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4526B -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4526B
CN102994526B CN201110270905.7A CN201110270905A CN102994526B CN 102994526 B CN102994526 B CN 102994526B CN 201110270905 A CN201110270905 A CN 201110270905A CN 102994526 B CN102994526 B CN 102994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
gene
sequence
epsps
nucleotide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0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4526A (zh
Inventor
肖国樱
邓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2709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94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94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4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4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4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且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载体插入有上述基因。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上述重组载体转化进所述作物中,使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具有除草剂抗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得到的转基因水稻及其后代作物耐受至少0.83g/m2的草甘膦。说明本发明的Epsps基因转入作物中后,能够使转基因作物及其后代作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草甘膦的特性。

Description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即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利用所述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载体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的除草剂,它能经济地防除几乎全部杂草,对人畜毒性很低,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分解,残留低,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除草剂。草甘膦毒性作用机理就是竞争性抑制莽草酸途径中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3-磷酸莽草酸(S3P)合成5-烯醇式丙酮酰-3-磷酸莽草酸(EPSP)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合成酶),该合成酶是真菌、细菌、藻类、高等植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酶。草甘膦专一性地抑制EPSP合成酶的活性导致分枝氨基酸合成受阻,阻断芳香族氨基酸和一些芳香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从而扰乱了生物体正常的氨基酸合成与氮代谢而使其死亡。
由于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所以在除去杂草的同时,也会杀死农作物。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抗草甘膦基因,获得草甘膦抗性农作物,对农业生产和草甘膦工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目前,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草甘膦抗性的策略主要有三个:一是修饰草甘膦作用的靶蛋白编码基因,使其表达的酶蛋白对草甘膦不敏感;二是促使相关酶过量表达,使植物吸收草甘膦后仍能正常代谢;三是引入草甘膦降解基因和酶系统,在草甘膦发生作用前将其降解。
自从Comai等(1983)从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分离出了抗草甘膦的突变基因aroA基因以来,许多研究者对抗草甘膦基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来自细菌、真菌和植物的EPSP合成酶的序列比较,已经确定EPSP合成酶是除草剂草甘膦的作用靶标。目前发现的EPSP合成酶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克隆得到的;第二类是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cus aureus)中克隆的。第二类EPSP合成酶的氨基酸同源性相对保守,但第二类EPSP合成酶的酶动力学效率比第一类EPSP合成酶的高(王宏伟等,2007)。
很多E.coil及S.typhimrium的突变体中都含有编码EPSP合成酶的aroA基因。Comai等(1985)对S.typhimrium进行化学诱变,将突变发生在部分结构基因上的aroA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了抗草甘膦的高效表达。这说明突变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细菌或者植物对草甘膦的抗性能力。何鸣等(2002)利用E.coil及S.typhimrium的EPSP合成酶基因的重组,获得突变的Epsps(aroAM12)基因。研究结果表明aroAM12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中,既可以用作抗除草剂基因,又可以代替常用的抗生素标记,用作植物筛选标记基因。
据美国孟山都公司的专利报道,在几种天然抗草甘膦细菌(根癌农杆菌CP4、无色杆菌LBAA、假单胞菌PG 2982等)中分离克隆到了抗草甘膦的EPSP合成酶。这类酶表现出了对草甘膦的高抗性和对底物(PEP)的高亲和力(Padgette et al.,1995),不论草甘膦存在与否都有相似的催化特性。此类抗草甘膦基因已被应用于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生产中,如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以及油菜等,其中以孟山都公司为主。Ye等(2001)通过质体转化技术将无色杆菌、农杆菌、枯草杆菌的Epsps基因导入烟草中,在烟草的营养组织和生殖器官中都获得高水平的草甘膦抗性,虽然在营养组织和生殖器官中EPSPS的积累量不同导致在二者对草甘膦的抗性不同。
