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0394B - 自行车后拨链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拨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0394B
CN103010394B CN201210172593.0A CN201210172593A CN103010394B CN 103010394 B CN103010394 B CN 103010394B CN 201210172593 A CN201210172593 A CN 201210172593A CN 103010394 B CN103010394 B CN 103010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sition
base member
connecting rod
rod component
movabl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25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0394A (zh
Inventor
山口壮太
大濑户伸也
村坂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10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0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8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iasing means, e.g. spring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体构件、拉索操作结构、可动构件以及偏压构件。所述可动构件由所述拉索操作结构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偏压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之间,以便将所述可动构件朝向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所述拉索操作结构和所述偏压构件构造成平衡用来在每个所述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拨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电动后拨链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电能的电动后拨链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拨链器用来选择性地将链条从多个链轮的其中一个移动到另一个以便改变自行车的速度。典型的后拨链器具有基体构件、支撑导链器的可动构件、以及联接在基体构件与可动构件之间以便导链器相对于基体构件侧向移动的连杆机构组件(例如移动机构)。基体构件通常由这样的螺栓联接到自行车车架的后端部,该螺栓形成用于提供相对于自行车车架的受限旋转的B轮轴。导链器通常包括一对引导板,其可旋转地支撑引导板之间的引导轮和张紧轮。导链器通常由这样的轴联接到可动构件,该轴形成用于提供导链器相对于可动构件的受限旋转的P轮轴。连杆组件通常包括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和可动构件两者的一对枢转连杆。弹簧通常将导链器偏压到相对于后链轮的最内或最外位置。具有外护套和内金属丝的钢丝类型控制拉索通常联接在后拨链器和常规变速控制设备之间。因此,导链器可以通过经由内金属丝移动连杆组件来侧向移动。具体地,控制拉索的一端通常连接到其中一个连杆部,并且控制拉索的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在自行车车把上的变速控制设备。当骑车者操作变速控制设备时,操作拉索被相应地牵拉或释放。牵拉内金属丝使得导链器克服弹簧的偏压力而移动,而释放内金属丝使得导链器由于弹簧的偏压力而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出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后拨链器,其平衡用来在每个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状态,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其基本上包括基体构件、拉索操作结构及可动构件。所述基体构件包括自行车安装部。所述拉索操作结构可动地联接到所述基体构件。所述可动构件由所述拉索操作结构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所述多个变速档位置包括上变速档位置、下变速档位置以及在上变速档位置与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的至少三个变速档位置。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以便在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每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的两个相邻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7%,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由下列等式确定:
X=|E1-E2|/Eavg1×100(%)
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1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其中所述N变速档位置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以及E2是用于在N+1变速档位置与N+2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其中所述N+2变速档位置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以及Eavg1是操作能量E1与E2之间的平均操作能量。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其形成该原始公开的一部分:
图1为根据一个例示性实施例的包括后变速器和后拨链器的自行车齿轮变速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处于上变速档位置的后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3为处于下变速档位置的后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4为在上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5为在下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6为在上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立体图;
图7为在上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立体图,但是一部分被剖开以示出弹簧连接;
图8为在下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9为在下变速档位置示出的后拨链器的立体图,但是一部分被剖开以示出弹簧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选定实施例进行说明。从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例示性的,而不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首先参考图1至图3,示出了自行车10的一部分,除了别的之外,其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后拨链器12。后拨链器12以常规方式固定到自行车车架14的后部。后拨链器12由后变速器16操作,后变速器16是常规的变速致动设备。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变速器16是安装在弯把式车把(未示出)上的公路类型变速器。在任何情况下,后变速器16通常在自行车10上安装在当骑行时方便骑车者操作后变速器16的位置。后拨链器12由常规控制拉索18操作性地连接到后变速器16。更具体地,后变速器16构造和配置成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操作后拨链器12,以便链条20由后拨链器12沿着侧向方向L在多个后链轮21至31之间移动。
