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911A -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 Google Patents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911A
CN102916911A CN2011102206753A CN201110220675A CN102916911A CN 102916911 A CN102916911 A CN 102916911A CN 2011102206753 A CN2011102206753 A CN 2011102206753A CN 201110220675 A CN201110220675 A CN 201110220675A CN 102916911 A CN102916911 A CN 102916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path
carrier
carrier wave
vector
impulse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06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6911B (zh
Inventor
魏立梅
欧阳明光
杨春兰
陈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206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6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6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UE通过其他载波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而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提高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

Description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背景技术
信道估计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于单载波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基站接收UE在当前子帧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上行信号,根据该上行信号通过信道估计获得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根据该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对UE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联合检测,获得UE发送的信息比特序列。根据该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下行信号的通信质量,比如,根据该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方法获得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采用该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通过下行信道发送给该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从而提高UE对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该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通信方式,比如,利用该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该UE是否能够与其他UE通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技术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不同的UE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小区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
为提高UE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多载波UE应运而生。在任意一个子帧,多载波UE可以同时在多个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也可以同时在多个载波上接收下行信号。对于多载波UE,经常会出现下述场景:在一个子帧内,UE在一个载波上无上行信号可发送,却有下行信号需要接收。
现有信道估计方法只能根据UE在一个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UE在该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对于多载波UE,现有信道估计方法无法获得UE在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也就无法基于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获得该载波上的波束赋形矢量,对在该载波上发送给该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提高UE对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同时,也无法基于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获知UE在该载波上是否可以与其他UE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从而无法有效提高该载波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基站,用以解决现有信道估计方法无法获得UE在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以上多个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信号确定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再根据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基于UE通过其他载波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而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提高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通信质量和该载波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清楚详细的介绍,此处先介绍一下信道估计的相关技术。基站接收UE在当前子帧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的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由两个数据域和一个训练序列(MIDAMBLE)域构成,基站根据MIDAMBLE域通过信道估计获得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另外,根据UE的无线信道,基站还可以判断该UE是否能够与其他UE通过MIMO技术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当两个UE的无线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很弱时,则可以让这两个UE通过MIMO技术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两个UE可以复用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也可以复用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否则,这两个UE不能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不同的UE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小区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对于可以复用相同资源的UE,基站可以在随后的子帧给这些UE分配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和不同的训练序列偏移(MIDAMBLE SHIFT),使这些UE可以通过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和不同的MIDAMBLE SHIFT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基站还可以在随后的子帧给这些UE分配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和不同的MIDAMBLE SHIFT。对于共享相同下行物理资源的各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基站采用该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和MIDAMBLE SHIFT将该UE的下行信号通过该相同的物理资源发送给该UE。判断两个UE之间是否能采用MIMO技术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大多利用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不同UE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相关性的强弱。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为:计算两个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之间的相关性,用该值作为衡量两个UE的无线信道之间相关性的量,通过比较该值与给定阈值的关系,确定两个UE是否可以复用相同物理资源。当该值小于给定的阈值时,两个UE可以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否则,两个UE不能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这里,两个矢量之间的相关性等于归一化的两个矢量的内积,即:两个矢量的内积除以两个矢量的模之积。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在室内覆盖场景,一个小区由多个通道构成,每个通道由若干个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进行覆盖,根据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UE所在的通道,当两个UE位于不同的通道时,就可以确定这两个UE之间可以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否则,这两个UE之间不能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
