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5236A - 磁共振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5236A
CN103025236A CN2011800367706A CN201180036770A CN103025236A CN 103025236 A CN103025236 A CN 103025236A CN 2011800367706 A CN2011800367706 A CN 2011800367706A CN 201180036770 A CN201180036770 A CN 201180036770A CN 103025236 A CN103025236 A CN 10302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op board
frame
peristome
link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6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5236B (zh
Inventor
二乃宫笃
横山仁
柳濑和幸
柳本学
八尾武
大关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2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06Open magnet assemblies for improved access to the sample, e.g. C-type or U-type magn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1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影时的操作者向被检体的接近良好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机架(100)、和包含顶板(201)而成的床部(200),机架(100)具备覆盖隧道状的静磁场空间外周的外周板(120)、和具有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101)的前板(110),该前板(110)包括从开口部(101)的上部经由两侧而到达接地面的拱形的外板(111)、和设置在该拱形的外板(111)的内侧的内板(112),外板(111)和内板(112)的连结部(113)构成向前方伸出的顶面(102),内板(112)具备凹曲面,以从顶面(102)达到开口部(101)的凹形状形成。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以下简称为NMR)对被检体的任意剖面进行图像显示的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为MRI)装置,尤其涉及摄影时操作者能够很好地接近被检体的MRI装置。
背景技术
MRI装置的机架形状根据磁场方式有形成隧道状的水平静磁场空间的机架形状、有在上下的磁铁单元之间形成垂直静磁场空间的机架形状等,在任意形状的场合下,都在成为静磁场空间的机架的开口部插入被检体来进行检查。
一般地,机架形状为水平磁场方式的隧道型MRI装置的场合,由于供被检体插入的空间大小较狭窄,因此存在让被检体有闭塞感的问题。为了减轻该问题,在机架的前面开口的供被检体插入的摄影开口部的入口附近由柔和的圆形状形成。典型的机架入口附近的形状采用在圆形摄影开口部的入口部分形成圆锥状的凹部,将向前方伸出的机架的前面的外周面、和隧道状的摄影开口部经由圆锥状的凹部而平滑连续的形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4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9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外观注册第1265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MRI装置中,在对被检体进行摄像的情况下,让被检体躺在与机架邻接的床部,在该状态下,向摄像空间的隧道内移动,开始摄影。此时,需要在处于躺卧状态的被检体上安装用于接收来自被检体的NMR信号的接收线圈。现有技术中,在机架的附近在被检体上安装接收线圈、或者更改配置的作业性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即、床部配置为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机架的隧道状的摄影开口部接触。因此,被检体躺在该床部的顶板上,连同顶板一起向隧道状的机架内移动。因此,操作者在摄影开口部的入口附近进行将接收线圈安装在被检体上、或者更改配置的作业。但是,在该入口附近,尽管形成有用于减轻被检体的闭塞感的圆锥状的凹部,但是由于圆锥状的凹部的外周部分向前方伸出,该伸出部分阻碍操作者的腰的动作空间及下肢空间而使操作者处于不舒服的姿势。特别是,在摄影开口部的下部具有用于固定床部的台座,该台座使操作者的下肢空间变得狭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摄影时操作者向被检体的接近良好的MRI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MRI装置中,具备:包含用于形成静磁场空间的静磁场发生源的机架;以及具有用于载置被检体并将该被检体插入静磁场空间的顶板的床部,该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机架的连结或固定床部的前面的、包含上述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附近的部分形成凹形状。
具体地说,机架包含具备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的前板,前板的开口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凹形状。例如,前板具有从开口部的上部经由两侧达到接地面的拱形的外板、和设置在该拱形的外板的内侧的内板,外板和内板的连结部构成向前方伸出的顶面,内板由具备从顶面达到开口部的凹曲面的凹形状形成。
或者,前板具有夹着静磁场空间配置的上下一对前板,静磁场空间的成为开口部的上部的前板的部分及成为开口部的下部的前板的部分以从与前板的连结部下凹的凹形状形成。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从成为机架前面的开口部的周围至接地面,形成凹状的凹陷部,能够将该凹陷部用于摄影时的操作者向被检体的接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MRI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a)是整体外观图,(b)是从上面观察一部分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左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8是机架和床部的连结部的说明图,(a)是表示连结前的图,(b)是表示连结后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水平方向的剖面的图。
