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4353B - 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34353B CN103034353B CN201110322638.3A CN201110322638A CN103034353B CN 103034353 B CN103034353 B CN 103034353B CN 201110322638 A CN201110322638 A CN 201110322638A CN 103034353 B CN103034353 B CN 1030343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operating gesture
- touching signals
- touch zone
- process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6844 Apis mell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该触控装置包含N个触控区、N-1个非触控区以及处理单元。N-1个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N个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之间。当第一操作手势始自第i个触控区横跨第i个非触控区至第i+1个触控区时,处理单元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个触控区的第一触控信号,于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且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1个触控区的第二触控信号。当处理单元判断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处理单元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将多个触控区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区的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皆以轻、薄、短、小为设计的方向,因此,产品上已无空间容纳如鼠标、键盘等传统输入装置。随着触控技术的进步,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例如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一体机(All in One)等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装置作为其输入装置。
一般而言,触控装置都直接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目前,有些电子装置已具有多个显示面板,且每一个显示面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触控装置。然而,使用者仅能于各个触控装置上以独立的操作手势执行触控功能。换言之,各个触控装置的触控功能各自独立,当使用者的操作手势从一个触控装置横跨至另一个触控装置时,触控功能便无法执行。多个触控装置无法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装置,会使得触控装置的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其可将多个触控区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包含N个触控区、N-1个非触控区以及处理单元,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处理单元电连接于此N个触控区。此N-1个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此N个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之间,其中i为小于N的正整数。当第一操作手势始自第i个触控区横跨第i个非触控区至第i+1个触控区时,处理单元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个触控区的第一触控信号,于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且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1个触控区的第二触控信号。当处理单元判断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处理单元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方法包含:以第一操作手势作用于触控装置上,其中触控装置包含N个触控区以及N-1个非触控区,此N-1个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此N个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的间,第一操作手势始自第i个触控区横跨第i个非触控区至第i+1个触控区,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i为小于N的正整数;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个触控区的第一触控信号;于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i+1个触控区的第二触控信号;以及当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系统包含第一触控装置以及第二触控装置。第一触控装置包含第一触控区、第一处理单元以及第一通信单元,其中第一处理单元电连接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一通信单元。第二触控装置包含第二触控区、第二处理单元以及第二通信单元,其中第二处理单元电连接于第二触控区与第二通信单元,且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形成通信。第二触控装置与第一触控装置邻近排列,使得非触控区位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当第一操作手势始自第一触控区横跨非触控区至第二触控区时,第一处理单元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一触控区的第一触控信号,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二处理单元于第二时间范围内皆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第二处理单元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二触控区的第二触控信号。当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二处理单元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方法包含:使第一触控装置与第二触控装置形成通信,其中第一触控装置包含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装置包含第二触控区,且第二触控装置与第一触控装置邻近排列,使得非触控区位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以第一操作手势作用于第一触控装置与第二触控装置上,其中第一操作手势始自第一触控区横跨非触控区至第二触控区;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一触控区的第一触控信号;于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二触控区的第二触控信号;以及当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
