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0333A - 便携式切割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切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0333A
CN102950333A CN2011102408613A CN201110240861A CN102950333A CN 102950333 A CN102950333 A CN 102950333A CN 2011102408613 A CN2011102408613 A CN 2011102408613A CN 201110240861 A CN201110240861 A CN 201110240861A CN 102950333 A CN102950333 A CN 102950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w blade
motor
portable cutter
housing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08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0333B (zh
Inventor
孙益民
张士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08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0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0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0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壳体;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并输出摆动的摆动输出轴;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并输出转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摆动输出轴的摆动的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摆动输出轴上进行摆动切割的锯片,并具有切割方向;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扇,以及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进风孔,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锯片的位置设置朝向所述锯片的出风口,并在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风道。本发明的便携式切割机实现锯片在切割过程中不会过热,避免了在用户更换锯片时烫伤手指,也避免了因锯片过热而导致其自身易折断。

Description

便携式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尤其涉及摆动切割工件的便携式切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通过带动锯片摆动切割工件的便携式切割机,其内部设置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偏心件、与偏心件配合将转动转换成摆动的拨叉、由所述拨叉带动的摆动输出轴、以及安装在摆动输出轴上的锯片。
在所述便携式切割机进行切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锯片进行切割工件,在这个过程中,锯片因与工件之间的摩擦非常剧烈,而导致锯片的温度非常高,由此导致锯片容易断裂,并且容易将用户烫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尤其提供一种锯片散热较快的便携式切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壳体;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并输出摆动的摆动输出轴;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并输出转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摆动输出轴的摆动的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摆动输出轴上进行摆动切割的锯片,并具有切割方向;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扇,以及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进风孔,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锯片的位置设置朝向所述锯片的出风口,并在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风道。
优选地,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风道具有风道入口,且所述风道入口沿所述电机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
优选地,所述进风孔沿着所述电机轴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机的部分包括端壁和周向围绕所述电机的侧壁,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端壁,所述风道入口设于所述侧壁,所述侧壁沿着所述进风孔至所述风道入口的内径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形成收容所述传动机构的支撑座,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支撑座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收容所述传动机构的收容空间,所述风道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侧壁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20毫米。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壳体在所述摆动输出轴伸出所述壳体的周向位置设置挡板,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挡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切割机,通过将出风口朝向锯片设置,实现流经出风口的气流会流向锯片,从而加快了锯片附近的气流流动,从而能够快速的将锯片切割过程产生的热量带走,如此实现锯片在切割过程中不会过热,避免了在用户更换锯片时烫伤手指,也避免了因锯片过热而导致其易折断。由此提高了操作安全性的同时,也提升了锯片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气流也能够将所述锯片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吹走,从而使用户有着较佳的视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切割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沿着直线P-P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去除左半壳体之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进一步去除支撑座之后的立体图;
图8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电机以及驱动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摆动输出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电机、支撑座以及摆动输出轴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支撑座用于配接电机的一侧的正视图,其中工具驱动轴以及拨叉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图12为图11中所述支撑座的仰视图;
图13为图10中所述电机、支撑座以及驱动轴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安装扇形锯片的示意图;
图18为图3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部分剖视图,其中电机壳体被部分剖开以展示风道入口;
图19为图2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沿着直线I-I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锯片的部分示意图,其中锯齿沿与基部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图2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切割机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4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支撑组件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5中支撑组件的底板的立体图;
图2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29为图28中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支撑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
10.便携式切割机   26.电池包收容部45.第一支撑轴承
12.壳体           28.握持部      46.偏心件
14.电机           32.开关组件    47.驱动轴支撑件