图9是表示机架和床部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a)是表示顶板上升的状态,(b)表示顶板下降的状态。
图10是使用状态的说明图,(a)是从侧面观察到的图,(b)是从上面观察的图,(c)是表示操作者的动作空间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MRI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a)是外观图,(b)是主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MRI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该实施例的MRI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a)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机架100和床部200概略结构图,(b)是从上面观察该MRI装置的一部分的图,表示接近被检体1的操作者50。该实施例的MRI装置具备在与躺在床上的被检体1的体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产生静磁场的水平磁场方式的结构。
在图1中,该MRI装置包括:收放用于对被检体1诱发NMR现象并接收NMR信号的各种装置的机架100;具备载置被检体1的顶板201的床部200;收纳对机架100内的各种装置进行驱动的电源及进行控制的各种控制装置的未图示的控制机箱;以及对接收的NMR信号进行处理再构成被检体的断层图像的处理装置,分别由未图示的电源、信号线连接。在机架100的正面(前面)设有用于对控制装置及处理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面板151、用于显示装置状态、患者状态等的状态显示部152。
机架100和床部200配置在遮蔽高频电磁波和静磁场的未图示的屏蔽室内,控制机箱和处理装置配置在屏蔽室外。因此,操作者50进行操作的照度、顶板201的移动等的操作及其确认通过配置在机架100的开口部101的正面左右的操作面板151和配置在正面上部的状态显示部152来进行。
在该MRI装置中,在机架100的大致中央设有隧道状的开口部101,被检体1以躺在床的顶板201上的状态被插入该开口部101内的静磁场空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床部200具备自由车轮202,是在被检体1乘载在顶板201上的状态下能够移动的可动式床部。因此,在该MRI装置上设有连结部300,该连结部300用于将床部200连结至机架100上并固定。连结部300由机架侧连结部310和床侧连结部350构成。根据该实施例,例如,通过使在屏蔽室的外部乘载在床部200上的被检体1连同床部200一起移动到屏蔽室,并通过将该床部200连结固定在机架100的规定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摄影。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在用于连结床部200的机架100的相反一侧安装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将床部200的顶板201向开口部101拉入并支撑顶板201。
该实施例的MRI装置的大的特征之一为如下这点,在开口部101的入口附近形成凹状的开口入口部103,该凹状的开口入口部103经由平缓的曲面,从向周围的前方伸出的顶面102逐渐后退而与隧道状的开口部101连续,形成于从该顶面102后退的位置上的凹状的开口入口部103延长至机架100的正面下部而形成。
即、在现有的MRI装置中,为了减轻给被检体1带来形成于机架100的正面前部的隧道状的开口部101的闭塞感,将隧道状的开口部101的入口部分做成以较大的圆形切出的形状。也就是,在现有例中,在隧道状的开口部101的周围形成有向前方伸出的缘部。因此,在将床部200连结在开口部101时,在开口部101的附近难以获取操作者50向被检体1安装接收线圈、或进行配置更改作业的作业空间。
特别是,顶板201的上部尽管通过开口部101及其周围的切去部而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操作者50的作业空间,但在顶板201的两侧及下方,向前方伸出的缘部及与床部200的连结部成为障碍,难以获取足够的操作者50的作业空间。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放弃了形成于开口部101的周围的向前方伸出的顶面102向开口部101的下方蔓延的现有型的形状,采用从两侧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具体地说,构成机架100的前面侧的前板110包括:与机架100的外周板120连结的拱形的外板111、以及安装在该外板111的拱形内的内板112,将该外板111与内板112的板连结部113作为最向前方伸出的顶面102而形成,由从板连结部113(顶面102)后退的平缓的曲面形成内板112,由此确保操作者的作业空间。
该内板和外板不必分开构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该实施例的MRI装置的另一个大的特征在于如下这点,在床部200设有顶板基座部204,该顶板基座部204以顶板201从与机架100连结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伸出的方式支撑该顶板201的端部,使该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204a的幅宽与顶板201的幅宽相同或变细。
即、现有的床部200在基座框体203的上部经由升降机构205设置顶板基座部204,在该顶板基座部204设置顶板201。采用如下结构:由于该顶板201沿着顶板基座部204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因此顶板基座部204的幅宽比顶板201的幅宽大,在收纳了顶板201的状态下,顶板201容纳在顶板基座部204内。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在将床部200连结在机架100上时,相比顶板201,具有幅宽的顶板基座部204更近接机架100,难以获取操作者的作业空间,使操作者处于不舒服的姿势。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将机架100侧的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204a形成为与顶板201的幅宽W相同,或者收纳在该顶板201的投影面积内。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以顶板201的端部从具有幅宽的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仅伸出长度L的方式连结床部200和机架100。由此,在连结时,与机架100连结的顶板201的附近以保持被检体1的最小限度的顶板201的幅宽W形成,能够在该顶板201的两侧确保操作者50的作业空间51。而且,由于顶板201的端部(长度L)以外的部分利用顶板基座部204支撑两侧,因此不会使被检体1有不安感,能够以被检体1躺在顶板201上的状态进行支撑。
