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353A -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 Google Patents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9353A
CN102959353A CN2011800289800A CN201180028980A CN102959353A CN 102959353 A CN102959353 A CN 102959353A CN 2011800289800 A CN2011800289800 A CN 2011800289800A CN 201180028980 A CN201180028980 A CN 201180028980A CN 102959353 A CN102959353 A CN 102959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hannel tube
roof
tube sheet
diap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8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9353B (zh
Inventor
J·A·马特三世
J·L·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ublication of CN102959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9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5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variable shape, e.g. with modified tube end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5/00Heat exchanger elements made of materials having special features or resulting from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F28F2255/02Flexibl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 F28F2275/125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bringing elements together and expan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多通道管,所述多通道管可膨胀以组装在板翅式换热器内。所述多通道管各自包含彼此间由可变形隔壁分隔开的若干条大体平行的流路,多通道管的宽度范围内的所有可变形隔壁在同一方向上倾斜。一旦具有高压流体的管发生膨胀,这些隔壁便可发生变形。在膨胀的过程中,这些隔壁可伸展、使位置偏移以及/或者改变形状,从而使管的外部尺寸增大。可对多通道管进行设计,使其膨胀以填充板翅片的开口,从而在多通道管与板翅片之间实现过盈配合。

Description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multichannel tube),且更确切地说,涉及可用于板翅式换热器中的多通道管。
背景技术
换热器被用于加热、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HVAC&R)系统中。多通道换热器大体包括用于使制冷剂流过换热器的多通道管。每根多通道管都可包含若干独立的流通道。当制冷剂等流体流过流通道时,该流体可与空气等在多通道管之间流动的外部流体交换热量。多通道管可用于住宅系统等小吨位系统的换热器中,或用于工业冷却器系统等大吨位系统中。此外,多通道管也可用于其他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中,例如散热器。
翅片(fin)位于多通道管之间,以促进管内所含制冷剂与穿过管的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传递。通常,多通道换热器包括波状的多组翅片,这些翅片放置在邻近的管之间并且与所述邻近的管平行。翅片的脊部可钎焊到邻近的管或以其他方式与邻近的管接合。然而,由于脊部之间的缝隙相对较小,因此水可能往往聚集在翅片上,这样会关闭空气的流路,从而降低热传递能力。这对热泵等用作室外蒸发器的换热器而言尤其可能出现问题。
板翅片大体垂直于管进行延伸,它们可代替波状翅片以抑制冷凝物的聚集。板翅式换热器通常这样组装:先将管插入翅片中的开口,然后使管向外膨胀。可将锥形体或类似物体插入管内,以使管膨胀到翅片中。然而,多通道管内的多个独立的流通道可能使这种利用锥形体或其他膨胀工具来进行的组装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管,其包含:顶壁;底壁,其安置成大体与所述顶壁相对并且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高度;以及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并且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宽度。这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削边,该削边经配置以响应于换热器管的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换热器管还包括多个可变形隔壁,宽度范围内的所有可变形隔壁彼此隔开并且所述可变形隔壁在顶壁与底壁之间延伸,从而在顶壁与底壁之间形成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可变形隔壁经配置以响应于换热器管的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使换热器管的高度增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顶壁;底壁,其安置成大体与所述顶壁相对并且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为换热器管的高度;以及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并且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宽度。每一面侧壁都具有削边。换热器管还包括多面可变形隔壁,所述宽度范围内的所有可变形隔壁彼此隔开、相对于底壁和顶壁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并且所述可变形隔壁在顶壁与底壁之间延伸,从而在顶壁与底壁之间形成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可变形隔壁经配置以响应于换热器管的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使换热器管的高度增大。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组装换热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通道管插入各自安置在导热材料薄板上的多个开口;以及以液压方式使多通道管膨胀,从而使得内部隔壁发生变形以在多通道管内界定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使得多通道管膨胀到多个开口中,并且使得多通道管的削边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板翅式换热器的商业用或工业用HVAC&R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示。
图2为采用板翅式换热器的住宅用HVAC&R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示。
图3为图2所示的室外单元的分解图。
图4为可采用一个或多个板翅式换热器的示例性空气调节系统的概略图。
图5为可采用一个或多个板翅式换热器的示例性热泵系统的概略图。
图6为包含多通道管的板翅式换热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多通道管带有可变形隔壁。
图7为图6中的换热器的一部分的局部分解图。
图8为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的一个实施例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前的截面图。
图9为插入板翅片的图8中的多通道管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前的截面图。
图10为图9中的多通道管和板翅片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后的截面图。
图11为带有可变形隔壁和削边的多通道管的一个实施例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前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1中的多通道管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后的截面图。
图13为带有可变形隔壁和削边的多通道管的另一实施例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前的截面图。
