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1525B - 终端、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1525B CN110651525B CN201880033606.1A CN201880033606A CN110651525B CN 110651525 B CN110651525 B CN 110651525B CN 201880033606 A CN201880033606 A CN 201880033606A CN 110651525 B CN110651525 B CN 1106515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search space
- detection
- corese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1-[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propan-1-one Chemical compound N1N=NC=2CN(CCC=21)CCC(=O)N1CCN(CC1)C=1C=NC(=NC=1)NCC1=CC(=CC=C1)OC(F)(F)F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HMUNWXXNJPVALC-UHFFFAOYSA-N 1-[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2-(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N1CCN(CC1)C(CN1CC2=C(CC1)NN=N2)=O HMUNWXXNJPVAL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LDXJRKWFNNFDSA-UHFFFAOYSA-N 2-(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1-[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N(CC2=NNN=C21)CC(=O)N3CCN(CC3)C4=CN=C(N=C4)NCC5=CC(=CC=C5)OC(F)(F)F LDXJRKWFNNFD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基站中,检测次数设定单元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单元发送被映射在搜索空间内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控制信号。这里,终端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研究被称为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通信系统。在5G中,在研究对需要通信业务的增大、要访问的终端数的增大、高可靠性、低延迟等的各种各样的每个用例灵活地提供功能。作为代表性的用例,有扩展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的移动宽带)、大规模通信/大量连接(mMTC:massive Machin Typ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机械式通信)、超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nt)这3个。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从LTE系统的提升和新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访问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两方面,在研究通信系统的提升。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61596,"Revision of SI: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Technology",NTT DOCOMO,September 2016
非专利文献2:R1-1702764,"Discussion on group common PDCCH",Panasonic,February 2017
发明内容
在新RAT中,作为配置DCI(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下行链路控制指示符)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区域,在研究在终端(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中设定多个控制资源集(以下,称为“CORESET”)。然而,并未充分研究UE监视(Blind Decoding;盲解码)在CORESET中、被配置DCI的PDCCH区域的候选(以下,称为“NR-PDCCH候选”)的位置即搜索空间而检测DCI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有助于提供UE可以监视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并适当地检测DCI的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站包括:电路,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以及发送机,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站包括:电路,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以及发送机,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所述电路将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设定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信号;以及电路,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信号;以及电路,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信号,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信号,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所述终端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存储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UE可以监视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并适当地检测DCI。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更多的优点和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几个实施方式及说明书和附图记载的特征来分别提供,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一特征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一部分结构。
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一部分结构。
图3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
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及终端的动作例子。
图6表示时隙的结构例子。
图7表示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30kHz的码元的一例子。
图8表示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子1-1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9表示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子1-1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另一设定例子。
图10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另一动作例子的分配给终端的CORESET的配置例子。
图10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另一动作例子的分配给终端的CORESET的配置例子。
图11A表示时间优先映射(Time first mapping)的一例子。
图11B表示频率优先映射(Frequency first mapping)的一例子。
图12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分配给终端的CORESET的配置例子。
图13A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CORESET A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3B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CORESET B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3C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CORESET C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4A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CORESET D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4B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1的CORESET E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5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2的分配给终端的CORESET的配置例子。
图16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2的CORESET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例子。
图17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2的CORESET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另一设定例子。
图18表示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子2-2的CORESET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另一设定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LTE/高级LTE(LTE/LTE-Advanced)中,作为运行下行控制信号(DCI)的信道,使用PDCCH及EPDCCH(增强的PDCCH(Enhanced PDCCH))。在一个子帧内中,被配置PDCCH或EPDCCH的码元数是固定的。特别地,在进行设定,使得在EPDCCH中检测2个EPDCCH PRB集(相当于NR中的CORESET)的情况下,直至子帧的最终码元为止都存在2个EPDCCH PRB集的码元。因此,对2个EPDCCH PRB集可以开始搜索空间的检测(也称为盲解码(Blind Decoding))的时刻是相同的。
此外,在LTE/高级LTE(LTE/LTE-Advanced)中,考虑到UE接收DL数据(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为了发送ACK/NACK(响应信号)而需要的时间,设定了UE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但是,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对于哪个UE在每个DCI格式中都被设定相同的值。
另一方面,在NR中,可考虑搜索空间检测能力(检测次数)对每个UE、或对每个CORESET不同。
在NR中,如LTE/高级LTE中的PDCCH或EPDCCH,若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确定为一样,则有因UE而不能使用完搜索空间检测能力、或被设定UE的搜索空间检测能力以上的检测次数的课题。