15.电池包         33.导向组件    48.拨叉
16.摆动输出轴     34.触发件      49.收容部
18.传动机构       35.左半壳体    50.轴孔
19.端壁           36.控制元件    51.配接部
20.锯片           37.右半壳体    52.花键
21.支撑组件       38.电机轴      53.螺钉
22.电机收容部     40.电机风扇    54.偏心轴
23.进风孔         42.电源线      55.固定件
24.传动机构收容部 44.驱动轴      56.偏心轴承
58.驱动部        116.支座          175.垫圈
60.安装部        118.组装件        176.锯片
62.第一驱动臂    122.连接板        178.机身壳体
64.第一驱动面    124.出风口        180.头壳
70.工具安装端    125.挡板          182.连接件
72.第二支撑轴承  126.风道入口      184.底板
74.第三支撑轴承  128.贯通孔        186.第一壳体
76.紧固件        130.锯片          188.第二壳体
77.垫圈          132.安装孔        190.圆形孔
78.支撑座        134.连接部        192.环形钢圈
80.第一收容腔    136.第二侧壁      193.螺钉孔
82.第二收容腔    138.基部          194.配接件
83.螺孔          139.锯齿部        196.抵靠板
84.开口          140.锯片          198.导向组件
86.第一开孔      142.安装孔        200.通孔
87.螺孔          144.连接部        202.底板螺钉孔
88.第二开孔      146.第二侧壁      204.螺钉
89.塞块          148.基部          206.固定板
90.连接部        150.安装孔        208.滚轮
92.基部          152.锯片          210.固定板开槽
94.安装孔        154.安装孔        212.支撑组件
96.第一边        156.连接部        214.连接件
98.表面          158.第二侧壁      216.底板
100.锯齿部       160.基部          218.安装板
102.底板         162.锯齿部        220.抵靠板
104.连接组件     164.第一边        222.导向组件
106.锯片开槽     166.便携式切割机  224.上表面
108.导向组件     168.壳体          226.开槽
112.调节开槽     170.摆动输出轴    228.抵靠板开槽
114.锁紧螺钉     172.支撑组件      230.支撑组件
115.螺母         174.紧固件        232.抵靠板
233.抵靠部    234.导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5和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切割机10包括壳体12、收容在壳体12内的电机14,为所述电机14提供电能的电池包15,由电机14驱动的摆动输出轴16,位于电机14与摆动输出轴16之间的传动机构18,安装在摆动输出轴16上用于切割工作的锯片20,用于抵靠在待切割的工件(图中未示出)表面为便携式切割机10提供支撑的支撑组件21。
壳体12包括具有纵长延伸的电机收容部22,与电机收容部22连接用于收容传动机构18的传动机构收容部24,收容电池包15的电池包收容部26,与传动机构收容部24连接并用于握持的握持部28。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电机收容部22整体呈中空的圆筒形状,并且由于整体纵长延伸形成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沿着所述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电机收容部22一端封口从而具有端壁19,另一端与传动机构收容部24连接,以及具有周向围绕电机14的周向侧壁。在端壁19设置有进风孔23,以便于气流进行流通实现散热。在电机收容部22的所述周向侧壁上设置有沿着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支撑条(图中未示出),并且所述支撑条沿着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的周向布置并且数量不少于三个,以用于将电机14稳定的支撑在电机收容部22内。
握持部28与电机收容部22相互分离设置,从而使用户握持握持部28时的震动相对较小,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握持部28纵长延伸形成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且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不同向设置,实现便携式切割机10沿着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的长度变小,使便携式切割机10能够适用于空间相对狭窄的工况,给使用者在小空间内切割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与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此时使便携式切割机10沿着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的长度达到最小,且整体结构设置达到最佳,使便携式切割机10对狭窄的空间的适应性达到最佳。
请参阅图1和图6,电池包收容部26与传动机构收容部24连接,并与握持部28相并列设置,即沿着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延伸,当用户使用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时,电池包收容部26位于握持部背对用户的一侧。电池包收容部26呈中空的圆筒形状,一端连接至传动机构收容部24,其另一端封口设置,从而在电池包收容部26内部形成了相对密闭的收容空间,能够防止电池包15被工作产生的灰尘污染或被撞击而破坏,再者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包15丢失。
为了提高便携式切割机10在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将电池包收容部26面向工件的表面抵靠在工件上,使用户能够稳定的推进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而无需用力保持便携式切割机10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实现了提高切割稳定性的同时,又节省了用户的体力,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增强所述表面的耐磨性,可以在所述表面设置耐磨涂层,或者安装其他耐磨元件如金属块等。
在壳体12上还安装有控制便携式切割机10是否启动进行工作的开关组件32。开关组件32包括供用户操作的触发件34和与电池包15以及电机14连接的控制元件36,用户可操作的通过触发件34控制控制元件36,以启动或关闭便携式切割机10。当开关组件32组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0之后,其整体位于握持部28与电池包收容部26之间以便于用户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组件32设置在握持部28上,并且控制元件36收容在握持部28内部以合理利用握持部28的内部空间,并且使用者操作简便。
为了便于壳体12的加工制造,可以沿着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将壳体12分为由部分传动机构收容部24、部分握持部28和部分电池包收容部26组成的左半壳体35,以及由电机收容部22、部分传动机构收容部24、部分握持部28以及部分电池包收容部26组成的右半壳体37。左半壳体35和右半壳体37分别采用一体成型制成,如此设置实现壳体12容易加工制造,且便于组装。
电池包15收容在电池包收容部26内,其由五个电池单元组成,额定电压为18V,如此能够满足便携式切割机10工作时动力充足的同时,又具备非常良好的便携性。电池包15连接有电源线42,用于接通至外部电源为电池包15进行充电。
更进一步的,便携式切割机10也可以不具有电池包15,而仅由交流电源进行供电,此时壳体12上便无需设置电池包收容部26,从而减小了整机体积。再者节约了成本。
请参阅图2和图5,电机14收容在电机收容部22内部,包括定子、转子以及与所述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同向延伸的电机轴38、和在电机轴38上安装有为电机14进行散热的电机风扇40。沿着所述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电机风扇40位于所述转子与电机收容部22的端壁之间,其转动时,能够带动气流从进风孔23进入电机收容部22内吹向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实现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4为直流电机,若便携式切割机10设置成可以采用交流电供电,则相应的电机14也可以采用交流电机。
电机14的额定转速大于等于20000转/分,更进一步的电机14的转速大于30000转/分,此时满足便携式切割机10具有强劲的动力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1、图7和图8,传动机构18收容于传动机构收容部24内,包括驱动轴44,套设在驱动轴44上的第一支撑轴承45,与第一支撑轴承45过盈配合以支撑驱动轴44的驱动轴支撑件47,安装在驱动轴44上的偏心件46和与偏心件46配合的拨叉4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偏心件46和拨叉48构成了运动转换机构,将电机14输出的转动转换成摆动输出轴16的摆动,以带动锯片20进行摆动切割。
驱动轴44与电机轴38同轴设置,使得驱动轴44的延伸方向与电机收容部纵长延伸方向相同。驱动轴44独立于电机轴38,并由电机轴38驱动,其具有驱动轴轴线O-O。驱动轴44一端具有用于与电机轴38配接的轴孔50,另一端安装偏心件46。轴孔50呈中心对称的六角形,电机轴14与轴孔50相形配,如此二者之间的配合稳固,不会出现相对滑动。
