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532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5321B
CN102955321B CN201210286603.3A CN201210286603A CN102955321B CN 102955321 B CN102955321 B CN 102955321B CN 201210286603 A CN201210286603 A CN 201210286603A CN 102955321 B CN102955321 B CN 102955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quid crystal
polaroid
transparency carrie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66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5321A (zh
Inventor
杉田辰哉
�冈真一郎
小村真一
宫泽敏夫
齐藤辉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5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involving active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35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02F1/294Variable focal length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提高2D显示时和3D显示中的显示质量。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液晶透镜面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呈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具备:第一透明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第二透明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置;以及第一偏振片,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显示面侧,对透过该液晶透镜面板的透射光的偏振方向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配置了具有透镜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透镜方式的三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能够不使用眼镜等而通过肉眼对二维(2D)显示与三维(3D)显示进行切换加以观察的显示装置,例如构成为具备如下部件: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其配置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观察者侧),在进行3D显示时形成对观察者的左右眼入射不同光线的视差障壁。在这种能够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如下方式:通过对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控制,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内的折射率变化,形成在显示面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透镜(柱状透镜、柱面透镜阵列等。以下总称为柱面透镜)区域,使与左右眼对应的像素的光转向观察者的视点。
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透镜方式的三维显示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在通过液晶层相对置的一对上部透明基板和下部透明基板上分别形成梳齿状的电极。通过该结构,构成为控制对上部透明基板的电极和下部透明基板的电极施加的电压,能够切换控制2D显示与3D显示,并且能够控制3D显示时的视差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4191号公报
(对应美国公报:USPatentApplicationPublicationNo.2010/0238276A1)
发明内容
然而,在液晶透镜方式的三维显示装置中,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分布不完全。因此,在3D显示时,担心产生其它眼睛也能看见仅对预定的眼睛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所谓串扰(Crosstalk)。如果产生这种串扰,则本来不应该看见的其它眼睛的显示重叠显示,因此3D显示的质量大幅降低,因此期望减少串扰。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点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使用了液晶透镜的显示装置中进行3D显示时的串扰的技术。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液晶透镜面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呈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具备:第一透明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以及第二透明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置,具备第一偏振片,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显示面侧,对透过该液晶透镜面板的透射光的偏振方向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在使用了液晶透镜的显示装置中进行3D显示时的串扰。
本发明的其它效果根据说明书整体的记载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副像素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2D显示动作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3D显示动作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处的液晶透镜特性所涉及的透射轴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9A~图9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1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0A~图10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2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1A~图11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3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2A~图12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4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A~图14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5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5A~图15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6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6A~图16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7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概要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具备本发明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结构的概要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LCD1: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2:第二液晶显示面板;SUB11、SUB21:第一基板;SUB12、SUB22:第二基板;BLU:背光单元;LC1、LC2:液晶层;GL:栅极线;ADH:杂化树脂;POL1、POL2、POL3、POL4:偏振片;DL:漏极线;CH:接触孔;PD:焊盘部;JC:延伸部;PXL:像素;SPL:副像素;PX:梳齿电极;PX1:线状电极;CT、CT1、CT2:公共电极;PS、PS1、PS2:柱间隔件;WR:布线部;ORI:取向膜;SB:间隔珠;DIS:显示装置;SPH:便携式信息终端;SLT:狭缝;TFT:薄膜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所应用的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
另外,图中示出的X、Y、Z分别表示X轴、Y轴、Z轴。在图9A、图10A、图11A、图12A,图14A、图15A、图16A中显示的X轴、Y轴、Z轴的配置分别在图9B~图9D、图10B~图10D、图11B~图11D、图12B~图12D,图14B~图14D、图15B~图15D、图16B~图16D中相同,省略了显示。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以下,根据图1说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但是,在以下说明中,说明使用非发光型第一液晶显示面板(液晶面板)LCD1作为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但是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其它非发光型的显示面板或者有机EL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等。另外,能够通过公知的光刻技术来形成各薄膜,因此省略其形成方法的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为具备作为图像显示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以及对透射光的折射率进行控制而作为透镜(柱状透镜、柱面透镜阵列等)发挥功能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液晶透镜面板)LCD2。如图1所示,具有该结构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背光单元(背光装置)BLU起分别依次重叠配置了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即,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面侧(观察者侧)配置有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此时,为了防止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位置对准产生偏差,使用作为粘接部件的杂化树脂ADH对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进行固定。
此外,杂化树脂ADH由公知的树脂部件等形成,使用具有与用作第一基板SUB11、SUB21以及第二基板SUB12、SUB22的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大致相同折射率的部件。另外,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与背光单元BLU具有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漫射板等光学片。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设置公知的保护膜、前面板等以及公知的触摸面板等。
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例如由液晶分子被同质化取向的液晶显示面板形成,玻璃基板等公知的一对透明基板(第一基板SUB21、第二基板SUB22)相对置,构成通过该第一基板(第一透明基板)SUB21与第二基板(第二透明基板)SUB22来夹持液晶LC2的结构。另外,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即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配置有偏振片(透镜用偏振片、第一偏振片)POL2。此外,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偏振片POL2的偏振方向。