获得的抗草甘膦植物喷洒草甘膦后,由于抗草甘膦的EPSP合成酶继续起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芳香族氨基酸,故而不受影响。但EPSP合成酶常表现出与其底物PEP的结合能力降低的情况,只有农杆菌中分离的EPSP合成酶不仅活性高,而且紧密地与其底物PEP结合。姚姝等(2006)分别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aroA基因和农杆菌Epsps基因转入拟南芥,试验结果表明转Epsps基因的拟南芥植株比转aroA基因拟南芥植株对草甘膦具有更高的抗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利用含有该基因的载体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且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载体插入有上述基因。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上述的重组载体转化进所述作物中,使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具有除草剂抗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得到的转基因水稻及其后代作物耐受至少0.83g/m2的草甘膦。说明本发明的Epsps基因转入作物中后,能够使转基因作物及其后代作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草甘膦的特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为pET32a-EpspsISA重组载体表达产生的EPSPS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图1b为pET32a-EpspsISA重组载体表达产生的EPSPS蛋白经Ni-NTA树脂柱纯化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图2为植物表达载体p3300-EpspsISA的构建流程图;
图3a为检测转基因植株中EpspsISA基因的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3b为检测转基因植株中Bar基因的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3c为检测转基因植株中EpspsISA基因的相对荧光定量PCR的柱状图;
图4为非转基因植株对照(7001S)和EB7001S-0至EB7001S-8转基因植株T2代种子分别在含草甘膦和含草铵膦的培养基中的发芽结果;
图5a为转基因植株EB7001S的T2代盆栽植株喷洒草甘膦的抗性实验结果,图5b为转基因植株EB7001S的T2代盆栽植株喷洒草铵膦的抗性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EpspsISA基因),且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或EPSP合成酶)活性的多肽。
所述Epsps基因按照水稻偏爱密码子的分布原则,置换原Epsps基因序列(序列见专利US005804425A)中的部分密码子,优化后获得本发明的EpspsISA基因序列。人工优化后的EpspsISA基因、水稻基因及原始的Epsps基因序列的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值)如表1所示。与水稻和原始Epsps基因序列的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值)相比,该序列中密码子GCT、GCA、CCT、CCA、CAA、CGG、TCT和TCA的分布提高。同时,为了防止DNA序列甲基化的可能,该序列中降低了GCG、ACG、CCG、TCG、GGG和CAG密码子的分布。
优化获得的EpspsISA基因序列的长度为1371bp,与原始Epsps基因相比,改变碱基163个,占碱基总数的11.89%,更改密码子138个,占整个密码子的30.20%,G+C含量为59.94%。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的前提下,只要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可以在EpspsISA基因的两端添加任意类型和数目的其他碱基,这些基因也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可在EpspsISA基因上连接适当的定位信号序列,定位信号序列能够使外源蛋白产生或定向运输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如:叶绿体、内质网和液泡等,这些特定区域能够为外源蛋白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效防止外源蛋白的降解,可明显提高外源蛋白的稳定性和积累量,从而提高植物相对应的抗性水平。
因此,所述Epsps基因的5’端优选还含有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且该基因能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其中,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为编码TSP信号肽的序列,TSP信号肽能够使表达后的EPSP合成酶靶向性的运输到细胞的叶绿体内。本发明对于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二者位于同一阅读框,能够表达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即可。优选地,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连接,共同形成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即TspEpspsISA基因),TspEpspsISA能够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EPSP合成酶活性的多肽。在TSP信号肽的引导下,EPSP合成酶靶向性的运输到细胞的叶绿体内。叶绿体内是EPSP合成酶作用的场所,可明显提高EPSP合成酶的稳定性和积累量,从而提高植物相对应的抗性水平。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是,SEQ ID No:6所示的DNA序列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能够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EPSP合成酶活性的多肽的序列并不限于SEQ ID No:6所示的DNA序列。
要想把功能基因(即EpspsISA基因)转入作物中稳定表达,需要有完整的基因表达框,即,功能基因上游有启动子序列、下游有终止子序列。启动子序列和终止子序列在功能基因表达时起到控制功能基因转录的起始部位、转录强度和终止部位的作用,它并不影响功能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对于功能基因赋予的除草剂抗性特征没有任何的影响。因此,本发明中,可以选择任何能够适用于植物基因表达的启动子、终止子序列与功能基因形成不同组合的基因表达框。
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活性可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应用的启动子有组成表达型启动子(例如:CaMV35S启动子、Ubiquitin启动子、Actinl启动子等)、诱导表达型启动子(例如:创伤诱导表达启动子、光诱导启动子rbcS、四环素诱导表达启动子等)、组织特异表达型启动子(例如: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启动子TA29、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维管束特异表达启动子等)等。
因此,优选地,所述Epsps基因的3’端还含有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Nos序列)作为EPSP合成酶表达的终止子。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Epsps基因的5’端还含有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分别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其中,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为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玉米的Ubiquitin(Ubi)启动子,作为表达EPSP合成酶的启动子,且该启动子还优选带有增强子Ω序列(SEQ ID No:5),Ubi启动子与Ω序列之间可通过任何本领域公知的方式连接,例如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连接,本发明优选通过BamHI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连接(即,通过GGATCC连接)。
