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2725B -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2725B
CN102962725B CN201210023826.0A CN201210023826A CN102962725B CN 102962725 B CN102962725 B CN 102962725B CN 201210023826 A CN201210023826 A CN 201210023826A CN 102962725 B CN102962725 B CN 102962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fluid
cooling
metal material
process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3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2725A (zh
Inventor
岩井辰一
马骥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INF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INF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INF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INF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238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62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6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2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2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2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其喷射的加工液的平均液滴粒子直径为50-300μm。本发明减少加工液用量,并且能确保加工部位的周围包括加工工具的刀刃都使用了加工液;本发明减少喷雾加工时加工液向周边的飞散,还能有效减低对作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特别地,涉及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将加工液喷射到金属材料上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为提高加工效率、产品品质及延长加工工具寿命,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及研磨加工的过程中,都会给做为被加工对象的金属材料及加工工具的刀刃施加油性或是水溶性的加工液(如切割液,研磨液),该过程会产生以下各类问题,例如被加工对象和加工工具之间由于摩擦发热,使得产品在加工过程出现遇热变形,以及由于烧结效果导致加工产品的表面硬度降低、刀具磨损和使用寿命缩短,在加工产品周边附着了切割后的产品碎屑等。因此为提高被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润滑程度及得到相应冷却效果,要在加工产品的周边不断的补充加工液(即冷却剂)。不断补充冷却剂可以起到除去切割后的碎屑作用。长期以来,在切割和研磨工艺工程中,普遍利用循环式泵把大量液体状态的冷却剂施加到加工产品中,进行湿式加工。
但是,由于加工液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及废弃成本等问题,通常不用冷却剂而采用干式加工工艺。所谓干式加工是指不用冷却剂,大部分使用制冷器(空调等)对被加工产品的周边进行冷却处理。但是干式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润滑性较差及制冷器(空调)无法降低被加工产品和加工工具的温度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人们更重视使用冷却剂在空气压缩共同作用下进行喷射,并且喷射出的粒子呈雾状的加工工艺。例如在相关的专利文献中提到,在加工刀具插入到被加工产品孔内的状态下,使该加工刀具和被加工产品呈相对纵向移动,在被加工产品的面板上对孔内壁进行切割处理,可以采取交替采取湿式、干式及喷雾式等多种加工工艺。
喷雾式加工工艺适用于在拉床上对产品进行切割处理,在相关的专利文献中都提出了这一个观点。其中,拉床中配置的空气压缩管和冷却剂输送管都分别与喷嘴相连,在冷却剂和空气压缩共同作用下,喷嘴中会喷射出极其细微的雾状颗粒。颗粒的具体数据如下,在专利文献2中冷却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μm左右,在专利文献3中冷却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3-10μm左右。
