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0843B -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0843B
CN102930843B CN201210428156.0A CN201210428156A CN102930843B CN 102930843 B CN102930843 B CN 102930843B CN 201210428156 A CN201210428156 A CN 201210428156A CN 102930843 B CN102930843 B CN 102930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ata line
coupled
couples
striding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1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0843A (zh
Inventor
郑彦诚
黄健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ocalTech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81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0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0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0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0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0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所提的源极驱动装置至少包括:输出缓冲级与省电线路。其中,输出缓冲级操作在双电源下,并至少具有分别耦接至显示面板内两相邻资料线的正输出通道与负输出通道。另外,省电线路耦接于输出缓冲级与显示面板之间,且其经配置以:于输出缓冲级通过该等输出通道以驱动所述两相邻资料线之前,收集来自各资料线之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以及于输出缓冲级通过该等输出通道以驱动所述两相邻资料线的期间,反应于所收集的电荷而对所述双电源之正电源与负电源的其中之一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技术,且特别是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科技蓬勃发展,携带型电子产品及平面显示器产品也随之兴起。而在众多平面显示器的类型当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随即已成为各显示器产品的主流。
在实务上,为了要防止液晶显示面板内各画素的液晶分子产生劣化,可以采取极性点反转(dot inversion)、极性行反转(column inversion)、极性列反转(row inversion)或极性画面反转(frame inversion)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以显示品质较佳的极性点反转的驱动方式而言,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任两相邻画素的驱动极性相反,故而用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内各资料线的源极驱动装置(source driving apparatus)就必须进行多次极性反转(polarityinversion)的行为。基此,在源极驱动装置不具任何省电机制的条件下,源极驱动装置整体的消耗功率(power consumption)就会相当的可观与引人注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改善现有技术所述及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其至少包括:输出缓冲级与省电线路。其中一输出缓冲级,操作在一双电源下,并至少包括一耦接一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资料线的一正输出通道以及一耦接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资料线的一负输出通道。省电线路耦接于输出缓冲级与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在该输出缓冲级通过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以驱动第一资料线与一第二资料线之前,收集来自所述第一资料线和第二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以及在该输出缓冲级通过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以驱动第一资料线与一第二资料线的期间,采用所收集的电荷而对该双电源的一正电源与一负电源中的一个进行充电。
于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输出缓冲级至少包括:第一缓冲器与第二缓冲器。其中,第一缓冲器在该正电源与一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该正输出通道。第二缓冲器在所述负电源与所述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所述负输出通道。
于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提之源极驱动装置可以更包括:一通道交换线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级与该省电线路之间,用以交替改变该输出缓冲级的两个输出通道与显示面板的第一资料线和第二资料线间的连接关系,其中,该第一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一个,该第二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另外一个。
在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省电线路具备有对所述正电源与所述负电源中的一个进行充电的能力,该省电线路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八开关以及飞跨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资料线。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二资料线。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资料线,而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资料线,而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第五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正电源。第六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七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七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八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八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负电源。
在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省电线路(仅)具备有对所述负电源进行充电的能力,该省电线路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以及飞跨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资料线。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资料线,而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资料线,而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第五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二资料线。第六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负电源。
在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省电线路(仅)具备有对所述正电源进行充电的能力,该省电线路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以及飞跨电容。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资料线。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资料线,而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资料线,而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第五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一资料线。第六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正电源。
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前述所提的用以至少驱动显示面板内的所述第一资料线、第二资料线的源极驱动装置。
于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更包括多条扫描线。基此,所提的平面显示器可以更包括:闸极驱动装置与时序控制器。其中,一闸极驱动装置,用以顺序驱动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一时序控制器,耦接该源极驱动装置与该闸极驱动装置,用以控制该源极驱动装置与该闸极驱动装置的运作作。
在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提的平面显示器可以为液晶显示器。基此,所提的平面显示器可以更包括:背光模块,其用以供应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且例如可以为冷阴极管(CCFL)背光模块或发光二极体(LED)背光模块。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中,在驱动显示面板的各资料线之前,可以先通过省电线路内的飞跨电容收集来自各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接着再将各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残余电荷释放至地。另一方面,在驱动显示面板之各资料线的期间,可以利用所收集的电荷以对输出缓冲级的正、负双电源之其一进行(过)充电。如此一来,基于将所收集的电荷以对输出缓冲级的正、负双电源之其一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具有省电的机制。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图式是本发明的说明书的一部分,绘示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所附图式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10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源极驱动装置103对应至(液晶)显示面板101内的两相邻的奇偶资料线DL_odd与DL_even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平面显示器