为了将基因连入载体,需要在其两端引入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所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选择和引入的方法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本发明中,将由TSP信号肽序列、人工优化的功能基因(EpspsISA基因)序列和Nos终止子序列组成的序列的两端添加内切酶切识别序列,5’端添加限制性内切酶SmaI的识别序列(cccggg)、3’端添加限制性内切酶SacI的识别序列(gagctc),形成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命名为TEN序列。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为全新序列,可以通过基因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出来,该合成方法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为许多公司采用作为商业化技术服务提供,如宝生物公司,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本发明中,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与增强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通过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连接,也可以在处于同一阅读框的前提下,相距更长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调整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与增强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中,优选通过一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载体插入有上述基因。
本发明中,所述重组载体由上述基因序列和载体组成,所述载体可以为T载体、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中的至少一种,其中,T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的主要作用是初步验证功能基因和目标蛋白的功能,而真核表达载体的作用是为了后续将其转化进作物中,因此,能够满足上述应用的各种T载体(pMD18-T、pMD19-T等)、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等)和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3300、pCAMBIA3301等)均可用于本发明。优选地,该载体还含有SEQ ID No:4(即Ubi启动子)和SEQ ID No:5(即Ω增强子序列)所示的序列作为表达EPSP合成酶的启动子和增强子,能够用于表达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EPSP合成酶。Ubi启动子与Ω序列之间由内切酶BamHI识别位点连接,如图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上述重组载体转化进所述作物中,使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具有除草剂抗性。
根据本发明,术语“作物”为本领域公知的概念,指大面积栽种或大面积收获,供盈利或口粮用的植物。本发明的基因不仅可用于转入水稻,也可以用于转入玉米、高粱、小麦、棉花、油菜、大豆、土豆、蔬菜等。优选地,所述作物为水稻,所述水稻包括各种水稻,如各亚种(籼稻、粳稻、爪哇稻)、各生态型(早稻、中稻、晚稻)水稻等。为了将该基因应用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本发明中,所述水稻为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具体地,可为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7001S、农垦58S、P88S、4008S、Y58S、培矮64S、N5088S、香125S、测64S、广占63S、GD-2S等。优选地,本发明中选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7001S作为转化的受体作物。
实现转基因的方法有本领域公知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优选地,本发明所用的转化方法为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所述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可以为传统的常规法,如(Yukoh Hiei,et al.Transformationof ric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7)35,p205-218)中报道的方法,也可采用(Seiichi Toki,et al.Earlyinfection of scutellum tissue with Agrobacterium allows high-speedtransformation of rice.The Plant Journal,(2006)47,p969–976.)中报道的快速转化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对现有技术的快速农杆菌转化法进行了改进,具体地,Seiichi Toki等人进行农杆菌转化时,愈伤组织诱导后不进行继代而直接浸染,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根据所用的愈伤组织的状态,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继代后第3天达到最佳状态时再进行浸染能够得到更高的侵染效率。即,优选地,所述农杆菌转化法包括,用上述的重组载体的农杆菌菌液与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并对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预分化和分化,其中,所述愈伤组织为诱导后继代的愈伤组织。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农杆菌转化法中,在共培养和预分化愈伤组织时,所用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粉含量为10-15g/L,优选为12g/L能够使愈伤组织的状态良好,分化效率提高。
术语“除草剂抗性”是指作物具有一定耐受除草剂的能力。本发明中,所述除草剂抗性为抗草甘膦的抗性;优选地,所述除草剂抗性为耐受至少0.83g/m2剂量的草甘膦。
根据本发明,为了对转基因后的植物进行筛选,转化方法还优选包括将筛选标记基因转化进同一作物中。所述筛选标记基因为本领域任何能够作为筛选标记的基因,如Bar基因(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Hpt基因、NptII基因等。本发明中,优选使用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Bar基因除了作为筛选标记外,还能使转入Bar基因的作物具有抗除草剂草铵膦的抗性。这样该转基因作物具有两种除草剂(草铵膦、草甘膦)的抗性,使得该作物对除草剂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田间防除杂草操作更加方便。
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
