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7115B - 风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7115B
CN102937115B CN201110232058.5A CN201110232058A CN102937115B CN 102937115 B CN102937115 B CN 102937115B CN 201110232058 A CN201110232058 A CN 201110232058A CN 102937115 B CN102937115 B CN 102937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idewall
gap
fan structur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20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7115A (zh
Inventor
萧惟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20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7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7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7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风扇结构,其包含一定子、一转子及一第一构件。转子枢设于定子,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第一构件位于第一间隙,第一构件为一具有多个微孔隙的结构体。第一构件适于阻挡外界异物或是外界液体经由第一间隙而侵入至风扇结构内。借此,令第一构件阻隔外界的水液、粉尘进入转体内,使风扇具有防水防尘的效果,并避免异音以及摩耗等问题的发生。

Description

风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结构,特别是一种具防水结构的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智能型手机、卫星导航、个人数字助理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演进。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逐渐小型化,再加上电子零组件高密度排列,使得可携式电子产品内部的散热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若光靠设置一散热鳍片于可携式电子产品内,使散热鳍片对可携式电子产品内部进行散热的效率,将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故目前的散热手段利用散热风扇搭配散热鳍片,以对可携式电子产品内部强制进行热对流,以加快电子零组件的散热速度。
由于散热风扇以其一转子的一转轴与一定子的一轴承相互枢接,并使转子上的一扇叶相对定子产生高速的旋转,以令散热风扇在可携式电子产品内部产生一强制气流而进行散热。
由于散热风扇的转子与定子之间必定会有间隙的存在,于是外界的水液、粉尘等物质将容易进入散热风扇内,使得散热风扇内的电子零件受到破坏而造成散热风扇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散热风扇的防水设计便显得格外重要,以避免散热风扇内的电子零件受到破坏而影响散热风扇的寿命。为了提升散热风扇的防水性,有将散热风扇的各零件或部分零件批覆一防水层,以避免水液或是粉尘直接对散热风扇内部的电子组件产生危害。
然而,即使于散热风扇的各零件上批覆有防水层,散热风扇的转子与定子之间依旧会有间隙的存在。如此一来,外界的水液或是粉尘将依旧可通过此间隙而进入散热风扇内,使得散热风扇内的转轴或轴承产生锈蚀的情况,或者粉尘阻塞于转轴与轴承之间,造成散热风扇产生异音以及摩擦耗损的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结构,解决由于风扇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有间隙,外界的水液或是粉尘通过此间隙而进入散热风扇内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揭示的风扇结构,其包含一定子、一转子及一第一构件。转子枢设于定子,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第一构件位于第一间隙,第一构件为一包含多个微孔隙的结构体。第一构件适于阻挡外界异物,以阻止外界异物经由第一间隙而侵入至风扇结构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的风扇结构,通过第一构件设置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以令第一构件吸收或阻挡外界的液体或粉尘,以避免风扇结构受到液体或粉尘的入侵而造成异音或是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第五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第六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第七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第10图为第八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第11图为第九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10包含有一定子100、一转子200及一第一构件310。定子100包含一基座110以及设置于基座110上的一轴承120,转子200包含一转体210以及设置于转体210内的一转轴220,且转体210上具有多个扇叶400。转轴220枢设于轴承120,且转体210罩覆住轴承120,转体210并与基座110夹一第一间隙240。更进一步来说,外界空气可通过第一间隙240进入转体210内而与转轴220或轴承120接触。
此外,第一构件310可为一包含有多个微空隙的环形结构体,通过其具有微空隙的特征而使得第一构件310为一可吸收液体(如水、茶、咖啡)的结构体。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概略为一矩形。注意的是,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非用以限定本实施例,熟悉此项技艺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而适当的调整。此外,第一构件310可以是一金属烧结品、一化学纤维体、一海绵或是一毛刷等,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第一构件310的材质只要能够具有吸收液体的特性即可。第一构件310设置于转体210上,且位于第一间隙240。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构件310填补了至少部分的第一间隙240,使得外界的异物,如粉尘,受到第一构件310的阻挡而较不易进入转体210内。
并且,由于第一构件310具有吸收液体的特性,因此当风扇结构10受到外界液体的泼溅或倾倒于其上时,原本欲通过转体210以及基座110之间的第一间隙240而流入风扇结构10内部的液体将会被第一构件310所吸收。并且,通过第一构件310设置于转体210上,使转体210带动第一构件310相对于基座110旋转而产生离心力,以将第一构件310所吸附的液体通过离心力而被甩出风扇结构10外。如此一来,第一构件310除了提供风扇结构10具有防尘的效果外,还提供良好的防水及排水效果。
此外,第一构件310的材质也可以是一高膨胀率材质。如此可使得当第一构件310吸附液体时,第一构件310的体积因膨胀而填补更多的第一间隙240的空间,甚至填充满第一间隙240,以增加第一构件310对于外界液体与粉尘的阻挡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还可进一步地以黏贴或是包覆射出的方式形成于转体210上。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更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转体210为一杯形罩体,转体210具有环型的一侧壁211以及位于侧壁211相对两端的一封闭端2101及一开口端2102。其中开口端2102朝向基座110,第一间隙240为开口端2102处的侧壁211与基座110之间的间距所构成。此外,侧壁211还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212及一外壁面213,内壁面212朝向轴承120,扇叶400设置于侧壁211的外壁面213上。第一构件310介于内壁面212与外壁面213之间。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位于第一间隙240,因此可避免外界的粉尘及水液经由第一间隙240进入风扇结构10内,以避免粉尘影响转轴220相对轴承120旋转时的顺畅度,以及避免水液对转轴220及轴承120所造成的锈蚀影响。如此一来,可相对地提升风扇结构10的产品使用寿命。