后拨链器12在图2中示出为处于上变速档位置,并且在图3中示出为处于下变速档位置。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上变速档位置”是指后拔链器处于与引导到具有最小数量齿的后链轮(例如后链轮21)上的链条相对应的位置。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下变速档位置”是指后拨链器处于与引导到具有最大数量齿的后链轮(例如后链轮31)上的链条相对应的位置。通常,后拨链器特定地设计用于给定数量的速度(即,用于与给定数量的链轮一同使用)。在任何情况下,后飞轮具有预定的轴向宽度,其中给定数量的链轮由预定轴向间距间隔开,用于给定数量速度。因此,后拔链器将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并且将移动预定量来执行从一个链轮到下一个相邻链轮的变速。当在本文中与相邻链轮和/或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关系相关使用时,术语“相邻”是指互相紧邻的链轮和/或变速档位置,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中间链轮和/或变速档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拨链器12的尺寸设置成容纳11个变速档位置。然而,后拨链器12可以与具有较少档数例如5至10个变速档位置(即,包括上变速档位置、下变速档位置以及在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的至少三个变速档位置的多个变速档位置)的齿轮变速系统一起使用。
现在参考图1至图3,后拨链器12基本上包括基体构件32、第一连杆构件34、第二连杆构件36以及可动构件38。导链器40枢转地附接到可动构件38。导链器40可旋转地支撑张紧轮42及惰轮或引导轮44。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形成移动机构或拉索操作结构,该机构联接在基体构件32和可动构件38之间,以便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可相对于基体构件32沿着侧向方向L移动。换句话说,拉索操作结构(例如,连杆构件34和36)可动地联接到基体构件32和可动构件38,以便可动构件38可相对于基体构件32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弹簧或偏压构件46操作性地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之间,以便将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朝向上变速档位置偏压,这将在下面讨论。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拉索18是基本上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壳18b内的内金属丝18a的钢丝拉索。内金属丝18a联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的其中一个(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内金属丝18a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34),以便相对于基体构件32侧向地移动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对内金属丝18a施加操作力或操作能量,以便在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变速操作。用于变速的操作能量的量取决于偏压构件46的偏压力以及内金属丝18a在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的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例如11速飞轮(示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链轮21具有1.82毫米的轴向厚度,链轮22具有1.78毫米的轴向厚度,并且链轮23至31每个均具有1.6毫米的轴向厚度。并且举例而言,后链轮21和22以2.0毫米轴向间距开,后链轮22和23以2.1毫米轴向间距开,并且后链轮23至31每个均以2.18毫米轴向间距开。因此,示出实施例的11速飞轮的整体轴向尺寸是39.54毫米。然而,对于具有少于11个链轮的后飞轮而言,链轮厚度将通常在1.6至2.35毫米的范围之间,并且后链轮之间的轴向间距将通常在2.35至3.95毫米的范围之间。例如,常规的5速飞轮的整体轴向尺寸通常为大约23.2毫米,其中链轮厚度为1.85毫米且轴向间距为3.5毫米。因而,链轮21至31的轴向厚度和链轮21至31之间的轴向间距将根据具体的传动系设计而变化。在任何情况下,为了执行单个变速,使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沿着侧向方向L以与后链轮21至31之间的轴向间距相对应的轴向距离(例如1.8毫米至3.5毫米)相对于基体构件32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基体构件32包括自行车安装部32a、连杆支撑部32b、及具有拉索调节管筒48的拉索附接部32c。基体构件32优选地由例如轻质金属(例如,铝合金)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自行车安装部32a具有用于将后拨链器12固定到自行车10的车架14的后部(例如,拨链器支架)的固定螺栓50。固定螺栓50旋拧到自行车车架14的螺纹孔中。固定螺栓50限定枢转轴线A1,其有时候称为后拨链器的B轴线。枢转轴线A1与侧向方向L平行。因此,当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沿着侧向方向L相对于基体构件32在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时,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也沿着与枢转轴线A1平行的方向移动。
自行车安装部32a优选地包括偏压装置(未示出),其以常规方式操作性地设置在自行车安装部32a与自行车车架14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基体构件32包括通过扭转弹簧(未示出)可旋转地安装到固定螺栓50的止动器板52,扭转弹簧共轴地设置在固定螺栓50上,以便当沿着固定螺栓50从自行车10的附接有后拔链器12的一侧观察时,沿着顺时针方向相对于止动器板52偏压基体构件32。在这种情况下,扭转弹簧的一端附接到基体构件32,并且扭转弹簧的另一端附接到止动器板52。通常,调节螺栓54旋拧到止动器板52中以接触形成在车架端部上的抵接部。用于后拨链器的这种布置在US专利No.4,690,663(已转让给Shimano Inc.)中公开。
如图2至图5所示,自行车安装部32a还设置有上限制螺钉56和下限制螺钉58。上限制螺钉56旋拧到自行车安装部32a的螺纹孔中,以便上限制螺钉56的尖部接触第二连杆构件36从而设定上变速档位置。下限制螺钉58旋拧到自行车安装部32a的螺纹孔中,以便下限制螺钉58的尖部接触第一连杆构件34从而设定下变速档位置。因此,通过选择性地转动限制螺钉56和58,使用者能够调节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移动范围的边界。因为链轮21至31(11速飞轮)的整体轴向尺寸是39.54毫米,所以拨链器12构造和配置成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移动范围为至少39.54毫米。优选地,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移动范围大于39.54毫米,以便能够沿着侧向方向L相对于基体构件32调节可动构件38和导链器40在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拉索调节管筒48旋拧到拉索附接部32c的螺纹孔中,以便使用者能够调节外壳18b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使用者通过选择性地转动拉索调节管筒48而能够调节内金属丝的张力。拉索调节管筒48是常规的结构,因此本文将不更详细地讨论拉索调节管筒48。
如图7和图9最佳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枢转地安装到可动构件38和基体构件32以便限定四连杆平行四边形机构,其角部由第一枢转轴线P1、第二枢转轴线P2、第三枢转轴线P3及第四枢转轴线P4限定。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优选地由例如轻质金属(例如,铝合金)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构件34构成后拨链器12的外连杆,而第二连杆构件36构成后拨链器12的内连杆。具体地,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四连杆机构的术语“外连杆”是指在后拨链器12处于安装位置的情况下最远离自行车10的竖直纵向平面的连杆构件。另一方面,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四连杆机构的术语“内连杆”是指在后拨链器12处于安装位置的情况下最靠近自行车10的竖直纵向平面的连杆构件。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构件34设置有用于附接内金属丝18a的内金属丝附接结构34a。这里,内金属丝附接结构34a包括螺纹孔和具有垫圈的螺栓。内金属丝附接结构34a设置在第一连杆构件34上,以使在可动构件38在上变速档位置与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期间,内金属丝18a附接到金属丝附接结构34a的附接点沿着在至少某点处将枢转轴线P2和P4的中心互相连接的线设置。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内金属丝18a附接到金属丝附接结构34a的附接点位于枢转轴线P2的中心上。优选地,当可动构件38处于上变速档位置时,内金属丝18a附接到金属丝附接结构34a的附接点不位于由枢转轴线P1至P4限定的四连杆平行四边形机构内。
