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8108A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8108A
CN102958108A CN2011102493870A CN201110249387A CN102958108A CN 102958108 A CN102958108 A CN 102958108A CN 2011102493870 A CN2011102493870 A CN 2011102493870A CN 201110249387 A CN201110249387 A CN 201110249387A CN 102958108 A CN102958108 A CN 102958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e
rice
user terminal
dishes
eating dis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3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8108B (zh
Inventor
吴晔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1102493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810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RU2014111461/07A priority patent/RU2565583C1/ru
Priority to PCT/CN2012/080635 priority patent/WO2013029521A1/zh
Priority to BR112014004309A priority patent/BR112014004309A2/pt
Priority to EP12828860.2A priority patent/EP2741544B1/en
Priority to KR1020147008029A priority patent/KR101557479B1/ko
Publication of CN102958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108A/zh
Priority to US14/189,539 priority patent/US945151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8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用户终端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避免在第一空口不可用时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之类的各种制式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互相融合,特别是在接入网侧,各种无线制式正在朝着具有统一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的方向进行演进。
当多制式无线接入技术(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Multi-RAT)支持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同时进行多制式数据传输时,可以提高用户的吞吐量并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WiFi分流技术中,可以将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作为3G(The thrid Generation,第三代)核心网的接入网,这样UE可以同时通过WiFi空口和3G空口进行数据传输。在紧耦合方式实现WiFi分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与分组网之间交互的数据既可以通过3G核心网、3G接入网和3G接入网提供的3G空口进行,也可以通过3G核心网、WLAN接入网和WLAN接入网提供的WiFi空口进行,还可以同时通过3G空口和WiFi空口进行。虽然在上述例子中以WLAN与3G网络为例说明了紧耦合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紧耦合方式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网络架构中,例如WLAN与LTE网络。
在现有的Multi-RAT场景中,如果通过多个空口同时向UE提供数据传输,那么当有空口不可用时,该空口当前承载的业务中断,造成该空口上数据传输的失败。由于缺少在Multi-RAT情况下对不可用的空口承载的业务的处理机制,使得UE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可以在Multi-RAT场景下处理不可用的空口上承载的业务,从而为数据分流传输机制提供处理空口故障的机制,有利于避免UE通过该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在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点设备,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在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所述分流点设备,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用户终端,用于当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分流点设备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并通知给用户终端,使得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关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保持一致,从而可以通过相一致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成功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当分流点设备改变第一空口上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后,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仍然可以具有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来使数据传输可以继续进行,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在紧耦合方式下进行数据分流的网络架构的例子。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Multi-RAT场景下的协议栈的第一例子。
图7是Multi-RAT场景下的协议栈的第二例子。
图8是在第一例子和第二例子中的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与分流点设备之间的应用层信令的封装格式的例子。
图9是在第一例子和第二例子中的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应用层信令的封装格式的例子。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再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又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分流点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分流点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结合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100。
如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
在S110中,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在S120中,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用户终端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130中,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方法100可以由分流点设备执行。当UE通过第二空口和第一空口发送上行数据时,上行数据将通过第二空口和第一空口汇聚到分流点设备。当分组数据网向UE发送下行数据时,下行数据在分流点设备处实现数据的分流,分流点设备将其它一部分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UE发送,将另一部分数据通过第一空口向UE发送。
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的例子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是分流点设备。
如图2所示,UE可以通过包括节点B(Node B)和RNC的UTRAN(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接入3G/UMTS核心网。UE还可以通过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WLAN接入网接入3G/UMTS核心网,其中IWU(Interworking Unit,互通实体)用于将AP连接到RNC。在3G/UMTS核心网中包括SGSN(Serving GPRS Support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UE通过接入3G/UMTS核心网,可以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进而接收分组数据服务。UE向互联网传输的数据无论是通过UTRAN提供的UMTS空口还是通过WLAN提供的WiFi(F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空口,都将到达RNC,再由RNC将数据传输到3G/UMTS核心网,进而使数据到互联网。互联网向UE传输的数据都将经过3G/UMTS核心网到达RNC,再由RNC对数据进行分流,既可以通过UMTS空口向UE传输,又可以通过WiFi空口向UE传输,还可以同时通过UMTS空口和WiFi空口向UE传输。由此可见,在该网络建构下,分流点设备为RNC。
除了图2所示的例子外,分流点设备也可以是SGSN、GGSN,PDN-GW(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或集成有多种接入制式的基站等,本发明对分流点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在S110中,当分流点设备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由于在分流点设备上保存有第一空口上承载的业务和连接上下文信息的对应关系,因此分流点设备可以通过更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来对第一空口上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第一空口不可用是指对某一用户终端而言,虽然该用户终端原本可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数据,但由于某些网络故障或网络拥塞等的出现,使得该用户终端不能再使用第一空口传输数据,从而第一空口对于该用户终端不可用。第一空口不可用可以是指第一空口的上行链路不可用,也可以是指第一空口的下行链路不可用,还可以同时指第一空口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可用。
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用于表征UE接受该业务的服务所涉及的连接信息,通过参考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确定该业务的数据通过什么资源传输,从而可以确定业务的传输路径,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改变意味着业务传输路径的改变。例如,连接上下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承载标识(RadioAccess Bearer Identification,RAB ID)和分组数据网互连网协议(Packet DataNetwork Internet Protocol,PDN-IP)地址中的至少一项,通过RAB ID可以唯一确定在接入网侧分配给UE的无线资源,通过PDN-IP地址可以确定在核心网侧对业务数据进行路由所占用的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Multi-RAT场景中,UE同时通过第二空口和第一空口接入核心网。第二空口可以是提供可靠无线连接的空口,UE可以总是驻留在第二空口上并在第二空口上进行传输,第二空口对应的无线接入制式可以被称为主RAT。第一空口是否可以提供可靠无线连接不作限制,第一空口对应的无线接入制式可以被称为次RAT,Multi-RAT并不保证次RAT与UE的链路的可靠性。不保证次RAT在数据传输中与UE之间链路的可靠性可能是由于次RAT本身缺乏必要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可靠性保证,例如WLAN提供的WiFi空口;还可能是由于在Multi-RAT设计时由于存在主RAT数据链路可靠性的保证,而在设计中对原本次RAT中存在的数据链路可靠性保证进行了弱化,例如通过信令裁剪的方法将保证可靠性的信令丢弃。