综上所述,当第一操作手势横跨非触控区时,于第二时间范围内不会接收到任何触控信号。本发明的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即是利用此第二时间范围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例如,0.5秒),第一操作手势即被判定为连续的操作手势,此时,即可根据来自不同触控区的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指令。反之,若第二时间范围不小第一门限值(例如,0.5秒),第一操作手势即被判定为不连续的操作手势,此时,即不执行任何指令。藉此,触控装置或触控系统上的多个触控区即可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区。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第二操作手势与第三操作手势分别作用于不同触控区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触控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触控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触控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系统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触控系统的侧视图。
图17为图15中的触控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1″、触控装置 3 显示装置
4、5
7 触控系统 10a、10b 壳体
12、12a、12b 显示面板 14a、14b、触控区
14c、14d
16 处理单元 18 记忆单元
20 图形控制器 22 输入/输出单元
24 非触控区 70 第一触控装置
72 第二触控装置 700 第一显示面板
702 第一触控区 704 第一处理单元
706 第一记忆单元 708 第一图形控制器
710 第一输入/输出单元 712 第一通信单元
720 第二显示面板 722 第二触控区
724 第二处理单元 726 第二记忆单元
728 第二图形控制器 730 第二输入/输出单元
732 第二通信单元 742 非触控区
G1 第一操作手势 G2 第二操作手势
G3 第三操作手势 O 物件
S1 第一侧边 S2 第二侧边
E1 第一交点 E2 第二交点
x1-x3、y1-y3 坐标 S100-S112、S200-S212、步骤
S300-S312、S400-S414、
S500-S514、S600-S61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1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至图3所示,触控装置1包含壳体10a、10b、显示面板12a、12b、触控区14a、14b、处理单元16、记忆单元18、图形控制器(graphiccontroller)20以及输入/输出单元22。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a、12b可为液晶显示器或其它显示器,触控区14a、14b可为压电式、电阻式、电容式或其它形式的触控装置,处理单元16可为具有数据运算处理功能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记忆单元18可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数据储存装置。
壳体10a、10b彼此枢接,使得壳体10a、10b可相互转动而闭合或展开。显示面板12a设置于壳体10a中,且触控区14a设置于显示面板12a上。显示面板12b设置于壳体10b中,且触控区14b设置于显示面板12b上。处理单元16、记忆单元18、图形控制器20以及输入/输出单元2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壳体10a或10b中。处理单元16电连接于触控区14a、14b、记忆单元18、图形控制器20与输入/输出单元22,并且透过图形控制器20电连接于显示面板12a、12b。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a、12b用以显示影像;触控区14a、14b用以感测使用者的操作手势;处理单元16用以执行记忆单元18中的程序,自触控区14a、14b接收触控信息,并且控制图形控制器20于显示面板12a、12b上显示影像;记忆单元18用以储存触控装置1运作时必要的程序或数据;图形控制器20用以产生影像,并且将影像显示于显示面板12a、12b上;输入/输出单元22用以经由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外部的输入/输出装置形成通信。
如图1与图2所示,由于触控区14a、14b分别设置于壳体10a、10b上,触控区14a、14b之间存在非触控区24。需说明的是,此实施例利用两个触控区14a、14b以及一个非触控区24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可于本发明的触控装置1上设置N个触控区,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此外,触控装置1上存在N-1个非触控区将N个触控区相互隔开,亦即N-1个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N个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之间,其中i为小于N的正整数。以图1与图2为例,触控区14a即为第1个触控区,触控区14b即为第2个触控区,而非触控区24即为位于触控区14a与触控区14b的间的第1个非触控区(亦即,N等于2,且i等于1)。
于实际应用中,可于触控区14a、14b及非触控区24设定对应的坐标,以作为触控判断的依据。如图1所示,触控区14b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0)、(x1,0)、(0,y1)、(x1,y1),非触控区24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y1)、(x1,y1)、(0,y2)、(x1,y2),且触控区14a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y2)、(x1,y2)、(0,y3)、(x1,y3)。
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4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至图3中的触控装置1搭配图4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首先,执行步骤S100,以第一操作手势G1作用于触控装置1上,其中第一操作手势G1始自触控区14a横跨非触控区24至触控区14b。当第一操作手势G1始自触控区14a横跨非触控区24至触控区14b时,处理单元16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触控区14a的第一触控信号(步骤S102),于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步骤S104),且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触控区14b的第二触控信号(步骤S106)。于步骤S102中,第一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触控区14a上移动所需的时间。于步骤S104中,第二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非触控区24上移动所需的时间。于步骤S106中,第三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触控区14b上移动所需的时间。接着,执行步骤S108,处理单元16会判断第二时间范围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例如,0.5秒)。当处理单元16判断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处理单元16即会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G1的第一指令(步骤S110)。如图1所示,此第一指令可为将显示面板12a所显示的对象O移动至显示面板12b(如图1所示的虚线部分)。反之,若处理单元16判断第二时间范围不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则不执行任何指令(步骤S112)。
综上所述,当第一操作手势G1横跨非触控区24时,于第二时间范围内不会接收到任何触控信号。本发明的触控装置1及触控方法可利用此第二时间范围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若第一操作手势G1被判定为连续的操作手势,即可根据来自不同触控区的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G1的第一指令。反之,若第一操作手势G1被判定为不连续的操作手势,即不执行任何指令。藉此,触控装置1上的多个触控区即可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区。