因此,以下,说明灵活地设定每个UE或每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UE监视一个或多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并适当地检测DCI的方法。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gNB)及终端200(UE)。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一部分结构的框图。在图1所示的基站100中,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设定含有在终端200作为检测控制信号(DCI)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单元108发送被映射在搜索空间内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控制信号。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一部分结构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终端200中,接收单元201接收信号,DCI接收单元203检测含有在终端200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控制信号。
这里,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终端200的设定而被确定。
(实施方式1)
[基站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3中,基站100具有:CORESET设定单元101、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DCI生成单元104、纠错编码单元105、调制单元106、信号分配单元107、发送单元108、接收单元109、信号分离单元110、解调单元111、以及纠错解码单元112。
CORESET设定单元101对每个终端200(UE)设定至少一个CORESET,将表示所设定的CORESET的信息输出到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及信号分配单元107。例如,CORESET的设定(定义)包含被配置各CORESET的PRB(Physical 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号、码元号、码元数、有无交织、CORESET的加扰中使用的ID。
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设定含有作为在终端200中检测控制信号(DCI)的对象的多个NR-PDCCH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具体地说,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基于从CORESET设定单元101输入的CORESET的信息、以及表示被配置CORESET的时隙或码元结构的信息(未图示),设定每个码元的搜索空间的最大检测次数及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搜索空间的最大检测次数、或每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例如,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多,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将表示设定的检测次数的信息输出到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及信号分配单元107。
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使用从CORESET设定单元101输入的CORESET的信息、以及从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输入的表示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信息,生成CORESET设定用的高层的信令(CORESET设定信息),输出到纠错编码单元105。
DCI生成单元104生成含有表示分配DL(Downlink)数据信号或UL(Uplink)数据信号的资源的资源分配信息(DL分配信息或UL分配信息)的控制信号(DCI),将DCI(DL分配信息及UL分配信息)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07。此外,DCI生成单元104将生成的控制信号之中的、DL分配信息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07,将UL分配信息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110。
纠错编码单元105将发送数据信号(DL数据信号)以及从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输入的高层的信令(CORESET设定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06。
调制单元106对从纠错编码单元105接受的信号施以调制处理,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07。
信号分配单元107基于从DCI生成单元104输入的DL分配信息,将从调制单元106接受的信号(DL数据信号,CORESET设定信息)分配给下行资源。此外,信号分配单元107将从DCI生成单元104输入的DCI分配给资源(CORESET)。再者,信号分配单元107基于从CORESET设定单元101输入的CORESET设定信息,确定分配DCI的资源。例如,信号分配单元107根据从CORESET设定单元101输入的信息中包含的CORESET的码元数,变更从REG(ResourceElement Group;资源元素群)向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的映射、以及从CCE向搜索空间的映射。此外,信号分配单元107基于从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输入的检测次数,确定CORESET内的NR-PDCCH候选,从NR-PDCCH候选之中,确定分配DCI的资源。这样一来,形成含有被映射在NR-PDCCH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DCI的发送信号。形成的发送信号被输出到发送单元108。
发送单元108对从信号分配单元107输入的发送信号施以上变频等的无线发送处理,通过天线发送到终端200。
接收单元109通过天线接收从终端2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信号施以下变频等的无线接收处理,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110。
信号分离单元110基于从DCI生成单元104输入的UL分配信息,从由接收单元109接受的接收信号中分离UL数据信号并输出到解调单元111。
解调单元111对从信号分离单元110输入的信号施以解调处理,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纠错解码单元112。
纠错解码单元112将从解调单元111输入的信号解码,得到来自终端200的接收数据信号(UL数据信号)。
[终端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4中,终端200具有:接收单元201、信号分离单元202、DCI接收单元203、解调单元204、纠错解码单元205、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纠错编码单元208、调制单元209、信号分配单元210、以及发送单元211。
接收单元201在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施以了下变频等的接收处理后将其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202。在接收信号中,例如包含DL数据信号、或高层信令(包含CORESET设定信息)等。
信号分离单元202从由接收单元201接受的接收信号中,分离被配置在有可能分配了含有CORESET设定信息的高层的信令的资源中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204。
此外,信号分离单元202基于从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信息,指定与本机要监视的CORESET(要分离的CORESET)对应的资源,将被配置在该资源中的信号分离。具体地说,信号分离单元202根据从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信息中包含的CORESET的码元数,变更要分离的资源(信号)。此外,信号分离单元202基于从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输入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指定CORESET内的NR-PDCCH候选,将被配置在作为NR-PDCCH候选(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资源中的信号输出到DCI接收单元203。
此外,信号分离单元202基于从DCI接收单元203输入的DL分配信息,从接收信号中分离DL数据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204。
DCI接收单元203检测(监视、盲解码)从信号分离单元202输入的信号(被配置在作为NR-PDCCH候选(搜索空间)的资源中的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DCI并解码(接收)。DCI接收单元203将接收到的DCI中所示的UL分配信息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0,将DL分配信息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202。
解调单元204将从信号分离单元202输入的信号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纠错解码单元205。
纠错解码单元205将从解调单元204接受的解调信号解码,输出得到的接收数据信号,将得到的高层的信令输出到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
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基于从纠错解码单元205输出的高层的信令中包含的CORESET设定信息,指定每个终端200的CORESET的设定。然后,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将指定的信息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202及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
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基于从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CORESET的信息,设定每个码元的搜索空间的最大检测次数及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搜索空间的最大检测次数、或每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将表示所设定的检测次数的信息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202。
纠错编码单元208将发送数据信号(UL数据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209。
调制单元209将从纠错编码单元208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0。
信号分配单元210基于从DCI接收单元203输入的UL分配信息,指定被分配UL数据的资源。然后,信号分配单元210将从调制单元209输入的数据信号分配给指定的资源,输出到发送单元211。
发送单元211对从信号分配单元210输入的信号施以上变频等的发送处理,通过天线发送。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
详细地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基站100及终端200中的动作。
图5是表示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的时序图。
基站100进行对终端200的CORESET及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NR-PDCCH候选)的设定(CORESET的资源、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等)(ST101)。基站100将表示所设定的CORESET及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设定的CORESET设定信息,使用高层的信令发送到终端200(ST102)。
接着,基站100将DCI(资源分配信息等)配置在ST101中设定的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的任何一个中,发送到终端200(ST103)。
另一方面,终端200基于在ST102中接收到的高层的信令中包含的CORESET设定信息,指定在本机监视的CORESET及CORESET内作为DCI的检测对象的搜索空间(NR-PDCCH候选)(ST104)。然后,终端200监视所指定的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检测发往本机的DCI(ST105)。
