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5725B -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 Google Patents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5725B
CN102975725B CN201210530449.XA CN201210530449A CN102975725B CN 102975725 B CN102975725 B CN 102975725B CN 201210530449 A CN201210530449 A CN 201210530449A CN 102975725 B CN102975725 B CN 102975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unit
trailer
motor
pow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04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5725A (zh
Inventor
黄俊辉
李瑞淳
康洪军
刘红军
李国平
杨楠桢
王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N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N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N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304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75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75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5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5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5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包括首动力单元、尾动力单元和拖车单元,首、尾动力单元均包括端车和至少一节动车;拖车单元,连接在所述首动力单元和尾动力单元之间,所述拖车单元包括至少一节拖车;其中,各所述动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各端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端车、动车和拖车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可方便的对动力单元中的车辆进行替换,可降低动车组检备率和检修难度,并能方便的对动车组进行编组调整,动力单元可根据需求生产牵引功率不同的系列产品,且不同功率配置的动力单元可在同一列车首尾编组使用。

Description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背景技术
目前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模式,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
现有技术的一种动车组,其采用8辆编组方式,该动车组由动力单元1和动力单元2组成,各车辆的动力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由于现有动车组采用固定编组方式,某一节车辆发生故障时不能摘解和替换,使动车组检备率高、检修难度大且不能根据客流量变化进行列车编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其优化各车辆的动力配置以降低动车组检备率和检修难度,并能方便的对动车组进行编组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
首动力单元,包括第一端车和至少一节动车;
尾动力单元,包括第二端车和至少一节动车;
拖车单元,连接在所述首动力单元和尾动力单元之间,所述拖车单元包括至少一节拖车;
其中,各所述动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和第二端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动车、拖车和第二端车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由于各所述动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两端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且各车辆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因此当某节车辆发生故障时可将其摘解和替换,并对发生故障的车辆单独进行检修即可,从而降低了动车组检备率和检修难度,并能方便的对动车组进行编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首动力单元;  102:第一端车;  103:动车;
104:尾动力单元;  105:第二端车;  106:拖车单元;
107:拖车;        108:双受电弓;  109:辅助电源;
110:牵引变压器;  111:牵引变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首动力单元101,包括第一端车102和至少一节动车103;尾动力单元104,包括第二端车105和至少一节动车103;拖车单元106,连接在所述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之间,所述拖车单元106包括至少一节拖车107;其中,各所述动车103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102、动车103、拖车107和第二端车105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中的动车103数量,通常可设置2或3辆动车103。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为设有司机室的拖车107。由于各所述动车103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且各车辆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可实现便捷摘挂或换挂,因此可对动力单元进行单车备用,即对单节的动车103或端车进行备份,当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中的某节车辆发生故障时可进行快速的摘解和替换,并对发生故障的车辆单独进行检修即可,从而降低了动车组检备率和检修难度,缩短了检修周期和调试周期,且不会因某节车辆的维修造成整列动车组的停运,提高了动车组的利用率。由于动车组采用动力相对集中的编组模式,即动力只来自首动力单元101或尾动力单元104,因此,拖车单元106中无需再配置动力,使拖车单元106的编组更为灵活多变,同时能方便的对动车组进行编组调整。在不联挂拖车107的情况下,首动力单元101或尾动力单元104还可单独行驶。另外,动力单元可根据需求生产牵引功率不同的系列产品,且不同功率配置的动力单元可在同一列车首尾编组使用。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在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中设置拖车107。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首动力单元和尾动力单元中的所述动车数量相同,由于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位于动车组两端且配置的动车数量相同,因此动车组首尾可以互换,增加了动车组使用的灵活性。