在第一基板SUB21上形成梳齿电极(线状电极、矩形条状电极),在第二基板SUB22上形成有平板状的公共电极。在梳齿电极与公共电极具有相同电位的情况下,形成没有对液晶层LC2施加电场的状态,形成将来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光(图像显示)直接进行透过(通过)的2D显示。另外,对梳齿电极与公共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所谓交变电压(交流电压),在对液晶层LC2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形成进行成为视差障壁的透镜作用的3D显示(肉眼3D显示),该视差障壁使来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光分别入射到观察者左右眼,用于施加两眼视差障壁。这样,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在不对液晶施加电场的状态下作为使入射光(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光)直接透过的液晶显示面板而进行动作。但是,作为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存在成为同质化取向的TN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但是也可以是成为同质化取向的其它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另外,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是公知的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为隔着液晶层LC1而玻璃基板等公知的一对透明基板(第一基板SUB11、第二基板SUB12)相对置。在第一基板SUB11上形成公知的薄膜晶体管、线状电极、公共电极等,在第二基板SUB12上形成滤色片、公知的黑矩阵等。此时,例如第一基板SUB11由大于第二基板SUB12的透明基板形成,在周边部上形成有用于与外部相连接的连接端子等。另外,使用沿第二基板SUB12的周边部而环状地涂敷的公知的密封材料对第一基板SUB11与第二基板SUB12的固定及其之间的液晶的密封进行固定,液晶也被密封。
并且,在第一基板SUB11的背光装置侧(与液晶侧的面相向的面)配置偏振片(下侧偏振片)POL3,在第二基板SUB12的显示面侧(与液晶侧的面相向的面)配置了偏振片(上侧偏振片)POL1,将偏振片POL1和偏振片POL3被配置成偏振方向形成90°的配置、所谓交叉棱镜。
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配置了偏振片POL2,因此通过偏振片POL1与偏振片POL2来得到期望的对比度即可,在偏振片POL1或者偏振片POL2上能够使用偏振度小的偏振片,能够使偏振片POL1与偏振片POL2的偏振度不同。因而,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作为偏振片POL1或者偏振片POL2使用膜状的高偏振的通常的偏振片(偏振度大的偏振片),但是并不限定于薄膜偏振片,例如还能够使用涂敷型的偏振片。通过使用这种薄膜型的偏振片,能够使显示装置变薄。在作为偏振片POL1使用这种涂敷型偏振片等薄膜状的偏振片的情况下,起到能够使透镜用的液晶层LC2与显示用的液晶层LC1接近配置这种特别的效果。另外,偏振片POL2为能够有效地降低串扰程度的偏振度即可,通过使用偏振度小于偏振片POL1而透射率大于偏振片POL1的偏振片,起到能够使透过偏振片POL2的光量增加这种特别的效果。
另外,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并不限定于IPS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TN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对齐)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等其它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而向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入射的入射偏振方向形成期望方向的直线偏振即可。例如,在将其它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用作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情况下,在来自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光的偏振方向与后文中详细说明的方向的直线偏振不同的情况下,在偏振片POL2与液晶层LC2之间设置相位差部件,偏振方向成为期望方向的直线偏振即可。
如图2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在作为第一基板SUB11的液晶侧的面的显示区域内例如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而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扫描信号线(栅极线)GL以及在X方向上延伸而在Y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影像信号线(漏极线)DL。由该漏极线DL和栅极线GL包围的矩形状的区域与在第二基板SUB12上形成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滤色片对应,在该图2中由用RGB表示的三个副像素SPL形成的像素区域(以下简称为像素)PXL在显示区域内被配置成矩阵状。此时,在实施方式1中,沿在Y方向上较长延伸的梳齿电极PX而形成柱面透镜状的液晶透镜,因此RGB的各副像素SPL也构成为在Y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结构。但是,RGB的各副像素SPL的并列设置方向并不限于Y方向,RGB的各副像素SPL也可以是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结构等其它排列结构。
各副像素SPL例如具备根据来自栅极线GL的扫描信号而导通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该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相连接而被提供来自漏极线DL的灰度信号(灰度电压)即影像信号的线状电极。另外,在IPS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在形成薄膜晶体管一侧的第一基板SUB11具备公共电极,该公共电极被提供具有相对于灰度信号的电位成为基准的电位的公共信号。但是,在VA方式、TN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在第二基板SUB12一侧,与滤色片等一起形成公共电极。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在密封液晶的区域中的、形成由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各副像素形成的彩色显示用的像素PXL的区域形成显示区域。因而,即使在密封液晶的区域内,也没有形成像素而与显示无关的区域不会成为显示区域。
<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副像素的结构的俯视图。以下,根据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的副像素的结构。但是,为了使说明简单,在图3中仅示出第一基板SUB11,省略公知的取向膜而仅示出其取向方向(摩擦方向)。
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由在Y方向上延伸而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栅极线GL以及在X方向上延伸而在Y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漏极线DL包围的区域形成副像素的区域。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将像素矩阵状地形成的结构。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基板SUB11的液晶侧的面(相向面)上例如形成有由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未图示的平面状的公共电极。该第一基板SUB11的公共电极在第一基板SUB11的边部中与提供成为影像信号的基准的公共信号的公共线进行重叠而形成,由此形成为与公共线进行电连接。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栅极线GL和漏极线DL由金属薄膜形成,但是也可以由透明导电膜形成。
另外,在X方向上伸长的漏极线DL的一部分中,具有向薄膜晶体管TFT侧延伸的延伸部(连接部)JC,该延伸部JC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漏电极相连接。薄膜晶体管TFT的源电极形成为具有在像素区域侧延伸一些的延伸部,该延伸部构成为到达与线状电极PX1相连接的焊盘部PD。此外,薄膜晶体管TFT是将栅极线GL作为栅电极的所谓底栅型结构的MIS(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的晶体管。另外,MIS结构的晶体管通过其偏压的施加而漏电极与源电极交替地驱动,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起见,将与漏极线DL相连接一侧称为漏电极,将与线状电极PX1相连接一侧称为源电极。
在第一基板SUB11的像素区域内形成有公共电极,在该公共电极的上层隔着作为电容元件的电介质膜而发挥功能的未图示的绝缘膜而形成有线状电极PX1。在该绝缘膜上形成到达焊盘部PD的接触孔CH,线状电极PX1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源电极通过该接触孔CH进行电连接。
实施方式1的线状电极PX1例如将由ITO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在副像素的区域内呈面状地形成之后,在与背光的通过区域AP对应的部分形成与Y方向交叉的多个狭缝SLT,在通过区域AP内形成有与公共电极重叠的线状电极。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一个副像素的区域内,形成为所有狭缝SLT的形成角度(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度)变为相同角度(例如,0~10°),从而设为将通过区域AP内的线状电极部分的倾斜角度设为相同角度的、所谓单畴结构。通过该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将图中线状电极部分相对于用箭头R1表示的摩擦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相等角度。此外,将实施方式1的线状电极PX1设为狭缝SLT的端部不开口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一端或者两端打开开口的结构。
<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图4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在第一基板SUB21的液晶面侧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而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梳齿电极PX。另外,构成为在第一基板SUB21上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长边侧的一个边缘部向X方向延伸而形成布线部WR,该布线部WR与各梳齿电极PX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梳齿电极PX和布线部WR例如由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ZNO(氧化锌)类的透明导电膜形成。但是,梳齿电极PX和布线部WR并不限于透明导电膜,也可以是铝等金属薄膜那样不具有透明性的导电性薄膜。