需说明的是,不同的第一操作手势G1及其对应的第一指令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5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至图3中的触控装置1搭配图5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如图1所示,非触控区24与触控区14a邻接于第一侧边S1,且非触控区24与触控区14b邻接于第二侧边S2。图5中的步骤S200-S206与图4中的步骤S100-S106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于步骤S206之后,处理单元16会先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步骤S207)。若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则执行步骤S208。反之,若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或第二侧边S2不相交,则执行步骤S212。图5中的步骤S208-S212与图4中的步骤S108-S1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换言之,图5中的触控方法即是利用第二时间范围以及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以作为是否执行第一指令的依据。
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6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至图3中的触控装置1搭配图6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如图1所示,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相交于第一交点E1,且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二侧边S2相交于第二交点E2。图6中的步骤S300-S308与图5中的步骤S200-S20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于步骤S308之后,执行步骤S309,处理单元16会判断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例如,3毫米)。若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310。反之,若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312。图6中的步骤S310-S312与图5中的步骤S210-S2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换言之,图6中的触控方法即是利用第二时间范围、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以及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以作为是否执行第一指令的依据。
需说明的是,当触控区14a与触控区14b极为接近时(亦即,非触控区24很小),横跨非触控区24的第一操作手势G1便有可能同时接触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此时,上述的第二时间范围实质上等于零。
请参阅图7,图7为第二操作手势G2与第三操作手势G3分别作用于触控区14a与触控区14b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操作手势G2与第三操作手势G3皆为移动手势。当第二操作手势G2作用于触控区14a,且第三操作手势G3作用于触控区14b时,处理单元16同时接收来自触控区14a的第三触控信号(对应第二操作手势G2)以及来自触控区14b的第四触控信号(对应第三操作手势G3),并且根据第三触控信号与第四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二操作手势G2与第三操作手势G3的第二指令。举例而言,由于图7中的第二操作手势G2与第三操作手势G3相互远离,则对应的第二指令可为将显示面板12a所显示的对象O放大(如图7所示的虚线部分)。同理,若第二操作手势G2与第三操作手势G3相互靠近,则对应的第二指令可为将显示面板12a所显示的对象O缩小。
需说明的是,不同的第二操作手势G2、第三操作手势G3及其对应的第二指令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的触控装置1′的侧视图,图10为图8中的触控装置1′的功能方块图。触控装置1′与上述的触控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1′仅包含一个显示面板12,且触控区14a、14b皆设置于显示面板12上。当单一触控区无法制造成与显示面板12同样大小时,便需在显示面板12上设置多个触控区,以涵盖整个显示面板12的显示区域。如图8与图9所示,非触控区24位于触控区14a、14b之间。需说明的是,第8至10图中与第1至3图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触控装置1″的功能方块图。触控装置1″与上述的触控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1″不包含显示面板与图形控制器,且利用输入/输出单元22与外部的显示装置3形成通信。当使用者的操作手势作用于触控装置1″的触控区14a、14b上时,处理单元16即透过输入/输出单元22将触控信号输出至显示装置3。需说明的是,第11至12图中与第1至3图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4的俯视图。触控装置4与上述的触控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4的触控区14a、14b的宽度和/或长度不同。因此,触控区14b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可分别设定为(0,0)、(x3,0)、(0,y1)、(x3,y1),非触控区24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可分别设定为(0,y1)、(x3,y1)、(x1,y2)、(x2,y2),且触控区14a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x1,y2)、(x2,y2)、(x1,y3)、(x2,y3)。换言之,触控区14a、14b与非触控区24的坐标可根据触控区14a、14b的个别尺寸而有不同的设定。需说明的是,图13中与图1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5的俯视图。触控装置5与上述的触控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5包含四个触控区14a、14b、14c、14d,其中四个触控区14a、14b、14c、14d两两相邻,且四个触控区14a、14b、14c、14d中的任两个触控区之间皆存在非触控区24。图4至图6中的触控方法亦适用于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5。换言之,当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包含多个触控区时,多个触控区并不限于直线排列。