对于多载波UE,UE在时间轴上连续地或间断地给基站发送上行信号。在给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的子帧,UE至少通过一个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在每个发送上行信号的载波上,基站可以采用现有信道估计方法获得UE在该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其中,信道模型如下:
UE通过多个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UE的上行信号通过L径到达基站,设第l径的入射角为θ(l)。基站的平面天线阵列包括N个天线:a1,a2,......,an,......,aN,任意两个天线之间的间距为d。fi表示上述多个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载波的频率,则基站接收到的第l径中载波fi的方向矢量u(fi,l)为:
u ( f i , l ) = [ e jα ( f i , l , 1 ) , e jα ( f i , l , 2 ) , Λ , e jα ( f i , l , n ) , Λ , e jα ( f i , l , N ) ] T - - - ( 1 )
α ( f i , l , n ) = 2 π ( n - 1 ) d cos ( θ ( l ) ) f i c - - - ( 2 )
公式(1)中,[x]T表示矢量x的转置;公式(2)中,c表示光速;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53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54
f0为基站支持的各个载波频率的均值或取f0=2GHz或为2GHz附近的数值,f0或λ0或d为基站已知。
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可得:α(fi,l,1)=0,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55
由于第n个天线和第1个天线的间距为(n-1)d,所以,可以忽略各个天线之间信号功率的差别。
在上述前提下,载波fi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h(fi)中第l径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h(fi,l)为:
公式(3)中,ρ(fi,l)表示载波fi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中第l径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57
表示载波fi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中第l径在第1个天线上的初相。
载波fi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为:
h(fi)=[h(fi,1),h(fi,2),Λ,h(fi,l),Λ,h(fi,L)](4)
从上述介绍可知,当知道了第l径的方向矢量、衰落因子和初相就可以根据公式(3)和公式(4)获得UE在载波fi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应用中,基站接收UE在载波fi上发送的上行信号,通过现有信道估计方法估计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58
为h(fi)的估计值。由于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包括噪声,所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h(fi)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61
通常情况下并不等于h(fi)。它们之间的偏差决定于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噪比。信噪比越大,则偏差越小;信噪比越小,偏差越大。
对于多载波UE,当UE在一个子帧内在一个载波上无上行信号发送却有下行信号需要接收时,现有的信道估计方法、波束赋形方法和采用MIMO技术的判决方法无法解决以下问题:
1)对于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基站如何获得该UE在该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呢?
2)对于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基站如何获得该UE在该载波上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该载波上发送给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呢?
3)对于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基站如何判断在该载波上该UE是否能够与其他UE通过MIMO技术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呢?
本发明实施例将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载波UE的信道估计方法,可以根据UE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获得UE在它支持的任意一个没有上行信号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估计方法,获得UE在一个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以后,还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一步获得UE在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并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UE在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与其他UE的无线信道之间相关性的强弱,从而确定UE是否能在该载波上与其他UE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举例来说,基站接收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这里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为第一载波上所述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根据该第一上行信号的MIDAMBLE域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这里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为第二载波上所述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使用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获得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时,或是使用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获得UE之间无线信道的相关性时,各个径的初相的取值无关紧要。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各个径的初相,换而言之,将不同载波上同一径的初相视为相同。即:当载波f1上第l径的初相为时,在载波fi≠f1上第l径的初相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72
为: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73
步骤103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由公式(3)可知,载波fi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h(fi)中第l径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h(fi,l)取决于第l径的衰落因子ρ(fi,l)、方向矢量u(fi,l)和在第1个天线上的初相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081