我们虽然十分期待在湿式加工过程中不断补充加工液会提高润滑度和加大冷却程度,但是实际上任其自然流动的话,加工液是不能均匀的覆盖到加工产品的周边,会产生有的地方加液多有的地方加工液少的情况。还会出现加工液无法到达刀具刀刃的问题。采取干式加工时,润滑度和冷却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在高温状况下碎屑很容易到处飞散,如果周围有可燃物时,还极容易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此外,喷雾式加工过程中,使用喷雾式的冷却剂可以确保加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润滑程度。但是,冷却剂的喷雾颗粒直径为数μm左右,因其极其细微所以质量很小,能达到的冷却效果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喷雾式的冷却剂颗粒极其细微很容易在周围到处分散,这样到处飞散的冷却剂的喷雾颗粒是造成车间有恶臭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另外,还会产生以下问题:分散的冷却剂喷雾颗粒很容易附着在加工装置的内壁上,会发生飞散的冷却剂喷雾会附着在加工产品内壁,切割的碎屑也会附着在产品上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对操作环境没有有恶劣影响的金属材料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其目的是确保加工部位的周边包含加工工具的刀刃使用了加工液,并同时达到良好的润滑性和冷却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各个装置,切割或是研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具、加工产品周边补充加工液的喷嘴(即对前述的金属材料或是加工工具进行喷射的喷嘴)以及给喷嘴补充加工液的补充装置,加工液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从喷嘴中对金属材料进行喷射的装置,其特点是前文记录的加工液是以液滴平均粒子直径为50-300μm的状态进行喷射。本项发明中,最大的特点是加工液并不是以雾状进行喷射,而是以比雾状颗粒直径更大的颗粒(如花洒(淋浴)状)进行喷射的湿式加工工艺。
嵌入的加工液补给装置中设有冷却工序,最理想的是将加工液经冷却处理后以冷却的状态进行喷射。最好是在前面提到的加工液补给装置中设有液罐,未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时,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加工液就存储在液压缸中,在对金属材料加工时,加工液就会从液压缸中得到不断补充。这样情况下,前述的加工液补给装置中设有能从液罐中吸取加工液的抽吸泵装置。抽吸泵最好采用压缩空气泵,将储存在液压缸中的加工液用气泵进行抽取和补给。
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或是研磨加工时,喷射用的喷嘴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将加工液从补给装置中喷射到金属材料或是加工工具上,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中有以下特点,即加工液的液滴平均粒子直径以50-300μm的状态进行喷射。
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加工装置及加工工艺,由于加工液的平均粒子是以50-300μm的花洒式(淋浴式)进行喷射的湿加工比直接使用加工液湿加工、不使用加工液的干加工及加工液呈雾状的任何一种加工方式都具有明显优势。采取湿加工中的加工液补给情况不是很稳定,和湿加工相比,该项发明最大的优势是减少加工液用量,并且能确保加工部位的周围包括加工工具的刀刃都使用了加工液,而且不会像发生像干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度和冷却程度不足的情况,更主要的是本发明减少喷雾加工时加工液向周边飞散的情况,还能有效减低对作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液滴颗粒直径要比喷雾中的粒子直径大,才能保证冷却达到预计效果。
加工液在经过冷却处理后,在冷却状态下进行喷射的话,能有效提高冷却效果。特别是在夏天高温环境中,由于作业环境的温度会提高加工液温度使得冷却效果下降,经过冷却处理后,在冷却状态下进行喷射的话,就可以有效避免冷却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
未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时,冷却处理后的加工液被存储在液压缸内,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液是从液压缸中进行补充的话,对加工液的温度进行调整的同时,要保证补充的是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加工液,才能有效提高冷却效果。
(加工液)抽吸泵如果使用的是电动式,则开启电动泵后就有可能使得加工液温度升高。因此如果使用的是压缩空气泵,启动时产生热量低,能有效避免加工液被加热,确保其有一定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加工液用量,并且能确保加工部位的周围包括加工工具的刀刃都使用了加工液;(2)减少喷雾加工时加工液向周边的飞散,还能有效减低对作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工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2是加工装置的重要部件放大后的截面图;
图3是喷嘴夹的平面图;
