发送ID标签到该手持装置。IDMM可以将ID标签作为消息的附件,如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或电子邮件,或电子名片等进行发送。可以使用标准或专有协议通过TCP/IP或3G将ID标签分配给手持装置中的应用程序。
根据又一实施例,手持装置的计算/数据部分可以包括第一软件应用程序。如同前面的实施例之一,IDMM为用户数据库中的每个用户生成唯一的ID标签,并关联地在用户数据库中将所述ID标签作为用户参数进行存储。根据预定义的时间,将ID标签分配给用户的手持装置。这种预定义的事件可以包括:按照请求进行、在新用户被增加到用户数据库中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等。可以使用标准或专有协议通过TCP/IP或3G将ID标签分配给手持装置上的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监测进入的会话(或呼叫),以及如果会话被创建或来自用来便利MMEP166/120和HWCD163之间的通信的网关150a-c之一的会话请求被接收时,则显示所述ID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手持装置的计算/数据部分可以包括第二软件应用程序。IDMM为用户数据库中的每个用户生成软件令牌。根据预定义的事件,ID标签被分配给用户的手持装置。这样的预定义事件可以包括;根据请求进行、在一个新的用户被添加到用户数据库中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等。软件令牌通常是对每个用户唯一的配置文件。该文件可以包含用户名,个人识别号码,以及共享密钥。所述共享密钥可以是口令、密码、较大的数字或一组随机选择的字节。该应用程序可以生成ID标签,并当接收到来自网关150a-c之一的呼叫或会话请求时,显示生成的ID标签。所述ID标签至少包括共享的密钥。
根据本发明,多媒体端点166/120包括ID标签读取器模块(或条形码读取器模块)IDRM(ID tag reader module)。IDRM接收由多媒体端点的摄像机捕获的视频流。IDRM扫描视频流的图像中的ID标签(或条形码),当检测到ID标签时,IDRM对ID标签解码,并提取存储在ID标签中的数据。IDRM可以包括能够读取前面提到的一维和/或二维条形码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的条形码阅读器软件。用于一维和/或二维条形码的条形码读取器软件的是公知的,并没有在本文中被更详细地讨论。IDRM被配置为基于ID标签中的指令接收ID标签中编码的指令,并发送控制指令到多媒体端点166/120的控制单元。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旦对包含正确数据的ID标签(或条形码)解码和验证,则IDRM被配置为生成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并将该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发送到CS。可以使用标准或专有协议通过线路交换网络(SCNs)130a-c或因特网协议网络(IPNs)120a-c将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分配给CS。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包含一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被检测到ID标签(或条形码)的多媒体端点166/120的多媒体端点地址(例如,端点URL或IP地址或拨号号码),用户ID(存储在ID标签中),以及可选的会话ID(存储在ID标签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ID标签(或条形码)可以包括指令。如果ID标签包括创建会话指令,则IDRM被配置为指示多媒体端点创建与在ID标签中重新找回的会话数据中识别出的多媒体端点之间的会话。如果ID标签不包括创建会话指令,如上所述,IDRM将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发送到CS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ID标签的控制参数包括一个端点指令。端点指令是自动应答指令,并响应于接收到自动应答命令,IDRM发送指令到多媒体端点120/166的控制单元以使多媒体端点启用一次性自动应答设置,如果自动应答还没有被启用的话。自动应答是一种常规的多媒体端点的配置。当启用了自动应答时,多媒体端点自动接受会话请求,以便能够在多媒体端点和会话发起者之间创建会话(或呼叫)。
在另一实施例中,CS被配置为,一旦从端点接收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则使用指示该端点启动一次性自动应答设置的自动应答指令来对端点进行回复。自动应答指令可以包括来自于接收到的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并用于安全措施的数据串。
一旦从端点166/120接收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则基于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的参数和/或会话数据库中的参数,会话管理模块SMM310将会话请求发送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识别出的多媒体端点。如果会话被多媒体端点接受,则到手持装置的连接被转移到在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识别出的多媒体端点。因此,到用户的手持装置的连接被终止,并且在发起多媒体端点和在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识别出的多媒体端点之间创建会话。会话发起者在该过程中不会被断开和重新连接,从而允许端点之间的无缝转移。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ID标签包括建立会话指令。该建立会话指令至少包括发起正在进行的与手持装置的会话的多媒体端点166/120的地址或拨号号码。一旦检测到和解码ID标签,IDRM指示多媒体端点将会话请求发送到在创建会话指令中识别出的多媒体端点。可选地,所述IDRM还可以发送指令到CS以指示CS终止第一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之间的会话。
图3是举例说明用于转移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正在进行的会话的方法的原理的示意性流程图。更具体的,该方法用于转移从手持装置到多媒体端点的正在进行的会话。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对于已知的方法,是一个更加无缝和透明的方法。
该方法开始于初始步骤S0。
在步骤S1中,CS从第一多媒体端点接收被寻址到第二用户的会话请求(或呼叫请求)。例如,端点Y的第一用户(例如用户Y)呼叫地址为UserXcompany.com的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