图14为用于组装换热器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多通道管,这些多通道管可膨胀以组装在板翅式换热器内。这些多通道管各自包括若干大体平行的流路,所述流路沿着多通道管的长度延伸。这些流路彼此间由可变形隔壁分隔,所述可变形隔壁设计成:一旦向多通道管加压,所述可变形隔壁便发生变形。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可变形隔壁”包括具有以下设计的隔壁:响应于压力的变化,隔壁的形状、几何结构、宽度和/或高度发生改变。这些可变形隔壁沿着多通道管的宽度而在同一方向上倾斜,从而形成大体呈平行四边形的流路。多通道管的边缘可形成为削边,以抑制侧壁在液压膨胀过程中发生的偏斜。在某些实施例中,削边可经设计以在液压膨胀时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
可通过引导高压流体(例如气体或油)通过多通道管而使多通道管膨胀。当流体向多通道管加压时,多通道管的各壁可向外膨胀以增大多通道管的外部尺寸,从而使多通道管在环绕多通道管的翅片开口内实现压配合。在加压过程中,在管壁之间延伸的可变形隔壁可发生变形,从而使多通道管膨胀。例如,这些隔壁可伸展、使位置偏移以及/或者改变形状。根据某些实施例,可变形隔壁可经设计以在多通道管发生膨胀时直立起来或减小倾斜度。顶壁和底壁可能由于加压而发生相反的横向移动,这样可能导致侧壁发生偏斜。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对所述侧壁中的一面或多面侧壁进行削边处理,从而抑制和/或减少侧壁在液压膨胀时发生的偏斜。
图1和图2描绘了板翅式换热器的示例性应用。板翅式换热器可在HVAC&R领域以及HVAC&R以外领域之内的许多环境中采用。然而,在目前预期的应用中,可在住宅、商业、轻工业、工业以及用于加热或冷却某个空间或外壳(例如住宅、建筑物、结构等等)的任何其他应用中使用板翅式换热器。尽管下文在用于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多通道管的背景下进行描述,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所揭示的多通道管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换热器(例如散热器等)中。
图1所示为示例性应用;该例中具有可采用换热器的用于建立环境管理的HVAC&R系统。建筑物10由包括冷却器12和锅炉14的系统来冷却。如图所示,冷却器12安置在建筑物10的屋顶上而锅炉14位于地下室中;然而,冷却器和锅炉可位于其他设备间内或邻近该建筑物的区域中。冷却器12为冷却空气的装置或实施制冷循环来冷却水的冷却水的装置。冷却器12可为独立单元或可为包含鼓风机和/或合并式空气处理器等其他设备的单个封装单元的一部分。锅炉14为密闭容器,其包括用于加热水的炉子。来自冷却器12和锅炉14的水通过水管道16在建筑物10中环流。水管道16分路到位于各层并且位于建筑物10的多个区段内的空气处理器18。
空气处理器18连接到风管系统20,风管系统20适于在多个空气处理器之间分配空气。在某些实施例中,风管系统可从外部进气口(未图示)接纳空气。空气处理器18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使来自冷却器12的冷水以及来自锅炉14的热水环流,从而提供加热的或冷却的空气。空气处理器18内的风扇牵引空气通过换热器,并且将经调节的空气引导到建筑物10(例如房间、公寓或办公室)内的环境中,从而使这些环境维持在指定温度。控制装置22(此处所示为包括恒温器)可用于指定经调节空气的温度。控制装置22还可用于控制空气流经空气处理器18以及流出空气处理器18。当然,该系统中还可包括其他装置,例如调整水流的控制阀以及/或者感测水、空气的温度和压力的压力和/或温度换能器或开关,等等。此外,控制装置可包括与其他建筑物控制系统或监控系统合并或分离的计算机系统,甚至还包括与远离建筑物的系统。
图2所示为住宅加热和冷却系统。通常,住宅24会包括制冷剂管道26,制冷剂管道26有效地将室内单元28耦接到室外单元30。室内单元28可位于杂用房、阁楼、地下室等等中。室外单元30通常邻近住宅24的侧面,并且被护罩覆盖,以保护系统部件并防止树叶和其他杂物进入室外单元。制冷剂管道26在室内单元28与室外单元30之间输送制冷剂,通常,在一个方向上主要输送液态制冷剂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主要输送气化制冷剂。
当图2中所示的系统作为空气调节器来运作时,室外单元30中的换热器用作冷凝器,用于对经由制冷剂管道26中的一根制冷剂管道26而从室内单元28流到室外单元30的气化制冷剂进行再冷凝。在这些应用中,室内单元的换热器(用参考数字32表示)用作蒸发器。室内单元32接纳液态制冷剂(可用膨胀装置使其膨胀,所述膨胀装置未在图中示出)并且使制冷剂蒸发,然后使制冷剂返回室外单元30。
室外单元30通过其侧面而将环境空气牵引进来(如指向室外单元侧面的箭头所指示),借助于风扇(未图示)迫使空气通过室外单元换热器,并排出空气(如室外单元上方的箭头所指示)。当作为空气调节器来运作时,空气由室外单元内的冷凝器换热器进行加热并且以一定温度离开室外单元的顶部,所述温度高于空气进入各侧面时的温度。借助于风管系统20,空气可吹过室内换热器32并且随后在住宅24中环流,如进入和离开风管系统20的箭头所指示。整个系统运作以维持所需温度,所需温度由恒温器22来设定。当住宅内部所感测到的温度高于恒温器上的设定点时(加上较小量),空气调节器将开始运作,以对用于在住宅中环流的另外的空气进行制冷。当温度达到设定点时(减去较小量),所述单元将暂时停止制冷循环。
当图2中的单元作为热泵来运作时,换热器的作用相反。也就是说,室外单元30的换热器将用作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因此在空气穿过室外单元换热器时对进入室外单元30的空气进行冷却。室内换热器32将接纳吹过它的空气流并且通过使制冷剂冷凝来加热该空气。
图3所示为图2中所示单元中的一者的局部分解图,在该例中是室外单元30。室外单元30包括围绕室外单元30各侧面以保护系统部件的护罩34。与护罩34邻近的是换热器36。盖件38封住换热器36的顶部。泡沫40安置在盖件38与换热器36之间。风扇42位于盖件38的开口内并且由马达44提供动力。电线槽46可用于将马达44连接到电源。风扇挡护板48配合在盖件38内并且安置在风扇上方以防止物体进入风扇。
换热器36安装在底盘50上。底盘50为室外单元30的内部部件提供安装表面和结构。压缩机52安置在室外单元30的中心并且通过连接件54和56连接到HVAC&R系统内的另一单元,例如室内单元,连接件54和56连接到使制冷剂在HVAC&R系统内环流的管道。控制箱58容纳室外单元30的控制电路并且由盖件60来保护。面板62可用于将控制箱58安装到室外单元30。
制冷剂通过蒸气连接件54进入室外单元30,并且通过管道64流入压缩机52中。蒸气可接纳自室内单元(未图示)。制冷剂在压缩机52中得到压缩,随后通过管道66离开压缩机52并通过入口68进入换热器36。入口68将制冷剂引导至集管(header)或歧管(manifold)70中。从歧管70出发,制冷剂通过换热器36流到集管或歧管72中。从集管72出发,制冷剂通过换热器36流回并且通过安置在集管70上的出口74离开。在离开换热器36之后,制冷剂通过管道76流至液体连接件56以返回室内单元,在该室内单元中该过程可再次开始。
图4所示为空气调节系统78,空气调节系统78可采用板翅式换热器。制冷剂在闭合制冷回路80内流经系统78。制冷剂可为吸收和取得热量的任何流体。例如,制冷剂可为基于氢氟烃(HFC)的R-410A、R-407或R-134a,或者可为二氧化碳(R-744A)或氨(R-717)。空气调节系统78包括控制装置82,控制装置82使得该系统能够将环境冷却到规定温度。
系统78使环境冷却的方式为:通过冷凝器84、压缩机86、膨胀装置88以及蒸发器90,使得制冷剂在闭合制冷回路80内循环。制冷剂以高压和高温蒸气的状态进入冷凝器84并且流过冷凝器的多通道管。由马达94驱动的风扇92,牵引空气横穿过多通道管。该风扇可推动或拉动空气横穿过多通道管。随着空气横向流过多通道管,热量从制冷剂蒸气传递到空气,从而产生加热的空气96并且使制冷剂蒸气冷凝为液体。液态制冷剂随后流到膨胀装置88中,在膨胀装置88中,制冷剂膨胀成为低压和低温液体。通常,膨胀装置88为热膨胀阀(TXV);然而,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该膨胀装置可为孔口或毛细管。在制冷剂离开膨胀装置之后,除了存在液态制冷剂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些蒸气制冷剂。
制冷剂从膨胀装置88进入蒸发器90并且流过蒸发器多通道管。由马达100驱动的风扇98,牵引空气横穿过多通道管。随着空气横向流过多通道管,热量从空气传递到制冷剂液体,从而产生冷却的空气102并且使制冷剂液体气化为蒸气。根据某些实施例,可用牵引流体横穿过多通道管的泵来替换风扇。
随后,制冷剂以低压和低温蒸气的状态流向压缩机86。压缩机86减小了提供给制冷剂蒸气的体积,因此提高了蒸气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压缩机可为任何合适的压缩机,例如螺杆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摆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或涡轮式压缩机。压缩机86由马达104驱动,马达104从变速驱动器(VSD)或者直接式AC或DC电源获得动力。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马达104从AC电源获得固定的线电压和频率,但是在某些应用中,马达可由变压或变频驱动器来驱动。该马达可为开关磁阻(SR)马达、感应马达、电子整流永磁马达(ECM)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马达类型。制冷剂以高温和高压蒸气的状态离开压缩机86,准备进入冷凝器并且再次开始制冷循环。
控制装置82包括控制电路106、输入装置108以及温度传感器110,并且控制制冷循环的运作。控制电路106耦接到马达94、100和104,马达94、100和104分别驱动冷凝器风扇92、蒸发器风扇98和压缩机86。控制电路106使用从输入装置108和传感器110接收的信息来确定驱动空气调节系统的马达94、100和104的运作时间。在某些应用中,输入装置可为常规恒温器。然而,输入装置不限于恒温器,更一般地,可采用固定或改变设定点的任何源。这些源可包括本地或远程指令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处理器以及机械、电气和机电装置,所包括的以上各项手动或自动设定系统所接收的温度相关信号。例如,在住宅空气调节系统中,输入装置可为可编程的24伏特恒温器,所述恒温器向控制电路提供温度设定点。