图4非加工时的加工液补给装置的模式图;
图5加工时的加工液补给装置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考对应的图片,将与本项发明密切相关且有代表性的金属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进行相关说明,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下范围,只要是符合本项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产生适当变更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本项发明不仅仅适用于以下装置,在切割或是研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具、给加工产品周边施加加工液的喷嘴(即对前文记录的金属材料或是加工工具进行喷射的喷嘴)以及给喷嘴补充加工液的补充装置,加工液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从喷嘴中对金属材料进行喷射的装置,还适用于其他各式各样的加工装置,以下是针对在钻孔机械上在被加工产品的金属材料(以下简称产品)的孔内制造钻孔用的刀具,在对产品进行钻孔时的举例说明。
根据图1和图2所示,作为加工装置的钻孔机械(拉床)1,都配备了加工装置主体11,作为加工工具的钻孔工具(拉刀)12,标准刀具13,喷射加工液(以下简称冷却剂)的喷嘴14,固定喷嘴14用的支架15,补充冷却剂用的冷却剂补充装置30。钻孔工具(拉刀)12上有棒状切割工具,周边是切割加工材料W时使用的刀刃部12a。钻孔工具(拉刀)12在装置主体11上下方向呈直立插入状态,其下端被固定在卡槽18中。装置主体11可以上下升降,还可以将设置好的加工材料W在钻孔装置12的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标准刀具13在加工装置主体11上可以进行相应设置,使钻孔工具12能插入其正中央。另外,在标准刀具13的直径正上方,可以设计成放置加工材料的凹槽13a形状,将加工材料放置在13a凹槽处。对加工材料Wa提前进行钻孔,要开和厚度方向能贯通的孔,使得钻孔工具12能在提前钻孔处理后的加工材料Wa中上下移动,还要对钻孔后的Wa的内壁进行切割打磨处理。
如图1-3所示,喷嘴的支架呈圆环状,钻孔工具12能插入其正中央。喷嘴支架15设置在穿过加工材料W在标准刀具13的上面,用夹子16固定的。夹子16的顶端与图纸中未显示出的滚筒相连,在滚筒的带动下可以上下升降。综上所述,喷嘴支架15及固定在支架上的喷嘴14可以如图1虚线所示,通过夹子16进行上下方向的升降运动。
喷射用的喷嘴14是用喷嘴支架15固定的,围绕钻孔装置12的,在周围间隔一定距离都设置了多个用来固定喷嘴的支架15。本实施例中,在四个地方都设置了喷射用的喷嘴。各个喷嘴14都会将冷却剂C喷射到加工材料W的加工部位,喷嘴按照指定角度朝下倾斜。另外,各个喷射用的喷嘴14如图3所示,分布在以钻孔装置12的轴为中心平行方向指定角度内。
综上所述,从各个喷嘴14喷射出的冷却剂C能沿着钻孔装置12的周边进行喷射,确保包括刀刃部12a在内的加工部位都会供应到冷却剂,能有效避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各个喷射用喷嘴14是由以下装置构成,导入压缩空气的空气孔14a、导入冷却剂C的冷却剂孔14c、压缩空气和冷却剂能自由流动的管道14b以及喷射口14d构成。在压缩空气作用下,从管道14b将冷却剂C推向喷射口14d。冷却剂孔14c位于管道14b的中间部位,会顺着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管道直连,在管道14b内,压缩空气在流动时产生的喷管效应,形成了在其负压作用下能对冷却剂C进行抽吸的喷管。
另外在各个喷射用的喷嘴14中,设有由圆形螺丝组成的探针17c其作用是能内外进行贯通作用。
该探针17的顶端位于冷却剂孔14c和管道14b的连接部位。因此可以对探针17显示计量进行调整(即可以对冷却剂孔14c的流出量进行调整),还可以有效调整冷却剂的导入量以及控制从喷射孔14d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喷射出的液滴直径大小。空气孔14a处与冷却剂补充装置30延伸出来的气管20(空气管道)相连通,冷却剂孔14c同样与冷却剂补充装置30延伸出来的气管21(空气管道)相连。
在加工装置11本体的内部,设有冷却剂管道11a,在该管道11a的底端与冷却剂补充装置30延伸出来的第二冷却剂管道(空气管道)22相连。冷却剂管道11a的顶端有围绕在钻孔工具12的圆环形管道11b相连。因此,圆环形的管道纵贯这个装置,还设有多个喷射孔11c。各个喷射孔11c都是按照指定角度向下倾斜设置的。
补充冷却剂的装置30如图4-5所示,其与空气导入孔31和冷却导入孔32相连接。图4显示的是拉床(铰孔机)没有使用时,即处于非加工时的状态的情况,图5显示的是对加工材料C进行加工时的情况。空气导入孔31是通过图纸以外的气泵来输送压缩空气的。冷却剂导入孔32是通过没有标记在图纸上的冷却剂存储罐来导入冷却剂的。
作为润滑及冷却用的加工液中的冷却剂,无论是对油性切割机油还水溶性切割机油都有很好的冷却作用,尤其对水溶性切割机油作用更理想。油性切割机油的润滑程度十分高,而且黏度高,附着在加工材料上的消耗量及成本都十分高,而且还会对作业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使用的是水溶性切割机油,产生这类问题的情况就会随之减少。另外作为冷却剂还会有使用润滑性差的水。