由公式(1)、(2)可知,在f0或λ0或d一定的情况下,方向矢量u(fi,l)取决于入射角θ(l)。因此,在不考虑初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反向推导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应用中,由于对于同一UE来说,不同载波的各个径的入射角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因此根据公式(1)、(2)由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反向推导出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后,可以将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分别作为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如将第一载波上第1径的入射角作为第二载波上第1径的入射角,再根据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和公式(1)、(2)确定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另外,对于同一UE来说,不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各载波的频率,因此可以根据第一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和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由于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只决定于各个径的相对功率,因此也可以将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直接作为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在不考虑初相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与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相乘获得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从而确定第二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应用中,为了对通过第二载波发送给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步骤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给所述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载波发送给所述UE。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小区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步骤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UE是否可以与其他UE复用下行物理资源或复用上行物理资源;
若可以复用下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下行物理资源分别发送下行信号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
若可以复用上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将所述上行物理资源通知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以使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上行物理资源各自发送上行信号。
具体地,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可以根据步骤103中确定的所述第二载波的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进一步地,对于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下行物理资源分别发送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的下行信号,还可以分别采用所述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和所述其他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进行波束赋形,所述UE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即上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根据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确定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并基于信道估计得到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衰落因子以及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和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等参数,而由于噪声的影响和具体算法的局限性,上述参数均为估计值。
本实施例根据第一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信号确定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再根据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基于UE通过其他载波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而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提高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比如对该载波上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在该载波上让所述UE与其他UE通过MIMO复用相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资源等。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假设有上行信号的第一载波的频率为fi,没有上行信号的第二载波的频率为fu,给出了实施例一中步骤1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计算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01
表示频率为fi的第一载波上第l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则按照公式(5)计算l=1,2,...,L:
ρ ^ ( f i , l ) = 1 N Σ n = 1 N ( h ^ ( f i , l , n ) h ^ * ( f i , l , n ) ) - - - ( 5 )
步骤202、获得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
由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04
按照公式(6)、(7)获得第l径的方向矢量u(fi,l)的估计值
u ^ ( f i , l ) = ( h ^ ( f i , l ) h ^ * ( f i , l , 1 ) h ^ ( f i , l , 1 ) h ^ * ( f i , l , 1 ) ) - - - ( 6 )
u ^ ( f i , l , n ) = h ^ ( f i , l , n ) h ^ * ( f i , l , 1 ) h ^ ( f i , l , 1 ) h ^ * ( f i , l , 1 ) - - - ( 7 )
公式(6)、(7)中,x*表示求复数x的共轭,l=1,2,...,L。
步骤203、获得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
根据第一载波的频率fi计算如下矢量: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08
η k ( n ) = 2 π ( n - 1 ) d cos ( π K k ) f i c - - - ( 9 )
公式(8)中的K表示预先设定的入射角的数目;公式(9)中,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11
表示入射角的分辨率,单位为弧度。这里,只考虑入射角的取值范围为:0~π弧度。
或者,预先存储上述矢量。具体地,设UE所在的小区包括若干个载波,对于其中任意一个载波fi,预先存储如下矢量:
按照如下公式求第l径的入射角θ(l)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13
这里,l=1,2,...,L:
k max = arg ment k = 0,1 , . . . . . . , K max { | | v k · u ^ ( f i , l ) | | } = arg ment k = 0,1 , . . . . . . , K max { | | Σ n = 1 N e jη k ( n ) u ^ * ( f i , l , n ) | | } - - - ( 10 )
θ ^ ( f 1 , l ) = π K k max - - - ( 11 )
θ ^ ( l ) = θ ^ ( f i , l ) - - - ( 12 )
其中,||x||=x·x*表示取复数x的模。
步骤204、求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
可以按照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求频率为fu的第二载波上第l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17
l=1,2,...,L。
方式一:
u ^ ( f u , l ) = [ e j α ^ ( f u , l , 1 ) , e j α ^ ( f u , l , 2 ) , Λ , e j ^ α ( f u , l , n ) , Λ , e j α ^ ( f u , l , N ) ] T - - - ( 13 )
公式(13)中, α ^ ( f u , l , n ) = 2 π ( n - 1 ) d cos ( θ ^ ( l ) ) f u c ,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110
为第l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
