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2088B - 卷取单元 - Google Patents

卷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2088B
CN102992088B CN201210163786.XA CN201210163786A CN102992088B CN 102992088 B CN102992088 B CN 102992088B CN 201210163786 A CN201210163786 A CN 201210163786A CN 102992088 B CN102992088 B CN 102992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obbin
conveying
supply bobbin
pa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37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2088A (zh
Inventor
梅冈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2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2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2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22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adapted to prevent excessive balloon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spent cores or receptacles and replacing by supply packages at paying-out station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卷取单元,具备托盘保持部(51)、纱层传感器(36)和托盘位置调整机构。托盘保持部(51)保持输送托盘(19)。纱层传感器(36)对载放在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的位置进行检测。托盘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纱层传感器(36)的输出结果来操作托盘保持部(51),而调整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的位置。

Description

卷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单元,从装载在输送托盘上输送来的供纱管退绕纱线而形成卷装。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纱线卷取装置,在从供纱管退绕纱线的同时,将退绕的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这种纱线卷取装置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中。
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对从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的构成。该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配置在供纱管上方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用于通过与在供纱管的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而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由此对从该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
另外,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所记载的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对供纱管的锥面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且,其构成为与锥面部的下降相联动而使限制部件下降。由此,即使随着从供纱管退绕纱线而形成气圈的位置变化,也能够使限制部件跟踪,因此能够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
另外,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所记载的自动络纱机构成为,沿着适宜的托盘输送路来输送安装了供纱管的托盘。通过该构成,能够向筒管设置部供给供纱管。
为了通过退绕辅助装置对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优选供纱管与限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始终恒定。因此,以往,如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那样,在将供纱管装载在托盘上进行输送的构成中,构成为将装载了要退绕的供纱管的托盘定位到规定的位置(限制部件正下方的位置)。
但是,在自动络纱机中,对应于纱线种类而供给各种形状、内径的供纱管,因此根据供纱管的形状、内径的不同,有时供纱管相对于托盘未被笔直地安装。如此,在供纱管倾斜了的情况下,不能够使限制部件相对于在供纱管上方形成的气圈适当地接触,有时纱线的退绕张力变得不稳定而卷装的品质降低。
另外,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构成:在输送托盘的栓的外周,设置了相对于筒管能够以间隙嵌合状态和压接状态进行变形的筒管固定部件。由此,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中,能够通过低价的设备来可靠地使筒管相对于托盘垂直地插立。但是,即使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的构成中,根据供纱管的内径、形状的不同,也会存在通过筒管固定部件不能够适当地固定该供纱管的情况。因此,可以认为,在对应于纱线种类而供给各种形状、内径的供纱管的环境下,通过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的构成,有时也不能够可靠地进行调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构成:在托盘输送式的纱线卷取装置中,能够与供纱管相对于该托盘的安装状态无关地从该供纱管适当地退绕纱线。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和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对从载放在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取单元的以下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托盘保持部、筒管检测部和托盘位置调整机构。上述托盘保持部保持上述输送托盘。上述筒管检测部对载放在上述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的位置进行检测。上述托盘位置调整机构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而对上述托盘保持部所保持的上述输送托盘的位置进行调整。
通过如此地对输送托盘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在托盘输送型的卷取单元中能够进行供纱管的对位。由此,纱线从供纱管的退绕张力稳定,能够进行高速退绕。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托盘位置调整机构具备:驱动部,驱动上述托盘保持部;以及控制部,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驱动部而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通过该构成,能够将供纱管对位到规定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适当地退绕该供纱管的纱线。