其中,DNA序列SEQ ID No:7委托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各种PCR引物的合成和基因测序工作委托华大基因公司进行;各种酶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pET32a(+)载体购自Invitrogen公司;pCAMIA3300载体提供自澳大利亚农业分子生物学应用中心(CAMBIA,http://www.cambia.org);质粒的提取、纯化和酶切以及其他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参考《分子克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作物为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农杆菌菌株为EHA105。本发明的农杆菌转化方法为对SeiichiToki,et al.2006(Seiichi Toki,et al.Early infection of scutellum tissue withAgrobacterium allows high-speed transformation of rice.The Plant Journal,(2006)47,p969–976.)的方法进行改良的方法,二者不同的是,改良后的方法中,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继代一次,继代后第3d进行浸染;且在共培养和预分化阶段均将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粉含量提高至12g/L。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人工优化的EpspsISA基因的构建方法
查找原始Epsps基因的DNA序列(见专利US005804425A),分析原始Epsps基因序列的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值)(见表1第5列)和水稻蛋白编码序列的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值)(见表1第4列)。根据分析,在保持原EPSP合成酶的氨基酸组成、顺序不变的情况下,用水稻偏爱密码子置换原始Epsps基因序列中相应的密码子,最终获得优化后的Epsps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命名为EpspsISA基因。
分析优化后的EpspsISA基因,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值)如表1中第3列所示,与水稻和原始Epsps基因序列相比,优化后的EpspsISA基因序列的密码子GCT、GCA、CCT、CCA、CAA、CGG、TCT和TCA的分布提高;同时为了防止DNA序列甲基化的可能,降低了GCG、ACG、CCG、TCG、GGG和CAG的分布。
获得的EpspsISA基因序列长度为1371bp,与原始Epsps基因的DNA序列相比,氨基酸组成、顺序不变,改变碱基163个,占碱基总数的11.89%,更改密码子138个,占整个密码子的30.20%,G+C含量为59.94%。
表1
注:括号内数据为在统计的样本中每个密码子使用的次数。RSCU(ij)=x(ij)/〔x(i)/n〕,其中,RSCU(ij)是指第i个氨基酸第j个同义密码子的密码子使用相对概率,x(ij)是指第i个氨基酸第j个同义密码子在一个基因中的出现次数,x(i)是指第i个氨基酸在这个基因中的出现次数,这个数字是该氨基酸对应所有同义密码子的出现次数之和;n是指该氨基酸对应的同义密码子种数。
表1示出了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ISA基因、原始的Epsps基因与水稻蛋白编码基因在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值)上的比较。
为了提高基因在植物体内转录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在优化好的EpspsISA基因序列的5’端添加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在3’端添加SEQ IDNo:3所示的序列。根据进一步实验的需要,在上述序列的5’端进一步添加SmaI内切酶识别位点cccggg,3’端进一步添加SacI内切酶识别位点gagctc,通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如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送至生物公司合成如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并将其连接在pMD19T载体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pET32a-EpspsISA重组载体的构建。
根据EpspsISA基因功能编码区序列及pET32a(+)载体上的多克隆位点、阅读框和T7启动子的作用方向设计一对引物P1和P2,其中,P1序列为5’-cgggatccatgcttcacggtgcttca-3’(SEQ ID No:9);P2序列为5’-ccgaagctttcatcaggcagccttggt-3’(SEQ ID No:10),以及选择两个合适的酶切位点,上游为BamHI(ggatcc),下游为HindIII(aagctt),以EpspsISA基因为模板进行PCR,得到EpspsISA基因的PCR产物。
将EpspsISA基因的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ET32a(+)均用双酶切(BamHI和HindIII)切成双黏性末端,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抗性培养基筛选,挑取5个单菌落培养,提取质粒,进行PCR和相应的酶切鉴定外源片段已经连入。选择扩增正确的克隆送去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证明与EpspsISA基因序列相同,且原核表达载体的阅读框完整,说明pET32a-EpspsISA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EpspsIS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活性。
(1)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挑取实施例2中的带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分别接种至含有50mg/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2h后按1%的接种量接种到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4h,直到OD600在0.5-0.8之间。然后加入IPTG诱导表达,通过优化确定EPSP酶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包括IPTG诱导量的优化、诱导时间的优化和诱导温度的优化。
最终确定IPTG诱导量为0.05mM,诱导时间为5h,诱导温度为20℃。
(2)表达蛋白的纯化和SDS-PAGE分析
