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1205A -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1205A
CN102981205A CN2012105755070A CN201210575507A CN102981205A CN 102981205 A CN102981205 A CN 102981205A CN 2012105755070 A CN2012105755070 A CN 2012105755070A CN 201210575507 A CN201210575507 A CN 201210575507A CN 102981205 A CN102981205 A CN 102981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verskin
substrate
wave plate
apertur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55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1205B (zh
Inventor
王钦华
陈中辉
楼益民
曹冰
李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5755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1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1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1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1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1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该波片包括SiO2基片及位于所述基片上的银膜,银膜由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构成,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DDA00002657489200011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位相满足
Figure DDA00002657489200013
Figure DDA00002657489200014
并且当
Figure DDA00002657489200015
时,振幅分量Ex、Ey相等。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1/4波片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在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控制光的偏振态是至关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广泛使用的控制光的偏振态器件大多都是利用双折射晶体材料,当光入射到双折射晶体时,由于两个正交方向的光轴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透射光会在这两个正交方向上会产生位相差,从而实现光的偏振态可控的特性。目前,对于透射光场的超透过这种特殊现象,许多课题组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纳米量级尺寸孔径的亚波长周期性金属结构能够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从而实现光的超透过。Klein et al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光的超透过现象与亚波长结构的孔径效应有很大关系,这是由于金属膜上的孔径能够激发局域表面等离子(LSP)共振,而光谱的LSP共振峰对孔径的形状与尺寸非常敏感;更重要的是,随着共振峰的出现透射场的位相会产生一个突变。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引起的透射场的位相突变效应,许多课题组通过嵌有相互垂直的矩形狭缝的金属薄膜组成的亚波长结构来实现波片功能。Khooet al提出了一种方法,即把含有一对相互垂直狭缝的200nm厚的金膜放置在玻璃基底上,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分别改变两矩形狭缝的长度和宽度,并且将其中一个狭缝填入与玻璃相同折射率的电介质,最终在802nm波长处实现了透射场在两正交方向分量上具有π/2的位相差,同时为了实现1/4波片的功能,两正交方向电场的振幅要保持相等,因此在保持π/2固定位相差的前提下,在金薄膜上增加第三条狭缝是很有必要的;Baida et al提出了一种来具有超透过现象的各向异性超材料薄膜,即含有亚波长相互正交的矩形狭缝对阵列的完美导体金属膜,为了形成并利用法布里-珀罗(F-P)共振,金属薄膜的厚度必须是所设计半波长的整数倍,这将给器件的制作工艺增加了困难;最近,Roberts提出一种含有周期性十字形孔径阵列的银膜结构,在近红外波段来实现等离子波片的方法,通过改变狭缝的长度差约20nm,在710nm、760nm波长处实现了1/4波片的功能。
除了以上的透射模式以外,Pors et al提出利用相互正交的具有相同横截面的纳米天线阵列,通过控制金天线的长度变化,在1520nm波长处两正交方向上电场分量产生π/2的位相差,在所设计的结构中,为了实现两方向分量的振幅相等,入射的线偏振光相对于x轴的偏振方位角应该设定为56°,而不是我们传统波片所需要的45°;2012年,Wang et al证明了金属纳米椭圆饼状阵列可以通过反射实现偏振态的转换,通过打破方位角的对称性,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分别沿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方向时,椭圆等离子阵列能够支持不同的奇偶模式共振腔,在两方向上产生位相差,通过合理的设计从而可以将线偏振光转换成圆或椭圆偏振光。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所述波片包括SiO2基片及位于所述基片上的银膜,所述银膜由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构成,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位相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2
满足并且当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5
时,振幅分量Ex、Ey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射的线偏振光的波段范围为1.50μm~1.61μm。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宽度W2小于W1时,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6
满足宽度W2大于W1时,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8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9
相应地,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使得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同时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0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1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2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3
S2、提供SiO2基片;
S3、在所述SiO2基片上生长一层银膜;
S4、在所述银膜上形成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中“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具体包括:
确定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其中L1=L2