分流点设备通过更新第一空口上与UE交互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对出现问题的第一空口进行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那样没有处理机制而导致业务只能全部中断的问题,并且可以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如图3所示的方法300来更新第一空口涉及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310中,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
当分流点设备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分流点设备将当前准备通过第一空口向UE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缓存。缓存下行数据时,可以将数据重新恢复为原始IP数据包,并将IP数据包压入临时缓存。
在S320中,更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分流点设备缓存的下行数据可以属于不同的业务,将下行数据所属于的业务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业务集,在该业务集中至少包括一个业务。
分流点设备可以采用S322至S326的方式更新第一业务集中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322中,根据与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
与S310中缓存的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可以有利于分流点设备判断下行数据所属的业务是否可以搬移到第二空口上进行传输。下行信息可以由分流点设备在缓存下行数据的过程中确定。例如,下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分流点设备缓存该下行数据花费了多长时间、该下行数据所属的业务、该下行数据的数据量、该下行数据要求的QoS等。
分流点设备基于将下行数据搬移到第二空口的假设,可以将搬移后达到的QoS与下行数据要求的QoS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搬移到第二空口是否满足QoS要求。
用业务A表示第一业务集中的任一业务。例如,如果将业务A的下行数据从第一空口上传输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超过了业务A要求的最大延时,则将业务A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超过最大延时可能是由于分流点设备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延时过大,还有可能是由于缓存下行数据至开始处理业务A的下行数据的延时过大,也有可能是由于将业务A的下行数据从第一空口搬移到第二空口的处理延时过大等。
再例如,如果将业务A的下行数据从第一空口上传输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能达到业务A要求的吞吐量,则将业务A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吞吐量可能是由于第二空口的无线资源有限,也有可能是由于第二空口传输数据的方式的限制。
如果将业务A的下行数据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可以达到业务A的QoS要求,则确定满足QoS要求。
在S324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由于现在第一空口不可用,所以需要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但是,如果搬移的话不能满足业务的QoS要求,那么对搬移情况下不满足QoS要求的业务中断数据传输,于是将该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在S326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如果搬移的话可以满足业务的QoS要求,那么不需要对该业务的数据中断传输。此时,可以通过第二空口来传输该业务的数据,从而可以将该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修改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的形式。
虽然S326在S324之后执行,但是S326也可以在S324之前执行,还可以与S324同时执行,其执行顺序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没有限制。
更新了下行数据对应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后,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结果对缓存的下行数据进行处理。
在S328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
在S329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
举例来说,当分流点设备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缓存下行数据,确定下行数据分别属于业务A、B和C。如果将业务A和C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能满足业务A和C要求的最大延时,而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可以满足业务B要求的QoS,则分流点设备将业务A和C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并将缓存的业务A和C的下行数据丢弃,同时,分流点设备将业务B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并将缓存的业务B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UE发送。
此外,UE在第一空口上与网络交互的业务除了缓存的下行数据对应的业务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业务存在。为了有效解决第一空口上的所有业务,方法300还可以执行S330。
在S330中,如果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对于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的业务,如果按照S310和S320没有处理其连接上下文信息,则可以根据预先设置将这些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使得在分流点设备保存的业务与连接上下文信息的对应关系中,不再出现通过第一空口传输的业务,从而可以有效处理不可用的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尽量避免第一空口上的所有业务中断。此外,分流点设备通过根据服务质量要求来确定如何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有效处理第一空口上的业务,以尽量维持业务的连续性、但又不对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资源浪费在传输不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如图4所示的方法400来更新第一空口涉及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410中,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该步骤与S310相同。
在S420中,获取与用户终端缓存的上行数据相关的上行信息。
当用户终端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用户终端可以将准备通过第一空口向网络侧发送的上行数据缓存起来。在缓存上行数据时,UE可以将已打包成通过第一空口发送的形式的数据包还原为原始的IP数据包,并将IP数据包压入临时缓存。如果UE还保留有原始IP数据包、正准备打包成通过第一空口发送的形式,则UE直接将这些原始IP数据包压入临时缓存。如果UE又新生成了准备通过第一空口发送的数据,则先停止处理。
用户终端缓存上行数据之后,可以将与上行数据有关的上行信息通知给分流点设备。上行信息可以帮助分流点设备判断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是否可以搬移到第二空口上进行传输。与上行数据相关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UE缓存该上行数据花费了多长时间、该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该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该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UE确定的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是否可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的确定结果。
在S430中,更新与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和基于上行信息的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分流点设备获取上行信息之后,可以通过参考上行信息确定UE缓存的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UE缓存的上行数据可以属于不同的业务,将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业务集,在该第二业务集中至少包括一个业务。如S320所述,将下行数据所属的业务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业务集,在该第一业务集中至少一个业务。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可能有交集,也可能完全不重合;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的并集可能包含通过第一空口分流点设备与UE交互的所有业务,也可能是分流点设备与UE交互的所有业务的子集。
当分流点设备确定了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之后,可以更新相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使得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的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不再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流点设备可以通过参考业务的QoS要求来确定是否可以将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例如,分流点设备可以采用S432至S437的方式更新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432中,根据与下行数据有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该步骤与S322相同。
在S434中,根据上行信息,确定将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
用业务B表示第二业务中的任一业务。UE向分流点设备上传了业务B的上行信息之后,分流点设备可以根据上行信息判断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
例如,根据上行信息,分流点设备可以确定UE缓存有业务B的上行数据以及在缓存过程中花费了多长时间。分流点设备将该时间与搬移业务B还需花费的时间之和作为业务B通过第二空口发送引入的延时。如果该延时超过业务B要求的最大延时,那么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举例来说,根据上行信息,分流点设备确定缓存业务B的上行数据花费了2秒,而如果将业务B搬移到第一空口上传输还需要花费1秒,那么当业务B的QoS要求为2秒时,分流点设备确定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将不满足QoS要求,当业务B的QoS要求为5秒时,分流点设备确定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
再例如,根据上行信息,分流点设备可以确定UE缓存有业务B的上行数据以及业务B的上行数据有多少数据量。通过该数据量,分流点设备可以计算如果通过第二空口在预定时间内发送该上行数据将分配多少带宽。当分流点设备计算出的带宽小于业务B要求的吞吐量时,分流点设备确定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将不满足QoS要求;当分流点设备计算出的带宽大于或等于业务B要求的吞吐量时,分流点设备确定将业务B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
在S436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在S437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通过执行S436和S437可以实现如下结果:如果一个业务既属于第一业务集又属于第二业务集,那么当在S432和S434中都确定将该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时,才将该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否则将该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如果一个业务属于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一个业务集,那么根据S432或S434中的确定结果就可以确定是删除连接上下文信息还是改变连接上下文信息。