在上述表达条件下进行表达后,收集菌体,按照Invitrogen公司的BugBuster蛋白抽提试剂分离纯化菌液中的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溶液和包涵体,然后取样用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情况。SDS-PAGE结果如图1a所示,其中,M为蛋白质分子量标记,箭头所示处蛋白的大小为64KDa,CK为pET32a空载体表达的总蛋白,泳道1、2、3分别表示37℃、28℃、20℃诱导的总蛋白,4-5、6-7、8-9分别表示37℃、28℃、20℃诱导的蛋白经分离纯化后的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溶液和包涵体,由图1a可以看出,37℃诱导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28℃诱导的蛋白以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溶液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20℃低温诱导的蛋白基本上以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溶液的形式存在。图1b为20℃低温诱导获得的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溶液经Ni-NTA树脂柱纯化后的SDS-PAGE结果,M为蛋白质分子量标记,箭头所示处蛋白的大小为64KDa,S1泳道表示经20℃低温诱导获得的、Ni-NTA树脂柱纯化后的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纯化的EPSP合成酶蛋白可用于制作抗体、分析该蛋白质的食用安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植物表达载体p3300-EpspsISA的构建。
将TEN序列与p3300-ubi-Ω-OsbHLH1载体(该载体已含ubi启动子和Ω增强子序列,载体来源参考:罗伯祥等,OsbHLH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水稻研究.生物技术通报,2009(7):76-81.)分别进行双酶切、回收、再连接,其中,上游酶切位点为SmaI,下游酶切位点为SacI,用含EpspsISA基因的TEN序列替换掉OsbHLH1基因得到p3300-EpspsISA重组载体,载体构建流程图如图2所示。将该重组载体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菌株。通过抗性培养基筛选,挑取单菌落培养,提取质粒,进行PCR和相应的酶切鉴定外源片段的插入情况(检测EpspsISA基因的上游引物PEpsps ISA-1序列为5’-cgccaagtctttgtgggtgt-3’(SEQ ID No:11),下游引物PEpsps ISA-2序列为5’-gtccacggtgacagggttct-3’(SEQ ID No:12))。PCR和酶切结果说明p3300-EpspsISA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EpspsISA基因在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中的表达。
1、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改良后的方法)
取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的成熟种子,剥去颖壳;加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30min,倾去上清液,用无菌双蒸水清洗3-5次;将种子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32℃黑暗下培养5-7d;挑选从种子盾片部位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接于新鲜培养基上,继代3d后用于农杆菌转化。
2、农杆菌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改良后的方法)
(a)p3300-EpspsISA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法参考《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第二版)进行。
(b)农杆菌转化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1)取步骤(a)得到农杆菌单菌落,均匀涂抹于含50mg/L卡那霉素和50mg/L利福平的LB固体培养基上,28℃倒置培养1-2d至菌落长出;(2)加入相应的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成一定浓度的菌液,测OD值在0.3左右;(3)将待浸染的愈伤组织置于滤纸上于无菌风下吹干后置于灭菌的三角瓶中,加入稀释好的农杆菌菌液浸染20min,浸染过程中不断的摇动三角瓶;(4)取出愈伤组织置于灭菌的滤纸上吸干多余菌液后再置于琼脂粉含量为12g/L的固体共培养基上于24℃暗培养3d;(5)取出共培养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6mg/L草胺膦筛选压、400mg/L羧苄霉素和500mg/L头孢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筛选2-3周;(6)之后将筛选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琼脂粉含量为12g/L的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2周;(7)将预分化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每天12h、1000-1500lux光照下进行分化;(8)3d即出现绿点,10d左右即出苗,2-4周后将再生小苗转至1/2MS培养基上壮苗培养,待小苗长到10cm左右时移栽入土。分别得到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8。
利用改良后的方法转化7001S愈伤组织2652块,获得抗性愈伤组织1768块,其中可以分化出现绿点的有593块,共获得34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28%。
而利用文献(Seiichi Toki,et al.Early infection of scutellum tissue withAgrobacterium allows high-speed transformation of rice.The Plant Journal,(2006)47,p969–976.)所示的常规转化方法(共培养和预分化培养基中琼脂粉的用量为8g/L)转化7001S愈伤组织(诱导后不进行继代)3358块,获得抗性愈伤组织712块,其中可以分化出绿点的有118块,最后获得6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0.18%。
3、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a)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8的PCR检测
首先,通过CTAB法提取植株总DNA,方法参考《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第二版)进行。
然后,通过PCR分析:(1)DNA试验材料: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8的总DNA提取物;阴性对照7001S的总DNA提取物;阳性对照p3300-EpspsISA质粒。(2)PCR检测EpspsISA基因:上游引物PEpsps ISA-1的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下游引物PEpsps ISA-2的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检测Bar基因的上游引物PBar-1的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下游引物PBar-2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对EpspsISA基因的检测结果如图3a所示。其中,泳道M为1kb plus DNAmarker,目标条带如箭头所示为1360bp,泳道P为阳性质粒的对照,泳道B为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泳道CK为非转基因植株7001S的阴性对照,泳道0-8为EB7001S-0至EB7001S-8的9个转基因株系的检测结果,从图3a可以看出,除了泳道8之外,泳道0-7都观察到了目标条带,说明EB7001S-0至EB7001S-7号的转基因株系都成功转入了EpspsISA基因。