传感器110确定周围空气温度并且将该温度提供给控制电路106。控制电路106随后对接收自传感器的温度与接收自输入装置的温度设定点进行比较。如果该温度比设定点高,那么控制电路106可打开马达94、100和104以运行空气调节系统78。控制电路可执行硬件或软件控制算法来调整空气调节系统。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控制电路可包括模数(A/D)转换器、微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接口板。当然,该系统中还可包括其他装置,例如额外的压力和/或温度换能器或开关,它们感测制冷剂、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空气的温度和压力等等。
图5所示为热泵系统112,热泵系统112可采用板翅式换热器。由于热泵可用于加热以及冷却,因此制冷剂流经可逆制冷/加热回路114。制冷剂可为吸收和取得热量的任何流体。加热和冷却的运作由控制装置116来调整。
热泵系统112包括外部换热器118和内部换热器120,它们都作为换热器来运行。每个换热器都可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这取决于热泵的运作模式。例如,当热泵系统112以冷却(或“AC”)模式运作时,外部换热器118用作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空气中,而内部换热器120用作蒸发器,从内部空气吸收热量。当热泵系统112以加热模式运作时,外部换热器118用作蒸发器,从外部空气吸收热量,而内部换热器120用作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内部空气中。换向阀122位于换热器之间的可逆回路114上,用于控制制冷剂流的方向,从而在加热模式与冷却模式之间切换热泵。
热泵系统112还包括两个计量装置124和126,计量装置124和126用于在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之前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计量装置还可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使得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等于或约等于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计量装置的使用取决于热泵的运作模式。例如,当热泵系统112以冷却模式运作时,制冷剂绕过计量装置124并且流过计量装置126,然后进入充当蒸发器的内部换热器120。在另一实例中,当热泵系统112以加热模式运作时,制冷剂绕过计量装置126并且流过计量装置124,然后进入充当蒸发器的外部换热器118。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将单个计量装置用于加热和冷却两种模式。计量装置通常为热膨胀阀(TXV),但也可为孔口或毛细管。
制冷剂以低温和低压液体的状态进入蒸发器,该蒸发器在加热模式中是外部换热器118,而在冷却模式中是内部换热器120。由于计量装置124或126中经历了膨胀过程,因此还可能存在一些蒸气制冷剂。这些制冷剂流过蒸发器中的多通道管并且从空气中吸收热量,这样制冷剂变成了蒸气。在冷却模式中,横向地流过多通道管的室内空气也可减湿。空气中的水分可冷凝在多通道管的外表面上,因此,这些水分可从空气中除去。
在离开蒸发器之后,制冷剂通过换向阀122并进入压缩机128。压缩机128可减小制冷剂蒸气的体积,从而提高蒸气的温度和压力。压缩机可为任何合适的压缩机,例如螺杆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摆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或涡轮式压缩机。
从压缩机128出发,温度和压力已提高的蒸气制冷剂流到冷凝器中,该冷凝器的位置可由热泵模式来确定。在冷却模式中,制冷剂流到外部换热器118(充当冷凝器)中。由马达132提供动力的风扇130,牵引空气横穿过包含制冷剂蒸气的多通道管。根据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可用牵引流体横穿过多通道管的泵来替换风扇。制冷剂的热量被传递到外部空气中,从而使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在加热模式中,制冷剂流到内部换热器120(充当冷凝器)中。由马达136提供动力的风扇134,牵引空气横穿过包含制冷剂蒸气的多通道管。制冷剂的热量被传递到内部空气中,从而使制冷剂冷凝为液体。
在离开冷凝器之后,制冷剂流过计量装置(加热模式中为124并且冷却模式中为126)并且返回到蒸发器(加热模式中为外部换热器118并且冷却模式中为内部换热器120),在蒸发器中该过程再次开始。
在加热和冷却两种模式中,马达138驱动压缩机128并且使制冷剂在可逆制冷/加热回路114中环流。该马达可直接从AC或DC电源或者从变速驱动器(VSD)获得动力。该马达可为开关磁阻(SR)马达、感应马达、电子整流永磁马达(ECM),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马达类型。
马达138的运作由控制电路140来控制。控制电路140从输入装置142以及传感器144、146和148接收信息并且使用该信息在冷却和加热两种模式中控制热泵系统112的运作。例如,在冷却模式中,输入装置142将温度设定点提供给控制电路140。传感器148则测量周围的室内空气温度并且将其提供给控制电路140。控制电路140随后对空气温度与温度设定点进行比较并且在空气温度高于温度设定点时调用压缩机马达138和风扇马达132和136来运行冷却系统。在加热模式中,控制电路140对来自传感器148的空气温度与来自输入装置142的温度设定点进行比较,并且在空气温度低于温度设定点时调用马达132、136和138来运行加热系统。
控制电路140还使用从输入装置142接收的信息,以在加热模式与冷却模式之间切换热泵系统112。例如,如果输入装置142被设定为冷却模式,那么控制电路140将向螺线管150发送信号,以将换向阀122放置在空气调节位置152。这样,制冷剂将流经可逆回路114,具体如下:制冷剂离开压缩机128,在外部换热器118中冷凝,通过计量装置126发生膨胀,并且通过内部换热器120实现蒸发。如果输入装置被设定为加热模式,那么控制电路140将向螺线管150发送信号,以将换向阀122放置在热泵位置154。这样,制冷剂将流经可逆回路114,具体如下:制冷剂离开压缩机128,在内部换热器120中冷凝,通过计量装置124发生膨胀,并且通过外部换热器118实现蒸发。
控制电路可执行硬件或软件控制算法以调整热泵系统11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控制电路可包括模数(A/D)转换器、微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接口板。
当系统以加热模式运作时,控制电路还可起动解冻循环。当室外温度接近冰点时,被引导通过外部换热器118的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可在换热器上冷凝并结冰。传感器144测量外部空气温度,而传感器146测量外部换热器118的温度。这些传感器将温度信息提供给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确定何时起动解冻循环。例如,如果传感器144或146中任一者提供给控制电路的温度低于冰点,那么系统112就可置于解冻模式中。在解冻模式中,螺线管150经致动以将换向阀122放置在空气调节位置152,而马达132被关闭以中止通过多通道管的空气流。系统112随后以冷却模式运作,直到流过外部换热器80的、温度和压力已提高的制冷剂使得换热器解冻。一旦传感器146检测到换热器118已解冻,控制电路140就使换向阀122返回到热泵位置15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解冻循环可经设定以在许多不同的时间和温度组合的条件下发生。
图6为可用于图4中所示的空气调节系统78中或图5中所示的热泵系统112中的示例性换热器的透视图。示例性换热器可为冷凝器84、蒸发器90、外部换热器118或内部换热器120,如图4和图5中所示。应注意,在类似系统或其他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作冷却器的一部分或用于任何其他热交换应用中。换热器包括由多通道管164连接起来的歧管70和72。尽管图6中示出了30根多通道管,但是多通道管的数量可发生变化。歧管和多通道管可用铝或有助于实现良好热传递的任何其他材料来构造。制冷剂从歧管70流经一组第一管166到达歧管72。制冷剂随后通过一组第二管168在相反方向上返回歧管70。第一管与第二管可具有同一构造,或者第一管与第二管可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具有不同的构造材料、形状、内部流路、大小等。根据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换热器可旋转约90度,使得多通道管在顶部歧管与底部歧管之间垂直地运行。此外,换热器也可相对于垂直位置倾斜某个角度。尽管多通道管的形状被描绘为细长的以及长椭圆形的(oblong),但是这些多通道管可具有任何形状,例如具有以下截面形式:矩形、正方形、圆形、卵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还应注意,换热器可设置在单个平面或平板中,或可包括弯管、隅角、等高线(contour)等等。此外,尽管描绘的是双行程(two-pass)换热器,但是多通道管也可用于单行程或多行程换热器中。