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上述筒管检测部对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
即,通过根据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检测结果来调整输送托盘的位置,能够使上述退绕侧端部相对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对从上述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上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与在从上述供纱管退绕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接触的限制部件。以上述限制部件的退绕中心为基准来决定上述目标位置。
如此,通过将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相对于限制部件进行对位,能够形成最佳的气圈。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限制部件由圆筒部件形成。卷取单元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能够存储为了使供纱管从上述筒管检测部检测出该供纱管的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为止而需要的上述托盘保持部的驱动量,该目标位置是该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中心与上述圆筒部件的轴心一致的位置。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检测出供纱管时的上述输送托盘的位置和上述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驱动上述驱动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
如此,为了使供纱管与目标位置对准而需要的输送托盘的移动量,能够预先设定。由此,通过简单的控制,能够使供纱管的退绕端的位置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限制部件和上述筒管检测部构成为能够一体地上下移动。上述筒管检测部兼有作为纱层检测部的功能,该纱层检测部为了决定上述限制部件的移动位置而检测供纱管的纱层。
如此,通过使1个传感器兼有检测筒管的功能和检测纱层的功能,由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在调整上述供纱管的位置时,在上述筒管检测部不能够检测出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情况下,使上述筒管检测部向下方移动。
由此,在供给了较短的筒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检测。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托盘保持部具备:输送导向器,通过与上述输送托盘接触并转动,由此输送该输送托盘;以及弹性支承部,从上述输送导向器的相反方向弹性地推压上述输送托盘。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输送导向器。
通过该构成,通过由驱动部来驱动输送导向器,由此进行输送托盘向前进方向的移动,通过弹性支承部的弹性力来进行该输送托盘向返回方向的移动。即,能够通过1个驱动部在前进和后退的双方向上调整输送托盘的位置。此外,能够通过输送导向器和弹性支承部将输送托盘夹入而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提高输送托盘的位置的调整精度。
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上述弹性支承部和上述输送导向器的某一方具备筒管接触部,该筒管接触部通过与供纱管的芯管接触,由此经由该芯管间接地推压上述输送托盘。
由此,能够将供纱管推压到输送托盘上,因此能够将供纱管固定而进行正确的对位。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弹性支承部具备:支承臂,与上述输送托盘或上述供纱管的芯管接触而推压上述输送托盘;施力部件,对上述支承臂施力;以及限制器,限制通过上述施力部件使上述支承臂移动的范围。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保持输送托盘的托盘保持部。此外,通过设置限制器,能够使支承臂不超程。此外,由此能够防止支承臂妨碍输送托盘的输送。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驱动部是驱动上述输送导向器的步进马达。卷取单元具备用于对上述输送导向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
通过将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能够容易地进行输送导向器的驱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输送托盘及其所载放的供纱管的侧视截面图。
图3是卷取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退绕辅助装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跟踪锥面部的下降而使活动部件下降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6是供纱部的俯视图。
图7是输送托盘排出时的供纱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输送导向器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由输送导向器和弹性支承部夹入输送托盘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进行调心控制前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在调心控制中供纱管遮挡纱层传感器时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在调心控制中筒管检测位置的供纱管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在调心控制中目标位置的供纱管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较短的供纱管载放在输送托盘上的情况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0主要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卷取单元11、机体控制装置12、供纱管供给装置13以及落纱装置14。
机体控制装置12构成为能够与各卷取单元11通信。自动络纱机10的操作员,通过适宜地操作机体控制装置12,能够综合地管理多个卷取单元11。
各个卷取单元11构成为,从供纱管15退绕纱线,并使所退绕的纱线16在横动的同时卷绕到卷取管上。被卷绕了纱线16的状态的卷取管被称为卷装18。
在供纱管供给装置13和各卷取单元11之间配设有由输送带等构成的供纱管输送机构(省略图示)。该供纱管输送机构构成为,能够将装载了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图2)输送到各卷取单元11。
输送托盘19由栓部19a、筒管载放部19b以及基座部19c构成。如图2所示,栓部19a形成为向大致垂直方向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或大致圆锥形状。该栓部19a的外径成为能够插入到供纱管15的芯管15a内侧的程度的直径。筒管载放部19b成为轴线与栓部19a一致的大致圆柱形状,其上表面大致水平。另外,筒管载放部19b的外径设定得比供纱管15的芯管15a的外径大。由此,如图2所示,能够将栓部19a插入到供纱管15的芯管15a中,而以大致直立状态将该供纱管15载放在输送托盘19上。另外,基座部19c成为轴线与筒管载放部19b一致的大致圆柱形状,其外径被设定得比筒管载放部19b的外径更大。
