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0905A -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0905A
CN102950905A CN2012103081957A CN201210308195A CN102950905A CN 102950905 A CN102950905 A CN 102950905A CN 2012103081957 A CN2012103081957 A CN 2012103081957A CN 201210308195 A CN201210308195 A CN 201210308195A CN 102950905 A CN102950905 A CN 102950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x
installation
measuring
prin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81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0905B (zh
Inventor
朝内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0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在印刷材料盒中发生的短路的技术。印刷装置能够安装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的电气器件的印刷材料盒。印刷装置在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交替地施加电信号,并基于从第三端子输出的信号来检测印刷材料盒中有无短路。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印刷材料盒的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安装到印刷装置上的印刷材料盒中,具有搭载有保存表示印刷材料的余量的信息的存储装置以及被从印刷装置施加高电压的电气器件的印刷材料盒。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的内容:为了抑制电气器件和存储装置之间的短路造成高电压施加到存储装置上的情况,在印刷材料盒中设置用于检测短路的端子。
但是,根据连接印刷装置和电气器件的电路的构成,即使在印刷材料盒中设置用于检测短路的端子,也存在无法以充分的精度检测出短路的情况。这样的问题是不限于印刷装置的用途、盒的形态、印刷材料的种类,而在各种印刷装置和安装到所述印刷装置上的印刷材料盒中同样能产生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96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在印刷材料盒中发生的短路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能够以下面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将印刷材料盒可卸下地安装,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所述印刷材料盒;
盒安装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单独安装检测部,
所述印刷材料盒具有:
存储装置;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第三端子;以及
电气器件,所述电气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控制部为了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是否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并将未连接到所述高电压电源的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单独安装检测部,所述高电压电源供应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装置的高电平的电源电位更高的电位,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第三端子输出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中有无短路。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与电气器件分别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因此能够使用第三端子高精度地检测出短路的有无。
[应用例2]如应用例1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所述第二端子经由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与所述高电压电源或所述单独安装检测部连接。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被连接在第一端子和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被连接在第二端子和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即使施加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高电压电源的电压处于不同的状态,也能够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选择性地(交替地)施加电信号,因此能够使用第三端子高精度地检测出短路的有无。
[应用例3]如应用例1或应用例2所述的印刷装置,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的所述电气器件以及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所述电气器件分别是电阻元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由于各个电阻元件产生了电压降,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也被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因此能够使用第三端子高精度地检测出短路的有无。
[应用例4]如应用例1至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三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相邻。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为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相邻,因此能够使用第三端子高精度地检测出短路的有无。
[应用例5]如应用例4所述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端子,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接触部,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未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用第三端子检测出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与存储装置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本发明除了上述的作为印刷装置的构成之外,还可以被构成为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或者用于实现该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被记录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盒的立体图;
图3的(A)和图3的(B)是示出基板的构成的图;
图4是设置在盒安装部内的接点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盒和印刷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6的(A)和图6的(B)是示出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和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安装检测电路的详细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8的(A)和图8的(B)是简要地示出串联电阻与高电压控制部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寄存器的记录内容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短路检测部检测到了异常电压时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用于对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优点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盒更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存储器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各盒与高电压控制部的其他的连接状态的第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各盒与高电压控制部的其他的连接状态的第二例的图;
图16的(A)、图16的(B)、图16的(C)是示出基板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示出盒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盒
12:送纸辊
14:滑架马达
16:驱动带
20:盒安装部
22:接点机构
24:供墨管
30:滑架
32:印刷头
40:控制单元
42:柔性电缆
100:墨水容纳部
101:底面
102:上表面
103:正面
104:背面
105:左侧面
106:右侧面
108:墨水室
110:供墨口
120:杆
180:基板设置部
200:基板
201:凸起槽
202:凸起孔
203:存储装置
204:电阻元件
205:布线
210:第一短路检测端子
220:复位端子
230:时钟端子
240:第二短路检测端子
250:第一安装检测端子
260:电源端子
270:接地端子
280:数据端子
290:第二安装检测端子
400:主控制电路
410:CPU
415:更换检测部
420:存储器
430:显示面板
450:操作面板
500:滑架电路
501:存储装置控制电路
502:开关电路
503:安装检测电路
510~590:装置侧端子
610:高电压控制部
620:单独安装检测部
630:寄存器
631:电阻元件
640:全部安装检测部
641~645:二极管
647:输出端口
650: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
651:布线
660:短路检测部
701~704:串联电阻
