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2090B -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2090B
CN102932090B CN201110225994.3A CN201110225994A CN102932090B CN 102932090 B CN102932090 B CN 102932090B CN 201110225994 A CN201110225994 A CN 201110225994A CN 102932090 B CN102932090 B CN 102932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antenna port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rel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5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2090A (zh
Inventor
官磊
成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1102259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209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23932.6A priority patent/CN105933981B/zh
Priority to JP2014524258A priority patent/JP5830609B2/ja
Priority to KR1020147004007A priority patent/KR101595377B1/ko
Priority to CA2844263A priority patent/CA2844263C/en
Priority to AU2012292749A priority patent/AU2012292749B2/en
Priority to EP17177324.5A priority patent/EP328542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9816 priority patent/WO2013020505A1/zh
Priority to EP12821462.4A priority patent/EP272896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932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2090A/zh
Priority to US14/167,537 priority patent/US10200173B2/en
Priority to JP2015208784A priority patent/JP6081552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2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2090B/zh
Priority to JP2017006685A priority patent/JP6286075B2/ja
Priority to JP2018017108A priority patent/JP6435069B2/ja
Priority to US16/216,348 priority patent/US1079784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UE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所述UE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所述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而且,将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

Description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基站(eNB,EvolvedNodeB)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是一个子帧,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又包括7个符号。对于被调度到的UE,在一个子帧上会包含该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承载在一个子帧的前n个符号内,n可以为1、2、3中的一种,或2、3、4中的一种(针对于系统带宽为1.4MHz的情况)。
PDCCH中携带下行调度授权(DL_grant,Downlink_grant)或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Uplink_grant),分别携带了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调度信息。根据具体的数据类型的不同(比如多输入输出(MIMO)和非MIMO等数据),PDCCH可以具有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格式,如DCI格式可以是0,1,1A,2,2A,2B,2C等),这些DCI格式对应的PDCCH的载荷大小(标准文本中叫做payloadsize)一般是不同的。
现有LTE系统中PDCCH的解调都是基于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的。参见图1,其是现有的在一个子帧内PDCCH调度PDSCH的示意图,图1中横坐标为时域,纵坐标为频域。现有技术中,PDCCH信息是不经过MIMO预编码处理的,且UE可以通过检测广播信道而获取到发送PDCCH的天线端口信息。具体的,UE在PDCCH的搜索空间的时频资源内按照PDCCH的载荷大小和控制信道单元(CCE)聚合水平对PDCCH进行解调、解码后,用该UE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解扰CRC来校验并确定该UE自己的PDCCH,并根据该PDCCH中的调度信息对其调度的PDSCH或PUSCH做相应的接收或发送处理。
在未来版本的LTE系统中,会引入载波聚合,多用户多输入输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协作多点(CoMP,CoordinatedMultiplePoints)等技术,此外,异构网络场景也会被广泛应用,这些都会导致PDCCH的容量受限,因此会引入基于信道信息预编码的PDCCH,这种PDCCH会基于UE特定的参考信号来解调,这种情况下UE特定的参考信号也可以称为专用参考信号(DRS,DedicatedReferenceSignal),而基于DRS解调的PDCCH简称为D-PDCCH。通过D-PDCCH可以获得预编码增益来提高性能。
参见图2,其是现有的在一个子帧内D-PDCCH调度PDSCH的示意图。由于D-PDCCH的资源位于PDSCH区域,且D-PDCCH与其调度的PDSCH是频分的。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UE只能基于非预编码方式且根据CRS检测出PDCCH。对于基于MIMO预编码的D-PDCCH,现有技术没有给出检测方法,而如果不能检测出D-PDCCH必然导致无法传输数据,因此,如何保证UE检测出D-PDCCH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以使UE可以检测出D-PDCC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信息的方法,包括:
UE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所述UE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
所述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
基站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搜索空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设备,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可以根据检测出的D-PDCCH传输数据。而且,将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这样,既提供了检测D-PDCCH的方法,又提高了D-PDCCH进行MU-MIMO时调度的灵活性,提升了PDCCH的接收性能;且保证了UE的盲检测次数相比现有系统不增加,即不增加UE的实现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在一个子帧内PDCCH调度PDSCH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在一个子帧内D-PDCCH调度PDSCH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检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检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下面先对搜索空间和搜索次数做一简单介绍。
搜索空间,其本身是现有已经存在的概念,这里只是做一简单说明。搜索空间是根据控制信道单元(CCE)来定义的一段资源,其中CCE是组成PDCCH的单元,根据信道条件,UE可以采用四种CCE聚合水平(对应不同的编码速率)传输,即1、2、4和8。每个UE都具有特定的搜索空间,UE特定的搜索空间是由UE特定的RNTI、CCE聚合水平和子帧号来确定。
对于检测某种DCI格式对应的PDCCH,UE需要盲检测与这四种CCE聚合水平相对应的搜索空间内的候选PDCCH的搜索次数分别为6、6、2和2,总数为6+6+2+2=16次。
eNB会通过RRC专有信令为UE配置数据信道传输的传输模式,每种传输模式下,UE需要盲检测两种DCI格式(如果考虑上行MIMO,有可能是三种DCI格式),其中一种(如果考虑上行MIMO,有可能是两种)是跟当前模式相关的DCI格式,如DCI格式1、2、2A、2C、4等,另一种是各模式下公共的DCI格式,一般是DCI格式0和1A(两者分别是UL_grant和DL_grant,且payloadsize相等,通过信令中的头比特来区分,因此这里算作一种DCI格式)。如果考虑到UE根据某种传输模式确定需要检测的两种DCI格式,而结合上段所述,UE检测每种DCI格式所需要的盲检测次数,则UE在UE特定搜索空间内的总共的盲检测次数就是2*(6+6+2+2)=32次。
实施例一:
参见图3,其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本流程用于用户设备终端,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301,UE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其中,天线端口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标号和天线端口数量;上述扰码ID信息包括扰码ID标号;码字信息包括码字标号和码字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除了包括上述信息外,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上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令,或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Control)专有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获取,其中,所述物理层信令可以是PDCCH。
本申请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的种类是根据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内各具体参数的组合而确定的,例如,根据天线端口信息,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的组合来确定。其中天线端口信息和码字信息这两个参数可以分别包括个数和取值,如天线端口数,码字数和天线端口号,码字号;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这个参数包括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标号。例如对于一种上述参数的组合,D-PDCCH传输在天线端口标号为7的端口(天线端口数为1)上,且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标号为0,码字号为0(码字数为1),则根据上述参数组合可以得到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对于另一种上述参数的组合,D-PDCCH传输在天线端口标号为8的端口(天线端口数为1)上,且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标号为1,码字号为1(码字数为1),则根据上述参数组合可以得到另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对于再一种上述参数的组合,D-PDCCH传输在天线端口信息为7和8的端口(天线端口数为2)上,且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标号为0,码字号为0和1(码字数为2),则可以得到再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下文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大部分都是以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为天线端口信息为例,此时假设码字信息和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都是特定的,比如就是单码字0和标号为0的扰码ID。
步骤302,UE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所述搜索空间内指定了D-PDCCH在时频资源中的至少一个候选D-PDCCH的待检测位置;
上述搜索空间可以跟现有技术一样根据CCE来定义的一块资源,此时聚合水平的最小单位是1个CCE;也可以根据资源块(RB,ResourceBlock)或RB对来定义的一块资源,此时聚合水平的最小单位是1个RB或RB对。
上述搜索空间可以通过基站侧发送的广播信令,RRC专有信令或PDCCH来获得;还可以由UE自己确定,并将其反馈给基站侧。
该搜索空间可以是时频资源中一个确定的位置,即如果UE被调度,则eNB一定会在这个位置发送D-PDCCH,相应的,UE会直接到这个位置上检测D-PDCCH;