上述供纱管供给装置13构成为,在将供纱管15每次一个地载放在输送托盘19上之后,向上述供纱管输送机构送出。通过该构成,能够将供纱管15供给到各卷取单元11。
落纱装置14构成为,在各卷取单元11中卷装18成为满卷(卷绕了规定量的纱线的状态)时,移动到该卷取单元11的位置,卸下上述满卷卷装,并且设置空的卷取管。上述供纱管供给装置13和落纱装置14的动作由机体控制装置12控制。
接着,参照图3对卷取单元11的构成进行说明。
各卷取单元11具备供纱部20和卷取部21。
供纱部20构成为,将装载在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保持在规定位置上。由此,能够从供纱管15适当地退绕纱线16。
卷取部21具备摇架23和卷取滚筒17。
摇架23具有一对轴承中心,并且构成为,通过由该轴承中心夹入卷取管22,由此自由旋转地支承该卷取管22(或卷装18)。摇架23构成为,能够使所支承的卷装18的外周与卷取滚筒17的外周接触。
卷取滚筒17用于使纱线16在卷装18的表面上往复动,同时使上述卷装18旋转。卷取滚筒17由省略图示的驱动源(电动马达等)旋转驱动。在使卷装18的外周接触卷取滚筒17的状态下,通过旋转驱动该卷取滚筒17,能够使卷装18从动旋转。另外,在该卷取滚筒1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省略图示)。从供纱管15退绕的纱线16,在通过上述横动槽而以恒定宽度往复动(横动)的同时被卷绕到卷装18的表面上。由此,能够形成具有恒定的卷绕宽度的卷装18。
另外,各卷取单元11构成为,在供纱部20和卷取部21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从供纱部20侧开始按顺序配置了退绕辅助装置24、张力赋予装置25、接头装置26以及纱线品质测定器27。另外,各卷取单元11具备用于对该卷取单元11所具备的各构成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部39。该单元控制部39构成为能够与上述机体控制装置12通信。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纱线16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和“下游侧”。
退绕辅助装置24具备能够覆盖供纱管15的芯管的限制部件28。限制部件28构成为大致筒状,并且被配置为与在供纱管15的纱层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而且,所谓气圈是指从供纱管15退绕的纱线16由于离心力而舞动的部分。通过使限制部件28接触该气圈,由此对该气圈部分的纱线16赋予张力,防止纱线16过度舞动。由此,能够从供纱管15适当地退绕该纱线16。
张力赋予装置25用于对移动的纱线16赋予规定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装置25由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活动的梳齿的门式的装置构成。活动侧的梳齿被施力,以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的状态。通过使纱线16在弯曲的同时通过啮合状态的梳齿之间,能够对该纱线16赋予适度的张力而提高卷装18的品质。但是,张力赋予装置25不限于上述门式的装置,例如能够采用圆盘式的装置。
接头装置26为,在供纱管15与卷装18之间的纱线16由于某种理由而成为截断状态时,将供纱管15侧的下纱线和卷装18侧的上纱线进行接头。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装置26构成为捻接装置,该捻接装置通过由压缩空气产生的捻回空气流使纱头彼此捻合。但是,接头装置26不限于上述捻接装置,例如能够采用机械式的打结器等。
纱线品质测定器27构成为,用适宜的传感器来监视纱线16的粗细。另外,在纱线品质测定器27的附近附设有省略图示的割刀,该割刀用于在该纱线品质测定器27检测出纱线粗细的异常时立刻切断纱线16。
在接头装置26的下侧以及上侧设置有:下纱线捕捉管29,捕捉供纱管15侧的纱线(下纱线)并进行引导;以及上纱线捕捉管30,捕捉卷装18侧的纱线(上纱线)并进行引导。在下纱线捕捉管29的前端形成有吸引口31,在上纱线捕捉管30的前端具备吸嘴32。在两个捕捉管29、30上分别连接有适宜的负压源,能够对上述吸引口31和吸嘴32作用吸引流。
通过该构成,在纱线在供纱管15与卷装18之间成为截断状态时,由下纱线捕捉管29捕捉供纱管侧的纱线并导入接头装置,并且由上纱线捕捉管30捕捉卷装侧的纱线并导入接头装置。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接头装置26,由此将上纱线和下纱线进行接头,在供纱管15与卷装18之间使纱线16成为连续状态。由此,能够重新开始纱线16向卷装18的卷绕。
接着,参照图4对退绕辅助装置24进行详细说明。退绕辅助装置24的上述限制部件28由固定部件28a和活动部件28b构成。
固定部件28a经由适宜的部件而相对于卷取单元11的主体框架固定。固定部件28a构成为大致筒状。另一方的活动部件28b也构成为大致筒状,并使轴线与固定部件28a一致而配置为覆盖固定部件28a的外侧。固定部件28a和活动部件28b的中心轴线被配置为大致铅垂。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为筒状的固定部件28a和活动部件28b的中心轴线(退绕中心)的延长线设为假想线70。
退绕辅助装置24具备省略图示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用于使活动部件28b沿着其轴线在大致铅垂方向上移动。该升降机构的动作由上述单元控制部39控制。
另外,退绕辅助装置24具备与活动部件28b一体地移动的传感器保持部件35。在该传感器保持部件35上固定有用于检测供纱管15的纱层的上端面(以下称为锥面部)的纱层传感器36。该纱层传感器36构成为具有投光部36a和受光部36b的透射式的光电传感器。即,在该投光部36a和受光部36b之间被锥面部遮挡时,检测出该锥面部。该纱层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被送到上述单元控制部39。
在纱线卷取中,单元控制部39进行控制,以使活动部件28b(和传感器保持部件35)下降到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锥面部的位置。由此,如图5所示,能够跟踪从供纱管15退绕纱线16而导致的锥面部的下降(供纱管15的纱线减少),而使活动部件28b(和传感器保持部件35)下降。由此,能够使锥面部和活动部件28b之间的位置关系始终恒定,因此能够将对气圈赋予的张力保持恒定,适当地从供纱管15退绕纱线16。
接着,对供纱部20的构成进行说明。供纱部20构成为,将沿着上述筒管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托盘19取入卷取单元11,并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如图6所示,筒管输送路径包括:供给输送机40,将装载了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输送到各卷取单元11;和回收输送机41,回收从各卷取单元11排出的输送托盘19。而且,供给输送机40被配设在卷取单元11的背面侧,回收输送机41被配设在卷取单元11的正面侧。
供纱部20主要具备通路板42、转台43以及输送导向器44。
该通路板42被设置为大致水平,并被配置在供给输送机40和回收输送机41的输送面的上方。另外,在通路板42上形成有连接供给输送机40和回收输送机41的托盘通路45。该托盘通路45形成为具有与筒管载放部19b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宽度的细长间隙。
由供给输送机40输送的输送托盘19被依次取入到托盘通路45中。被取入到托盘通路45中的输送托盘19的筒管载放部19b,被引导为嵌入到托盘通路45中(参照图6)。由此,输送托盘19被沿着托盘通路45输送。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送托盘19在托盘通路45中从供给输送机40朝向回收输送机41输送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是装置的大致前后方向(图6的大致上下方向)。