虽然S434在S432之后执行,但是S434和S432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制,只要S434和S432在S436和S437之前执行即可。虽然S437在S436之后执行,但是S437和S436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制,只要S436和S437在S434和S432之后执行即可。
通过根据QoS要求来确定如何更新分流点设备缓存的下行数据和UE缓存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有效处理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尽量维持业务的连续性,但又不对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资源浪费在传输不符合QoS要求的业务上。
更新了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对应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后,分流点设备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结果对缓存的下行数据进行处理。
在S438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
在S439中,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
举例来说,当分流点设备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缓存下行数据,确定下行数据分别属于业务A、B和C。分流点设备从UE获取上行信息,确定UE缓存有业务A、C和D。分流点设备根据缓存下行数据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等,确定如果将业务A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则不能满足业务A要求的最大延时即不满足业务A的QoS要求,如果将业务B和业务C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则可以满足业务B和业务C的QoS要求。此外,分流点设备根据UE上报的上行信息指示的UE缓存上行数据花费的时间等,确定如果将业务A和D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则可以满足业务A和D的QoS要求,如果将业务C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则不能满足业务C要求的最大延时。因此,分流点设备将业务A和业务C各自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将业务B和业务D各自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并且,分流点设备将缓存的业务A和业务C的下行数据丢弃,将缓存的业务B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UE发送。
此外,UE在第一空口上与网络交互的业务除了分流点设备缓存的下行数据和UE缓存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业务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业务存在。为了有效解决第一空口上的所有业务,方法400还可以执行S440。
在S440中,如果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对于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的业务,如果连接上下文信息没有得到处理,则可以根据预先设置将这些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使得在分流点设备保存的业务与连接上下文信息的对应关系中,不再出现通过第一空口传输的业务,从而可以有效处理不可用的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尽量避免第一空口上的所有业务中断。
通过根据业务的QoS要求来确定是否将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可以对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业务继续提供服务,从而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而对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业务中断服务,从而可以省去为不满足QoS要求的业务分配第二空口的资源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返回图1,在S120中,分流点设备更新了第一空口上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后,需要向UE发送第一消息以向UE通知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这样UE可以与分流点设备保持相同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第一消息中携带的更新信息可以是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本身,例如,直接在第一消息中携带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数值。更新信息也可以是能够推导出连接上下文信息所需的输入参数,例如,在第一消息中携带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改变量,UE通过改变量可以推导出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在S130中,分流点设备向UE发送第一消息之后,可以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UE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收到UE返回的成功将当前第一空口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的响应,则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UE进行数据传输。由于分流点设备收到了成功更新的响应,那么分流点设备可以确定UE已成功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此时UE和分流点设备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保持一致,于是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成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并通知给用户终端,这样,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接下来,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500的流程图。通过方法500中的S502和S504,分流点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空口不可用。
在S502中,接收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当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入设备响应于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以UE发现WiFi空口不可用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WiFi空口不可用,还可以是其它不可靠空口或者可靠性功能被弱化的空口。
UE通过WiFi链路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当发送的数据包大于某个门限时,可以启用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CTS(Clear to Send,允许发送)机制。在RTS/CTS机制中,UE可以先向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发送RTS消息,如果UE收到AP返回的CTS消息,那么UE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包,AP如果成功解码收到的数据包,则向UE返回确认(Acknowledge,ACK)消息。其中,AP是WiFi空口的接入设备。
当UE向AP发送RTS消息时,由于网络拥塞或其它原因,UE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CTS消息,那么UE判断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在第二预定时间内,UE可能向AP重发了多次RTS消息。
当UE收到CTS消息并开始发送数据包时,如果UE没有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那么UE对数据包进行重传直到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但是,如果UE对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例如7次,那么UE判断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当UE收到CTS消息并开始发送数据包时,如果UE重传数据包的时间超过了第一预定时间,但还没有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于是UE判断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此外,当UE通过WiFi链路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UE也可以直接向AP发送数据包。UE向AP发送数据包之后,如果UE没有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则重发数据包直到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但是,如果UE向AP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但仍没有收到AP返回的响应,则UE确定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如果UE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但在第一预定时间内仍没有收到AP返回的响应,则UE确定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如果UE向AP发送数据包之后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P返回的响应,则UE确定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终端可以周期性生成并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发送用于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具体到WiFi空口的例子中,当UE没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时,UE可以周期性生成并向AP发送用于检测WiFi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由于无需携带上行数据,因此在下文中也将用于检测WiFi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简称为小数据包。UE通过周期性生成小数据包来判断WiFi上行链路是否可用。该小数据包可以随机生成,其作用是检测WiFi链路的可用性,与数据传输没有关系。
例如,如果对于小数据包需要通过RTS/CTS交互,那么当UE准备向AP发送小数据包时,UE先向AP发送RTS消息,当收到CTS消息之后再发送小数据包。当然,也可以对小数据包配置直接发送的形式,当UE希望检测WiFi上行链路的可用性时,直接向AP发送小数据包,看是否可以收到AP返回的ACK消息。发送小数据包所需的RTS或者直接发送下的小数据包的发送周期可以较长,这样不会与WLAN的重发机制相冲突。并且,由于这些随机生成的小数据包不是UE需要发送的业务数据,因此UE可以不进行任何缓存。当UE需要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时,UE直接生成小数据包并将小数据包发送出去,无需缓存,从而不会浪费存储空间。
在UE发送小数据包的过程中,当向AP重发小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AP重发小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P响应于UE发送的小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UE可以确定WiFi上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S502中,接收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接收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当向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以AP发现WiFi空口不可用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WiFi空口不可用,还可以是其它不可靠空口或者可靠性功能被弱化的空口。
