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784A -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784A
CN102918784A CN2011800270132A CN201180027013A CN102918784A CN 102918784 A CN102918784 A CN 102918784A CN 2011800270132 A CN2011800270132 A CN 2011800270132A CN 201180027013 A CN201180027013 A CN 201180027013A CN 102918784 A CN102918784 A CN 102918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receiving equipment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784B (zh
Inventor
朴泰林
权义根
金泳秀
金应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8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终端的特征提供不同类型的前导的数据发送系统。一种在针对数据接收电能使用方面存在限制的终端可仅接收特定类型的前导,从而降低耗电。一种普通终端可接收多个类型的前导并快速接收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发送不同类型的前导(preamble)的前导结构。
背景技术
一种接收设备可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一般而言,接收设备可以不知晓发送设备何时发送数据。在接收设备总是随时等待将从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接收设备会使用很大量的电能来接收数据。因此,在空闲状态下,接收设备可周期性地监视发送设备是否已经发送了数据。只有当发送设备发送数据时,接收设备才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接收数据。
针对以上操作,发送设备可在帧内包括前导以发送数据。在空闲状态下,接收设备可周期性地尝试检测可能已经从发送设备发送的前导。当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前导时,接收设备确定数据已准备好从发送设备发送,因此接收设备可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以接收数据。
传统系统和方法低效地使用电能。
发明内容
在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包括:第一前导发送器,被配置为将第一前导和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第一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而接收第一数据;第二前导发送器,被配置为将第二前导和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而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发送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所述发送设备中,第二前导发送器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所述发送设备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使用电池供电。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包括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第一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前导;第二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前导,其中,控制信号接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激活第一前导检测器或第二前导检测器,其中,接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其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发送设备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其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方法,所述发送方法包括:将第一前导和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由第一接收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将第二前导和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由第一接收设备或第二接收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发送方法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所述发送方法中,发送第二前导的步骤包括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从发送设备接收包括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接收控制信号;检测根据控制信号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在所述接收方法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其中,接收设备: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其中,第二接收设备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并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发送设备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在所述接收设备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通过接收单元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并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通过接收单元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的任何方法的程序。
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会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使用多类型前导结构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多前导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示出接收第一前导的每个接收设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示出接收第二前导的每个接收设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示出发送设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接收设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接收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接收设备的又一示例的示图。
图9是示出数据发送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数据接收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数据接收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贯穿附图和详细描述,除非另有描述,否则相同附图标号将被理解为表示相同元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示出和方便,这些元件的相对大小和描绘可被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被建议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描述的处理步骤和/或操作的进度是示例;然而,除了步骤和/操作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情况以外,步骤和/或操作的顺序不限于这里的阐述并可如本领域所知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可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描述使用多类型前导结构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根据实施例,发送设备(例如,以下的图5的示例中的发送设备500)可将包含数据的数据帧发送到接收设备(例如,以下的图5的示例中的第一接收设备540或第二接收设备550)。在空闲状态下,接收设备可检测包括在数据帧中的前导。响应于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前导,接收设备可确定数据正从发送设备发送。响应于数据没有正从发送设备发送,接收设备可维持空闲状态并降低耗电。相反,响应于数据正从发送设备发送,接收设备可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以接收数据。
发送设备可将数据发送到具有不同特征的多个接收设备(例如,以下的图5的示例中的第一接收设备540或第二接收设备550)。例如,可从电源插座等对第一接收设备稳定地供电。第一接收设备可在没有电能限制的情况下接收数据。可使用电池等对第二接收设备供电。由于电能的限制,第二接收设备会在接收数据方面存在限制。