另外,该实施例的MRI装置的另一大的特征在于如下这点,将机架侧连结部310设置在比板连结部113更后退的位置,而且形成在顶板201的投影面积内的内板112上。
即、在床部200与机架100连结后的状态下,在开口入口部103的附近,操作者50接近被检体1的情况下,若不能确保操作者50的下肢空间,则使操作者50以不舒服的姿势进行作业。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该课题,将处于开口入口部103的正下方的机架100的前面下部形成在比两侧的顶面102仅后退进深D的位置,在该后退的位置设置机架侧连结部310,而且,设置在与机架100连结的顶板201的投影面积内。由此,能够在机架侧连结部310的两侧确保操作者50的作业空间51。
另外,在上述中对能够连结床部200和机架100的、所谓停驻式工作台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不言而喻,也能够应用于固定型床。
以下,参照图2至图10更加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MRI装置。图2是本发明的MRI装置的框图。图3至图6是MRI装置的机架和床部的外观图,图3是主视图,图4是后视图,图5是左侧视图,图6是俯视图,图7是主要部分纵剖面。图8是机架和床部的连结部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机架和床部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首先,参照图2,对该MRI装置的结构按照功能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图2中,MRI装置具备静磁场产生系统2、倾斜磁场产生系统3、发送系统5、接收系统6、信号处理系统7、序列控制器4、以及中央处理装置(CPU)8。
静磁场产生系统2用于在被检体1的周围空间沿其体轴方向(水平磁场方式)产生均匀的静磁场,在被检体1的周围配置有普通电导方式或超电导方式的静磁场发生源。静磁场产生系统2收放在图1的机架100内。
倾斜磁场产生系统3包括:在X、Y、Z这三轴方向产生倾斜磁场的倾斜磁场线圈9;以及对各个倾斜磁场线圈9进行驱动的倾斜磁场电源10,根据来自后述的序列控制器4的命令对各线圈的倾斜磁场电源10进行驱动,从而对被检体1施加X、Y、Z这三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Gy、Gz。例如在X、Y、Z的任一方向施加切片(スライス)方向倾斜磁场脉冲(Gs)并设定对被检体1的切片面,在剩余的两个方向施加相位编码方向倾斜磁场脉冲(Gp)和频率编码方向倾斜磁场脉冲(Gf),将各方向的位置信息编码到回波信号中。倾斜磁场线圈9容纳在图1的机架100内,倾斜磁场电源10容纳在未图示的控制机箱内。
序列控制器4是以某种规定的脉冲序列反复施加高频磁场脉冲(以下称为RF脉冲)和倾斜磁场脉冲的控制机构,通过CPU8的控制进行动作,将被检体1的断层图像的数据收集所需的各种命令发送到发送系统5、倾斜磁场产生系统3以及接收系统6。序列控制器4容纳在控制机箱内。
发送系统5是为了引起核磁共振而对构成被检体1的生体组织的原子的原子核自旋照射RF脉冲的系统,由高频振荡器11、调制器12、高频放大器13、以及发送侧的高频线圈14a构成。利用调制器12在基于来自序列控制器4的指令的时刻对从高频振荡器11输出的高频脉冲进行振幅调制,将该振幅调制后的高频脉冲用高频放大器13放大后供给至与被检体1近接地配置的高频线圈14a,由此RF脉冲照射到被检体1上。一般地,高频线圈14a容纳在机架100内,其他容纳在控制机箱内。
接收系统6是检测因构成被检体1的生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的核磁共振而放出的回波信号(NMR信号)的系统,由接收侧的高频线圈14b、信号放大器15、正交相位检波器16、以及A/D转换器17构成。因从发送侧高频线圈14a照射的电磁波诱发的被检体1的响应NMR信号由与被检体1近接地配置的高频线圈14b检测到,由信号放大器15放大后,在基于来自序列控制器4的指令的时刻,由正交相位检波器16分割为正交的两个系统的信号,各自由A/D转换器17转换成数字量,发送至信号处理系统7。一般地,构成接收系统6的装置组容纳在机架100内。
信号处理系统7具有:光盘19、磁盘18等外部存储装置;以及由CRT等构成的显示器20,当来自接收系统6的数据被输入到CPU8,则CPU8执行信号处理、图像重构等处理,将作为其结果的被检体1的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0上的同时,记录在外部存储装置的磁盘18等上。信号处理系统7被容纳在处理装置内。此外,发送侧的高频线圈14和倾斜磁场线圈9在供被检体1插入的静磁场产生系统2的静磁场空间内与被检体1相对地设置。另外,接收侧的高频线圈14b以与被检体1相对或包围的方式设置。
现在MRI装置的摄像对象核种作为在临床上普及的是被检体的主要构成物质为氢原子核(质子)。通过图像化与质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激发状态的弛豫时间的空间分布相关的信息,就能够对人体头部、腹部、四肢等的形态或功能进行二维或三维摄像。
其次,参照图3至图7对机架100和床部200进一步说明具体的结构。
首先对机架100进行说明。为了确保横置姿势的筒形状的下部与地面的稳定,该实施例的机架100的基本形状做成确保水平面(接地面)的形状。具体地说,在图3的正面及图4的背面形状中,具备上部为圆形且两侧下部稍微窄并在下端部敞开的形状,在图5的侧面形状中,由外周板120覆盖中央,其前后由具备同样的形状的前板110和后板130构成。
如图7所示,在机架100内设有以包住隧道状的开口部101的方式综合表示的磁铁40,由外周板120覆盖该磁铁40的外侧,由筒状部件104构成磁铁40的内侧。
如图3所示,构成机架100的前部的前板110包括:与外周板120连结的外板111、以及构成该外板111的内侧的内板112。此外,后板130与前板110同样,省略其说明。
前板110的外板111由凸曲面形成,该凸曲面随着来到前方而向前方缩小,成为其前端部的板连结部113构成前板110的顶面102。在该实施例中,由细的窗框状的带状部件形成该板连结部113。此外,前板也可以不将外板111及内板112分开构成而是作为一体构成,该场合,最向前方突出的线状或带状的部分成为顶面。
另一方面,内板112在成为外周的顶面102附近较大地凹陷,在开口部101附近以与凸曲面的开口入口部103连续的凹曲面构成整体。在现有的结构中,包住磁铁40的箱体一般由具有圆弧的凸曲面形成,但该实施例的内板112与现有的结构相反,由凹曲面形成,由此在机架100的前部形成由凹曲面形成的凹部105。特别是,在该实施例的特征是,如图3、图4所示,不是构成使成为顶面102的板连结部113向开口部101的下方蔓延而由板连结部113包围凹部105的结构,而是使板连结部113的两端向下方延伸来形成,从而使凹部105延长到接地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凹部105的一部分作为操作者50的作业空间51来灵活使用。