会话请求被路由到与用户数据库330中的第二用户(UserX)相关联的手持装置163。如果会话请求被手持装置163接受,则在步骤S2创建在第一多媒体的端点(端点Y)和手持装置163之间的会话。该会话可以是只有音频的会话,或该会话可以包括音频和视频,这取决于手持装置的功能和CS110的配置。当会话被创建后,CS110可选地在会话数据库340中存储一组用于所述会话的会话参数。会话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会话ID、会话中的端点的地址或拨号号码、会话中的各方的用户ID(或用户名)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会话请求被直接路由到手持装置HX。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步骤S2包括一组子步骤,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一旦接收到会话请求(S1),CS可以将会话请求路由到与用户数据库中的第二用户关联的第三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X)。如果会话请求被第三多媒体端点接受,则在步骤S21创建第一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Y)和第三多媒体端点(端点X)之间的会话。CS可以在会话数据库340中存储用于所述会话的一组参数,如上所述。当会话被创建后,进程进行到步骤S22,在步骤S22,进行关于第三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X)中的会话转移功能是否被激活的查询。可以通过按压多媒体端点上的物理按键,或端点的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菜单选项来激活呼叫转移功能。如果对于查询的响应为否定,则进程返回到步骤S21。如果对于步骤S22中的查询的响应为肯定,则进程进行到步骤S23,其中第三多媒体端点将转移呼叫命令发送到CS,至少识别出第三多媒体端点的地址和/或第二用户(第三多媒体端点的用户)的用户ID(用户名)。一旦在CS接收到转移呼叫命令,如果手持装置与“转移-至-装置”相关联,则CS在用户数据库330中寻找作为用户参数的被识别用户(例如用户X)。如果被识别用户(例如用户X)不具有登记在用户数据库中的“转移-至-装置”,则可以拒绝转移命令(或请求),并且所述会话在第三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X)上继续。或者,如果被识别的用户(例如用户X)不具有登记在用户数据库中的“转移-至-装置”,则在第三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X)上提示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输入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想要将呼叫转移到的拨号号码。在后者的情况下,用户输入的拨号号码被发送到CS110,CS110针对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把拨号号码当作作为用户参数的“转移-至-地址”存储在用户数据库330中。在步骤S24中,如果第二用户具有登记在用户数据库330中的“转移-至-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第二用户根据请求输入了拨号号码,则CS将来自于第三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X)的会话转移到步骤24中的转移-至-装置(或手持装置)。因此,在步骤S2中,在第一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之间创建会话。
在步骤S4中,当手持装置接收会话请求时,或者当会话请求被手持装置接受时,或者与手持装置的会话被创建时,所述手持装置在手持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示ID标签。
在一方面,ID标签被自动地显示在手持装置上。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手持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预先存储的联系人或电话簿条目。所述预先存储的联系人或电话簿条目包括被CS使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网关的一个或多个拨号号码(或地址)和ID标签(或ID标签的图像)。一旦通过网关之一接收到来自CS的会话请求,手持装置则显示在联系人列表或电话薄中的、与网关的电话号码相关联地存储的ID标签。该特征是当前蜂窝手机上的非常常规的特征。或者,执行上述功能的应用程序运行于手持装置上。ID标签的自动显示由于不需要用户的任何动作,因而是有利的。因此其对用户是友好的。
在另一方面,手持装置需要来自用户的输入,以便显示ID标签。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中,当会话被创建或会话请求被路由到手持装置或被手持装置所接受,CS将多媒体消息发送到手持装置。所述多媒体消息至少包括ID标签。所述多媒体消息可以是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消息、电子邮件、电子名片等之一。一旦接受到多媒体消息,用户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动作以便在显示器上显示ID标签,例如,打开消息和/或打开附带的ID标签。该方法允许CS发送对于正在进行的会话唯一的ID标签。因为直到用户在其手持装置上接收到ID标签,所述ID标签是保密的,因此安全性更高。
当在第一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Y)和手持装置之间创建会话时,在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寻找未被占用的多媒体端点的同时,第一用户(例如用户Y)和第二用户(用户X)可以通过音频和/或视频进行通信。一旦进入,例如具有第二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Z)的空的会议室,用户X将手持装置保持在第二多媒体端点的摄像机之前(如图5所示),以便手持装置的显示器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反复的检查视频流中的ID标签的第二多媒体端点的ID标签检测模块进行检测,从而捕获ID标签,并解码存储在ID标签中的数据。基于来自ID标签的数据以及存储在ID标签检测模块的存储器中的数据,ID标签检测模块将指令发送到CS110。
进程进行到到步骤S4,其中,进行关于ID标签检测消息是否被CS110从多媒体端点接收到的查询。如果在步骤S4的对于查询的响应为否定,则进程返回到步骤S4。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包含一组指令参数。所述条行码图像检测消息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消息和第二用户的用户名(或用户ID)的第二端点(例如端点Z)的地址,所述第二用户通过向端点的摄像机展示ID标签来发起指令。可选的,所述指令还可以识别当前正在进行的与所述用户的手持装置进行会话的会话ID。如果在步骤S4的查询的响应是肯定的,进程进行到步骤S5,其中SMM基于接收到的ID标签检测消息和消息参数将会话请求发送到第二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Z)。如果会话请求被第二多媒体端点(端点Z)所接受,到第二用户(例如用户X)的手持装置的连接被终止,并且第一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Y)和第二多媒体端点(例如端点Z)之间的会话在步骤S5被创建。
在一方面,第二多媒体端点能够自动应答,以便会话请求被第二多媒体端点自动的接收。
在另一方面,ID标签包括指示第二多媒体端点启动用于一次性情形的自动应答特征的数据。
在另一方面,用户必须手动接受呼叫。