当AP通过WiFi链路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在使用RTS/CTS机制的情况下,AP可以先向UE发送RTS消息,如果AP收到UE返回的CTS消息,那么AP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包,UE如果成功解码收到的数据包,则向AP返回ACK消息。
当AP向UE发送RTS消息时,由于网络拥塞或其它原因,AP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CTS消息,那么AP判断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在第二预定时间内,AP可能向UE重发了多次RTS消息。
当AP收到CTS消息并开始发送数据包时,如果AP没有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那么AP对数据包进行重传直到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但是,如果AP对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例如7次,那么AP判断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当AP收到CTS消息并开始发送数据包时,如果AP重传数据包的时间超过了第一预定时间,但还没有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于是AP判断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此外,当AP通过WiFi链路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AP也可以直接向UE发送数据包。AP向UE发送数据包之后,如果AP没有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则重发数据包直到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但是,如果AP向UE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但仍没有收到UE返回的响应,则AP确定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如果AP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但在第一预定时间内仍没有收到UE返回的响应,则AP确定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如果AP向UE发送数据包之后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UE返回的响应,则AP确定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可以周期性生成并向用户终端发送用于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具体到WiFi空口的例子中,当AP没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时,AP可以周期性生成并向UE发送用于检测WiFi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由于无需携带下行数据,因此也可被简称为小数据包。AP通过周期性生成小数据包来判断WiFi下行链路是否可用。该小数据包可以随机生成,其作用是检测WiFi链路的可用性,与数据传输没有关系。
例如,如果对于小数据包需要通过RTS/CTS交互,那么当AP准备向UE发送小数据包时,AP先向UE发送RTS消息,当收到CTS消息之后再发送小数据包。当然,也可以对小数据包配置直接发送的形式,当AP希望检测WiFi下行链路的可用性时,直接向UE发送小数据包,看是否可以收到UE返回的ACK消息。发送小数据包所需的RTS或者直接发送下的小数据包的发送周期可以较长,这样不会与WLAN的重发机制相冲突。并且,由于这些随机生成的小数据包不是AP需要发送的业务数据,因此AP可以不进行任何缓存。当AP需要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时,AP直接生成小数据包并将小数据包发送出去,无需缓存,从而不会浪费存储空间。
在AP发送小数据包的过程中,当向UE重发小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UE重发小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UE响应于AP发送的小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AP可以确定WiFi下行链路不可用,从而WiFi空口不可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S502中接收的第二消息可以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采用应用层信令的方式可以不改变现有的信令结构,从而可以容易地将指示空口不可用的消息引入现有系统,实现方便。
在S504中,根据第二消息,确定第一空口不可用。
分流点设备收到S502的第二消息之后,可以确定第一空口不可用。
S510、S520和S530与S110、S120和S130相同,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用于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应用层信令可以具有如图8和图9所示的形式。应用层信令除了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之外,还可以传递其它信息。在图8和图9中将应用层信令封装在数据包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设置预定标识,可以表明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预定标识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收发双发达成一致的任何字符或字符串,该字符或字符串不会与现有标准发生冲突。例如,在图8和图9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IP地址来说明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在描述封装形式之前,先参考图6和图7描述Multi-RAT下的协议栈,这样对封装形式会有更好的理解。
在图6所示的协议栈的第一例子中,主RAT为LTE的接入技术,次RAT为WLAN的接入技术,因此第二空口为LTE空口,第一空口为WiFi空口。
UE具有LTE协议栈和WLAN协议栈。UE的WLAN协议栈与AP的WLAN协议栈对等。AP的以太网协议栈与分流点设备S-GW的以太网协议栈对等。UE的LTE协议栈通过基站内的协议栈转换,可以与S-GW的LTES1用户面的协议栈进行通信。
在图7所示的协议栈的第二例子中,主RAT为UMTS的接入技术,次RAT为WLAN的接入技术,因此第二空口为UMTS空口,第一空口为WiFi空口。
UE具有UMTS协议栈和WLAN协议栈。UE的WLAN协议栈与AP的WLAN协议栈对等。AP的以太网协议栈与分流点设备RNC的以太网协议栈对等。UE的UMTS协议栈通过基站内的协议栈转换,可以与RNC的UMTS协议栈进行通信。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到,当WiFi空口不可用时,UE可以通过使用LTE协议栈中的应用层信令或者UMTS协议栈中的应用层信令来向分流点设备通知WiFi空口不可用。
图8的封装格式示出了AP和分流点设备RNC/S-GW之间传递的关于UE的应用层信令数据包格式。
如图8所示,AP和分流点设备RNC/S-GW之间的应用层信令数据包包括IP头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SCTP(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头部、隧道层头部和应用层信令负载。其中,隧道层头部包括IP头部和TCP/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头部,第一空口不可用的信息携带在应用层信令负载中。
当AP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应用层信令时,在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AP的IP地址,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分流点设备RNC/S-GW的IP地址。在TCP/SCTP头部中,通过源端口字段区分UE。在隧道层的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UE的IP地址,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预定IP地址,通过该预定IP地址表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当AP从分流点设备接收应用层信令时,在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分流点设备RNC/S-GW的IP地址,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AP的IP地址。在TCP/SCTP头部中,通过目的端口区分UE。在隧道层的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中携带预定IP地址,通过预定IP地址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UE的IP地址。
图9的封装格式示出了AP和UE之间传递的关于UE的应用层信令数据包格式。
如图9所示,AP和UE之间的应用层信令数据包包括MAC头部、隧道层头部和应用层信令负载。其中,隧道层头部包括IP头部和TCP/UDP头部,第一空口不可用的信息携带在应用层信令负载中。
当AP向UE发送应用层信令时,在MAC头部中,在源MAC地址字段携带AP的MAC地址,在目的MAC地址字段携带UE的MAC地址。在隧道层的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预定IP地址,用于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UE的IP地址。
当AP从UE接收应用层信令时,在MAC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UE的MAC地址,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AP的MAC地址。在隧道层的IP头部中,在源IP地址字段携带UE的IP地址,在目的IP地址字段携带预定IP地址,用于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应用层信令不仅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还可以用于传递其它控制信息。通过使用应用层信令,不会对现有的信令结构产生影响,实现方便,可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
上面从网络侧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下面从用户侧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数据传输的方法1000和方法1100。
如图10所示,方法1000包括:
在S1010中,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分流点设备在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在S1020中,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
在S1030中,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方法1000可以由用户终端执行。UE同时通过第二空口和第一空口连接到核心网,由分流点设备为UE提供数据分流传输。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分流点设备可以向UE发送第一消息,来使UE更新与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的业务相关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而可以处理第一空口不可用的问题。由于UE的操作与分流点设备的操作相对应,为了避免重复,UE的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300、400至500中的相应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终端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根据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这样,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另一方法1100的流程图。