此外,该内板112和筒状部件104也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乳白色树脂部件形成。该场合,通过将未图示的LED光源设置在内部的规定位置,从而使内板112和筒状部件104发光,能够实现装饰性的演出效果的照明,因此能够减少被检体1的不安感。
如图5及图7所示,在内板112的凹部105的下端部中央设有薄的箱状的机架侧连结部310。由此,确保与床侧连结部350连结的区域的同时,减小从机架100的前面突出的机架侧连结部310的伸出量。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使床部200移动,因此对减小该移动时露出的机架侧连结部310的伸出量是有效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开口入口部103周围以凹陷形状形成,但该凹陷并不一定配置在开口部整周范围。通过该开口部的下方或左右为凹陷,变得容易接近检查者,而且能够创造出开放感。此时,不言而喻,也可以在开口部的上部配置激光器等光源及显示装置等。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床部200的详细进行说明。
床部200包括:在四角具备自由车轮202的基座框体203;具备能够滑动的顶板201的顶板基座部204;以及连结该顶板基座部204和基座框体203的折皱状的升降机构205。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基座框体203的上方对置地设置顶板基座部204,将其间的升降机构205设置为偏于长度方向的一侧。由此,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中间部敞开,其上方的顶板基座部204和下方的基座框体203成为向另一方侧伸出的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向另一方侧伸出的基座框体203上设置床侧连结部350,将向另一方侧伸出的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204a形成为与顶板201相同的幅宽W。并且,在成为升降机构205的上部的顶板201的一端侧设置在使该顶板201移动、或者使床部200自身移动时所使用的把手206。当然,也可以将该把手206分为进行顶板201的滑动移动的把手、和使床部200自身移动的把手并分别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根据该床部200的结构,通过以偏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方式设置升降机构205,从而使床部200的重心偏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通过在该偏靠的一端侧设置把手206,从而使自由车轮202的移动性变得良好。并且,通过使该升降机构205偏靠一边,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确保不被升降机构205影响的宽阔作业空间,因此能够使操作者的作业性变得良好。
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的顶板基座部204的、除了与顶板201相同宽度的端部204a以外,在短边方向的两侧具备与顶板201的上表面一起连续的呈平滑面的保持面207。根据该结构,在顶板201收放在顶板基座部204上的状态下,由顶板201的大部分及其两侧的保持面207构成宽幅的平滑面,即便使床部200移动,也能够由顶板201和保持面207稳定支撑被检体1。并且在进行摄影时,能够仅将载有被检体1的细顶板201插入到隧道状的开口部101内。
并且,在床部200经由连结部300而与机架100连结时,机架100附近的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204a容纳在与细的顶板201相同的幅宽W内。而且,由于该顶板基座部204的端部204a插入到形成于机架100的前面的凹部105,因此能够将该凹部105和端部204a的附近作为操作者的作业空间。
其次,参照图7至图9进一步对连结部300的结构、和连结时的机架100和床部200的连结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8中,在床部200的基座框体203的一端,以向基座框体203的短边方向的两侧伸出的方式形成有支撑自由车轮202的车轮支撑部208。也就是,在该实施例中,在基座框体203的四方以伸出的方式形成有车轮支撑部208,利用由该车轮支撑部208支撑的自由车轮202,能够实现稳定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基座框体203的成为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一对车轮支撑部208之间,如图8(a)所示,设有向一端侧伸出的床侧连结部350。该床侧连结部350如图8(c)所示,具备前端部的两侧350a向外侧伸出、该前端部的内侧350b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并且,在其前端设有将床部200与机架100电连结的阴连接器351。
另一方面,机架侧连结部310具备收纳床侧连结部350的箱状的连结箱体311。在该连结箱体311的前端的两侧设有吸收朝向两侧的应力的弹簧部件312,在连结箱体311的内部设有与阴连接器351连结的阳连接器313(图8(c))。
根据该实施例,当从图8(a)的状态将床侧连结部350插入到机架侧连结部310的连结箱体311内时,最初,床侧连结部350的前端部的两侧350a利用弹簧部件312阻止进入,但由于弹簧部件312吸收该应力,因此能够将床侧连结部350插入到连结箱体311内而处于图8(b)的状态。并且,在该插入状态下,由于实现了阴连接器351与阳连接器313的连结,弹簧部件312与凹状的前端部的内侧350b嵌合,因此机架侧连结部310和床侧连结部350被固定。而且,由于连结箱体311的幅宽设定得比两侧的自由车轮202的内侧尺寸小,因此如图8(b)所示,能够将一对自由车轮202收纳在机架侧连结部310的两侧,因此能够减轻自由车轮202成为障碍的程度。
接着对床部200的升降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床部200如上所述,能够利用升降机构205使顶板201升降,具有即使在将床部200连结在机架10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实现该顶板201的升降的结构。因此,如图9及图7所示,在机架100的开口入口部103的下端部,连续形成确保顶板201和支撑该顶板201的顶板基座部204的升降轨道的凹状轨道部106。
即、如图7所示,在床部200和机架100的连结状态下,顶板201的前端以能够插入到开口部101的高度设定。并且,在该设定状态下,顶板201和支撑该顶板201的顶板基座部204的前端成为咬入开口入口部103的下端的位置。在该开口入口部103的下端部形成接入顶板201和顶板基座部204的前端的凹部(凹状轨道部106),通过以连续至下方的方式来形成该凹部,将该凹部作为能够实现顶板201的升降的凹状轨道部106。