为了减小驱动轴44与电机轴14的震动,在轴孔50内设置有花键52,在花键52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可以为橡胶、树脂等材料。
当然,驱动轴44可以直接由电机轴38形成,此时便无需使用花键52,并在电机轴38上安装偏心件46与拨叉48配合,如此实现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并且传动过程震动较小。
偏心件46具有中心线S-S,且中心线S-S的延伸方向与驱动轴轴线O-O平行设置,但中心线S-S与驱动轴轴线O-O不共线,从而使得偏心件46在驱动轴44的带动下围绕驱动轴轴线O-O偏心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心件46包括偏心轴54和套设在偏心轴54上的偏心轴承56。偏心轴54的中心线S-S与驱动轴轴线O-O同向但不共线设置,使得偏心轴承56在偏心轴54的带动下一同相对于驱动轴轴线O-O偏心运动。偏心轴承56具与拨叉48相配合的外表面,以带动拨叉48进行摆动。
驱动轴支撑件47包括用于收容第一支撑轴承45的收容部49,以及围绕收容部49设置并用于固定安装至壳体12的配接部51。收容部49呈中空的筒状,当第一支撑轴承45安装至收容部49时,其与收容部49的内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支撑轴承45的位置被稳固的限定,从而实现驱动轴44能够稳定的支撑在驱动轴支撑件47内。配接部通过螺钉53a和螺钉53b固定安装至电机收容部22上,从而实现了驱动轴支撑件47的位置固定。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电机14的位置更加稳定,在收容部49背对电机14的一端安装有固定件55,且固定件55通过两个螺钉贯穿驱动轴支撑件47与电机14上的螺孔相螺纹连接,以实现电机14沿着驱动轴轴线O-O的延伸方向位置固定。
当驱动轴44安装至驱动轴支撑件47之后,偏心件46从收容部49和固定件55中心区域伸出,以与拨叉48配合,驱动拨叉48摆动。
拨叉48固定安装在摆动输出轴16上,并且沿着摆动输出轴16的周向延伸凸出于摆动输出轴16,其延伸方向形成拨叉延伸方向。当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偏心件46的运动轨迹处于垂直驱动轴轴线O-O的平面内,在偏心件46与拨叉48进行配合的过程中,二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所述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相共面,即摩擦力的方向与驱动轴轴线O-O相垂直。由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轴延伸方向不同向设置,以由自身抵消了部分由偏心件46向拨叉48施加的沿垂直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的摩擦力分力,从而实现减小了拨叉48的沿垂直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上的震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叉延伸方向与驱动轴轴线O-O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由此使得偏心件46相对于拨叉48不会产生垂直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的位移,使得偏心件46与拨叉48之间不会产生垂直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的摩擦力,实现拨叉48沿垂直所述拨叉延伸方向不会产生震动。由此通过使偏心件46相对于拨叉48不会产生垂直于所述第二纵长延伸方向的位移,使传动机构18基本上不会产生震动或震动较小,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可以采用转速大于等于20000转/分的电机,甚至采用转速大于30000转/分的电机,并且具有较佳的操作舒适度。
请参阅7和图9,拨叉48包括整体沿着所述拨叉延伸方向延伸并与偏心件46配合的驱动部58以及与所述摆动输出轴16连接的安装部60。
驱动部58包括分别沿着所述拨叉延伸方向延伸并且相互间隔的第一驱动臂62a和第二驱动臂62b。第一驱动臂62a具有偏心件46相接触的第一驱动面64a,第二驱动臂62b具有与偏心件46相接触的第二驱动面64b,并且第一驱动面64a与第二驱动面64b相面对,从而将偏心件46夹于第一驱动面64a和第二驱动面64b之间。通过第一驱动面64a和第二驱动面64b同时均与偏心件46接触,使得减小了拨叉48与偏心件46之间的震动。
为了使拨叉48的结构更加稳定,在第一驱动臂62a和第二驱动臂62b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臂64,并且连接臂64与第一驱动臂62a和第二驱动臂62b采用一体成型制成,由此使拨叉48的整体应力强度达到最佳。
安装部60用于与摆动输出轴16固定连接,以带动摆动输出轴16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60为与摆动输出轴16固定连接的本体,以及在所述本体的中心形成有用于套设在摆动输出轴16上的连接孔。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10,为了使偏心件46与拨叉48不被灰尘污染,以避免二者之间摩擦力大而损坏,在便携式切割机10内设置有一个封闭的收容空间,偏心件46和拨叉48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保持二者之间不被灰尘污染,保持润滑的配合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切割机10在壳体12内还设置有支撑座78,通过支撑座78与驱动轴支撑件47配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7、图11和图12,支撑座78内形成有用于收容偏心件46和部分拨叉48的第一收容腔80,和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并主要用于收容摆动输出轴16的第二收容腔82。第一收容腔80具有与驱动轴支撑件47的收容部49相配接的开口端,当驱动轴支撑件47组装至支撑座78时,收容部49的实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开口端内,从而实现偏心件46能够伸入第一收容腔80,以与拨叉48配合。进一步的螺钉53a和螺钉53b与设置在支撑座78上的螺孔83a和螺孔83b相螺纹连接,实现壳体12、驱动轴支撑件47和支撑座78三者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使便携式切割机10的结构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和图13,为了便于摆动输出轴16安装至支撑座78上,在第二收容腔82远离第一收容腔80的侧壁上设置开口84,以及沿着电机14的驱动轴轴线O-O的方向开设的第一开孔86和第二开孔88,以分别用于收容部分摆动输出轴16。拨叉48从开口84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之后,再将摆动输出轴16从第一开孔86伸入第二收容腔82并与拨叉48组装在一起,如此实现摆动输出轴16与拨叉48安装至支撑座78。更进一步的,支撑座78设置有与开口84相形配的塞块89,实现当摆动输出轴16和拨叉安装至支撑座78之后,使支撑座78内部形成了封闭的收容空间,即此时第一收容腔80和第二收容腔82形成了密闭收容偏心件46和拨叉48的所述收容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支撑座78有着较佳的应力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性,支撑座78为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其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4,在支撑座78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支撑组件21相固定连接的螺孔87,从而实现支撑组件21稳固的固定在便携式切割机10上。由于便携式切割机10中的壳体12、电机14、传动机构18、摆动输出轴16以及支撑组件21均与支撑座78相直接固定连接,实现便携式切割机10的各个组成部分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整体应力强度达到最佳,并最大程度上减小了震动。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9,摆动输出轴16具有输出轴轴线R-R,并且摆动输出轴16围绕输出轴轴线R-R的摆动频率大于等于20000转/分,从而进一步带动锯片20进行切割工作,有着较高的切割效率,更进一步的,摆动输出轴16的摆动频率大于30000转/分,此时有着更好的切割效率。
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与驱动轴轴线O-O平行设置。如此设置使摆动输出轴16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在拨叉48的带动下产生沿着输出轴轴线R-R方向上的位移,以减小了摆动输出轴16的震动,使切割过程更加稳定。
当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时,偏心件46与拨叉48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驱动轴轴线O-O相垂直,此时由于拨叉48与摆动输出轴16为固定连接,使得此时拨叉48与摆动输出轴16整体受到垂直于驱动轴轴线O-O的摩擦力,由于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与驱动轴轴线O-O相互平行设置,故所述摩擦力的方向与输出轴轴线R-R垂直,因此摆动输出轴16不会受到沿着输出轴轴线R-R延伸方向的摩擦力,使其不会产生沿着输出轴轴线R-R延伸方向的位移。由此实现当便携式切割机10在进行切割工作过程中,摆动输出轴16仅在传动机构18的带动下进行摆动,而不会产生沿着其自身输出轴轴线R-R方向上的位移,极大的减小了便携式切割机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提高了操作舒适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与驱动轴44的驱动轴轴线O-O相互平行,且与所述拨叉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的震动达到最小,操作舒适度达到最佳。
