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7547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7547A
CN102997547A CN201210037184XA CN201210037184A CN102997547A CN 102997547 A CN102997547 A CN 102997547A CN 201210037184X A CN201210037184X A CN 201210037184XA CN 201210037184 A CN201210037184 A CN 201210037184A CN 102997547 A CN102997547 A CN 102997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pressor
refrigerant
refrigerator
refriger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7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7547B (zh
Inventor
别役健二
草野隆人
藤木义明
本多秀行
永盛敏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97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7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冰箱。目的在于,关于具备阀(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冰箱,提供一种抑制箱内有效容积的减少且组装作业性良好的冰箱。在具备绝热箱体、压缩机、第一散热机构、减压机构、以及冷却机构的冰箱中,上述压缩机配置在上述绝热箱体外部所设的压缩机收放室中,具备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道、旁通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二制冷剂流道、以及控制流动于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和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道中的制冷剂量的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被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中。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专利2009-275964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绝热箱体;功能地环状连接压缩机、第一冷凝器、流道切换阀、第二冷凝器、减压机构及蒸发器的第一冷冻循环;功能地环状连接压缩机、第一冷凝器、流道切换阀、第三冷凝器、减压机构及蒸发器的第三冷冻循环;以及将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切换为第一冷冻循环和第二冷冻循环的控制机构,第二冷凝器设置成冷凝热传导到绝热箱体外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5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述的冰箱需要确保配置流道切换阀的空间,但对于设置场所则没有考虑,仅此就使得箱内有效内容积(食品储藏空间)减少。
此外,为了抑制箱内有效内容积的减少,做成在狭小的空间配置流道切换阀的话,则有可能会导致制造时的作业性恶化,制造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关于具备阀(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冰箱,提供一种抑制箱内有效内容积的减少并且组装作业性好的冰箱。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例如技术方案保护范围所记载的方法。作为一个例子,在具备绝热箱体、压缩机、第一散热机构、减压机构、冷却机构的冰箱中,上述压缩机配置在上述绝热箱体外部所设的压缩机收放室中,具备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道、旁通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二制冷剂流道、控制流动于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和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道的制冷剂量的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被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中。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关于具备阀(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冰箱,能够提供一种抑制箱内有效内容积的减少并且组装作业性好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观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设置状态的图1的Y-Y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7B是图7A的W-W剖视图。
图7C是表示参考例中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7D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散热控制机构的图。
图9A是表示参考例中冰箱的压缩机散热性能的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冰箱的压缩机散热性能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冰箱的三通阀的配置姿势的图。