确定一个孔径宽度W1或W2,优化另一个孔径宽度W2或W1,使得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4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5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6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31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还包括: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减小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满足或,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增大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43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44
或,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减小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满足或,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增大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47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4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透射场振幅分量和位相分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在银膜上形成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通过电子束光刻或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模拟,利用放置在SiO2基底上嵌有亚波长矩形环形孔径阵列的超薄银膜结构,实现了等离子1/4波片的方法。本发明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1c为本发明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a、2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嵌入图案在不同参数时的透射场曲线图;
图3a-3d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入射偏振方位角为0°和90°时的透过率以及位相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位相差φ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图;
图5a、5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线偏振光入射时透射场沿0°和90°方向的振幅和位相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透射场沿x、y方向分量的振幅比与位相差曲线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根据x和y两方向之间的振幅比与位相差,透射场椭圆偏振光椭圆率与偏转角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图,图7b为对应于1.50μm、1.61μm波长处椭圆偏振光以及1.55μm波长处圆偏振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图1a、1b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包括SiO2基片10及位于所述基片上的银膜20,银膜由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构成,参图1c所示为图1b中的局部放大图,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沿y方向与x方向)长度分别为L1、L2、宽度分别为W1、W2,且L1、L2相等,W1、W2不等。SiO2的折射率为1.45,结构的周期为P,厚度为H。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的方法来数值模拟透射场的性质,在x、y边界,利用周期性边界来模拟周期性结构,在z界面设置为完美匹配边界,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51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和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1
本发明中1/4波片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2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3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4
并当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5
时,振幅分量满足Ex=Ey
本发明中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使得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同时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6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7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8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69
S2、提供SiO2基片;
S3、在所述SiO2基片上生长一层银膜;
S4、在所述银膜上形成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
其中,步骤S4通过电子束光刻或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形成,具体包括:
电子束光刻,电子束曝光技术是利用电子束扫描将光刻胶加工成精细掩膜图形的技术。由于放置于金属薄膜上的光刻胶对电子束比较敏感,受电子束辐照后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在显影剂中表现出良溶或非溶的特性,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图案,然后再利用反应离子束刻蚀系统将光刻胶上的图案转移到银膜上,形成周期性的环形阵列。电子束光刻的最小分辨率达到5nm-10nm,对于本发明中所需要的W1、W2(一般在20-100nm)均可以通过此种方法来实现;
聚焦离子束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以离子束为刻蚀手段达到刻蚀目的的技术,离子束最小直径约10nm,最小分辨率可达到12nm,在计算机控制下可以实现无掩膜注入,甚至无显影刻蚀,能够直接在银膜上制造各种纳米结构,对于专利中所需要的W1、W2(一般在20-100nm)完全可用此种方法来实现。
进一步地,二维环形孔径的优化设计具体包括:
确定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其中L1=L2
确定一个孔径宽度W1或W2,优化另一个孔径宽度W2或W1,使得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1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2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3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4
W1、W2的设计包括以下4中方法: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减小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5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6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增大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7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8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减小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9