在S1102中,向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UE可以在它检测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多种情况下向分流点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例如,当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入设备返回的响应时。上述内容可以参考S502中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消息可以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例如,应用层信令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封装格式。通过使用应用层信令,不会对现有的信令结构产生影响,且实现方便。
在S1104中,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分流点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当UE检测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UE可以将当前准备通过第一空口发送的上行数据缓存起来,以等待分流点设备的控制而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在S1106中,向分流点设备发送与上行数据有关的上行信息,以使分流点设备根据上行信息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
UE缓存上行数据之后,可以向分流点设备发送上行信息,上行信息可以帮助分流点设备判断对与上行数据相关的业务是删除还是搬移到第二空口上进行传输。UE发送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缓存上行数据所花费的时间,上行数据所属的业务,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上行数据的QoS要求、上行数据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等。上述内容可以参考S420中的描述。
在S1110中,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分流点设备在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
第一消息中携带的更新信息可以是分流点设备根据UE上报的上行数据确定的,通过更新信息可以指示UE对原本在第一空口上传输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
在S1115中,当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删除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丢弃;或者,当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分流点设备发送。
UE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对在S1104中缓存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S1115在S1110之后执行即可,与S1120和S1130的执行顺序没有关系。
在S1120中,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
UE收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后,由于第一消息携带的更新信息指示了如何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因此UE根据更新信息,对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例如,当更新信息指示删除业务A的连接上下文信息时,UE删除业务A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再例如,当更新信息指示将业务B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修改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时,UE将对业务B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相应修改。
在S1130中,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UE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后,则按照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分流点设备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终端通过缓存上行数据并上报上行信息来帮助分流点设备进行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更新,有利于分流点设备更全面的考虑如何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连接上下文信息更新的有效性,保持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的连续性,而中断为不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继续提供服务,从而节省网络资源。
接下来,参考图12至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相关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1200的结构框图。
分流点设备1200可以是RNC、S-GW、GGSN、SGSN、P-GW等网络设备。分流点设备1200可以包括更新模块1210、发送模块1220和传输模块1230,其中更新模块121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发送模块1220可以由发送接口实现,传输模块1230可以由收发接口实现。更新模块1210可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发送模块1220可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用户终端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传输模块1230可用于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更新模块1210、发送模块1220和传输模块123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中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点设备,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并通知给用户终端,这样,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1300的结构框图。分流点设备1300的更新模块1310、发送模块1320和传输模块1330与分流点设备1200的更新模块1210、发送模块1220和传输模块1230基本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更新模块1310包括缓存单元1312和第一更新单元1314。缓存单元1312可用于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第一更新单元1314可用于更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终端除了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更新模块1310还可以包括第二更新单元1316。第二更新单元1316可用于如果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更新单元1314可以包括确定子单元1314-2、删除子单元1314-4和改变子单元1314-6。确定子单元1314-2可用于根据与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删除子单元1314-4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改变子单元1314-6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更新模块1310还可以包括丢弃单元1318和/或发送单元1319。丢弃单元1318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发送单元1319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流点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02和确定模块1304。接收模块1302可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接收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确定模块1304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定第一空口不可用。
例如,当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由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时,接收模块1302可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当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入设备响应于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用户设备周期性生成并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
再例如,当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由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时,接收模块1302可用于接收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当向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当向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接入设备周期性生成并向用户终端发送的用于检测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
接收模块1302接收的第二消息可以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缓存单元1312、第一更新单元1314、第二更新单元1316、确定子单元1314-2、删除子单元1314-4、改变子单元1314-6、丢弃单元1318、发送单元1319、接收模块1302和确定模块1304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方法100、300和500中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点设备,通过根据服务质量要求来确定如何更新分流点设备缓存的下行数据对应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有效处理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尽量维持业务的连续性,但又不对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资源浪费在传输不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1400的结构框图。分流点设备1400的更新模块1410、发送模块1420和传输模块1430与分流点设备1200的更新模块1210、发送模块1220和传输模块1230基本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更新模块1410可以包括缓存单元1412、获取单元1414和第一更新单元1416。缓存单元1412可用于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获取单元1414可用于获取与用户终端缓存的上行数据相关的上行信息。第一更新单元1416可用于更新与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和基于上行信息的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终端除了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更新模块1410还可以包括第二更新单元1417。第二更新单元1417可用于如果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更新模块1416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1416-2、第二确定子单元1416-4、删除子单元1416-6和改变子单元1416-8。第一确定子单元1416-2可用于根据与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第二确定子单元1416-4可用于根据上行信息,确定将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QoS要求。删除子单元1416-6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改变子单元1416-8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和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更新模块1410还可以包括丢弃单元1418和/或发送单元1419。丢弃单元1418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发送单元1419可用于将搬移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QoS要求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用户终端发送。