在托盘通路45的入口部分,在通路板42的下方配置有转台43。如图8所示,该转台43形成为圆板状,其上表面大致水平。转台43构成为,经由凸轮机构48和单向超越离合器49,通过步进马达(驱动部)47的驱动力,在一个方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被取入到托盘通路45中的输送托盘19,被放置在转台43上,通过该转台43的旋转,而被沿着托盘通路45朝向下游侧输送。而且,上述步进马达47由马达控制部50控制。该马达控制部50构成为能够与上述单元控制部39通信。
在托盘通路45的途中,配置有阻挡由转台43输送的输送托盘19的输送导向器44。
具体来说,该输送导向器44具有卡止部44a,该卡止部44a与沿着托盘通路45输送的输送托盘19的基座部19c接触。其构成为,通过使卡止部44a从输送方向下游侧抵接由转台43输送的输送托盘19,由此来阻挡输送托盘19。图6表示通过输送导向器44的卡止部44a来阻挡输送托盘19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中,供纱部20具有托盘保持部51。如图3所示,托盘保持部51构成为,对装载了由卷取单元11退绕纱线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进行保持。如图6所示,托盘保持部51保持输送托盘19的位置,比输送导向器44阻挡输送托盘19的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托盘保持部51将输送托盘19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能够从装载在该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适当地退绕纱线16。另外,托盘保持部51的详细构成将后述。
在从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退绕纱线16而该供纱管15成为空(在供纱管15上未卷绕纱线的状态)时,供纱部20进行装载了空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的排出、和装载了新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的送入。
具体来说,如下所述。上述输送导向器44构成为,经由凸轮机构48,通过步进马达47的驱动力,能够沿着图6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当检测出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成为空时,单元控制部39将筒管更换信号发送给马达控制部50。接收到筒管更换信号的马达控制部50,通过适宜控制步进马达47,由此经由凸轮机构48使输送导向器44从图6的状态开始顺时针转动。
由此,如图7所示,托盘保持部51到此为止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被释放,并且由输送导向器44上形成的推出部44b将该输送托盘19朝向回收输送机41推出。被推出到回收输送机41上的输送托盘19由该回收输送机41输送,并被回收到供纱管供给装置13。另外,与此同时,由输送导向器44的卡止部44a阻挡的输送托盘19,被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取入1个。
接着,马达控制部50通过适宜控制步进马达47,由此经由凸轮机构48使输送导向器44从图7的状态开始逆时针转动。由此,输送导向器44的位置返回图6的状态,因此能够由托盘保持部51保持取入的新的输送托盘19,同时比其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托盘19再次由卡止部44a阻挡。
如上所述,供纱部20构成为,通过输送导向器44的旋转,来进行输送托盘19的取入、输送托盘19的排出以及输送托盘19的保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构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考虑供纱管15相对于输送托盘19以直立状态载放的情况。在以往的卷取单元中,以供纱管15直立的这种情况为前提,因此构成为,将装载了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保持在限制部件28正下方的位置(更正确地说,是假想线70和输送托盘19的栓部19a的轴线一致的位置)。将此时的输送托盘19的位置(图5的位置)称为输送托盘19的基准位置。通过将输送托盘19保持在基准位置,能够使该输送托盘19所载放的供纱管15的轴线与假想线70(限制部件28的中心轴线)一致。
由此,能够使限制部件28适当地接触在该供纱管15的上方形成的气圈,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从该供纱管15的纱线退绕。尤其是,如果为供纱管15的轴线与假想线70一致的图4的状态,则该供纱管15的位置(尤其是供纱管15的前端位置)恒定,因此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稳定地检测出该供纱管15的锥面部。因此,能够跟踪锥面部的下降而使活动部件28b适当地下降,因此限制部件28对气圈的覆盖状况始终恒定,能够对该气圈赋予稳定的张力。
但是,由于向卷取单元11供给各种形状、内径的供纱管,因此例如图10所示,有时供纱管15未被笔直地插在输送托盘19上。因此,实际上,即使将输送托盘19保持在基准位置上,该输送托盘19上所装载的供纱管15的位置、尤其是供纱管15的前端(退绕侧端部)15b的位置也不会成为恒定。
在供纱管15的位置不成为恒定的这种情况下,不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稳定地检测出该供纱管15的锥面部的位置,结果限制部件28对供纱管15的覆盖状况不稳定。结果,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够使限制部件28适当地接触在供纱管15的上方形成的气圈,不能够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构成为,能够调整供纱部20保持的输送托盘19的位置。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供纱部20具备对装载了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进行保持的托盘保持部51。托盘保持部51构成为,通过上述输送导向器44和弹性支承部52夹入并保持输送托盘19。
如图6、图9所示,在输送导向器44上设置有托盘接触部53,该托盘接触部53从输送方向上游侧接触输送托盘19的筒管载放部19b的周面。该托盘接触部53由金属板构成。如图9所示,该托盘接触部53构成为,在与输送托盘19接触的部分被弯曲,金属板的端面不朝向输送托盘19侧。由此,金属板的端面不接触输送托盘19,因此能够防止该输送托盘19损伤。
如图6所示,弹性支承部52具备支承臂57,该支承臂57构成为能够以支轴54为中心转动。另外,在上述支轴54上配置有省略图示的施力部件,将支承臂57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施力。而且,为了阻止支承臂57由于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无限制地转动,在通路板42上配置有与该支承臂57接触的限制器55。图7表示由限制器55阻止支承臂57的转动的情况。而且,通过如此由限制器55将支承臂57卡止在适宜的位置上,能够防止支承臂57妨碍输送托盘19的输送。
支承臂57被配置为,其侧面能够从输送方向下游侧接触输送托盘19的筒管载放部19b的周面。另外,支承臂57如上述那样被顺时针地施力,因此通过该支承臂57的侧面,能够从输送方向下游侧弹性地推压输送托盘19的筒管载放部19b的周面。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从支承臂57的相反侧(输送方向上游侧)接触筒管载放部19b。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托盘保持部51构成为,通过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和支承臂57的侧面,弹性地夹入并保持输送托盘19。
另外,在支承臂57的前端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筒管接触部56。该筒管接触部56被配置为,在支承臂57的侧面与输送托盘19的筒管载放部19b接触时,该筒管接触部56能够接触载放在该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的下端部(更正确地说是筒管的芯管15a的下端部的外周)。例如在图9等中表示筒管接触部56接触供纱管15的芯管15a的下端部的情况。该筒管接触部56接触供纱管15的部分,由比较软的材料(具体为塑料)构成。由此,能够防止筒管接触部56接触的供纱管15损伤。