该搜索空间也可以是时频资源中多个候选位置,即如果UE被调度,则eNB有可能在这些候选位置上选择一个来发送D-PDCCH,而UE则会在这些候选的位置上做D-PDCCH的盲检测。
步骤303,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根据上述流程,
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是,假设eNB通知UE一种D-PDCCH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具体为,通知UE其所要检测的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则UE收到上述信息后,会根据确定的搜索空间,在天线端口7上检测D-PDCCH信息。这样,在UE获知了发送D-PDCCH的天线端口信息后,就可以在该天线端口上检测出eNB发送的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
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是,假设eNB通知UE两种D-PDCCH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具体为,通知UE其所要检测的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或在天线端口7和8上,则UE收到上述信息后,会根据确定的搜索空间,在天线端口7上以单天线端口的方式来检测D-PDCCH信息,而且还会在天线端口7和8上以两天线端口的方式来检测D-PDCCH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3所述流程,还可以包括:
UE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此时,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下面对上面的各种对应关系分别进行说明。
A,UE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对应的至少一种DCI格式的对应关系;此时,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的步骤包括: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其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以天线端口信息为例,说明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如何与其所应用的DCI格式对应。
当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时,表明一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在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下传输。例如,一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传输。
当对应关系为一对多时,表明多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都在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下传输。例如,两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都在天线端口7上传输。
当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时,表明一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可能会在多种天线端口配置下传输。例如,上述一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在天线端口7或8上传输。当对应关系为多对多时,表明多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在多种天线端口配置下传输。例如,两种DCI格式所对应的D-PDCCH都在天线端口7或8上传输。
为了方便描述,引入{}符号来表示D-PDCCH在天线端口配置下传输方式。具体地,{7}表示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以单天线端口的方式传输,即UE在天线端口7上以单天线端口的方式来检测D-PDCCH;{7,8}表示D-PDCCH在天线端口7和8上以两天线端口的方式传输,即UE在天线端口7和8上以两天线端口的方式来检测D-PDCCH;对于{}中其它天线端口标号和数目的情况作类似解读。
具体地,UE可以根据某种载波配置下的不同DCI格式来对应D-PDCCH的天线端口,假设UE被eNB配置了两个载波,且此时UE需要检测的DCI格式包括承载单载波调度信息的第一DCI格式(上述单载波可以是主载波),和承载上述两个载波联合调度信息的第二DCI格式。对于前者,UE可以基于单天线端口来检测D-PDCCH,如基于天线端口{7},或者分别对天线端口{7}和{8}进行盲检测。对于后者,又有以下三种具体情况:
情况1:UE可以基于两天线端口来检测D-PDCCH,如天线端口{7,8},此时不需要对天线端口进行盲检测;
情况2:UE基于两天线端口分别对端口{7,8}和{9,10}进行盲检测,这种好处是可以动态地灵活地与其它UE配对进行D-PDCCH的MU-MIMO传输,具体地,假设D-PDCCH采用4层传输,而该UE采用天线端口{7,8},则另外的一个UE1就可以采用天线端口{9,10},如果该UE的信道不适于跟UE1配对,而适于跟UE2配对,但UE2的端口配置成了{7,8},则此时该UE就可以采用端口{9,10}来跟UE2进行配对,这样通过对不同端口的盲检测,提高了系统对D-PDCCH进行MU-MIMO传输的调度灵活性。
情况3:至少一个DCI格式对应至少两种天线端口配置,所述两种天线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数量是不同的。即UE可以对不同数目的天线端口配置进行盲检测,具体地,对于第二DCI格式,可以配置的天线端口为{7,8}和{7},好处是,在某个子帧,eNB需要传输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来调度UE的两个载波,如果此时的信道可以支持两层的传输,则eNB可以用天线端口{7,8}来传输该第二DCI格式;如果此时的信道只可以支持一层的传输,则eNB可以回退到天线端口{7}来传输该第二DCI格式;因此,UE通过盲检测不同数目的端口配置,可以动态的适应信道的变化,完成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DCI格式对应第一天线端口配置信息,第二DCI格式对应第二天线端口配置信息,第一DCI格式与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的载荷大小相等且可以通过这两个DCI格式中的信息(如头比特)区分,则第一DCI格式与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可以共享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例如,第一DCI格式对应天线端口7,第二DCI格式对应天线端口8,两个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且通过这两个DCI格式中的一个头比特区分,则第一DCI格式和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都可以发送在端口7和端口8上,相应地,UE在端口7和8上都需要检测两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并通过其中的头比特来区分是哪种DCI格式。
将上述方案扩展到载波维度,且DCI对应的D-PDCCH包含指示载波调度的信息,例如载波指示域具体指示调度了哪一个或几个载波。具体地,当调度第一载波的至少两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对应第一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调度第二载波的至少两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对应第二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且如果上述调度第一载波的至少两个DCI格式中的至少一个第一DCI格式,与调度第二载波的至少两个DCI格式中的至少一个第二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则该第一DCI格式与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可以共享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例如,调度第一载波的DCI格式1和DCI格式2对应天线端口7,调度第二载波的DCI格式3和DCI格式4对应天线端口8,且上述DCI格式1与DCI格式3的载荷大小相等,则该DCI格式1和DCI格式3对应的D-PDCCH都可以发送在端口7和端口8上,相应地,UE在端口7和8上都需要检测DCI格式1和DCI格式3对应的D-PDCCH并通过载波指示域来区分是DCI格式1和DCI格式3,而调度第一载波的DCI格式2还只能发送在端口7上,调度第二载波的DCI格式4还只能发送在端口8上(假设DCI格式2和DCI格式4的载荷大小不相等)。上述方案中,载荷大小相等的不同DCI格式或不同载波对应的DCI格式,可以共享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而不会带来UE额外的盲检测D-PDCCH的次数增加。
B,UE获取对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此时,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的步骤包括: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其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例如,聚合水平为1和4的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传输;聚合水平为2和8的D-PDCCH在天线端口{8}上传输。这样,根据传输所用的天线端口和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即可检测出D-PDCCH。
C,UE获取对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此时,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的步骤包括: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其中D-PDCCH所占用资源包括时、频、码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以天线端口信息例,说明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如何与资源的对应。
以时域资源为例,当前子帧为第一类子帧时,D-PDCCH在天线端口7上传输;当前子帧为第二类子帧时,D-PDCCH在天线端口8上传输。所述第一和二类子帧可以分别对应奇偶子帧号,即奇数子帧号所对应的子帧为第一类子帧;偶数子帧号所对应的子帧为第二类子帧;或者第一、二类子帧以T为周期进行区分,子帧1到T时用天线端口7传输,子帧T+1到2T时用天线端口8传输,子帧2T+1到3T时用天线端口7传输,子帧3T+1到4T时用天线端口8传输,以此交替类推,其中子帧1到子帧T,和子帧2T+1到子帧3T为第一类子帧;其中子帧T+1到子帧2T,和子帧3T+1到4T为第二类子帧。
简单而言,UE获取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与D-PDCCH所在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具体如端口7对应奇数子帧,端口8对应偶数子帧;
UE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当奇数子帧时,在端口7上检测D-PDCCH;当偶数子帧时,在端口8上检测D-PDCCH。
所述D-PDCCH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可以与RB,CCE或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对应。具体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具体以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为例,假设聚合水平为1的搜索空间中的候选D-PDCCH的6个位置为P1,P2,…,P6,则UE可以在天线端口7的P1,P2和P3的时频位置上检测D-PDCCH,在天线端口8的P4,P5和P6的时频位置上检测D-PDCCH,其它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和其它对应关系的情况作类似处理,在此不作限定。再例如,不同D-PDCCH的天线端口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频域的搜索空间,比如天线端口7对应搜索空间1,天线端口8对应搜索空间2,具体的搜索空间可以通过预设的规则确定,比如通过UEID和天线端口信息,则UE可以在天线端口7的搜索空间1内检测D-PDCCH,在天线端口8的搜索空间2内检测D-PDCCH。优选地,对应不同天线配置的搜索空间内的时频资源是不重叠的,例如上述P1,P2,P3和P4,P5,P6,或者搜索空间1和搜索空间2中的时频资源是不重叠的,便于UE侧根据不同的天线端口进行分别并行处理,降低UE侧实现的复杂度。可选地,上述P1,P2,P3和P4,P5,P6也可以是重叠的,即在时频资源上只占用了3个候选位置,但在空间上是多层的。
其它频或码资源,或资源的组合与天线端口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与上述时域资源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D,UE获取对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此时,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的步骤包括: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其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以天线端口信息例,说明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如何与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例如,eNB配置给UE两个载波,分别为CC1和CC2。上述对应关系可以为,调度CC1的调度信息在天线端口7上传输,调度CC2的调度信息在天线端口8上传输。具体地,当eNB采用两个D-PDCCH分别调度CC1和CC2时,CC1的调度信息可以对应码字1,CC2的调度信息可以对应码字2,且码字1对应天线端口7,码字2对应天线端口8。