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配置不同的动车数量,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各车辆之间的车钩可采用密接式车钩,当然也可采用全自动车钩或其他形式的车钩,只要能够使车辆之间可拆卸即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的顶部均设有双受电弓108。由于双受电弓108设于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上,因此无需再在其他车辆上设置双受电弓108,既保证了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配置的一致性,也保证了其他车辆配置的一致性,使车辆的编组、替换、检修更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各所述动车103均设有辅助电源109,由于辅助电源109设于动车103上,可向动车组中、低压负载集中供电,使动车组的辅助供电全部由动力单元集中供电,因此,拖车单元106上无需再设置辅助电源109,使拖车单元106的编组更为灵活。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拖车107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由此可以对拖车单元106进行单车备用,即对单节的拖车107进行备份,当拖车单元106的某节车辆发生故障时可进行快速的摘解和替换,并对发生故障的车辆单独进行检修即可,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动车组检修难度、缩短了检修周期、提高了动车组的利用率。当然,也可根据各节拖车107的不同功能,为拖车107配置不相同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或网络设备,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拖车单元106中包含具有双层结构的拖车107。由此,可以增加拖车单元106的载客量,当然拖车107也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单层结构的拖车107,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拖车单元106中包含设有三层卧铺的拖车107。由此,可以增加拖车单元106的载客量,当然,拖车107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双层卧铺或座椅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为满足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首动力单元101和尾动力单元104可包括牵引、控制、网络、高压、空调、制动、辅助供电等系统,车辆内部可配置软座、硬座、硬卧、软卧等。中间拖车107可为单层或双层,车下设制动单元、控制单元、电气系统、蓄电池及充电机箱等,车顶设客室空调机组等,单层拖车107可配置软座、硬座、软卧、硬卧及餐车,双层拖车107可配置软座、硬座,以适应多元化运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拖车107的数量,再根据拖车107的数量来确定动车103的数量,表2以16辆编组和10辆编组的动车组为例,并对其内部配置进行举例说明:
表2
其中,Tc为带司机室的拖车(端车),M为动车,T为拖车;RZ为软座车,YZ为硬座车,RW为软卧车,YW为硬卧车,CA为餐座合造车,SYZ为双层硬座车,SRZ为双层软座车。表2中的车辆数量和各车辆的内部配置仅为举例说明,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车辆的数量以及车辆的内部配置,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的车下设置有转向架、多普勒雷达、污水箱、司机室空调、充电机、蓄电池、牵引变压器110、供电单元、制动控制单元以及废排单元,车顶设平台安装双受电弓108。动车103的车下设置有转向架、充电机、污水箱、废排单元、辅助变流器箱、牵引变流器111以及制动及其控制单元。拖车107的车下设置有转向架、废排单元、充电机、蓄电池、制动控制单元以及污水箱。双层结构的拖车107的车下设置有转向架、废排单元以及污水箱。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动车组的车体承载结构为筒形整体承载结构,材质为铝合金、不锈钢或耐侯钢。车体承载结构可由底架、侧墙、车顶、端墙组成。底架设四个顶车位,以便将车体顶起。其中,双层拖车107的侧墙部位设两层地板的支撑结构,并由铝蜂窝地板与支撑结构铆接形成两层地板。车体内表面和底架外表面喷涂底漆和阻尼浆,提高防腐及隔音降噪性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端车102和第二端车105设有司机室端部结构,司机室端部结构上安装有一个空气动力学头部,用复合材料制成。司机室前端下方装有排障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动车组的车下设有设备舱,设备舱内安装的设备采用吊挂安装方式,保证运用安全和安装方便。动车组的车顶和车下设导流罩,导流罩与车体圆滑过渡。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动车组的内风挡为折棚风挡,外风挡为橡胶模板式风挡。
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动车组,如双层动车组、卧铺动车组,混编动车组等,可根据需要改变列车编组车种或编组辆数,能够大幅减少检修备用车,减少车辆品种,降低固定资产投入,缩短检修周期,制造成本明显降低,增加乘客载运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动车组,包括:
首动力单元,包括第一端车和至少一节动车;
尾动力单元,包括第二端车和至少一节动车;
拖车单元,连接在所述首动力单元和尾动力单元之间,所述拖车单元包括至少一节拖车;
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动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和第二端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拖车的传动、牵引及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所述第一端车、动车、拖车和第二端车之间均采用车钩和连接器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动力单元和尾动力单元中的所述动车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车和第二端车的顶部均设有双受电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动车均设有辅助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动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单元中包含具有双层结构的拖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动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单元中包含设有三层卧铺的拖车。
CN201210530449.XA 2012-12-10 2012-12-10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Active CN102975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449.XA CN102975725B (zh) 2012-12-10 2012-12-10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449.XA CN102975725B (zh) 2012-12-10 2012-12-10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5725A CN102975725A (zh) 2013-03-20
CN102975725B true CN102975725B (zh) 2015-09-09