缓存单元1412、获取单元1414、第一更新单元1416、第二更新单元1417、第一确定子单元1416-2、第二确定子单元1416-4、删除子单元1416-6、改变子单元1416-8、丢弃单元1418和发送单元1419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400中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点设备,通过根据服务质量要求来确定如何更新分流点设备缓存的下行数据和用户终端缓存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业务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可以有效处理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尽量维持业务的连续性,但又不对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资源浪费在传输不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上。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1500的结构框图。
用户终端1500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数字助手等设备。用户终端1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510、更新模块1520和传输模块1530,接收模块1510可以由接收接口实现,更新模块152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传输模块1530可以由收发接口实现。接收模块1510可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分流点设备在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述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更新模块1520可用于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传输模块1530可用于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接收模块1510、更新模块1520和传输模块153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0中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根据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这样,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1600的结构框图。用户终端1600的接收模块1610、更新模块1620和传输模块1630与用户终端1500的接收模块1510、更新模块1520和传输模块1530基本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602。第一发送模块1602可用于当向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向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当向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向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入设备返回的响应时,向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消息可以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缓存模块1604。缓存模块1604可用于缓存待通过第一空口向分流点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1606。第二发送模块1606可用于向分流点设备发送与上行数据有关的上行信息,以使分流点设备根据上行信息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终端1600除了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丢弃模块1640和/或第三发送模块1650。丢弃模块1640可用于当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删除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丢弃。第三发送模块1650可用于当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改变为通过第二空口传输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空口向分流点设备发送。
第一发送模块1602、缓存模块1604、第二发送模块1606、丢弃模块1640和第三发送模块165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100中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通过缓存上行数据并上报上行信息来帮助分流点设备进行连接上下文信息的更新,有利于分流点设备更全面的考虑如何更新连接上下文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连接上下文信息更新的有效性,保持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的连续性,而中断为不符合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继续提供服务,从而节省网络资源。
接下来,结合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系统1700的示意图。
系统1700包括分流点设备1710和用户终端1720。
分流点设备1710可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1720在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用户终端1720通过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向用户终端1720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用户终端1720进行数据传输。
用户终端1720可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1710发送的第一消息;根据更新信息,对当前与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分流点设备1710进行数据传输。
分流点设备171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300、400和500中的描述,用户终端172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0和1100中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系统,分流点设备在发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可以更新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所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并通知给用户终端,这样,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同样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处理当前第一空口承载的业务,有利于避免UE通过第一空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业务全部中断,尽量保证UE服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37)

1.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包括:
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
更新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包括:
根据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所述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包括:
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
获取与所述用户终端缓存的上行数据相关的上行信息;
更新与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和基于所述上行信息的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与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和基于所述上行信息的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包括:
根据与所述下行数据有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根据所述上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所述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还包括: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或者
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当向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
当向所述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
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接入设备响应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当向所述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
当向所述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
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响应于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是周期性生成并发送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13.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在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
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当向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
当向所述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
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接入设备响应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是周期性生成并发送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空口的可用性的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消息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有关的上行信息,以使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信息更新所述连接上下文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所述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删除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丢弃;或者
当所述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所述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