101:显示面板
103:源极驱动装置
105:闸极驱动装置
107:时序控制器
109:背光模块
201:资料电压产生主体
203:输出缓冲级
205:通道交换线路
207:省电线路
P:画素
SL:扫描线
DL、DL_odd、DL_even:资料线
CDL_odd、CDL_even: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
Buf1、Buf2:缓冲器
OUT+、OUT-:输出通道
SW1~SW14:开关
CF:飞跨电容
PAVDD:正电源
NAVDD:负电源
GND:接地电位
V+、V-:资料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具体的示范性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然而,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发明所欲主张的范围。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之实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图1为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10的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1,平面显示器10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但并不限制于此。基此,平面显示器1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101、源极驱动装置(source driving apparatus)103、闸极驱动装置(gate driving apparatus)105、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T-con)107,以及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109。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1具有多条垂直设置的资料线(datalines)DL、多条水平设置的扫描线(scan lines)SL,以及多个以矩阵方式排列(M*N)的画素(pixels)P。于此值得解释的是,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01本身并不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因此背光模块109则必须供应(液晶)显示面板101所需的(背)光源(backlight source)。其中,背光模块109可以为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背光模块或者为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背光模块。
时序控制器107耦接源极驱动装置103与闸极驱动装置105之间,用以控制源极驱动装置103与闸极驱动装置105的整体运作。换言之,闸极驱动装置105受控于时序控制器107,用以顺序地产生扫描讯号(scan signal)以逐一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1内的所有扫描线SL(或谓,逐一开启显示面板101内的所有列画素);另外,源极驱动装置103受控于时序控制器107,用以提供/产生相应的资料电压(data voltage)给被闸极驱动装置105所开启的列画素。
简言之,在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下,源极驱动装置103会协同于闸极驱动装置105所顺序产生的扫描讯号而完成对显示面板101内所有像素P的资料写入(data-writing)。如此一来,再加上背光模块109所供应的(背)光源,则(液晶)显示面板101就会显示影像画面。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源极驱动装置103可以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而以极性点反转(dot inversion)、极性行反转(column inversion)、极性列反转(row inversion)或极性帧反转(frame inversion)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显示面板101内的所有像素P,藉以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01内各像素P的液晶分子产生劣化。在此条件下,源极驱动装置103可以为使用到正负压结构搭配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任一类型源极驱动器/晶片(sourcedriver/chip)。
于此,为便于说明源极驱动装置103的运作方式,图2为图1的源极驱动装置103对应至(液晶)显示面板101内的两相邻的奇偶资料线DL_odd与DL_even的示意图,亦即:第i条与第i+1条资料线,i为奇数正整数。举例来说,第1条与第2条资料线、第3条与第4条资料线,请依此类推。
另外,图3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实施示意图。请合并参阅图1~图3,源极驱动装置103包括:资料电压产生主体(data signal generation mainbody)201、在正、负双电源(PAVDD,NAVDD)下的输出缓冲级(output bufferstage)203、通道交换线路(channel interchanging circuit)203,以及省电线路(power-saving circuit)205。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而产生对应至资料线DL_odd与DL_even的正、负资料电压V+、V-。其中,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可以由未绘示出的移位暂存器(shift register)、资料暂存器(data register)、准位移位器(level shifter)以及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ADC)所组成,但并不限制于此。
于此,所谓的「正资料电压V+」为大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某一资料/灰阶(gray level)电压;另外,所谓的「负资料电压V-」为小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某一资料/灰阶电压。
输出缓冲级203耦接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并且至少具有正输出通道(positive output channel)OUT+与负输出通道(negative output channel)OUT-。更清楚来说,输出缓冲级203至少包括:缓冲器(buffer)Buf1与Buf2。其中,缓冲器Buf1操作在正电源PAVDD与接地电位(ground potential,即零电位)GND下,且对应至正输出通道OUT+;另外,缓冲器Buf2操作在负电源NAVDD与接地电位GND下,且对应至负输出通道OUT-。
通道交换线路205耦接于输出缓冲级203与省电线路207之间,用以基于极性反转的缘故/需求而交替改变输出通道OUT+、OUT-与资料线DL_odd、DL_even间的连接关系。换言之,资料线DL_odd可以通过通道交换线路205而耦接至输出通道OUT+、OUT-中的一个;另外,资料线DL_even可以通过通道交换线路205而耦接至输出通道OUT+、OUT-中的一个。
更清楚来说,通道交换线路205包括:开关SW1~SW6。其中,开关SW1的第一端耦接缓冲器Buf1的输出(即,输出通道OUT+)。开关SW2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1的第二端,而开关SW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odd。开关SW3的第一端耦接缓冲器Buf2的输出(即,输出通道OUT-)。开关SW4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3的第二端,而开关SW4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even。开关SW5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1的第二端,而开关SW5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even。开关SW6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3的第二端,而开关SW6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odd。
省电线路207经由通道交换线路205而耦接于输出缓冲级203与显示面板101之间,且其经配置以:于输出缓冲级203通过输出通道OUT+、OUT-以驱动资料线DL_odd、DL_even之前,收集来自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电荷(charges);以及在输出缓冲级203通过输出通道OUT+、OUT-以驱动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期间,采用所收集的电荷而对正、负双电源PAVDD、NAVDD的其中之一进行(过)充电。
更清楚来说,省电线路207可以具备有对正、负双电源PAVDD、NAVDD中其一进行(过)充电的能力,且其包括:开关SW7~SW14以及飞跨电容(flying capacitor)CF。其中,开关SW7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odd。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7的第二端。开关SW8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8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even。开关SW9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odd,而开关SW9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0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even,而开关SW10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
开关SW11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而开关SW1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正电源PAVDD。开关SW12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而开关SW1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3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13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4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14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负电源NAVDD。