根据该实施例,如图9(a)所示,即使在将床部200连结在机架10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使顶板101下降而处于(b)的状态。反之也相同。这样,即使在连结状态下,也能够使顶板101升降,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被检体1的乘降。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从顶面102朝向内侧形成的凹状的内板112与凹状轨道部106连续,能够形成更大的凹陷的凹部105,因此能够确保宽阔的操作者的下肢空间。
其次,参照图10对该MRI装置中的操作者50的作业性进一步说明。如图10所示,在机架100的前面,形成与其上部和两侧连续的顶面102,并形成从该顶面102以凹曲面到达开口部101的周边的开口入口部103的凹部105。因此,操作者50能够在该凹部105插入肩、腰,能够接近以躺在床部200状态乘载的被检体1。而且,该进行接近的操作者50能够利用设于凹部105内的操作面板151进行操作,或通过状态显示部152确认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从顶面102朝向内侧形成的凹状的内板112与凹状轨道部106(参照图9)连续,如图10(c)所示,能够形成更大的凹陷的凹部105,因此能够确保宽阔的操作者的下肢空间。并且,由于将凹部105附近的顶板基座部204的幅宽设定为与顶板201相同或更小的幅宽,因此顶板基座部204不会妨碍进行支援的操作者50。并且,由于支撑顶板基座部204的升降机构205设置在单侧,因此凹部105附近的顶板201的下方部的下肢空间(操作者50的下肢的可动空间)变得宽阔。因此,能够减轻操作者50的膝盖碰触到升降机构205,并且能让操作者50的脚插入顶板201的下方,因此能够较大地提高操作者50的作业性。
由于连结部300设置在靠近接地面的位置,而且设置在顶板201的投影面积内,因此能够使支援姿势下的操作者50的下肢空间变得宽阔。而且,由于自由车轮202收纳在连结部300的两侧,因此能够减轻自由车轮202成为操作者50的障碍。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该实施例的MRI装置构成为具备:包含用于形成静磁场空间的静磁场发生源而成的机架;以及包含用于载置被检体并将该被检体插入到静磁场空间的顶板而成的床部,机架具备:覆盖隧道状的静磁场空间的外周的外周板;以及具备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的前板,前板的开口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凹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也可以是机架的前板具备:从开口部的上部经由两侧到达接地面的拱形的外板;以及设置在该拱形的外板的内侧的内板,外板与内板的连结部构成向前方伸出的顶面,内板具备凹曲面,以从顶面到达开口部的凹形状形成。
床部在其上部具备顶板基座部,该顶板基座部具备能够滑动移动的顶板,该顶板基座部将与机架连结的端部的幅宽形成为与顶板的幅宽相同的幅宽以内。另外,具备能够将床部相对于机架进行装卸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设置在从机架的顶面向后方后退的内板的下端部的中央的机架侧连结部;以及设置在床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床侧连结部,床侧连结部设置于在四角具备移动车轮的基座框体的端部。并且,床部具备:在四角具备移动车轮的基座框体;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设置在该基座框体之上,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具备能够滑动移动的顶板基座,内板形成从开口部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凹部,升降机构沿着该凹部使顶板基座升降。
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主要对所谓的隧道型MRI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开放型MRI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1(a)表示开放型MRI装置的构成例,图11(b)表示装置主体剖视图,以下使用这些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MRI装置500具备:具有产生垂直方向Z的静磁场的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501的MRI装置主体500;用于将被检体(检查对象)插入到MRI装置主体500的静磁场内的未图示的床部;以及电源部及对图像等进行处理的计算机(处理装置、控制装置)等。装置的概要与图2所示的框图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床部能够搭载在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床部200,床部200与MRI装置主体500的(未图示)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不言而喻,与实施例1同样,并不限于停驻式工作台,也能够采用固定型床。
MRI装置主体500具备:内装磁体501的上部的上部主体502;内装磁体501的下部的下部主体503;以及在该下部主体503的上部连结支撑上部主体502的支柱部504。在上部主体502与下部主体503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检查对象的规定大小的空间,在下部主体503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检查对象的平坦的工作台面505。
该MRI装置构成上部主体502与下部主体503之间敞开的开口部510,在该开口部510连结或固定未图示的床部的位置成为开口入口。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入口相对于连结支撑部540的中心和工作台面503的中心的直线,开口入口具有角度地配置,但开口入口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位置。
该实施例的MRI装置的较大特征之一在于如下这点:在开口部510的入口附近形成经由平缓的曲面而从向周围的前方伸出的顶面102逐渐后退的凹状的开口入口部103,将形成于从该顶面102后退的位置的凹状的开口入口部103延长至下部主体503的正面下部而形成。
具体地说,上部主体502包含位于其上表面的外周板和与该外周板连结的前板520。下部主体503包含覆盖除工作台面505以外的上表面的外周板和与该外周板连结的前板530。上侧的前板520在开口入口的上部侧具备上部板521,下侧的前板530在开口入口的下部侧具备下部板531。在本实施例中,前板的除了上部/下部板以外的部分相当于外板,上部/下部板相当于内板。
该上部板521和下部板531分别将与前板520及530连结的板连结部作为向前方伸出的顶面102而形成,将上部板521及下部板5531分别以从顶面102后退的平缓的曲面形成为凹部,从而确保操作者的作业空间。此外,上部板或下部板与前板并不一定分开构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从开口部的周围直到接地面形成凹状的凹陷部,能够将该凹陷部用于在摄影时的操作者接近被检体。