1000:印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A.印刷装置的概要构成: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1中描绘了彼此正交的XYZ轴。在下面示出的图中也根据需要标注XYZ轴。在本实施例中,在印刷装置1000的使用姿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印刷装置1000的X轴方向的面为正面。印刷装置1000包括主扫描输送机构、副扫描输送机构、以及头驱动机构。主扫描输送机构使用滑架马达14的动力使与驱动带16连接的滑架3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副扫描输送机构使用以未图示的送纸马达为动力的送纸辊12向副扫描方向运送印刷纸张P。印刷装置1000的主扫描方向为Y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为X轴方向。头驱动机构驱动滑架30所具有的印刷头32,从而执行墨水的喷出及墨点形成。印刷装置1000还具有用于控制上述的各机构的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经由柔性电缆42与滑架30连接。
滑架30包括盒安装部20和印刷头32。盒安装部20被构成为能够安装多个盒,并且被配置在印刷头32的上侧。安装在盒安装部20上的盒在Y方向上排列。也将盒安装部20称作“保持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四个盒能够独立地安装在盒安装部20上,例如,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四种盒被一个一个地安装在盒安装部20上。盒的安装方向为-Z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铅垂向下方向)。此外,还可以利用能够安装除此以外的任意的多种盒的装置作为盒安装部20。在印刷头32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从盒向印刷头32供应墨水的供墨管24。将如该印刷装置1000那样、由用户更换的盒被安装于印刷头的滑架上的盒安装部上的印刷装置的类型称作“上架型”。
在本实施例中,将滑架30移动到了-Y方向的一端位置的位置称作“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例如,当新盒被安装在滑架30上时,进行用于向印刷头32填充墨水的处理、当电源被关闭时用于对印刷头32抑制墨水干燥的加盖处理。另外,将滑架30移动到了Y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称作“更换位置”。当滑架30移动至更换位置时,用户能够从滑架30拔出或插入(能够更换)盒。
B.盒的构成:
图2是盒10的立体图。将盒10安装于盒安装部20时的安装方向SD为-Z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铅垂向下方向)。该盒10包括容纳作为印刷材料的墨水的墨水容纳部100和基板200。在墨水容纳部10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墨水容纳部100整体上具有大体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具有底面101、上表面102、正面103、背面104、左侧面105、以及右侧面106这六个面。
在底面101上形成有供墨口110,当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所述供墨口110与印刷装置1000的供墨管24连接。在使用前的状态下,供墨口110的开口也可以通过盖或者薄膜等被封闭。在正面103上设置有杆120。该杆120在相对于盒安装部20装卸盒10时使用。在底面101与正面103相交的位置(即,墨水容纳部100的正面下端的拐角部)形成有基板设置部180,并且在该基板设置部180上设置有基板200。基板设置部180被构成为相对于底面101倾斜的斜面。在基板设置部180上,基板200以使其基板表面朝下的状态被设置。此外,这样的盒的构成只是一个例子,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任意构成的盒。此外,在盒10和滑架30上设置有用于以光学方式检测盒10内的墨水余量的传感器机构,但是在这里省略图示。
图3的(A)和图3的(B)是示出基板200的构成的图。图3的(A)示出基板200的表面的构成。基板200的表面是在被安装到盒10上时露到外侧的面。图3的(B)示出从侧面观察基板200的图。在基板200的上端部形成有基板固定用的凸起槽201,在基板200的下端部形成有凸起孔202。
图3的(A)中的箭头Z示出盒10向盒安装部20的插入方向。基板200在背面具有存储装置203和电阻元件204,在表面具有由九个盒侧端子210~290组成的端子组。存储装置203保存与盒10的墨水余量有关的信息。盒侧端子210~290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被配置为形成两列与插入方向Z大体垂直的列。在这两列中,将插入方向Z侧、即位于图3的(A)的下侧的列称作下侧列,将插入方向Z的相反侧、即位于图3的(A)的上侧的列称作上侧列。
形成上侧列的盒侧端子210~240及形成下侧列的端子250~290分别按照以下的顺序排列:
<上侧列>
(1)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兼用于短路检测/全部安装检测)
(2)复位端子220
(3)时钟端子230
(4)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兼用于短路检测/全部安装检测)
<下侧列>
(5)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兼用于单独安装检测)
(6)电源端子260
(7)接地端子270
(8)数据端子280
(9)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兼用于单独安装检测)
各盒侧端子210~290在其中央部包含接触部cp,所述接触部cp与多个装置侧端子中的对应的端子接触。形成上侧列的盒侧端子210~240的各接触部cp及形成下侧列的盒侧端子250~290的各接触部cp彼此交错地配置,构成了所谓的交错状的配置。另外,形成上侧列的盒侧端子210~240及形成下侧列的盒侧端子250~290也以使彼此的端子中心不在插入方向Z上排列的方式交错地配置,构成了交错状的配置。
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两个盒侧端子(电源端子260和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邻接,其中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处于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附近,特别地被配置在最接近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位置上。同样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两个盒侧端子(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和数据端子280)邻接,其中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处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附近,特别地被配置在最接近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位置上。
通过观察接触部cp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接触部cp与两个端子(电源端子260和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的各接触部cp邻接。同样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接触部cp与两个端子(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和数据端子280)的各接触部cp邻接。
从图3的(A)可知,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分别被配置在下侧列的两端部、即下侧列的最外侧。另外,下侧列的端子数比上侧列多,下侧列的与插入方向Z大致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上侧列的长度长。因此,从与插入方向Z大致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处于包含上侧列和下侧列的全体端子210~290中的最外侧。
另外,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接触部cp分别被配置在由各端子的接触部cp形成的下侧列的两端部、即下侧列的最外侧。另外,从与插入方向Z大致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接触部cp处于包含上侧列和下侧列的全体端子210~290的接触部cp中的最外侧。
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分别被配置在上侧列的两端部、即上侧列的最外侧。其结果是,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的接触部cp也同样位于由各端子的接触部cp形成的上侧列的两端部、即最外侧。因此,存储装置203用的端子220、230、260、270、280以被由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组成的端子对和由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组成的端子对从两侧夹持的方式配置。
图4是设置在盒安装部20内的接点机构22的立体图。接点机构22是用于将基板200上的各盒侧端子210~290和印刷装置1000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的部件。在所述接点机构22上设置有多个装置侧端子510~590。这些多个装置侧端子510~59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时分别与基板200上的盒侧端子210~290电连接。装置侧端子510~590的每一个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部件(弹性部件)形成,并在盒10被安装了的状态下对基板200施力。此外,下端列的中央的端子570与其他端子相比向上方的突出高度更大。因此,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内时,该端子570比其他装置侧端子更早地与基板的端子接触。换言之,在基板200的端子210~290(图3的(A)和图3的(B))中,接地端子270比其他端子更早地与装置侧端子接触。
C.电气构成:
图5是示出盒10和印刷装置100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印刷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430、操作面板450、主控制电路400、以及滑架电路500。在图5中,为了简化说明,示出仅一个盒10与滑架电路500连接的例子。另外,在图5中,对连接装置侧端子510~590和基板200的盒侧端子210~290的布线,标注布线名SCK、VDD、SDA、RST、OV1、OV2、DT1、DT2。在这些布线名中,存储装置用的布线的名称使用与信号名相同的名称。
显示面板430是根据来自主控制电路400的指示显示印刷装置1000的动作状态、盒10的安装状态等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