在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的会话中,将会话从第二端点转移到第三端点是指从会话中断开第二端点,并将第三端点连接到会话的同时,始终把第一端点保持在会话中。存在多种实现会话转移的方法,例如,直到第三端点接收会话请求才断开第二端点,或当会话请求发送到第三端点时断开第二端点等。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CS110可以使用一部分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创建的标准H.450.5。H.450.x被创建来定义被称为H.323的基于分组的通信协议的几个补充业务。还被称为驻留和拾取的H.450.5有助于会话中心业务和端点移动性。向呼叫中心进行呼叫的用户进入驻留模式,直到代理对于呼叫拾取可用,或用户能够在端点A使呼叫进入驻留并在端点B将呼叫拾取。在拾取端点,用户被提示必须拨号/输入4-10个数字的访问码。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代替使呼叫驻留,CS110将呼叫路由到如上所述的用户的手持装置,其中的会话不间断地继续。同时,如上所述,CS110将访问码编码到ID标签当中,并将其发送到相同的手持装置。当用户找到其中有他/她希望拾取的呼叫的多媒体端点时,该用户将ID标签展示给多媒体中端摄像机,其对ID标签依次进行解码,重新得到访问码并将访问码发送到CS110。一旦从端点接收到访问码,CS110则将呼叫转移到发送访问码的端点。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协作服务器(110)处接收来自第一多媒体端点的、被寻址到用户的会话请求;以及
创建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163)间的会话,所述手持装置与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用户相关联;
通过以下步骤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与所述会话相关联的会话数据:
将所述会话数据编码为条形码图像;
在所述手持设备(163)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条形码图像;
在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处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相关联的摄像机重新得到以及解码所述条形码图像;
在所述协作服务器(110)处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的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并基于与所述会话相关联的所述会话数据和嵌入在所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的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的地址,作为响应将所述会话从所述手持装置(163)转移到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在两个或更多个端点之间创建协作会话时,在会话数据库(340)中存储用于协作会话的会话数据,所述会话数据包括下列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会话ID、用户的用户ID、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端点的地址或拨号号码、会话状态;以及其中
所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的会话数据至少包括所述用户I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所述会话数据的步骤还包括:
在预定义的事件发生时,向所述手持装置(163)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的步骤还包括:
在创建会话时,向所述手持装置(163)发送多媒体消息,其中所述多媒体消息包括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电子邮件、电子名片之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的步骤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手持装置至少预分配条形码图像;以及
当从用来与所述手持装置(163)通信的网关接收到会话请求时,在所述手持装置(163)上自动显示所述条形码图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的步骤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手持装置至少预分配一个条形码图像和网关地址;以及
在所述手持装置(163)的电话簿中关联地存储所述条形码图像和网关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所述会话数据的步骤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手持装置预分配应用程序,其中所述应用程序被配置为当从用来与所述手持装置通信的网关接收到会话请求时,在所述手持装置(163)上自动显示所述条形码图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创建在第一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163)之间的会话的步骤还包括:
创建在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和第三多媒体端点间的会话,其中所述第三多媒体端点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的所述用户相关联;
从所述第三多媒体端点接收转移呼叫消息,并作为响应将所述会话从所述第三多媒体端点转移到所述手持装置(163)。
9.一种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协作服务器(110)处接收来自第一多媒体端点的、被寻址到用户的会话请求;以及
创建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和手持装置(163)间的会话,所述手持装置与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用户相关联;
通过以下步骤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与所述会话相关联的会话数据和/或一个或多个指令:
将所述会话数据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编码为条形码图像;
在所述手持装置(163)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条形码图像;
在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处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相关联的摄像机重新得到以及解码所述条形码图像;