接着,说明在终端200中设定的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设定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基于被配置CORESET(NR-PDCCH候选)的时隙或码元结构(时间资源结构)确定在终端200中设定的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
在搜索空间的检测处理中,预想检测次数越多,检测处理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上限值,因检测处理中可使用的时间而可变。
图6表示由14码元构成的时隙(时间轴)的一例子。在图6中,PDCCH被配置在码元#0中,PDSCH(DL数据)被配置在码元#1至#11中,ACK/NACK被配置在码元#13中。此外,图6的下部所示的箭头表示PDCCH检测(PDCCH detection)、PDSCH解码(PDSCH decoding)以及ACK/NACK生成(ACK/NACK preparation)的各处理的处理时间的一例子。终端200确保将PDSCH解码的时间,由PDSCH的接收结果生成ACK/NACK信号,结束PDCCH的检测处理,使得可以用码元#13发送ACK信号或NACK信号。
也就是说,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必须是可以在该PDCCH的检测处理时间内检测的次数。
例如,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长的情况下,基站100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多,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短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
这样一来,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长,终端200中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时间上有余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检测次数,可以降低搜索空间中的信号间的冲突几率。此外,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短,终端200中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时间上没有余量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检测次数,终端200可以在时间内完成DCI的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为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及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检测次数、或每CORESET的检测次数。特别是在对终端200分配了多个CORESET的情况下,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以及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检测次数是确定的值,使得多个CORESET的每个码元的检测次数的合计值不超过最大值。每CORESET的检测次数特别用于在共同搜索空间或群共同搜索空间等中预先规定了检测次数的情况。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可以应用以下的动作例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动作例子。
[动作例子1-1]
在动作例子1-1中,基站100基于终端200中设定的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spacing),确定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也就是说,在动作例子1-1中,作为表示时隙或码元结构的参数,使用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 spacing)、即每个码元的时间。
在NR中,作为子载波间隔,在研究满足2m*15kHz(m为非负整数)的多个间隔。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等。随着子载波间隔变宽,每个码元的时间变短。例如,如图7所示,30kHz间隔的码元长度为15kHz间隔的码元长度的一半长度。但是,为了调整子帧间隔,每隔0.5毫秒存在比其他码元长16Ts(Ts=1/(15000×2048)秒)的码元,所以该码元相对15kHz间隔的码元长度不是正好的一半的长度。
在动作例子1-1中,终端200中设定的子载波间隔越窄(即,每个码元的时间越长),基站100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越多,子载波间隔越宽(即,每个码元的时间越短),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越少。这是因为,即使在搜索空间的检测中可以使用的码元数相同,子载波间隔越宽,每个码元的时间越短,搜索空间的检测中可以使用的绝对时间越短。
例如,如图8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将子载波间隔为15kH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为基准(Y次),并设定其他子载波间隔情况下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使其与子载波间隔为反比例。即,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与码元长度为比例关系。
这样一来,基站100可以与时隙或码元的绝对时间成比例地设定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例如,码元的绝对时间越长,基站100可以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越多。
再者,子载波间隔(码元的绝对时间)和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图8所示的例子,例如,如图9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进行设定,使得不完全地为反比例,但随着子载波间隔变宽,逐步地降低搜索空间次数。
此外,在终端200中设定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200中所设定的频带有关联。例如,考虑在比6GHz低的频带(6GHz以下)中,使用窄的子载波间隔即15kHz、30kHz、60kHz,在比6GHz高的频带(6GHz以上)中,使用宽的子载波间隔即120kHz、240kHz。这是因为,在较高的频带中,时间轴方向中变动的相位噪声的影响变大,因扩宽子载波间隔而缩短码元间隔,可以降低相位噪声的影响。因此,基站100也可以基于终端200中所设定的频带而设定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例如,频带越高,基站100也可以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越少。
[动作例子1-2]
在动作例子1-2中,基站100基于终端200中设定的构成时隙的码元数,确定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也就是说,在动作例子1-2中,作为表示时隙或码元结构的参数,使用时隙内的码元数。
这里,时隙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码元的时间单位。时隙结构表示例如14码元的时隙、7码元的时隙、小时隙等。
在NR中,在子载波间隔为60kHz以下,在研究14码元的时隙或7码元的时隙,在子载波间隔比60kHz宽的情况下,在研究14码元的时隙。
此外,作为小时隙的码元数,在高于6GHz的频带中,在研究1码元长度至多个码元长度。假定小时隙被用于如URLLC那样在延迟上严格的系统、公共频带等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上有限制的情况,或被用于将多个终端(UE)的数据进行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复用的情况等。
这里,若假定小时隙的码元数少于7码元的情况,则按14码元的时隙、7码元的时隙、小时隙的顺序,搜索空间的检测中可使用的时间变短。这是因为,时隙内的码元数越短,在终端200中可以使用于PDSCH的解码的时间越短。另一方面,在终端200中可以使用于PDSCH的解码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即使在搜索空间的检测中花费时间,但通过将PDSCH高速地解码,也有可能能够确保PDSCH的解码时间。
因此,在动作例子1-2中,基站100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在14码元的时隙中比7码元的时隙及小时隙设定得多,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在7码元的时隙中比小时隙设定得多。也就是说,基站100以小时隙、7码元的时隙、14码元的时隙的顺序,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多。
这样,在时隙内的码元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在PDSCH的解码上有时间的余量,所以基站10可以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多。特别地,假定在14码元的时隙中,多个UE的数据被同时分配,所以通过增加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可以降低UE间的搜索空间发生冲突的几率。
此外,在时隙内的码元数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在PDSCH的解码上无时间的余量,所以基站100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但是,假定在7码元或小时隙中,与14码元的时隙比较,同时被分配的UE数少,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不高。因此,即使将对7码元或小时隙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少,对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的影响也少。此外,通过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可以降低终端200中的处理的复杂度,可以抑制终端200的功耗。
再者,14码元的时隙、7码元的时隙、小时隙等的时隙格式的区分,可以通过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中包含的SIB1通知给终端200,使得终端200在RACH过程中可以判别,可以通过UE单独的高层的信令(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通知,也可以在设定DCI的分配中使用的CORESET时同时地设定。
再者,在通过SIB1或RACH过程区分时隙格式的情况下,时隙格式没有被频繁地变更,而被假定在UE中继续相同的时隙格式中的接收。此外,在时隙格式的通知与利用UE单独的高层的信令的情况或与CORESET的设定相关联的情况下,可通过高层的信令而变更时隙格式。
此外,还在研究通过高层的信令,预先设定时隙内的PDSCH的码元数、以及PDSCH的最终码元至ACK/NACK发送为止的时间间隔(在几码元后发送ACK/NACK)。在PDSCH的最终码元至ACK/NACK发送为止的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由于在PDSCH的解码时间上有余量,所以搜索空间的检测时间也可以增长。因此,基站100也可以在PDSCH的最终码元至ACK/NACK发送为止的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多,在PDSCH的最终码元至ACK/NACK发送为止的发送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
[其他动作例子]
(1)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也可以基于UE能力或类别而被设定。
UE能力或类别是由UE最大可发送接收的传输块大小、软缓冲器的大小、支持的空间复用的层数等规定的UE的性能。例如,像传输块大小、软缓冲器的大小越大、空间复用的层数越多的UE那样,可以说是性能越高的UE(UE能力高)。
此外,作为UE能力或类别,基于UE对PRB处理、解调处理、极性码等的解码处理的性能,基站100也可以设定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这里,PRB处理是,对于接收信号,提取作为NR-PDCCH候选的期望的PRB的信道估计处理、根据需要实施信道均衡处理等的一连串的处理。这些可以说,PRB处理、或者解调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可实施次数越大的UE,是性能越高的UE。
因此,预想与性能低的UE比较,性能高的UE的处理能力高。因此,基站100也可以将对性能高的UE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多,将对性能低的UE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少。