操作面板450是用于从用户接收与印刷有关的操作和与盒10的更换有关的操作并向主控制电路400传达其操作内容的输入装置。
主控制电路400被包含在图1所示的控制单元40内。另一方面,滑架电路500被设置在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30上。因此,主控制电路400和滑架电路500经由图1所示的柔性电缆42相连接。
主控制电路400具有CPU410和存储器420。CPU4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预定的控制程序来实现使用了主扫描输送机构、副扫描输送机构、头驱动机构的印刷功能。另外,CPU4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预定的控制程序来作为更换检测部415发挥作用。
更换检测部415具有对盒10是否被更换进行检测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在更换检测部415检测到用户通过操作面板450进行了用于更换盒10的预定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盒10被更换。
滑架电路500具有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和安装检测电路503。滑架电路500包括高电压电源VHV和低电压电源VDD这两种电源电压。高电压电源VHV和恒定电压电源VDD被从主控制部供应电源,高电压电源VHV的电位在本实施例中为42V,低电压电源VDD的电位为3.3V。此外,这些电位可以根据电路设计适当地设定为其他的值。但是,使高电压电源VHV的电位比低电压电源VDD的电位高。
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是通过对盒10的基板200所具有的存储装置203进行控制来执行数据的读写的电路。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和盒10的存储装置203是基于低电压电源VDD动作的低电压电路。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包括分别由晶体管构成的多个开关电路502,并经由该开关电路502与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中的每一个连接。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通过控制这些开关电路502能够将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中的每一个单独地切换至导通状态、接地状态、高阻抗状态(Hi-Z)这三种电气状态。此外,将“高阻抗状态”称作“浮动状态”或“绝缘状态”。当使装置侧端子成为导通状态时,变为能够从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对存储装置203进行访问的状态,由此能够输出(或输入)高(3.3V)信号或低(0V)信号。以下,也将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称作“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此外,由开关电路502实现的接地状态也可以通过在导通状态下输出低信号来实现。
在设置在盒10的基板200上的九个端子中的、复位端子220、时钟端子230、电源端子260、接地端子270、以及数据端子280与存储装置203电连接。以下,也将这些端子称作“盒侧存储器端子”。存储装置203例如是包括存储器单元阵列(省略图示)、并基于时钟信号SCK和数据信号SDA向存储器单元阵列写入数据或者从存储器单元阵列读出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时钟端子23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装置侧端子530电连接。时钟端子230用于在与装置侧端子530连接的开关电路502处于导通状态时,从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向存储装置203供应时钟信号SCK。数据端子28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装置侧端子580电连接。数据端子280用于在与装置侧端子580连接的开关电路502处于导通状态时,在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与存储装置203之间交换数据信号SDA。复位端子22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装置侧端子520电连接。复位端子220用于在与装置侧端子520连接的开关电路502处于导通状态时,从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向存储装置203供应复位信号RST。电源端子260用于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装置侧端子560电连接,并通过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更详细地说,与装置侧端子560连接的开关电路502)接受电源电压(3.3V的高信号)的供应。接地端子270用于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装置侧端子570电连接,并通过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更详细地说,与装置侧端子570连接的开关电路502)而成为接地状态。
如上所述,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能够使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的电气状态单独地成为导通状态、接地状态、或者高阻抗状态。因此,当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使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的电气状态全部成为高阻抗状态时,基板200上的存储装置203即使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的状态下也处于与滑架电路500电气绝缘的状态。另外,当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使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的电气状态全部成为接地状态时,即使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的状态下,盒侧的存储器端子也全部处于接地的状态。
装置侧端子510、540、550、590与安装检测电路503电连接。装置侧端子51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基板200上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电连接。装置侧端子54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电连接。装置侧端子55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电连接。装置侧端子590在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电连接。
基板200上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经由电阻元件204相连接。另外,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在基板200内通过布线205连接。此外,将两个端子通过布线连接的状态也称作“短路连接”或者“导线连接”。通过布线进行的短路连接为是不同于不希望的短路的状态。
安装检测电路503从装置侧端子540向基板200上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施加预定周期的脉冲信号。以下,将输出到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的该脉冲信号称作“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全部安装检测信号流经基板200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布线205、以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并经由装置侧端子510被再次输入到安装检测电路503。此外,在图5中,为了简化说明,只示出了一个盒10,但是如下所述,在实际中,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在流经了所有的通过在盒安装部20上安装全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的盒10而串联连接的各盒10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布线205、以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的情况下,作为响应信号被再次输入到安装检测电路503。安装检测电路503基于该响应信号的状态检测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到了盒安装部20。此外,全部安装检测信号也可以施加于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侧而从装置侧端子540侧接受其响应信号。
安装检测电路503通过装置侧端子550和装置侧端子590将基板200上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VHV。以下,将从高电压电源供应的电压也称作“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即,安装检测端子250、290通过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来接收单独安装检测信号。施加于装置侧端子550和装置侧端子590中的一者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经由电阻元件204通过另一端子作为响应信号被再次输入到安装检测电路503。安装检测电路503基于该响应信号单独地检测各盒10是否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如下所述,安装检测端子290经由电阻元件631~634与高电压控制部610连接,因此高电压电源VHV经由电阻元件631~634与安装检测端子290连接。另外,在高电压电源VHV被连接到安装检测端子250和安装检测端子290中的一者时,另一者被连接到单独安装检测部620。安装检测端子290经由电阻元件631~634与单独安装检测部620连接。