摆动输出轴16沿着输出轴轴线R-R的一端为安装锯片20的工具安装端70,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72,在工具安装端70与第二支撑轴承7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轴承74以使摆动输出轴16能够被稳定的支撑。拨叉48通过安装部60连接在第二支撑轴承72与第三支撑轴承74之间,使拨叉48能够稳定的带动摆动输出轴16摆动。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2,当摆动输出轴16安装至支撑座78之后,第二支撑轴承72和第三支撑轴承74会分别与支撑座78的第一开孔86和第二开孔88的内侧壁相过盈配合,从而实现限定第二支撑轴承72和第三支撑轴承74的位置,进而实现限定摆动输出轴16的位置,并且籍由安装第二支撑轴承72和第三支撑轴承74使第二收容腔82与摆动输出轴16之间实现封闭连接,从而避免了灰尘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部,进而避免了污染偏心件46和拨叉48。
工具安装端70呈多面体形状用于适配锯片20。在工具安装端70还安装有紧固件76,用于将锯片20禁锢于紧固件76与工具安装端70之间,由此以实现锯片20安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端70具有螺纹孔,紧固件76与所述螺纹孔相形配并具有外露于所述螺纹孔的端部,以将锯片20夹紧在所述端部与工具安装端70之间。并且在紧固件76上还套设有垫圈77,从而有效防止紧固件76与工具安装端70之间出现松动,实现稳固安装锯片20。
摆动输出轴16在工作时的摆动频率大于等于20000次/分,更进一步的其摆动频率也可以设置成大于30000次/分,如此使便携式切割机10具有更高的切割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输出轴16的转速等于20000次/分,如此在满足高切割效率的同时,使便携式切割机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4,锯片20安装在摆动输出轴16上,并随同摆动输出轴16一同摆动,因此当摆动输出轴16的摆动频率大于等于20000次/分时,锯片20的摆动频率也同样大于等于20000次/分,相应的,当摆动输出轴16的摆动频率大于30000次/分时,锯片20的摆动频率也大于30000次/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锯片20的摆动频率等于20000次/分。
锯片20包括纵长延伸的连接部90和基部92。
连接部90呈平板形状,其具有两个相对且沿着连接部90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92a和第二侧壁92b,以及与第一侧壁92a和第二侧壁92b均相邻接,并具有一个安装孔94的第三侧壁92c。在第一侧壁92a和第二侧壁92b分别与第三侧壁92c相邻接的位置,分别形成第一边96a和第二边96b。
第三侧壁92c设置安装孔94的周边呈半包围所述安装孔94的圆弧形过渡,且圆弧形的圆心与安装孔94的圆心重合,其能够节省便携式切割机10为锯片20的预留空间,并使锯片20在摆动时与便携式切割机10的配合更加顺畅。
安装孔94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圆形以及其他呈中心对称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94的形状为多边形,其能够与工具安装端70的多面体形状相形配,实现摆动输出轴16输出摆动时,能够带动锯片20而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将锯片20限位于多个不同角度位置。当锯片20组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0上时,安装孔94套接在摆动输出轴16上,并通过紧固件76紧固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当便携式切割机10工作时,锯片20在摆动输出轴16带动下形成一个摆动平面,所述摆动平面与所述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垂直,即所述摆动平面与所述握持部纵长延伸方向相平行设置,如此便用户通过握持部28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92a和第二侧壁92b的延伸平面均垂直所述摆动平面。
基部92沿着第一边96a至第二边96b的方向延伸,从第二侧壁92b远离安装孔94的位置凸出连接部90,并且基部92为凸出连接部90之后的部分。基部92沿着连接部90的纵长方向远离安装孔94的一侧具有切割部,即所述切割部位于锯片20远离摆动输出轴的端部,基部92具有与切割部邻接的表面98。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92仅沿着第一边96a至第二边96b的方向延伸,切割部为若干锯齿组成的锯齿部100,当切割工件时,表面98与所述摆动平面共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92为从第二侧壁92b均匀延伸出连接部90,即沿其延伸方向的宽度恒定,如此使基部92的应力强度较好,并在利用锯齿部100切割工件的过程中不容易断裂。锯齿部100上的每个所述锯齿均包括齿尖和齿根,齿尖沿着直线排列形成一个切割线,在摆动输出轴16的带动下,呈直线排列的齿尖不断的摆动切割工件,并有着较佳的切割效率,所述齿根用于将所述锯齿与基部92固定连接。
为了适配于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摆动切割,受限于便携式切割机10的摆动角度和相邻锯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使连接部沿其自身纵长方向的长度必须能够满足使所述锯齿摆动的距离大于相邻锯齿的齿尖距离,具体尺寸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基部92沿着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和相对其延伸方向的宽度W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尺寸,比如基部92的长度L取值范围可以为2毫米至80毫米,其中较佳的长度可以选自15毫米至40毫米,优选地长度选自20至35毫米。基部92的宽度W取值范围可以为5毫米至11毫米,其中较佳的宽度可以选自7毫米、8毫米以及9毫米,即7毫米至9毫米。选取上述较佳长度和宽度的锯片20能够使切割工件达到一个较佳的切割效果。
连接部90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即一部分设置有安装孔94,另一部分设置有基部92。连接部90具有安装孔94的部分厚度大于设置有基部92的部分,并且二个部分之间采用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便于锯片20加工制作,同时也根据连接部90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用途不同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使锯片20具有较佳的应力强度,并且使其具有较佳的切割效果。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锯齿部100的切割线与第一侧壁92a之间可以设置成不同的角度δ,所述角度δ的取值范围可以为65°至120°,其中较佳的角度值可以选自80°至110°。所述角度δ选取上述较佳的角度值可以使锯片20的切割性能发挥到较佳状态。
为了使基部92与连接部90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使锯片20在切割工件过程中,基部92与连接部90的连接处不会发生断裂,可以在基部92背对锯齿部100的表面与连接部90的第二侧壁92b连接处设置成弧面过渡,此时,基部92为所述弧面过渡后伸出连接部90的部分。
基部92与连接部90可以不采用一体结构制成,即基部92与连接部90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此时,表面98a与所述摆动平面平行。
为了提高锯片20在切割曲面过程中的安全性,连接部90与切割部100邻接的端壁不设置锯齿,优选地呈平面设置。如此当用户进行切割工作时,若误操作将所述端壁伸入工件内部,此时用户便无法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向前切割,如此避免了用户进行曲面切割时,改变切割方向导致连接部90被工件扭断,进一步避免了扭断的部分飞出伤害用户。
当然,为了增大锯片20不用于切割曲面时的有效切割长度,也可以在连接部90远离安装孔94的端面设置锯齿,连接部90的锯齿与锯齿部100锯齿同沿一条直线排列。同时为了便于锯片20单独使用时切割工件平面上某一位置,可以在连接部90上设置一个斜面,且所述斜面可以设置于安装孔94以及连接部90与基部92连接位置之间。当然,锯片20可以仅仅具有锯齿部100,而不在连接部90上设置锯齿,以及不具有所述斜面。
锯片20通过对传统锯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实现了安装锯片20的输出摆动的便携式切割机可以在工件上切割出曲面,拓展了传统摆动切割机的功能。即当使用者使用本发明的锯片20切割工件时,可以仅利用基部92进行切割,由于基部的宽度较窄,且从所述锯片的连接部一侧延伸出来,其在所述摆动输出轴的带动下,可以在工件表面切割出任意形状的曲面,给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极大的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
请一并参阅图1、图15和图16,便携式切割机10通过支撑组件21抵靠在工件上进行切割工作。支撑组件21包括用于抵靠在工件表面的底板102,和用于将底板102连接至便携式切割机10的连接组件104。
底板102大致呈平板形状,其具有用于抵靠在工件上的抵靠面,用于在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工件时,抵靠在工件的表面,使切割操作更加稳定,并且能够减少切割过程中的震动,防止因震动损坏锯片20。当底板102组装到便携式切割机10上时,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与所述抵靠面平行,从而便于使用锯片20沿着垂直所述抵靠面的方向切割工件。当便携式切割机10抵靠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割工作时,便携式切割机10的重心在工件表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抵靠面内,如此实现便携式切割机10能够被稳定的支撑而不会出现侧翻。