这里,作为基于对作为UE能力或类别的PRB处理、解调处理、极性码等的解码处理的UE的性能,设定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例子,说明基于信道估计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可实施次数设定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方法。再者,如上述,搜索空间检测处理或检测时间取决于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也被称为信道估计能力),所以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大小用信道估计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可实施次数即PRB数(或由多个PRB构成的CCE数)表现。
图10A和图10B表示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作为UE能力或类别被规定为32PRB的情况下,基站100通过CORESET设定单元101和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设定多个CORESET的例子。
图10A表示基站100设定2个CORESET A和CORESET B的例子。在CORESET A中,在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即32PRB之中,相当于16PRB被设定。同样,在CORESET B中,在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即32PRB之中,相当于16PRB被设定。
另一方面,图10B表示基站100设定3个CORESET C、CORESET D、和CORESET E的例子。在CORESET C中,在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即32PRB之中,相当于16PRB被设定。同样,在CORESET D和CORESET E中,在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即32PRB之中,相当于8PRB被分别设定。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那样,基站100可以在规定的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的范围内,设定多个CORESET。再者,在图10A和图10B中,说明了在CORESET中设定1码元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在规定的UE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可实施次数的范围内,在CORESET中也可以设定多个码元。
(2)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也可以基于服务类别而被设定。
服务类别是eMBB,URLLC,mMTC等。例如,在ULRRC中,由于对延迟严格,所以为了降低搜索空间的检测的延迟,与eMBB比较,考虑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少。此外,在mMTC中,UE的性能较低,以及为了降低功耗,与eMBB比较,考虑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少。
(3)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也可以基于数字波束成形、模拟波束成形、以及混合波束成形(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的组合)而被设定。
在使用数字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可考虑多个UE在同一时隙中被复用。另一方面,在使用模拟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由于波束的方向的自由度低,所以预想同一时隙中所分配的UE数与数字波束成形比较变少。因此,在模拟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由于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低,所以即使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被降低,影响也小。
因此,基站100将对应用模拟波束成形的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比对应用数字波束成形的终端200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少。由此,具有在应用模拟波束成形的终端200中,可以降低搜索空间检测处理的复杂度,抑制终端200的功耗的优点。
此外,混合波束成形在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的中间,所以基站100可以将对应用混合波束成形的终端200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比应用数字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少,也可以设定得比应用模拟波束成形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多。由此,可以对应用混合波束成形的终端200确保必要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并且降低检测次数。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动作例子。
再者,上述动作例子可以单独被应用,也可以多个动作例子被组合应用。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基于终端200的设定(例如,时隙或码元结构、UE能力或类别、服务类别、波束成形设定等),设定作为该终端200检测DCI的对象的搜索空间(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
由此,例如,在终端200中搜索空间的检测时间上有余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可以降低在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此外,在搜索空间的检测时间上无余量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终端200可以在时间内完成DCI的检测。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终端200的设定,可变地设定对该终端200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可以对每个终端200或对每个CORESET灵活地设定搜索空间。由此,可以防止终端200使用不完搜索空间检测能力(检测次数)、或被设定终端200的搜索空间检测能力以上的检测次数。
由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终端200可以监视CORESET内的搜索空间并适当地检测DCI。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用高层的信令通知的情况。但是,在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使用相同的信息及计算式,可以在基站100及终端200各自中计算的情况下,搜索空间检测次数不需要利用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高层的信令来通知。
这种情况下,在基站100(参照图3)中,表示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中设定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信息未被输出到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103,而被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07。此外,在终端200(参照图4)中,与基站100的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同样,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基于从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信息、以及被配置CORESET的时隙或码元的结构(未图示),确定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及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检测次数、或每CORESET的检测次数。例如,终端200在时隙或码元结构的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设定得多,在时隙或码元结构较短的情况下将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设定得少。然后,检测次数设定单元207将表示所设定的检测次数的信息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202。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引用图3及图4说明。
[时间优先映射/频率优先映射的说明]
控制信号即NR-PDCCH被配置在一个或多个CCE中。被配置NR-PDCCH的CCE数称为“聚合级别”(以下,有时也简写为“AL”)。
此外,CCE由多个REG构成。在NR中,在研究将每1CCE的REG数设为6。此外,在NR中,作为REG的一个方式,在研究将PRB内的1码元设为REG。
在这样的方式的情况下,作为CCE的结构,如图11A所示,可考虑由配置在多个码元中的REG构成CCE的情况(以下,称为“时间优先映射”),以及如图11B所示,由配置在相同的码元中的REG构成CCE的情况(以下,称为“频率优先映射”)。
在图11A所示的在时间优先映射中,在对每个码元可使用的发送功率有限制的情况下,通过NR-PDCCH用多个码元来发送,具有可以提高NR-PDCCH的发送功率的优点。此外,在图11B所示的在频率优先映射中,具有CCE占有的码元数被削减、分配给PDSCH的资源量增加的优点。
以上,说明了时间优先映射及频率优先映射。
在NR-PDCCH中,还在研究在被设定为使得UE检测多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情况下,对每个CORESET使码元数可变。对于CORESET的码元数,考虑时隙或子帧内的1码元~全码元,特别在研究设为1~3码元。
这样,在NR-PDCCH中,由于每个CORESET的码元数是可变的,所以因CORESET而可以开始搜索空间的检测的时刻有可能不同。因此,若对每个CORESET确定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将每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合计设为最大值,则有因UE无法使用完搜索空间检测能力(检测次数)、或被设定UE的检测能力以上的检测次数的课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对每个码元设定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检测次数,在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值的范围内,设定对终端200的各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此时,基站100对搜索空间内的NR-PDCCH候选的每一个,在被配置该NR-PDCCH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对搜索空间检测次数进行计数。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被配置多个NR-PDCCH候选(CORESET)的每个码元设定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最大检测次数)。然后,基站100(检测次数设定单元102)将对CORESET的搜索空间内的多个NR-PDCCH候选的每一个的检测次数,设定在被配置该NR-PDCCH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最大检测次数以内。
这样一来,在最终码元不同的CORESET(NR-PDCCH候选)间,检测次数被分别地计数,所以可以增加多个CORESET(多个NR-PDCCH候选)中的检测次数的合计。
再者,基站100(gNB)通过高层的信令、例如RRC信令,对终端200通知(设定)各CORESET中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基站100可以对每个终端200以及对每个聚合级别详细地设定检测次数。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动作例子。
[动作例子2-1:时间优先映射]
在时间优先映射中,如图11A所示,假定一个CCE被配置在多个码元中。因此,CORESET内的NR-PDCCH候选被配置到CORESET的最终码元为止。即,在时间优先映射中,被配置NR-PDCCH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是被配置CORESET的最终码元。