此时,来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光即通过了第二偏振片POL1的光的偏振方向成为图中用箭头F1表示的方向,该显示光入射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因而,入射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光(显示光)的偏振方向(入射偏振方向)即偏振片POL1的透射轴方向与各梳齿电极PX形成的角度变为80~90°(相对于作为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长边(X方向)的柱面透镜的并列设置方向形成0~10°的角度)。另外,以相对于该入射偏振方向F1大致平行的方式使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取向,由此能够降低随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透射产生的显示光的衰减。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产生3D显示时的与梳齿电极PX重叠的液晶区域内的向错即随着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而产生的折射率分布的紊乱。另外,由于该向错,折射率椭圆体的轴向紊乱,因此入射到该液晶区域的直线偏振的光被转换为椭圆偏振的光。由该向错引起的散射以及成为椭圆偏振的偏振成分成为串扰的原因。由于该向错产生的串扰成分成为椭圆偏振的光而从液晶层LC2射出。因此,在本申请的发明中,构成为通过偏振片POL2吸收这些串扰成分的一部分,由此降低右眼用的显示光与左眼用的显示光的串扰。因而,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如在后文中详细说明那样,构成为对入射偏振方向F1适当地设定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初始取向方向)和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方向,由此降低3D显示时的串扰。此外,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液晶分子构成为进行相对于入射偏振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摩擦处理(取向处理)。由此,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的摩擦角度构成为相对于梳齿电极PX形成80~90°的角度,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在用箭头F1表示的入射偏振方向取向。但是,液晶分子的取向处理并不限于摩擦,例如,对取向膜ORI还能够使用不需要摩擦处理的取向膜。此外,如图中箭头F1所示,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即取向方向的折射率(异常光线的折射率)为ne,与该长轴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折射率(常光线的折射率)为no
另外,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在来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光(显示光)K从背面侧入射的第一基板SUB21的液晶面侧形成有梳齿电极PX。以覆盖该梳齿电极PX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绝缘膜PAS1,在该绝缘膜PAS1的上层形成有取向膜ORI。
另外,在隔着液晶层LC2与第一基板SUB21相对置的第二基板SUB22的液晶面侧形成有平面状(平板状)的公共电极CT。在该公共电极CT的上层,以覆盖该公共电极CT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PAS2,在该绝缘膜PAS2的上层形成有取向膜ORI。另一方面,在作为与第二基板SUB22的液晶面侧相反侧的面的显示面侧形成有偏振片POL2。
并且,在隔着液晶层LC2相对置的第一基板SUB21与第二基板SUB22之间的区域内,分散形成有用于将第一基板SUB21与第二基板SUB22的间隔(间隙)保持为预定间隔(例如,需要20~100μm左右)的间隔部件即间隔珠SB。该间隔珠SB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特别是,由具有与液晶层LC2的异常光线的折射率NE相同的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形成。通过这种树脂材料来形成间隔珠SB,由此能够使观察者不容易识别间隔珠SB。但是,来自间隔珠SB的散射光也产生串扰。该散射光的偏振状态也发生变化,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由偏振片POL2吸收其一部分,因此能够降低由散射而产生的串扰。
通过所述结构,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3D显示时中,在相邻配置的各梳齿电极PX之间的区域内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柱面透镜,形成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双凸状的柱面透镜阵列。此时,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形成柱面透镜阵列的区域是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其结果,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观察者的左右两眼于X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同像素的光即不同视点的显示分别分配给观察者的左右两眼,从而能够立体观察。
<2D显示动作与3D显示动作>
接着,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2D显示动作的截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3D显示动作的截面图,以下,根据图6和图7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动作。但是,图6和图7是与图4示出的A-A’线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截面图。另外,在图6和图7中,构成为将形成于第一基板SUB21的取向膜ORI的摩擦角度b1与形成于第二基板SUB22的取向膜ORI的摩擦角度b2形成为相等而进行同质化取向,并且将摩擦角度b1、b2形成为与偏振片POL1的透射轴角度(第一透射轴角度)a1相同,由此与梳齿电极PX之间的角度接近直角。并且,在图6和图7中,为了使说明简化,省略图示取向膜ORI和绝缘膜PAS1、PAS2等。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在第一基板SUB21的液晶面侧形成梳齿电极PX,在第二基板SUB22的液晶面侧形成公共电极CT。另外,构成为在与X方向上相邻的梳齿电极PX之间配置了两个像素PXL。通过该结构,处于梳齿电极PX左右位置的一个像素PXL成为左眼用的像素PXL(L),另一个像素PXL成为右眼用的像素PXL(R)。相邻的梳齿电极PX的间隔即X方向的梳齿电极间距Q取决于从左眼用的像素PXL(L)至右眼用的像素PXL(R)为止的间隔即X方向的像素间距P、可视距离、LC2与LC1之间的距离、视点数等,在实施方式1那样两个视点的情况下,通过满足的像素间距P与梳齿电极间距Q来形成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6所示,在梳齿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之间的电位差为0(零)伏、即对梳齿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施加相同电压的2D显示时,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的液晶分子LC2原样保持初始取向状态。此时,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长轴方向(用图4的箭头F2表示的异常光线的折射率NE的方向))与用箭头F1表示的入射偏振方向即偏振片POL1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平行。在该情况下,液晶层LC2不对入射光起作用,因此入射到液晶层LC2的光直接透射而通过偏振片POL2射出。其结果,来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所有像素PXL的显示光(图中用箭头表示)与观察者的左右眼一起到达,识别2D显示的图像。此外,在液晶层LC2中使用TN液晶而液晶分子扭曲的情况也相同,入射到液晶层LC2的光在液晶层LC2整面上接受同样的作用而成为2D显示。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对梳齿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之间施加交流电压(交变电压)V而在隔着液晶层LC2相对置的各梳齿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之间产生电场的情况下,根据该电场强度对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进行控制,在液晶层LC2中产生取向分布。在该取向分布中,梳齿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进行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子上升,梳齿电极PX附近的液晶层LC2的折射率变小,因此液晶层LC2作为以梳齿电极之间的区域为中心的凸透镜而起作用。其结果,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上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而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柱面透镜。
在此,在两个视点的情况下,在柱面透镜的并列设置方向即X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右眼用的像素PXL(R)和左眼用的像素PXL(L)。其结果,如图7的箭头所示,来自右眼用的像素PXL(R)的显示光仅到达在图7中的焦点位置RE中表示的观察者的右眼。同样地,来自左眼用的像素PXL(L)的显示光仅到达观察者的左眼。即,来自右眼用的像素PXL(R)的显示光与来自左眼用的像素PXL(L)的显示光分离地成像,得到3D显示。此外,在液晶层LC2上使用TN液晶而液晶分子扭曲的情况也相同,作为以光路长度长的梳齿电极PX之间为中心的凸透镜而起作用,因此成为3D显示。另外,在所述说明中,说明了两个视点的情况,但是在三个视点以上的多视点的情况下也与所述情况同样地能够应用本申请的发明。
但是,在本申请的发明中,构成为在具有相位差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设置偏振片POL2,因此由液晶层LC2的相位差引起易于产生染色。为了减小该染色,优选的是增加液晶层LC2的单元间隙d而具有较大相位差。
例如,如果将使用于显示的主要波长域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将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2而考虑液晶材料的ΔN(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λ依赖性,则形成以下的式(1)。
[式1]
( &Delta;n ( &lambda; 1 ) &lambda; 1 - &Delta;n ( &lambda; 2 ) &lambda; 2 ) d &GreaterEqual; M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 )
其中,M是1以上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
在此,在ΔN的波长方差小的情况下,使用λ1<λ3<λ2的波长λ3而设为式(2)即可。
[式2]
( 1 &lambda; 1 - 1 &lambda; 2 ) &Delta;n ( &lambda; 3 ) d &GreaterEqual; M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 )
例如,在式(2)中,作为短波长侧的波长λ1、长波长侧的波长λ2设为λ1=450nm、λ2=600nm而作为λ3设为可见度高的550nm即可。另外,在Δn=0.2的情况下,使用式(2),为了设为M=1,优选的是将间隙厚度D设为9μm以上。并且,为了设为M=2,优选的是将间隙厚度D设为18μm以上。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处的液晶透镜特性所涉及的透射轴角度的关系的图,以下,根据图8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的透镜特性。但是,在以下说明中,箭头PL1表示偏振片POL1的透射轴,箭头PL2表示第一基板SUB21的摩擦轴(第一摩擦轴),箭头PL3表示第二基板SUB22的摩擦轴(第二摩擦轴),箭头PL4表示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
如图8所示,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的光(显示光)成为通过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1进行直线偏振得到的光,通过构成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第一基板SUB21入射到液晶层LC2。此时,在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偏振片POL1的透射轴PL1的角度(第一透射轴角度a1)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成为0°<a1≤10°的范围(优选3°≤a1≤8°的范围)。因而,入射到第一基板SUB21的显示光形成第一透射轴角度a1相对于X方向进行0°<a1≤10°的范围的直线偏振得到的光。
