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4486B -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4486B
CN102934486B CN201180027468.4A CN201180027468A CN102934486B CN 102934486 B CN102934486 B CN 102934486B CN 201180027468 A CN201180027468 A CN 201180027468A CN 102934486 B CN102934486 B CN 102934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reception
condition
base station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4486A (zh
Inventor
洼田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34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4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4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移动站中呼叫损失的发生,构成eNB(10)的通信单元(11)从邻近自身eNB的另一eNB接收由自身eNB构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另一eNB构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第一接收质量和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另一eNB无线电通信的UE测量。控制单元(12)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UE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第一条件的UE相关联的呼叫,第一条件为第一接收质量高于第二接收质量。可替代地,控制单元(12)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的UE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UE相关联的呼叫,第二条件为第一接收质量和第二接收质量之差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

Description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更具体地,涉及通过移动站在无线电基站之间执行越区切换(handover)时的呼叫允许技术。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的引入已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并正被标准化。在LTE中,相较于当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可以提高通信速度。
具体地,在LTE中,下行无线电接入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上行无线电接入系统采用SC(单载波)-FDMA。
OFDMA是使用频率的正交性多路复用多个载波(一般称为副载波)的数字调制系统。OFDMA的其中一个特性是其对衰落和多径干扰具有高容忍。
相比之下,SC-FDMA具有与OFDMA相似的特性。SC-FDMA与OFDMA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断地将副载波分配给用户。因而,与OFDMA相比,期望SC-FDMA可以提高功率效率。上行无线电资源被划分为频率分量和时间分量,划分后的无线电资源被分配给用户。
此外,为了提高整个系统中的通信速度,已经检查了为有效利用LTE中的有限无线电资源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一种措施包括在小区间分布负荷的功能。粗略来讲,该功能是当一个小区中存在聚集的移动站(UE)时,使UE(用户设备)被越区切换到相邻小区,以避免负荷仅被施加到特定小区的情况。因此,期望存在于小区边界上的UE的吞吐量和整个系统的吞吐量都能得到提高。
具体地,当被从UE到无线电基站(eNB:增强节点B)的测量报告触发时,LTE中的越区切换被执行。在NPTL1中限定了事件A1至A5作为测量报告的类型。在事件A1至A5中,当满足下式(1)所示条件时,从UE发送具体触发该越区切换的事件A3。
Mn+Ofn+Ocn-Hys>Ms+Ofs+Ocs+Off...(1)
在上式(1)的左手侧,Mn表示相邻小区中的接收质量。符号Ofn是关于相邻小区中使用的频带的偏移。符号Ocn是特定于相邻小区的偏移。符号Hys是关于事件A3的滞后参数。同时,在上式(1)的右手侧,Ms表示服务小区(servingcell)的接收质量。符号Ofs是关于服务小区中使用的频带的偏移。符号Ocs是特定于服务小区的偏移。符号Off是关于事件A3的偏移参数。
一般说来,当由UE自身测得的相邻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n超过服务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s时,UE将事件A3发送至eNB,从而请求越区切换。应注意,接收质量Mn和Ms可以包括在事件A3中。
顺便说一句,当偏移Ocn的值变大时,更容易满足上式(1)所示的条件。相反,当偏移Ocn的值变小时,更难满足上式(1)所示的条件。简言之,通过改变偏移Ocn,可能很容易执行越区切换,或很难将UE越区切换到特定相邻小区。
因而,当eNB的小区负荷较高时,eNB改变偏移Ocn,并将该改变包括在广播信息或控制信号中以将其通知给UE,从而使UE发送事件A3。因此,通过负荷分布功能执行越区切换。
此外,当分配无线电资源给UE时,eNB一般使用PF(正比公平)调度。在PF调度中,考虑了各小区的吞吐量与UE间的吞吐量的公平性。换句话说,当eNB的小区中存在众多UE时,eNB可能不能保证各UE要求的服务质量。
因此,作为UE的越区切换目的地的eNB(在下文中有时称为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估计其自身的小区负荷,并根据下式(2)确定该eNB是否能够接受新呼叫(更具体地,承载(bearer))。当满足下式(2)所示条件时,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呼叫。在以下描述中,与UE通信的eNB由越区切换源eNB表示以将其与越区切换目的地eNB区分开来。
L_c+L_d<L_th...(2)
在式(2)中,L_c表示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中的当前负荷量。此外,L_th表示确定是否可以接受呼叫的阈值(在下文中称为呼叫允许阈值)。此外,L_d表示由接受新呼叫导致其增加的负荷量(在下文中称为负荷增加量),并且一般使用固定值作为该负荷量。使用固定值的原因是因为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没有关于UE的无线电状态的信息,所以不可能准确估计负荷增加量L_d。
作为参考技术,PTL1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当UE要求的服务质量较高时,连接至越区切换源eNB和越区切换目的地eNB的上位节点在进行上述呼叫允许控制的同时并行地开始发送用户数据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从而根据在两个eNB之间转移用户数据的处理来减轻负荷。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TL1:3GPPTS36.331,“无线电资源控制(RRC)”,V9.1.0,2009年12月,P.73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03865
PTL2: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7147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NPTL1和PTL1存在的问题是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可能伴随着通过负荷分布功能进行的越区切换的执行而被降低。这是因为,当极大地改变偏移(Ocn)时,众多移动站同时被强制越区切换到相邻小区,引起作为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基站的拥塞。
避免这个问题的一种措施可包括对通过负荷分布功能进行的越区切换的执行进行抑制的措施。然而,如果采取该措施,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的负荷根本不会减少,从而引起无法被越区切换的移动站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作为另一参考技术,PTL2公开了一种软越区切换控制技术,其用于当由移动站测量的服务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与相邻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之比超过预定阈值时,除了经过服务小区的通信路径之外还建立经过相邻小区的通信路径。然而,使用该技术不可能解决前述问题,其与有效利用无线电资源相悖。首先,该技术不适用于比如LTE之类的采用硬越区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移动站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示例性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的基站包括: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测量。所述控制装置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的基站包括: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请求装置,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正执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所述请求装置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方面的基站包括: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所述距离由所述另一基站测量。