如图7和图9最佳所示,第一连杆构件34的第一端部由枢转销61枢转地安装到基体构件32。因此,第一连杆构件34的第一端部绕着由枢转销61限定的第一枢转轴线P1相对于基体构件32枢转。第一连杆构件34的第二端部由枢转销62枢转地安装到可动构件38。因此,第一连杆构件34的第二端部绕着由枢转销62限定的第二枢转轴线P2相对于可动构件38枢转。
仍然参考图7和图9,第二连杆构件36的第一端部由枢转销63枢转地安装到基体构件32。因此,第二连杆构件36的第一端部绕着由枢转销63限定的第三枢转轴线P3相对于基体构件32枢转。第二连杆构件36的第二端部由枢转销64枢转地安装到可动构件38。因此,第二连杆构件36的第二端部绕着由枢转销64限定的第四枢转轴线P4相对于可动构件38枢转。
如图2至图5所示,可动构件38优选地由例如轻质金属(例如,铝合金)的硬质刚性材料制成。可动构件38由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拉索操作机构)可动地支撑到基体构件32,以便如上面所述相对于基体构件32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构件38枢转地支撑导链器40以便绕着枢转轴线A2进行枢转运动,枢转轴线A2有时候称为后拨链器的P轴线。如图2和图3最佳所示,导链器40基本上包括一对链条罩板,其中张紧轮42和引导轮44可旋转地设置在链条罩板之间。
如图7至图9最佳所示,偏压构件46插设在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拉索操作机构)之间,以便将可动构件38朝向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偏压构件46是将可动构件38朝向上变速档位置偏压的螺旋张力弹簧。具体地,偏压构件46由第一轴或销66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34并且由第二轴或销68连接到第二连杆构件36。销66和68对角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之间,以将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偏压在一起。换句话说,随着可动构件38从上变速档位置向下变速档位置移动,偏压构件46被拉伸。在上变速档位置,偏压构件46被预加载(略微拉伸),以便第二连杆构件36如图7所示地接触上变速档调节螺钉56的尖部。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偏压构件46在位于角部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枢转轴线P1至P4相对应的的四边形外部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销66和68设置在穿过枢转轴线P1和P3的第一直线与穿过枢转轴线P2和P4的第二直线之间。销66和68不设置在穿过枢转轴线P1和P2的第三直线与穿过枢转轴线P3和P4的第四直线之间。偏压构件46沿着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方向偏压可动构件38,以便导链器40处于上变速档位置(即,最靠近基体构件32的位置)。
通过连杆构件34和36的枢转轴线P1至P4及将偏压构件46连接到连杆构件34和36的销66和68的这种布置,使得需要相对一致量的能量来用于变速。因此,使用者感觉需要相同量的力来用于在自行车10的后齿轮变速系统中的速度之间变速。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枢转轴线P1至P4相对于销66和68与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34和36的连接点设置以平衡在每个变速档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
首先,将相对于在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不包括变速到上下变速档位置和从上下变速档位置变速的两个相邻变速操作时操作能量的变化率(差)的百分比来考虑平衡变速的操作能量。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杆构件34和36(拉索操作机构)联接并设置在可动构件38和基体构件32之间,以便在可动构件38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每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的两个相邻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7%,并且更优选地小于3.2%。甚至更优选地,如在示出实施例的结构中,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
用于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两个相邻变速操作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可以利用等式(1)如下确定:
X=|E1-E2|/[(E1+E2)/2]×100(%)
在等式(1)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1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并且E2是用于在N+1变速档位置与N+2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在等式(1)中,N变速档位置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并且N+2变速档位置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等式(1)可以更简单地表示为下列式子:X=|E1-E2|/Eavg1×100(%),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1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E2是用于在N+1变速档位置与N+2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并且Eavg1是操作能量E1与E2之间的平均操作能量。
现在,将相对于在相邻的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不包括变速到上下变速档位置和从上下变速档位置变速的单个变速操作时操作能量变化率(差)的百分比来考虑平衡变速的操作能量。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杆构件34和36(拉索操作机构)联接并设置在可动构件38和基体构件32之间,以便在可动构件38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0%,并且更优选地小于20%。甚至更优选地,如在示出实施例的结构中,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10%。
用于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每个变速操作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可以利用等式(2)如下确定:
在等式(2)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max是操作能量E1,E2,E3,…, EM中的最大操作能量,Emin是操作能量E1,E2,E3,…, EM中的最小操作能量,EN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并且M是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变速档位置的总数量。在等式(2)中,N变速档位置是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等式(2)可以更简单地表示为下列式子:X=|Emax-Emin|/Eavg2×100(%),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max是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大操作能量,Emin是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小操作能量,并且Eavg2是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平均操作能量。