支承臂57被顺时针地施力,因此安装在该支承臂57上的筒管接触部56能够从输送方向下游侧弹性地推压供纱管15。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从筒管接触部56推压的方向的相反侧(输送方向上游侧)接触输送托盘19。结果,如图9所示,供纱管15由于被筒管接触部56推压,而被推压到输送托盘19的栓部19a上。这样,通过由筒管接触部56将供纱管15推压到输送托盘19上,能够固定供纱管15的姿态,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供纱管15的姿态在筒管的调心控制(后述)的过程中变化。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说,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经由供纱管15间接地推压输送托盘19的栓部19a。因此,也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托盘保持部51构成为,通过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和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间接地夹入并保持输送托盘19。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承部52中,除了支承臂57,筒管接触部56也具有保持输送托盘19的功能。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输送托盘19,并且能够防止输送托盘19倾斜。
而且,如图6所示,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和弹性支承部52的支承臂57及筒管接触部56,在俯视中被配置为大致“八”字形(V字形)。由此,由托盘接触部53和支承臂57及筒管接触部56夹入的输送托盘19,被向上述“八”字(V字)的扩展方向施力,结果被推压到托盘通路45的边缘部45a上。由此,由托盘保持部51保持的输送托盘19,由托盘接触部53、支承臂57(及筒管接触部56)以及托盘通路45的边缘部45a这三点支承。这样,通过三点支承输送托盘19,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输送托盘19。
这里,如上所述,通过控制步进马达而能够使输送导向器44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因此,考虑使输送导向器44从图6的状态顺时针转动了若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若干。另一方面,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从输送方向下游侧弹性地推压输送托盘19。结果,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上述输送托盘19,被弹性支承部52推压而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
接着,考虑使输送导向器44从图6的状态逆时针转动了若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输送导向器44的托盘接触部53向输送托盘1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若干。此时,输送托盘19由托盘接触部53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推压。此时,输送托盘19能够边推开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边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输送导向器44转动,能够使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移动。即,通过调整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能够调整托盘保持部51保持输送托盘19的位置。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能够通过马达控制部50控制步进马达47而经由凸轮机构48来调整。因此,能够说马达控制部50、步进马达47及凸轮机构48构成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
接着,对基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托盘保持部51和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的供纱管15的调心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有时供纱管15被倾斜地插在输送托盘19上(例如图10所示的情况),因此即使假设将输送托盘19保持在基准位置(限制部件28正下方的位置)上,也不能够使供纱管15相对于限制部件28的位置(尤其是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位置)恒定。
因此,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构成为,进行如下的筒管调心控制:使输送托盘19移动,以使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中心成为与通过限制部件28的轴线的假想线70一致的状态(图13的状态)。这里,将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中心与通过限制部件28的轴线的假想线一致时的供纱管15的位置(图13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调心控制是使输送托盘19上所载放的供纱管15与目标位置对准的控制。
即,即使假设供纱管15被倾斜地插在输送托盘19上,如果能够使该供纱管15的前端15b与假想线70一致(如果能够使供纱管15与目标位置对准),则供纱管15的前端15b与限制部件28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会成为恒定。因此,通过进行调心控制,能够与供纱管15的倾斜无关地使限制部件28适当地接触从该供纱管15退绕的纱线16。
下面,对调心控制进行具体说明。在将装载了成为空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排出、同时托盘保持部51取入装载了新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时,进行该调心控制。
首先,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通过驱动托盘保持部51,使该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装载了新的供纱管15的输送托盘19)向一个方向移动。此时,使输送托盘19移动的方向是供纱管15接近纱层传感器36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等所示,从假想线70观察,在装置正面侧(图10的右侧)配置有纱层传感器3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从基准位置朝向装置正面侧移动。更具体来说,马达控制部50通过适宜控制步进马达47,而使输送导向器44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输送托盘19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装置大致正面侧)移动。
当使输送托盘19朝向装置正面侧移动时,在某一时刻,纱层传感器36的投光部和受光部之间被供纱管15的前端15b遮挡(图11的状态)。即,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的前端15b。