另外,在第一基板SUB21的取向膜ORI中,第一摩擦轴PL2的角度(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相对于X方向成为0°≤b1≤10°的范围(优选3°≤b1≤8°的范围)。因而,入射到第一基板SUB21的显示光沿第一摩擦角度b1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入射到液晶层LC2。对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进行与所述2D显示或者3D显示对应的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的调制、偏振等。但是,根据发明者的试验,在将第一摩擦角度b1设为0°的情况下,可知在梳齿电极PX附近易于产生磁畴。为了抑制该磁畴的产生,优选的是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大于0°。
通过液晶层LC2调制得到的显示光,沿形成于第二基板SUB22的取向膜ORI的向摩擦方向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朝向,从液晶层LC2入射到第二基板SUB22。此时,还对第二基板SUB22的取向膜ORI进行预定的摩擦角度(第二摩擦角度)b2的摩擦处理,因此沿在第二摩擦角度b2的朝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的第二摩擦轴PL3的偏振方向的显示光,从液晶层LC2射出到第二基板SUB22。此时,从液晶层LC2射出的显示光即从液晶层LC2入射到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光,形成施加了随着显示光透射作为隔离部件的间隔珠SB而产生的偏振、随着3D显示时的向错产生的偏振等的显示光。
从液晶层LC2一侧入射到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光从该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射出,入射到该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此时,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PL4的角度(第二透射轴角度a2)也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成为0°<a2≤10°的范围(优选3°≤a2≤8°的范围)。因而,从偏振片POL2射出到显示面侧的显示光即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射出的显示光成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一致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其结果,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进行3D显示时,来自与观察者的左右眼对应的像素的视差图像也入射到各个相对的眼,因此能够抑制串扰的产生,从而3D显示的显示质量大幅提高。
另外,即使在与第一基板SUB21的摩擦轴PL2、第二基板SUB22的摩擦轴PL3以及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PL4产生对准偏差的情况下,由这些对准偏差而产生的串扰由偏振片POL2吸收,因此串扰几乎不会增加。其结果,能够起到能够增加第一基板SUB21的摩擦轴PL2、第二基板SUB22的摩擦轴PL3以及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PL4的轴偏差的余量这种特别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在显示面侧配置了偏振片POL2,因此即使在显示面侧照射了光(外光)的情况下,不与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PL4的方向即第二透射轴角度a2一致的光被偏振片POL2吸收。并且,能够防止由于附加到偏振片的UV截止特性而使液晶劣化的UV光到达液晶层LC2,因此不需要分开追加UV切膜等,使液晶层LC2的劣化大幅降低,能够起到能够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这种特别的效果。
另外,在图8示出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与液晶透镜特性有关的透射轴角度的关系中,设为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由此能够使透射偏振片POL2的光量最大,因此,能够提高亮度。另外,在设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串扰。另外,在设为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的情况下,在液晶层LC2内显示光的偏振方向不旋转,因此能够增加透射偏振片POL2的光量。另一方面,在设为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的情况下,在液晶层LC2内能够使显示光的偏振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将从成为液晶透镜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射出的显示光的偏振方向设定为任意的方向。
另外,在第一透射轴角度a1≠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满足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0°,并且,更优选的是设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另外,为了抑制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的磁畴的产生,优选的是设为第一摩擦角度b1≠0°,第一摩擦角度b1优选为1°以上10°以下,更优选设为3°~8°。并且,在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的情况下,配置成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PL4与偏振片POL3的透射轴形成交叉棱镜,由此即使不使用偏振片POL1也能够进行2D显示和3D显示。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进行图像显示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以及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面侧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在形成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配置对透过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光的偏振方向进行控制的偏振片POL2。由此,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进行3D显示时,来自与观察者的左右眼对应的像素的视差显示入射到各个相向的眼睛,因此能够抑制串扰的产生,能够大幅提高3D显示的显示质量。
另外,如后文所述,在来自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光透射POL2偏振片2时,配置偏振片POL2的透射轴使得光损失较小,由此能够减小由配置偏振片POL2引起的亮度降低。由此,即使在导通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而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偏振方向的变化,因此形成透射率与2D显示时几乎没有变化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小2D显示时与3D显示时的亮度变化。特别是,在使用了液晶屏障的视差屏障方式下,在3D时通过屏障部进行遮光而吸收光,因此可知3D显示的亮度降低至2D显示时的一半以下。
以下,在实施例1~4中示出具有与代表性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的液晶透镜特性有关的透射轴角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1]
图9A~图9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1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全部形成为相等的角度、即a1=a2=b1=b2的情况。
透过偏振片POL1的显示光即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的显示光为直线偏振光。此时,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一透射轴角度a1形成为相等,因此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不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在液晶层LC2中前进。其结果,在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之后,能够是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的光量最大。
另外,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形成为相等,因此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不需要改变偏振方向而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并且,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在液晶层LC2中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前进的显示光通过偏振片POL2直接作为直线偏振的显示光而射出,能够使透射偏振片POL2的显示光最大。另一方面,在液晶层LC2中前进时,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与像素电极PX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布的紊乱)等而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转换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仅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显示光成分(显示光的偏振成分)通过偏振片POL2而射出。即,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光、转换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中的、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被偏振片POL2吸收。
这样,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能够保持以直线偏振入射的显示光的直线偏振而使通过,能够使通过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光的光量最大,并且能够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内包括的串扰。其结果,能够在抑制从2D显示切换为3D显示时的明亮度的减少的同时提高3D显示质量。因而,在单畴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1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全部形成为相等角度的情况为最合适的。
此外,对于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如果对透射率和串扰带来的影响小则视作相等,例如在±1°的范围内则能够视作相等。
[实施例2]
图10A~图10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2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0°,并且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二摩擦角度b2。
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大于第一摩擦角度b1的角度即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与第一摩擦角度b1不同的角度,因此在透射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此时,通过设为将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较小而摩擦方向相对于像素电极PX的延伸方向接近垂直的结构,来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层LC2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由此,能够将3D显示时的像素电极PX附近的折射率以及与一对像素电极PX之间的中间区域的折射率的差形成为较大。其结果,能够提高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液晶透镜的性能、即能够缩短焦点距离,因此能够起到能够减小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厚度这种特别的效果。因而,优选设为将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较小而摩擦方向相对于像素电极PX的延伸方向接近垂直的结构。