在此基础上,冷却剂补充装置30中配置了用来储存导入后的冷却剂C用的液压缸35、还有将液压缸35中储存的冷却剂C抽取用气泵36以及用来对冷却剂C进行冷却处理装置37。在导入冷却剂孔32和液压缸35之间,还设置了导入冷却剂用的管道23,液压缸35和冷却装置37都与抽吸导管24相通,在该抽吸导管24内设置了抽取气泵37。抽吸导管24与冷却剂导管21及过滤管25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连通。冷却剂导管21中间在4个方向都设有分支,这些分支的顶端与喷射用的喷嘴14相接。过滤管25的顶部与液压缸35想通。
冷却剂导管23上依次设置了冷却剂导管32侧面设置的阀门40、电磁阀41、过滤嘴42。阀门40是可以用手动调整开关状态的装置。电磁阀41是图纸中未显示出的控制装置来调节开关状态的。
阀门40和电磁阀41之间与第二冷却剂导管22相连。在第二冷却剂导管22上面还设置了由控制装置调整开关状态的电磁阀43。
在液压缸35中设计下列装置,用来检测储存在该液压缸35内的冷却剂C液量开关44及感应冷却剂C的温度用的温度计45。液量开关44和温度计45都与图纸上面未标记的控制装置相连接。符号46为过滤嘴。抽吸泵36采取的是空气驱动的气泵,该抽吸泵36与,从空气导入孔31分支出来的气泵驱动导管26相接。在该气气泵驱动导管26内设置了有控制装置调整开关状态的电磁阀47。冷却装置37不仅仅适用于冷却剂C的冷却处理,还可以对佩尔蒂埃设备进行冷却处理。
空气导入孔31与空气导管20相连,在该空气导管20上有呈4个方向的分支,这些分子分别与各个喷射用的喷嘴14相通。另外在空气导管20上依次按顺序设置了从空气倒入孔31侧面安装的阀门54和电磁阀55。阀门54是手动调节开关状态的,电磁阀55是由图纸中未标记的控制装置来调节开关装置的。
接下来我们对加工材料W的加工工序(方法)及作用进行以下说明。首先如图1中虚线所示,要将喷嘴支架15及喷射用的喷嘴14调到上方呈退避状态,把加工材料W放在在标准刀具13上。放置好加工材料W后,如图1实线所示,将喷射用的喷嘴14降低到被加工产品部位周边,使其喷嘴支架15接近但不靠近加工材料W,处于准备加工的状态。在拉床1停止运行时(即没有对加工材料W进行处理时)如图2所示,各个喷嘴14要对准拉刀12的刀刃部12a。然后再给拉床1插上电源,边在压缩空气作用下边由冷却剂补给装置30对加工产品的周边不断补充冷却剂C,用拉床12对加工材料W的钻孔部位Wa进行切割打磨处理。另外我们对冷却剂装置30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在拉床1停止运行时(即没有对加工材料W进行处理时),要关闭冷却剂导管23上的阀门40以及空气导管20中的阀门54。如图4所示,位于冷却剂导管23上的阀门41、第二冷却剂导管22上的电磁阀43、冷却剂导管26中的电磁阀47以及空气导管20中的电磁阀55也要分别处于关闭状态。与之相反,如果冷却剂导管23上的阀门40及空气导管20上的阀门54忘记关闭处于打开状态的话,就切记不能将冷却剂及压缩空气导入到冷却剂补充装置中。
冷却剂导管23上的阀门40及空气导管20上的阀门54是非常重要的总阀门。拉床1停止运行时(即没有对加工材料W进行处理时),抽吸导管24和过滤导管25是通过电磁阀48来连通的,抽吸导管24和冷却剂导管
通过电磁阀48,和21处于非连通状态。
根据图4显示的状态,手动打开阀门40及阀门54,接通拉床1的电源。于是,如图5所示,第二冷却液管22上的电磁阀43就会被打开,从冷却液导入口32导入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液管22被导入到主机11的冷却液流路11a中。并且,空气管20上的电磁阀55也同时会被打开。通过它,从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压缩气体会经过空气管20被导入到各个喷嘴14的同时,通过转换管27供应给电磁阀48。也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转换管27供应的压缩气体的压力,才使得电磁阀48运转,汲上管24和冷却液管21处于连通状态。另一方面,汲上管24和换向管25之间处于非连通状态。另外,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也会同时被打开,通过水泵驱动管26向抽水泵36供应压缩空气。也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个水泵驱动管26供应的压缩空气,才使抽水泵36运转,辅助箱35中保存的冷却液C通过汲上管24被抽上来。并且,辅助箱35中保存的冷却液C是事先被冷却到规定温度的(具体情况在后面还将详细叙述),所以在接通拉床1的电源后,冷却装置37是不运转的。另外,拉床1的接通电源后,冷却液管23上的电磁阀41是关闭着的。
通过抽水泵36被抽上来的冷却液C再经过汲上管24到达冷却液管21,然后由流量调整阀52来调整流量,最后导入到各个喷嘴14。此时,因为抽水泵36和电磁阀48都是由空气驱动的,所以就避免了因电动发热而造成冷却液C被加热的情况。另外,通过冷却液管21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50,可以检测到在冷却液管21中流动的冷却液C的温度。并且,如果此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冷却液C的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冷却装置37就会运转来控制温度。因此,辅助箱35中保存的冷却液C即使没有被充分冷却,也会通过冷却装置37冷却后再供应到各个喷嘴14,避免了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另外,通过冷却液管21上设置的流量传感器51,还可以检测到在冷却液管21中流动的冷却液C的流量。并且,冷却液C被冷却过度造成流动性变差,或者辅助箱35中保存着的冷却液C的量极其少,使传感器检测到冷却液管21中流动的冷却液C的流量低于规定值时,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会被关闭,抽水泵36会停止运转。所以,温度传感器50和流量传感器51是为了确认冷却液C的供应状态而设置的。
