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561A -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2561A
CN103032561A CN2012104262358A CN201210426235A CN103032561A CN 103032561 A CN103032561 A CN 103032561A CN 2012104262358 A CN2012104262358 A CN 2012104262358A CN 201210426235 A CN201210426235 A CN 201210426235A CN 103032561 A CN103032561 A CN 103032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gate
input end
connects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62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2561B (zh
Inventor
詹永红
梅宇清
刘霞
王孙濂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king Shangh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ONK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Lonking Shangh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Lonking Fuj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ONK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Lonking Shangh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Lonking Fuji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ONK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62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2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2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2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单元设于壳体内,在壳体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源模块,其中: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离合器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整机电器形成有效保护且避免电磁干扰的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

Description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
背景技术
国内多数轮式装载机使用齿轮式动力换档变速箱,基本上配装二进一退或三进三退动力换档变速箱,这种变速箱普遍采用软轴或者空间铰接机构的机械-液压控制方式。国内新开发四进三退、四进四退这种多档位的变速箱,由于档位多,如再采用机械-液压控制方式,则不仅换档机构过于复杂,操纵力大,造成司机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而且难于实现空档启动保护、空档锁定、倒车报警和动力切断等功能。
而目前国产的电控换档装载机使用的控制器在电路保护方面有缺陷,由于整机电器比较多,瞬间电压有时候能达到很高的峰值,造成控制器烧毁,使用单片机的控制器中对电磁干扰的保护有缺陷,造成档位时有时无及档位紊乱等故障,且这些控制器普遍重量较大、外观笨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整机电器形成有效保护且避免电磁干扰的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单元设于壳体内,在壳体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源模块,其中:
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
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第六输入端、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变速箱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其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八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八十五二极管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三十二极管的阳极,第三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的输入端;
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九非门及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九非门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三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三十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二极管与第十九非门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九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另一路连接至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十四二极管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相连;
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十七二极管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三十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出端;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两路,一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另一路通过第五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非门、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的输出端,第三非门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非门的输入端通过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在第五非门与第二非门之间跨接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与门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的输入端;
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
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八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
所述第四输入端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第七非门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第七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六电磁阀、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及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十非门的输入端,第十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四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三十二极管的阳极;
第八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三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阴极;
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
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七输入端引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
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一个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及第五十八二极管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及第一电磁阀相连;
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七非门的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与第七输入端相连的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所述第六输入端经由第五十二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
第七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连接倒车信号,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分为三路:
第二十非门的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经由二极管同时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四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出端,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三非门的该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还连接第三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第五十九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八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
第五十九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六十三二极管及第七十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十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十二二极管、第六十四二极管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六十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五十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五十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阳极,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八十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出端及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
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十二二极管及第七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七十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七十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的阴极及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第七十七二极管及第七十五二极管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第七十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还连接第八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八十二极管、第七十九二极管及第八十一二极管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八非门的输出端;第六十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
第二十非门的另一路输出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入端;
第二十非门的另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四二极管连接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九非门的输出端;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
所述直流电压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的输入端,第五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与门与第三非门相连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与第五非门上跨接二极管;
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空档信号及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七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九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四非门及第八非门的输入端;
第九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八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八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
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三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及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七十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及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
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该输入端,第三非门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的输出端,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五二极管、第五十四二极管及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六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六十二极管的阴极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连接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非门的输入端经由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在第五非门及第二非门上跨接有二极管;
所述第四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同时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