所述控制装置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方面的基站包括: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请求装置,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通信装置测量所述自身站与一个或多个与所述自身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所述请求装置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以及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将由所述第二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第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通知给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以及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由所述第二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第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所述第一基站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以及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并将关于该距离的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以及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并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提供了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该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提供了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该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由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提供了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该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以及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提供了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该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测量所述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请求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接收由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以及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示例性方面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测量所述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请求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移动站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第一个原因是,当多个移动站通过负荷分布功能执行越区切换时,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移动站(即使未执行负荷分布,其也应优选被越区切换)被优先进行越区切换,使得可以避免作为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基站中拥塞的发生。
第二个原因是,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移动站(其原本应优选地不被越区切换)在原来的小区中继续通信,使得可以避免呼叫损失率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X2越区切换过程的序列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使用的负荷增加量估计表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S1越区切换过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X2越区切换过程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请求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呼叫允许请求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图1至13,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第一至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和应用该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描述。贯穿附图,相同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为了使描述清晰,将适当地省略重复描述。
此外,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以符合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为示例进行描述。然而,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符合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符合采用硬越区切换的另外的通信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包括两个彼此邻近的eNB10_1和10_2(在下文中有时总地由数字10表示)、UE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0以及服务网关(S-GW)40。eNB10和MME30通过S1-MME链路连接。此外,eNB10和S-GW40通过S1-U链路连接。此外,eNB10_1和eNB10_2通过X2链路连接。此外,eNB10和UE20之间的无线电区段一般称为UU链路。在以下描述中,S1-MME链路和S1-U链路可总地称为S1链路。此外,S1链路和X2链路可总地称为回程链路。
在上述组件中,符合LTE的典型UE、MME以及S-GW可分别用作UE20、MME30以及S-GW40。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同时,如图2所示,eNB10包括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和呼叫控制单元12。
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经由X2链路执行与相邻eNB的通信,并经由S1链路执行与MME30和S-GW40中至少一个的通信。
此外,粗略来讲,呼叫控制单元12执行与UE20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具体地,呼叫控制单元12包括UU链路通信单元121和控制器122。UU链路通信单元121经由UU链路执行与UE20的无线电通信。控制器122控制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和UU链路通信单元121,从而执行与越区切换相关联的呼叫允许控制和信号传递。eNB10也具有使用PF调度分配无线电资源给UE20的功能,类似于符合LTE的典型eNB。
接下来,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首先,参考图3至6,将对使用X2链路时的越区切换(在下文中称为X2越区切换)的过程的示例进行详细描述。然后,参考图7,将对使用S1链路时的越区切换(在下文中称为S1越区切换)的过程的示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这两个越区切换过程中,将以图1所示eNB10_1是越区切换源eNB(由eNB10_1形成的小区11_1为越区切换源小区)且eNB10_2是越区切换目的地eNB(由eNB10_2形成的小区11_2为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情况为示例进行描述。
【X2越区切换过程的示例】
如图3所示,当eNB10_1的负荷变高(例如,当连接至eNB10_1的UE的数量增加)时,eNB10_1改变上述偏移Ocn,并将该改变包括在广播信息或控制信号中以将其通知给UE20(步骤S101)。
此时,UE20测量相邻小区11_2中的接收质量Mn和服务小区11_1中的接收质量Ms。当满足上式(1)所示条件时,UE20将包括接收质量Mn和Ms的事件A3发送到eNB10_1(步骤S102)。总之,根据偏移Ocn的改变(负荷分布功能),即使相邻小区11_2中的接收质量Mn没有超过服务小区11_1中的接收质量Ms,也可以发送事件A3。在以下描述中,仅事件A3被当作测量报告。该接收质量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时,越区切换源eNB10_1将包括接收质量Mn和Ms的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步骤S103)。越区切换源eNB10_1可将接收质量Mn和Ms之差包括在越区切换请求中以将其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
在接收到越区切换请求时,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执行如图4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步骤S104)。