现在,将相对于在相邻的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包括变速到上下变速档位置和从上下变速档位置变速的单个变速操作时操作能量变化率(差)的百分比来考虑平衡变速的操作能量。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杆构件34和36(拉索操作机构)联接并设置在可动构件38和基体构件32之间,以便在可动构件38相对于基体构件32的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60%,并且更优选地小于40%。甚至更优选地,如在示出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20%。
用于在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执行每个变速操作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可以利用等式(3)如下确定:
在等式(3)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max是操作能量E1,E2,E3,…, EK中的最大操作能量,Emin是操作能量E1,E2,E3,…, EK中的最小操作能量,EN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并且K是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所有变速档的总数量。在等式(3)中,N变速档位置是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等式(3)可以更简单地表示为下列式子:X=|Emax-Emin|/Eavg3×100(%),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Emax是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大操作能量,Emin是在不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小操作能量,并且Eavg3是在包括上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平均操作能量。
虽然仅选择了选定实施例来例示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发明将会清楚,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在此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独特的每个特征,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组合,也应该被认为是申请人的进一步的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通过这种特征(或多个特征)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是例示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包括自行车安装部的基体构件;
可动地联接到所述基体构件的拉索操作结构,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以及
由所述拉索操作结构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的可动构件,所述多个变速档位置包括上变速档位置、下变速档位置以及在所述上变速档位置与所述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的至少三个变速档位置,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还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之间,以便将所述可动构件朝向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以便在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每三个连续变速档位置之间的两个相邻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7%,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如下确定:
X=|E1-E2|/Eavg1×100(%)
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
       E1是用于在N变速档位置与N+1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其中所述N变速档位置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以及
       E2是用于在N+1变速档位置与N+2变速档位置之间变速的操作能量,其中所述N+2变速档位置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以及
       Eavg1是操作能量E1与E2之间的平均操作能量,
其中用于变速的操作能量的量取决于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以及控制拉索的内金属丝在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进一步以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2%的方式联接和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具有绕着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基体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绕着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可动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具有绕着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基体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绕着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可动构件的第二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是张力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该自行车后拨链器还包括
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可动构件的导链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沿着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方向偏压所述可动构件,以便所述导链器处于最靠近所述基体构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在位于具有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第二枢转轴线、第三枢转轴线和第四枢转轴线相对应的角部的四边形外部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基体构件,以便限定四连杆平行四边形机构。
9.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包括自行车安装部的基体构件;
可动地联接到所述基体构件的拉索操作结构,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以及
由所述拉索操作结构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的可动构件,所述多个变速档位置包括上变速档位置、下变速档位置以及在所述上变速档位置与所述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的至少四个变速档位置,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还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之间,以便将所述可动构件朝向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以便在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30%,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如下确定:
X=|Emax-Emin|/Eavg2×100(%)
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
       Emax是在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大操作能量,