请参阅图15至图17,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系统7的俯视图,图16为图15中的触控系统7的侧视图,图17为图15中的触控系统7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5至图17所示,触控系统7包含第一触控装置70以及第二触控装置72。第一触控装置70包含第一显示面板700、第一触控区702、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一记忆单元706、第一图形控制器708、第一输入/输出单元710以及第一通信单元712,其中第一显示面板700、第一触控区702、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一记忆单元706、第一图形控制器708以及第一输入/输出单元710的作用原理与上述的显示面板12a、12b、触控区14a、14b、处理单元16、记忆单元18、图形控制器20以及输入/输出单元22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触控装置72包含第二显示面板720、第二触控区722、第二处理单元724、第二记忆单元726、第二图形控制器728、第二输入/输出单元730以及第二通信单元732,其中第二显示面板720、第二触控区722、第二处理单元724、第二记忆单元726、第二图形控制器728以及第二输入/输出单元730的作用原理与上述的显示面板12a、12b、触控区14a、14b、处理单元16、记忆单元18、图形控制器20以及输入/输出单元22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可为网络接口单元,使得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可分别透过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联机至因特网,进而形成通信。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可为蓝芽(bluetooth)、WiFi、红外线等无线通信模块,可联机至例如是群蜂(Zigbee)等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 Network,WSN)的传感器,或者是可联机至手机网络通信系统(例如,GSM/GPRS、HSDPA/HSUP等)的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可分别透过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以无线的方式形成通信。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亦可为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或其它连接器,使得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可分别透过第一通信单元712与第二通信单元732经由连接线形成通信。换言之,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可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形成通信。
如图15与图16所示,第二触控装置72与第一触控装置70邻近排列,使得非触控区742位于第一触控区702与第二触控区722之间。于实际应用中,可于第一触控区702、第二触控区722及非触控区742设定对应的坐标,以作为触控判断的依据。如图15所示,第二触控区722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0)、(x1,0)、(0,y1)、(x1,y1),非触控区742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y1)、(x1,y1)、(0,y2)、(x1,y2),且第一触控区702的四个角落的坐标分别为(0,y2)、(x1,y2)、(0,y3)、(x1,y3)。
请参阅图18,图1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18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5至图17中的触控系统7搭配图18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首先,执行步骤S400,使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形成通信。接着,执行步骤S402,以第一操作手势G1作用于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上,其中第一操作手势G1始自第一触控区702横跨非触控区742至第二触控区722。第一处理单元704于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一触控区702的第一触控信号(步骤S404)。第一处理单元704与第二处理单元724于第二时间范围内皆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步骤S406)。第二处理单元724于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第二触控区722的第二触控信号(步骤S408)。于步骤S404中,第一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第一触控区702上移动所需的时间。于步骤S406中,第二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非触控区742上移动所需的时间。于步骤S408中,第三时间范围即是第一操作手势G1在第二触控区722上移动所需的时间。接着,执行步骤S410,第一处理单元704与第二处理单元724会判断第二时间范围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例如,0.5秒)。当第一处理单元704与第二处理单元724判断第二时间范围小于第一门限值时,第一处理单元704与第二处理单元724即会根据第一触控信号与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G1的第一指令(步骤S412)。如图15所示,此第一指令可为将第一显示面板700所显示的对象O移动至第二显示面板720(如图15所示的虚线部分)。反之,若第二处理单元724判断第二时间范围不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则不执行任何指令(步骤S414)。
综上所述,当第一操作手势G1横跨非触控区742时,第一触控装置70与第二触控装置72于第二时间范围内皆不会接收到任何触控信号。本发明的触控系统7及触控方法可利用此第二时间范围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若第一操作手势G1被判定为连续的操作手势,即可根据来自不同触控装置的触控区的触控信号执行对应第一操作手势G1的第一指令。反之,若第一操作手势G1被判定为不连续的操作手势,即不执行任何指令。藉此,触控系统7的多个触控装置即可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触控装置。
需说明的是,不同的第一操作手势G1及其对应的第一指令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19,图1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19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5至图17中的触控系统7搭配图19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如图15所示,非触控区742与第一触控区702邻接于第一侧边S1,且非触控区742与第二触控区722邻接于第二侧边S2。图19中的步骤S500-S508与图18中的步骤S400-S40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于步骤S408之后,第一处理单元704会先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相交且第二处理单元724会先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二侧边S2相交(步骤S509)。若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则执行步骤S510。反之,若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或第二侧边S2不相交,则执行步骤S514。图19中的步骤S510-S514与图18中的步骤S410-S4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换言之,图19中的触控方法即是利用第二时间范围以及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以作为是否执行第一指令的依据。