20.一种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更新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模块还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第一更新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删除子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改变子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所述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用户终端缓存的上行数据相关的上行信息;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更新与所述下行数据所属的第一业务集和基于所述上行信息的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更新模块还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空口上存在除了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之外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其他业务,则将所述其他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或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第一更新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下行数据有关的下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删除子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删除;
改变子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和所述第二业务集中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从通过所述第一空口传输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6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还包括:
丢弃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丢弃;或者
发送单元,用于将搬移到所述第二空口上传输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所述第一业务集中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空口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当向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
当向所述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
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接入设备响应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或者,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在如下之一的情形下生成并发送的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当向所述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或者
当向所述用户终端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或者
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响应于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分流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3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分流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在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的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向所述第一空口的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当向所述接入设备重发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一预定时间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或者,当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接入设备响应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而返回的响应时,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的第二消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终端,所述第二消息是应用层信令,通过在数据包的头部携带预定标识来指示该数据包携带有应用层信令。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待通过所述第一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有关的上行信息,以使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信息更新所述连接上下文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通过第二空口经由第二接入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丢弃模块,用于当所述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所述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删除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丢弃;或者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更新信息指示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表明所述上行数据中存在连接上下文信息被改变为通过所述第二空口传输的业务的上行数据时,将该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
37.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分流点设备和用户终端,其中:
所述分流点设备,用于当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更新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空口经由第一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有与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相关的更新信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当所述第一空口不可用时,接收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与所述第一空口上的业务对应的连接上下文信息进行更新;根据更新后的连接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分流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CN201110249387.0A 2011-08-26 2011-08-26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Active CN102958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387.0A CN102958108B (zh) 2011-08-26 2011-08-26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PCT/CN2012/080635 WO2013029521A1 (zh) 2011-08-26 2012-08-27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BR112014004309A BR112014004309A2 (pt) 2011-08-26 2012-08-27 método, dispositivo de ponto de descarregament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sistema para transmissão de dados
EP12828860.2A EP2741544B1 (en) 2011-08-26 2012-08-27 Method, flow-distribution equipment and user terminal for data transmission
RU2014111461/07A RU2565583C1 (ru) 2011-08-26 2012-08-27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очки разгрузк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система
KR1020147008029A KR101557479B1 (ko) 2011-08-26 2012-08-27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오프로드 포인트 장치, 사용자 단말 및 시스템
US14/189,539 US9451516B2 (en) 2011-08-26 2014-02-25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fload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387.0A CN102958108B (zh) 2011-08-26 2011-08-26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8108A true CN102958108A (zh) 2013-03-06
CN102958108B CN102958108B (zh) 2015-03-18

Family

ID=4775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387.0A Active CN102958108B (zh) 2011-08-26 2011-08-26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51516B2 (zh)
EP (1) EP2741544B1 (zh)
KR (1) KR101557479B1 (zh)
CN (1) CN102958108B (zh)
BR (1) BR112014004309A2 (zh)
RU (1) RU2565583C1 (zh)
WO (1) WO2013029521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39A (zh) * 2013-06-06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宽带网络高速缓冲存储器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058336A1 (zh) * 2013-10-21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06134245A (zh) * 2014-04-02 2016-1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lan)网络之间引导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EP3136784A4 (en) * 2014-05-15 2017-06-21 ZTE Corporation Evaluation result submission method, evaluation result acquisi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8712789A (zh) * 2018-05-10 2018-10-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区分不同频段基站的核心网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910474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口质量的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804707A (zh) * 2021-01-04 2021-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254459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可达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5409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Broadcom Corporation Carrier aggregation over lte and wifi
BR112017005633A2 (pt) * 2014-09-22 2018-06-26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de serviços de ligação ascendente