基于经解码的会话数据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将来自于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的会话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条形码图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的地址和给至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以创建与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的会话的指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所述会话数据的步骤还包括在预定义的事件发生时向所述手持装置(163)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的步骤包括响应于创建会话,向所述手持装置(163)发送多媒体消息,其中所述多媒体消息包括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电子邮件、电子名片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第二多媒体端点提供所述会话数据的步骤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手持装置至少预分配所述条形码图像;以及
当从用来与所述手持装置(163)通信的网关接收到会话请求时,在所述手持装置(163)上自动显示所述条形码图像。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创建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与所述手持装置(163)之间的会话的步骤还包括:
创建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与第三多媒体端点之间的会话,其中所述第三多媒体端点与用户数据库(330)中的所述用户相关联;
从所述第三多媒体端点接收转移呼叫消息,并作为响应将所述会话从第三多媒体端点转移到手持装置(163)。
15.一种用于将协作会话从手持装置(163)转移到多媒体端点的协作服务器,所述协作服务器包括:
用户数据库(330);
会话管理模块(310),被配置为从第一多媒体端点接收被寻址到用户的会话请求,并创建在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和与所述用户相关联的手持装置(163)之间的会话;以及
条形码管理模块(320),被配置为将与所述会话相关联的会话数据和/或指令编码到条形码图像中,并根据预定义的事件将所述条形码图像分配给所述手持装置(163)。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协作服务器(110),其中所述会话管理模块(310)进一步被配置为从第二多媒体端点接收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并基于嵌入到所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的所述会话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的地址,作为响应将所述会话从所述手持装置(163)转移到所述第二多媒体端点。
17.如权利要求15-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协作服务器(110),其中,所述协作服务器(110)还包括:
会话数据库(340),用于当在两个或更多个端点之间创建协作会话时,存储用于协作会话的会话数据,所述会话数据包括下列一个或多个参数:会话ID、所述用户的用户ID、所述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端点的地址或拨号号码、会话状态;以及其中
所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中的所述会话数据至少包括所述用户ID和/或所述会话ID,以及其中
基于所述用户ID和/或所述会话ID以及所述会话数据库中的参数来创建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多媒体端点之间的会话。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协作服务器(110),其中所述条形码图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的地址和给至第二多媒体端点以创建与所述第一多媒体端点的会话的指令。
19.一种多媒体端点,包括:
至少一个摄像机;以及
条形码读取器模块,其被配置为:
分析来自所述摄像机的图像,以检测出显示在手持装置(163)上的条形码图像,解码所述条形码图像以提取会话数据和/或指令;以及
当条形码图像被检测到并被解码时,将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发送到协作服务器(110),所述条形码图像检测消息包括条形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媒体端点的地址;或者
如果检测到创建会话指令,则指示所述多媒体端点创建与在所述会话数据中识别出的第一多媒体端点的会话。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媒体端点,其中所述条形码读取器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如果在解码所述条形码图像时检测到自动应答指令,则指示所述多媒体端点的控制单元启用一次性自动应答设置。
CN201180036264.7A 2010-07-26 2011-07-11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Active CN103053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O20101063A NO332222B1 (no) 2010-07-26 2010-07-26 Fremgangsmate og samhandlingsserver for a overfore en samhandlingssesjon, samt et multimedieendepunkt
NO20101063 2010-07-26
PCT/NO2011/000198 WO2012015310A1 (en) 2010-07-26 2011-07-11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collaboration se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3150A true CN103053150A (zh) 2013-04-17
CN103053150B CN103053150B (zh) 2016-02-03

Family

ID=4359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6264.7A Active CN103053150B (zh) 2010-07-26 2011-07-11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738699B2 (zh)
EP (1) EP2599291B1 (zh)
CN (1) CN103053150B (zh)
NO (1) NO332222B1 (zh)
WO (1) WO201201531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452A (zh) * 2014-10-24 2016-04-27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终端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30051A (zh) * 2013-11-15 2016-08-03 电子湾有限公司 跨多个设备显示活动