制冷剂通过入口68进入换热器36并且通过出口74离开换热器36。尽管图6描绘的入口在歧管的顶部且出口在歧管的底部,但是入口和出口位置也可互换,这样流体就从底部进入且从顶部离开。流体也可从位于歧管底部表面、侧表面或顶部表面上的多个入口和出口进入和离开歧管。挡板170将歧管70的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隔开。尽管图示了双挡板170,但是可采用任何数量的一个或多个挡板来分隔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还应注意,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入口和出口可设置在分开的多根歧管上,这样就不需要用到挡板。
板翅片172位于多通道管164的周围,以促进多通道管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翅片为板翅片,它们由铝来构造并过盈配合到多通道管,且安置成大体垂直于制冷剂流。然而,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翅片可由其他材料制成以促进热传递并且可相对于制冷剂流以变化的角度延伸。这些翅片可包括以下表面特征和形态:(例如)百叶窗式、被举起的长矛的形状(raised lance)、波状、肋状以及以上各者的组合。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翅片可包括用于隔开这些翅片的隔片和/或卡圈。
当空气等外部流体横向地流过多通道管164时(大体如空气流174所指示),在多通道管164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流体之间将发生热传递。尽管此处所示的外部流体为空气,但是也可使用其他流体。随着外部流体横向地流过多通道管,热量传递到多通道管以及从多通道管传递到外部流体。例如,在冷凝器中,外部流体通常比在多通道管内流动的流体要冷。当外部流体接触多通道管时,热量从多通道管内的制冷剂传递到外部流体。因此,外部流体在其流过多通道管时得到加热,而在多通道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则被冷却。在蒸发器中,外部流体的温度通常比在多通道管内流动的制冷剂要高。因此,当外部流体与多通道管的前缘接触时,热量从外部流体传递到在多通道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以对制冷剂进行加热。这样,离开多通道管的外部流体已被冷却,因为热量传递给了制冷剂。在某些实施例中,外部流体中的一部分可在多通道管和/或翅片上冷凝和聚集。
图7所示为图6中的换热器的某些部件,是略为详细的分解图。各歧管(图7中所示为歧管70)为管状结构,该结构带有用盖178关闭的开口末端。开口或孔180在歧管中形成,形成方式为,例如进行常规的穿孔或机械加工操作。多通道管164随后可用大体平行的方式插入开口180中。多通道管的末端182插入开口180中,使得流体可从歧管流到管内的流路184中。流路184可沿着每根多通道管164的长度186延伸,从而使制冷剂流过歧管70与歧管72之间的多通道管164。
在将多通道管164插入歧管70之前或之后,可将多通道管164插入多个翅片172内的开口188,以促进空气或水等外部流体与在多通道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传递。开口188环绕多通道管164的截面并且安置成大体垂直于多通道管的纵轴。卡圈190环绕开口188以接纳多通道管164并且可大体平行于多通道管的长度而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卡圈190可使邻近的翅片172彼此隔开。翅片172可由铝、铝合金、铜等进行构造。在某些实施例中,翅片172可包括带有开口188和卡圈190的金属薄板,这些金属薄板可通过冲压、冲孔或其他合适的制造方法来形成。
在将末端182插入歧管70和歧管72的开口180之后,可对多通道管164以及歧管70和歧管72进行钎焊,或者以其他方式将多通道管164与歧管70和歧管72接合起来,从而将各部件固定在一起。例如,可使用火焰钎焊工艺将歧管70和歧管72紧固到多通道管164的末端。随后可采用液压压力来使多通道管164膨胀到翅片开口188中。例如,可引导气体或油等流体通过多通道管164,以向多通道管164加压并使之发生膨胀。开口188的内径可略微大于多通道管164的外径。当向多通道管施加内压力时,多通道管164内的可变形隔壁使得多通道管发生膨胀以将多通道管164压配合到开口188中,下文中将参考图9和图10对此进行进一步描述。根据某些实施例,多通道管164膨胀到开口188中可减小多通道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从而促进翅片与多通道管之间的热传递。
图8为在液压膨胀之前多通道管164中的一者所截得的截面图。在液压膨胀之前,多通道管164的外部尺寸小于翅片开口188(图7)的尺寸,这样可有助于多通道管164插入翅片172。例如,多通道管164的宽度196和高度198可略微小于翅片开口188的对应宽度238和高度240,如图9所示。根据某些实施例,宽度196可约为15到20毫米,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或更具体而言,宽度196可约为18毫米。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高度198可约为0.5到3毫米,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或更具体而言,高度198可约为1.3毫米。
宽度196在侧壁200与侧壁202之间延伸。根据某些实施例,侧壁200和侧壁202可各自具有厚度204,厚度204经设计以承受因制冷剂流过多通道管164而产生的压力。根据某些实施例,厚度204可约为0.3到0.5毫米,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或更具体而言,厚度204可约为0.4毫米。高度198在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延伸,这两个壁也可具有厚度210,厚度210经设计以承受因制冷剂流过多通道管164而产生的压力。根据某些实施例,厚度210可约为0.24到0.26毫米,或更具体而言,0.25毫米。
管壁200、202的厚度204以及管壁206和208的厚度210可确保多通道管164可承受高压,而不发生爆裂和/或形成裂缝。根据某些实施例,多通道管164可经设计以承受至少约1,950到2,000psi的压力,而不发生爆裂。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此压力可根据以下因素而改变:换热器的类型、制冷循环的类型和/或制冷剂的类型等等。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厚度204和210以及/或者管尺寸196和198可根据以下因素而改变:构造的材料、换热器的类型和/或流路184的数量等等。
多通道管164包括内部隔壁214,这些内部隔壁在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延伸,从而将多通道管164的内部划分为多条流路184。根据某些实施例,多通道管164可挤出成型并且隔壁214可在挤出过程中形成。尽管图8中示出了11条流路184,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流路的数量可发生变化。隔壁214也沿着多通道管164的整个长度186(图7)而在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延伸,从而形成通过多通道管164的独立且分隔的流路184。换句话说,制冷剂可在不与流过其他流路184的制冷剂混合的前提下,在单条流路184内,从一根歧管70流过多通道管164而到达另一根歧管72(图6)。此外,多通道管164可在整个长度186上具有大体一致的截面。
隔壁214具有高度212,高度212对应于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的距离。根据某些实施例,高度212可约为0.8毫米。每个隔壁214还具有厚度216,在某些实施例中厚度216可约为0.1到0.3毫米,或更具体而言,约为0.21毫米。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隔壁的厚度216可根据以下因素而变化:多通道管164内包含的隔壁216的数量、多通道管164的尺寸以及多通道管164的构造材料等等。
隔壁的厚度216可经设计以使隔壁214在特定压力下发生变形,所述特定压力低于多通道管164的爆裂压力但高于多通道管的运作压力。根据某些实施例,爆裂强度可大约比运作压力大至少两倍。此外,隔壁的形状可经设计以在隔壁214发生变形之后形成具有所需形状的流路184。在某些实施例中,隔壁214可经设计以在多通道管164爆裂压力的约20%到80%的压力下发生变形,发生变形的压力可在所述压力范围的所有的子范围内。更具体而言,隔壁214可经设计以在爆裂压力的约30%到60%的压力下发生变形,或更具体而言,在爆裂压力的约50%的压力下发生变形。例如,在运作压力可约为600到700psi且爆裂压力可约为1,950到2,000psi的实施例中,隔壁214的执行压力可设计成约为1,000到1,500psi。在另一实例中,其中多通道管164经设计以用于较低压力的换热器中,例如散热器,运作压力可约为5到15psi且多通道管的爆裂压力可约为50到75psi。在这些实施例中,隔壁214可经设计以在约25到40psi的压力下发生变形。