发送设备可发送基于各个接收设备的特征而设计的不同前导。每个接收设备可基于相应特征检测所有前导或部分前导。例如,第一接收设备可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例如,不受电能限制影响的第一设备可检测所有前导,并可快速地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会受电能限制影响的第二设备可仅检测第二前导,并可有效地接收数据。
参照图1,发送设备可将包含第一前导110的数据帧111和包含第一前导120的数据帧121以及包含第二前导130的数据帧131发送到第二接收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收设备可不检测第一前导110和第一前导120,从而可不接收包括在包含第一前导110的数据帧111和包含第一前导120的数据帧121中的数据。第二接收设备可检测第二前导130,从而可接收包括在包含第二前导130的数据帧131中的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接收设备可仅检测第一前导,并可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第二接收设备可仅检测第二前导并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图2示出多前导的示例。
参照图2,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220期间可重复发送第一前导。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231或232期间可重复发送第二前导。发送设备可发送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的全部。每个接收设备可接收与相应的接收设备的特征对应的前导。
第一时间间隔220的长度可以与第二时间间隔231或232的长度不同。如图2中所示,第一时间间隔220可以是第二时间间隔231或232的整数倍。
第一接收设备可接收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220期间重复的前导。参照图2,第一接收设备可接收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220期间重复的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
第二接收设备可接收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231或232期间重复的前导。参照图2,第二接收设备可接收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231或232期间重复的第二前导。然而,第二接收设备可不接收第一前导。
图3示出接收第一前导的每个接收设备的示例。
第一接收设备可通过将第一关联信号与从发送设备接收的信号进行关联来检测第一前导。第一关联信号的长度可以与第一时间间隔的长度相同。例如,响应于第一关联信号的长度与第一前导的长度相同,第一接收设备可检测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期间重复的前导。
参照图3,第一接收设备可在第一前导重复两次之后检测第一前导。
第二接收设备可通过将第二关联信号与从发送设备接收的信号进行关联来检测第二前导。第二关联信号的长度可以与第二时间间隔的长度相同。例如,响应于第二关联信号的长度与第二前导的长度相同,第二接收设备可检测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期间重复的前导。
然而,响应于第一前导的长度与第二关联信号的长度的整数倍相同,第二接收设备可不检测第一前导。参照图3,第二接收设备可不检测第一前导。
图4示出接收第二前导的每个接收设备的示例。
可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期间重复第二前导。第一时间间隔的长度可以是第二时间间隔的长度的整数倍。因此,响应于组合整数个第二前导,可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期间重复第二前导。因此,在图4中,第一接收设备可使用第一关联信号在第一时间间隔重复两次之后检测第二前导。
第二接收设备可在第二时间间隔重复两次之后检测第二前导。
图3和图4示出每个接收设备可接收图2的前导的示例。第一接收设备可接收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第二接收设备可仅接收第二前导。
图5示出发送设备500的示例。
发送设备500可包括第一前导发送器510、控制信号发送器520和第二前导发送器530。
第一前导发送器510可将可由第一接收设备540检测的第一前导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540。
第二前导发送器530可将可由第二接收设备550检测的第二前导发送到第二接收设备550。
第一前导发送器510可将第一前导发送到第二接收设备550,并且第二前导发送器530可将第二前导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540。在一个示例中,即使第二接收设备550可不检测第一前导,第一接收设备540也可检测第二前导。
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第一接收设备540可表示可从电源插座等被稳定供电的接收设备。第二接收设备550可表示可使用电池等被供电的接收设备。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收设备540可在没有电能限制的情况下接收数据,而第二接收设备550由于电能的限制会在接收数据方面存在限制。
如上所述,第一接收设备540可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响应于第一接收设备540接收数据,由于电能没有限制,因此第一接收设备540可在发送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每个时间间隔期间尝试检测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响应于第一接收设备540成功检测到前导,第一接收设备540可确定数据将从发送设备500发送。因此,第一接收设备540可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可从发送设备500接收数据。
第二接收设备550可仅检测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550可在发送第二前导的每个时间间隔期间尝试检测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550可仅尝试检测第二前导,因此相比于第一接收设备540可降低耗电。响应于第二接收设备550成功检测到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550可确定数据将从发送设备500发送。因此,第二接收设备550可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从发送设备500接收数据。
控制信号发送器520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540和第二接收设备550中的每个。第一接收设备540和第二接收设备550中的每个可根据控制信号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或可仅检测第一前导。
图6示出接收设备600的示例。
接收设备600可包括接收器610、控制信号接收器620、第一前导检测器630和第二前导检测器640。
接收器610可从发送设备650接收包含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
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从上层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包括与将被接收设备600检测的前导相关的信息。
第一前导检测器630可检测第一前导。
第二前导检测器640可检测第二前导。
响应于接收设备600处于空闲状态,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通过使第一前导检测器630和第二前导检测器640失活以及通过切断电源来降低接收设备600的耗电。
发送设备650可使用控制信号指定将被接收设备600接收的前导。发送设备650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接收设备600。接收设备600的上层可识别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从上层接收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根据控制信号激活第一前导检测器630或第二前导检测器640。例如,响应于控制信号指示例如“接收设备600需要检测第一前导”,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激活第一前导检测器630。由于第二前导检测器640可不激活,并且仅第一前导检测器630可被激活,因此接收设备600的耗电可降低。
响应于控制信号指示“接收设备600需要检测第二前导”,控制信号接收器620可通过仅激活第二前导检测器640来降低耗电。
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前导检测器630可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
图7示出接收设备700的另一示例。
接收设备700可包括接收器710、第一前导检测器720、第二前导检测器730和多路复用器(MUX)740。
接收器710可从发送设备750接收包含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
第一前导检测器720可检测包括在接收到的信号中的第一前导。响应于第一前导包括在接收到的信号中,第一前导检测器720可成功检测第一前导。
第二前导检测器730可检测包括在接收到的信号中的第二前导。响应于第二前导包括在接收到的信号中,第二前导检测器730可成功检测第二前导。
MUX 740可根据控制信号选择第一前导检测器720的输出和第二前导检测器730的输出中的一个输出。
例如,接收到的信号可包括第一前导,第一前导检测器720可检测第一前导。在一个示例中,MUX 740可根据控制信号选择第一前导检测器720的输出。
接收到的信号可包括第二前导,第二前导检测器730可检测第二前导。在一个示例中,MUX 740可选择第二前导检测器720的输出。