满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10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增大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11
满足
以下结合理论基础对本发明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a、2b所示为嵌入图案在不同参数时的透射场。图2a为W1=W2=40、60、80nm时的归一化透过率,图2b为W1=W2=60nm时的归一化透过率以及相对于没有银膜时的相移曲线。其中,上述实验中其他参数: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713
P=600nm,L1=L2=400nm,H=200nm。
由图2可以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透射场(透过率和位相)随入射波长的变化曲线,设置入射光的波段范围为400nm-2000nm,线偏振光的偏振方位角为45°,结构的周期P和银膜厚度H分别为600nm和200nm,为了探究得到透射场的性质,环形孔径沿着x、y方向的参数设置为相等(L1=L2=400nm、W1=W2)。图2a给出了对于不同的宽度W1=W2=40nm、60nm、80nm时,透过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每个透过率曲线都有一系列的波谷和波峰,它们分别是由于伍德异常和激发SPP共振引起的,同样孔径支持的非传播(截止)模式引起的LSP共振也产生一个波峰。从图2a中透过率谱线中同样能看出随着环形缝隙宽度的减小,LSP共振峰会出现很明显的右移,并且最大透过率高达90%,相比于SPP共振峰有很大提高。由于在1000nm-2000nm波段范围内的LSP共振峰具有高透过率以及对环形狭缝宽度比较敏感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来更加容易地控制透过场特性。图2b给出了当W1=W2=60nm时透过率曲线以及相对于无银膜存在情况时的相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共振峰附近相移变化约为π/2,并且在共振最高点相移曲线变化率达到最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环形孔径从而控制LSP共振来很好地控制位相的变化。
从物理机能这一方面来说,嵌入在金属银膜上的环形孔径在LSP共振效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膜上环形孔径的尺寸效应对LSP共振以及对应的透射场位相有重要的影响。图3a-3d给出了不同的偏振方位角下环形孔径效应对透射场的影响,为了简化起见,环形孔径沿y方向的宽度W1固定在80nm不变,只改变沿x方向的宽度W1分别为40nm、60nm、80nm,设L1=L2=400nm,周期P=600nm,银膜厚度H=200nm。当偏振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81
为0°时,透射场的归一化透过率以及位相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基本保持不变,如图3a、3b所示;当偏振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82
为90°时,透射场的透过率以及位相变化曲线随着W2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图3c、3d所示,并且随着W2的减小LSP共振峰向右移动,这与图2a的结果相一致,同样图3d中位相的变化随着W2的变化也很敏感,尤其是在共振峰附近会出现一个突变。这就说明,如果入射的偏振角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83
为45°,它将会激发两个独立的共振,分别对应于沿相互正交的x和y方向的两电场分量。图3揭示了通过固定沿一个方向的狭缝宽度W1,只改变沿另一个方向的宽度W2,从而易于控制透过率以及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位相,这样避免了复杂的相互耦合效应。
现在定义透射电场沿x(0°)、y(90°)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为Ex,Ey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91
两分量之间的位相差定义为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092
位相差φ将决定着透射光的偏振态。图4给出了当W2变化时位相差φ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当W1=W2=80nm时,环形孔径沿x、y方向宽度相同时位相差为0°,当打破这种对称性后,将会看到位相差随波长的明显变化,即在W2为40nm、60nm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这样就形成了在LSP共振峰附近任意波长处实现等离子1/4波片的物理基础,即利用嵌有图案的超薄银膜,固定W1不变同时而优化W2,使透射场的两正交分量的位相差为π/2。
对于一个1/4波片,其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实现线偏振光与圆偏振光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了得到透射的完美圆偏振光,在保持两正交方向分量位相差为π/2的基础上,这两个方向的振幅分量也要相等,即Ex=Ey
图5给出了当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位角为45°时,通过优化在1.55um波长处得到的等离子1/4波片,其中结构的周期P为550nm,银膜的厚度H为205nm,L1=L2=370nm,W1=80nm,W2=46nm。如图5a所示,沿x、y两正交方向的振幅分量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它们的交点即为Ex=Ey,恰好对应于1.55um波长处;图5b给出了沿x、y两正交方向的位相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相差,从图上我们看出在1.55um波长处位相差为π/2,与振幅相等点的波长相一致,这就意味着,当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位角为45°时,等离子1/4波片结构在1.55um波长处能将其转化成圆偏振光,从图5a中可以看出光的透过率高达46%。图6更进一步展示出了两正交方向上的振幅比与位相差,可以看出在1.50μm到1.61μm波段范围内,位相差变化低于2%,这个波段范围覆盖了光通信带宽的主要波段。在这一波段范围内,振幅比变化从0.78到1.3,如图5a所示。
透射的椭圆偏振光的椭圆率用η来表示,η与椭圆的短轴a与长轴b有关,即η=tan(ξ)=a/b,当然η也可以通过图6中的振幅比与位相差来表示,即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101
,其中χ由tan(χ)=Ey/Ex得出;同样椭圆相对于x轴的偏转角β由公式
Figure BDA00002657489000102
给出。对应于两正交方向上振幅比和位相差数据,透射偏振光的椭圆率和偏向角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如图7a所示,在位相差变化低于2%范围,即1.50μm到1.61μm波段范围内,椭圆率变化在0.77到1之间,椭圆偏向角为从-3.5°到4°,图7b展示了在1.50μm、1.55μm、1.61μm波长处透射的椭圆偏振光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在1.55μm波长处透射光为一个非常完美的圆偏振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我们只是固定了W1不变,从最初的结构(W1=W2)逐渐减小W2来优化设计从而实现位相差φ=π/2;同样也可以通过逐渐增大W2的方法,实现位相差φ=-π/2,并且得到的透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与本实施方式中得到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模拟,利用放置在SiO2基底上嵌有亚波长矩形环形孔径阵列的超薄银膜结构,实现了等离子1/4波片的方法。通过优化设计,本发明展示了在1.55μm波长处实现由线偏振光到圆偏振光的完美转化,结果表明光的透过率高达46%,并且在110nm的超宽波长范围内,透射电场两正交分量的位相差变化低于2%。由于此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片包括SiO2基片及位于所述基片上的银膜,所述银膜由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构成,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位相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2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4