如图8所示,隔壁214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并且彼此间大体平行。确切地说,隔壁214相对于底壁208以角度218倾斜。根据某些实施例,角度218可小于约45度。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角度218可约为38到42度,或更具体而言,约为40度。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角度218的度数可发生变化。隔壁214在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延伸,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流路184A。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流路184A由彼此相对安置的一对圆形隅角220以及同样彼此相对安置的一对角形隅角222来界定。圆形隅角具有内半径224,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半径224可约为0.05毫米。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半径224的大小可发生变化。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隅角220和隅角222中的每一者都可为圆形或角形,或二者的组合。最外面的隔壁214以及侧壁200和侧壁202形成最外面的流路184B和184C。最外面的流路184B和184C中的每一者都可由一个隔壁214以及侧壁200或侧壁202两者中的一者来形成。相应地,流路184B和184C的外壁具有由侧壁200和侧壁202的内壁226界定的曲率。
隔壁214中的每一者包括邻近顶壁206的上部228以及邻近底壁208的下部230。在液压膨胀过程中,上部228和下部230在大体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隔壁214直立起来。确切地说,隔壁214的上部228可朝侧壁200移动,而隔壁的下部230可朝侧壁202移动。因此,隔壁214可在液压膨胀过程中直立起来,从而形成大体为正方形的流路,下文中将参考图9和图10对此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9和图10所示为插入板翅片172内的多通道管164。确切地说,图9所示为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前插入翅片172的开口188内的多通道管164,而图10所示为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后压配合到翅片172内的多通道管164。如图9所示,开口188具有宽度238和高度240,宽度238和高度240略微大于多通道管164的宽度196和高度198(图8)。因此,多通道管164与翅片172之间存在间隙242和间隙244。根据某些实施例,间隙242和间隙244可约为0.25毫米。
在液压膨胀过程中,多通道管164的外部尺寸可增大,使得多通道管164填充开口188,如图10所示。确切地说,多通道管164可从图8中所示的高度198增大至图10中所示的高度256。通过比较图9与图10可看到,在膨胀过程中,隔壁214可在液压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使多通道管164膨胀。确切地说,上部228可朝侧壁200移动,而下部230朝侧壁202移动,从而使隔壁214直立起来。此外,顶壁206和底壁208可相对于彼此而横向移动。随着隔壁214直立起来,多通道管164可在高度上膨胀以填充开口188。在某些实施例中,隔壁214还可伸展且变得更薄,从而使多通道管164的高度增大。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隔壁的厚度在液压膨胀过程中可保持相对恒定。
图10为在发生液压膨胀之后位于板翅片172的开口188内的多通道管164的截面。如图所示,多通道管164的高度246增大,这样使得多通道管164填充开口188并且使多通道管164在翅片172内实现压配合。在发生膨胀之后,多通道管164更充分地接触翅片172,这样可促进换热器运作过程中翅片与多通道管之间的热传递。高度256可约等于如图9所示的开口188的高度240或仅略微大于所述高度240。因此,开口188与顶壁206以及底壁208之间的间隙242将不复存在。根据某些实施例,与图8中所示的发生液压膨胀之前多通道管164的高度198相比,高度246可增大约0.25到0.5毫米。在某些实施例中,高度246可大约比发生液压膨胀之前多通道管164的高度198大5%到40%,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多通道管164还具有宽度248,宽度248可约等于、略微小于或略微大于发生液压膨胀之前多通道管164的宽度196。
通过比较图9和图10可看到,倾斜的隔壁214已经因为液压膨胀而发生了变形,从而变成了在顶壁206与底壁208之间延伸的大体上直立的隔壁214。确切地说,隔壁214的上部228已经朝侧壁200移动,而隔壁214的下部230已经朝侧壁202移动。因此,流路184A从图9中所示的大体为平行四边形变成了图10中所示的大体为正方形。
此外,顶壁206和底壁208在相反方向上发生了横向移动,从而促使隔壁214直立起来。确切地说,顶壁206已经朝侧壁200移动,而底壁208已经朝侧壁202移动。由于侧壁200和侧壁202发生了横向移动并且/或者隔壁214直立起来,因此侧壁200和侧壁202在大体相反的垂直方向上发生了偏斜。已偏斜的侧壁200和侧壁202包括延伸区段247,延伸区段247可垂直地延伸至超过邻近的顶壁206或底壁208。在某些实施例中,延伸区段247与板翅片172之间的接触可能压缩板翅片172并且/或者可能推动邻近的顶壁206或底壁208以使顶壁206或底壁208远离板翅片172。在某些实施例中,延伸区段247与板翅片172之间的接触可导致多通道管164与板翅片172之间的接触减少和/或变得不均匀,这样可能减少换热器运作过程中多通道管164与板翅片172之间的热传递。已偏斜的侧壁200和侧壁202还包括倾斜区段249,倾斜区段249与翅片开口188的周边分离,这样也可能减少多通道管164与板翅片172之间的热传递。根据某些实施例,可通过包含沿着侧壁的削边来最小化或消除侧壁200和侧壁202的偏斜,下文中将参考图11到图13对此进行进一步论述。
在膨胀之后,隔壁214可从底壁208以角度250延伸上去,在某些实施例中,角度250可约为70到130度,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根据某些实施例,角度250可约为90度。此外,在另一实例中,角度250可小于或等于约75度。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角度250的度数可发生变化,这取决于以下因素:膨胀压力、多通道管的爆裂压力、多通道管的大小以及隔壁的厚度等等。由于发生液压膨胀,因此隔壁214的高度增大至高度252,同时顶壁206和底壁208向外膨胀,使得多通道管164具有增大的高度246。根据某些实施例,高度246可大约比发生液压膨胀之前隔壁214的高度212大5%到70%,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达到增大的高度246是因为隔壁直立起来和/或伸长。相应地,在某些实施例中,隔壁214的厚度也可能已减小到厚度254。根据某些实施例,厚度可大约比发生液压膨胀之前隔壁214的厚度216小0到10%,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厚度254可约等于发生液压膨胀之前隔壁214的厚度216。在这些实施例中,多通道管164的高度增大可仅仅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隔壁响应于液压膨胀而直立起来。
图11和图12描绘了包括可变形隔壁214的多通道管164的另一实施例。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多通道管可大体类似于图8到图10中所示的多通道管;然而,不同于具有大体对称的弧形形状,侧壁200和侧壁202包括削边256。削边256包括角形区段,这些区段将顶壁或底壁连接到侧壁的弧形侧面。削边256可抑制如图10所示的侧壁200和侧壁202的偏斜。例如,削边256可提供空间以供侧壁200和侧壁202发生偏移,而不会使侧壁200和侧壁202垂直地延伸至超出邻近的壁206或208。在某些实施例中,削边256可减少和/或防止形成如图10所示的延伸区段247和/或倾斜区段249。通常,削边256可在多通道管164发生液压膨胀时促进形成形状为弧形且大体对称的侧壁200和侧壁202。侧壁200和侧壁202的大体对称的形状可在发生液压膨胀时促进形成多通道管164与板翅片172之间的相对较均匀的接触,这转而可促进板翅片172与多通道管164之间的热传递。如图所示,侧壁200和侧壁202各自具有一个削边256。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壁200和侧壁202可各自具有两个削边256,这两个削边彼此相对地位于顶壁206和底壁208上,大体如图13中所示。
削边256可具有宽度258,在某些实施例中,宽度258可约为1毫米。根据某些实施例,宽度258可约为多通道管164的总宽度196的1%到10%。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宽度258可大约比侧壁200和侧壁202的宽度204大5%到15%。削边256可相对于顶壁206和底壁208以角度260进行安置。根据某些实施例,角度260可约为15到30度,包括其间所有的子范围在内。更具体而言,角度260可约为19到23度,或者更具体而言,可约为21度。
图12描绘了发生液压膨胀之后的图11中的多通道管。图11中的多通道管大体类似于图10中所示的多通道管,在图10中流路184从大体为平行四边形变成大体为正方形。然而,侧壁200和侧壁202上不包括倾斜区段249,而是具有大体对称的弧形形状。确切地说,在液压膨胀过程中,削边256可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大体为弧形且对称的侧壁200和侧壁202。根据某些实施例,在液压膨胀之后弧形侧壁可促进多通道管164与翅片172之间的接触,这转而可促进多通道管164与翅片172之间的热传递。
图13描绘了带有倾斜隔壁214的多通道管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侧壁200和侧壁202各自具有两个削边256,其中一个削边从顶壁206延伸出去而另一削边从底壁208延伸出去。在液压膨胀过程中,削边256可使侧壁200和侧壁202变形为如图12所示的弧形。如图13所示,削边256中的每一者都具有类似的宽度256并且从顶壁或底壁以类似角度260延伸出去。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多通道管内包括的削边可具有不同宽度和/或角度。