Family

ID=47850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0449.XA Active CN102975725B (zh) 2012-12-10 2012-12-10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75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048B (zh) * 2015-04-10 2017-03-29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更为灵活的电力动车组编组方法
CN105539455A (zh) * 2015-12-17 2016-05-04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可编组的动车组
CN107458227B (zh) * 2017-06-30 2019-11-05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灵活编组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供电控制方法
CN110456686B (zh) * 2019-07-18 2020-11-17 株洲长河电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载人有轨电车满载牵引启动控制方法
CN110949411B (zh) * 2019-11-26 2022-03-15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及可分离联动联控动力车厢
CN114919604A (zh) * 2022-06-02 2022-08-19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4070A1 (fr) * 1999-01-27 2000-08-02 Alstom Rame ferroviaire modulaire et convoi ferroviaire formé de telles rames
CN1757557A (zh) * 2004-08-27 2006-04-12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铰接的铁路机车组
CN101786458A (zh) * 2008-12-24 2010-07-28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车厢的底板下面包括标准化的布置的客运有轨车辆
CN201613893U (zh) * 2010-03-19 2010-10-27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及包括该地铁车辆的地铁列车
CN202944334U (zh) * 2012-12-10 2013-05-22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4070A1 (fr) * 1999-01-27 2000-08-02 Alstom Rame ferroviaire modulaire et convoi ferroviaire formé de telles rames
CN1757557A (zh) * 2004-08-27 2006-04-12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铰接的铁路机车组
CN101786458A (zh) * 2008-12-24 2010-07-28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车厢的底板下面包括标准化的布置的客运有轨车辆
CN201613893U (zh) * 2010-03-19 2010-10-27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及包括该地铁车辆的地铁列车
CN202944334U (zh) * 2012-12-10 2013-05-22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5725A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5725B (zh)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US20080190318A1 (en) Railcar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RU2460653C2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ездов из отдельных вагонов
CN110406549B (zh) 一种利用柴油机和动力蓄电池牵引的混合动力轨道车
CN202944334U (zh) 动力分散且相对集中的动车组
EP2423066A3 (en) Rail car with onboard electric components for rail cars mounted thereon and train of rail cars
CN103010224B (zh) 一种列车直供电客运内燃机车
CN101898562B (zh) 客运轨道车
CN101698408A (zh) 列车中途不停运输法
CN201362254Y (zh) 一种轿车与乘客随行的铁路客车
CN201193028Y (zh) Crh3高速动车组
CN201264607Y (zh) 平衡稳定的车下设备布置
CN201587461U (zh) 半挂双层客车
CN206678988U (zh) 一种铁路客货两用自供电米轨守车
CN108035573B (zh) 一种动车运用所
CN105539455A (zh) 可编组的动车组
CN203419139U (zh) 铁路检修车
CN211543518U (zh) 一种利用柴油机和动力蓄电池牵引的混合动力轨道车
CN204871027U (zh) 铁路工务维修轨道车
CN112849162B (zh) 动车组列车
Rogers et al. Development of class 800/801 high-speed rolling stock for UK intercity express programme
CN113997958B (zh) 一种带动力电池车的三动力机车组及可扩展牵引拓扑结构
CN108883780B (zh) 具有顶部过渡元件的机车
CN204250048U (zh) 一种新型机辆模式火车
Ogura Next-generation battery-driven light rail vehicles and tra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39, No. 16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RRC Corp.,Ltd.

Address before: 100039, No. 16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 Locomotive Rolling Stock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6

Address after: 063035 Hebei province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Road No. 3 factory

Patentee after: TANGSHAN RAILWA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9, No. 16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RRC Corp.,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6

Address after: 100039, No. 16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 Locomotive Rolling Stock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78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Fangzhuang park is a district 15 building room 1001

Patentee before: CHINA CNR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3035 Hebei province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Road No. 3 factory

Patentee after: CRRC TANG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063035 Hebei province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Road No. 3 factory

Patentee before: TANGSHAN RAILWAY VEHIC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