另外,如果设为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不同,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形成扭曲取向。因而,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在一边沿与第一摩擦角度b1和第二摩擦角度b2相应的扭曲角度旋转一边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之后,从液晶层LC2射出。
从该液晶层LC2射出的椭圆偏振的显示光通过在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仅射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即,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与由于间隔珠SB、或3D显示时的向错而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一起被由偏振片POL2吸收。此时,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因此与实施例1同样地,能够使通过偏振片POL2的显示光最大。
并且,与第二摩擦角度b2垂直的偏振成分在3D显示时,从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接受的透镜作用小,因此形成串扰。此时,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因此能够起到在3D显示时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吸收成为显示光的串扰的偏振成分这种特别的效果。
这样,即使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内包括的串扰,因此能够提高3D显示质量。
[实施例3]
图11A~图11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3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0°,并且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另外,为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二摩擦角度b2≥0°。
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大于第一摩擦角度b1的角度即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与第一摩擦角度b1不同的角度,与实施例2同样地,透射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此时,与实施例2同样地,通过设为将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较小而摩擦方向相对于像素电极PX的延伸方向接近垂直的结构,来能够提高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液晶透镜的性能、即能够缩短焦点距离,因此能够起到能够减小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厚度这种特别的效果。因而,即使在实施例3中,也优选设为将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较小而摩擦方向相对于像素电极PX的延伸方向接近垂直的结构。
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进行与第一摩擦角度b1和第二摩擦角度b2相应的椭圆偏振,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从该液晶层LC2射出的椭圆偏振的显示光通过在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仅射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另外,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与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而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一起被偏振片POL2吸收。此时,在实施例3的结构中,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角度,因此能够提高吸收随着通过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而产生的成为显示光的串扰的偏振成分(串扰成分)这种效果,能够大幅降低串扰。但是,第二透射轴角度a2与第二摩擦角度b2形成为相等角度,因此从液晶层LC2射出的显示光中的、透射偏振片POL2的光量减少。
这样,即使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来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内包括的串扰,因此能够提高3D显示质量。
[实施例4]
图12A~图12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4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在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
透射偏振片POL1的显示光即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的显示光是直线偏振光。此时,在实施例4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一透射轴角度a1形成为相等,因此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不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在液晶层LC2中前进。其结果,在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之后,能够使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的光量最大。
在实施例4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也不同,因此液晶层LC2的液晶分子成为扭曲取向。因而,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沿与第一摩擦角度b1和第二摩擦角度b2相应的扭曲角度而旋光,直线偏振的偏振面一边旋转一边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而从液晶层LC2射出。从该液晶层LC2射出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通过在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作为显示光而射出。此时,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因此直线偏振的偏振面一边旋转一边在液晶层LC2中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前进的显示光通过偏振片POL2作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相同的角度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而射出,由此能够使透射偏振片POL2的显示光最大。另一方面,在液晶层LC2中前进时,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与像素电极PX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布的紊乱)等而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转换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的仅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显示光成分通过偏振片POL2而射出,由此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被偏振片POL2吸收。
因而,在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来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所包括的串扰,因此能够提高3D显示质量。
另外,在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的第二摩擦角度b2以及与第二摩擦角度b2相等角度的第二透射轴角度a2适当地设为预定的角度,由此不需要降低入射到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光的光量,而能够将其直线偏振的方向设为预定的角度。例如,通常的偏振太阳镜形成为透射轴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形成纵向方向(图中相对于X方向90°),因此能够起到通过将第二透射轴角度a2设为70°~90°而即使戴上偏振太阳镜也能够观察到明亮的3D显示和2D显示这种特别的效果。
并且,将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设为30°~60°左右、优选45°来形成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此即使戴上偏振太阳镜也能够观察到显示。另外,即使在形成具备实施例4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而设置能够使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向面内方向旋转的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在使显示部旋转90°而竖立的情况下也能够戴上偏振太阳镜来观察图像显示这种特别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的结构的俯视图。以下,根据图13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的副像素的结构。但是,实施方式2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仅线状电极PX1、狭缝SLT以及摩擦方向R2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不同,其它结构相同。因而,在以下说明中,详细说明线状电极PX1和狭缝SLT以及摩擦方向R2。
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线状电极PX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与背光的通过区域AP对应的部分中形成有与X方向交叉的多个狭缝SLT。通过该结构,在通过区域AP内形成有与公共电极CT重叠的线状(梳齿状)的电极。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个副像素的区域内,设置接近薄膜晶体管TFT的区域以及远离薄膜晶体管TFT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形成为在两个区域内成为狭缝SLT的形成角度(相对于X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的角度。由此,使通过区域AP内的线状电极PX1的倾斜角度设为不同的角度。此时,为了设为使接近薄膜晶体管TFT的区域以及远离薄膜晶体管TFT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初始取向方向)一致的结构,进行了用箭头R2表示的摩擦处理。通过设为这种多畴结构,提高形成了狭缝SLT的区域内的透射率,并且缓和视角依赖性。此外,将实施方式2的像素电极PX设为狭缝SLT的端部没有打开开口的结构,但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可以是其一端或者两端打开开口的结构。
构成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面侧配置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结构,因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中,各副像素构成为多畴结构,因此能够提高视角依赖性。
以下,在实施例5~7中示出代表性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的液晶透镜特性所涉及的具有透射轴角度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以下实施例5~7中,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如果对透射率和串扰带来的影响小则可以视作相等,例如如果±1°的范围内则能够视作相等。