在底板102上设置有沿着所述长边延伸的锯片开槽106,以供锯片20能够从锯片开槽106伸出并穿过所述抵靠面进行切割工作。
在锯片开槽106远离摆动输出轴16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组件108。导向组件108用于为锯片20的摆动过程提供导向,以减小锯片20在摆动切割工件的过程中的震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33包括相对设置在锯片开槽106两侧的第一导向滚轮108a和第二导向滚轮108b。当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工件时,锯片20会被保持于第一导向滚轮108a和第二导向滚轮108b之间,并且在锯片20切割曲面时会抵靠在其中一个滚轮(第一导向滚轮108a或第二导向滚轮108b)上,此时滚轮(第一导向滚轮108a或第二导向滚轮108b)会发生转动,从而不会对锯片20的摆动运动构成阻碍,如此设置,可以在切割曲面过程中,防止锯片20发生偏移,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切割精度,同时减少了锯片20因震动过于剧烈断裂的风险。优选地,锯片20与第一导向滚轮108a或第二导向滚轮108b相接触的区域临近锯齿部100,并且所述接触的区域距离所述齿根的距离大于1毫米并小于20毫米,如此设置使导向组件33的导向及减震效果较好,并且在所述二个导向滚轮与所述齿根之间预留了1毫米的距离,从而实现有效避免了因导向滚轮的安装存在公差致使导向滚轮与所述锯齿之间产生磨损的问题。
底板102的抵靠面并不局限于长方形,其还可以制作成其他形状如圆形、三角形、其他多边形等等。
底板102相对于摆动输出轴16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使底板102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锯片,以能够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锯片20的所述摆动平面与所述抵靠面垂直,使所述摆动平面在所述抵靠面的投影为直线,底板102仅能够沿着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摆动输出轴16调节位置,如图1和图17所示,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底板102能够适配于不同尺寸的锯片的同时,并且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在底板102与连接组件104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连接,并且锁定机构可操作的处于释放所述底板使其能够相对于摆动输出轴调节位置的第一状态,以及锁定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摆动输出轴位置的第二状态,从而实现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固定底板102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102背对所述抵靠面的表面的凸台110,穿过凸台110并能够与连接组件104相螺纹连接的锁紧螺钉114,以及与锁紧螺钉114对应的螺母115。
凸台110具有相互垂直的长边和短边,且其长边与底板102的长边相平行,相应的在所述抵靠面上对应凸台110的位置形成凹槽以收容锁紧螺钉114。在凸台110上形成有贯穿凸台110且与锯片开槽106同向延伸的调节开槽112,锁紧螺钉114安装在所述抵靠面一侧的所述凹槽内,并穿过调节开槽112与连接组件104相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紧螺钉114的数量为两个,从而实现能够稳定的限定底板102的位置,并且在锁紧螺钉114与底板102之间设置垫片,以防止锁紧螺钉114损伤底板102。
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锯片进行切割工作时,需要调节底板102的位置,以使导向组件33能够适配于每种锯片不同的尺寸,此时用户可以放松锁紧螺钉114,底板102能够通过调节开槽112相对于锁紧螺钉114滑动以实现底板102能够沿着切割方向相对于摆动输出轴16调节位置,此时为所述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一状态;当用户调节完毕底板102的位置,并将锁紧螺钉114锁紧,此时底板102相对于摆动输出轴16被锁定位置,实现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连接组件104包括与所述锁紧螺钉114相连接的支座116,以及一个用于安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0的组装件118。
支座116安装至底板102的凸台110,并且支座116具有为凸台110移动时提供导向的导向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板为相对设置在支座116上的两个侧板118,且两个侧板120分别位于凸台110的一侧,实现将凸台110夹于两个侧板120之间,并且侧板120与凸台110相面对的表面相互贴合,如此实现当调节底板102时能够通过两个侧板120进行稳定的导向。
在两个侧板12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22,在连接板122上设置有与锁紧螺钉114对应的螺孔,用于使锁紧螺钉114从所述螺孔穿过以与螺母115相螺纹连接。
组装件118通过螺钉固定在支座116背对底板102的一侧,并且进一步通过螺钉固定至壳体12内的支撑座78上,由此实现的支撑组件21的固定。由于支撑座78为金属件,致使应力强度较好,从而可以使支撑组件21能够稳固的安装在支撑座78上。
当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工件时,会通过支撑组件21抵靠在工件表面上,此时锯片20在摆动输出轴16的带动下切割工件,并且锯片20的第三侧壁92c垂直底板70的所述抵靠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所述抵靠面与锯齿部100的切割线的夹角值范围为α,摆动输出轴16输出摆角的角度为β,当摆动输出轴16处于β/2摆角时,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切割线夹角的角度值为γ,则α的最大角度取值为γ+β/2,则α的最小角度取值为γ-β/2。其中,γ的取值选自80°至100°,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会有相对较好的切割效果,优选地γ的取值为90°,可以使便携式切割机10达到最佳的切割效果。β的取值可以为2.8°、3.2°或4°等等,此时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出α的范围,比如当γ为80°以及β为3.2°时,α的取值范围为78.4°至81.6°;当γ为90°以及β为3.2°时,α的取值范围为88.4°至91.6°,其余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了加快锯片20在切割工作过程中的散热速度,可以在便携式切割机10的壳体12内设置风扇,并且在壳体12靠近锯片20的位置设置朝向锯片20的出风口,并在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风道,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风扇能够带动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和出风口流向锯片20,从而能够加快了锯片20的冷却速度,如此避免了锯片20的温度过高而断裂,同时也避免了用户接触锯片20而被烫伤。
请参阅图1和图18,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上沿着摆动输出轴16的输出轴轴线R-R的周向设置有出风口124,且出风口朝向锯片20的连接部90纵长延伸的方向,如此实现从出风口124流出的气流能够最大面积的经过锯片20的表面,实现散热效果最佳。
所述风扇安装在电机14的电机轴上,其为电机散热的电机风扇40,并且在电机收容部22至出风口124之间设置有贯通的风道,以使电机风扇40产生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风道流向出风口124,并从出风口124流向锯片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收容部22沿着驱动轴轴线O-O的所述周向侧壁侧设置风道入口126,并且风道入口126临近电机14,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气流进入所述风道之前,首先能够带走电机14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充分利用电机风扇40工作产生的气流同时为电机14和锯片20散热。
请一并参阅图18和图19,所述风道的风道入口126设置在右半壳体37上,而出风口124设置在左半壳体35上,故所述风道需要从右半壳体37延伸至左半壳体35上,其中所述风道经过支撑座78,此时所述风道内流经的气流能够将偏心件46与拨叉48配合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了为传动机构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座78上对应右半壳体37和左半壳体35的位置形成有贯穿支撑座78的贯通孔128,此时籍由右半壳体37的风道入口126至支撑座78的贯通孔128,最后到达左半壳体35的出风口124,形成了一个畅通的风道,此时电机风扇40产生的气流首先能够为电机14进行散热,随即气流从风道入口126进入所述风道之后,会流经所述贯通孔128,此时气流会将支撑座78上因偏心件46和拨叉48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最后气流从出风口124流向锯片20,进一步为锯片20散热,从而实现通过设置所述风道致使便携式切割机10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