各个喷嘴14供应的压缩空气,如图2所示,是从空气口14a经过流路14b,再由喷射口14d喷射出来的。另外,在本实施案例中,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强被控制在0.2~0.5MPa(2~5Kg/cm2)。同时,因为流路14b中压缩空气的流动使冷却液口14c产生负压,从冷却液口14c中吸引出冷却液C。然后,吸引出的冷却液C在流路14b中和压缩空气混合,由喷射口14d和压缩空气一起被喷射出来。
此时,要考虑到压缩空气空气压得同时,调整针头17的突出量(冷却液口14c的开口量),设定冷却液C的液滴平均粒子直径为50~300μm进行喷射。因此,冷却液C被喷头分散喷出就等于是半湿润加工。如果喷射的冷却液C的平均粒子直径低于50μm,则接近于半干燥加工状态,就很可能会造成工件W等的冷却效果降低,或者作业环境恶化等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喷射的冷却液C的平均粒子直径超过300μm的话,则接近于湿润加工状态,就会造成无法向加工部周围平均供应,或者使用量增加等问题。冷却液C的平均粒子直径,最好在50~250μm范围内,更高的要求是在80~200μm的范围内。
从各个喷嘴14分散喷出的冷却液C,供应给工件W的加工部周围,即工件W的上面以及拉刀12。此时,各个喷嘴14向下面倾斜的同时,针对拉刀12的轴中心,在平面方向上以规定角度θ倾斜,并且因为冷却液C是如淋浴般分散喷射出的,所以供应给拉刀12外围的冷却液C很难汇积成水流,能够向加工部周围平均的供应。因此,工件W的加工中,拉刀12的刀刃部12a对着工件W的加工孔Wa时,冷却液C可以保证供应到拉刀12的刀刃部12a为止。
另一方面,第二冷却液管22中流动的冷却液C,是通过主机11中设置的冷却液流路11a到达圆环流路11b的,再从各喷射口11c中喷射出液体状态的冷却液供给拉刀12。通过这个过程,冲洗掉由拉刀12从工件W上切割下来的碎屑。
由于冷却液C的消费,使辅助箱35中冷却液C的保存量减少,如果冷却液C的液面低于液面水平按钮44时,冷却液导入管23上的电磁阀41就会打开,经过过滤器42的过滤向辅助箱35中补充新的冷却液C。而冷却液C的液面超出液面水平按钮44时,电磁阀41就会关闭。在工件W的加工过程中,电磁阀41的开闭是反复进行的。
工件W的切割加工完成后,拉床1停止运转的话,空气管20上的电磁阀55、第二冷却液管22上的电磁阀43就会关闭。同时,停止向切换汲上管24连通状态用的电磁阀48供应空气。于是,电磁阀48切换到初始状态,汲上管24和换向管25连通,汲上管24和冷却液管21之间处于非连通状态。另一方面,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则在拉床1停止运转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冷却液导入管23上的电磁阀41,也根据需要在拉床1停止运转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打开状态。即工件W的加工过程中消耗了冷却液C,使得冷却液C的液面低于液面水平按钮44时,即使拉床1停止运转,在冷却液C的液面超出液面水平按钮44之前,冷却液导入管23上的电磁阀41保持打开状态,新的冷却液C则补充到辅助箱35中。但如果辅助箱35中的冷却液C的液面超出液面水平按钮44时,冷却液导入管23上的电磁阀41就会关闭。
如上所述,在工件W的加工过程中,即使拉床1停止运转后,冷却液也是逐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并且补充的冷却液时来自拉床1以外的冷却液储存箱。因此,辅助箱35中的储存的冷却液C的温度会随着补充进来的冷却液而上升。拉床1停止运转后,汲上管24和换向管25连通,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打开的话,抽水泵36将持续驱动。另一方面,冷却装置37也在拉床1停止运转后的规定时间内继续工作,或者在工件W加工过程中不工作,而在拉床1停止运转的同时,冷却装置37开始运转。并且,通过抽水泵36抽上来的辅助箱35中的冷却液C,经过汲上管24由冷却装置37进行冷却后,再经过换向管25返回到辅助箱35中。
像这样,冷却液C由冷却装置37进行循环冷却,辅助箱35中保存的冷却液C整体温度得到下降,因此,辅助箱35中可以一直保存着事先冷却了的冷却液C。如果温度传感器45检测到辅助箱35中的冷却液C的温度低于规定值时,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以及冷却装置37就会停止。另外,如果拉床1长时间不使用,这期间辅助箱35中的冷却液C的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则上述循环冷却会再次启动。
另外,辅助箱35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45的设定温度,即辅助箱35中储存的冷却液C的冷却温度,如果低于室温时,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为了提高工件W和拉刀12的冷却效率,最好是尽可能的保持低温。但是,如果过度冷却的话,冷却液C的流动性会变差,出现凝固等情况。因此,辅助箱35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45的设定温度,即辅助箱35中储存的冷却液C的冷却温度的下限,是应该把保持冷却液C的流动性不会变差作为前提。例如,3~20℃的范围内,根据季节和空调等室内环境,进行适当的设定就可以。