图中:
1-冰箱主体,2-冷藏室(冷藏温度带室),3-制冰室(冷冻温度带室),4-上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5-下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6-蔬菜室(冷藏温度带室),7-蒸发器(冷却机构),8-蒸发器收放室,9-箱内送风机(送风机构),10-绝热箱体,11-冷藏室送风通道,12-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分隔部件,17-冷冻室返回口,18-蔬菜室返回通道,18a-蔬菜室返回通道出口,19-机械室(压缩机收放室),20a、20b-开口,24-压缩机,26-箱外送风机,27、27b-风的流动,27a-涡流,41-干燥机,43-毛细管(减压机构),51-上侧绝热分隔壁,52-下侧绝热分隔壁,53-横分隔部,54-纵分隔部,60-散热机构,61-冷凝器,62、63-散热管,64-散热管(第一散热机构),65-三通阀(散热性能控制机构),66-二通阀(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67a、67b-止回阀,68-管,69-第二三通阀,70-分叉管,71-阀固定件(支撑机构),72-阀布线,80-冷藏室风门,81-冷冻室风门,82-第一开闭机构,83-第二开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观图。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中的X-X剖视图。从图3A到图3C是表示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中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图。图5是表示冰箱的设置状态的图1中的Y-Y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1从上方依次具备冷藏室2、制冰室3以及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还有,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在冷藏室2和下层冷冻室5之间左右并排设置。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6是大约3~5℃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此外,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是大约-18℃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侧具备左右分割的对开式(所谓的法式)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拉出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5a、蔬菜室门6a。此外,在各门的储藏室侧的面上沿各门的外部边缘设有密封部件(未图示),在各门关闭时抑制外部空气向储藏室内的进入以及冷气从储藏室泄漏。
此外,冰箱主体1具备分别检测在各储藏室设置的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和判断各门为敞开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如1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就报告给使用者的警报器(未图示)、用于设定冷藏室2的温度以及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的温度设定器等(未图示)。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的箱内和箱外被在外箱1a和内箱1b之间填充的发泡绝热材料(发泡聚氨酯)形成的绝热箱体10隔开。此外,冰箱主体1的绝热箱体10安装有多个绝热性能高的真空绝热材料25。
冰箱主体1由上侧绝热分隔壁51绝热地隔开冷藏室2、上层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参照图1,在图2中制冰室未图示),通过下侧绝热分隔壁52绝热地隔开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此外,如图1的虚线所示,在下层冷冻室5的上部设有横分隔部53。横分隔部53在上下方向分隔制冰室3以及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此外,在横分隔部53的上部设有在左右方向分隔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之间的纵分隔部54。
横分隔部53支撑在下侧绝热分隔壁52前面及左右侧壁前面以及下层冷冻室门5a的靠储藏室侧的面上设置的密封部件(未图示),抑制气体在下层冷冻室5和下层冷冻室门5a之间的移动。此外,在制冰室门3a以及上层冷冻室门4a的靠储藏室侧的面上设置的密封部件(未图示)通过与横分隔部53、纵分隔部54、上侧绝热分隔壁51以及冰箱主体1的左右侧壁前面接触,分别抑制气体在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的移动。
还有,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由于都在冷冻温度带,因此横分隔部53以及纵分隔部54为了支撑各门的密封部件,只要位于冰箱主体1的前侧即可(参照图2)。即,冷冻温度带的各储藏室之间有气体的移动亦可。没有绝热划分的情况也可以。另一方面,在把上层冷冻室4做成温度切换室的情况下,由于需要绝热划分,因此横分隔部53以及纵分隔部54从冰箱主体1的前侧一直延伸到后壁。
在冷藏室门2a、2b靠储藏室的内侧具备多个门兜32(参照图2)。此外,冷藏室2设有多个搁板36。通过搁板36,冷藏室2在纵向上划分为多个储藏空间。