基于上述,在正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odd且负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even的初始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产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1之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正资料电压V+与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odd、DL_even。在此条件下,开关SW1~SW4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5~SW14会关闭。
另一方面,在源极驱动装置103欲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的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7、SW8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6、SW9~SW14会关闭。如此一来,飞跨电容CF即会收集先前储存在资料线DL_odd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的部分正电荷以及先前储存在资料线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even的部分负电荷。此时,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假设飞跨电容CF两端的压差(voltage difference)大于正电源PAVDD的绝对值(即,|PAVDD|)或者是大于负电源NAVDD的绝对值(即,|NAVDD|)。
在飞跨电容CF收集来自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电荷后,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9、SW10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8、SW11~SW14会关闭。如此一来,残留于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之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电荷即会被全部释放至地(即,接地电位GND)。换言之,此时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皆对应至零电位(0V)。
在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残余电荷都被释放至地后,则源极驱动装置103将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在此条件下,假设此时欲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的话,则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产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1之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另一正资料电压V+与另一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基此,开关SW1、SW3、SW5、SW6、SW11、SW13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2、SW4、SW7~SW10、SW12、SW14会关闭。此时,基于飞跨电容CF所引发的电容耦合效应(capacitance couplingeffect),先前储存在飞跨电容CF的电荷会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即,高于原先正电源PAVDD的准位)。由此可知,基于将所收集的电荷以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103具有省电的机制。
另一方面,在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残余电荷都被释放至地后,则源极驱动装置103将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在此条件下,假设此时欲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的话,则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各别产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另一正资料电压V+与另一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基此,开关SW1、SW3、SW5、SW6、SW12、SW14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2、SW4、SW7~SW11、SW13会关闭。此时,基于飞跨电容CF所引发的电容耦合效应,先前储存在飞跨电容CF的电荷会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即,低于原先负电源NAVDD的准位)。由此可知,基于将所收集的电荷以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103具有省电的机制。
另一方面,图4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另一实施示意图。请合并参阅图3与图4,图3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图4所示的省电线路207(仅)可以具备有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的能力。在此条件下,图4所示的省电线路207包括:开关SW7~SW12以及飞跨电容CF。
如图4所示,开关SW7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odd。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7的第二端。开关SW8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8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9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odd,而开关SW9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0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even,而开关SW10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1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而开关SW1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even。开关SW12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1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负电源NAVDD。
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下,在正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even且负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odd的初始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产生相对于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正资料电压V+与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在此条件下,开关SW1、SW3、SW5、SW6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2、SW4、SW7~SW12会关闭。
另一方面,在源极驱动装置103欲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的条件下,反应于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7、SW8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6、SW9~SW12会关闭。如此一来,飞跨电容CF即会收集先前储存在资料线DL_odd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的部分负电荷。此时,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假设飞跨电容CF两端的压差为负电源NAVDD的绝对值的一半(即,1/2*|NAVDD|)。
在飞跨电容CF收集来自资料线DL_odd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的电荷后,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9、SW10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8、SW11~SW14会关闭。如此一来,残留于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电荷即会被全部释放至地(即,接地电位GND)。换言之,此时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皆对应至零电位(0V)。
在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残余电荷都被释放至地后,则源极驱动装置103将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在此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产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另一正资料电压V+与另一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基此,开关SW1~SW4、SW11、SW12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7~SW10会关闭。此时,基于飞跨电容CF先前两端压差为1/2*|NAVDD|,故只有在资料线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even上的电压低于-1/2*|NAVDD|时,先前储存在飞跨电容CF的电荷才会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即,低于原先负电源NAVDD的准位)。由此可知,基于将所收集之电荷以对负电源NAVDD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103具有省电的机制。