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空档信号,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第七非门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七非门及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
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九非门的输入端,第九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至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一二极管、第七十二二极管、第七十三二极管及第七十二极管的阳极;第七十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七十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第七十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第七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另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后分为三路,一路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一路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一路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八二极管连接至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及经由第六十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另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第七十六二极管及第七十四二极管的阳极,第七十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第七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第七十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八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八二极管及第八十二极管的阳极,第七十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八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八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六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七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
所述第六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分为四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倒车信号;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出端,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直流电压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的输入端,第五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上跨接二极管;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四非门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及连接第五非门的输出端,第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上跨接二极管,第四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的阳极及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还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九非门的输入端,第九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三十二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二极管及第七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七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七十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一与门与第三二极管阴极相连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及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阳极,第五十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五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
第二十二非门的一路输出端经由第十二二极管连接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七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三十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八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六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第十非门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的输出端,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优点:1、本发明轻巧美观,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快捷。2、采用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逻辑电路,避免了单片机编程的一些弊端(如电磁干扰),更安全可靠。3、换档操纵方便省力,减轻司机操作强度,提高了生产率。4、具备空档启动保护功能,保证起步安全。5、具备倒车报警功能,保证倒车安全。6、具备动力切断功能,刹车时更好保护传动系统,延长装载机的寿命。7、强具备强制换低档(KD档)功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8、结构件普遍采用阳极氧化处理,标准件镀铬,避免海运造成的腐蚀状况。9、采用进口防水、带扣紧接插件,连接线束时方便、快捷、牢靠,防水性能卓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模块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控换档手柄输入逻辑图;
图4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四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可实现的二进一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可实现的三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四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1为本发明可实现的二进一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2为本发明可实现的二进一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3为本发明可实现的三进三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4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5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6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逻辑图;
图17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3,电路单元4设于壳体3内,在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1及安装板8,壳体3具有后盖板2及前盖板5。其中安装板1及安装板8通过三角铁固定,整体显得简洁大方。后盖板2及前盖板5与壳体3之间进行了防水处理,插件本身防水性能优越,易插易拔。
电路单元4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的电源模块,其中: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
装载机自身电源的24V直流电并接三个二极管,作用是防止反向击穿。通过稳压管,电压在33V以内时稳压管不工作,当电压超过33V时稳压管自动将电压降低至正常工作范围,该稳压管最高承受电压为53.3V。开关芯片单元采用BTS5215L,优点是压降小,外围零件只需要三个电阻,电源输入部分串接一个二极管防止电源反接。电压经过开关芯片单元处理后输入开关电源(LM2575),该元器件优点是外围零件只有4个,且LM2575采购方便,应用广泛,经过LM2575变压后电压进入控制模块
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第五输入端INPUT5、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输入端INPUT7及第八输入端INPUT8,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按照图3的手柄输入逻辑,通过三极管的高低电平转换,最终输出给换档电磁阀所需要的24V电压使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离合器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在图3中,AD1至AD8为换档手柄的八个输出端,KD表示强制换档,■表示接通,此时出0。
如图4所示,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四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其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经由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
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九非门9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阳极,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阴极通过二极管与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另一路连接至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十四二极管D64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相连;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阳极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二极管D7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分别两路,一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另一路通过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非门3、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在第五非门5与第二非门2之间跨接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与门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五二极管D7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D6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六电磁阀M6、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及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及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四十四二极管D4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0所示,其中,▲表示电磁阀接通,●表示离合器结合,K1、K2、K3、K4、KV、KR表示相应的离合器,而M1至M6则为电磁阀。
本发明可实现的二进一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及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
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
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D72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引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
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一个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及第五十八二极管D58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第一电磁阀M1相连;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D7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与第七输入端INPUT7相连的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经由第五十二二极管D52连接空档信号;
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倒车信号,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及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1及图12所示。
本发明可实现的三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为三路:
第二十非门20的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经由二极管同时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八二极管D58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六十三二极管D63及第七十九二极管D79的阴极,第六十三二极管D63的阳极与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的阴极连接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阴极,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阴极连接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及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
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十二二极管D72及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阳极,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的阴极及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七二极管D77及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还连接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阴极,第八十二极管D80、第七十九二极管D79及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阴极分别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及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四二极管D14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