对Bar基因的检测结果如图3b所示。其中,泳道M为1kb plus DNAmarker,目标条带如箭头所示为500bp,泳道P为阳性质粒的对照,泳道B为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泳道CK为非转基因植株7001S的阴性对照,泳道0-8为EB7001S-0至EB7001S-8的9个转基因株系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说明EB7001S-0至EB7001S-7号的转基因株系也都成功转入了Bar基因。
(b)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7的RT-PCR检测
首先,用TRIZOL法提取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7的总RNA,使用反转录试剂盒获得大量cDNA,进行PCR检测,结果与步骤(a)的PCR结果相同。进行相对荧光定量PCR,结果见图3c,其中,横轴表示非转基因植株7001S的阴性对照CK和EB7001S-0至EB7001S-7号的转基因株系(对应0-7),纵轴表示荧光定量PCR的相对表达。图3c说明EB7001S-0至EB7001S-7号的转基因株系都成功转入了EpspsISA基因,且在植株体内正常表达,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CK。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8的T2代种子发芽检测结果。
方法:将EB7001S-0至EB7001S-8转基因植株T2代种子剥壳后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min,无菌水清洗数遍,置于无菌滤纸上吹干后,分别接入含有6mg/L草铵膦和0.2mM草甘膦的1/2MS培养基上,每皿接25粒左右种子,7天后统计结果,并照相记录。
EB7001S-0至EB7001S-8转基因植株T2代种子分别在含草铵膦和草甘膦的培养基中的发芽结果如图4所示(上图为含草铵膦的培养皿,下图为含草甘膦的培养皿),与PCR结果相同,除了EB7001S-8外,其余转基因植株EB7001S-0至EB7001S-7的T2代种子均表现出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的抗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转基因植株EB7001S(取EB7001S-0至EB7001S-7株系各8株共64株)的T2代盆栽植株整株喷洒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性实验。
用1000mg/L、100ml的草甘膦喷洒非转基因植株7001S和转基因植株EB7001S(各64株,面积0.12平方米),10d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结果如图5a所示。其中,CK为非转基因植株7001S,另一边为EB7001S转基因株系,由图5a可以看出,非转基因植株7001S已经枯死,而转基因的植株则生长正常。说明获得的转基因作物及其T2代作物均具有极好的抗草甘膦的性能,抗性剂量不小于0.833g/m2
用450mg/L、100mL的草铵膦喷洒非转基因植株7001S和转基因植株EB7001S(各64株,面积0.12平方米),10d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结果如图5b所示。其中,CK为非转基因植株7001S,另一边为EB7001S转基因株系,由图5b可以看出,非转基因植株7001S已经枯死,而转基因的植株则生长正常。说明获得的转基因作物及其T2代作物均具有极好的抗草铵膦的性能,抗性剂量不小于0.375g/m2

Claims (11)

1.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
2.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如下的核苷酸序列: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该基因能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
3.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如下的核苷酸序列: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3’端连接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该基因能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且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终止子。
4.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如下的核苷酸序列:该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该基因能编码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且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分别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启动子和增强子。
5.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如下的核苷酸序列: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并且在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该基因能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且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分别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启动子和增强子。
6.一种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如下的核苷酸序列: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并且在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的5’端连接有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以及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3’端连接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该基因能编码N端带有TSP信号肽的、具有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终止子,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分别作为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表达的启动子和增强子。
7.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载体插入有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因。
8.一种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载体转化进所述作物中,使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具有除草剂抗性;其中,所述作物为水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作物为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7001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除草剂抗性为抗草甘膦的抗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除草剂抗性为耐受至少0.83g/m2剂量的草甘膦。