并且当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5
时,振幅分量Ex、Ey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的线偏振光的波段范围为1.50μm~1.6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W2小于W1时,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6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7
宽度W2大于W1时,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8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9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使得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相等,宽度W1、W2不等,同时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0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1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2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3
S2、提供SiO2基片;
S3、在所述SiO2基片上生长一层银膜;
S4、在所述银膜上形成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具体包括:
确定二维环形孔径中相邻的两个孔径长度L1、L2,其中L1=L2
确定一个孔径宽度W1或W2,优化另一个孔径宽度W2或W1,使得当入射的线偏振光以偏振方位角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114
从基片下方入射时,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1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2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设计二维环形孔径”还包括: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减小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4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5
或,
确定孔径宽度W1,逐渐增大W2,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7
或,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减小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8
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9
或,
确定孔径宽度W2,逐渐增大W1,使得通过基片和银膜后的透射场沿两正交方向分量的振幅分量Ex、Ey相等、位相分量满足
Figure FDA0000265748890002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透射场振幅分量和位相分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银膜上形成若干周期性的二维环形孔径阵列通过电子束光刻或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形成。
CN201210575507.0A 2012-12-26 2012-12-26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1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507.0A CN1029812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507.0A CN1029812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1205A true CN102981205A (zh) 2013-03-20
CN102981205B CN102981205B (zh) 2015-02-04

Family

ID=4785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55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12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120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9537A (zh) * 2013-08-08 2013-11-13 苏州大学 宽带反射型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49791A (zh) * 2015-05-29 2015-08-19 苏州大学 一种亚波长反射式一维金属波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3035A (zh) * 2013-03-22 2015-11-25 兰布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由超材料制成的组件的光学二极管
CN105242341A (zh) * 2015-11-05 2016-01-13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超表面四分之一波片
WO2017219416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8663740A (zh) * 2018-06-06 2018-10-16 武汉大学 基于电介质纳米砖超材料的线偏振光起偏器及制备方法
JP2021012376A (ja) * 2014-09-15 2021-02-04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メタ表面及びメタ表面の製造方法
CN112596143A (zh) * 2020-12-09 2021-04-02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无尖角结构中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超表面单层四分之一波片
US11397331B2 (en) 2018-10-22 2022-07-2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or and multi-spectral image sensor based on 3D engineered materia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7727A (ja) * 1998-05-27 1999-12-10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
CN1435701A (zh) * 2002-01-31 2003-08-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1/4波长板及使用它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192609A (ja) * 2008-02-12 200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偏波制御素子