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分别设有与各储藏室前方设置的门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收放容器3b、4b、5b、6b。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分别通过未图示的拉手部使用者拉住向跟前侧拉出,收放容器3b、4b、5b、6b被拉出。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具备蒸发器7作为冷却机构。蒸发器7(作为一个例子,翅片管型换热器)设于配备在下层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参照图2)的蒸发器收放室8内。此外,在蒸发器收放室8内且在蒸发器7的上方设有箱内送风机9(作为一个例子,螺旋桨式鼓风机)作为送风机构。
与蒸发器7进行了换热而冷却下来的空气(以下把用蒸发器7换热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为“冷气”)由箱内送风机9经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1、蔬菜室送风通道(未图示)、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分别被送到冷藏室2、蔬菜室6、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等各储藏室。向各储藏室的送风是通过控制向冷藏室的送风量的冷藏室风门80、控制向蔬菜室的送风量的蔬菜室风门(未图示)、控制向冷冻温度带室的冷冻室风门81来控制的。
在冷藏室风门80以打开状态进行向冷藏室2的送风的情况下,冷气通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1从设在多层的开口的吹出口2c被送到冷藏室2。冷却了冷藏室2的冷气从在冷藏室2下部设置的冷藏室返回口(未图示)经过在蒸发器收放室8的侧面设置的冷藏室返回通道(未图示)返回蒸发器收放室8的下部。
在蔬菜室风门以打开状态进行向蔬菜室6的送风的情况下,冷气通过蔬菜室送风通道(未图示)从蔬菜室吹出口(未图示)送向蔬菜室6。冷却了蔬菜室6的冷气从在下侧绝热分隔壁52下部前方设置的蔬菜室返回通道入口18b经过蔬菜室返回通道18,从蔬菜室返回通道出口18a返回蒸发器收放室8的下部。
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收放室8的前方设有分隔各储藏室与蒸发器收放室8之间的分隔部件13。在分隔部件13上形成有吹出口3c、4c、5c,在冷冻室风门81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冷气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6,从吹出口3c、4c、5c送到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制冰室3。在分隔部件13上,在下层冷冻室5进深下部的位置设有冷冻室返回口17,冷却了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的冷气通过冷冻室返回口17流入蒸发器收放室8。还有,冷冻室返回口17与蒸发器7的宽度大致相等。
一般来说,相对于周围温度为低温的冷气形成从上方向下方的下降流。因而,通过从储藏室的上方供给更多的冷气,能够在下降流的作用下良好地冷却储藏室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了设置了冷冻室风门81,通过将其设置在箱内送风机9的上方,能够将来自箱内送风机9的风顺利地送到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如果做成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为连通的结构,则能够提高下降流产生的冷却效果。
其次,参照图3A至图7,以及适当参照图2对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进行说明。
如图3A至图3C所示,各实施方式中基本的冷冻循环用制冷剂流过的配管依次连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4、对从压缩机24送来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60、对从散热机构60送来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即毛细管43、以及蒸发从毛细管43送来的制冷剂来冷却空气的作为冷却机构的蒸发器7。
压缩机24如图2所示,在设于冰箱主体1下部后方的压缩机收放室(以下记为“机械室19”)中设置。
实施方式1如图3A所示,作为散热机构60,具有在机械室19(参照图6)内设置的冷凝器61(作为一个例子,翅片管型换热器)、散热管62、63、64。在机械室19内配置有箱外送风机26(参照图6),通过使箱外送风机26工作,能够促进冷凝器61的散热。
散热管62(图4中用虚线表示)在绝热箱体10的两个侧面以及顶面的外箱1a与内箱1b之间,配置成与外箱1a面接触。外箱1a是钢板制,从外箱1a外表面向箱外空气良好地散热(参照图5)。
散热管63(图4中用虚线表示)在绝热箱体10背面的外箱1a与内箱1b之间,配置成与外箱1a面接触。如图5所示,绝热箱体10的背面设置成放置时与厨房等的墙壁100接近或接触。
散热管64(第一散热机构。图4中用实线所示)配置在绝热箱体10的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分隔部53以及纵分隔部54的各内部前方。这些分隔壁(分隔部)因与储藏室接触而为低温,但由于前方部为各储藏室的开口边缘而易于与外部空气接触。因此,在前方的开口边缘表面,有可能达到饱和水蒸气量而产生结露。因此,为了防止向冰箱主体1的绝热箱体10前方开口边缘(特别是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分隔部53以及纵分隔部54的前方部)的结露,而配置散热管64。
在机械室19内配置了作为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制冷剂流道切换阀(以下、记为“三通阀65”)(参照图7A)。散热管64的出口部进入机械室19(参照图4),与三通阀65的入口65a连接。三通阀65以一个入口(65a)、两个出口(65b、65c)形成,是可以控制切换从入口65a流入的制冷剂(1)流到出口65b、(2)流到出口65c、(3)流到出口65b以及出口65c双方的电动阀。
三通阀65的出口65b与散热管63的入口部连接,三通阀65的出口65c与作为配管的合流部的分叉管70连接(参照图3A)。