进一步地,可以将调度信息分成CC1和CC2公用的调度信息(比如调制编码字段等),和CC1和CC2各自独立的调度信息(比如资源分配字段等),将上述CC1和CC2各自独立的调度信息分别传输在天线端口7和8上,而将CC1和CC2公用的调度信息只传输在天线端口7和8中的一个端口上。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可以与调度的载波个数有对应关系。例如,如果某D-PDCCH承载了一个载波的调度信息,则UE可以基于单天线端口来检测D-PDCCH,端口配置可以为{7}或{8};如果某D-PDCCH承载了两个或三个载波的联合的调度信息,UE可以基于两天线端口来检测D-PDCCH,端口配置可以为{7,8}或者{9,10};如果某D-PDCCH承载了四个或五个载波的联合的调度信息,则UE可以基于四天线端口来检测D-PDCCH,端口配置可以为{7,8,9,10}或者{11,12,13,1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包括上述A、B、C、D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而且,上述A、B、C、D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在图3所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包括A,或包括A和C,或包括A、C、D等等。当包括两个以上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是可以传递的,例如,如果同时包括A和B、则A中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对应的至少一种DCI格式的对应关系,与B中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此时,也可以理解为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一种DCI格式和聚合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DCI格式对应的D-PDCCH采用聚合水平1和4来传输,且传输在天线端口7上;第二DCI格式对应的D-PDCCH采用聚合水平2和8来传输,且传输在天线端口8上。这样即实现了DCI格式、聚合水平和天线端口信息的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都是以天线端口信息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的,下面以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为天线端口信息和码字标号(扰码ID特定,如标号为0的扰码ID)为例,说明其如何与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相对应的:
例如,假设D-PDCCH采用双码字(码字标号为码字1和码字2)传输,当前配置给UE的载波为成员载波(CC,ComponentCarrier)1,CC2和CC3,则码字标号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调度CC1的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一DCI格式与码字1对应,调度CC2和CC3的联合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二DCI格式与码字2对应;进一步地,码字1对应天线端口7,码字2对应天线端口8,因此所有的调度CC1,CC2和CC3的调度信息通过多码字的MIMO传输可以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提高了D-PDCCH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优选地,上述对应码字1的CC1可以为主载波,即主载波对应的DCI格式单独占用一个码字来提高调度主载波的D-PDCCH的接收性能。
再例如,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可以与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至少两个部分的控制信息相对应,具体对应关系可以为: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则所述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一,或多对多。具体地,假设将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的控制信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第二部分包括除了资源分配控制信息之外的控制信息(其它划分方法不作限定),则第一部分控制信息可以对应码字1,第二部分控制信息可以对应码字2,进一步地,码字1对应天线端口7,码字2对应天线端口8,UE分别在天线端口7和8上检测出各自对应的码字1和码字2,并解码分别得到其中的两部分控制信息,将上述两部分控制信息组成一个完整的DCI。针对这种情况,还可以对上行确认/不确认(ACK/NACK,ACKnowledge/Non-ACKnowledge)信息做特殊设计。
具体地,假设上述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用两个码字(码字0和码字1)来传输,这两个码字又可以各自对应一个ACK/NACK(ACK/NACK0和ACK/NACK1),具体的对应方法可以是显示信令配置的,或隐式规则对应的,一个对应方法是ACK/NACK资源是通过该D-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可以是CCE,RB或RB对)标号和天线端口标号,或控制信道单元标号和码字标号来对应的,例如,ACK/NACK0的资源对应该D-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标号和天线端口标号7(对应码字0)对应,ACK/NACK1的资源对应该D-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标号和天线端口标号8(对应码字1)对应。其中一个ACK/NACK(如该D-PDCCH所占最小的天线标号或码字标号所对应的ACK/NACK0)对应该D-PDCCH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即如果该D-PDCCH的两个码字都解码正确,那么PDSCH的解码正确与否分别对应ACK/NACK0的ACK和NACK反馈,此时不发送ACK/NACK1;其中另一个ACK/NACK(ACK/NACK1)对应该D-PDCCH本身的反馈,一种方式是,如果该D-PDCCH对应的码字0解码正确但码字1解码错误,则ACK/NACK1为ACK,如果该D-PDCCH对应的码字1解码正确但码字0解码错误,则ACK/NACK1为NACK,反之也可以。特别地,如果该D-PDCCH的两个码字都解码错误,则UE不会发送ACK/NACK0和ACK/NACK1。这个方法中,如果一个D-PDCCH的一部分码字传输正确,只需要对另一部分传输错误的码字进行重传,提高了重传效率,改善了D-PDCCH的性能。
再例如,下行调度授权(DL_grant)和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如对应不同的码字标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B、C、D中所涉及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专有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获取,其中,所述物理层信令可以是PDCCH。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UE获取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这样,当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时,如果到达所述检测次数,则停止检测。也就是说,此时所述在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包括: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D-PDCCH的聚合水平可以包括1,2,4和8个控制信道的基本单位,该控制信道的基本单位可以是CCE,RB或RB对,而对应1,2,4,8四种聚合水平的候选D-PDCCH的搜索次数分别可以是6,6,2,2,即沿用现有系统的设置,也可以将上述各天线端口配置下的聚合水平和相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信息通过eNB发送的信令配置给UE,该信令可以是RRC专有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如PDCCH)。
具体地,UE在检测某个天线端口(如端口7)时,还需要盲检测不同的聚合水平,为了使得UE的盲检测次数跟现有系统相比不增加(如现有系统中,如果检测两种DCI格式,则总共的盲检测不超过32次),可以限制聚合水平和/或每种聚合水平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搜索次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UE需要检测两种天线端口配置,即端口{7}和{8},此时可以限制对于每种DCI格式只检测三种聚合水平,比如对于载荷较小的DCI格式(如承载单载波的单码字传输的调度信息,具体如DCI格式0和1A),可以检测1,2和4三种以RB为单位的聚合水平,每种聚合水平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搜索次数可以限制为4,2,2;对于载荷较大的DCI格式(如承载多载波或多码字传输的调度信息,具体如DCI格式2C),可以检测1,2和4三种以RB对为单位的聚合水平,每种聚合水平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搜索次数可以限制为4,2,2;则UE总共的盲检测次数为2种天线端口配置*2种DCI格式*(4+2+2)=32次,相比于现有系统中UE的盲检测次数没有增加。其它限制方法不作限定。
特别地,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由于D-PDCCH的载荷经过编码后的速率匹配模块是采用循环缓存(circularbuffer)机制,因此会导致在某些D-PDCCH载荷大小的情况下,当采用较大的控制信道的聚合水平发送D-PDCCH(以两个RB的聚合水平为例,假设组成这个D-PDCCH的RB为RB1和RB2,ACK/NACK的映射规则是采用第一个RB,即RB1隐式对应的ACK/NACK信道),且一个和两个RB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是重叠的,则UE采用一个聚合水平的RB2也会正确检测出该D-PDCCH,而此时UE会用RB2隐式对应的ACK/NACK信道来反馈ACK/NACK,而eNB会在RB1隐式对应的ACK/NACK信道上检测该ACK/NACK,由此可能导致ACK/NACK信道检测错误和冲突。可扩展地,当UE需要盲检测多种天线端口配置时,例如需要检测两种天线端口配置,具体为单天线端口8和两天线端口7和8,且当这两种配置下的检测资源是重叠的,如搜索空间重叠。此时也会导致在某些固定D-PDCCH载荷大小的情况下,当采用两天线端口7和8来发送D-PDCCH时(假设ACK/NACK与标号较低的天线端口7来对应),则UE采用单天线端口8检测D-PDCCH可能也会正确检测出该D-PDCCH,而UE会用端口8对应的ACK/NACK信道来反馈ACK/NACK,而eNB会在端口7对应的ACK/NACK信道上检测该ACK/NACK,可能导致ACK/NACK信道检测错误和冲突。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eNB和UE一旦发现是这种特定的D-PDCCH载荷大小的情况,例如,只要是D-PDCCH的载荷大小为24或26的情况下(不算CRC比特),eNB和UE会把该D-PDCCH的载荷大小加上1个比特,来实现该D-PDCCH的发送和接收。例如,将载荷大小为24的D-PDCCH加1比特,让其载荷大小为25,将载荷大小为26的D-PDCCH加1比特,让其载荷大小为27,这样就规避了这种特定的载荷出现。
上述方案中D-PDCCH为DL_grant,该方案类似还可以扩展到D-PDCCH为UL_grant的情况。具体地,对于上述特定的固定载荷大小的UL_grant,也需要把载荷大小加上1个比特,来规避PHICH信道(PHICH就是下行ACK/NACK)的冲突,因为PHICH信道资源与UL_grant的D-PDCCH所占的RB或RB对或天线端口有对应关系。
对于上述特定大小的D-PDCCH载荷的解决方案,既可以直接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而且,将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这样,既提供了检测D-PDCCH的方法,又提高了D-PDCCH进行MU-MIMO时调度的灵活性,提升了PDCCH的接收性能;且保证了UE的盲检测次数相比现有系统不增加,即不增加UE的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中检测信息的方法,参见图4,该方法用于基站侧,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基站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步骤402,所述基站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所述搜索空间内指定了D-PDCCH在时频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位置;
步骤403,基站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待检测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
所述基站还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获取的对应关系配置给UE;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或者,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站为UE配置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以使UE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而且,将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这样,既提供了检测D-PDCCH的方法,又提高了D-PDCCH进行MU-MIMO时调度的灵活性,提升了PDCCH的接收性能;且保证了UE的盲检测次数相比现有系统不增加,即不增加UE的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参见图5,具体包括: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502,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所述搜索空间内指定了D-PDCCH在时频资源中的至少一个候选D-PDCCH的待检测位置;