WO2017166285A1 (zh) * 2016-04-01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会议终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23859A (zh) * 2016-10-31 2019-06-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在远程会议会话中进行实时协作的伴随设备
US11256392B2 (en) 2019-11-01 2022-02-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nified interfaces for paired user computing devices
US11304246B2 (en) 2019-11-01 2022-04-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ximity-based pairing and operation of user-specific companion devices
US11546391B2 (en) 2019-11-01 2023-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leconferencing interfaces and controls for paired user computing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5511B2 (en) * 2003-02-10 2014-07-08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ding a media component to an established multimedia collaboration session
CN103282927B (zh) 2011-01-04 2018-11-23 Aq株式会社 广告信息提供系统
US8958783B2 (en) * 2011-07-26 2015-02-17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ort-rang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WO2013038047A1 (en) * 2011-09-14 2013-03-21 Nokia Corporation A system, an apparatus, a device, a computer program and a method for devices with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US20130086650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op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8963984B2 (en) * 2011-12-19 2015-02-24 Polycom, Inc. Videoconferencing system using QR codes for interaction
US8854413B2 (en) * 2012-06-01 2014-10-07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ng with an endpoint using matrix barcodes
US8944313B2 (en) 2012-06-29 2015-02-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mputer configured to display multimedia content
US20140028778A1 (en) * 2012-07-06 2014-01-30 Ofer Shapi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hoc integration of tablets and phones in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4024107A2 (en) * 2012-08-06 2014-02-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al time annotation of a medical treatment event
US9100394B2 (en) * 2012-10-11 2015-08-04 Bazaarvoic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 submission
US9277017B2 (en) * 2012-10-30 2016-03-01 Netiq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 independent session migration
US9219762B2 (en) 2012-10-30 2015-12-22 Netiq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sktop migration
US9064168B2 (en) 2012-12-14 2015-06-2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Selective output of decoded message data
US20140173125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n on-deman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20160156697A1 (en) * 2013-03-04 2016-06-02 Yimwai Yau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oduct supporting interactive association system
US9729514B2 (en) * 2013-03-22 2017-08-08 Robert K Lemaster Method and system of a secure access gateway
US20150237143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Image Session Identifier Techniques
US10388068B2 (en) * 2014-07-14 2019-08-20 Ademco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augmented reality alarm system installation
US9374365B2 (en) * 2014-08-20 2016-06-21 Vmware, Inc. Pushing a virtual desktop session from an authenticated device using image scanning
US9516020B2 (en) * 2014-08-20 2016-12-06 Vmware, Inc. Accessing virtual desktops via image scanning
US20160098545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Roopit Patel Location and Date/Time Constrained Content Windowing