因此,在时间优先映射中,基站100对在各CORESET的最终码元中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基站100在计数的检测次数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值的范围内,分别设定对终端200的各CORESET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
图12表示在动作例子2-1中,码元数3(码元#0~#2)的CORESET A、码元数2(码元#0,#1)的CORESET B、以及码元数1(码元#0)的CORESET C被分配给终端200的例子。此外,在图12中,将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数设为Y次。
在图12中,在被配置了各CORESET的最终码元的接收处理后,终端200开始各CORESET内的检测处理。也就是说,在图12中,终端200对CORESET A在码元#2中的接收处理后开始检测处理,对CORESET B在码元#1中的接收处理后开始检测处理,对CORESET C在码元#0中的接收处理后开始检测处理。即,对每个CORESET在终端200中的检测开始定时不同。
在动作例子2-1中,例如,在被配置各CORESET的最终码元中,基站100设定对各CORESET的检测次数,直至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为止。如上述,在图12中,不同的码元数的CORESET A、B、C被分配给终端200,各CORESET的最终码元不同,基站100可以将对各CORESET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每次设定Y次(也就是说,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
具体地说,基站100在码元#0中对CORESET C设定Y次的检测次数,在码元#1中对CORESET B设定Y次的检测次数,在码元#2中对CORESET A设定Y次的检测次数。即,基站100可以将图12所示的被分别配置了CORESET A、B、C的码元#0~#2中的最大检测次数(3Y次),最大限度(每次Y次)分配给各CORESET。换言之,在图12中,对不同码元数的CORESET,不需要在CORESET间分配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次)。
此外,基站100设定对各CORESET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搜索空间次数(未图示)。
然后,基站100使用高层的信令,对终端200通知对每个CORESET并且对每个聚合级别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
例如,如图13A、图13B、图13C所示,在对终端200设定了码元数不同的CORESET A、B、C的情况下(例如,参照图12),也可以通知各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以在被配置了各CORESET的最终码元中,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次)。
在图13A、图13B、图13C中,将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设为16次。如图13A、图13B、图13C所示,不同的码元中对各CORESET每次被分配16次的检测次数。再者,在各CORESET的检测次数被单独地通知的情况下,每个聚合级别的检测数也可以因各CORESET而不同。
此外,在相同码元长度的CORESET被多个分配给终端200的情况下,基站100分别分配该多个CORESET的检测次数即可,以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次)。
图14A及图14B表示码元数1的2个CORESET(CORESET D,CORESET E)被分配给终端200的情况下的检测次数的分配例子。在图14A及图14B中,假设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数为16。如图14A所示CORESET D的检测次数的合计为6次,如图14B所示CORESET E的检测次数的合计为10,码元#0中的检测次数的合计为16次。再者,对相同码元数的多个CORESET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可以如图14A及图14B那样对每个CORESET的检测次数不同,也可以在CORESET间为均等的值(相同的值)。
这样,在动作例子2-1中,基站100设定各CORESET中的检测次数,使得在相同码元长度的CORESET间最大检测次数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值。这样一来,在码元数不同的CORESET间,不需要分享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因此,通过将码元数不同的CORESET分配给终端200,可以增加终端200中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降低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
再者,在CORESET的码元数较长的情况下,还考虑在较低的聚合级别中,NR-PDCCH候选不使用CORESET内的全部码元,而使用一部分码元。这种情况下,基站100也可以不是在CORESET的最终码元中,而是在被配置NR-PDCCH候选的最终码元中,对该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也就是说,基站100也可以计数在CORESET内的多个码元中各自的检测次数。
[动作例子2-2:频率优先映射]
在频率优先映射中,如图11B所示,假定一个CCE被配置一个码元中。因此,CORESET内的NR-PDCCH候选被配置在CORESET内的1码元、或多个码元中。
因此,在频率优先映射中,基站100对被配置了各CORESET内的各NR-PDCCH候选的码元之中与最终码元中该NR-PDCCH候选有关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基站100在计数的检测次数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值的范围内,分别设定对终端200的各NR-PDCCH候选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
图15表示在动作例子2-2中,码元数3(码元#0~#2)的CORESET A、码元数2(码元#0,#1)的CORESET B、以及码元数1(码元#0)的CORESET C分配给终端200的例子。此外,在图15中,将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数设为Y次。
在图15中,在各CORESET中,被配置了NR-PDCCH候选的最终码元的接收处理后,终端200开始对该NR-PDCCH候选检测。因此,终端200通过CORESET内的NR-PDCCH的配置,不等待接收被配置CORESET的最终码元而可以开始检测处理。
例如,在图15所示的码元数3的CORESET A中,设为含有仅被配置在码元#0中的NR-PDCCH候选、被配置在码元#0、#1或仅码元#1中的NR-PDCCH候选(将码元#1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以及被配置在码元#0、#1、#2或仅码元#2中的NR-PDCCH候选(将码元#2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同样,在图15所示的码元数2的CORESET B中,设为含有仅被配置在码元#0中的NR-PDCCH候选、以及被配置在码元#0、#1或仅码元#1中的NR-PDCCH候选(将码元#1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此外,在图15所示的码元数1的CORESET C中,设为含有仅被配置在码元#0中的NR-PDCCH候选。
这种情况下,终端200在各码元中接收到各NR-PDCCH候选的时间点开始检测。
因此,在动作例子2-2中,在对终端200分配了码元数不同的多个CORESET的情况下,在被配置了各CORESET的各个码元中,直至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次)为止,都可以对各CORESET的NR-PDCCH候选分配检测次数。例如,在图15中,基站100对码元#0中将CORESET A、B、C内的码元#0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分别设定检测次数,以不超过最大检测次数(Y次)。同样,基站100对码元#1中将CORESET A、B内的码元#1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分别设定检测次数,以不超过最大检测次数(Y次)。此外,基站100对码元#2中将CORESET A内的码元#2设为最终码元的NR-PDCCH候选,设定检测次数,以不超过最大检测次数(Y次)。
基站100对终端200使用高层的信令,对每个CORESET、每个码元、并且每个聚合级别通知搜索空间检测次数。
例如,如图16所示,在对终端200设定了码元数不同的CORESET A、B、C的情况下(例如,参照图15),也可以通知各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以在被配置了各CORESET的各码元中,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次)。再者,在图16中,将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Y设为16次。作为一例子,在图16所示的码元#0中,对CORESET A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各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的合计)被设定为5次,对CORESET B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各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的合计)被设定为5次,对CORESET C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各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的合计)被设定为6次。对其他码元也是同样。
此外,在频率优先映射中,在码元#1中检测的NR-PDCCH候选被配置在码元#0、#1、或仅码元#1中。因此,区分被配置NR-PDCCH候选的码元数并被设定检测次数,也可以在高层中通知检测次数。
图17表示区分被配置NR-PDCCH候选的码元数并被设定检测次数的例子。在图17中,在聚合级别为2以上(AL2)中,区分NR-PDCCH候选仅被配置在1码元中的情况和NR-PDCCH候选被配置在多个码元中的情况并分别被设定检测次数。
这样一来,例如,在需要功率提升的情况下,基站100使用跨越多个码元的NR-PDCCH候选来分配信号,在要与其他UE时间复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用途而分别使用NR-PDCCH候选,以使用仅被配置在1码元中的NR-PDCCH候选分配信号。
此外,在频率优先映射中,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对在各码元中检测的聚合级别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设定得相等。这样一来,可以削减高层的信令的开销。
以上,说明了动作例子2-1及动作例子2-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设定对终端200设定的CORESET的检测次数时,基站100对在搜索空间内的每个NR-PDCCH候选的最终码元中、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此外,对每个码元设定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检测次数。然后,基站100在不超过每个码元的最大检测次数的范围内,设定每个码元的检测次数。
这样一来,在被配置的最终码元不同CORESET(NR-PDCCH候选)间,检测次数被分别计数,所以可以增加对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合计。由此,可以降低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100通过高层的信令(例如,RRC信令),设定每个CORESET并且每个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由此,可对每个终端200及每个聚合级别进行检测次数的细致的设定。
再者,在频率优先映射及时间优先映射的任何一个中,都可以在CORESET的最终码元中,对各CORESET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这样一来,基站100对不同码元数的CORESET分别设定检测次数即可,检测次数的设定被简化。
此外,各码元中的检测次数设定在最大检测次数以下即可,也可以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的检测次数的合计数低于最大检测次数。
此外,作为最大检测次数(Y次)的设定方法,可以应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方法。
此外,这里,作为一例子,说明了聚合级别(AL)为1、2、4、8的情况,但聚合级别的值不限定为这些值,例如,也有使用比AL=8大的值的情况。特别地,可考虑聚合级别被限定地设定为2的乘方的值。