具体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中的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经由X2链路接收越区切换请求。此外,呼叫控制单元12中的控制器122从越区切换请求中提取越区切换源小区11_1中的接收质量Ms和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11_2中的接收质量Mn(步骤S201)。
控制器122然后比较接收质量Ms和Mn,以确定接收质量Mn是否高于接收质量Ms(步骤S202)。
作为结果,当Mn>Ms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即使负荷分布未被执行,优选地其其也应被越区切换)。控制器122然后正常估计当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自身eNB10_2的负荷增加量L_d(步骤S203)。短语“正常估计”是指类似于未通过负荷分布执行的正常越区切换操作的情况来估计负荷增加量L_d。例如,优选的是,控制器122参考图5所示的负荷增加量估计表123根据UE20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负荷增加量L_d。在表123中,当eNB10_2的上限负荷量(换句话说,总资源量)限定为“1”时,负荷增加量L_d是相对负荷量,并指示由于要求的比特率较高,当呼叫被接受时,负荷会增加。
同时,当上面步骤S202中Mn≤Ms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根据负荷分布的执行已被强制越区切换的UE(换句话说,为在越区切换源小区10_1中以良好条件执行通信、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控制器122然后相较于上面步骤S203将负荷增加量L_d估计得更高(步骤S204)。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控制器122将正常越区切换操作中的负荷增加量乘以大于“1”的系数α(在图5所示示例中为“1.2”),以估计负荷增加量L_d。
控制器122然后根据上式(2)确定是否可以接受新呼叫(步骤S205)。
当满足上式(2)所示条件时(当eNB10_2中的当前负荷量L_c和在上面步骤S203或S204中估计出的负荷增加量L_d之和没有超过呼叫允许阈值L_th时),控制器122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步骤S206)。当UE20保持多个承载时,控制器122为各个承载执行呼叫允许控制。当控制器122从多个UE接收测量报告时,控制器122为各个UE执行呼叫允许控制。
同时,当不满足上式(2)所示条件时,控制器122不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并结束处理。
回头参考图3,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将指示呼叫允许控制结果(是否可以接受呼叫)的越区切换请求确认经由X2链路发送到越区切换源eNB10_1(步骤S105)。
当越区切换请求确认指示“呼叫允许可能”时,越区切换源eNB10_1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到UE20,从而请求UE20执行越区切换(步骤S106)。
与此同时,越区切换源eNB10_1发送SN状态转移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从而将已用在与UE20的通信中的分组的序列号通知给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步骤S107)。因此,可以避免在来自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的分组传输中发生丢失或重复。
同时,UE20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从而通知该越区切换已经完成(步骤S108)。
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然后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到MME30(如必要,经由图1所示S-GW40),从而请求MME30切换MME30和UE20之间的路径(步骤S109)。
MME30切换该路径,并将指示该切换完成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步骤S110)。
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然后发送UE上下文释放到越区切换源eNB10_1,从而请求越区切换源eNB10_1删除关于UE20的信息(步骤S111)。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根据负荷分布的执行而已被强制越区切换的UE相关联的呼叫不太可能被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换句话说,可以抑制执行越区切换的UE的数量。因此,可以防止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中拥塞的发生。
此外,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的接收质量等于或高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的接收质量的UE可以继续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的通信。因而,即使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拒绝接受呼叫,在UE中发生呼叫损失的概率也很低(也就是说,可以避免呼叫损失率的增大)。
因此,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与根据负荷分布的执行而已被强制越区切换的UE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的负荷增加量被估计得更高,使得可以使用上式(2)所示的相关确定处理。因此,当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抑制对现有eNB的修改量(修改成本)。
此外,越区切换目的地eNB可执行如图6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越区切换目的地eNB可优先接受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
具体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中的控制器122除了执行图4所示上面步骤S201至S206之外,还执行步骤S207。总之,当上面步骤S202中Mn>Ms成立时,控制器122将接收质量Mn和Ms之差与预定阈值Mth进行比较(步骤S207)。
作为结果,当|Mn-Ms|≥Mth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可以通过越区切换显著提高通信质量的UE。然后,处理进行到上面的步骤S203,在其中正常估计负荷增加量L_d。
同时,当|Mn-Ms|<Mth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即使执行越区切换通信质量也没有太大改变的UE(换句话说,即使在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继续通信也不会有问题的UE)。然后,处理进行到上面的步骤S204,其中,将负荷增加量L_d估计得更高。
【S1越区切换过程的示例】
如图7所示,当eNB10_1的负荷变高时,eNB10_1改变偏移Ocn,并将该改变包括在广播信息或控制信号中以将其通知给UE20(步骤S301)。
此时,UE20测量相邻小区11_2中的接收质量Mn和服务小区11_1中的接收质量Ms。当满足上式(1)所示条件时,UE20将包括接收质量Mn和Ms的测量报告发送到eNB10_1(步骤S302)。
在使用S1链路的情况下,越区切换源eNB10_1将包括接收质量Mn和Ms的所要求的越区切换发送到MME30(如必要,经由图1所示的S-GW40)(步骤S303)。
MME30将包括接收质量Mn和Ms的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步骤S304)。
在接收到越区切换请求时,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使用接收质量Mn和Ms执行如图4或6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步骤S305)。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然后将指示呼叫允许控制结果的越区切换请求确认发送到MME30(步骤S306)。
MME30发送越区切换命令到越区切换源eNB10_1,从而将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的呼叫允许控制结果通知给越区切换源eNB10_1(步骤S307)。
当越区切换命令指示“呼叫允许可能”时,越区切换源eNB10_1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到UE20,从而请求UE20执行越区切换(步骤S308)。
与此同时,越区切换源eNB10_1发送eNBSN状态转移到MME30,从而将已用在与UE20的通信中的分组的序列号通知给MME30(步骤S309)。
MME30发送MME状态转移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从而转移从越区切换源eNB10_1通知来的序列号(步骤S310)。因此,可以避免来自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的分组传输中发生丢失或重复。
同时,UE20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从而通知该越区切换已经完成(步骤S311)。
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_2然后发送越区切换通知到MME30,从而通知UE20的越区切换的完成(步骤S312)。
MME30发送UE上下文释放命令到越区切换源eNB10_1,从而请求越区切换源eNB10_1删除关于UE20的信息(步骤S313)。