请参阅图20,图2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图20中的触控方法可藉由程序设计来实现。以下将以图15至图17中的触控系统7搭配图20中的触控方法说明此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如图15所示,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一侧边S1相交于第一交点E1,且第一操作手势G1与第二侧边S2相交于第二交点E2。图20中的步骤S600-S610与图19中的步骤S500-S5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于步骤S610之后,执行步骤S611,第一处理单元704与第二处理单元724会判断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例如,3毫米)。若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612。反之,若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614。图20中的步骤S612-S614与图19中的步骤S512-S5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换言之,图20中的触控方法即是利用第二时间范围、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与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相交以及第一交点E1与第二交点E2间的位移量来判断第一操作手势G1是否为连续的操作手势,以作为是否执行第一指令的依据。
图7至图14中的实施例亦适用于上述的触控系统7,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做的变化与调整,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触控装置,包含:
N个触控区,N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
N-1个非触控区,该等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该等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之间,i为一小于N的正整数;以及
一处理单元,电连接于该等触控区;
其中,当一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i个触控区横跨该第i个非触控区至该第i+1个触控区时,该处理单元于一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i个触控区的一第一触控信号,于一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且于一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i+1个触控区的一第二触控信号,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一第一门限值时,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一第一指令;
其中该第i个非触控区与该第i个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一侧边,且该第i个非触控区与该第i+1个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二侧边,当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i个触控区横跨该第i个非触控区至该第i+1个触控区时,该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若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且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相交于一第一交点,且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二侧边相交于一第二交点,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且判断该第一交点与该第二交点间的位移量小于一第二门限值时,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一第二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i个触控区,且一第三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i+1个触控区时,该处理单元同时接收来自该第i个触控区的一第三触控信号以及来自该第i+1个触控区的一第四触控信号,并且根据该第三触控信号与该第四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的一第二指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皆为移动手势。
5.一种触控方法,包含:
以一第一操作手势作用于一触控装置上,该触控装置包含N个触控区以及N-1个非触控区,该等非触控区中的第i个非触控区位于该等触控区中的第i个触控区与第i+1个触控区之间,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i个触控区横跨该第i个非触控区至该第i+1个触控区,N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i为一小于N的正整数;
于一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i个触控区的一第一触控信号;
于一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
于一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i+1个触控区的一第二触控信号;以及
当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一第一门限值时,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一第一指令;
其中该第i个非触控区与该第i个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一侧边,且该第i个非触控区与该第i+1个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二侧边,该触控方法另包含:
当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i个触控区横跨该第i个非触控区至该第i+1个触控区时,判断该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以及
若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且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方法,其中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相交于一第一交点,且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二侧边相交于一第二交点,该触控方法另包含:
当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且该第一交点与该第二交点间的一位移量小于一第二门限值时,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方法,另包含:
以一第二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i个触控区,且以一第三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i+1个触控区;
同时接收来自该第i个触控区的一第三触控信号以及来自该第i+1个触控区的一第四触控信号;以及
根据该第三触控信号与该第四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的一第二指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方法,其中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皆为移动手势。
9.一种触控系统,包含:
一第一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一触控区、一第一处理单元以及一第一通信单元,该第一处理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触控区与该第一通信单元;以及
一第二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二触控区、一第二处理单元以及一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二处理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二触控区与该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二通信单元与该第一通信单元形成通信,该第二触控装置与该第一触控装置邻近排列,使得一非触控区位于该第一触控区与该第二触控区之间;