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与门与第三非门3相连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与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
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空档信号及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10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3所示。
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经由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四非门4及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D6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三二极管D63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D5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D5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七十二极管D7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D72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及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五二极管D55、第五十四二极管D54及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六十二极管D60的阳极,第六十二极管D60的阴极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D76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及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经由电阻R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在第五非门5及第二非门2上跨接有二极管;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同时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
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连接空档信号,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七非门7及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10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4所示。
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至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4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一二极管D71、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及第七十二极管D70的阳极;第七十一二极管D71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二极管D7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后分为三路,一路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D5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一路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D5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一路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D5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D61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及经由第六十二极管D6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第七十六二极管D76及第七十四二极管D74的阳极,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六二极管D76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七十四二极管D74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八二极管D78及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阳极,第七十八二极管D78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六二极管D6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分为四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倒车信号;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R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5所示。
本发明可实现的四进三退变速箱换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及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R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D58的阳极及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D5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还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D61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二极管D6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三十二二极管D32的阴极,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二极管70及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阳极,第七十二极管7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第一与门与第三二极管D3阴极相连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D58及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五十八二极管D58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第十二二极管D12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七二极管D7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三十二极管D30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3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上述电路的控制逻辑如图16所示。
如图17所示,控制器自身电源由装载机24V蓄电池来提供,见图2的电源模块原理图,当24V直流电压经过开关芯片BTS5215L和开关电源LM2575时,LM2575的OUT端输出5V左右的电压给控制模块电档供电VCC。
当电控换档手柄置于前进1档时,电控换档手柄的信号通过电控换档系统线束传递到电控换档控制器引脚A1、A3、A4、A8引入,经电控换档控制器内部电路进行逻辑、判断和处理,输出驱动信号,该信号从输出端B1、B2、B3通过电控换档系统线束传输到电磁阀M2、M3、M4,驱动电档阀导通,然后经变速箱液压系统给变速箱方向离合器和档位离合器供油使其结合,使车辆按前进1档行驶。同理,当电控换档手柄置于其他档位(前进2、3、4或后退1、2、3档的某一档位)时,将档位信号传递到电控换档控制器,经电控换档控制器分析和处理,将输出信号传递到相应的电磁阀,驱动车辆按所要求的档位行驶。
当电控换档手柄置于“N”位时,启动互锁继电器通电,解除启动互锁,允许点火开关5启动发动机;当电控换档手柄置于非空档位时,启动互锁继电器断电,不允许发动机启动。具备空档启动保护功能,保证起步安全。
当电控换档手柄置于“R”位时,倒车报警继电器通电,倒车灯亮,倒车蜂鸣器响,实现倒车报警功能。倒车报警功能提高了车辆的安档性,减少了因操作档误而带来的损坏和事故。
当车辆以前进2档行驶,此时按下电控换档手柄上的KD档按钮,经电控换档控制器分析和处理,使变速箱强制切换到前进1档进行铲装作业。当推拉电控换档手柄改变行驶方向或转动电控换档手柄改变档位或再按一次KD按钮,强制降档(KD)功能会被自动解除,恢复为手柄所处的档位行驶。此功能使操作程序减化,降低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动力切断开关断开后,刹车信号输入到电控换档控制器的SC(刹车)引脚,经电控换档控制器分析和处理后,变速器置于空档位置,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便不再通过变速器输出。可在轮式装载机的铲装作业时将发动机所有的动力传送至工作液压系统,以提高工作性能;或用于装载机的制动,实现动力切断,即刹车回空档功能。

Claims (7)

1.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3),电路单元(4)设于壳体(3)内,在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4)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的电源模块,其中:
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
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第五输入端(INPUT5)、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输入端(INPUT7)及第八输入端(INPUT8),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变速箱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其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经由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
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九非门(9)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阳极,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阴极通过二极管与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另一路连接至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十四二极管(D64)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相连;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阳极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二极管(D7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分别两路,一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另一路通过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非门(3)、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在第五非门(5)与第二非门(2)之间跨接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与门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五二极管(D7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D6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六电磁阀(M6)、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及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及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四十四二极管(D4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及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
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
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D72)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引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
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一个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及第五十八二极管(D58)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第一电磁阀(M1)相连;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D7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与第七输入端(INPUT7)相连的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经由第五十二二极管(D52)连接空档信号;
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倒车信号,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及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为三路:
第二十非门(20)的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经由二极管同时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八二极管(D58)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六十三二极管(D63)及第七十九二极管(D79)的阴极,第六十三二极管(D63)的阳极与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的阴极连接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阴极,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阴极连接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及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
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十二二极管(D72)及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阳极,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的阴极及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七二极管(D77)及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还连接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阴极,第八十二极管(D80)、第七十九二极管(D79)及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阴极分别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及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四二极管(D14)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