此外,散热管63以及散热管64的出口部再次进入机械室19(参照图4),在散热管64出口部的配管上设有制冷剂流入防止阀(以下记载为“止回阀67”)(参照图3A)。在止回阀67下游,配管利用分叉管70而合流,在其下游设有干燥器41。干燥器41设置在机械室19内,用于对制冷剂中的水分进行干燥吸湿,防止制冷剂管内冻结而堵塞,制冷剂不循环。
如图3A所示,在蒸发器7的上游,在散热管64的下游(干燥器41的下游侧)设有作为调整制冷剂流量的机构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阀(以下记载为“二通阀66”)。还有,使从蒸发器7朝向压缩机24的配管68的一部分的配管68a部与毛细管43接近或接触,毛细管43内的热量移动到配管68a内的制冷剂。此外,防止结露用的散热管64如图5所示,重点配置在温差特别大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前方开口边缘。
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收放室8的下方具备除霜加热器22。蒸发器7及其周边的蒸发器收放室8的壁上成长的霜通过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加热而被融化。霜融化而产生的除霜水流入图2所示的蒸发器收放室8下部配置的流槽23后,经过排水管101而达到在机械室19配置的蒸发盘21。然后,通过在机械室19内配置的压缩机24以及冷凝器40a(图2中未示出)的发热而被蒸发。
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3B所示,为了调整比三通阀65更下游的散热量,采用使散热管63与出口65c连接,连接到作为配管的合流部的分叉管70上的结构。即,在把散热管63配置在三通阀65的上游或配置在下游(与散热管64并列配置)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至于其它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而省略说明。
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如图3C所示,代替作为下游的配管合流部的分叉管70而使用第2三通阀69。利用第二三通阀69,通过使与散热管64的连接部69a全部关闭,能够不使用防止制冷剂流入的止回阀67而构筑控制机构。至于其它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而省略说明。
其次,参照图6对各实施方式中的机械室19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绝热箱体10的立体图,机械室19设置在与绝热箱体背面的地板接触的底面侧。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室19限定在绝热箱体10的底面侧,但设置在顶板侧的情况也可以。
在机械室19内设有压缩机24和作为散热机构的冷凝器61。在冷凝器61和压缩机24之间设置用于促进散热的箱外送风机26。此外,在绝热箱体10的侧壁为了使风易于流入机械室19内而设有开口20a、20b,通过箱外送风机26的风扇旋转,从开口20a流入的风吹到冷凝器61,促进冷凝器61的散热。此外,流入的风为了抑制压缩机24的温度上升,而在机械室19内流动,从开口20b向外部排出。
在机械室19内,用于承受除霜水的蒸发盘21配置在压缩机24上。这是为了使积存在蒸发盘21中的除霜水升华,而利用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和来自箱外送风机26的风。
其次,参照图7A至图7D对各实施方式中三通阀65、二通阀66、止回阀67向机械室内的配置机构进行说明。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图7B是图7A的W-W剖视图。图7C是表示参考例中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7D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压缩机收放室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7A是在机械室19内配置了三通阀65、二通阀66、以及止回阀67的一个例子。如图7A所示,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固定在阀固定件71上,在机械室19内如图7B所示那样配置,根据来自阀布线72的电压指令被驱动。即,利用阀固定件71,以位于下方的方式从三通阀65主体部配置入口管65a、出口管65b、65b。
附带在三通阀65主体部上的入口管65a、出口管65b、65b配置成从三通阀65主体部向下方延伸后,朝向机械室19的外侧。这是为了在焊接各管时不损伤阀布线72和绝热箱体10。
如图3A所示,二通阀66需要与毛细管43和二通阀出口66b连接。毛细管43与配管68a一体化以便进行换热,配管68a和毛细管43接近机械室19内而配置(在图7A中,配管68a和毛细管43未图示)。
如图7A所示,配管68位于机械室19内的压缩机24的图示左侧,通过将二通阀66配置于压缩机24的左侧,将配管68a配置在毛细管43的附近(在图7A中,配管68a和毛细管43未图示)。
其次,对三通阀65的配置进行说明。若考虑到管长的最佳化,则认为三通阀65如图7A所示,配置在二通阀66与压缩机24之间,或者如图7C所示配置在冷凝器61的右邻。
然而,如图7C所示那样将三通阀65配置于冷凝器61与开口20a之间的话,相对于从开口20a积极地导入风,三通阀65阻碍风的流动,通风阻力增加,有可能导致冷凝器61的散热性能恶化。
为此,三通阀65如图7A所示那样配置在二通阀66与压缩机2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械室19内,从开口20b侧(下风侧)依次配置二通阀66、三通阀65、压缩机24,也可以根据循环规格替换二通阀66和三通阀65来配置。
此外,机械室19内,在压缩机24的运转时,为了避免因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的驱动时的振动引起的管与管之间、管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碰撞音、搬运时发生的折管等,需要在“管之间”以及“管与其它部件之间”设置空隙。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将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分别用阀固定件71固定而设置,在每个部件间设置空隙。这样,不会变宽机械室19的空间就能设置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