图14为可用于组装换热器的方法28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280可用于组装包括多通道管164的换热器,如图11到图13中所示多通道管164具有削边256,并且/或者如图8到图10中所示多通道管164不具有削边。方法280可使用以下专利申请案中描述的技术,即杰弗里·李·塔克(Jeffrey Lee Tucker)等人于2009年8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多通道换热器翅片(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Fins)”的共同转让临时专利申请案,转让申请案序号为61/232,199,该专利申请案就所有目的而言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方法280可开始于将多通道管插入多个板翅片内的开口(方框282)。例如,如图7所示,可将多通道管164插入多个翅片172的开口188。随后,可将多通道管插入歧管中(方框284)。例如,可将管末端182插入歧管70和歧管72的开口180中,如图7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首先可将多通道管的一个末端插入一根歧管中,然后可将多通道管插入翅片,接着可将多通道管的另一末端插入另一歧管中。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先将多通道管插入翅片,随后可将多通道管末端插入两根歧管中。一旦将多通道管插入翅片和歧管中,就可将歧管钎焊到管(方框286)。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使用火焰钎焊系统来接合多通道管与歧管。
随后,可通过以液压方式使多通道管膨胀到板翅片中(方框288)而使多通道管紧固到翅片。例如,可将制冷剂油等液压流体注入歧管中,以使其流过多通道管内的流路。随后,可向该流体加压以使多通道管膨胀。在多通道管膨胀之后,可从换热器排出或移除液压流体。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流体可与设计用于换热器内的制冷剂相容,从而使在膨胀过程之后剩余的任何流体都可与制冷剂混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另一种类型的流体,例如气体,可用作液压流体。根据某些实施例,液压流体可为聚亚烷基二醇(PAG)油或氮气等等。
可采用多种液压膨胀压力,这取决于换热器以及意图用于换热器内的制冷剂的具体设计。通常,液压膨胀压力可大于换热器的运作压力,但是小于多通道管的爆裂强度。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运作压力可针对乙二醇制冷剂设计为约50psi并且多通道管的爆裂压力可约为150到200psi。在这些实施例中,可向液压流体加压以使其压力达到约75到125psi,从而使多通道管膨胀。在另一实例中,其中换热器经设计以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运作压力约为1500psi,多通道管的爆裂压力可约为4500到7500psi。在这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约2200到4000psi的液压压力来使多通道管膨胀。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压力可发生变化。
图8到图13描绘了可用于使多通道管发生液压膨胀的可变形隔壁的多个实施例。可了解,这些尺寸仅作为实例来提供,并且并不意图将其作为限制。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厚度、半径、宽度以及高度可发生变化。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流路的形状和/或隔壁214的几何结构可发生变化。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形隔壁可用于某种多通道管内,在这种多通道管中隔壁各自在同一方向上弯曲。
应注意,本发明使用术语“多通道”管或“多通道换热器”来指代以下布置:在所述布置中,换热器管包括位于歧管之间的多条流路,所述歧管用于将流分配到多根管(tube)或从多根管聚集流。还可将许多其他术语用于所属领域的类似布置。这样的替代性术语可包括“微通道(microchannel)”和“微通路(microport)”。术语“微通道”的涵义往往为具有约一微米的流体通道和更小流体通道的管。然而,在本发明背景下,并不意图使这样的术语具有任何特定的更高或更低的尺寸阈值。相反,用于在本文中描述和主张实施例的术语“多通道”意图涵盖所有这些大小。在所属领域中有时会使用的其他术语包括“平行流”和“钎焊铝”。然而,所有这样的布置和结构都意图包含在术语“多通道”的范围之内。通常,这样的“多通道”管将包括安置成沿着大体平整的平面管的宽度或位于该平面管的平面内的流路,但是同样地,本发明并不意图仅限于任何特定的几何结构。
虽然仅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和实施例,但是在实质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标的物的新颖教示和优点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例如,可改变多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使用,定向等)。根据替代性实施例,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均可发生变化或得到重新排序。因此,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意图涵盖符合本发明真实精神的所有此类修改和变化。此外,为了简要描述各示例性实施例,可能不会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目前预期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无关的特征,或与实现所主张的发明无关的特征)。应了解,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在开发任何此类实际实施方案时,可做出许多实施特定的决策。此类开发可能是复杂且费时的,但是尽管如此,对于受益于本发明的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此类开发是常规的设计、制作和制造且不包括不当实验。

Claims (20)

1.一种换热器管,包括:
顶壁;
底壁,其安置成大体与所述顶壁相对并且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高度;
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并且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宽度,其中所述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削边,所述削边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换热器管的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以及
多个可变形隔壁,所述宽度范围内的所有所述可变形隔壁彼此隔开并且所述可变形隔壁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从而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换热器管的所述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换热器管的所述高度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是直线形的并且安置成大体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包含沿着所述换热器管长度的相对恒定的截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削边包含角形区段,所述角形区段将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连接到所述侧壁的弧形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在同一方向上以一定角度朝所述一对侧壁中的一者倾斜,与所述底壁相关的所述角度小于约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流路各自包含大体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流路各自包含彼此相对安置的一对圆形隅角以及彼此相对安置的一对角形隅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以关于所述底壁的锐角倾斜并且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液压膨胀而减小倾斜度,从而增大所述锐角。
9.一种换热器管,包括:
顶壁;
底壁,其安置成大体与所述顶壁相对并且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高度;
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并且间距为所述换热器管的宽度,其中所述侧壁中的每一者都具有削边;以及