US9693083B1 (en) * 2014-12-31 2017-06-27 The Directv Grou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urchasing and/or reauthorization to access content using quick response codes and text messages
JP6519356B2 (ja) * 2015-06-30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TWI696975B (zh) 2015-08-19 2020-06-2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及通信終端
KR101975507B1 (ko) * 2016-01-26 2019-05-07 주식회사 경동원 푸시 기반의 영상통화에서의 그룹 내 사용자 전환을 수행하는 연결관리서버 및 연결관리방법
EP3449411A1 (en) * 2016-04-27 2019-03-06 Cubic Corporation 4d barcode
JP2018005091A (ja) *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装置
EP3473001A4 (en) * 2016-07-18 2020-01-22 T-Mobile USA, Inc. INTER-PLATFORM VIDEO CONVERSATION BETWEEN ASSOCIATED DEVICES
US11689414B2 (en) * 2017-11-10 2023-06-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US10700926B2 (en) 2017-11-10 2020-06-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MX2019011715A (es) 2018-09-28 2020-07-13 Epicor Software Corp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realidad aumentada y para transferir sesiones entre dispositivos.
CN111667242B (zh) * 2020-06-08 2024-05-10 上海诚明融鑫科技有限公司 警务现场远程协作指挥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3380B2 (en) 2021-02-09 2023-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seamless session transfer without re-keying
GB2605565B (en) * 2021-03-22 2023-08-09 Simply Video Ltd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of accessing meetings
US11755859B2 (en) * 2021-12-22 2023-09-12 Datalogic Ip Tech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decoding of remotely sourced and visually presented encoded data mark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1092A1 (en) * 2003-08-05 2005-02-10 Masaya Umemura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68188A (zh) * 2003-09-03 2006-11-22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使用会话初始协议的通信服务中的电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JP2009077120A (ja) * 2007-09-20 2009-04-09 Nakayo Telecommun Inc 電話番号情報読取転送機能を有する電話装置
CN101605072A (zh) * 2008-06-12 2009-12-16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保护基于分组的网络不受攻击的方法以及安全边界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324B1 (en) * 1999-09-10 2004-07-06 Array Telecom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voice over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JP4241916B2 (ja) * 2002-11-29 2009-03-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話通信システム
JP4028793B2 (ja) * 2002-12-03 2007-1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端末間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JP2006268261A (ja) 2005-03-23 2006-10-05 Nec Infrontia Corp システムデータ登録システム、通報装置及びシステムデータ登録方法
US8406403B2 (en) * 2005-06-28 2013-03-26 Avaya Inc.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904117B (zh) * 2007-12-20 2016-08-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耦合模式间的切换
US8738072B1 (en) * 2010-06-06 2014-05-27 Razmig Hagop Messeria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 multimedia mobile call data from a mobile device to a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1092A1 (en) * 2003-08-05 2005-02-10 Masaya Umemura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68188A (zh) * 2003-09-03 2006-11-22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使用会话初始协议的通信服务中的电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JP2009077120A (ja) * 2007-09-20 2009-04-09 Nakayo Telecommun Inc 電話番号情報読取転送機能を有する電話装置
CN101605072A (zh) * 2008-06-12 2009-12-16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保护基于分组的网络不受攻击的方法以及安全边界节点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051A (zh) * 2013-11-15 2016-08-03 电子湾有限公司 跨多个设备显示活动