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中代表性的实施事例进行了说明,但有可能发生其它各种变化。例如,上述实施事例中,在拉刀(加工工具)周围的4处进行了设置,而在这里也可以只设置1处,在2~6处范围内都可以。最好是设置3~5处左右。这时,以加工工具为中心把各个喷嘴进行等间距的设置。另外,上述实施事例,适用的是进行工件切割加工的拉床,其实也适用加工中心、研磨加工装置。
在加工液供给装置中,并不一定要设置辅助箱和抽水泵,只要把加工装置外的加工液储存箱供应的加工液,通过冷却手段进行冷却,然后直接喷射就可以。另外,手动进行切换的阀门40·45也并不一定需要设置。
加工液的冷却效率降低时,可以把抽水泵改为电动泵,把切换汲上管和冷却液管以及换向管之间连通状态的空气切换式电磁阀改为电动阀。并且,此空气切换式电磁阀可以和其它电磁阀一样进行电子控制开闭。
辅助箱35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45可以作为温度计使用。此时,辅助箱35中储存的冷却液C的温度只要目视进行确认,当冷却液C的温度下降到规定温度以下时,只要用手动停止循环冷却就可以。
通过冷却液管21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冷却液C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除了根据上述实施事例使冷却装置37进行运转之外,还可以关闭水泵驱动管26上的电磁阀47,停止抽水泵36进行控制。

Claims (8)

1.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装置本体和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或研磨的刀具,所述加工装置本体上设有对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刀具的刀刃喷射加工液的喷嘴以及对该喷嘴补充加工液的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包括对所述加工液的进行冷却的冷却处理装置,所述喷射的加工液的平均液滴粒子直径为50-30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经所述冷却处理装置冷却的加工液的液压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加工液从所述液压缸抽吸的抽吸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泵为压缩空气泵。
5.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对金属材料的进行加工的方法,所述金属材料在进行切割或是研磨加工过程中,加工液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中经喷嘴对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刀具的刀刃进行喷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的加工液的平均液滴粒子直径为50-30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有冷却处理功能,所述加工液经过冷却处理后对所述金属材料进行喷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液补给装置内设有液压缸在没有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时,所述冷却处理后的加工液就存储在该液压缸内,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时加工液就会从液压缸中流出进行补给。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储存在液压缸内的加工液通过加工液补给装置上设有的压缩空气泵进行抽取。
CN201210023826.0A 2012-02-03 2012-02-03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Active CN102962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3826.0A CN102962725B (zh) 2012-02-03 2012-02-03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3826.0A CN102962725B (zh) 2012-02-03 2012-02-03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2725A CN102962725A (zh) 2013-03-13
CN102962725B true CN10296272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79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3826.0A Active CN102962725B (zh) 2012-02-03 2012-02-03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2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9492B1 (ko) * 2014-08-22 2014-10-13 한국브로치주식회사 씰링형 수직 브로칭머신