请接着参照图4,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概略为一三角形。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构件310邻近于内壁面212的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构件310邻近于外壁面213的一侧的厚度。如此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第一构件310相对基座110旋转时,第一构件310所吸附的液体能够更有利的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离开第一构件310。
请接着参照图5,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轮廓概略为一三角形的部分轮廓。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构件310邻近于内壁面212的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构件310邻近于外壁面213的一侧的厚度。并且,第一构件310还突出于外壁面213。如此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第一构件310相对基座110旋转时,第一构件310所吸附的液体能够更有利的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离开第一构件310。
请接着参照图6,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轮廓概略为一圆形的部分轮廓。并且,第一构件310还突出于外壁面213。如此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第一构件310相对基座110旋转时,第一构件310所吸附的液体能够更有利的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离开第一构件310。
请接着参照图7,图7为第五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下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的多处部分体积还突出于外壁面213,且这些突出于外壁面213的第一构件310部分体积彼此间隔排列而环绕于转体210。如此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第一构件310相对基座110旋转时,第一构件310所吸附的液体能够更有利的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离开第一构件310。
请接着参照图8,图8为第六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相异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设置于转体210上的结构特征,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设置于基座110上,且位于第一间隙240。第一构件310介于内壁面212与外壁面213之间。第一构件310填补了至少部分的第一间隙240,使得外界的粉尘受到第一构件310的阻挡而较不易进入转体210内。其中,第一构件310的截面积的外形概略为一矩形,但不以此为限。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构件310还可以黏贴或是包覆射出的方式形成于基座110上。
请接着参照图9,图9为第七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位于开口端2102处的侧壁211上还具有一凸缘216,凸缘216由外壁面213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所延伸,。第一构件310设置于侧壁211上,且第一构件310由侧壁211具内壁面212的一侧延伸至凸缘216的端缘处。
此外,基座上还竖立有一挡墙140,挡墙140介于侧壁211与轴承120之间。并且,挡墙140与侧壁211之间还形成有一第二间隙250,第二间隙250连接第一间隙240。更进一步来说,外界空气需通过第一间隙240及第二间隙250才能与位于转体210内的转轴220或轴承120接触。此外,风扇结构10还具有一第二构件320,第二构件320与第一构件310同样是为一可吸收液体(如水、茶、咖啡)的结构体。第二构件320设置于挡墙140上,并位于第二间隙25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外界液体或粉尘需要经过更狭长的第一间隙240以及第二间隙250才有机会进入风扇结构10内,如此可使风扇结构10具有更佳的防尘与防水效果。更进一步地,第一构件310及第二构件320还可通过黏贴或是包覆射出的方式而分别形成于侧壁211及挡墙140上。
请接着参照第10图,第10图为第八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组合方法与第七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位于开口端2102处的侧壁211上还具有一凸缘216,凸缘216由外壁面213朝外壁面213的法线方向所延伸。第一构件310设置于基座110上,且第一构件310由侧壁211具内壁面212的一侧延伸至凸缘216的端缘处。此外,基座上还竖立有一挡墙140,挡墙140介于侧壁211与轴承120之间。并且,挡墙140与侧壁211之间还形成有一第二间隙250,第二间隙250连接第一间隙240。此外,风扇结构10还具有一第二构件320,第二构件320与第一构件310同样是为一可吸收液体(如水、茶、咖啡)的结构体。第二构件320设置于侧壁211上,并位于第二间隙25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外界液体或粉尘需要经过具有更狭长的第一间隙240以及第二间隙250才有机会进入风扇结构10内,如此可使风扇结构10具有更佳的防尘与防水效果。更进一步地,第一构件310及第二构件320还可通过黏贴或是包覆射出的方式而分别形成于基座110及侧壁211上。
请接着参照第11图,第11图为第九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风扇结构10具有一第二构件320,第二构件320可为一环型体。第二构件320设置于基座110上而与第一构件310相并排,第二构件320邻近于侧壁211具内壁面212的一侧。其中,第一构件310与第二构件320的截面积外型概略为一弧形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更进一步地,第一构件310及第二构件320还可通过黏贴或是包覆射出的方式而分别形成于侧壁211及基座110上。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外界液体或粉尘受到第一构件310及第二构件320的吸收或阻挡而更不易进入风扇结构10内,以提升风扇结构10的防尘与防水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风扇结构,通过第一构件设置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以令第一构件吸收或阻挡外界的液体或粉尘,以避免风扇结构受到液体或粉尘的入侵而造成异音或是耗损的问题。此外,通过第一构件的各种特殊的几何形状设计,使得第一构件所吸附的液体能够更有效的通过第一构件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排除。并且,风扇结构通过增设凸缘、挡墙以及第二构件,使得外界液体或粉尘更不易进入风扇结构内,以提升风扇的防尘与防水效果。

Claims (16)

1.一种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定子;
一转子,枢设于该定子,该定子与该转子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以及