其中,当一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一触控区横跨该非触控区至该第二触控区时,该第一处理单元于一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一触控区的一第一触控信号,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于一第二时间范围内皆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该第二处理单元于一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二触控区的一第二触控信号,当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一第一门限值时,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一第一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非触控区与该第一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一侧边,且该非触控区与该第二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二侧边,当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一触控区横跨该非触控区至该第二触控区时,该第一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与该第一侧边相交且该第二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与该第二侧边相交,若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且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相交于一第一交点,且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二侧边相交于一第二交点,当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判断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且判断该第一交点与该第二交点间的一位移量小于一第二门限值时,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一第二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一触控区,且一第三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二触控区时,该第一处理单元接收来自该第一触控区的一第三触控信号且该第二处理单元接收来自该第二触控区的一第四触控信号,该第一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处理单元分别根据该第三触控信号与该第四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的一第二指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皆为移动手势。
14.一种触控方法,包含:
使一第一触控装置与一第二触控装置形成通信,该第一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二触控区,该第二触控装置与该第一触控装置邻近排列,使得一非触控区位于该第一触控区与该第二触控区之间;
以一第一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一触控装置与该第二触控装置上,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一触控区横跨该非触控区至该第二触控区;
于一第一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一触控区的一第一触控信号;
于一第二时间范围内未接收任何触控信号;
于一第三时间范围内接收来自该第二触控区的一第二触控信号;以及
当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一第一门限值时,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一第一指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方法,其中该非触控区与该第一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一侧边,且该非触控区与该第二触控区邻接于一第二侧边,该触控方法另包含:
当该第一操作手势始自该第一触控区横跨该非触控区至该第二触控区时,判断该第一操作手势是否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以及
若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交,且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方法,其中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一侧边相交于一第一交点,且该第一操作手势与该第二侧边相交于一第二交点,该触控方法另包含:
当该第二时间范围小于该第一门限值,且该第一交点与该第二交点间的一位移量小于一第二门限值时,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一操作手势的该第一指令。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方法,另包含:
以一第二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一触控区,且以一第三操作手势作用于该第二触控区;
接收来自该第一触控区的一第三触控信号,且接收来自该第二触控区的一第四触控信号;以及
根据该第三触控信号与该第四触控信号执行对应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的一第二指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方法,其中该第二操作手势与该第三操作手势皆为移动手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35969 | 2011-10-04 | ||
TW100135969A TWI525489B (zh) | 2011-10-04 | 2011-10-04 | 觸控裝置、觸控系統及觸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4353A CN103034353A (zh) | 2013-04-10 |
CN103034353B true CN103034353B (zh) | 2015-11-04 |
Family
ID=4799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22638.3A Active CN103034353B (zh) | 2011-10-04 | 2011-10-21 | 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82947A1 (zh) |
CN (1) | CN103034353B (zh) |
TW (1) | TWI5254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29297B1 (ko) * | 2012-04-27 | 2019-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반응성 개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DE102012211163A1 (de) * | 2012-06-28 | 2014-06-2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Empfangen einer Eingabe auf einem berührungsempfindlichen Feld |
US20140040762A1 (en) * | 2012-08-01 | 2014-02-06 | Google Inc. | Sharing a digital object |