具体地说,在上述结构的机架部500连结或固定床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通过使支撑顶板的顶板基座部的前端部的宽度为与顶板相同或其以下的宽度,从而在连结部附近的作业空间因前板521的凹部而扩大的同时,因顶板基座部的宽度变窄而使作业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提高了操作者的作业性。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将床部的升降机构在与连结部相反侧的端部错开地配置,从而作为操作者的下肢的可动空间,提供顶板基座部与基座框体之间的空间、和由前板531的凹部带来的空间,因此增加下肢活动的自由度。
符号说明
1—被检体,2—磁场产生系统,3—倾斜磁场产生系统,4—序列控制器,5—发送系统,6—接收系统,7—信号处理系统,8—中央处理装置(CPU),9—倾斜磁场线圈,10—倾斜磁场电源,11—高频振荡器,12—调制器,13—高频放大器,14a-高频线圈(发送线圈),14b-高频线圈(接收线圈),15-信号放大器,16—正交相位检波器,17—A/D转换器,18—磁盘,19—光盘,20—显示器,40—磁铁,50—操作者,51—作业空间,100—机架,101—开口部,102—顶面,103—开口入口部,104—筒状部件,105—凹部,106—凹状轨道部,110—前板,111—外板,112—内板,113—板连结部,120—外周板,130—后板,151—操作面板,152—状态显示部,200—床部,201—顶板,202—自由车轮,203—基座框体,204—顶板基座部,204a—端部,205—升降机构,206—把手,207—保持面,208—车轮支撑部,300—连结部,310—机架侧连结部,311—连结箱体,312—弹簧部件,313—阳连接器,350—床侧连结部,350a—前端部的两侧,250b—前端部的内侧,351—阴连接器,510—开口部,520、530—前板,521—上部板(内板),531—下部板(外板)。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包含用于形成静磁场空间的静磁场发生源的机架;以及具有用于载置被检体并将该被检体插入上述静磁场空间的顶板的床部,该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机架包含具备上述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的前板,
上述前板的开口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凹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板包含:从上述开口部的上部经由两侧至接地面的拱形的外板;以及设置在该拱形的外板的内侧的内板,
上述外板和上述内板的连结部构成向前方伸出的顶面,
上述内板具备凹曲面,以从上述顶面到达上述开口部的凹形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床部具备顶板基座部,该顶板基座部在其上部具备能够滑动移动的顶板,
该顶板基座部中与上述机架连结的端部的幅宽形成为与上述顶板的幅宽相同或其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床部具备基座框体,该基座框体具备移动车轮,
具备能够将该床部相对于上述机架装卸的连结部,
上述连结部包括:设置在从上述顶面向后方后退的上述内板的下端部中央的机架侧连结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床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床侧连结部,
上述床侧连结部设置在上述基座框体的长度方向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车轮,以向上述基座框体的短边方向的两侧伸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在将上述床部连结在上述机架部时,位于上述机架侧连结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床部具备基座框体、设置在该基座框体之上且具备能够滑动移动的顶板的顶板基座部、以及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该顶板基座部的升降机构,
上述前板形成有从上述开口部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凹部,
上述升降机构沿着上述凹部使顶板基座部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床部的升降机构配置在上述床部的长度方向的、偏向远离上述机架一侧的位置,在靠近上述机架的一侧的、上述顶板基座部与上述基座框体之间形成有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为水平的隧道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磁场发生源包括隔着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磁铁装置,上述静磁场空间的开口部形成于被上述一对磁铁装置夹着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架具有上部前板和下部前板,
上述上部前板及下部前板分别具有在开口入口附近形成凹部的板部分。
CN201180036770.6A 2010-09-30 2011-07-14 磁共振成像装置 Active CN103025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2154 2010-09-30
JP2010222154 2010-09-30
PCT/JP2011/066137 WO2012043019A1 (ja) 2010-09-30 2011-07-14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5236A true CN103025236A (zh) 2013-04-03
CN103025236B CN103025236B (zh) 2015-07-15

Family

ID=4589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6770.6A Active CN103025236B (zh) 2010-09-30 2011-07-14 磁共振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84684B2 (zh)
EP (1) EP2623027B1 (zh)
JP (1) JP5676625B2 (zh)
CN (1) CN103025236B (zh)
WO (1) WO201204301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350A (zh) * 2015-02-15 2015-06-10 陈士安 电磁声波综合磁共振检查装置