[实施例5]
图14A~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5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成为多畴结构,因此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为0°。另外,在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且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
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与第一摩擦角度b1形成为不同的角度,因此透射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此时,第一摩擦角度b1不会成为0°,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像素电极PX附近产生的磁畴。另外,在实施例5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形成为相等,因此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不会使偏振方向变化而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从液晶层LC2射出。
从该液晶层LC2射出的椭圆偏振的显示光通过在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仅射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即,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而与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一起被由偏振片POL2吸收。此时,在实施例5的结构中,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因此能够使通过偏振片POL2的显示光最大。
并且,与第二摩擦角度b2垂直的偏振成分在3D显示时,从液晶层L2的液晶分子接收到的透镜作用小,因此形成串扰。此时,在实施例5的结构中,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因此能够起到将在3D显示时形成显示光的串扰的偏振成分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来吸收这种特别的效果。
这样,在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来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内包括的串扰,因此能够提高3D显示质量。
[实施例6]
图15A~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实施例6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在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为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0°、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一摩擦角度b1、第一摩擦角度b1=第二摩擦角度b2且第二摩擦角度b2≠第二透射轴角度a2。
透射偏振片POL1的显示光即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的显示光是直线偏振。此时,在实施例6的结构中也与实施例5同样地,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一透射轴角度a1形成为不同的角度,因此透射偏振片POL1的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成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此时,第一摩擦角度b1不会成为0°,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像素电极PX附近产生的磁畴。另外,在实施例6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形成为相等,因此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也不会使偏振方向变化而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从液晶层LC2射出。
从液晶层LC2射出的椭圆偏振的显示光通过在第二基板SUB22的显示面侧粘贴的偏振片POL2,仅射出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另外,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的显示光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而与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一起被偏振片POL2吸收。此时,在实施例6的结构中,第一透射轴角度a1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相等角度即0°,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吸收随着通过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而形成显示光的串扰的偏振成分(串扰成分)的效果,能够大幅降低串扰。但是,第二透射轴角度a2与第二摩擦角度b2形成为不同的角度,因此从液晶层LC2射出的显示光中的、透射偏振片POL2的光量减少。
这样,在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偏振片POL2来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所包括的串扰,因此能够提高3D显示质量。
[实施例7]
图16A~图16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施例7的各透射轴角度与各摩擦角度的关系的图。但是,在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全部形成为0°、即a1=a2=b1=b2=0°的情况。
透射偏振片POL1的显示光即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的显示光是直线偏振。此时,在实施例7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一透射轴角度a1形成为0°的相等角度。因此,直线偏振的显示光在入射到液晶层LC2时不会形成椭圆偏振的显示光,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在液晶层LC2中前进。其结果,在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射出之后,能够使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的光量最大。
另外,在实施例7的结构中,第一摩擦角度b1与第二摩擦角度b2也形成为相等的0°。因此,入射到液晶层LC2的显示光不使偏振方向变化而在该液晶层LC2中前进。并且,第二摩擦角度b2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形成为0°的相等角度。因此,在液晶层LC2中在直线偏振的状态下前进的显示光通过偏振片POL2,直接作为直线偏振的显示光而射出,能够使透射偏振片POL2的显示光最大。
另一方面,在液晶层LC2中前进时,由于间隔珠SB、3D显示时的向错(与像素电极PX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布的紊乱)等而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显示光、转换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的仅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显示光成分(显示光的偏振成分)通过偏振片POL2而射出。即,偏振方向发生变化的光、转换为椭圆偏振的显示光中的、不与第二透射轴角度a2平行的偏振成分被由偏振片POL2吸收。
这样,在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将以直线偏振入射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光的直线偏振光进行保持而使其通过,因此能够使通过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光的光量最大,并且能够大幅降低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照射的显示光所包含的串扰。其结果,能够在抑制从2D显示切换为3D显示时明亮度减少的同时,提高3D显示质量。因而,在多畴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合适的是实施例1的第一透射轴角度a1、第二透射轴角度a2、第一摩擦角度b1以及第二摩擦角度b2全部形成为相等角度的0°的情况。
<实施方式3>
图17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在图17中,除了在构成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第二基板SUB12的显示面侧形成梳齿电极PX和偏振片POL4的结构以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相同。
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构成为从背光单元BLU一侧起依次层叠了偏振片POL3、第一基板SUB11、液晶层LC1、第二基板SUB12、液晶层LC2、第二基板SUB22以及偏振片POL2的结构。在具有该结构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SUB11与第二基板SUB12通过液晶层LC1相对置,形成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在第二基板SUB12的液晶层侧形成滤色片CF、黑矩阵BM。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显示面侧进行配置的第二基板SUB12的显示面侧形成有梳齿电极PX和内置偏振片POL4。构成为具有该结构的第二基板SUB12通过液晶层LC2配置第二基板SUB22,形成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即,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通过使用一个透明基板(第二基板SUB12),来形成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形成内置偏振片POL4,该内置偏振片POL4形成为覆盖梳齿电极PX和该梳齿电极PX,形成未图示的取向膜,以使得覆盖该内置偏振片POL4的表面。这种内置偏振片POL4例如使用涂敷型偏振片或者线栅偏振器,能够形成于第二基板SUB12的表面。此外,在形成于第二基板SUB22的公共电极CT的表面上,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有未图示的取向膜。
这种内置偏振片POL4与能够粘贴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外部的膜状偏振片的偏振度相比,可知其偏振度小。然而,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粘贴偏振片POL2,在显示光透射内置偏振片POL4之后,进而形成通过偏振片POL2进行期望的偏振的结构。因而,即使在使用内置偏振片POL4的情况下,对显示光的偏振通过与偏振片POL2之间的组合来进行处理,因此相对于显示光能够得到高偏振度。其结果,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也能够进行对比度高的显示。这样,在本申请的发明中,构成为在进行透镜动作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的显示面侧配置偏振片POL2,因此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能够使用偏振度小的内置偏振片POL4这种特别的效果。
并且,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不使用膜状偏振片的结构、即不需要实施方式1的第一基板SUB21、偏振片POL1以及粘接层ADH的结构,因此能够将进行透镜动作的液晶层LC2以及进行显示动作的液晶层LC1接近地配置。
另一方面,在将观察者的左右眼的距离(眼睛间距离)设为E、将显示装置与观察者的距离(观察距离)设为D的情况下,为了设为在像素间距P(图2示出的)与观察距离D内通过柱状透镜观察的右眼与左眼用的像素正好分离眼睛间距离E,需要将透镜(液晶层LC2)与显示像素(液晶层LC1)的间隔T(图1示出的)设为式(3)。
[式3]