此外,这里,说明了对每个码元计数检测次数的情况,但也可以对每2码元、或对每Z码元计数检测次数。对每Z码元计数检测次数的方法,例如应用于在终端200接收到Z码元后,进行开始搜索空间的检测的处理的情况。特别地,在子载波间隔宽,码元间隔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将处理简化。
此外,在时间轴中,在NR-PDCCH候选间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被共同使用的情况下,若使用DMRS的估计处理未完成,则终端200无法进行NR-PDCCH的解调处理。因此,在相比被配置NR-PDCCH的码元的最终码元,必须参照的DMRS位于后方的码元的情况下,基站100也可以对在DMRS的码元位置中、该NR-PDCCH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再者,对于在比NR-PDCCH后方的码元中是否在估计处理中使用DMRS,也可以与CORESET的设定同时地被设定。
此外,作为CORESET的码元数,在研究码元数1、2、3,而作为时隙内的CORESET配置,也可以分配给连续的码元。例如,在CORESET的码元数3的情况下,CORESET被配置在时隙内的前方的码元#0、#1、#2中。此外,根据带宽被支持的CORESET的码元数不同。例如,在带宽低于X中码元数3以下(即,码元数1、2、3的任何一个)的CORESET被支持,在带宽为X以上中码元数2以下(即,码元数1、2的任何一个)的CORESET被支持。
而且,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时隙的结构限定被支持的码元数。例如,也可以在14码元时隙中,支持1、2、3作为CORESET的码元数,在7码元时隙中,支持1、2作为CORESET的码元数。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在码元数少的7码元时隙中,CORESET的码元数变长,可配置PDSCH及PUSCH的码元数变短。
此外,在研究PDSCH的解调中使用的DMRS,无论CORESET的长度(码元数)如何,都被配置在固定的码元中。这种情况下,DMRS的配置位置也可以根据由带宽、时隙结构(14码元或7码元)确定的最长的CORESET码元数而被确定。例如,在最长的CORESET码元数为3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4码元中配置PDSCH用的DMRS,在最长的CORESET码元为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3码元中配置PDSCH用的DMRS。这样一来,可以不依赖于实际被分配的CORESET的码元长度,在与CORESET的码元不重叠的码元之中前方,固定地设定PDSCH用的DMRS的位置。通过将DMRS配置在时隙内的前方,具有终端200可以提前结束信道估计,可以将PDSCH的解码处理的开始时刻提前的优点。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引用图3及图4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基于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共享的信息、以及规定的计算式,确定对终端200的搜索空间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与实施方式2比较,可以削减RRC的信令数。
再者,以下,假设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最大值Y与实施方式2同样被预先确定。此外,最大值Y也可以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确定。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动作例子。
[动作例子3-1]
在动作例子3-1中,在多个CORESET被分配给终端200的情况下,在CORESET间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分配中,通过CORESET中包含的REG数及CCE数多的CORESET,分配很多的检测次数。这里,REG数及CCE数表示CORESET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码元数的多个CORESET中分配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例如,最大检测次数)的情况下,基站100及终端200在各CORESET中包含的REG数及CCE数相同的情况下均等地分配检测次数,在REG数及CCE数不同的情况下,在大小更大的CORESET中分配很多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在被配置大小更大的CORESET的资源中,可以降低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
动作例子3-1的方法,特别地适合时间优先映射。在时间优先映射中,考虑终端200在CORESET的最终码元的接收处理后开始所有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因此,在动作例子3-1中,有CORESET的大小越大,分配越多的检测次数,使得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变低的效果。
此外,基站100及终端200也可以对构成的PRB数较多的CORESET,分配更多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可以对每个码元的PRB数较多的CORESET,分配很多检测次数。这种方法特别地适合对每个码元进行搜索空间的检测的频率优先映射。
例如,2个CORESET(CORESET#0、CORESET#1)被分配给终端200,假设大小(这里为每个CORESET的REG数)分别为N0、N1。此外,将每个码元的搜索空间的最大检测次数设为Y次。这种情况下,根据Y*N0/(N0+N1)求分配给CORESET#0的检测次数,根据Y*N1/(N0+N1)求分配给CORESET#1的检测次数。例如,若根据这些算式,基站100及终端200可以在2个CORESET的大小相等的情况下对各CORESET均等地分配检测次数(Y/2次)。
此外,在UE特定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以及群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被配置在相同码元中,分配检测次数的情况下,基站100及终端200首先分别确保对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以及群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的检测次数(即,共同搜索空间用CORESET的检测次数)。然后,在确保了共同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后,基站100及终端200分配UE特定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可以优先确保有可能发送重要的信息的共同搜索空间及群共同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
再者,可以根据PBCH中包含的信息指定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此外,可以根据SIB中包含的信息指定、或根据在SIB中通知设定而指定群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此外,假定共同搜索空间及群共同搜索空间的任何一个在设定UE特定搜索空间之前被设定。
例如,对终端200分配2个UE特定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CORESET#0、CORESET#1),将大小(这里为每个CORESET的REG数)分别设为N0、N1。此外,将最大检测次数设为Y。此外,将分配给共同搜索空间用的CORESET的检测次数设为Nc。这种情况下,根据(Y-Nc)*N0/(N0+N1)求分配给CORESET#0的检测次数,根据(Y-Nc)*N1/(N0+N1)求分配给CORESET#1的检测次数。
[动作例子3-2]
在动作例子3-2中,一个CORESET内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分配,根据下述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而被确定。
(1)在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多的情况或每个CORESET的PRB数较多的情况下,与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少的情况或每个CORESET的PRB数较少的情况比较,对较高的聚合级别的NR-PDCCH候选的检测次数被设定得多。
由此,在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多的情况或每个CORESET的PRB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NR-PDCCH候选位置(检测次数)多,所以可以降低UE间的搜索空间的冲突几率。因此,在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多的情况或每个CORESET的PRB数较多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较高的聚合级别,占据其他UE的搜索空间的几率也低。
此外,与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少的情况比较,每个CORESET的REG数及CCE数较多的情况或每个CORESET的PRB数较多的情况,适用较高的聚合级别的配置。
(2)根据频带,将使用的聚合级别设为可变。具体地说,在较低的频带中,降低聚合级别,在较高的频带中提高聚合级别。
在较高的频带中,具有电波的衰减较大,小区的覆盖范围变小的特征。因此,为了扩大覆盖范围,被要求使用较高的聚合级别。特别地,在比6GHz低的频带(6GHz以下)和比6GHz高的频带(6GHz以上)之间,也可以使支持的聚合级别的宽度不同。
(3)根据子载波间隔,将使用的聚合级别设为可变。具体地说,在较狭的子载波间隔中降低聚合级别,在较宽的子载波间隔中提高聚合级别。
由于被假定较宽的子载波间隔在高频段使用,所以在高频段中小区的覆盖范围变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较高的聚合级别,扩展覆盖范围是有效的。
(4)根据UE能力或类别,被设定所使用的聚合级别。
UE能力或类别是,由UE最大可发送接收的传输块大小、软缓冲器的大小、支持的空间复用的层数等规定的UE的性能。性能越高的UE,越有可能通过天线分集的效应等提高线路质量。因此,性能越高的UE,分配越低的聚合级别,性能越低的UE,分配越高的聚合级别是有效的。
此外,作为UE能力或类别,基站100也可以基于PRB处理、解调处理、对极性码等的解码处理的UE的性能,设定聚合级别。这里,PRB处理是,对接收信号,提取作为NR-PDCCH候选的期望的PRB,并实施信道估计处理、根据必要的信道均衡处理等的一连串的处理。这些PRB处理、或解调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可实施次数越大的UE,可以说是性能越高的UE。性能越高的UE,越有可能通过天线分集的效应等提高线路质量。因此,这些效果是,PRB处理、或解调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可实施次数越大的UE,分配越低的聚合级别,PRB处理、或解调处理的每单位时间可实施次数越小的UE,分配越高的聚合级别。
(5)根据服务类别,被设定所使用的聚合级别。
服务类别是eMBB,URLLC,mMTC等。由于延迟上严格,所以ULRRC对DCI要求的错误率比其他服务类别高。因此,在URLLC中,与eMBB比较可以使用较高的聚合级别。此外,在eMTC中,有可能被配置在线路质量差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较高的聚合级别,提高接收质量。
以上,说明了动作例子3-1及动作例子3-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100及终端200根据共享的信息及规定的计算式,确定终端200中设定的搜索空间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检测次数。这样一来,关于搜索空间的设定,可以削减从基站100至终端200的信令(例如,RRC信令)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每个分量载波设定搜索空间检测次数的情况,但搜索空间检测次数,可以在所有的分量载波中为共同的,也可以对每个分量载波不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频域(PRB#),作为一例子说明了物理性映射,但对于逻辑性映射也可以应用。在逻辑性映射的情况下,由于从逻辑性映射变更为物理性映射,所以即使是逻辑性映射中连续的频域,由于被配置在物理性分离的位置,所以得到频率分集效应。
此外,控制资源集(CORESET)有时也被称为搜索空间或PDCCH PRB集。
此外,多个CORESET也可被分配给UE。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子说明了CORESET的开头码元为码元#0(时隙的开头码元)的情况,但CORESET也可以从时隙的后方的码元起配置。
此外,高层的信令也可以置换为MAC信令。在MAC的信令的情况下,与RRC的信令比较,可以提高在UE中设定的情形的变更的频度。
此外,上述DMRS也可以是不同名称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