CN107157509A (zh) * 2017-05-15 2017-09-15 湖北锐世数字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Pet/ct床位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51150A (zh) * 2019-07-25 2019-09-20 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快速拆接的ct检测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3551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
CN103648379B (zh) * 2012-07-05 2016-06-01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及磁共振成像装置中的诊视床的定位方法
USD787677S1 (en) * 2015-06-24 2017-05-23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dical apparatus for imaging
USD785799S1 (en) * 2015-07-21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ri
USD839431S1 (en) * 2016-09-14 2019-01-29 Synaptive Medical (Barbados) Inc. MRI scanner
KR20190002844A (ko) * 2017-06-30 2019-01-09 원광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도킹구조를 갖는 컴퓨터 단층촬영 장치
US20230000382A1 (en) * 2019-12-02 2023-01-05 Qfix Systems, Llc Accessory kit fo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3234A (ja) * 1989-09-18 1991-04-30 Hitachi Medical Corp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2342769Y (zh) * 1998-05-09 1999-10-13 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 检查床
US6094760A (en) * 1997-08-04 2000-08-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Bed system for radiation therapy
JP2001008917A (ja) * 1999-06-29 2001-01-16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20100031443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Emil Markov Georgiev Patient transport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subsystems for us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8712U (zh) * 1984-09-03 1986-04-01
US4979519A (en) * 1988-05-05 1990-12-25 Board Of Regents,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ead positioning system for accurate cranial alignment and dimens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US5490513A (en) * 1992-09-28 1996-02-13 Fonar Corporation Multiple patient breast scanning on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5525905A (en) * 1994-11-21 1996-06-11 Picker International, Inc. Patient handling system for use on multiple imaging systems
JP2774777B2 (ja) * 1994-11-25 1998-07-0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ジング装置
JP3746329B2 (ja) 1996-05-16 2006-02-15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5842987A (en) * 1997-05-20 1998-12-01 Sahadevan; Velayudhan Simulated patient setup for medical imaging with increased patient throughput
US7034537B2 (en) * 2001-03-14 2006-04-25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MRI apparatus correcting vibratory static 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s, by utilizing the static magnetic fluctuation itself
EP1448094A1 (en) * 2001-11-14 2004-08-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ocking means for medical system comprising examination device and patient support device
JP4156970B2 (ja) * 2003-05-07 2008-09-24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医療用画像診断装置
US20060260050A1 (en) * 2005-02-09 2006-11-23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Multi-table CT or MRI scanner arrangement for increasing patient throughput
JP2008005999A (ja) 2006-06-28 2008-01-17 Toshiba Corp Mri装置
DE602007007786D1 (de) * 2006-08-24 2010-08-26 Nrt Nordisk Roentgen Teknik As Hebesäule mit patientenstütztisch