一第一构件,位于该第一间隙,该第一构件为一具有多个微孔隙的结构体,该第一构件适用于阻挡外界异物,以阻止外界异物经由该第一间隙而侵入至该风扇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为一金属烧结品、一化学纤维体、一海绵或是一毛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设置于该转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子具有环型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该第一构件邻近该内壁面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该第一构件邻近该外壁面的一侧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有环型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该第一构件的至少部分体积突出该外壁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有环型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该侧壁邻近该定子的一端具有一凸缘,该第一构件由该侧壁具该内壁面的一侧延伸至该凸缘的端缘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结构包含一第二构件,该定子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与该转子夹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连接该第一间隙,该第二构件设置于该挡墙上,并位于该第二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构件为一金属烧结品、一化学纤维体、一海绵或是一毛刷。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结构包含一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设置于该定子,并与该第一构件相并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构件为一金属烧结品、一化学纤维体、一海绵或是一毛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设置于该定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有环型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该侧壁邻近该定子的一端具有一凸缘,该第一构件由该侧壁具该内壁面的一侧延伸至该凸缘的端缘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结构包含一第二构件,该定子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与该转子夹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连接该第一间隙,该第二构件设置于该挡墙上,并位于该第二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构件为一金属烧结品、一化学纤维体、一海绵或是一毛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的材质为一可吸收液体的高膨胀率材质,该第一构件适用于吸收外界液体,以阻止外界液体经由该第一间隙而侵入至该风扇结构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有环型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该第一构件系介于该内壁面及外壁面之间。
CN201110232058.5A 2011-08-15 2011-08-15 风扇结构 Active CN102937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2058.5A CN10293711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风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2058.5A CN10293711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风扇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115A CN102937115A (zh) 2013-02-20
CN102937115B true CN102937115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69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2058.5A Active CN10293711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风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7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6579A (zh) * 2015-04-03 2015-07-29 邹中宝 一种轴流风机扇叶转轴控制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579A (zh) * 2004-09-17 2006-03-2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承载框架的鼓风机
CN201228657Y (zh) * 2008-05-08 2009-04-29 鑫贺精密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新型散热风扇之防漏油防尘结构
CN101651427A (zh) * 2009-09-16 2010-02-17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装置的通风散热装置
CN102128173A (zh) * 2010-01-20 2011-07-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1595A (ja) * 1990-07-20 1992-03-16 Nishimura Denki Kk 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579A (zh) * 2004-09-17 2006-03-2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承载框架的鼓风机
CN201228657Y (zh) * 2008-05-08 2009-04-29 鑫贺精密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新型散热风扇之防漏油防尘结构
CN101651427A (zh) * 2009-09-16 2010-02-17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装置的通风散热装置
CN102128173A (zh) * 2010-01-20 2011-07-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115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1164B2 (ja) 箱型車載制御装置
CN201461555U (zh) 风扇防尘防漏油结构
CN102817870B (zh) 散热风扇
JP2004190660A5 (zh)
CN102937115B (zh) 风扇结构
CN205945353U (zh) 一种自散热电机和无人机
CN201851378U (zh) 防水型散热风扇的导热结构
CN203231504U (zh) 移动空调的打水装置和移动空调
CN202488280U (zh) 电机
CN207354767U (zh) 一种船载测速测距雷达的散热防尘装置
CN206790818U (zh) 地铁信号控制器盒
CN105370599A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5298055U (zh) 一种扇叶和具有其的散热风扇
CN205829356U (zh) 一种自散热电机及无人机
CN201301810Y (zh) 压缩机
CN103671157B (zh) 风扇
CN206399965U (zh) 一种超声波测风仪外壳
CN207321039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减速电机箱体
CN200989331Y (zh) 防震风扇的框架结构
CN205830135U (zh) 一种能够防潮湿的柔性电路板
CN210179471U (zh) 一种多广角led路灯
CN2695697Y (zh) 散热扇的壳体构造
CN218293866U (zh) 一种新型降噪隔震水环真空泵
CN202248588U (zh) 隔热结构和隔热型屋顶结构
CN213687363U (zh) 一种海水源热泵运行用节能温度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