图6的(A)和图6的(B)是示出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和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例子的图。在图6的(A)中,示出了从装置侧端子540向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OV2)施加的全部安装检测信号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期为4ms、电位在0V到3.3V变化的矩形波状的脉冲信号被作为全部安装检测信号输出。另外,在图6的(B)中,示出了从高电压电源VHV向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施加的信号以及从高电压电源VHV向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DT2)施加的信号的例子。对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作为施加于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连接的电阻元件631~634的信号被示出。作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周期为2ms的来自高电压电源VHV的42V的电压直接施加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交替地施加到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连接的电阻631~634。在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未被连接到高电压电源VHV的期间,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被连接到单独安装检测部620,因此其电位约为0V(在实际中,单独安装检测部的输入端口被控制为2.4V左右的电位,但在此为0V)。此外,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和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周期是任意的。
图7是示出安装检测电路503的详细的内部构成的图。在此,示出了四个盒10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的状态,为了区分各盒10,使用参考符号IC1~IC4。安装检测电路503具有高电压控制部610、单独安装检测部620、寄存器630、全部安装检测部640、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以及短路检测部660。
高电压控制部610被输入高电压电源VHV和接地电位,并包括两个输入输出端口VA、VB和一个输入端口VC。高电压控制部610从输入输出端口VA和输入输出端口VB交替地将图6的(B)所示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并列地输出到各盒IC1~IC4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下述的短路检测部660与输入端口VC连接。
输入输出端口VA与设置在各盒IC1~IC4的安装位置上的四个装置侧端子550并联连接。各装置侧端子550与对应的盒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连接。在各盒内,在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之间分别地设置有电阻元件204。四个盒IC1~IC4的电阻元件204的电阻值被设定为相同的值R。在安装检测电路503内,设置有与各盒的电阻元件204分别串联连接的电阻元件631~634。这些电阻元件631~634的电阻值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具体而言,在这些电阻元件631~634中的、与第n个(n=1~4)盒ICn对应的电阻元件63n的电阻值被设定为(2n-1)R(R是固定值)。其结果是,通过第n个盒内的电阻元件204与安装检测电路503内的电阻元件63n的串联连接,形成具有2nR的电阻值的串联电阻。与第n个(n=1~N)盒相对的电阻值为2nR的电阻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相互并联连接。
图8的(A)和图8的(B)是简要示出串联电阻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连接状态的图。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针对第n个(n=1~N)盒的、电阻值为2nR的串联电阻701~704在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与输入输出端口VB之间并联连接。高电压控制部610从输入输出端口VB或输入输出端口VA交替地获得根据各盒的安装状态确定的检测电流IDET,并将该检测电流IDET输出到单独安装检测部620。检测电流IDET是电压VHV除以四个串联电阻701~704的合成电阻值Rc所得的值VHV/Rc。在此,在将盒的个数设为N时,在N个盒被全部安装的情况下,检测电流IDET例如通过下式计算。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忽视为了测量检测电流IDET的电流值而设置在高电压控制部610或单独安装检测部620中的内部电阻。
【式1】
I DET = VHV R c . . . ( 1 )
【式2】
R c = R 1 &Sigma; j = 1 N 1 2 j . . . ( 2 )
此外,如果一个以上的盒未被安装,则与此相应地,合成电阻值Rc上升,检测电流IDET下降。
图8的(B)示出了盒IC1~IC4的安装状态与检测电流IDET之间的关系。图的横轴示出了十六种安装状态,纵轴示出了这些安装状态下的检测电流IDET的值。十六种安装状态与通过从四个盒IC1~IC4中任意地选择1至4个而获得的十六个组合相对应。检测电流IDET是能够唯一识别这十六种安装状态的电流值。换言之,与四个盒IC1~IC4对应的四个串联电阻701~704的各个电阻值被设定为使四个盒所能够获得的十六种安装状态赋予彼此不同的合成电阻值Rc。
如果四个盒IC1~IC4全部处于安装状态,则检测电流IDET达到其最大值Imax。另一方面,当只有与电阻值最大的串联电阻704对应的盒IC4处于未安装状态时,检测电流IDET为最大值Imax的0.93倍。因此,如果检查检测电流IDET是否为阈值电流Ithmax以上,则能够检测出四个盒IC1~IC4是否全部被安装,其中所述阈值电流Ithmax被预先设定为上述两个电流值之间的值。此外,为了单独地检测盒的安装而使用比低电压电源VDD的电压(约为3.3V)更高的电压VHV(42V)的理由是:通过扩大检测电流IDET的动态范围来提高检测精度。
单独安装检测部620在从高电压控制部610获得了检测电流IDET时,根据该值,从图8的(B)所示的十六个组合中确定各盒的安装状态。这种确定是按照从输入输出端口VA和输入输出端口VB交替地输出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每次的上升、即按照每1ms而进行的。并且,单独安装检测部620将所确定的安装状态记录在寄存器630(图6的(A)和图6的(B))中。
图9是示出寄存器630的记录内容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寄存器630中,各盒的当前的安装状态以“1”或者“0”的方式被记录。在本实施例中,在盒被拔出时被记录为“1”,在盒被安装时被记录为“0”。如上所述,按照每1ms对所述安装状态进行更新。主控制电路400以预定周期(例如,400ms)读取寄存器630的记录内容。主控制电路400根据该读取结果将各盒的安装状态显示在显示面板430上。主控制电路400读取记录内容的周期被设定为比用户对盒进行物理更换所需的最短时间更短的时间。
在寄存器630中还记录有各盒的安装历史信息。安装历史信息是示出当前处于安装状态的盒在过去是否被拔出过一次以上的信息。例如,当在过去被拔出过一次以上时,被记录为“1”,当没有被拔出过时,记录为“0”。例如,可以基于在盒所具有的存储装置203中记录的安装历史信息来判断盒在过去是否被拔出过一次以上。主控制电路400例如在读入寄存器630内的安装历史信息,并判断为当前安装的盒在过去也曾经被安装过时,能够进行诸如使针对供墨管24的初始填充墨水时的吸引量比在过去没有进行过安装的盒更多那样的控制。如果进行这样的控制,则能够根据新安装的盒与再次安装的盒的相对于墨水的气泡溶解量的差异,进行适当的填充处理。
在此,返回到图7进行说明。在各盒内,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通过布线205连接。第一个盒IC1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经由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10与安装检测电路503内的布线651连接,所述布线651与全部安装检测部640连接。第n个(n=1~3)盒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第n+1个盒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经由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40、510相互连接。另外,第四个盒IC4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连接。因此,如果全部盒IC1~IC4被安装在盒安装部20内,则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与全部安装检测部640之间处于全部导通的状态。因此,全部安装检测部640能够通过经由布线651接收全部安装检测信号作为响应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未安装的盒,所述全部安装检测信号从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被输出并且流经全部盒IC1~IC4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布线205、以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当全部盒IC1~IC4被安装在盒安装部20内时,各盒的短路检测端子240、210依次被串联连接,因此,根据是否从其连接目的地的布线651输入了全部安装检测信号,能够立即判定是否有一个以上的盒未安装。此外,全部安装检测部640的判定结果经由安装检测电路503的预定的输出端口647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未安装的盒时,全部安装检测部640使输出端口647的输出为高(“1”),当不存在未安装的盒时、即全部盒都被安装时,全部安装检测部640使输出端口647的输出为低(“0”)。
四个盒IC1~IC4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经由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10与二极管641~644的正极端子连接。另外,四个盒IC1~IC4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经由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40与二极管642~645的正极端子连接。此外,二极管642的正极端子与第一盒IC1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及第二盒IC2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共同连接。二极管643、644也同样地与一个盒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及邻接的盒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共同连接。