T = n 1 PD E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 )
因而,在图像显示的精细度大而像素间距P小的显示用显示器中为了按照与使用像素间距P大的显示用显示器的情况相同的观察距离进行观察,需要使透镜与显示像素的间隔T、即第二基板SUB12或者第一基板SUB21变薄。然而,根据基板强度这一点,基板的薄型化受到限制。另外,膜状偏振片厚度大约具有100μm或者更大的厚度,因此限制液晶层LC1与液晶层LC2的距离T。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不使用实施方式1的第一基板SUB21的结构,并且构成为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LCD2中形成内置偏振片POL4。因而,能够缩小液晶层LC1与液晶层LC2的距离T,在分辨率大而像素间距P小的显示用显示器中也能够起到可进行3D显示这种特别的效果。
进而,需要使液晶透镜的焦点位置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LCD1的液晶层LC1一致。在此,在将液晶透镜的间距即梳齿电极PX的间距设为Q、将玻璃基板的折射率设为n1的情况下,液晶透镜的间隙厚度D成为以下的式(4)。
[式4]
d &cong; n 1 Q 2 8 &Delta;nT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4 )
特别是,在m(其中,m是2以上的自然数)视点的情况下,为如果使用式(3),则成为以下的式(5)。
[式5]
&Delta;nd &cong; m 2 E 8 D P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 )
因而,如果像素间距P变小则能够使间隙厚度D变小或者液晶的Δn(折射率各向异性)变小。这样,减小间隙厚度,能够起到能够降低响应速度这种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即使在将偏振片POL1设为涂敷型偏振片或者线栅偏振器等薄膜偏振片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起到根据减小后的偏振片的厚度来使间隙厚度D变小或者液晶的Δn(折射率各向异性)变小这种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8是用于说明具备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图,特别是,示出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使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情况。
如图18所示,将本申请的发明的显示装置DIS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SPH,由此即使在长度方向成为左右位置的横向位置上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串扰的产生。其结果,能够提高3D显示时的画质。
以上,根据所述发明的实施方式来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者实施的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液晶透镜面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呈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具备:
第一透明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
第二透明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置;
第二偏振片,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显示面侧;
第一偏振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透明基板之间;
第一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侧,将该第一透明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控制为第一取向方向,该第一取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柱面透镜的并列设置方向为1°以上10°以下;以及
第二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侧,将该第二透明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控制为第二取向方向,
在将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1、将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2、将所述第一取向方向设为b1、将所述第二取向方向设为b2的情况下,
相对于所述柱面透镜的并列设置方向,a1≠0°,a1=a2=b1=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度小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度大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具有隔着液晶层相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背光单元。
5.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液晶透镜面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呈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具备:
第一透明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
第二透明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置;
第二偏振片,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显示面侧;
第一偏振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透明基板之间;
第一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侧,将该第一透明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控制为第一取向方向;以及
第二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侧,将该第二透明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控制为第二取向方向,
在将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1、将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2、将所述第一取向方向设为b1、将所述第二取向方向设为b2的情况下,
相对于所述柱面透镜的并列设置方向,a1=a2=b1=b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度小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度大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度。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具有隔着液晶层相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背光单元。
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液晶透镜面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呈柱面透镜状地控制折射率而形成视差障壁,对2D显示与3D显示进行切换,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具备:
第一透明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
第二透明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置;
第二偏振片,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显示面侧;以及
第一偏振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透明基板之间,
在将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1、将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设为a2的情况下,a1=a2,并且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度小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具有隔着液晶层相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背光单元。
CN201210286603.3A 2011-08-12 2012-08-1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955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7038 2011-08-12
JP2011177038A JP5732348B2 (ja) 2011-08-12 2011-08-12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5321A CN102955321A (zh) 2013-03-06
CN102955321B true CN102955321B (zh) 2016-04-20

Family

ID=4767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6603.3A Active CN102955321B (zh) 2011-08-12 2012-08-1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332250B2 (zh)
JP (1) JP5732348B2 (zh)
KR (1) KR101419590B1 (zh)
CN (1) CN102955321B (zh)
TW (1) TWI4791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7272B2 (ja) * 2011-09-30 2014-09-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画像表示装置
JP5802571B2 (ja) * 2012-02-20 2015-10-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5597661B2 (ja) * 2012-03-05 2014-10-0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4196125A1 (ja) * 2013-06-05 2017-02-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レンズ
CN103345071B (zh) * 2013-06-27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3399412A (zh) 2013-07-30 2013-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026427A (ko) * 2013-09-03 2015-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60261859A1 (en) * 2013-10-24 2016-09-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6200789B2 (ja) * 2013-11-27 2017-09-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3676302B (zh) * 2013-12-31 2016-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2d/3d显示切换的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方法
KR102155703B1 (ko) 2014-01-03 2020-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86762A (ko) * 2014-01-20 2015-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150092430A (ko) 2014-02-04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50077B1 (ko) 2014-02-20 2020-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4090445B (zh) * 2014-06-24 2016-02-17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立体显示装置