DE102012022882A1 (de) * | 2012-11-23 | 2014-05-28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Gestensteuerung für Druckmaschinen |
CN104881161B (zh) * | 2014-02-27 | 2017-12-0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触控面板 |
TWI569193B (zh) * | 2014-02-27 | 2017-02-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觸控面板 |
CN105224114A (zh) * | 2014-06-11 | 2016-01-06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板控制方法 |
CN108920049A (zh) * | 2018-06-07 | 2018-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装置和该电子装置的多触控方法、多触控单元及存储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2817A (zh) * | 2009-01-21 | 2010-07-21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有整合式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963852A (zh) * | 2009-07-24 | 2011-02-0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式电子装置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CN102087557A (zh) * | 2009-12-03 | 2011-06-08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式触控面板的信号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32196B2 (en) * | 2003-10-30 | 2009-05-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sensing techniques for mobile devices |
JP5158023B2 (ja) * | 2009-06-09 | 2013-03-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865053B2 (ja) * | 2010-04-22 | 2012-02-01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ドラッグ制御方法 |
WO2011135894A1 (ja) * | 2010-04-27 | 2011-11-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557316B2 (ja) * | 2010-05-07 | 2014-07-23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592744B2 (ja) * | 2010-09-28 | 2014-09-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および携帯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628625B2 (ja) * | 2010-10-14 | 2014-11-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画面制御方法および画面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1
- 2011-10-04 TW TW100135969A patent/TWI525489B/zh active
- 2011-10-21 CN CN201110322638.3A patent/CN103034353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6-27 US US13/535,310 patent/US2013008294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2817A (zh) * | 2009-01-21 | 2010-07-21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有整合式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963852A (zh) * | 2009-07-24 | 2011-02-0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式电子装置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
CN102087557A (zh) * | 2009-12-03 | 2011-06-08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式触控面板的信号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4353A (zh) | 2013-04-10 |
US20130082947A1 (en) | 2013-04-04 |
TW201316207A (zh) | 2013-04-16 |
TWI525489B (zh) | 2016-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4353B (zh) | 触控装置、触控系统及触控方法 | |
US10296136B2 (en) | Touch-sensitive button with two levels | |
US8838857B2 (en) | Mobile device and computational system including same | |
TWI434207B (zh) | 觸控感測系統、電子觸控裝置及觸控感測方法 | |
CN101706699B (zh) | 触摸屏边缘区域被触摸点的坐标的线性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1739166B (zh) | 非接触输入的电子装置与其输入方法 | |
US20120044095A1 (en) | Capacitive-matrix keyboard with multiple touch detection | |
CN102566858B (zh) | 触摸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3492988A (zh) | 与用户计算机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049199A (zh) | 一种触摸屏终端、控制装置以及触摸屏终端的工作方法 | |
CN105094487A (zh) | 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触摸显示装置 | |
WO2016025185A1 (en) | Gesture detec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 |
CN103309491B (zh) | 触控指令整合方法及触控系统 | |
US10037102B2 (en) | Touch panel | |
CN102081478B (zh) | 增加扫描效率的触控面板及其扫描方法 | |
CN203178959U (zh) | 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955601B (zh) | 触控面板的3d感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1685365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142763A (zh) | 用于一触控面板信号感应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CN102375631B (zh) |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480494U (zh) | 触控系统 | |
CN104793840A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图示位置调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