这些二极管641~645的负极端子与短路检测部660并联连接。在正常时,从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输出的全部安装检测信号经由各二极管被输入到短路检测部660。由于二极管引起的电压降,所输入的全部安装检测信号的3.3V电位下降到2.5V左右。但是,当短路检测端子210、240被施加了异常的电压(具体而言,超过了低电压电源VDD的电压值的电压)时,该异常的电压经由二极管641~645中的任一者被施加于短路检测部660。这样的异常电压产生于在各盒的短路检测端子210、240中的任一者与传感器端子250、290中的任一者之间发生了不希望的短路时。这样的短路例如可在异物(例如,墨滴或垃圾)附着在基板200(图3的(A))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与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之间或者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之间时产生。短路检测部660始终对超过由二极管产生的电压降后的全部安装检测信号的最大电压的预定的基准电压(例如,3.3V)与所施加的电压(由二极管产生的电压降后的电压)进行对比,并在所施加的电压超过了基准电压时,向高电压控制部610供应示出异常电压的产生的信号。高电压控制部610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停止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并使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电压不超过存储装置203的绝对最大额定的电压(例如,5V)。
图10是示出短路检测部660检测到了异常电压时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波形的图。图10的横轴表示短路检测部660检测到了异常电压以后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施加于短路检测部660的电压。如图10所示,例如,如果在检测到了异常电压后立即停止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输出,则在本实施例中,大体上能够使电位的上升停留在比存储装置203的绝对最大额定值小的3.8V左右,在0.15μs后,能够使该电位下降到0V。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像这样在检测到了异常电压后立即停止单独安装检测信号,能够抑制盒侧的存储装置203、印刷装置侧的电路(例如,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被施加高电压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高电压控制部610经由两个输入输出端口VA、VB向基板200上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以下,对像这样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优点进行说明。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用于说明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优点的图。在图11的(A)、图11的(B)中分别示出了盒IC1与高电压控制部610连接的例子。图11的(A)示出了从输入输出端口VA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情况,图11的(B)示出了从输入输出端口VB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情况。
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当盒IC1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时,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与盒IC1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直接连接。与此相对,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与盒IC1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经由电阻元件631连接。另外,在基板200上,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经由电阻元件204连接。因此,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A输出了42V的电压时分别施加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上的电压的组合与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B输出了42V的电压时分别施加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上的电压的组合由于由电阻元件204以及电阻元件631产生的分压而各不相同。
在此,例如,将盒IC1侧的电阻元件204的电阻值设为62kΩ,将印刷装置1000侧的电阻元件631的电阻值设为20kΩ。并且,如图11的(A)所示,当从输入输出端口VA输出了42V的电压时,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电位为42V,施加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电压约为10V。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忽视用于测量检测电流IDET的电流值的高电压控制部610或者单独安装检测部620的内部电阻,使输入输出端口VB的电位为0V。另外,如图11的(B)所示,当从输入输出端口VB输出了42V的电压时,施加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电压由于电阻元件631引起的电压降而约为32V,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电位为0V。因此,例如,当在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之间发生了短路时,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A施加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与从输入输出端口VB施加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下,施加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电压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B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更高,因此能够检测出短路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当发生了短路时,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B施加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短路,而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A施加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下,可发生无法检测出短路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输入输出端口VA和输入输出端口VB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在基板200上的短路的发生。
接下来,考虑将其他的盒、例如盒IC4的电阻元件204的电阻值为62kΩ、电阻元件634的电阻值为270kΩ的情况。如此,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A输出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下,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电位为42V,施加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电压约为34V。另外,在从输入输出端口VB输出了42V的电压的情况下,施加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的电压由于电阻元件634引起的电压降而约为8V,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的电位为0V。在该情况下,即使不从输入输出端口VB施加电压,只利用来自输入输出端口VA的电压施加,也能够充分地检测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侧的短路。此外,为了高精度地进行短路的检测,优选对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分别施加30V以上的电压。
D.盒更换处理:
图12是主控制电路400使用滑架电路500执行的盒更换处理的流程图。所述盒更换处理是在印刷装置1000的动作过程中被反复执行的处理。此外,无论有无执行该盒的更换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在印刷装置1000的动作过程中,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VB始终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并且从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始终输出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另外,当印刷装置1000的电源接通并且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不访问存储装置203时,为了高精度地检测存储装置203的端子(盒侧的存储器端子)与端子550、250、590、290之间的短路,使存储装置203的端子处于高阻抗状态(浮动状态)。
当执行所述盒更换处理时,首先,主控制电路400的更换检测部415判断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盒的更换请求(步骤S10)。例如,可以通过检测操作面板450中的盒更换按钮是否被按下来判断是否存在更换请求。除此之外,例如,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来自与印刷装置1000连接的计算机的打印机驱动器的更换指示来判断是否存在更换请求。
当判断为不存在盒的更换请求时(步骤S10:否),更换检测部415循环进行上述步骤S10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存在盒的更换请求时(步骤S10:是),主控制电路400向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发出预定的指令,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全部处于固定电位(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状态)(步骤S12)。然后,主控制电路400在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的电位保持在固定电位的状态下,使滑架30向更换位置移动(图1)(步骤S14)。为了抑制存储装置203的误动作等的发生,“固定电位”优选是小于等于存储装置203的额定电压的电位,“固定电位”更优选像本实施例中那样是接地电位(0V)。当滑架30移动到更换位置时,用户能够对盒10进行物理更换(装卸)。此外,在步骤S12中,在使存储器端子转变为固定电位前,将存储器端子设定在高阻抗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进行盒10的更换时,由于使全部存储器端子处于接地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从印刷装置1000侧始终输出的42V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或3.3V的全部安装检测信号被误施加到盒10的存储装置203的情况。