这样,类似于X2越区切换的情况,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抑制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并进一步优先接受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类似于图1那样来形成。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可以类似于图2那样来形成。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eNB的不同之处在于eNB10中的控制器122执行如图8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
具体地,类似于上面图4或6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控制器122经由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接收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s和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n(步骤S401)。
此时,与上述呼叫允许控制不同,控制器122正常估计负荷增加量L_d(步骤S402)。概括地说,控制器122为各个UE平等地估计负荷增加量而不进行任何区分。当执行估计时,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表123。
控制器122然后比较接收质量Ms和Mn,以确定接收质量Mn是否高于接收质量Ms(步骤S403)。作为结果,当Mn>Ms成立时,控制器122进一步确定接收质量Mn和Ms之差|Mn-Ms|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Mth(步骤S404)。
当上面步骤S403中Mn≤Ms成立时,或当上面步骤S404中|Mn-Ms|<Mth成立时,控制器122判断自身eNB10中的当前负荷量L_c和在上面步骤S402中估计出的负荷增加量L_d之和是否超过为根据负荷分布的执行而被强制越区切换的UE限定的呼叫允许阈值L_th1(步骤S405)。
作为结果,当L_c+L_d<L_th1成立时,控制器122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步骤S406)。相反,当L_c+L_d≥L_th1成立时,控制器122不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并结束处理。
同时,当上面步骤S403和S404中Mn>Ms和|Mn-Ms|≥Mth都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当前负荷量L_c和负荷增加量L_d之和超过了为即使未执行负荷分布也应优选越区切换的UE限定的呼叫允许阈值L_th2(L_th1<L_th2)(步骤S407)。
作为结果,当L_c+L_d<L_th2成立时,控制器122进行上面步骤S406,以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步骤S406)。同时,当L_c+L_d≥L_th2成立时,控制器122不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并结束处理。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负荷分布时,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更容易被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相反,与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不太可能被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
因此,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并进一步优先接受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
应注意,上面步骤S404不用必须执行。控制器122可仅仅根据上面步骤S403中的判定结果选择性地执行上面步骤S405和S407的其中之一。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构成为类似于图1。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eNB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如图9所示那样构成。
具体地,图9所示的eNB10包括UU链路通信单元13和呼叫允许请求单元14。
UU链路通信单元13经由UU链路执行与UE20的无线电通信。
同时,粗略来讲,呼叫允许请求单元14代替越区切换目的地eNB确定是否可以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并请求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根据确定结果接受呼叫(在下文中,这一系列处理将称为“呼叫允许请求处理”)。具体地,呼叫允许请求单元14包括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41和控制器142。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41经由X2链路执行与越区切换目的地eNB的通信,并经由S1链路执行与MME30和S-GW40中的至少一个的通信。控制器142控制UU链路通信单元13和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41,从而,如下所述,执行呼叫允许请求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10和11,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的示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图10所示X2越区切换过程的示例中,代替上面图3所示步骤S104执行步骤S112。
当越区切换源eNB10a_1的负荷变高时,与图3中上面步骤S101类似,越区切换源eNB10a_1改变偏移Ocn,并将该改变包括在广播信息或控制信号中以将其通知给UE20。此外,与上面步骤S102类似,UE20测量接收质量Mn和Ms,并发送包括所测量的接收质量Mn和Ms的测量报告给越区切换源eNB10a_1。
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时,越区切换源eNB10a_1在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之前执行如图11所示的呼叫允许请求处理。
具体地,越区切换源eNB10_1中的UU链路通信单元13经由UU链路接收测量报告。此外,呼叫允许请求单元14中的控制器142从测量报告中提取越区切换源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s和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的接收质量Mn(步骤S501)。
控制器142然后比较接收质量Ms和Mn,以确定接收质量Mn是否高于接收质量Ms(步骤S502)。作为结果,当Mn>Ms成立时,控制器142进一步确定接收质量Mn和Ms之差|Mn-Ms|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Mth(步骤S503)。
当上面步骤S503中|Mn-Ms|≥Mth成立时,在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时,控制器142正常估计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步骤S504)。例如,控制器142可参考图5所示负荷增加量估计表123来估计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
同时,当上面步骤S503中Mn≤Ms成立时或当上面步骤S504中|Mn-Ms|<Mth成立时,相较于上面步骤S504,控制器142将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估计得更高(步骤S504)。例如,控制器142将正常越区切换操作中的负荷增加量乘以上述系数α,从而估计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
控制器142然后根据下式(3)确定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是否能接受新呼叫(步骤S506)。
L_c_target+L_d_target<L_th...(3)
在上式(3)中,L_c_target表示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中的当前负荷量。该负荷量L_c_target定期(例如,针对每个子帧)被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41从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接收。
当满足上式(3)所示条件时,控制器142判断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能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以生成与UE20相关联的越区切换请求(步骤S507)。在S1越区切换的情况下,控制器142生成上面图7所示的所要求越区切换。
同时,当不满足上式(3)所示条件时,控制器142确定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不能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然后,控制器142不生成越区切换请求并结束处理。
回头参考图10,当在上述呼叫允许请求处理中生成越区切换请求时,越区切换源eNB10a_1进行上面图3所示的步骤S103,以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当生成所要求的越区切换时,越区切换源eNB10a_1进行上面图7所示的步骤S303,以将所要求的越区切换发送到MME30。
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进行到上面步骤S105而不执行呼叫允许控制,以将越区切换请求确认立即发送到越区切换源eNB10a_1。在S1越区切换的情况下,在从MME30接收越区切换请求时,越区切换目的地eNB10a_2进行到上面图7所示的步骤S306而不执行呼叫允许控制,以将越区切换请求确认立即发送到MME30。