另一方面,图5为图2的源极驱动装置103的另一实施示意图。请合并参阅图3与图5,图3与图5所示的实施态样的差异仅在于:图5所示的省电线路207(仅)可以具备有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的能力。在此条件下,图5所示之省电线路207包括:开关SW7~SW12以及飞跨电容CF。
如图5所示,开关SW7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even。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耦接开关SW7的第二端。开关SW8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8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9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odd,而开关SW9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0的第一端耦接资料线DL_even,而开关SW10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接地电位GND。开关SW11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一端,而开关SW1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资料线DL_odd。开关SW12的第一端耦接飞跨电容CF的第二端,而开关SW12的第二端则耦接至正电源PAVDD。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下,在正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even且负输出通道OUT-对应至资料线DL_odd的初始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各别产生相对于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正资料电压V+与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在此条件下,开关SW1、SW3、SW5、SW6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2、SW4、SW7~SW12会关闭。
另一方面,在源极驱动装置103欲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的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7、SW8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6、SW9~SW12会关闭。如此一来,飞跨电容CF即会收集先前储存在资料线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even的部分正电荷。此时,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假设飞跨电容CF两端的压差为正电源PAVDD的绝对值的一半(即,1/2*|PAVDD|)。
在飞跨电容CF收集来自资料线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even的电荷后,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仅有开关SW9、SW10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1~SW8、SW11~SW14会关闭。如此一来,残留于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电荷即会被全部释放至地(即,接地电位GND)。换言之,此时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皆对应至零电位(0V)。
在各资料线DL_odd、DL_even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CDL_even的残余电荷都被释放至地后,则源极驱动装置103将进行极性反转的行为。在此条件下,接收时序控制器107的控制,资料电压产生主体201会产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直流共用电压(DC Vcom)的另一正资料电压V+与另一负资料电压V-给资料线DL_even、DL_odd。基此,开关SW1~SW4、SW11、SW12会导通,而其余的开关SW7~SW10会关闭。此时,基于飞跨电容CF先前两端压差为1/2*|PAVDD|,故只有在资料线DL_odd的等效负载电容CDL_odd上的电压高于1/2*|PAVDD|时,先前储存在飞跨电容CF的电荷才会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即,高于原先正电源PAVDD的准位)。由此可知,基于将所收集的电荷以对正电源PAVDD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103具有省电的机制。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述各示范性实施例已清楚揭示了三种相对于省电线路207的实施态样(即,各别绘示于图3~图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换言之,基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所教示的内容,其他有别于上述三种相对于省电线路207的实施态样的任何电路结构都可以取而代之以应用在其中,只要维持省电线路207既定的运作即可。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驱动显示面板的各资料线之前,可以先通过省电线路内的飞跨电容收集来自各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接着再将各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残余电荷释放至地。另一方面,在驱动显示面板的各资料线的期间,可以利用所收集的电荷以对输出缓冲级的正、负双电源中的一个进行(过)充电。如此一来,基于将所收集的电荷以对输出缓冲级的正、负双电源中的一个进行(过)充电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得源极驱动装置具有省电的机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为准。
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保护范围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源极驱动装置,至少包括:
一输出缓冲级,至少包括一耦接一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资料线的一正输出通道以及一耦接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资料线的一负输出通道;以及
一省电线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级与该显示面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缓冲级操作在一双电源下;所述省电线路用于在该输出缓冲级通过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以驱动第一资料线与一第二资料线之前,收集来自所述第一资料线和第二资料线的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以及在该输出缓冲级通过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以驱动第一资料线与一第二资料线的期间,采用所收集的电荷而对该双电源的一正电源与一负电源中的一个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该输出缓冲级至少包括:
一第一缓冲器,在该正电源与一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该正输出通道;以及
一第二缓冲器,在该负电源与该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该负输出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更包括:
一通道交换线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级与该省电线路之间,用以交替改变该输出缓冲级的两个输出通道与显示面板的第一资料线和第二资料线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该第一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一个,该第二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另外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该通道交换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缓冲器的输出;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缓冲器的输出;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正电源;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七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以及
一第八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负电源。
6.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负电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正电源。
8.一种平面显示器,包括:
一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一第一资料线与一第二资料线;以及
一源极驱动装置,耦接该显示面板,且至少包括:
一输出缓冲级,至少包括一耦接一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资料线的一正输出通道以及一耦接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资料线的一负输出通道;以及
一省电线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级与该显示面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缓冲级操作在一双电源下;所述省电线路在该输出缓冲级通过该些输出通道以驱动该些资料线之前,收集来自各资料线之等效负载电容的电荷;以及于该输出缓冲级通过该些输出通道以驱动该些资料线的期间,反应于所收集的电荷而对该双电源之一正电源与一负电源的其中之一进行充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输出缓冲级至少包括:
一第一缓冲器,操作在该正电源与一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该正输出通道;以及
一第二缓冲器,操作在该负电源与该接地电位下,且对应至该负输出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源极驱动装置更包括:
一通道交换线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级与该省电线路之间,用以交替改变输出缓冲级的两个输出通道与显示面板的第一资料线和第二资料线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该第一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一个,该第二资料线通过该通道交换线路而耦接至正输出通道和负输出通道中的另外一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通道交换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缓冲器的输出;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缓冲器的输出;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省电线路具备有对该正电源与该负电源之其一进行充电的能力,且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正电源;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七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以及
一第八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负电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显示器,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负电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显示器,该省电线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
一飞跨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一第二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三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四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资料线,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五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资料线;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该正电源。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显示面板更包括多条扫描线,且该平面显示器更包括:
一闸极驱动装置,用以顺序驱动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
一时序控制器,耦接该源极驱动装置与该闸极驱动装置,用以控制该源极驱动装置与该闸极驱动装置的运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平面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且该平面显示器更包括:
一背光模块,用以供应该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冷阴极管背光模块或一发光二极体背光模块。
CN201210428156.0A 2012-10-31 2012-10-31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Active CN102930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156.0A CN102930843B (zh) 2012-10-31 2012-10-31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156.0A CN102930843B (zh) 2012-10-31 2012-10-31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0843A CN102930843A (zh) 2013-02-13
CN102930843B true CN102930843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64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156.0A Active CN102930843B (zh) 2012-10-31 2012-10-31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084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7117A1 (en) * 1992-05-14 1994-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276586A (zh) * 1999-06-03 2000-12-13 权五敬 使用多相电荷共享tft-lcd及其驱动方法
CN101887677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功率消耗的源极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7820B (en) * 2004-12-07 2006-12-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Source driver and panel displaying device
KR101258644B1 (ko) * 2006-09-20 201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구동 방식을 이용한 소스 드라이버,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7117A1 (en) * 1992-05-14 1994-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276586A (zh) * 1999-06-03 2000-12-13 权五敬 使用多相电荷共享tft-lcd及其驱动方法
CN101887677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功率消耗的源极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0843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8588B2 (en) Source driver with charge recycling function and panel displaying device thereof
US80638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80012818A1 (en) Shift registe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hift register, method of driving shift register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CN102930838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665293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200245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JP2007219469A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電子装置
US20140320465A1 (en) Display Device For Low Speed Driv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187721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227928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2831864B (zh) 源极驱动器及具有该源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器
US8044911B2 (en) Source driv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741784B2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69647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826314A (zh) 一种tft液晶显示屏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
KR101821560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KR10169645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TWI498876B (zh) 具有省電機制的源極驅動裝置及其所應用的平面顯示器
KR2008005402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930843B (zh) 源极驱动装置和平面显示器
KR10090977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75969U (zh) 源极驱动器及具有该源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器
US20070085817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081917B (zh) 一种tft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KR20080054065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sinchu Science Park Road Taiwan Hsinchu city China Dusing No. 6 4 floor and 6 floor

Patentee after: Focaltech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Hsinchu County Industrial Park Chinese Dusing Road No. 6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Oris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06

Address after: 230000,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efei hi tech Zone, Anhui, Hefei innovation industry park, two stage, F District 1, 1408

Patentee after: HEFEI S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Road Taiwan Hsinchu city China Dusing No. 6 4 floor and 6 floor

Patentee before: Focaltech System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