当使滑架30移动到更换位置时,主控制电路400参照安装检测电路503的寄存器630,单独地检测各盒10是否被安装(步骤S16)。然后,基于被检测出的各盒的安装状态,在显示面板430上显示盒10被进行更换的更换位置(步骤S18)。盒10的“更换位置”表示在四种盒IC1~IC4中哪个盒10被卸下。如上所述,在安装检测电路503中,从高电压控制部610始终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伴随于此,通过单独安装检测部620,也始终更新表示寄存器630内的各盒10的安装状态的数据。因此,主控制电路400仅通过读入寄存器630内的数据,就能够立即检测出各盒10的安装状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430上显示盒10的更换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为:在与各盒10被插入的位置对应的滑架30上的预定位置上设置发光二极管等显示装置,由此来显示更换位置。
当在显示面板430上显示盒10的更换位置时,主控制电路400参照安装检测电路503的输出端口647来检测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步骤S20)。如上所述,在安装检测电路503中,从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发生部650始终输出全部安装检测信号,伴随于此,通过全部安装检测部640,经由输出端口647始终输出表示是否全部盒10被安装的信号。因此,主控制电路400仅参照输出端口647,就能够立即检测出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于通过输出端口647输出的信号来检测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但也可以通过参照寄存器630检测出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另外,也可以通过参照输出端口647和寄存器630这二者来检测全部盒10是否被安装。在该情况下,在输出端口647的输出为“0”且寄存器630的值关于全部的盒10为“0”时,可以判断为全部的盒10被安装。这样,如果参照输出端口647与寄存器630这二者,就能够更高精度地判断全部的盒10是否被安装。
在步骤S20中,当检测出存在未安装的盒10时(步骤S20:否),主控制电路40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6,反复进行步骤S16~S20的处理,直到全部的盒10被安装。与此相对,当检测出全部的盒10被安装时(步骤S20:是),主控制电路400使滑架30移动到起始位置(图1)(步骤S22)。然后,主控制电路400向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发出预定的指令,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处于高阻抗状态(步骤S24)。此外,也可以在上述步骤S22中,在检测出全部的盒10被安装且检测出用户再次操作了盒更换按钮等的情况下,使滑架30移动到起始位置。
当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处于高阻抗状态时,安装检测电路503更容易检测出盒10的基板200上有无短路。其理由如下。即,在异物附着在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与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之间、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之间时,异物不仅附着于这些端子而且还同时附着在与存储装置203电连接的盒侧端子220、230、260、270、280(尤其是,与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以及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邻接的电源端子260、与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以及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邻接的数据端子280)上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当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保持在固定电位(0V)的状态时,即使在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上施加了高电压,所述高电压也被处于固定电位的存储器端子吸收,从而难以通过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检测出异常电压。但是,如果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处于高阻抗状态,则由于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与盒侧的存储器端子处于电气绝缘的状态,因此不会产生高电压被吸收至固定电位的现象。因此,当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处于高阻抗状态时,安装检测电路503能够检测出盒10的基板200上有无短路。
如上所述,在步骤S24中,当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处于高阻抗状态时,在安装检测电路503中,进行短路是否存在的检测。因此,主控制电路400通过安装检测电路503判断短路是否被检测出(步骤S26)。当短路被检测出时,主控制电路400使所述盒更换处理异常地结束,当短路没有被检测出时,主控制电路400使所述盒更换处理正常地结束。主控制电路400例如能够通过参照寄存器630来判断短路是否被检测出。具体而言,主控制电路400能够在使滑架30移动到起始位置后参照寄存器630判断为全部盒的安装状态为未安装时,判断为短路被检测出。这是因为:当通过短路检测部660检测出短路时,由高电压控制部610进行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的输出被停止,检测电流IDET不被输出至单独安装检测部620。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根据是否从安装检测电路503直接接收到表示发生了短路的信号来判断短路是否被检测出。
主控制电路400在使所述盒更换处理异常地结束时,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430上显示短路被检测出的情况,并使滑架30再次移动到更换位置,从而催促用户重新安装盒10。另外,主控制电路400在使所述盒更换处理正常地结束时,能够进行印刷处理。
E.存储器访问处理:
图13是存储器访问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存储器访问处理是在主控制电路400对盒10的存储装置203进行访问时由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执行的处理。
在所述存储器访问处理中,首先,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从主控制电路400接收对存储装置203的访问请求(步骤S50)。在所述访问请求中例如包含读请求和写请求。
当接收到访问请求时,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装置侧端子520、530、560、570、580)从高阻抗状态转移到用于使存储装置203工作的通常的电气状态。具体而言,使与基板200的复位端子220连接的装置侧端子520、与时钟端子230连接的装置侧端子530、以及与数据端子280连接的装置侧端子580处于导通状态,使与基板200的电源端子260连接的装置侧端子560处于导通状态后变为高电平,使与基板200的接地端子270连接的装置侧端子570处于接地状态。
当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转移到通常的电气状态时,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根据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存储装置203进行访问(读或写)(步骤S54)。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向主控制电路400转送通过上述访问获得的数据和状态。当对存储装置203的访问结束时,存储装置控制电路501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从通常的电气状态转移到高阻抗状态(步骤S56)。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当对存储装置203访问时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从高阻抗状态转移到通常的电气状态,因此能够正常地进行对存储装置203的访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对存储装置203的访问结束后使主体侧的存储器端子全部返回到高阻抗状态,因此能够在不进行对存储器的访问的情况下高精度地监视短路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000中,将用于基板200上的短路的检测的单独安装检测信号交替地施加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因此,即使存在由设置在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之间的电阻元件204和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连接的主体侧的电阻元件631~634引起的电压降的影响,也能够不仅对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而且还对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施加较高的电压。其结果是,即使异物附着在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之间、或者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之间的任一者上,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短路的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为始终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因此能够实时地检测盒的安装状态。因此,在盒的更换过程中各个盒的安装状态被实时地显示在显示面板430上,因此用户能够一边观察该显示一边进行盒的更换操作。尤其是,在更换盒时,由于在显示面板430上显示该盒从未安装变为安装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对盒更换操作不熟练的用户也能够直观地确认是否能够正常地安装了盒。