图8示出接收设备800的又一示例。
接收设备800可包括前导检测器810和接收器820。
接收设备800可操作为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或可操作为仅检测第二前导。
1)响应于接收设备800操作为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
前导检测器810可检测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第二前导可以是可由接收设备800和第二接收设备840两者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可以是仅可由接收设备800检测的前导。
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在一个示例中,发送设备830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地发送第二前导。
接收器820可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而从发送设备830接收数据。响应于前导检测器810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接收器820可从发送设备830接收数据。
第二接收设备840可检测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的第一前导。响应于第二接收设备840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第二接收设备840可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第二数据。
2)响应于接收设备800操作为仅检测第一前导:
前导检测器810可检测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的第二前导。第二前导可以是可由接收设备800和第二接收设备840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可以是仅可由接收设备800检测的前导。
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在一个示例中,发送设备830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地发送第二前导。
接收器820可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而从发送设备830接收数据。响应于前导检测器810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接收器820可从发送设备830接收数据。
第二接收设备840可检测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响应于第二接收设备840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840可从发送设备830接收第二数据。
图9示出数据发送方法的示例。
在操作910,发送设备(例如,图5中的发送设备500)可将第一前导和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例如,图5中的第一接收设备540)。
在操作920,发送设备可将第二前导和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例如,图6中的第二接收设备550)。
第二前导可以是可由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两者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可以是仅可由第一接收设备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发送设备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第一接收设备可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两者。响应于第一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第一接收设备可接收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二前导,第一接收设备可接收第二数据。
第二接收设备可检测第二前导。响应于第二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可接收第二数据。
第一接收设备可表示可从电源插座等被稳定供电的接收设备。第二接收设备可表示可使用电池等被供电的接收设备。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收设备可在没有电能限制的情况下接收数据,而第二接收设备由于电能的限制会在接收数据方面存在限制。
第二接收设备可仅在发送第二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操作,从而可降低在接收数据时的耗电。
图10示出数据接收方法的示例。
在操作1010,接收设备可从发送设备接收包含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
第一前导可以是仅可由第一接收设备检测的前导,第二前导可以是可由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发送设备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操作1020,接收设备可从发送设备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包括与将被接收设备接收的前导相关的信息。
在操作1030,接收设备可根据控制信号检测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控制信号可包括与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中的一个相关的信息。接收设备可根据控制信号仅检测第一前导和第二前导中的一个。接收设备可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前导的第一前导检测器和用于检测第二前导的第二前导检测器。接收设备可通过根据控制信号使第一前导检测器和第二前导检测器中的一个失活来降低耗电。
在操作1040,接收设备可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而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图11示出数据接收方法的另一示例。
在操作1110,接收设备可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第二前导可以是可由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两者检测的前导,第一前导可以是仅可由接收设备检测的前导。
第一前导的长度可以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发送设备可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在操作1110,第二接收设备可检测第二前导。
在操作1120,接收设备可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而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响应于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一前导,或响应于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二前导,接收设备可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响应于第二接收设备成功检测到第二前导,第二接收设备可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第二接收设备可操作为仅在发送第二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检测第二前导,并且可不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操作。因此,响应于接收数据,可能针对数据接收降低耗电。
根据实施例,可能降低处于空闲状态下的接收设备的耗电。
根据实施例,可能增加接收设备的待机时间。
应注意,如与以上公开一致的,以上装置中的任何装置可执行以上方法中的任何方法。
以上描述的处理、功能、方法和/或软件可被记录、存储或固定在包括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计算机执行以使处理器运行或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所述介质还可单独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的组合。所述介质和程序指令可以是专门设计和构造的,或它们可以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并且可用的介质和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介质,诸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学介质,诸如CD-ROM盘和DVD;磁光介质,诸如光盘;可被专门配置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装置,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机器代码(诸如由编译器产生的)和包含可由计算机使用解释器执行的更高级代码。描述的硬件装置可被配置为作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以执行以上描述的操作和方法,反之亦然。此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被分布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计算机可读代码或程序指令可以分布方式被存储和执行。