KR102057411B1 (ko) * 2019-05-15 2019-12-18 이성근 공작기계용 냉각수 직분사 툴홀더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8590Y (zh) * 1993-08-28 1994-10-05 张达奇 Cnc车床钻削刀具的冷却装置
JP2002059336A (ja) * 2000-08-23 2002-02-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風供給装置
CN101111346A (zh) * 2005-02-02 2008-01-23 Hydac系统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1157185A (zh) * 2007-11-13 2008-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参数优化的冷却切削工艺方法
CN102029551A (zh) * 2010-11-18 2011-04-2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对切削加工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1900294U (zh) * 2010-12-28 2011-07-20 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钻孔冷却装置
CN202592115U (zh) * 2012-02-03 2012-12-12 南通新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1453Y (zh) * 2001-05-31 2002-03-13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机床液压油全自动过滤冷却循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8590Y (zh) * 1993-08-28 1994-10-05 张达奇 Cnc车床钻削刀具的冷却装置
JP2002059336A (ja) * 2000-08-23 2002-02-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風供給装置
CN101111346A (zh) * 2005-02-02 2008-01-23 Hydac系统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1157185A (zh) * 2007-11-13 2008-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参数优化的冷却切削工艺方法
CN102029551A (zh) * 2010-11-18 2011-04-2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对切削加工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1900294U (zh) * 2010-12-28 2011-07-20 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钻孔冷却装置
CN202592115U (zh) * 2012-02-03 2012-12-12 南通新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2725A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3002B (zh) 低温水雾油雾切削冷却润滑供应系统
CN105498566A (zh) 气液两相流混合式低温氮气射流发生装置
CN206141839U (zh) 一种用于林业喷洒的无人机
CN102962725B (zh)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CN206748079U (zh) 低温水雾油雾切削冷却润滑供应系统
CN108393741A (zh) 一种氮气流射硬态切削加工装置及切削方法
CN105478279A (zh) 锻造脱模剂自动喷涂装置
CN202592115U (zh) 金属材料的加工装置
CN201276586Y (zh) 热处理炉后控冷装置
CN201357344Y (zh) 金属加工液低温雾化设备
CN101961877B (zh) 多片锯机的锯片冷却除屑装置
CN107695784B (zh) 低温复合喷雾冷却系统及低温复合喷雾冷却方法
CN201534173U (zh) 中厚板轧机轧后气雾冷却装置
CN202200107U (zh) 数控龙门机床用过滤冷却装置
CN204471203U (zh) 机械加工冷却液循环供给装置
CN107639461A (zh) 自动液氮复合喷雾冷却系统
CN206199418U (zh) 一种立式斗型涂料磨砂机
CN201559085U (zh) 一种金属切削液高压雾化冷却设备
CN109595026B (zh) 一种矿井空气降温除尘系统
CN208773174U (zh) 一种无心磨床
CN103692285B (zh) 节能微量润滑系统
CN207874000U (zh) 一种利用冰裹磨料减少喷嘴磨损的磨料气体射流装置
CN216883147U (zh) 一种铸件耐磨材料生产用研磨设备
CN206764473U (zh) 一种新型喷水打磨抛光机
KR101639398B1 (ko) 절삭유와 냉기를 동시에 분사하는 무전원 분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