本发明可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同的软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块可部分地或全体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各过程也可以部分地或全体地由一个LSI或LSI的组合来控制。LSI可以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由一个芯片构成,使得包含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LSI也可以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因集成度的不同,LSI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本发明也可以作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实现。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基站,包括:电路,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以及发送机,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被配置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时间资源的结构而被确定。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表示所述时间资源的结构的参数是构成时隙的码元数,或是每个码元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中设定的子载波间隔而被确定。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中被设定的服务类别或所述终端的类别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基站,包括:电路,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以及发送机,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所述电路将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的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所述至少一个搜索空间的各自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所述检测次数,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
在本发明的在基站中,所述至少一个搜索空间的各自的每个聚合级别的所述检测次数,基于所述基站和所述终端之间共享的信息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信号;以及电路,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信号;以及电路,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发送被映射在所述搜索空间内的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对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个码元设定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为在被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信号,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本机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终端的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基于所述终端的设定而被确定。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信号,检测含有在终端中作为检测控制信号的对象的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从所述信号指定发往所述终端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每个被配置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设定所述终端进行所述搜索空间的检测次数的最大值,对所述多个控制信道候选的每一个的所述检测次数,被设定在配置该控制信道候选的码元之中最终码元中所述最大值以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方式对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基站
101CORESET设定单元
102,207检测次数设定单元
103CORESET设定信息生成单元
104DCI生成单元
105,208纠错编码单元
106,209调制单元
107,210信号分配单元
108,211发送单元
109,201接收单元
110,202信号分离单元
111,204解调单元
112,205纠错解码单元
200终端
203DCI接收单元
206CORESET设定信息接收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机,接收信号;以及
电路,监视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集(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set)期间中即PDCCH搜索空间集期间中的控制信道候选,
对于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依赖于子载波间隔,
若所述子载波间隔变宽,则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减少,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与所述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与完全的反比例不同,
第一子载波间隔是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四分之一的宽度,
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一最大数,比对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二最大数的四倍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PDCCH搜索空间集期间中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数量依赖于控制信道元素聚合级别即CCE聚合级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依赖于每个控制信道元素聚合级别即每个CCE聚合级别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
所述每个CCE聚合级别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数量通过高层的信令被指示给该终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若通过所述PDCCH搜索空间集的PDCCH被调度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即PDSCH的处理时间变短,则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减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依赖于该终端的能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按每个所述子载波间隔被决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对于所述时隙中的连续的码元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被定义。
9.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的步骤;以及
监视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集(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set)期间中即PDCCH搜索空间集期间中的控制信道候选的步骤,
对于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依赖于子载波间隔,
若所述子载波间隔变宽,则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减少,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与所述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与完全的反比例不同,
第一子载波间隔是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四分之一的宽度,
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一最大数,比对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二最大数的四倍小。
10.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进行接收信号的处理的模块;以及
进行监视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集(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set)期间中即PDCCH搜索空间集期间中的控制信道候选的处理的模块,
对于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依赖于子载波间隔,
若所述子载波间隔变宽,则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减少,对于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所述最大数与所述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与完全的反比例不同,
第一子载波间隔是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四分之一的宽度,
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一最大数,比对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时隙而被监视的所述控制信道候选的第二最大数的四倍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45922.7A CN117528806A (zh) | 2017-06-16 | 2018-04-17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18607 | 2017-06-16 | ||
JP2017118607 | 2017-06-16 | ||
JP2017153346 | 2017-08-08 | ||
JP2017-153346 | 2017-08-08 | ||
PCT/JP2018/015793 WO2018230139A1 (ja) | 2017-06-16 | 2018-04-17 |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45922.7A Division CN117528806A (zh) | 2017-06-16 | 2018-04-17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1525A CN110651525A (zh) | 2020-01-03 |
CN110651525B true CN110651525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6465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45922.7A Pending CN117528806A (zh) | 2017-06-16 | 2018-04-17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CN201880033606.1A Active CN110651525B (zh) | 2017-06-16 | 2018-04-17 | 终端、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45922.7A Pending CN117528806A (zh) | 2017-06-16 | 2018-04-17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240738B2 (zh) |
EP (1) | EP3641441A4 (zh) |
JP (2) | JP7046942B2 (zh) |