仅作为非穷举式说明,这里描述的装置可表示与这里的公开一致的移动装置(诸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便携仪游戏平台、MP3播放器、便携式/个人多媒体播放机(PMP)、手持式电子书、便携式平板电脑和/或膝上型PC、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以及诸如桌上型PC、高清晰度电视(HDTV)、光盘播放机、数字盒(setup box)和/或机顶盒等的装置。
计算系统或计算机可包括与总线、用户接口、存储器控制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或计算机还可包括闪存装置。闪存装置可通过存储器控制器存储N比特数据。N比特数据被微处理器处理或将被微处理器处理,并且N可以是1或者大于1的整数。在计算系统或计算机是移动设备的情况下,电池可被另外设置以供应计算系统或计算机的操作电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清楚:计算系统或计算机还可包括应用芯片组、相机图像处理器(CIS)、移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存储器控制器和闪存装置可构建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存储数据的固态驱动/盘(SSD)。
已经在上面描述多个示例。然而,将理解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如果按照不同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方式组合描述的系统、构架、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或者使用其它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代替描述的系统、构架、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达到合适的效果。因此,其它实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第一前导发送器,被配置为将第一前导和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第一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而接收第一数据;
第二前导发送器,被配置为将第二前导和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而接收第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第二前导发送器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使用电池供电。
5.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包括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
控制信号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
第一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前导;
第二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前导,
其中,控制信号接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激活第一前导检测器或第二前导检测器,
其中,接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7.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前导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其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
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二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发送设备还被配置为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10.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
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其中,第二接收设备被配置为:
检测从发送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12.一种发送方法,包括:
将第一前导和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由第一接收设备接收第一数据;
将第二前导和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由第一接收设备或第二接收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发送第二前导的步骤包括在发送第一前导的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发送第二前导。
15.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从发送设备接收包括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的信号;
接收控制信号;
检测根据控制信号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第一前导的长度是第二前导的长度的整数倍。
17.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其中,接收设备:
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二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18.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
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数据,
其中,第二接收设备检测从发送设备接收的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并根据是否检测到第一前导或第二前导,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19.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的方法的程序。
CN201180027013.2A 2010-04-01 2011-02-11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2918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29983A KR101653205B1 (ko) 2010-04-01 2010-04-01 멀티 프리앰블 프레임 구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KR10-2010-0029983 2010-04-01
PCT/KR2011/000927 WO2011122764A2 (en) 2010-04-01 2011-02-11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784A true CN102918784A (zh) 2013-02-06
CN102918784B CN102918784B (zh) 2016-05-04

Family

ID=4470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013.2A Active CN102918784B (zh) 2010-04-01 2011-02-11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705660B2 (zh)
EP (1) EP2553837A4 (zh)
JP (1) JP5837039B2 (zh)
KR (1) KR101653205B1 (zh)
CN (1) CN102918784B (zh)
WO (1) WO2011122764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969A (zh) * 2013-10-14 2016-06-01 株式会社Kt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1315004A (zh) * 2020-02-14 2020-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3205B1 (ko) * 2010-04-01 2016-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프리앰블 프레임 구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US11409365B2 (en) * 2019-09-06 2022-08-09 Apple Inc.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based gesture input system including a wearable or handheld device
US11419546B2 (en) 2019-09-24 2022-08-23 Apple Inc. Wearable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 device used to sense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US11777704B1 (en) * 2022-03-11 2023-10-03 Qorvo Us, Inc. Concurrent multistandard detection receiver with prepacket transmission det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7A (zh) * 1992-11-27 1994-08-31 莫托罗拉公司 选呼接收机中前置电池节省的方法与装置
US20070064745A1 (en) * 2002-05-03 2007-03-22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preamble detection