这样,类似于图3,根据随后步骤S106至S111的序列被执行,由此将UE20越区切换到eNB10a_2。在S1越区切换的情况下,与图7类似,根据随后步骤S307至S313的序列被执行,由此同样将UE20越区切换到eNB10a_2。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负荷分布时,更有可能向越区切换目的地eNB请求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的允许。相反,不太可能向越区切换目的地eNB请求与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
因此,类似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并进一步优先接受与存在更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
另外,由于越区切换源eNB判定是否可以接受呼叫,因此优势在于,相较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呼叫允许控制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因而,本示例性实施例适用于UE高速移动的情况。同时,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较于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的优势是,X2链路或S1链路的流量负荷更低。
上面步骤S503不用必须执行。控制器142可仅仅根据上面步骤S502中的判定结果选择性地执行上面步骤S504和S505的其中之一。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构成为类似于图1。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可以构成为类似于图2。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eNB的不同之处在于eNB10中的控制器122执行如图12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
具体地,与上面图4所示的呼叫允许控制不同,控制器122经由回程链路通信单元11接收有关由越区切换源eNB测量的UE20与越区切换源eNB之间的距离Ds的信息(步骤S601)。越区切换源eNB可基于例如UE20的发送功率容易地计算距离Ds。可替代地,当UE20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时,越区切换源eNB可基于GPS接收器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距离Ds。
控制器122然后将距离Ds与预定阈值Dth进行比较(步骤S602)。作为结果,当Ds>Dth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即使未执行负荷分布也应优选被越区切换的UE(也就是说,假定Mn>Ms成立)。类似于上面步骤S203,控制器122然后正常估计自身eNB的负荷增加量L_d(步骤S603)。
同时,当上面步骤S602中Ds≤Dth成立时,控制器122确定UE20为根据负荷分布的执行被强制越区切换的UE(也就是说,假定Mn≤Ms成立)。类似于上面步骤S204,控制器122然后将负荷增加量L_d估计得更高(步骤S604)。
类似于上面步骤S205,控制器122然后根据上式(2)确定是否可以接受新呼叫(步骤S505)。
当满足上式(2)所示条件时,类似于上面步骤S206,控制器122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步骤S506)。同时,当不满足上式(2)所示条件时,控制器122不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并结束处理。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负荷分布时,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更有可能被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相反,与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不太可能被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
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构成为类似于图1。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可以构成为类似于图9。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eNB与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eNB的不同之处在于eNB10a中的控制器142执行如图13所示的呼叫允许请求处理。
具体地,与上面图11所示的呼叫允许请求处理不同,控制器142控制UU链路通信单元13测量UE20与自身eNB10a之间的距离Ds(步骤S701)。如上面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所示,控制器142可基于UE20的发送功率、GPS接收器获取的位置信息等计算距离Ds。
控制器142然后将距离Ds与预定阈值Dth进行比较(步骤S702)。作为结果,当Ds>Dth成立时,类似于上面步骤S504,当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时,控制器142正常估计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步骤S703)。
同时,当上面步骤S602中Ds≤Dth成立时,类似于上面步骤S505,控制器142将负荷增加量L_d_target估计得更高(步骤S704)。
类似于上面步骤S506,控制器142然后根据上式(3)确定越区切换目的地eNB是否能接受新呼叫(步骤S705)。
当满足上式(3)所示条件时,类似于上面步骤S507,控制器142生成与UE20相关联的越区切换请求(或,所要求的越区切换)(步骤S706)。同时,当不满足上式(3)所示条件时,控制器142确定越区切换目的地eNB不能接受与UE20相关联的呼叫。然后,控制器142不生成越区切换求(或,所要求的越区切换)并结束处理。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负荷分布时,更有可能向越区切换目的地eNB请求与存在高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的允许。相反,不太可能向越区切换目的地eNB请求与存在低越区切换必要性的UE相关联的呼叫的允许。
因此,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可以在对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通信质量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同时减少UE中呼叫损失的发生。
另外,由于越区切换源eNB确定是否可以接受呼叫,因此类似于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优势在于呼叫允许控制所需要的时间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时间短。
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权利要求中的记载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
例如,可以提供一种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示每个eNB10和10a的处理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存储并设置进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学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快闪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可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设置进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将该程序设置进计算机。
本申请要求以下2010年6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25867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此处。
工业应用
本发明应用于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更具体地,应用于当通过移动站在无线电基站之间执行越区切换时执行呼叫允许的应用。
可如以下补充说明所示对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描述。然而,其不限于以下描述。
(补充说明1)
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优先于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之差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第二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5)
根据补充说明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对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都通用的算法来估计负荷量,当各个呼叫被接受时所述负荷量被增加,
当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负荷量与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之和没有超过第一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以及
当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和没有超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
(补充说明7)