多个可变形隔壁,所述宽度范围内的所有所述可变形隔壁彼此隔开、相对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而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并且所述可变形隔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延伸,从而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其中所述可变形隔壁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换热器管的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换热器管的所述高度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一对侧壁包含弧形侧面,所述弧形侧面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并且其中所述削边各自包含角形区段,所述角形区段将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连接到所述弧形侧面中的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削边沿着所述换热器管的长度而从第一末端延伸到相对末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一对侧壁的第一侧壁包含从所述顶壁延伸出去的第一削边,并且其中所述一对侧壁的第二侧壁包含从所述底壁延伸出去的第二削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从所述顶壁延伸出去的第一削边以及从所述底壁延伸出去的第二削边。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管,其中所述削边经配置以响应于液压膨胀而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
15.一种用于组装换热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多通道管插入各自安置在导热材料薄板上的多个开口;以及
以液压方式使所述多通道管膨胀,从而使得内部隔壁发生变形以在所述多通道管内界定多条大体平行的流路,使得所述多通道管膨胀到所述多个开口中,并且使得所述多通道管的削边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弧形的且大体对称的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口环绕所述多通道管的截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通道管的宽度范围内的所有所述内部隔壁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并且其中以液压方式进行膨胀包括:引导流体通过所述多通道管并且向所述多通道管内的所述流体加压,从而减小所述内部隔壁的倾斜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液压方式进行膨胀包括:引导制冷剂油通过所述多通道管并且向所述多通道管内的所述制冷剂油加压,从而使每个内部隔壁的顶部朝所述多通道管的第一侧壁偏移并且使每个内部隔壁的底部朝所述多通道管的相对侧壁偏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部隔壁在所述多通道管的顶壁与底壁之间延伸,并且其中以液压方式进行膨胀包括:使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相对于彼此横向地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液压方式进行膨胀包括:向所述多通道管内的流体加压以达到某个压力,所述压力在所述多通道管的运作压力与所述多通道管的爆裂压力之间。
CN201180028980.0A 2010-08-03 2011-08-02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Active CN102959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031610P 2010-08-03 2010-08-03
US61/370,316 2010-08-03
PCT/US2011/046251 WO2012018803A2 (en) 2010-08-03 2011-08-02 Multichannel tubes with deformable web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353A true CN102959353A (zh) 2013-03-06
CN102959353B CN102959353B (zh) 2015-01-21

Family

ID=4463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8980.0A Active CN102959353B (zh) 2010-08-03 2011-08-02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31601A1 (zh)
CN (1) CN102959353B (zh)
WO (1) WO2012018803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6422A (zh) * 2014-02-13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微通道冷却装置
CN104101231A (zh) * 2013-04-04 2014-10-15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包括在飞机热交换器中的冷却管
CN104976903A (zh) * 2014-04-04 2015-10-14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CN105241274A (zh) * 2015-11-12 2016-01-13 杭州富阳市春江汽车空调厂 一种油散热器
CN106679240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换热管
CN108134160A (zh) * 2018-02-07 2018-06-0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928268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制冷设备及微通道换热器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1549B2 (ja) * 2012-04-04 2016-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チューブ及び該チューブ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DE102012020882B4 (de) * 2012-10-24 2014-08-28 Audi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ärmetauscher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006842B1 (en) * 2013-06-04 2018-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WO2015004720A1 (ja) * 2013-07-08 2015-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5059280A1 (en) 2013-10-25 2015-04-30 Dsm Ip Assets B.V. Preparation of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ethylene copolymer
WO2015081227A1 (en) * 2013-11-26 2015-06-04 Dri-Steem Corporation Steam dispersion system
DE102015104180B4 (de) * 2015-03-20 2023-10-05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zum Sammeln und Verteilen eines Wärmeträgerfluids
FR3068450A1 (fr) * 2017-06-30 2019-01-0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6897372B2 (ja) * 2017-07-03 2021-06-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TWM550369U (zh) * 2017-07-25 2017-10-11 Cryomax Cooling System Corp 水管加強連結片組