CN (2) | CN117528806A (zh) |
WO (1) | WO20182301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63078B2 (ja) | 2017-06-16 | 2020-03-11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17528806A (zh) * | 2017-06-16 | 2024-02-0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CN109392140B (zh) | 2017-08-11 | 2020-07-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听pdcch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0972320B (zh) * | 2018-09-30 | 2022-0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20210400706A1 (en) * | 2019-01-09 | 2021-12-2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active configuration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
JP7248709B2 (ja) * | 2019-01-30 | 2023-03-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3920497A4 (en) * | 2019-01-30 | 2022-08-17 | Ntt Docomo, Inc. |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WO2020250322A1 (ja) * | 2019-06-11 | 2020-12-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230117776A1 (en) * | 2020-03-12 | 2023-04-2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control channe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
US11671994B2 (en) * | 2020-04-10 | 2023-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using PDSCH TCI and QCL for dynamic coresets |
US20220039140A1 (en) * | 2020-07-28 | 2022-02-0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Using Multiple Coresets |
US11758552B2 (en) * | 2021-04-06 | 2023-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equipment 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multiple slot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24569A1 (ja) * | 2011-08-12 | 2013-02-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CN103004272A (zh) * | 2010-07-21 | 2013-03-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终端、搜索区间设定方法及解码方法 |
JP2014527348A (ja) * | 2011-08-08 | 2014-10-09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4669B (zh) | 2011-07-29 | 2016-05-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预编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及盲译码方法和装置 |
US9510219B2 (en) | 2011-11-01 | 2016-11-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TWI763633B (zh) | 2015-08-25 | 2022-05-11 | 美商Idac控股公司 |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及在其中執行的方法 |
US10356770B2 (en) * | 2015-10-01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using an enhanced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trol region including a set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
US10524244B2 (en) | 2016-05-11 | 2019-12-31 | Convida Wireless, Llc | Radio PDCCH to facilitate numerology operations |
US10462739B2 (en) | 2016-06-21 | 2019-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056339A1 (ja) * | 2016-09-21 | 2018-03-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10115008B (zh) | 2016-12-07 | 2021-1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配置无线通信系统中的nr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8143777A1 (ko) * | 2017-02-06 | 2018-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0463121B (zh) | 2017-03-24 | 2022-09-13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373791B1 (ko) * | 2017-05-04 | 2022-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탐색 및 데이터 정보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7528806A (zh) * | 2017-06-16 | 2024-02-0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WO2019056164A1 (en) | 2017-09-19 | 2019-03-28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EP3629503B1 (en) | 2017-12-08 | 2022-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11032824B2 (en) | 2018-11-02 | 2021-06-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apabilities |
-
2018
- 2018-04-17 CN CN202311145922.7A patent/CN117528806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4-17 US US16/615,805 patent/US1124073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17 EP EP18816885.0A patent/EP364144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4-17 CN CN201880033606.1A patent/CN11065152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4-17 WO PCT/JP2018/015793 patent/WO20182301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17 JP JP2019525153A patent/JP704694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22 US US17/559,788 patent/US12127100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23 JP JP2022047145A patent/JP728040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4272A (zh) * | 2010-07-21 | 2013-03-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终端、搜索区间设定方法及解码方法 |
JP2014527348A (ja) * | 2011-08-08 | 2014-10-09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検出及び情報送信装置 |
WO2013024569A1 (ja) * | 2011-08-12 | 2013-02-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Intel Corporation. "Considerations on blind decoding for NR PDCCH".3GPP tsg_ran\WG1_RL1.2017,(TSGR1_89),第1-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8806A (zh) | 2024-02-06 |
JP7046942B2 (ja) | 2022-04-04 |
US20220116857A1 (en) | 2022-04-14 |
JP2022091863A (ja) | 2022-06-21 |
WO2018230139A1 (ja) | 2018-12-20 |
EP3641441A1 (en) | 2020-04-22 |
JPWO2018230139A1 (ja) | 2020-04-16 |
CN110651525A (zh) | 2020-01-03 |
US12127100B2 (en) | 2024-10-22 |
US20200187094A1 (en) | 2020-06-11 |
EP3641441A4 (en) | 2020-06-10 |
US11240738B2 (en) | 2022-02-01 |
JP7280405B2 (ja) | 202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51525B (zh) | 终端、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 |
US11917640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search space | |
JP6000275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 |
KR101810277B1 (ko) | 기지국 장치, 통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집적 회로 | |
EP3447958B1 (en) | Epdcch search space design | |
EP324999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data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00015211A1 (en) | Base st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 |
CN114567420B (zh) | 用户设备和接收方法 | |
CN116684051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8873486B2 (en)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obile network | |
US20240204962A1 (en) |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7265069B2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US20160316456A1 (en) | Radio Access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 |
WO2024068394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N116114346A (zh) | 终端 | |
CN116848917A (zh) | 终端、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