US20080267358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Yoichi Hiyama Patient couch apparatus, diagnost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patient couch apparatus
JP2008289854A (ja) * 2007-04-27 2008-12-04 Toshiba Corp 寝台装置、画像診断装置および寝台装置の作動方法
IT1392381B1 (it) 2008-12-17 2012-03-02 Gimatic Spa Attrezzo di presa e modulo per la sua realizzazione
WO2010150716A1 (ja) * 2009-06-24 2010-12-29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Rfコイル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8753009B2 (en) * 2010-03-12 2014-06-17 Mobius Imaging, Llc Drive system for imag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3234A (ja) * 1989-09-18 1991-04-30 Hitachi Medical Corp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6094760A (en) * 1997-08-04 2000-08-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Bed system for radiation therapy
CN2342769Y (zh) * 1998-05-09 1999-10-13 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 检查床
JP2001008917A (ja) * 1999-06-29 2001-01-16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20100031443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Emil Markov Georgiev Patient transport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subsystems for us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350A (zh) * 2015-02-15 2015-06-10 陈士安 电磁声波综合磁共振检查装置
CN107157509A (zh) * 2017-05-15 2017-09-15 湖北锐世数字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Pet/ct床位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51150A (zh) * 2019-07-25 2019-09-20 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快速拆接的ct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84684B2 (en) 2015-03-24
US20130184564A1 (en) 2013-07-18
WO2012043019A1 (ja) 2012-04-05
EP2623027B1 (en) 2017-04-19
JPWO2012043019A1 (ja) 2014-02-06
CN103025236B (zh) 2015-07-15
JP5676625B2 (ja) 2015-02-25
EP2623027A1 (en) 2013-08-07
EP2623027A4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5236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FI86687C (fi) Patientbaedd foer magnetavbildningsanordning
CN109106386A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
JP2008012290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8226829A (zh) 颈胸联合成像线圈组件
CN112545486A (zh)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JP2014195616A (ja) 医療用撮影装置
JP741660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及び位置表示方法
CN205286356U (zh) 一种磁共振腹部检查专用呼吸调节器
CN203885499U (zh)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
CN107667298A (zh) 射频表面线圈和包括该射频表面线圈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7260201A (zh) 扫描床及医学影像设备
CN208541328U (zh) 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及医学成像用支撑台
JP2014121584A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124942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202832B2 (ja) Mri用移動寝台及びmri用車椅子
CN100577098C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盆部射频线圈装置
JP2018029763A (ja) 医用画像診断システム
CN208598398U (zh) 一种医学成像系统
CN112806984A (zh) 一种可避免受检患者发生动作的医学影像用核磁共振仪
KR101936868B1 (ko) 자기공명영상장치
JPH09266893A (ja) 核磁気共鳴検査装置
CN109009196A (zh) 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
JP7451138B2 (ja) 寝台制御方法
US20090222987A1 (en) Examination bed for an mri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5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