检测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对于图5所示用户设备:
上述获取单元501,还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检测单元503,还用于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或者,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上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对于图5所示用户设备,
所述获取单元501,还用于获取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
所述检测单元503,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而且,将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这样,既提供了检测D-PDCCH的方法,又提高了D-PDCCH进行MU-MIMO时调度的灵活性,提升了PDCCH的接收性能;且保证了UE的盲检测次数相比现有系统不增加,即不增加UE的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6,所述基站具体包括:
配置单元601,用于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搜索空间确定单元602,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
发送单元603,用于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除了包括配置单元701、搜索空间确定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外,还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704,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将所获取的对应关系配置给UE;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的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
或者,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对于图6和图7所述基站,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为UE配置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以使UE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使得UE可以检测出D-PDCCH,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传输。而且,可以使得现有系统中UE基于时频资源的PDCCH盲检测扩展到了空间维度,即天线端口,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空间维度内都可以检测到D-PDCCH。这样,既提供了检测D-PDCCH的方法,又提高了D-PDCCH进行MU-MIMO时调度的灵活性,提升了PDCCH的接收性能;且保证了UE的盲检测次数相比现有系统不增加,即不增加UE的实现复杂度。
对于UE终端和基站侧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UE侧的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实施例二:
根据之前的介绍可知,现有LTE系统中,eNB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是一个子帧,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又包括7个符号。对于一个子帧上被调度到的UE在该子帧上会包含该UE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DCCH在频域上是通过交织处理后散布到整个系统带宽上的,在时域上,承载在一个子帧的前n个符号内,n可以为1、2、3中的一种,或2、3、4中的一种(针对于系统带宽为1.4MHz的情况),具体由PCFICH中承载的两个比特来通知,这个n个符号表示控制信道区域。PDCCH可以调度下行数据信道PDSCH,且PDCCH与其调度的PDSCH在同一个子帧中,PDCCH占前几个符号,PDSCH紧接着占后几个符号。
在UE进行检测时,首先检测到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得知PDCCH占用了几个符号,接着检测PDCCH,并根据该PDCCH中的调度信息相应的接收其所调度的PDSCH。从现有技术中可以看出,当PCFICH检错时,UE是不可能检测出自己的PDCCH的;反之,当UE成功检测出自己的PDCCH时,说明PCFICH一定是检测正确了,这个过程可以说UE检测PDCCH是对检测PCFICH的一个验证。
在未来版本的LTE系统中,会引入载波聚合,多用户MIMO,CoMP等技术,此外,异构网络场景也会被广泛应用,这些都会导致PDCCH的容量受限,因此会引入基于信道信息预编码的PDCCH,这种PDCCH会基于UE特定的参考信号来解调,UE特定的参考信号也可以称为专用参考信号(DRS),因此下面称这种PDCCH为基于DRS解调的PDCCH,简称D-PDCCH。D-PDCCH的资源位于PDSCH区域,与其调度的PDSCH是频分的。这样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D-PDCCH的时域起始符号和其所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
目前的解决方式是,为了实现简单,在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UE基于固定的时域起始符号来接收D-PDCCH,比如假设最大的PCFICH的取值,进而从控制信道区域后面来接收D-PDCCH,接着,UE根据接收到的该D-PDCCH中的调度信息在相同的子帧上,即该D-PDCCH所在子帧,接收PDSCH,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可以通过PCFICH的检测来获得,具体的,根据PCFICH的检测,如果确定控制信道区域为n个符号,则UE从第n+1个符号来接收PDSCH。问题是:如果PCFICH检测错误,且D-PDCCH接收正确,则UE会错误的找到PDSCH的起始点,导致PDSCH的检测错误;进一步地,由于数据的起始点的错误,后续的重传合并机制也无法恢复,最终导致在物理层把PDSCH数据包丢失。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信息的接收方法,以解决由于PCFICH错检而带来的错误的找到PDSCH起始点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一种PDSCH的接收方法,包括:
在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UE以符号m为时域起始符号来接收D-PDCCH;
所述UE根据所述D-PDCCH中承载的下行调度信息,以符号n为时域起始符号来接收所述D-PDCCH所调度的PDSCH。
所述D-PDCCH与所述PDSCH在相同的载波上。
所述符号m的取值是预定义的,或者,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专有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通知的,所述物理层信令是PDCCH。
优选地,对于除了系统带宽为1.4MHz之外的系统带宽,D-PDCCH在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的时域起始符号可以是预定义的第4个符号。基于这个假设,可选地,如果PCFICH的取值为1或2,则D-PDCCH所在的频域资源位置上的第2和3个符号,或第3个符号会空余,此时用空余的符号可以承载其它的信息,如PHICH资源等。
所述n的取值是预定义的,或者,通过RRC专有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通知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具体为所述D-PDCCH或其它的PDCCH,如指示所述D-PDCCH信息的另一个PDCCH。
可选地,采用D-PDCCH中的比特位或CRC掩码来通知所述D-PDCCH所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如2个比特可以表示PDSCH从第2、3、4或5个符号起始。
可选地,采用RRC专有信令来配置所述D-PDCCH所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
可选地,采用第一级PDCCH来通知所述D-PDCCH所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所述第一级PDCCH是用来通知所述D-PDCCH的资源等信息的。
具体的例子如下:
假设下行系统带宽为非1.4MHz,此时控制信道区域最多占用3个符号,为了实现简单,D-PDCCH的起始时域符号可以是预定义的第4个符号,也可以是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如PDCCH)配置的,则UE会根据上述D-PDCCH的起始符号来接收D-PDCCH,并根据该D-PDCCH中承载的下行调度信息来接收其调度的PDSCH。当接收该PDSCH时,为了避免PCFICH的错检带来的影响,UE不可以根据检测PCFICH所得到的控制信道区域符号数来确定该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而是通过预定义的PDSCH起始符号(如第4个符号),或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如指示该D-PDCCH信息的另一个PDCCH,或者该D-PDCCH)通知的PDSCH的起始符号来接收该PDSCH。
应用上述信息接收方法,解决了由于PCFICH的错检而带来的PDSCH的起始点的错误检测,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DSCH的发送方法,包括:
在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eNB以符号m为时域起始符号向UE发送D-PDCCH;所述D-PDCCH指示了其所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
以使得所述UE根据所述D-PDCCH中承载的下行调度信息和所述时域起始符号信息,来检测所述D-PDCCH所调度的PDSCH。
上述PDSCH的时域起始符号信息还可以通过eNB发送的广播信令或RRC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如指示该D-PDCCH信息的另一个PDCCH)通知给UE。
应用上述信息发送方法,解决了由于PCFICH的错检而带来的PDSCH的起始点的错误检测,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三:
D-PDCCH是以RB为聚合水平的基本单位,则一个子帧中的14个符号从频域上看是RB对。一个RB对中的两个时隙的两个RB所占的时域符号数为7,但第一个时隙除掉控制区域所占的符号数,剩下可以传输D-PDCCH的符号会小于7,如果控制区域占3个符号,则第一个时隙只有4个符号可以用来传输D-PDCCH,这样跟第二个时隙的7个符号相比,每个RB中传输的D-PDCCH的信息会很不平衡。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以解决一个RB对上两个时隙的符号数不均衡的问题,平衡了D-PDCCH的性能。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
在一个子帧中,eNB在一个RB对上的两个RB上给一个或两个UE分别发送两个D-PDCCH,其中一个D-PDCCH在所述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占用6个符号;另一个D-PDCCH在所述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占用4个符号,或者7-n个符号,所述n为控制区域所占的符号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具体包括:
在一个子帧中,UE在一个RB对上的两个RB上检测eNB发送的D-PDCCH,其中在所述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以6个符号为单位来检测D-PDCCH,在所述子帧的第一个时隙中以4个符号,或者以7-n个符号为单位来检测D-PDCCH,所述n为控制区域所占的符号数。
应用上述发送、接收方法,解决了传输D-PDCCH时,一个RB对上两个时隙的符号数不均衡的问题,平衡了D-PDCCH的性能。
实施例四:
背景:
LTE现有版本的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中承载了上下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具体的,调度下行数据信道的PDCCH叫做下行调度授权(DL_grant,Downlink_grant),调度上行数据信道的PDCCH叫做上行调度授权(UL_grant,Uplink_grant)。PDCCH具有多种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格式,如DCI格式0,1A,1,2,2A,2C,4等,DCI格式0和4对应的PDCCH是上行调度授权,其它几种DCI格式是下行调度授权。不同DCI格式可以具有不等的载荷大小(payloadsize),PDCCH的载荷包括信息比特,填充比特和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比特,其中信息比特就是指DCI中的具体的控制信息比特字段,具体跟载波带宽和双工方式有关,载荷中包含的总比特数即为载荷大小。不同DCI格式的载荷大小也可以相等,如DCI格式0和1A,这两种DCI格式的区分是通过其各自包含的一个头比特来实现的,如果其中一个DCI格式的信息比特数小于另一个DCI格式,则需要在较小的DCI格式中填充比特以使得两个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