还有,如图7D所示,也可以做成通过将三通阀65和二通阀66相邻而固定在阀固定件71上,将必要的空隙减到最小限度,进一步减小配置空间的结构。
其次,参照图7D和图8对作为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三通阀65、二通阀66以及止回阀6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构筑散热性能控制机构,需要焊接构成冷冻循环的制冷剂管并环状地连接。如本实施例这样,若增加用于调整冷冻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阀,则焊接的部位也增加。因此,导致在冰箱主体的生产线上的机械室19内的组装作业工序和时间增加。
因此,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将三通阀65、二通阀66以及止回阀67和与它们相关的配管在冰箱主体1的生产线外相对于阀固定件71预先组装成构成部件化,从而能够减少冰箱主体1在生产线上的焊接部位,减少作业时间。
其次,参照图3A、图9A、图9B对使机械室19内的压缩机的温度下降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3A所示的冷冻循环中,为了提高节能性,需要充分降低通过散热机构60后的制冷剂温度。为此,降低成为发热源的压缩机24的温度是有效的。
压缩机24通过利用来自图9A中图示右邻的箱外送风机26的风散热,抑制温度上升。因此,为了降低压缩机24的温度,需要使来自箱外送风机26的风有效地吹到压缩机24。
如图9A所示的参考例那样,从箱外送风机26产生的风在压缩机24侧放射状变宽。放射状变宽的风吹到蒸发盘21以及压缩机24就会产生涡流27a。若产生该涡流27则成为通风阻力,成为使向压缩机24的通风恶化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那样,将覆盖压缩机24的蒸发盘21的形状改变成在箱外送风机26侧的部分易于导入风的形状。
此外,将设置成比在绝热箱体10设置的开口20a的开口中心更高的箱外送风机26的旋转中心位置与开口20a的开口中心一致地配置。
根据这些效果,使从箱外送风机26放射状地流动的风不吹到蒸发盘21的侧壁,而是如风的流动27b那样,能够沿蒸发盘21的形状。这样,由于抑制了如图9A的参考例那样的涡流27a的发生,从而能够减小通风阻力,能够改善压缩机24的散热性能。
其次,参照图10对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的配置和冷冻循环效率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三通阀的配置姿势的图。
在散热管64的上游流侧设置三通阀65来调整制冷剂流量的情况下,通过运转状态,制冷剂会成为两相区域,按照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经过的比例,在三通阀65的压力损失的程度改变。即,气体制冷剂比液体制冷剂损失更大,循环性能会不稳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管64的上游侧(制冷剂以两相的状态流入的配管区域)设置三通阀65来调整制冷剂流量的情况下,在三通阀65主体下部配置入口65a、出口65b、65c。即,将三通阀65的出口65b、65c设在扩大区域的下面,以使从三通阀65的入口65a流入的制冷剂暂且在扩大区域扩大,使气体和液体分离。
这样,在两相制冷剂流入三通阀65的情况下,气体和液体分离,液体制冷剂聚集到下方,由于出口65b、65c在下面,因而液体制冷剂能够从出口65b、65c稳定地流出,压力损失与气体相比小,循环性能不稳定的状态难以发生。
还有,在图7A的循环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流动有以下四种。(1)第一开闭机构82为打开状态、第二开闭机构为关闭状态下,从入口65a经过扩大区域,从出口65b流出的状态。(2)第一开闭机构82为关闭状态、第二开闭机构83为打开状态,从入口65a经过扩大区域,从出口65c流出的状态。(3)第一开闭机构82为打开状态、第二开闭机构83为打开状态,从入口65a经过扩大区域,从出口65b、65c流出的状态。(4)第一开闭机构82为关闭状态、第二开闭机构83为打开状态,制冷剂不流入的状态。
此外,仅用配管(例如铜管)连接,不能确保三通阀65的姿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阀固定件71(支撑部件)将三通阀65固定在冰箱主体上。这样,冰箱制造时、搬送时以及使用时的各状态下,三通阀65的姿势能够维持在以入口65a、出口65b、65c位于三通阀65主体下部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具备绝热箱体10、压缩机24、第一散热机构(散热管64)、减压机构(毛细管43)、冷却机构(蒸发器7)的冰箱中,上述压缩机24配置在上述绝热箱体10外部所设的压缩机收放室(机械室19)中,具备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道(三通阀65的出口65b侧)、旁通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三制冷剂流道(三通阀65的出口65c侧)、控制流动于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和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道中的制冷剂量的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三通阀65),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被支撑机构(阀固定件71)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中。这样,液态制冷剂能够从三通阀65的出口65b、65c稳定地流出。此外,能够不损害箱内有效内容积地在机械室19内省空间地配置散热性能控制机构。