       Emin是在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小操作能量,
       Eavg2是在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平均操作能量,
其中用于变速的操作能量的量取决于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以及控制拉索的内金属丝在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的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以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20%的方式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
11.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包括自行车安装部的基体构件;
可动地联接到所述基体构件的拉索操作结构,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以及
由所述拉索操作结构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的可动构件,所述多个变速档位置包括上变速档位置、下变速档位置以及在所述上变速档位置与所述下变速档位置之间的至少四个变速档位置,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还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之间,以便将所述可动构件朝向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所述拉索操作结构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以便在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每个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每个变速操作中的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60%,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如下确定:
X=|Emax-Emin|/Eavg3×100(%)
其中X是操作能量变化率,
       Emax是在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大操作能量,
       Emin是在不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最小操作能量,
       Eavg3是在包括所述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的操作能量中的平均操作能量,
其中用于变速的操作能量的量取决于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以及控制拉索的内金属丝在相邻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的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
所述拉索操作结构以所述操作能量变化率的百分比小于40%的方式联接并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基体构件之间。
13.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包括自行车安装部的基体构件;
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的拉索操作结构;以及
可动构件,由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可动地支撑到所述基体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在多个变速档位置之间移动;
偏压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之间,以便将所述可动构件朝向上变速档位置和下变速档位置的其中一个偏压,
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具有绕着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基体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绕着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可动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具有绕着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基体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绕着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可动构件的第二端部,
所述偏压构件在位于具有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第二枢转轴线、第三枢转轴线和第四枢转轴线相对应的角部的四边形外部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
CN201210172593.0A 2011-09-27 2012-05-30 自行车后拨链器 Active CN103010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46,001 US9150281B2 (en) 2011-09-27 2011-09-27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13/246,001 2011-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0394A CN103010394A (zh) 2013-04-03
CN103010394B true CN103010394B (zh) 2014-12-24

Family

ID=4701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2593.0A Active CN103010394B (zh) 2011-09-27 2012-05-30 自行车后拨链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0281B2 (zh)
EP (1) EP2574539B1 (zh)
CN (1) CN103010394B (zh)
TW (1) TWI523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3932B2 (en) * 2014-12-10 2017-04-18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0065705B2 (en) * 2015-02-05 2018-09-04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EP3436333A4 (en) * 2016-03-30 2020-03-11 The Cycle Group REAR CHAIN GEAR OF A BICYCLE
CN106184597A (zh) * 2016-08-02 2016-12-07 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具有可连续多档位变换的后拨链器
IT201600128989A1 (it) * 2016-12-20 2018-06-20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US10793222B1 (en) 2017-03-21 2020-10-06 Jonathan K. Harris Bicycle derailleu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alignment assemblies
IT201700035716A1 (it) * 2017-03-31 2018-10-01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US10501147B2 (en) * 2017-08-22 2019-12-10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1319021B2 (en) * 2017-08-23 2022-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DE102018214218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rad-Kettenschaltwerk mit exzentrischer Seilzug-Umlenkrollenanordung mit Übersetzungsverhältnis