CN105530452A (zh) * 2014-10-24 2016-04-27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终端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062123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终端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166285A1 (zh) * 2016-04-01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会议终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23859A (zh) * 2016-10-31 2019-06-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在远程会议会话中进行实时协作的伴随设备
CN109923859B (zh) * 2016-10-31 2021-07-3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在远程会议会话中进行实时协作的伴随设备
US11212326B2 (en) 2016-10-31 2021-12-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nhanced techniques for join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11310294B2 (en) 2016-10-31 2022-04-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anion devices for real-time collaboration in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11256392B2 (en) 2019-11-01 2022-02-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nified interfaces for paired user computing devices
US11304246B2 (en) 2019-11-01 2022-04-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ximity-based pairing and operation of user-specific companion devices
US11546391B2 (en) 2019-11-01 2023-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leconferencing interfaces and controls for paired user computing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5310A1 (en) 2012-02-02
NO20101063A1 (no) 2012-01-27
US20120023167A1 (en) 2012-01-26
US9661037B2 (en) 2017-05-23
CN103053150B (zh) 2016-02-03
EP2599291A4 (en) 2014-01-22
EP2599291A1 (en) 2013-06-05
US20140217167A1 (en) 2014-08-07
EP2599291B1 (en) 2019-09-04
US8738699B2 (en) 2014-05-27
NO332222B1 (no) 2012-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3150B (zh) 用于转移协作会话的方法
AU2018208684B2 (en) User controlled call management
CN100464514C (zh) 利用即时通信设备召开混合型电话会议的控制方法
KR100882937B1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메뉴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과 응용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US78442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iewing a multimedia conference
CN10110214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发起多方会议系统和方法
CN101431727B (zh) 用于提供对电话和因特网服务的集成接入的移动通信设备
CN101453524B (zh) 一种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方法
US201002164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all conferencing
US759351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messaging and telephony systems
CN101371561A (zh) 家庭通信服务器
CN102625984A (zh) 利用媒体提示来识别和关联用户设备的系统、方法和介质
CN101610465A (zh) 用于将文本信息转换为语音信息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US723358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arty communication session
WO2010017842A1 (en) Sharing media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740735B2 (ja) 複数通信端末の動的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20030061622A1 (en)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utomated paging
JP2010045716A (ja) 発信元情報通知システム、通信網内サーバ及び通信端末
CN107509191A (zh) 终端设备远程控制方法及对应终端设备
CN105592092A (zh) 基于家庭sip服务器的视频电话系统及视频通话的方法
KR101520102B1 (ko) 인스턴트 메시징 데이터를 기초로 회의록 데이터를 생성하는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826832B2 (ja) Ip通信端末、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0593937C (zh) 使通讯装置结合通讯软件进行即时信息交换的装置及方法
JP2007251274A (ja) 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及び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の映像送出方法
JP2008306686A (ja) Ip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このip電話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内線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