根据补充说明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对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都通用的算法估计负荷量,当各个呼叫被接受时所述负荷量增加,
当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负荷量和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之和没有超过第一阈值,所述控制装置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以及
当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和没有超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所述控制装置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
(补充说明8)
根据补充说明6或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负荷量。
(补充说明9)
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请求装置,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正执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所述请求装置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10)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请求装置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之差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
(补充说明11)
根据补充说明10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请求装置定期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所述另一基站中的当前负荷量,
所述请求装置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请求装置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第二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请求所述另一基站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12)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请求装置定期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所述另一基站中的当前负荷量,
所述请求装置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请求装置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请求所述另一基站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13)
根据补充说明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请求装置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补充说明14)
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所述距离由所述另一基站测量,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15)
根据补充说明1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每次接收所述信息时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16)
根据补充说明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补充说明17)
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请求装置,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测量所述自身站与一个或多个与所述自身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请求装置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18)
根据补充说明17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请求装置定期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所述另一基站中的当前负荷量,
所述请求装置估计第一负荷量高于第二负荷量,当与不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一负荷量被增加,当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所述第二负荷量被增加,以及
所述请求装置判断每次测量所述距离时所述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请求所述另一基站接受各个呼叫。
(补充说明19)
根据补充说明18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请求装置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补充说明20)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将由所述第二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第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通知给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1)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由所述第二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第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所述第一基站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2)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基站与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并将关于该距离的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
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23)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并且
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24)
一种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
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5)
一种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由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6)
一种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
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以及
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27)
一种基站中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包括:
测量所述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以及
请求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28)
一种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29)
一种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接收由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以及
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补充说明30)
一种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从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接收关于所述另一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以及
优先于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补充说明31)
一种使基站执行以下处理的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测量所述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基站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以及
请求邻近所述基站的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条件为所述距离超过阈值。
附图标记列表
1移动通信系统
10、10_1、10_2、10A、10A_1、10A_2eNB
11_1、11_2小区
11、141回程通信单元
12呼叫控制单元
13、121UU链路通信单元
14呼叫允许请求单元
20UE
30MME
40S-GW
122、142控制器
123负荷增加量估计表
Ds距离
L_c、L_c_target当前负荷量
L_d、L_d_target负荷增加量
Dth、L_th、L_th1、L_th2、Mth阈值
MN、MS接收质量