在演进版本的LTE系统中,上行非连续传输机制被引入,如何设计上行DCI格式0来支持这个新特性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例四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
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行和下行带宽,系统的双工方式,和UE的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确定所述UE的DCI格式0中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发送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以使得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根据所述DCI格式0中的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取值确定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类型。
所述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或者说,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时,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则所述UE的DCI格式0中不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具体包括:
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根据上行和下行带宽,系统的双工方式,和所述UE的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确定所述UE的DCI格式0中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所述UE检测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格式0中的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取值确定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类型。
所述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或者说,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时,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则所述UE的DCI格式0中不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网络侧设备,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行和下行带宽,系统的双工方式,和UE的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确定所述UE的DCI格式0中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发送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
所述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或者说,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时,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则所述UE的DCI格式0中不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UE,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UE根据上行和下行带宽,系统的双工方式,和所述UE的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确定所述UE的DCI格式0中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检测模块,用于所述UE检测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
所述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或者说,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时,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则所述UE的DCI格式0中不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具体地,当FDD系统中的上下行带宽相等,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时,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除了上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比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少1个,如果不考虑上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则DCI格式0中需要填充一个比特来使得两种DCI格式最终的载荷大小相等。所以DCI格式0中可以包含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此时DCI格式0的载荷大小与上述不包括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情况是一样的,相当于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用了上述填充比特的位置,因此实现简单,不会因为引入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而修改DCI格式0和1A的载荷大小。反之,如果FDD系统的上下行带宽相等,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时,DCI格式0中会多加一个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触发比特,那么DCI格式0和1A的信息比特数就相等了,如果此时在DCI格式0中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则DCI格式1A就要做比特填充,导致最终两种DCI格式的载荷大小与加入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前发生变化,实现较为复杂,因此此时DCI格式0中不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具体举个例子,假设FDD系统中,上下行带宽都为20MHz,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为1时,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为27,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为28,如果不考虑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则DCI格式0中需要填充一个比特,使得最终两种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所以如果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相等于占用了上述填充比特的位置,因此最终两种DCI格式的载荷大小与加入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前是不变的,实现简单;如果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大于1时,此时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为28,比下行单载波时多了一个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触发比特,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还是为28,如果不考虑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则两种DCI格式都不需要做比特填充,两者最终的载荷大小就可以保证相等,如果此时在DCI格式0中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而将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变为29,相应的,DCI格式1A中需要做比特填充,这使得最终两者的载荷大小与加入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前发生了变化,实现较为复杂,因此此时DCI格式0中不包含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上述方案保证了在DCI格式0中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后,而不改变DCI格式0的载荷大小,方案实现简单。
实施方式二:
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
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行带宽和系统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一个以比特数为元素的集合,所述集合为{12,14,16,20,24,26,32,40,44,56};
如果所述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所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DCI格式0中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发送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以使得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根据所述DCI格式0中的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取值确定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类型。
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数大于1时,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不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不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具体包括,
UE根据上行带宽和系统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
所述UE确定一个以比特数为元素的集合,所述集合为{12,14,16,20,24,26,32,40,44,56};
如果所述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所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UE确定所述DCI格式0中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所述UE检测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格式0中的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取值确定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类型。
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数大于1时,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不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不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网络侧设备,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行带宽和系统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一个以比特数为元素的集合,所述集合为{12,14,16,20,24,26,32,40,44,56};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所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的信息,来断定所述DCI格式0中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发送模块,用于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发送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
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数大于1时,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不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不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一种UE,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UE根据上行带宽和系统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所述UE确定一个以比特数为元素的集合,所述集合为{12,14,16,20,24,26,32,40,44,56};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UE根据所述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所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的信息,来断定所述DCI格式0中包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检测模块,用于所述UE检测所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