F.盒的电气连接的其他例子: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各盒IC1~IC4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分别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并联连接,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分别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并联连接。与此相对,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图14是示出各盒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其他的连接状态的第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四个盒IC1~IC4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分别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并联连接。与此相对,盒IC1和盒IC2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通过电阻元件631、632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0并联连接,盒IC3和盒IC4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通过电阻元件633、634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1并联连接。即,四个盒被分为两组,对每组的两个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分配一个输入输出端口VB1或VB2。此外,输入输出端口VB1和输入输出端口VB2是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输入输出端口VB完全相同的功能的端子。
如此,如果对于与主体侧的电阻元件631~634连接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每两组单独地分配输入输出端口VB1、VB2,则能够在输入输出端口VA与输入输出端口VB1之间、以及输入输出端口VA与输入输出端口VB2之间,单独地检测盒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各个组减少图8的(B)所示的电流值的16个阶段的划分。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检测盒的单独的安装状态。
图15是示出各盒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其他的连接状态的第二例的图。在所述例子中,四个盒IC1~IC4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分别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A并联连接。与此相对,四个盒IC1~IC4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通过电阻元件631~634分别单独地与高电压控制部610的输入输出端口VB1~VB4连接。此外,输入输出端口VB1~VB4都是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输入输出端口VB完全相同的功能的端子。
如此,当对与主体侧的电阻元件631~634连接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分别单独地分配输入输出端口VB1~VB4时,能够不依据图8的(A)、图8的(B)所示的合成电阻值,而仅基于电流或电压是否被输出来容易地检测各盒的安装状态。
此外,关于与输入输出端口VB并联连接的盒的组合,不限于图7、图14、图15所示的例子。例如,如果如图15所示准备三个输入输出端口VB,则能够对一个输入输出端口VB连接四个盒,因此最多能够对十二个盒的单独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测。另外,如果减少对一个输入输出端口VB的连接数,则能够相应地减少检测电流的划分(图8的(B)),因此各盒的安装状态的检测精度提高。因此,例如,即使将能够与一个输入输出端口VB连接的盒的数量限定为三个,也能够最多对九个盒的单独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以诸如输入输出端口VB1与一个盒连接、输入输出端口VB2与两个盒连接、输入输出端口VB3与三个盒连接、输入输出端口VB4与四个盒连接的方式,分别单独地设定与各输入输出端口VB1~VB4连接的盒的数量。另外,对于输入输出端口VA,也可以与输入输出端口VB同样地,准备多个,并单独地或者以多个为单位与各盒连接。
G.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构成。例如,通过硬件实现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通过软件实现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此外,可以进行以下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上架型的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印刷装置也可以是离架型的印刷装置。离架型是指盒被安装到设置在具有印刷头的滑架以外的场所的盒安装部的类型。在离架型的印刷装置中,盒与滑架例如通过管连接,墨水通过该管被供应给印刷头。当将上述实施例的印刷装置设为离架型时,在图12所示的盒更换处理中,不进行步骤S14中的滑架向更换位置的移动和步骤S24中的滑架向起始位置的移动。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10中,在使固定了盒的杆被解除时或者覆盖盒的壳体的盖被打开时判断为盒被更换。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全部安装检测信号在印刷装置的工作中始终被输出。但是,这些信号也可以在进行图12所示的盒更换处理的步骤S16中的各盒的安装检测、步骤S20中的全部盒的安装检测、步骤S26中的短路检测时,根据需要输出。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为向装置侧端子510和装置侧端子540交替地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但是,也可以只向这些端子中的任一者输出单独安装检测信号。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在基板200的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高电压控制部610之间设置有电阻元件631。与此相对,如果能够单独地判断各盒的安装状态,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高电压控制部610之间设置电阻元件。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与高电压控制部610之间、以及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与高电压控制部610之间这两个位置上设置电阻元件。两个电阻元件可以是相同的电阻值,也可以是不同的电阻值。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各种构成要素中,能够省略与特定的目的、作用、效果没有关系的构成要素。例如,由于盒内的存储装置203在盒的安装状态的检测中未被使用,因此在以盒的安装检测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可省略盒内的存储装置203。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流经设置在基板200上的电阻元件204与设置在印刷装置1000侧的电阻元件631~634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出了各盒的安装状态。与此相对,也可以使用输出的电流、电压、频率等电气变量由于电信号的施加发生变化的其他电气器件取代电阻元件。例如,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组合的方式使用电容器、线圈、二极管、电阻元件、压电传感器等电气器件。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墨盒,但不限于墨盒,对于其他的印刷材料,例如容纳有调色剂的印刷材料容纳体,也同样地能够应用本发明。
变形例8:
图16的(A)、图16的(B)、图16的(C)是示出基板的变形例的图。这些基板200a~200c与图3的(A)所示的基板200相比,只有端子210~290的表面形状不同。但是,在这些基板200a~200c中,与各端子210~290所对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cp的配置也与图3的(A)的基板200相同。如此,只要接触部cp的配置相同,各端子的表面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变形例9:
图17是示出盒的变形例的立体图。该盒10B被分离为墨水容纳部10Ba和接合器10Bb。该盒10B是与图2的盒10具有互换性的装置。墨水容纳部10Ba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B和供墨口110B。供墨口110B形成在墨水容纳部10Ba的底面上,并与墨水室108B连通。
接合器10Bb在其上部设置有开口102B,在其内部形成有接纳墨水容纳部10Ba的空间。接合器10Bb的其他形状与图2的盒10大致相同。即,接合器10Bb整体上具有大体长方体的形状,其外表面由正交的六个面中的不包括顶面(上端面)的五个面和设置在下端的拐角部的斜面状的基板设置部180B构成。在接合器10Bb的正面103B设置有杆120B。接合器10Bb的底面101B上形成有在接合器10Bb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0上时使盒安装部20的供墨管24穿过的开口109B。在墨水容纳部10Ba被容纳在接合器10Bb中的状态下,墨水容纳部10Ba的供墨口110B与盒安装部20的供墨管24连接。在接合器10Bb的正面103B的下端附近形成有斜面状的基板设置部180B,基板200被设置在基板设置部180B上。
当使用该盒10B时,在将墨水容纳部10Ba与接合器10Bb组合的状态下,将二者同时安装到盒安装部20。或者,也可以先将接合器10Bb安装到盒安装部20,然后将墨水容纳部10Ba安装到接合器10Bb内。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在将接合器10Bb安装到了盒安装部20的状态下只进行墨水容纳部10Ba的装卸。此外,可以省略接合器10Bb的正面103B、左侧面105B、右侧面106B、以及背面104B中的至少一者。