US20090310133A1 (en) * 2006-02-28 2009-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designing light transmission device, optical element and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7727A (ja) * 1998-05-27 1999-12-10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
CN1435701A (zh) * 2002-01-31 2003-08-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1/4波长板及使用它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US20090310133A1 (en) * 2006-02-28 2009-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designing light transmission device, optical element and sensor
JP2009192609A (ja) * 2008-02-12 200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偏波制御素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ROBERTS等: "Plasmonic quarter-wave plate", 《OPTICS LETTERS》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3035B (zh) * 2013-03-22 2018-01-16 兰布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由超材料制成的组件的光学二极管
CN105103035A (zh) * 2013-03-22 2015-11-25 兰布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由超材料制成的组件的光学二极管
CN103389537A (zh) * 2013-08-08 2013-11-13 苏州大学 宽带反射型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89537B (zh) * 2013-08-08 2015-10-28 苏州大学 宽带反射型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21012376A (ja) * 2014-09-15 2021-02-04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メタ表面及びメタ表面の製造方法
JP7069265B2 (ja) 2014-09-15 2022-05-17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メタ表面、メタ表面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4849791A (zh) * 2015-05-29 2015-08-19 苏州大学 一种亚波长反射式一维金属波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2341B (zh) * 2015-11-05 2018-01-05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超表面四分之一波片
CN105242341A (zh) * 2015-11-05 2016-01-13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超表面四分之一波片
WO2017219416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8663740A (zh) * 2018-06-06 2018-10-16 武汉大学 基于电介质纳米砖超材料的线偏振光起偏器及制备方法
US11397331B2 (en) 2018-10-22 2022-07-2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or and multi-spectral image sensor based on 3D engineered material
CN112596143A (zh) * 2020-12-09 2021-04-02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无尖角结构中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超表面单层四分之一波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1205B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1205B (zh) 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US11385104B2 (en) On-chip polarization detection and polarimetric imaging
Wen et al. Geometric metasurfaces for ultrathin optical devices
CN103389537B (zh) 宽带反射型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
Yu et al. Transmissive/reflective structural color filter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US9507064B2 (en) Dielectric metasurface optical elements
Dhindsa et al. Highly ordered vertical GaAs nanowire arrays with dry etching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CN100429541C (zh) 三维光子晶体和包括三维光子晶体的功能器件
CN105629364B (zh) 一种波长选择型超表面器件
CN107203018B (zh) 一种亚波长反射式一维金属波片的制备方法
CN108761616B (zh) 多波段高反射柔性波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74503A (zh) 基于周期啁啾光栅的太赫兹人工双折射器件
CN110196464A (zh)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CN103247861B (zh) 一种可以产生法诺共振增强的多层不对称超材料
CN112130245B (zh) 宽带高透过非对称超材料偏振调控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16039A (zh) 一种能够实现宽带不对称传输的光学特异材料
CN110989063A (zh) 一种基于矩形晶格排列的彩色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20013517A1 (en) Integrated lens antennas for multi-pixel receivers for planetary and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CN110426772B (zh) 一种可实现椭圆偏振光单向传输的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JP2016051162A (ja) 金属膜に周期的に非対称開口を配設した位相差板
CN110568527B (zh) 一种共振型soi超表面及其在纳米印刷术中的应用
CN204758858U (zh) 一种亚波长反射式一维金属波片
Peng et al. Electromagnetic near-field coupling induce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in plasmonic metasurfaces
CN103576237B (zh) 基于光子晶体的自准直零相移传输方法
Wang et al. Novel three-dimensional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with incident angle and polarization independ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