US11268877B2 (en) 2017-10-31 2022-03-08 Chart Energy & Chemicals, Inc. Plate fin fluid process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WO2019203115A1 (ja) * 2018-04-19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扁平多穴管、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11732970B2 (en) * 2018-06-29 2023-08-2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eat exchange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6636110B1 (ja) * 2018-09-13 2020-0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拡管部材、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DE102019217368A1 (de) * 2019-11-11 2021-05-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ohrkörpe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sowie Wärmeübertrag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6763A (en) * 1966-09-01 1970-12-15 Peerless Of America Heat exchangers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58164995A (ja) * 1982-03-25 1983-09-29 Kobe Steel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846347A1 (de) * 1998-10-08 2000-04-13 Gea Maschinenkuehltechnik Gmbh Wärmeaustauscher aus Aluminium oder einer Aluminium-Legierung
CN100406835C (zh) * 2001-11-09 2008-07-30 Gac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N100516755C (zh) * 2004-08-31 2009-07-22 Gac株式会社 扁平多孔管以及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1540A (en) * 1935-06-19 1939-03-21 Varga Alexande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R2402850A1 (fr) * 1977-09-09 1979-04-06 Ferodo Sa Dispositif de tube a ailettes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radi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FR2475709B1 (fr) * 1980-02-08 1985-12-06 Chausson Usines Sa Tub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echangeur a plaque collectrice et a assemblage mecanique comportant ce tube
SE467321B (sv) * 1982-02-08 1992-06-29 Elge Ab Spiralvaermevaexlare daer roeren har aatminstone delvis plana sidoytor
FR2693545B1 (fr) * 1992-07-08 1994-09-30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Echangeur de chaleur à plusieurs rangées de tubes,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US5511613A (en) * 1994-12-12 1996-04-30 Hudson Products Corporation Elongated heat exchanger tubes having internal stiffening structure
DE10249724B4 (de) * 2002-10-25 2005-03-17 Bayer Industry Services Gmbh & Co. Ohg Hochleistungs-Temperierkanä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6763A (en) * 1966-09-01 1970-12-15 Peerless Of America Heat exchangers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58164995A (ja) * 1982-03-25 1983-09-29 Kobe Steel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846347A1 (de) * 1998-10-08 2000-04-13 Gea Maschinenkuehltechnik Gmbh Wärmeaustauscher aus Aluminium oder einer Aluminium-Legierung
CN100406835C (zh) * 2001-11-09 2008-07-30 Gac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N100516755C (zh) * 2004-08-31 2009-07-22 Gac株式会社 扁平多孔管以及热交换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231A (zh) * 2013-04-04 2014-10-15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包括在飞机热交换器中的冷却管
CN103826422A (zh) * 2014-02-13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微通道冷却装置
CN104976903A (zh) * 2014-04-04 2015-10-14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976903B (zh) * 2014-04-04 2019-01-01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US10401097B2 (en) 2014-04-04 2019-09-0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 exchanger
CN106679240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换热管
CN105241274A (zh) * 2015-11-12 2016-01-13 杭州富阳市春江汽车空调厂 一种油散热器
CN10928268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制冷设备及微通道换热器制作方法
CN108134160A (zh) * 2018-02-07 2018-06-0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组件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353B (zh) 2015-01-21
WO2012018803A3 (en) 2012-04-12
US20120031601A1 (en) 2012-02-09
WO2012018803A2 (en)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353B (zh) 带有可变形隔壁的多通道管
KR101518205B1 (ko) 다른 멀티채널 튜브를 갖는 멀티채널 열 교환기
CN101995115B (zh) 多通道热交换器散热片
US8439104B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US7942020B2 (en) Multi-slab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US20190162454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371451B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flow path inlet sections
CN101600929B (zh) 具有不同管道间隔的多通路热交换器
US9267737B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s employing flow distribution manifolds
US1134660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5229407A (zh) 复式热交换器
WO2011005986A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ing fin spacing
TWI719196B (zh) 冰箱
CN103003653B (zh) 采用流分配歧管的多通道换热器
US11022372B2 (en) Air conditioner
WO2020230737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WO201822525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2

Address after: Wisconsin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Tyc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USA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