在此,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端子”例如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检测端子250对应。“第二端子”例如与第二安装检测端子290对应。“第三端子”例如与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对应。“多个第四端子”例如与盒侧端子220、230、260、270、280对应。“电信号”与单独安装检测信号对应。“控制部”例如与主控制电路400和滑架电路500对应。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将印刷材料盒可卸下地安装,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所述印刷材料盒;
盒安装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单独安装检测部,
所述印刷材料盒具有:
存储装置;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第三端子;以及
电气器件,所述电气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控制部为了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是否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并将未连接到所述高电压电源的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单独安装检测部,所述高电压电源供应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装置的高电平的电源电位更高的电位,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第三端子输出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中有无短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所述第二端子经由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电气器件与所述高电压电源或所述单独安装检测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的所述电气器件以及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所述电气器件分别是电阻元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三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相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端子,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与相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接触部,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第四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未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6.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将印刷材料盒可卸下地安装,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所述印刷材料盒;
盒安装部,所述印刷材料盒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单独安装检测部,
所述印刷材料盒具有:
存储装置;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第三端子;以及
电气器件,所述电气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为了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是否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交替地连接到高电压电源,并将未连接到所述高电压电源的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单独安装检测部,所述高电压电源供应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装置的高电平的电源电位更高的电位;
基于从所述第三端子输出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印刷材料盒中有无短路。
CN201210308195.7A 2011-08-24 2012-08-24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950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411 2011-08-24
JP2011182411A JP5866867B2 (ja) 2011-08-24 2011-08-24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905A true CN102950905A (zh) 2013-03-06
CN102950905B CN102950905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76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8195.7A Active CN102950905B (zh) 2011-08-24 2012-08-24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66867B2 (zh)
CN (1) CN102950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83B (zh) 2013-12-26 2016-08-3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墨盒芯片及芯片短路检测方法
JP6618275B2 (ja) * 2015-05-22 2019-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76610B2 (ja) * 2021-12-28 2022-1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
US11535038B1 (en) * 2021-12-28 2022-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Board, liquid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nd printing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255A (zh) * 2005-12-26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CN1993226A (zh) * 2004-09-01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1318406A (zh) * 2007-06-04 2008-12-10 佳能株式会社 元件基板、打印头、头盒、打印设备及连接状态确认方法
RU2344043C1 (ru) * 2004-09-01 2009-01-20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01712238A (zh) * 2005-12-26 2010-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JP2011018837A (ja) * 2009-07-10 2011-01-27 Oki Data Corp 半導体装置、並びに、光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1287B2 (ja) * 2002-03-22 2009-06-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387107B2 (ja) * 2008-04-17 2014-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226A (zh) * 2004-09-01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RU2344043C1 (ru) * 2004-09-01 2009-01-20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990255A (zh) * 2005-12-26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CN101712238A (zh) * 2005-12-26 2010-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CN101318406A (zh) * 2007-06-04 2008-12-10 佳能株式会社 元件基板、打印头、头盒、打印设备及连接状态确认方法
JP2011018837A (ja) * 2009-07-10 2011-01-27 Oki Data Corp 半導体装置、並びに、光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3368A (ja) 2013-03-04
JP5866867B2 (ja) 2016-02-24
CN102950905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5934B (zh) 印刷材料盒以及电路基板
US843485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1559675B (zh)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供应系统、以及电路基板
US8033629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5750849B2 (ja) 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及び、アダプターセット
US8567897B2 (en) Circuit substrate
JP5853436B2 (ja) 印刷装置
US20020113835A1 (en) Ink jet printhea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50905B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0913B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810643B2 (ja) 印刷装置
JP2012125958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
US8807720B2 (en) Printing material cartridge, cartridge set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9196201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容器、および、複数の液体容器の制御方法
CN103152973B (zh) 电路基板
JP2012086573A (ja) 回路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