为了避免所述风道的气流直接流经偏心件46和拨叉48时,其携带的灰尘对偏心件46和拨叉48构成污染,故贯通孔128不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但优选地二者之间的侧壁厚度小于20毫米,此时对所述收容空间有着较佳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厚度小于等于5毫米,如5毫米、4毫米、3毫米、2毫米、1毫米或0.5毫米等。
为了增大进入风道入口126的气流强度,电机风扇40设计为离心风扇,如此配合风道入口126沿着电机收容部22的周向布置,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速增快,进而有着更好的散热效果。更进一步,电机收容部22的所述周向侧壁沿着进风孔23至风道入口126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大,如此设置使经过所述风道的气流流速进一步增大,散热效率达到最佳。
请参阅1,左半壳体35上设置有挡板125,且挡板125设置在摆动输出轴16伸出壳体12的部分的周向位置,出风口124设置在挡板125上,实现流出的气流吹向锯片20的切割方向,为锯片20散热的同时,也能够将锯片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吹走,使切割工作有着较佳的视线。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能在壳体12内设置一个独立于电机风扇40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可以直接设置对应出风口124的位置,如此实现从出风口124流出的气流流速快,实现对锯片20的散热达到最佳。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做出其它设计变更,但只要其功能和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0,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130。锯片130包括具有安装孔132的连接部134,以及从连接部134的第二侧壁136b上延伸出连接部134的基部138,设置在基部138上的锯齿部139。
锯片130的功能及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锯片2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134远离安装孔132的端面至安装孔132圆心的水平距离,大于基部138上任一点至安装孔132圆心的水平距离,即连接部134远离安装孔132的一端水平凸出基部138。当便携式切割机通过锯片130在工件上切割曲面时,只有基部138能够在工件切开的缝隙中进行切割,而连接部134凸出的部分会被工件平面挡住,从而连接部134无法进入工件被切开的缝隙中,如此设置可以防止连接部134进入切割的缝隙中,进而防止了连接部134被曲面施加垂直所述摆动平面方向的压力而使锯片130损坏,同时也会提醒使用者需要调整角度,使连接部134的凸出部分不再接触工件表面,实现切割过程更加安全顺畅。
请参阅图21,为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140。锯片140包括具有安装孔142的连接部144,以及从连接部144的第二侧壁146b上延伸出连接部144的基部148。
锯片140的功能及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锯片2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144的第一侧壁146a与连接部144远离安装孔150的端壁之间为弧面过渡。如此设置,可以降低锯片140的质量,从而在切割工件的过程中,锯片140的震动较小,使切割更加精确,并且其自身不容易被震动损坏。
请参阅图22,为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152。锯片152包括具有安装孔154的连接部156,以及从连接部156的第二侧壁158b上延伸出的基部160。
所述锯片152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锯片20功能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基部160的切割部为锯齿部162,且锯齿部162的齿尖沿圆弧排列,从而形成一条弧形切割线,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切割效率。优选地,所述圆弧形切割线的圆心与安装孔154的圆心重合,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降低锯片152切割工件时产生的震动。基部160背对锯齿部162的侧壁沿着直线延伸,能够有效减小基部160占用的空间,从而使锯片152在工件中切割曲面时更加灵活。
基部160延伸出连接部156之后延伸出一定长度,从而形成基部160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基部延伸方向依次选取所述圆弧形切割线的一点,该点与所述安装孔圆心的连线与基部160背对锯齿部162的侧壁存在一个交点,所述连线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孔圆心至所述交点的距离做差值h,则所述差值h依次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值h的最大取值为20毫米,此时锯片152切割工件会达到较佳的切割效果。
当然,如果将圆弧形切割线的两个自由端与其自身的圆心连接形成一个扇形,当安装孔154的圆心位于该扇形区域之外时,即安装孔154的圆心与弧形切割线的圆心不相重合,此时,所述差值h的最大取值可以设置的更小一些,比如小于20毫米,具体数值依照具体设计方案而定。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基部160的宽度,从而更加容易切割出曲面。
由于结构设置以及尺寸等方面因素,可能存在并非全部所述连线均与基部160背对锯齿部162的侧壁存在交点,但如果存在交点的部分,满足上述描述的情况,则均应该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3,为了进一步提高切割效率,锯齿部162的锯齿可以相对于基部160倾斜延伸,且其延伸方向朝向连接部156的第一边164,即锯齿沿着与基部160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如果此时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安装有前述实施方式介绍的底板,如此设置锯齿朝向,还可以在切割过程中拉紧底板和工件之间位置关系,使二者配合更加紧密,从而可以减少切割过程中的震动。
请参阅图22,为了增大锯片152不用于切割曲面时的有效切割长度,连接部156远离安装孔154的端面设置有锯齿,所述锯齿与锯齿部162的锯齿沿同一圆弧线排列。
请一并参阅图24和图2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166包括壳体168、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摆动输出轴170、支撑组件172、紧固件174以及锯片176。
壳体168包括机身壳体178和头壳180,并且机身壳体178与头壳18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电机设置于机身壳体178内,其通过电机轴输出转动。传动机构位于机身壳体178和头壳180内,其将电机输出的转动转换成摆动运动,并带动摆动输出轴170将摆动输出。摆动输出轴170收容于头壳180内,其一端呈多面体形状并伸出头壳180,该端中心区域沿摆动输出轴170的轴向设置有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与紧固件174相螺纹连接。为了使紧固件174与摆动输出轴17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紧固件174上套设有垫圈175。
支撑组件172包括连接件182和底板184。当支撑组件172组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66时,连接件182将夹于锯片176与头壳180之间,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连接件182从头壳180上脱落,底板184为锯片176切割工件提供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25和图26。连接件182由柔性材料制成,具有第一壳体186和第二壳体188,以及形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圆形孔190。其能够套设在头壳180外部,并用于固定支撑组件172与便携式切割机166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82为塑料制品。
将连接件18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是为了使其能够与头壳180配合的更加紧密。当连接件182套接至头壳180后,通过柔性材料的弹性形变便可以克服尺寸的公差,使连接件182与头壳180配合紧密。所述柔性材料还可以为橡胶、柔韧性较好的金属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但根据本发明揭示的内容,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所述柔性材料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第一壳体186和第二壳体188与便携式切割机166的头壳10相形配,即当支撑组件172组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66上时,其通过连接件182套接至便携式切割机的头壳上,此时,连接件182位于锯片176和头壳180之间,摆动输出轴170从圆形孔190伸出带动锯片176工作。在圆形孔190的孔口侧壁上设置有环形钢圈192,防止锯片176在工作过程中直接与圆形孔190的孔壁接触而磨损孔壁,从而起到保护连接件182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限定连接件182的位置,可增加连接件182与壳体168之间的摩擦阻力,如在第一壳体186和/或第二壳体188面向便携式切割机166的表面设置防滑层,如橡胶涂层,或者设置橡胶带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限定连接件182与便携式切割机166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及效果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在第一壳体186和第二壳体188围绕圆形孔19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螺钉孔193,用于与底板184固定连接。当然,螺钉孔193的位置和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描述,其可以根据结构设置需要设置在其他位置,数量也可以设置成三个、四个等等,只要能够牢固的固定连接件182与底板184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