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相等,且系统的双工方式为FDD,且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数大于1时,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不等于上述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所述DCI格式0中不包括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
上述双工方式可以是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或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ing),双工方式对DCI格式中的信息比特是有影响的。例如,TDD方式下的DCI格式会比FDD方式下的DCI格式多两个下行分配指示(DAI,DownlinkAssignmentIndex)的信息比特;或者,TDD方式下的下行调度授权的DCI格式比FDD下的多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进程号的信息比特。系统的双工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信令通知给UE的。
上述上行带宽对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DCI格式中的信息比特也是有影响的。具体地,上行带宽会分别影响上行调度授权对应DCI格式中的资源分配比特域的大小,一般来说,带宽越大,资源分配的比特就越多。系统的带宽信息是基站通过广播信令通知给UE的。
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非周期探测(ASRS,AperiodicSounding)信号的配置信息也会影响DCI格式0和1A中的信息比特,如果ASRS信号被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Control)信令配置,DCI格式0和1A中都会存在一个ASRS触发的比特位,如果没有被配置,则该两个DCI格式中都没有这个比特位。
还可以进一步考虑,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的情况,即基站可以给一个UE配置多个载波的情况,此时UE被RRC信令配置的下行载波的个数对DCI格式0中的信息比特也是有影响的。具体地,如果UE没有被配置下行CA,即下行只有一个载波,则DCI格式0中的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触发比特的个数为1;如果UE被配置了下行CA,即下行有至少两个载波,则DCI格式0中的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触发比特的个数为2。
DCI格式0中的其它比特域的大小都不依赖于上行带宽和双工方式,甚至进一步的非周期探测信号的配置信息和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因此基站和UE根据当前系统的上行带宽和双工方式,甚至非周期探测信号的配置信息和UE被配置的下行载波个数,就可以确定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所有信息比特。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有无,因为不想因这个信息比特的引入而改变DCI格式0的载荷大小,因此可以考虑当DCI格式0中有填充比特时才加入这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例如,当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小于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就需要在DCI格式0中填充比特来使得两种DCI格式最终的载荷大小相等,此时就可以在DCI格式0中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而最终的DCI格式0的载荷大小是不变的。
接着,基站和UE会确定一个以比特数为元素的集合{12,14,16,20,24,26,32,40,44,56},然后基站和UE会判断,如果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这个集合中任何一个比特数,则基站和UE会确定DCI格式0中包含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上述判断条件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是,当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小于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总数,此时为了最终DCI格式0和1A的载荷大小相等,DCI格式0需要做填充,所以此时可以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第二种情况是,当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等于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总数,一般来讲,两者都不需要做比特填充,但如果此时的信息比特总数为上述集合中比特数的任何一种时,对应的下行调度授权的DCI格式1A需要填充一个比特来避开上述集合中的信息比特数,因为如果不避开,则会导致用不同的聚合水平来检测DCI格式1A都可能会检测正确。例如,eNB用聚合水平为2的方式给UE调度了DCI格式1A对应的下行调度授权,UE有可能用聚合水平为1的方式检测正确,则可能会导致该下行数据包对应的上行HARQ确认信息的信道冲突。对于上行调度授权的DCI格式的信息比特数为上述集合中任何一种比特数的情况,不需要避开,因为上行数据调度对应的下行HARQ确认信息的信道根据聚合水平没有关系。接着,DCI格式0需要再填充一个比特才会使得最终两种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第三种情况是,当DCI格式0中的除了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的总数大于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总数,此时为了最终DCI格式0和1A的载荷大小相等,DCI格式1A需要做比特填充,使得其信息比特数与DCI格式0的相等,此时由于填充后的信息比特数又为上述集合中比特数的某一种,为了避开这个比特数,DCI格式1A会再填充一个比特,此时DCI格式0还要随着填充一个比特,才能使得最终两种DCI格式的载荷大小相等。对于上述第二和第三种情况,DCI格式0最终都会出现填充比特,因此,可以支持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的加入。
对上述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例1:对于FDD系统,上下行带宽都为5MHz,如果不配置ASRS触发比特,且下行采用CA,则此时DCI格式0和1A的信息比特数都为24,恰好属于上述集合,因此DCI格式1A会填充一个比特,相应地,DCI格式0中就可以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例2:对于FDD系统,上行带宽为15MHz,下行带宽为10MHz,如果不配置ASRS触发比特,且下行只配置单载波,则此时DCI格式0和1A的信息比特数都为26,恰好属于上述集合,因此DCI格式1A会填充一个比特,相应地,DCI格式0中就可以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例3:对于TDD系统,上行带宽为5MHz,下行带宽为3MHz,如果不配置ASRS触发比特,且下行采用CA,则此时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为26,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为25,由于此时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小于DCI格式0的,则此时DCI格式1A要填充一个比特到26,而填充后的DCI格式1A的信息比特数又属于上述集合,因此DCI格式1A会再填充一个比特到27,而DCI格式0的信息比特数为26,因此可以加入一个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
最后,基站和UE会通过上述DCI格式0对应的PDCCH进行调度和被调度,双方对相应的对其中的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进行解读,并处理上行数据信道。
上述方案保证了在DCI格式0中加入资源分配类型指示比特后,而不改变DCI格式0的载荷大小,方案实现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6)

1.一种检测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所述UE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
UE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UE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其中,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与D-PDCCH所占用的第一类子帧和第二类子帧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与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公用的调度信息和每个载波的独立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的调度信息所调度的载波个数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至少两个部分的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
或者,
所述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专有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获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UE获取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
所述在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包括:
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10.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站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其中,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获取的对应关系配置给UE。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第一类子帧和第二类子帧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的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公用的调度信息和每个载波的独立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的调度信息所调度的载波个数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至少两个部分的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
或者,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专有信令,或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为UE配置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以使UE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2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基站侧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第一类子帧和第二类子帧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的对应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公用的调度信息和每个载波的独立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和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的调度信息所调度的载波个数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至少两个部分的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获取的所述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
或者,
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获取的所述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24.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2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UE配置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