α系数

Claims (11)

1.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测量,
所述控制单元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优先于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之差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其中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一负荷量,并且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二负荷量,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第二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接受各个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对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都通用的算法来估计负荷量,所述负荷量为在各个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
当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负荷量与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之和没有超过第三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并且
当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和没有超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三阈值的第四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
4.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测量,
所述控制单元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所述控制单元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其中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一负荷量,并且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二负荷量,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接受各个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6.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执行与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执行与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相关联的呼叫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测量,
所述控制单元优先于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对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都通用的算法来估计负荷量,所述负荷量为在各个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
当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负荷量与所述自身站中的当前负荷量之和没有超过第一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并且
当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如果所述和没有超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负荷量。
8.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请求单元,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正执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
所述请求单元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并且所述请求单元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之差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
其中,
所述请求单元定期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所述另一基站中的当前负荷量,
所述请求单元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其中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一负荷量,并且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二负荷量,以及
所述请求单元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第二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请求所述另一基站接受各个呼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请求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10.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执行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请求单元,用于请求邻近自身站的另一基站接受与所述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由所述另一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一接收质量和由所述自身站形成的小区中的第二接收质量,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由一个或多个正执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站测量,
所述请求单元请求所述另一基站优先于接受与不满足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而接受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
所述请求单元定期从所述另一基站接收所述另一基站中的当前负荷量,
所述请求单元将第一负荷量估计为高于第二负荷量,其中当与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一负荷量,并且当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移动站相关联的呼叫被接受时增加的负荷量为所述第二负荷量,并且
所述请求单元判断每次接收所述第一接收质量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时所述当前负荷量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或所述第二负荷量之和是否超过了阈值,并且当所述和没有超过所述阈值时,请求所述另一基站接受各个呼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请求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每一个所要求的比特率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荷量。
CN201180027468.4A 2010-06-01 2011-02-23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4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5867 2010-06-01
JP2010-125867 2010-06-01
PCT/JP2011/001022 WO2011151950A1 (ja) 2010-06-01 2011-02-23 基地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基地局の呼受付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4486A CN102934486A (zh) 2013-02-13
CN102934486B true CN102934486B (zh) 2016-06-29

Family

ID=4506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46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4486B (zh) 2010-06-01 2011-02-23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2446B2 (zh)
JP (1) JP5423889B2 (zh)
CN (1) CN102934486B (zh)
WO (1) WO20111519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7683B1 (en) * 2013-05-08 2015-09-15 Sprint Spectrum L.P. Wireless network air-interface loading simulator
CN105557026A (zh) * 2013-09-22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无线接入拥塞的方法和设备
KR101918554B1 (ko) * 2013-12-17 2018-11-15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킹에서의 핸드오버