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与门与第三非门(3)相连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与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
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空档信号及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10)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经由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四非门(4)及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D6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三二极管(D63)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D5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D5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七十二极管(D7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D72)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及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五二极管(D55)、第五十四二极管(D54)及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六十二极管(D60)的阳极,第六十二极管(D60)的阴极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D76)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及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经由电阻(R)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在第五非门(5)及第二非门(2)上跨接有二极管;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同时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
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连接空档信号,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七非门(7)及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10)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至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4)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一二极管(D71)、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及第七十二极管(D70)的阳极;第七十一二极管(D71)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二极管(D7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后分为三路,一路经由第五十五二极管(D5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一路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D5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一路经由第五十六二极管(D5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D61)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及经由第六十二极管(D6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二非门(22)的另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第七十六二极管(D76)及第七十四二极管(D74)的阳极,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六二极管(D76)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七十四二极管(D74)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八二极管(D78)及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阳极,第七十八二极管(D78)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六二极管(D6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
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分为四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倒车信号;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一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R)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其输出端分为六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及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R)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第四非门(4)及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第四非门(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D58)的阳极及经由第五十七二极管(D5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还经由第六十一二极管(D61)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二极管(D6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三十二二极管(D32)的阴极,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七十二极管(70)及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阳极,第七十二极管(70)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及第一与门与第三二极管(D3)阴极相连的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五十八二极管(D58)及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五十八二极管(D58)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第二十二非门(22)的一路输出端经由第十二二极管(D12)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七二极管(D77)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
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三十二极管(D30)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四二极管(D63)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及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该输入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1)、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
CN201210426235.8A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Active CN103032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6235.8A CN10303256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6235.8A CN10303256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2561A true CN103032561A (zh) 2013-04-10
CN103032561B CN103032561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01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6235.8A Active CN103032561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25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974A (zh) * 2015-04-13 2015-11-11 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液变速箱零车速换向控制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2157A (en) * 1971-01-13 1972-09-19 Twin Disc Inc Electrical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engine and variab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87102677A (zh) * 1986-04-11 1987-12-16 伊顿公司 变速器换挡操纵系统
CN201284827Y (zh) * 2008-08-05 2009-08-05 南京天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手自一体变速器控制器
CN101907162A (zh) * 2010-06-24 2010-12-08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变速箱控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55208U (zh) * 2012-10-30 2013-05-29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2157A (en) * 1971-01-13 1972-09-19 Twin Disc Inc Electrical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engine and variab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87102677A (zh) * 1986-04-11 1987-12-16 伊顿公司 变速器换挡操纵系统
CN201284827Y (zh) * 2008-08-05 2009-08-05 南京天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手自一体变速器控制器
CN101907162A (zh) * 2010-06-24 2010-12-08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变速箱控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55208U (zh) * 2012-10-30 2013-05-29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974A (zh) * 2015-04-13 2015-11-11 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液变速箱零车速换向控制器
CN105034974B (zh) * 2015-04-13 2019-05-24 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变速箱零车速换向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2561B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9587B (zh) 基于电控机械式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装置
CN102490586B (zh) 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传动机构
CN1827412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机电动力耦合总成
CN103072474A (zh) 双电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10427603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及变速方法
CN103552461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02641356U (zh)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
CN101323245A (zh) 双离合器混合动力车amt变速器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13490A (zh) 多速比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103213491A (zh) 新型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201214409Y (zh) 机械变速箱自动变速控制系统
DE102014107222A1 (de)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3963625B (zh) 一种基于自动变速器的单电机深度混合动力系统
CN208006685U (zh) 行星式纯电动动力系统及商用车
CN205292266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02955208U (zh) 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CN206317693U (zh) 一种双电机多模纯电动系统
CN102774284A (zh) 充电汽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充电汽车的充电方法
CN201191366Y (zh) 装载机集成控制器
CN103032561B (zh)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
CN201890130U (zh) 一种车辆驱动用混合动力装置
CN203157690U (zh) 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6781519U (zh) 柴电双动力架线车底盘
CN102529681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传动机构
CN202955209U (zh) 一种装载机四进四退变速箱电控换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9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new town Minyi Road No. 26 A

Patentee after: LONKING (SHANGHAI) MACHINA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new town Minyi Road No. 26

Patentee before: LONKING (SHANGHAI) MACHINARY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LONKING (FUJIAN) MACHINA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NAN LONKI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