IT201900013341A1 (it) 2019-07-30 2021-01-30 Campagnolo Srl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TWI789225B (zh) * 2022-01-27 2023-01-01 台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前撥鏈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5950A (en) * 1967-11-13 1970-10-27 Shimano Industrial Co Exposed speed chang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US6093122A (en) * 1998-01-09 2000-07-25 Sram Corporation Hybrid spring for bicycle derailleurs
CN1475398A (zh) * 2002-07-31 2004-02-1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CN101289112A (zh) * 2007-04-19 2008-10-2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部件定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19997A (fr) * 1962-04-20 1963-03-01 Changement de vitesse par déraillement de chaîne, en éléments combinés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en métal pour cycles, tandems, vélomoteurs, motocyclettes ou véhicules similaires
BE672603A (zh) * 1964-12-14 1966-03-16
US4259873A (en) * 1978-06-02 1981-04-07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JPH0226794Y2 (zh) 1985-06-17 1990-07-20
JP3372616B2 (ja) * 1993-11-30 2003-02-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US5620383A (en) * 1995-02-06 1997-04-15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derailleur and actuating system
US5533937B1 (en) * 1995-02-06 1998-12-08 Sram Corp Bicycle derailleur
US5860880A (en) * 1996-11-21 1999-01-19 Shimano, Inc. Low normal bicycle derailleur which allows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chain guide toward the rear wheel in response to a force directed laterally towards the rear wheel
US5897451A (en) * 1997-04-29 1999-04-2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having operating forces disposed on opposite sides of a link pivot
US6290621B1 (en) * 1999-04-15 2001-09-18 Shimano Inc.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997835B2 (en) * 2002-11-26 2006-02-14 Shimano,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power storing mechanism
US7467567B2 (en) * 2004-02-24 2008-12-23 Shimano, Inc. Gear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component
US7290458B2 (en) * 2004-02-24 2007-11-06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motor disposed within a linkage mechanism
US7527571B2 (en) * 2004-12-20 2009-05-05 Shimano Inc. Rear derailleur for bicy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5950A (en) * 1967-11-13 1970-10-27 Shimano Industrial Co Exposed speed chang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US6093122A (en) * 1998-01-09 2000-07-25 Sram Corporation Hybrid spring for bicycle derailleurs
CN1475398A (zh) * 2002-07-31 2004-02-1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CN101289112A (zh) * 2007-04-19 2008-10-2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部件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4539A2 (en) 2013-04-03
CN103010394A (zh) 2013-04-03
US9150281B2 (en) 2015-10-06
EP2574539A3 (en) 2015-04-01
TWI523792B (zh) 2016-03-01
TW201313543A (zh) 2013-04-01
US20130079184A1 (en) 2013-03-28
EP2574539B1 (en) 202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394B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US9726283B2 (en)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US20140128189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CN105172990B (zh) 前拨链器
US8882122B2 (en) Bicycle gear changing apparatus
EP2524862B1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20180244345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8303443B2 (en) Six link front derailleur
CN100528685C (zh) 自行车换档控制装置
CN101234658A (zh) 自行车链条导引器
CN108275241B (zh) 后拨链器
US20140287856A1 (en)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CN104276253A (zh) 前拨链器
EP2969731A2 (en) Single pivot front derailleur and dual-sided chain catcher
TW201412598A (zh) 自行車變速方法
CN101332858A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03419896A (zh) 自行车控制设备
CN101676173B (zh) 索缆操作机构
CN103770882A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10486770B2 (en) Bicycle tensioner apparatus and bicycle tensioner
US20160075401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JP2015511561A (ja) 移動式サドルを備える自転車
CN103448869A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设备
KR101532029B1 (ko) 자전거 변속 기어 구조 및 이를 장착한 자전거
TW202311109A (zh) 自行車後變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