搜索空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PDCCH的搜索空间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为所述UE配置的D-PDCCH所占用的至少一种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在所述搜索空间内,向所述UE发送D-PDCCH;其中,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的D-PDCCH所应用DCI格式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的聚合水平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获取的对应关系配置给UE。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第一类子帧和第二类子帧的对应关系;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D-PDCCH所占用的特定聚合水平下的候选检测位置的对应关系。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每个载波的公用的调度信息和每个载波的独立的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承载在D-PDCCH中的调度信息所调度的载波个数的对应关系;和
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和一个DCI格式对应的D-PDCCH中至少两个部分的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一种,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一对多;
或者,
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天线端口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种,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对应关系为多对一,或多对多。
33.根据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天线端口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扰码ID信息和码字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天线端口对应的UE特定参考信号的正交扩频码的长度、天线端口信息与码字信息的对应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为UE配置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以使UE根据所述获取的D-PDCCH所对应的聚合水平和所述聚合水平所对应的候选D-PDCCH的检测次数,在所述搜索空间内检测D-PDCCH。
CN201110225994.3A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2932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3932.6A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201110225994.3A CN102932090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KR1020147004007A KR101595377B1 (ko) 2011-08-08 2012-08-08 정보 검출 및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A2844263A CA2844263C (en) 2011-08-08 2012-08-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U2012292749A AU2012292749B2 (en) 2011-08-08 2012-08-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EP17177324.5A EP3285427B1 (en) 2011-08-08 2012-08-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PCT/CN2012/079816 WO2013020505A1 (zh) 2011-08-08 2012-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EP12821462.4A EP2728961B1 (en) 2011-08-08 2012-08-08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JP2014524258A JP5830609B2 (ja) 2011-08-08 2012-08-08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US14/167,537 US10200173B2 (en) 2011-08-08 2014-01-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JP2015208784A JP6081552B2 (ja) 2011-08-08 2015-10-23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JP2017006685A JP6286075B2 (ja) 2011-08-08 2017-01-18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JP2018017108A JP6435069B2 (ja) 2011-08-08 2018-02-02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US16/216,348 US10797843B2 (en) 2011-08-08 2018-12-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5994.3A CN102932090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3932.6A Division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2090A CN102932090A (zh) 2013-02-13
CN102932090B true CN102932090B (zh) 2016-07-13

Family

ID=4764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3932.6A Active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201110225994.3A Active CN102932090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3932.6A Active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1-08-08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200173B2 (zh)
EP (2) EP3285427B1 (zh)
JP (4) JP5830609B2 (zh)
KR (1) KR101595377B1 (zh)
CN (2) CN105933981B (zh)
AU (1) AU2012292749B2 (zh)
CA (1) CA2844263C (zh)
WO (1) WO20130205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7060B1 (ko) 2011-06-29 2020-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46983B (zh) * 2011-11-04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和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508621B (zh) 2012-02-16 2021-02-05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35355A (zh) * 2013-05-03 2014-11-05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4254132B (zh) * 2013-06-26 2018-12-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系统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EP2999283B1 (en) * 2013-06-28 2018-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9813124B2 (en) 2013-11-27 2017-11-07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codeword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CN104901775B (zh) * 2014-03-09 2018-12-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非授权频谱上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897387A (zh) * 2015-01-26 2016-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79306B (zh) 2015-02-06 2021-06-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eNode B和用户设备
CN106411477B (zh) * 2015-07-29 2019-05-28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harq进程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08029134B (zh) * 2016-02-02 2021-07-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SG11201805025XA (en) * 2016-03-18 2018-07-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7196968A1 (en) 2016-05-11 2017-11-16 Idac Holdings, Inc. Medium access protocol data unit assembly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7404365B (zh) * 2016-05-20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97850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1019609B2 (en) 2016-07-15 2021-05-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network-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896135B (zh) * 2016-10-03 2020-11-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精简的控制信息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US9948481B1 (en) * 2016-10-07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s
CN112073099A (zh) * 2016-10-15 2020-12-1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同步信号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4371B (zh) * 2016-11-01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536966B2 (en) * 2016-12-09 202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multefire coverage enhancement
EP3565295A4 (en) * 2016-12-27 2020-07-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282322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79542B (zh) * 2017-03-16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截断缓冲区状态报告
US10171144B2 (en) * 2017-03-24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w complexity high performance single codeword MIMO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809505B (zh) * 2017-05-05 2019-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067499B (zh) 2017-06-13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51525B (zh) * 2017-06-16 2023-08-0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US10721723B2 (en) * 2017-06-23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adding field to match downlink and uplink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length
CN109309547B (zh) 2017-07-28 2020-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391348B (zh) * 2017-08-08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和设备