在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情况下,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通过驱动托盘保持部51,而使该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向之前的相反方向移动。具体来说,马达控制部50通过适宜控制步进马达47,而使输送导向器44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托盘19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朝向装置大致背面侧)移动。此时,马达控制部50使输送导向器44以比使该输送导向器44逆时针转动时慢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即,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使输送托盘19朝向背面侧缓慢地移动。
当使输送托盘19从图11的状态向装置背面侧移动时,在某一时刻,纱层传感器36的投光部和受光部之间变得不被供纱管15的前端15b遮挡(图12的状态)。将供纱管15的前端15b从纱层传感器36离开时的供纱管15的位置作为筒管检测位置。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使输送托盘19缓慢地移动,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供纱管15的前端从纱层传感器36离开的位置(筒管检测位置)。这样,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的位置,因此可以说纱层传感器36兼有作为筒管检测部的功能。
这里,纱层传感器36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筒管检测位置上的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位置恒定。因此,通过使供纱管15从筒管检测位置移动一定距离,能够使该筒管15与目标位置对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控制部50具备存储部59,该存储部59存储为了使筒管检测位置的供纱管15移动到目标位置而需要的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使输送导向器44转动的角度)。在上述调心控制中,当检测出供纱管15的前端15b从纱层传感器36离开时(图12的状态),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的马达控制部50,使输送导向器44从筒管检测位置上的该输送导向器44的位置顺时针转动存储部59所存储的转动角。由此,能够使输送托盘19从图12的状态朝向背面侧移动规定距离,使供纱管15与目标位置对准(图13的状态)。
另外,在将纱层传感器36构成为能够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能够输入其移动位置或移动后的纱层传感器36的位置与通过限制部件28的轴线的假想线70之间的水平距离的输入部。通过向输入部输入上述水平距离,能够置换存储部所存储的转动角。
根据以上的调心控制,无论输送托盘19上的供纱管15如何倾斜,都能够使该供纱管15的前端15b的中心在输送方向上与通过限制部件28的轴线的假想线70一致。由此,能够与供纱管15的倾斜无关地使供纱部15的前端15b和限制部件28之间的位置关系恒定,因此能够使限制部件28适当地接触从该供纱管15退绕的纱线16,并将退绕张力保持恒定。另外,由于供纱部15的前端15b和限制部件28被对位,因此能够用纱层传感器36稳定地检测出该供纱管15的锥面部。由此,能够跟踪锥面部的下降而使活动部件28b适当地下降,并将退绕张力保持恒定。因此,从供纱管15的纱线16的退绕稳定,能够进行高速退绕。
而且,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具备用于定义步进马达47的原点位置的位置传感器60。该位置传感器60构成为,能够检测出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成为规定的转动角的情况。位置传感器60既可以安装在输送导向器44自身上,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凸轮机构48上。在上述调心控制中,马达控制部50构成为,当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60的信息而检测出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成为规定的转动角时,将此时的步进马达47的旋转位置定义为原点,并以该原点为基准来控制该步进马达47。另外,也可以通过能够检测出步进马达47的旋转位置的编码器方式的位置传感器,来检测出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的实测值,并根据该转动角来驱动该输送导向器44。在该情况下,能够正确地控制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因此能够使输送托盘19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导向器44的驱动源采用步进马达,因此容易进行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的细微控制。
但是,输送托盘19上要装载各种形状的供纱管15,因此有时要装载比设想的情况更短的供纱管。在上述调心控制中,例如图14所示,在供纱管15的前端15b处于比纱层传感器36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不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
因此,在上述调心控制中,在即使将输送托盘19移动到应该由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的位置、纱层传感器36也没有检测出供纱管15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39进行控制,以使纱层传感器36(和活动部件28b)下降一定距离。当纱层传感器36下降时,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再次进行上述调心控制。根据该控制,即使在输送托盘19上装载有较短的供纱管15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纱层传感器36可靠地检测出该供纱管15。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具备托盘保持部51、纱层传感器36和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托盘保持部51保持输送托盘19。纱层传感器36检测输送托盘19上所载放的供纱管15的位置。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根据纱层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来操作托盘保持部51,而调整托盘保持部51所保持的输送托盘19的位置。
通过如此地调整输送托盘19的位置,能够在托盘输送型的卷取单元11中进行供纱管15的对位。由此,从供纱管15的纱线16的退绕张力稳定,能够进行高速退绕。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托盘位置调整机构58具备:步进马达47,驱动托盘保持部51;以及马达控制部50,根据纱层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步进马达47而操作托盘保持部51,以使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供纱管15对位到规定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适当地退绕该供纱管15的纱线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中,纱层传感器36对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前端15b)进行检测。
即,通过根据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的检测结果来调整输送托盘19的位置,能够使上述退绕侧端部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该卷取单元11具备对从供纱管15的纱线16的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24。退绕辅助装置24具备与在从供纱管15的纱线16的退绕时产生的气圈接触的限制部件28。以限制部件28的退绕中心为基准来决定上述目标位置。