WO2015122811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ighbor cell relation configuration
WO2017177366A1 (en) * 2016-04-11 2017-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rer establishment
US10172063B1 (en) * 2016-12-21 2019-01-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Intelligent backhau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149664B (zh) * 2018-02-13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条件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414A (en) * 1992-03-05 1997-06-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394013A (zh) * 2001-07-02 2003-01-2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CN1909737A (zh) * 2006-08-23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核心网处理终端切换请求的方法与系统
CN101111076A (zh) * 2006-07-19 2008-01-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交控制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移交控制方法
CN101594641A (zh) * 2009-07-01 2009-12-02 东南大学 基于服务质量优先级的小区间切换负载均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995A (en) * 1996-10-28 1998-09-08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hannel reservation and power control for improved handoff performance
US6895245B2 (en) * 1998-03-06 2005-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ion(Publ) Telecommunications interexchange measurement transfer
JP3127898B2 (ja) 1998-09-01 2001-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フ制御方式及び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US6985739B2 (en) * 2000-12-15 2006-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miss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CDMA-base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5011319A1 (ja) 2003-07-25 2005-02-03 Nec Corporation 呼受付制御方法、及び呼受付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174282A (ja) 2005-12-22 2007-07-05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2008103865A (ja) 2006-10-18 2008-05-01 Nec Corp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JP4929192B2 (ja) 2008-01-21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US8805372B2 (en) * 2009-03-20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electing cells i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84171B2 (en) * 2009-09-10 2015-07-14 At&T Mobility Ii Llc Predictive hard and soft handov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414A (en) * 1992-03-05 1997-06-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394013A (zh) * 2001-07-02 2003-01-2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CN101111076A (zh) * 2006-07-19 2008-01-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交控制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移交控制方法
CN1909737A (zh) * 2006-08-23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核心网处理终端切换请求的方法与系统
CN101594641A (zh) * 2009-07-01 2009-12-02 东南大学 基于服务质量优先级的小区间切换负载均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32446B2 (en) 2016-01-05
CN102934486A (zh) 2013-02-13
WO2011151950A1 (ja) 2011-12-08
JP5423889B2 (ja) 2014-02-19
US20130143566A1 (en) 2013-06-06
JPWO2011151950A1 (ja)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4486B (zh) 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站的呼叫允许控制方法和呼叫允许控制程序
JP5763835B2 (ja) 干渉を処理し及び無線リソースを適宜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ため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方法
KR101450406B1 (ko) 홈 기지국을 식별하기 위한 ue 방문 셀 히스토리 정보 이용
EP286240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offloading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277496B2 (en) Cell selection
US80101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limitation in uplink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82598B1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4041118B (zh) 无线网络中的高速切换
WO2013012156A1 (ko) Lte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925081B1 (en) Circuit switched fall back swi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9155945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2530973A1 (en) Wireless relay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EP3487218A1 (en) Inter-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controller
EP2530975A1 (en) Wireless relay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EP251426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347745B (zh)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US11611892B1 (en) Dynamic control of single-rat service based on threshold presence of dual-RAT-capable devices
CN107872851A (zh) 切换方法、系统以及基站
JPWO2011111214A1 (ja) 中継局、基地局、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15001535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접속점 간 조직화 방법 및 장치
US11638199B1 (en) Dynamic control of connections with dual-connectivity-capable devices
CA2385298C (en) Reporting communication link information
US20100309888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45480A (zh) 消除异构网络中微微小区与高速用户设备之间干扰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KR20160013611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서비스 영역이 작은 셀간 핸드오버를 효율적으로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