此外,在上述冷却机构上游且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下游具备调整制冷剂流量的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及上述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以被上述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这样,能够不损害箱内有效内容积地在压缩机收放室以节省空间配置冷冻循环构成部件(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及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
此外,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是三通阀,以在上述三通阀的主体下部配置制冷剂入口以及制冷剂出口的方式由上述支撑机构支撑,从而在气体和液体的二相制冷剂流入上述三通阀的情况下,气体和液体分离而使液态制冷剂聚集在上述三通阀的主体下方,使液态制冷剂从上述出口流出。这样,液态制冷剂能够稳定地从三通阀65的出口65b、65c流出,压力损失与气体比更小,难以发生循环性能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具备向上述压缩机送风的箱外送风机,从上述箱外送风机朝向下风依次配置上述压缩机、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这样,能够使压缩机收放室的散热性能良好。
此外,通过在机械室19内配置三通阀65、二通阀66以及止回阀67,能够得到精细的散热性能控制。
此外,通过使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与一个阀固定件71相邻地固定而配置在机械室19内,能够不损害箱内有效内容积而省空间地配置在机械室19内。
此外,为了用阀固定件71使三通阀65以及二通阀66相邻地固定,通过使止回阀67附带的管在冰箱主体制造线外一体化,能够减少在制造线上的机械室19的焊接部位,降低对箱体和布线的影响,并且能够缩短组装时间。
此外,通过将作为一体化的散热控制机构的三通阀65、二通阀66以及止回阀67配置在压缩机24的左邻,能够不损害冷凝器61的散热性能地来进行散热控制。
此外,通过将蒸发盘21的形状变更成通风阻力小的形状,使箱外送风机26的旋转中心位置与设在绝热箱体10侧壁的开口20a开口中心一致,能够更加有效地使来自箱外送风机26的风吹到压缩机24而改善散热性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减少箱内有效内容积而在绝热箱体外部设置的压缩机收放室中节省空间、短时间地配置制冷剂流道切换阀、制冷剂流量调整阀、制冷剂流入防止阀。

Claims (4)

1.一种冰箱,具备绝热箱体、压缩机、第一散热机构、减压机构、以及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机配置在上述绝热箱体外部所设的压缩机收放室中,具备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道、旁通上述第一散热机构的第二制冷剂流道、以及控制流动于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和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道的制冷剂量的散热性能控制机构,
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以被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却机构的上游且上述第一散热机构下游具备调整制冷剂流量的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及上述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以被上述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是三通阀,通过以在上述三通阀的主体下部配置制冷剂入口及制冷剂出口的方式由上述支撑机构支撑,从而在上述三通阀中流入气体和液体的两相制冷剂的情况下,气体和液体分离而使液态制冷剂聚集到上述三通阀的主体下方,并使液态制冷剂从上述出口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压缩机收放室具备向上述压缩机送风的箱外送风机,从上述箱外送风机朝向下风依次配置上述压缩机、上述散热性能控制机构。
CN201210037184.XA 2011-09-12 2012-02-17 冰箱 Active CN102997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7822A JP5572606B2 (ja) 2011-09-12 2011-09-12 冷蔵庫
JP2011-197822 2011-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7547A true CN102997547A (zh) 2013-03-27
CN102997547B CN102997547B (zh) 2015-10-28

Family

ID=4792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7184.XA Active CN102997547B (zh) 2011-09-12 2012-02-17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72606B2 (zh)
CN (1) CN1029975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110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830289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7605B2 (ja) * 2013-07-03 2017-08-0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6136082A (ja) * 2015-01-05 2016-07-2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冷却装置