CN101406016A (zh) * 2006-03-17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导频配置方法
US20090175372A1 (en) * 2007-12-20 200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6700A1 (en) * 2003-06-30 2005-01-20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wards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 orthogonal symbols
JP3947166B2 (ja) * 2004-01-09 2007-07-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060010309A (ko) * 2004-07-27 2006-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프리앰블 생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60025079A1 (en) * 2004-08-02 2006-02-02 Ilan Sutskover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85869B1 (ko) * 2006-04-04 2009-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엠블 코드를 사용하여 노이즈를 감소시키는 단일형병렬데이터 인터페이스 방법, 기록매체 및 반도체 장치
KR100956755B1 (ko) * 2006-05-03 201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신호구분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767696B2 (en) 2007-07-23 2014-07-0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a duty cycle network
KR100885433B1 (ko) 2007-08-09 2009-02-24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US8472497B2 (en) 2007-10-10 2013-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llimeter wave beaconing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KR100927600B1 (ko) 2007-10-22 2009-1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센서 노드의 오버히어링(overhearing) 감소를위한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EP2104292A1 (en) * 2008-03-20 2009-09-23 Pantech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a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4582193B2 (ja) * 2008-05-23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KR20100021872A (ko) * 2008-08-18 2010-0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 모드를 식별하는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 시스템
KR101653205B1 (ko) * 2010-04-01 2016-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프리앰블 프레임 구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7A (zh) * 1992-11-27 1994-08-31 莫托罗拉公司 选呼接收机中前置电池节省的方法与装置
US20070064745A1 (en) * 2002-05-03 2007-03-22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preamble detection
CN101406016A (zh) * 2006-03-17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导频配置方法
US20090175372A1 (en) * 2007-12-20 200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969A (zh) * 2013-10-14 2016-06-01 株式会社Kt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637969B (zh) * 2013-10-14 2020-03-03 株式会社Kt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1315004A (zh) * 2020-02-14 2020-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69569A1 (en) 2014-09-18
EP2553837A2 (en) 2013-02-06
US8705660B2 (en) 2014-04-22
JP2013528967A (ja) 2013-07-11
US9042477B2 (en) 2015-05-26
CN102918784B (zh) 2016-05-04
JP5837039B2 (ja) 2015-12-24
WO2011122764A3 (en) 2011-12-29
WO2011122764A2 (en) 2011-10-06
KR20110110584A (ko) 2011-10-07
KR101653205B1 (ko) 2016-09-01
EP2553837A4 (en) 2017-08-16
US20110243275A1 (en)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1415B2 (en) Transferring power to a mobile device
CN102918784A (zh) 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US9389676B2 (en)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interfa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reof
US8200852B2 (en) Multi-mode dongle for peripheral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694803B1 (en) Controlling power received through multiple bus interfaces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2016527853A (ja)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3887571A (zh) 一种充电方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602313B (zh) 用于无线充电和有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37168A (zh) 一种设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10291609A1 (en) Comput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784901B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hargers and charging management methods
US20200091751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349553B1 (ko) 복수의 메모리 카드와 통신하도록 구성되는 통신 회로 칩 및 전자 장치
KR102546246B1 (ko) 전류 세기를 제한하여 전력 전달을 관리하도록 구성되는 전력 공급 관리 회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및 통신 케이블
US9685808B2 (en) USB energy harvesting
CN103218586A (zh) 无线读卡器以及用于数据存储的方法
US9003072B2 (en) Port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with wireless functionality having a digital switch circuit and a method for storing data in the aforementioned
CN110957791A (zh) 电子设备和充电方法
US10581545B2 (en) Two-wire link for time-multiplexed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to multiple devices
CN106412218B (zh) 移动终端、用户识别卡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信系统
CN114123383A (zh) 充电管理方法、充电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3561325A (zh) 一种电视启动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110121600A (ko) 다기능 키보드 장치
KR20160012552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