CN114040476B (zh) * 2017-10-27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066372B2 (ja) * 2017-11-02 2022-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231775B2 (ja) * 2017-11-02 2023-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071128B2 (en) * 2017-11-10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est and a communication link event
CN110035546B (zh) * 2018-01-12 2020-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51848B (zh) * 2018-04-04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475317B (zh) * 2018-05-10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dcch的监控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220039122A1 (en) * 2018-09-21 2022-02-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558673B2 (en) 2018-10-17 2023-01-17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239939B2 (en) 2019-03-22 2022-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service types
JP7293391B2 (ja) * 2019-03-26 2023-06-19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端末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11262675B (zh) * 2019-10-12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dci格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714486A (zh) 2019-10-25 2021-04-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Pdcch的检测方法、drx配置方法、终端、基站
WO2022077164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的接收、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297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及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1050751A1 (zh) * 2009-10-31 2011-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076098A (zh) * 2010-12-03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mbsfn子帧中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7937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specific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specific pilot signal power boosting
CN101610564B (zh) 2009-04-29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检测方法
US8917681B2 (en) * 2009-08-14 2014-1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CN101998539B (zh) 2009-08-18 2013-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641968B1 (ko) * 2009-09-14 2016-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14503B (zh) 2009-09-29 2013-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继系统控制信道配置方法、检测方法及设备
KR20110038994A (ko)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031008B2 (en) * 2009-10-30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056316B (zh) * 2009-11-02 2013-06-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的方法、基站和中继节点
KR20110065329A (ko) * 2009-12-09 2011-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
US9225413B2 (en) * 2010-02-1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KR101673906B1 (ko) * 2010-04-29 2016-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공간 다중화 제어 채널 지원을 위한 상향 링크 ack/nack 채널의 맵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63604B (zh) * 2010-05-25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下行控制信道解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60896B (zh) * 2010-06-13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52899A1 (en) * 2010-08-30 2012-03-01 Xiaoqiu Wa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KR101769375B1 (ko) * 2010-10-21 2017-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기지국으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001756B2 (en) * 2011-04-27 2015-04-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enhancements
US20120282936A1 (en) * 2011-05-02 2012-1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PDCCH Capacity Enhancement in LTE Systems
CN107248907B (zh) * 2011-05-03 2021-05-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搜索区域的控制信道监视
CN103609084B (zh) * 2011-06-15 2017-04-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延伸
US9220096B2 (en) * 2011-06-27 2015-12-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44231B2 (en) * 2011-07-12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searching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node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719087B2 (ja) * 2011-07-14 2015-05-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2733898B1 (en) * 2011-07-14 2016-01-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WO2013013376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0751A1 (zh) * 2009-10-31 2011-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076098A (zh) * 2010-12-03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mbsfn子帧中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36297A (zh) * 2010-12-24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及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92749A1 (en) 2014-03-13
AU2012292749B2 (en) 2015-07-16
CN105933981B (zh) 2019-08-23
EP2728961A1 (en) 2014-05-07
EP2728961A4 (en) 2014-07-02
JP5830609B2 (ja) 2015-12-09
CA2844263A1 (en) 2013-02-14
JP2018098813A (ja) 2018-06-21
CA2844263C (en) 2017-10-24
CN102932090A (zh) 2013-02-13
WO2013020505A1 (zh) 2013-02-14
US20190123875A1 (en) 2019-04-25
KR101595377B1 (ko) 2016-02-18
US10200173B2 (en) 2019-02-05
JP6286075B2 (ja) 2018-02-28
EP3285427B1 (en) 2021-02-24
US10797843B2 (en) 2020-10-06
EP2728961B1 (en) 2018-02-21
JP6435069B2 (ja) 2018-12-05
JP2017099005A (ja) 2017-06-01
JP2016029832A (ja) 2016-03-03
JP6081552B2 (ja) 2017-02-15
KR20140044392A (ko) 2014-04-14
JP2014527348A (ja) 2014-10-09
EP3285427A1 (en) 2018-02-21
CN105933981A (zh) 2016-09-07
US20140146775A1 (en) 201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2090B (zh)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202400647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ith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EP3673607B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CN106060930B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93417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CN103650447B (zh) 发射或接收pdcch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用户设备或基站
CN101610564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检测方法
CN103178942B (zh)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846977B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2182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01201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55340B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201499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N109565338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714320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83A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42444B (zh) Pdcch信令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ue及系统
CN105743619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3046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02267A (zh) 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布置
CN103098536A (zh)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用户设备和其中的集成电路
CN103907300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113110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785225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或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731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