如此,通过使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相对于限制部件28进行对位,能够形成最佳的气圈。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限制部件28由圆筒部件形成。卷取单元11还具备存储部59,该存储部59能够存储为了使供纱管15从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该供纱管15的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为止而需要的托盘保持部51的驱动量(具体来说是输送导向器44的转动角),该目标位置是该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的中心与上述圆筒部件的轴心一致的位置。马达控制部50根据纱层传感器36检测出供纱管15时的输送托盘19的位置和存储部59的存储内容来驱动步进马达47,以使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
如此,为了使供纱管15与目标位置对准而需要的输送托盘19的移动量,能够预先设定。由此,通过简单的控制,能够使供纱管15的退绕端的位置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限制部件28和纱层传感器36构成为能够一体地上下移动。纱层传感器36为了决定限制部件28的移动位置而检测供纱管15的纱层(锥面部)。
如此,通过使1个传感器兼有检测筒管的功能和检测纱层的功能,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中,单元控制部39在调整供纱管15的位置时,在纱层传感器36不能够检测出供纱管15的退绕侧端部的情况下,使纱层传感器36向下方移动。
由此,在供给了较短的供纱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检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托盘保持部51具备:输送导向器44,通过与输送托盘19接触并转动,而输送该输送托盘19;以及弹性支承部52,从输送导向器44的相反方向弹性地推压输送托盘19。步进马达47驱动输送导向器44。
通过该构成,通过由步进马达47来驱动输送导向器44,由此进行输送托盘19向下游侧的移动,通过弹性支承部52的弹性力来进行该输送托盘19向上游侧的移动。即,能够通过1个步进马达47在前进和后退的双方向上调整输送托盘19的位置。此外,能够通过输送导向器44和弹性支承部52将输送托盘19夹入并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提高输送托盘19的位置的调整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中,弹性支承部52具备筒管接触部56,该筒管接触部56通过与供纱管15的芯管15a接触,由此经由该芯管15a间接地推压上述输送托盘19。
由此,能够将供纱管15推压到输送托盘19上,因此能够固定供纱管15而进行正确的对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弹性支承部52具备:支承臂57,与输送托盘19或者供纱管15的芯管15a接触而推压上述输送托盘19;施力部件,对支承臂57施力;以及限制器55,限制通过上述施力部件使支承臂57移动的范围。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保持输送托盘19的托盘保持部。另外,通过设置限制器55,能够使支承臂57不超程。另外,由此能够防止支承臂57妨碍输送托盘19的输送。
上述卷取单元11如下地构成。即,输送导向器44由步进马达47驱动。卷取单元11具备用于检测输送导向器44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60。
通过将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能够容易地进行输送导向器的驱动控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构成例如能够如下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托盘保持部51中,弹性支承部52构成为,分别使支承臂57接触输送托盘19、使筒管接触部56接触供纱管15的芯管。但是,也可以代替该构成而构成为,在筒管接触部56接触供纱管15的芯管时,支承臂57的侧面不接触输送托盘19。即,也可以构成为,弹性支承部52不直接接触输送托盘19。在该情况下,弹性支承部52的筒管接触部56,也能够经由供纱管15的芯管间接地推压输送托盘19。由此,能够通过弹性支承部52和输送导向器44(间接地)夹入并保持输送托盘19。
另外,支承臂57和筒管接触部56不需要成为分体,支承臂57和筒管接触部56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另外,也可以代替使弹性支承部52接触供纱管15的构成,而构成为使输送导向器44接触供纱管15。即,也可以构成为,输送导向器44具备筒管接触部56。
本来也可以构成为,使输送导向器44和弹性支承部52的双方直接接触输送托盘19,并且省略筒管接触部56。但是,在该情况下,不能够得到如下的筒管接触部56的效果:将供纱管15推压到输送托盘19的栓部19a上,而固定该供纱管15。因此,在省略了筒管接触部56的情况下,优选通过某种其他构件将供纱管15固定在输送托盘19上。例如,能够如专利文献2那样,采用输送托盘具备筒管固定部件的构成。
用于驱动托盘保持部51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代替经由凸轮机构而通过步进马达进行驱动的构成,而构成为通过齿轮进行驱动。另外,托盘保持部51的驱动源不限于步进马达,也可以是适宜的伺服马达。
马达控制部50也能够构成为单元控制部39的功能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代替马达控制部50具备存储部59的构成,而构成为单元控制部39具备存储部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层传感器36被配置为比假想线70更靠装置正面侧,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被配置为比假想线70更靠装置背面侧。另外,在纱层传感器36之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在调心控制中检测供纱管15的传感器(筒管检测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托盘保持部51取入了新的供纱管15时进行调心控制的情况。但并不仅限于此,能够根据需要在任意的定时进行调心控制。

Claims (9)

1.一种卷取单元,对从载放在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盘保持部,保持上述输送托盘;
筒管检测部,对载放在上述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托盘位置调整机构,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而对上述托盘保持部所保持的上述输送托盘的位置进行调整,
上述托盘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驱动部,驱动上述托盘保持部;以及
控制部,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驱动部而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上述托盘保持部具备:
输送导向器,通过与输送托盘接触并转动,由此输送该输送托盘;以及
弹性支承部,从上述输送导向器的相反方向弹性地推压上述输送托盘,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输送导向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管检测部对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从上述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