JP6609436B2 (ja) * 2015-08-07 2019-11-20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209554B2 (ja) * 2019-01-31 2023-01-2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WO2021019770A1 (ja) * 2019-08-01 2021-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5461A (ja) * 1998-08-20 2000-03-03 Hitachi Ltd 冷蔵庫及びかかる冷蔵庫における結露防止運転制御方法
JP2001124454A (ja) * 1999-10-27 2001-05-1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US20020069669A1 (en) * 2000-09-21 2002-06-13 Young-Gil Lee Solenoid valve supporter of kim-chi refrigerator
CN101038121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1617184A (zh) * 2007-03-12 2009-12-30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贮藏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3476B2 (ja) * 1999-09-27 2004-11-24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用電動弁
JP3989143B2 (ja) * 1999-09-28 2007-10-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7057131A (ja) * 2005-08-23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4033219B2 (ja) * 2006-02-27 2008-01-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
JP2009275964A (ja) * 2008-05-14 2009-11-26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JP2010133590A (ja) * 2008-12-03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JP5513920B2 (ja) * 2010-02-12 2014-06-04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5461A (ja) * 1998-08-20 2000-03-03 Hitachi Ltd 冷蔵庫及びかかる冷蔵庫における結露防止運転制御方法
JP2001124454A (ja) * 1999-10-27 2001-05-1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US20020069669A1 (en) * 2000-09-21 2002-06-13 Young-Gil Lee Solenoid valve supporter of kim-chi refrigerator
CN101038121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1617184A (zh) * 2007-03-12 2009-12-30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贮藏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110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6066110B (zh) * 2015-04-20 2018-10-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830289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CN108302891B (zh) * 2017-12-29 2020-04-2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1083A (ja) 2013-04-04
JP5572606B2 (ja) 2014-08-13
CN102997547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7547A (zh) 冰箱
US723739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s
CN202393126U (zh) 一种冰箱
CN102374722B (zh) 冰箱
CN100449231C (zh) 冰箱以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CN209840496U (zh)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冰箱
AU2019299871B2 (en) Refrigerator
CN104101154A (zh) 冰箱
CN102967103A (zh) 冰箱以及冷冻装置
CN102317716B (zh) 冰箱
CN105333672A (zh) 抽屉式冰箱
CN101968295A (zh) 冰箱
CN104848632A (zh) 一种智能冷库一体机
CN103339454A (zh) 冷藏库
CN102997558B (zh) 冰箱
JP3696064B2 (ja) 冷蔵庫
JP2015218938A (ja) 冷蔵庫
CN108592474A (zh) 风冷冰箱
CN215373129U (zh) 一种冰箱
CN101995134A (zh) 冰箱
CN103673460A (zh) 一种风直冷对开门冰箱
CN100485294C (zh) 冰箱
JP2017156027A (ja) 冷蔵庫
KR100525398B1 (ko) 냉장고
JP2017020753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