通过连接件182可以非常便捷的将支撑组件172安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66,即将连接件182套接到便携式切割机166的头壳180外部,当需要拆卸时,首先将紧固件174卸下,此时便可以将连接件182连同锯片176一同从便携式切割机166上取下,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请一并参阅图25和图27。底板184包括配接件194、抵靠板196和导向组件198。
配接件194设置于抵靠板196上,并凸出于抵靠板196的表面,其与抵靠板196为一体结构制成,从而使底板184整体应力强度较好。在配接件19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200。当支撑组件172组装到便携式切割机166上,通孔200的轴线与摆动输出轴170的轴线重合,使用者拆卸锯片176时,可以通过通孔200观察锯片176的安装孔52是否套接在摆动输出轴170上,并可以穿过该通孔200安装或拆卸紧固件174。这样使用者在拆卸或安装锯片176时,便无需拆卸支撑组件172,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在配接件194围绕通孔200的区域设置有底板螺钉孔202。底板螺钉孔202的数量和位置均与连接件182的螺钉孔19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螺钉孔202的数量为两个,其位置分别与连接件182的两个螺钉孔192的位置相对应。当抵靠板196安装到连接件182时,为通过两个螺钉204锁紧二者位置关系。
抵靠板196大致呈平板形状,其背对配接件194的表面为一个抵靠面,用于在便携式切割机166切割工件时,抵靠在工件的表面,使切割操作更加稳定,并且能够减少切割过程中的震动,防止因震动损坏锯片176。所述抵靠面大致呈长方形,其具有一对长边线和一对短边线,当支撑组件172组装到便携式切割机166上时,摆动输出轴170的轴线延长线在所述抵靠面的延伸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长边线垂直,以及与所述短边线平行。两个所述短边线中,相对远离所述摆动输出轴的短边线与摆动输出轴170在所述抵靠面的投影距离为X;摆动输出轴170的轴线与锯片176的锯齿在所述抵靠面的投影距离为Y,因所述锯齿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因此投影距离Y为所述轴线与所述锯齿在所述抵靠面的最大投影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距离X≥投影距离Y,如此设置可以使锯片176切割工件时得到支撑组件172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撑。优选的,投影距离X≥40毫米,如此设置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切割的稳定性。
在抵靠板196远离配接件194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沿着抵靠板196纵长方向延伸的开槽204,其用于在便携式切割机166切割工件时收容锯片176,使锯片176能够穿过开槽204切割工件。
为了增强抵靠板196的应力强度,可以在抵靠板196设置配接件194的表面设置若干筋板。
导向组件198包括固定板206和二个滚轮208。
固定板206呈方形平板形状,其通过螺钉固定于底板184设置开槽204的位置。固定板206具有与开槽204相对应且同向延伸的固定板开槽210,其功能效果与开槽204相同。在靠近固定板开槽210的槽口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208。当便携式切割机166切割工件时,锯片176会被保持在二个滚轮208之间,并且在切割曲面时锯片176会抵靠在其中一个滚轮208上,此时滚轮208会发生转动,从而不会对锯片176的摆动运动构成阻碍,如此设置,可以在切割曲面过程中,防止锯片176发生偏移,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切割精度,同时减少了锯片176因震动过于剧烈断裂的风险。
抵靠板196的抵靠面并不局限于长方形,其还可以制作成其他形状如圆形、三角形、其他多边形等等。相应的,抵靠板196、配接件194和导向组件198的形状也会相应的改变,只要其技术精髓与本发明相同或者其变更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请一并参阅图28至图3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支撑组件212。支撑组件212包括具有连接件214和底板216。
支撑组件212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172的功能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底板216包括与连接件214连接的安装板218,组装在连接件上的抵靠板220,以及安装在抵靠板220上的导向组件222。
安装板218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呈长方体形状,并具有上表面224a和下表面224b。上表面224a沿着安装板218纵长方向的一端与连接件21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18与连接件214采用一体结构制成。在上表面224a上设置有若干螺钉孔,用于通过螺钉固定与抵靠板220的位置关系。上表面224a沿安装板218纵长方向远离连接件214的一端设置有一开槽226,并且开槽226沿着所述纵长方向延伸。开槽226具有槽口226a,并且槽口226a的侧壁形成凹陷,为导向组件222预留一定空间。当安装板218与抵靠板220组装在一起时,下表面224b与抵靠板220相配接。
抵靠板220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呈长方体形状,并具有用于抵靠工件的抵靠面220a。抵靠板220背对抵靠面220a的表面220b用于与安装板218的下表面224b配接。表面220b设置与安装板218的螺钉孔相对应的螺钉孔,从而实现抵靠板220与安装板218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二者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抵靠板220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从而使抵靠板220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抵靠板220对应安装板218的开槽226的位置设置有抵靠板开槽228,开槽226和抵靠板开槽228贯穿底板216,使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能够穿过开槽切割工件。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安装板218与抵靠板220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固,并且防止出现磨损安装板218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抵靠板220的表面220b的边缘设置有弯向安装板218的折边,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安装板218,并且能够起到进一步限位的作用。
导向组件222设置于抵靠板开槽228的槽口处,当抵靠板220与安装板218组装在一起时,导向组件222从开槽226的槽口226a伸出安装板218的上表面224a。导向组件222的具体功能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导向组件198基本相同,在此限于篇幅不进行重复介绍。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212的结构简单,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整体的应力强度有了大幅提高,使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31和图3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支撑组件230。
支撑组件230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212的功能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底板230的抵靠板232面向工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平面232a和第二平面232c,其中第二平面232c用于抵靠工件,且第一平面232a和第二平面232c的延伸平面相交,从而使抵靠部233设置开槽以及安装有导向组件234的部分向着远离第一平面232a的方向翘起。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小震动对切割的影响,即锯片会穿过所述开槽,然后切割工件,所以锯片与工件接触的位置震动最为剧烈,本实施方式中,抵靠板232仅由第一平面232a抵靠工件,而第二平面232c会向着远离工件的方向翘起,从而使抵靠板232不会与震动最剧烈的区域发生接触,从而减少了底板230的震动,进而减少了由底板230传递给便携式切割机的震动,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前述多个实施方式介绍的支撑组件和锯片,可以单独作为一套附件产品,由于采用了套接的方式将底板安装至便携式切割机上,因此不需要对便携式切割机的壳体进行改进,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当然,与所述底板配合使用的锯片并不限于前述介绍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锯片,如圆锯片、直锯片等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只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底板进行简单修改便可使用。