KR102230549B1 (ko) * 2014-09-12 2021-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기능을 가진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86196B1 (ko) * 2014-12-10 2022-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40113B1 (ko) * 2015-01-02 2022-09-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변조 장치
JP2017054079A (ja) * 2015-09-11 2017-03-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70089472A (ko) * 2016-01-26 2017-08-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5700268A (zh) * 2016-04-08 2016-06-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3d显示装置
CN105867011B (zh) * 2016-06-27 2019-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154637A (zh) * 2016-09-23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6504685A (zh) * 2016-12-27 2017-03-15 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多维三面翻立体展墙
JP6815249B2 (ja) 2017-03-29 2021-0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045230A (zh) * 2017-04-18 2017-08-15 北京爱格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液晶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影院3d系统
CN107329316A (zh) * 2017-09-01 2017-11-07 东莞通华液晶有限公司 一种高信息量液晶显示结构
KR102436564B1 (ko) * 2017-12-29 2022-08-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배리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10788685B2 (en) 2018-02-27 2020-09-2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tigmatism correction in a head-mounted display
CN110161692A (zh) * 2018-07-16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CN109343241B (zh) * 2018-10-26 2021-05-2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6873965B2 (ja) * 2018-12-13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JP6853811B2 (ja) * 2018-12-14 2021-03-31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275309B (zh) * 2019-07-04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振微透镜结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7312632B2 (ja) * 2019-07-17 2023-07-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学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426901A (zh) * 2019-08-09 2019-11-08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双液晶层显示器
CN110471213A (zh) * 2019-09-11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11600B (zh) * 2020-02-26 2024-02-0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545650B (zh) * 2020-11-24 2024-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JP2023039204A (ja) * 2021-09-08 2023-03-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デバイス及び表示装置
US12117695B2 (en) * 2021-12-27 2024-10-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quid crystal lens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170A (zh) * 2009-03-11 2010-09-15 索尼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
CN102116988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透镜的立体显示器
CN102116991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场驱动液晶透镜单元及采用该透镜单元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1367A (ja) * 1994-08-05 1996-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5726969A (en) * 1994-12-28 1998-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ual information surfaces
US6391528B1 (en) * 2000-04-03 2002-05-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wire grid optical elements by preferential deposition of material on a substrate
KR100540109B1 (ko) 2003-02-06 2006-01-10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JP3940725B2 (ja) * 2003-02-06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7405787B2 (en) * 2003-03-25 2008-07-2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offset viewing cone
TWI229767B (en) * 2003-07-15 2005-03-21 Au Optronics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05134689A (ja) * 2003-10-31 2005-05-26 Optrex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KR100732202B1 (ko) * 2006-09-08 2007-06-27 (주)세븐데이타 영상반전회로가 필요 없는 입체영상 출력장치 및 그제작방법
US20080239483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Arisawa Mfg. Co., Ltd. Stereoscopic displaying apparatus
KR101528143B1 (ko) * 2007-11-02 2015-06-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전계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표시장치
JP5246746B2 (ja) * 2008-01-21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TWI380054B (en) * 2008-05-26 2012-12-21 Ind Tech Res Inst Parallax barrier for 2d/3d image swap, 2d/3d image switching device, and lc light valve
JP2010224191A (ja) 2009-03-23 2010-10-07 Toshiba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170A (zh) * 2009-03-11 2010-09-15 索尼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
CN102116988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透镜的立体显示器
CN102116991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场驱动液晶透镜单元及采用该透镜单元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38811A1 (en) 2013-02-14
US20160209704A1 (en) 2016-07-21
TWI479198B (zh) 2015-04-01
US9599853B2 (en) 2017-03-21
JP2013041052A (ja) 2013-02-28
US9332250B2 (en) 2016-05-03
TW201312163A (zh) 2013-03-16
KR101419590B1 (ko) 2014-07-14
CN102955321A (zh) 2013-03-06
JP5732348B2 (ja) 2015-06-10
KR20130018165A (ko)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321B (zh) 显示装置
TWI474077B (zh) 顯示裝置
KR101201848B1 (ko) 입체영상 변환패널 및 이를 갖는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US9086576B2 (en) Stereo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07272246A (zh) 显示装置
KR102017203B1 (ko) 액정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257486B (zh) 显示装置
TW20124344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67238B (zh) 立體影像顯示器及用於製造該立體影像顯示器的方法
US9170426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074574B1 (ko)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455312B1 (ko) 패턴드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3099794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KR101291806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101425611B1 (ko) 패턴드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307895A (zh) 立體顯示器以及用於立體顯示器之切換面板
WO2013065580A1 (ja) 表示装置
CN102955285A (zh) 显示装置、屏障装置、相位差膜和电子设备
CN202548482U (zh) 立体影像装置
KR102224092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72175A (ko)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17918003A (zh) 一种光栅调节装置、3d显示装置
KR20130017887A (ko) 위상 지연 값을 서로 상쇄하도록 배치된 기판을 구비한 액티브 리타더를 사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xixinqiao Japan three chome 7 No. 1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