CN201110270905.7A 2011-09-14 2011-09-14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Active CN102994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0905.7A CN102994526B (zh) 2011-09-14 2011-09-14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0905.7A CN102994526B (zh) 2011-09-14 2011-09-14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4526A CN102994526A (zh) 2013-03-27
CN102994526B true CN102994526B (zh) 2015-01-14

Family

ID=4792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0905.7A Active CN102994526B (zh) 2011-09-14 2011-09-14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94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9708B (zh) * 2013-08-19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核酸和检测转基因水稻eb7001s及其衍生系的方法以及试剂盒及其用途
CN107129993B (zh) * 2016-02-26 2020-10-13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修饰的抗草甘膦基因及抗草甘膦水稻的培育方法
CN107267534B (zh) * 2016-04-07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人工优化合成的Mat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CN106636025B (zh) 2016-12-28 2017-11-14 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epsps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12301145A (zh) * 2020-10-13 2021-02-02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转基因水稻eb7001s-6的rpa检测引物与探针组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D.-Y et al..Accession No:AAL67577.1.《Gene Bank》.2002,全文. *
一种抗草甘膦基因的发现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的培育;赵特;《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601;第69页第1.2.1.2节至第82页2.7节 *
水稻的密码子用法及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侧翼序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刘庆坡;《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401;第41页,表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4526A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5173B (zh) 能赋予除草剂抗性的基因
AU2016399292B2 (en) Herbicide tolerant protein, encoding gene and use thereof
CN103484481B (zh) 改良的grg23 epsp合酶:组合物和使用方法
US20160017351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argeting Sequences of Interest to the Chloroplast
US9464117B2 (en) Herbicide-resistant proteins, encoding genes, and uses thereof
US9462805B2 (en) Herbicide-resistant proteins, encoding genes, and uses thereof
CA2975762C (en) Herbicide-resistant protein, encoding gene and use thereof
CN102994526B (zh) 人工优化合成的Epsps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US10655140B2 (en) Herbicide-resistant protein, encoding gene and use thereof
NZ336687A (en) A marker gene encoding cyanamide hydratase modified in the PAT gene acts both as a marker and increases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to monocots or dicots
CN104611304A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3013939A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3740666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Oxtoby et al. Breeding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using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echniques
US20110283418A1 (en) Transgenic Plants Having Altered Nitrogen Metabolism
CN103740664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7428808A (zh) 用于在植物中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核酸构建体
CN106834313B (zh) 人工优化合成的Pat#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CN114585731B (zh) 突变的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多肽、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7267534B (zh) 人工优化合成的Mat基因与重组载体以及改变作物抗性的方法
WO2024102881A1 (en) Transgenic camelina plant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be tolerant to glufosinate without exhibiting a decrease in seed yield
CN118265781A (zh) 除草剂抗性
CN1753989A (zh) Tps植物基因构建体和转化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aoyu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415700 city of Changde Zhang Jiang Zhen Yu Fu Road No. 14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410125 Furong district,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