更进一步的,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支撑组件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具有可调位置的底板的结构,由此当前述多个实施方式介绍的支撑组件和锯片单独作为附件产品时,通过使支撑组件的底板位置可调,从而使支撑组件能够适配更多种类的锯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中的便携式切割机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的变化形式,但其采用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
壳体;
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并输出摆动的摆动输出轴;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并输出转动;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摆动输出轴的摆动的传动机构;
安装在所述摆动输出轴上进行摆动切割的锯片,并具有切割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扇,以及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进风孔,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锯片的位置设置朝向所述锯片的出风口,并在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风道具有风道入口,且所述风道入口沿所述电机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沿着所述电机轴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机的部分包括端壁和周向围绕所述电机的侧壁,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端壁,所述风道入口设于所述侧壁,所述侧壁沿着所述进风孔至所述风道入口的内径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形成收容所述传动机构的支撑座,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支撑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收容所述传动机构的收容空间,所述风道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侧壁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2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摆动输出轴伸出所述壳体的周向位置设置挡板,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挡板上。
CN201110240861.3A 2011-08-18 2011-08-18 便携式切割机 Active CN102950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0861.3A CN102950333B (zh) 2011-08-18 2011-08-18 便携式切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0861.3A CN102950333B (zh) 2011-08-18 2011-08-18 便携式切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333A true CN102950333A (zh) 2013-03-06
CN102950333B CN102950333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76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0861.3A Active CN102950333B (zh) 2011-08-18 2011-08-18 便携式切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03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271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吹尘部件
CN108312018A (zh) * 2018-03-07 2018-07-24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12009796A (zh) * 2019-03-06 2020-12-01 金洁 一种包装箱用的打包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4432A (en) * 1925-01-05 1927-10-04 Harry W Howland Combination portable electric saw and drill
US1745293A (en) * 1926-08-07 1930-01-28 Fred L Campbell Portable power handsaw
CN201519800U (zh) * 2009-09-24 2010-07-0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202943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2029431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4432A (en) * 1925-01-05 1927-10-04 Harry W Howland Combination portable electric saw and drill
US1745293A (en) * 1926-08-07 1930-01-28 Fred L Campbell Portable power handsaw
CN201519800U (zh) * 2009-09-24 2010-07-0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202943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2029431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271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吹尘部件
CN108312018A (zh) * 2018-03-07 2018-07-24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8312018B (zh) * 2018-03-07 2023-10-13 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12009796A (zh) * 2019-03-06 2020-12-01 金洁 一种包装箱用的打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333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1394B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10774487B2 (en) Handheld blower having engine cooling flow
JP5979364B2 (ja) 携帯用ブロワ
CN102423816A (zh) 便携式切割机的锯片以及使用所述锯片的便携式切割机
US11045938B2 (en) Power tool
GB2513229A (en) Handheld Blower
CN106921263B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US20080035361A1 (en) Electric hand-held power tool
JP2007007821A (ja) 電動工具
CN102950333B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11376678B2 (en) Reciprocating saw
CN102950332B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11873824B2 (en) Blower
JP2008157179A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US20210394288A1 (en) Reciprocating saw
WO2021114897A1 (zh) 电动工具
JP2004066439A (ja) 電動工具
CN106508446A (zh) 修枝机
WO2012022269A1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20120152504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air-guiding element
CN106914865B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6914866B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07777233U (zh) 一种离心风扇及料理机
CN114829781A (zh) 碎屑鼓风机
CN111823283A (zh) 一种理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