FR3032854A1 (fr) * 2015-02-13 2016-08-19 Orange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un terminal connecte a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N110572882B (zh) 2017-08-1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CN109428916B (zh) * 2017-08-25 2022-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1989983B (zh) * 2018-04-06 2024-04-02 苹果公司 用于用户装备设备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1479335A (zh) * 2019-01-24 2020-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80A (zh) * 2006-06-30 2009-07-01 诺基亚公司 多无线接入技术(rat)环境中的相邻小区测量和报告
WO2010079715A1 (ja) * 2009-01-06 2010-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QoS制御局及び移動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6729B1 (en) * 1998-07-20 2011-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system base station handover
US6987985B2 (en) 2003-06-06 2006-01-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system communications
CN100352219C (zh) * 2004-10-11 200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选网络的实现方法
ATE436165T1 (de) 2005-07-27 2009-07-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m auslösen eines handovers
US20070263574A1 (en) 2006-05-10 2007-11-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management in a converged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EP2127407A4 (en) * 2007-03-02 2015-03-11 Aegis Mobility Inc MANAG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 SESSIONS TO REDUCE USER DISTRACTION
CN101448249B (zh) * 2008-01-25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服务网关缓存数据的方法
US9131425B2 (en) * 2008-06-09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CC enhancement for flow based mobility
US7974627B2 (en) * 2008-11-11 2011-07-05 Trueposition, Inc. Use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iversity for location
US8902850B2 (en) * 2008-11-24 2014-12-02 At&T Mobility Ii Llc Selection of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for handover from cellular network to femto cell
US9042373B2 (en) * 2009-01-09 2015-05-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ata flow mobility
US8391188B2 (en) * 2009-07-30 2013-03-0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obile station handoff with flex duplex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96649B2 (en) * 2010-02-05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policies for offload and flow mo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80A (zh) * 2006-06-30 2009-07-01 诺基亚公司 多无线接入技术(rat)环境中的相邻小区测量和报告
WO2010079715A1 (ja) * 2009-01-06 2010-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QoS制御局及び移動局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39B (zh) * 2013-06-06 2018-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宽带网络高速缓冲存储器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63439A (zh) * 2013-06-06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宽带网络高速缓冲存储器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058336A1 (zh) * 2013-10-21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04813725A (zh) * 2013-10-21 2015-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04813725B (zh) * 2013-10-21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US10306514B2 (en) 2014-04-02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ering traffic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34245A (zh) * 2014-04-02 2016-1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lan)网络之间引导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11822A1 (en) 2014-04-02 2017-04-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ering traffic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15862B2 (en) 2014-04-02 2021-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ering traffic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36784A4 (en) * 2014-05-15 2017-06-21 ZTE Corporation Evaluation result submission method, evaluation result acquisi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178592B2 (en) 2014-05-15 2019-01-08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Evaluation result submission method, evaluation result acquisi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10474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口质量的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104745B (zh) * 2017-06-21 2021-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口质量的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8712789A (zh) * 2018-05-10 2018-10-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区分不同频段基站的核心网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8712789B (zh) * 2018-05-10 2023-05-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区分不同频段基站的核心网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WO2021254459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可达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804707A (zh) * 2021-01-04 2021-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1544A1 (en) 2014-06-11
RU2014111461A (ru) 2015-10-10
CN102958108B (zh) 2015-03-18
RU2565583C1 (ru) 2015-10-20
EP2741544A4 (en) 2014-11-26
BR112014004309A2 (pt) 2017-03-21
KR20140062499A (ko) 2014-05-23
KR101557479B1 (ko) 2015-10-06
US20140177448A1 (en) 2014-06-26
EP2741544B1 (en) 2018-03-28
WO2013029521A1 (zh) 2013-03-07
US9451516B2 (en) 201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8108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和系统
WO2018219248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294095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9257827A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JP2021528014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2423340B (zh) 一种用户面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4159306B (zh)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846270B (zh) 传输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308941A1 (en) Conges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999355B (zh) 用于分离用户面的服务质量实现
CN103179618B (zh) 一种基于LTE Femto系统中提高回程网络的QoS的方法
EP3554023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230113785A (ko) 네트워크 정보 공개 방법 및 장치, 전자 디바이스,및 저장 매체
KR20200091481A (ko) 릴레이 전송 방법과 릴레이 노드
WO202007824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3987091A (zh) 一种业务带宽变更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05517020A (zh) 一种更新配置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14903B (zh) 一种本地网关之间建立隧道的方法及网关
WO201702868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状态的报告、确定传输数据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505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5188505A1 (zh) 一种pdcp状态报告组建方法及装置
KR10266778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트래픽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1220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31129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