上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与在从上述供纱管退绕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接触的限制部件,
以上述限制部件的退绕中心为基准来决定上述目标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由圆筒部件形成,
该卷取单元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能够存储为了使供纱管从上述筒管检测部检测出该供纱管的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为止而需要的上述托盘保持部的驱动量,该目标位置是该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中心与上述圆筒部件的轴心一致的位置,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检测出供纱管时的上述输送托盘的位置和上述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驱动上述驱动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和上述筒管检测部构成为能够一体地上下移动,
上述筒管检测部兼有作为纱层检测部的功能,该纱层检测部为了决定上述限制部件的移动位置而检测供纱管的纱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调整上述供纱管的位置时,在上述筒管检测部不能够检测出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情况下,使上述筒管检测部向下方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支承部和上述输送导向器的某一方具备筒管接触部,该筒管接触部通过与供纱管的芯管接触,由此经由该芯管间接地推压上述输送托盘。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支承部具备:
支承臂,与上述输送托盘或上述供纱管的芯管接触而支承上述输送托盘;
施力部件,对上述支承臂施力;以及
限制器,限制通过上述施力部件使上述支承臂移动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是驱动上述输送导向器的步进马达,
该卷取单元具备用于对上述输送导向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
CN201210163786.XA 2011-09-09 2012-05-24 卷取单元 Active CN102992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7702A JP2013056767A (ja) 2011-09-09 2011-09-09 巻取ユニット
JP197702/2011 2011-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2088A CN102992088A (zh) 2013-03-27
CN102992088B true CN102992088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39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3786.XA Active CN102992088B (zh) 2011-09-09 2012-05-24 卷取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67921B1 (zh)
JP (1) JP2013056767A (zh)
CN (1) CN1029920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3369A (zh) * 2018-08-03 2018-12-18 杭州锐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棒初步分类装置
CN108861429A (zh) * 2018-08-03 2018-11-23 杭州锐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棒分类整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4041B2 (ja) * 1991-09-18 1999-05-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及び解舒補助方法
US5374000A (en) * 1992-01-30 1994-12-2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Cop changing mechanism for a winding unit
JPH0665371U (ja) * 1993-02-23 1994-09-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トレイ
JP4492650B2 (ja) * 2007-07-13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JP2009286608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
JP2011105460A (ja) * 2009-11-18 2011-06-0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7921A2 (en) 2013-03-13
JP2013056767A (ja) 2013-03-28
CN102992088A (zh) 2013-03-27
EP2567921B1 (en) 2017-08-30
EP2567921A3 (en)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3003B (zh) 纱线卷绕装置和纤维机械
CN102689818B (zh) 卷取单元、自动络纱机以及供纱管对位方法
US4601434A (en) Package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N103569789B (zh) 纱线卷绕机
EP2455318A1 (en)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atic winder and automatic winder
CN102275774B (zh) 卷取单元及具备该卷取单元的纱线卷取机
JP2012184074A (ja) 給糸ボビン供給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2184075A (ja) ボビン分離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2240850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位置のための糸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CN102992088B (zh) 卷取单元
TWI687347B (zh) 載帶輸送方法及裝置
CN102275775B (zh) 卷取单元
CN105383999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4828649B (zh)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4944221B (zh) 纱管存放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9384097B (zh) 从纱线中清除纱线瑕疵的装置
CN107954270A (zh) 托盘分配装置
CN111039083A (zh) 纱线卷取设备
CN107055211A (zh) 筒管供给装置
JP4120634B2 (ja) 糸測長貯留装置
JP2011251851A (ja) 収納繰出機構
JP6808048B2 (ja) 紙葉類収納装置及び紙葉類収納方法
CN103832888B (zh) 纺织机械
JP7236075B2 (ja) 棒金収納装置
CN107620138B (zh) 供纱筒管方向转换装置以及供纱筒管排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