方式二:
1)计算 β ( n , l ) = 2 π ( n - 1 ) d cos ( θ ^ ( l ) ) ( f u - f i ) c ;
2)计算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
具体地,第二载波上第l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112
按照公式(14)计算,l=1,2,...,L:
u ^ ( f u , l ) = [ e j α ^ ( f u , l , 1 ) , e j α ^ ( f u , l , 2 ) , Λ , e j ^ α ( f u , l , n ) , Λ , e j α ^ ( f u , l , N ) ] T - - - ( 14 )
公式(14)中,
e j α ^ ( f u , l , n ) = Re ( e j α ^ ( f u , l , n ) ) + jIm ( e j α ^ ( f u , l , n ) )
Re ( e j α ^ ( f u , l , n ) ) = cos ( α ^ ( f u , l , n ) ) = cos ( α ^ ( f i , l , n ) + β ( n , l ) )
= cos ( α ^ ( f i , l , n ) ) cos ( β ( n , l ) ) - sin ( α ^ ( f i , l , n ) ) sin ( β ( n , l ) )
= Re ( e j α ^ ( f i , l , n ) ) cos ( β ( n , l ) ) - Im ( e j α ^ ( f i , l , n ) ) sin ( β ( n , l ) ) ,
Im ( e jα ( f u , l , n ) ) = sin ( α ( f u , l , n ) ) = sin ( α ( f i , l , n ) + β ( n , l ) )
= sin ( α ( f i , l , n ) ) cos ( β ( n , l ) ) + cos ( α ( f i , l , n ) ) sin ( β ( n , l ) )
= Im ( e jα ( f i , l , n ) ) cos ( β ( n , l ) ) + Re ( e jα ( f i , l , n ) ) sin ( β ( n , l ) ) ,
Re ( e j α ^ ( f i , l , n ) ) = Re ( u ^ ( f i , l , n ) ) , Im ( e j α ^ ( f i , l , n ) = Im ( u ^ ( f i , l , n ) ) ,
以上各式中,Re(x)表示复数x的实部,Im(x)表示复数x的虚部。
步骤205、确定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
假设UE在频率为fi的第一载波和频率为fu的第二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时,这两个载波上的上行信号的功率分别为pi和pu。对于第n个天线,接收到的这两个载波上的上行信号的功率分别衰减Qi(n)dB和Qu(n)dB。按照一般的信道传播模型,Qi(n)和Qu(n)之间的差别决定于两个载波的频率,即:
Qu(n)-Qi(n)=G(fi,fu)(15)
公式(15)表明两个载波衰减的功率之间的差别为fi和fu的函数。在不同信道传播场景,函数G(fi,fu)的表达式是不同的。针对于小区的环境,可以确定信道传播属于哪种信道传播场景,从而可以确定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在大多数信道传播场景,上述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211
上式中k的典型取值为:k=20,10,33.9,26.16。
由上述分析,第二载波上第l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为:
ρ ^ ( f u , l ) = ρ ^ ( f i , l ) . λ - - - ( 16 )
公式(16)中, λ = 10 G ( f i , f u ) 20 .
因此,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都决定于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32
应用中,可以预先通过对小区的路测确定函数G(fi,fu)的表达式,从而确定λ的数值。
另外,由于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只决定于各个径的相对功率,因此,可以用第一载波上第l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替代第二载波上第l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即:令 ρ ^ ( f u , l ) = ρ ^ ( f i , l ) .
综上所述,第二载波上第l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34
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之一获得,l=1,2,...,L:
方式一: ρ ^ ( f u , l ) = ρ ^ ( f i , l ) ;
方式二: ρ ^ ( f u , l ) = ρ ^ ( f i , l ) . λ .
步骤206、确定第二载波上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估计值。
第二载波上UE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37
为: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38
h ^ ( f u , l ) = ρ ^ ( f u , l ) u ^ ( f u , l ) .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提高入射角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310
的估计精度,在步骤202之后,步骤203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A1、对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进行递归平均,获得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
对应地,步骤203中根据所述第一载波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确定第一载波各个径的入射角。
设UE在载波fi(即第一载波)发送上行信号时,该上行信号在时间轴上位于子帧号码为q的子帧,子帧q为当前子帧的号码;设UE在当前子帧q之前还在其他子帧在载波fi上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在这些子帧中距离当前子帧最近的子帧为号码为“q-m”的子帧。用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1
表示在当前子帧q载波fi上第l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的递归平均值,用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2
表示在子帧q-m载波fi上第l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的递归平均值,则按照公式(17)计算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3
l=1,2,...,L:
u ‾ q ( f i , l ) = p m u ‾ q - m ( f i , l ) + ( 1 - p m ) u ^ q ( f i , l ) - - - ( 17 )
公式(17)中,p∈[0,1)为遗忘因子。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5
当作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6
执行步骤203。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UE在当前子帧q通过不止一个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时,为提高各个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的精度,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设UE在当前子帧通过R个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这R个载波的频率为:r1,r2,......,rR。可以根据现有信道估计方法分别获得上述各个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7
初始化k=1。
令fi=rk,执行步骤201~202,并执行步骤A1,获得频率rk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8
和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9
l=1,2,...,L;
令k=k+1;
若k≤R,重复执行步骤201~202,并执行步骤A1;否则,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A2:确定频率分别为r1,r2,......,rR的各个载波上同一径的方向矢量的估计值的加权平均值;
u ‾ q ( l ) = Σ k = 1 R ρ ^ 2 ( r k , l ) u ‾ q ( r k , l ) Σ k = 1 R ρ ^ 2 ( r k , l )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11
当作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412
执行步骤203。
进一步地,执行了步骤A2的场景下,步骤205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A3:在频率分别为r1,r2,......,rR的各个载波中,求信道冲激响应矢量中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2
载波rk的各个径的功率和为: p ( r k ) = Σ l = 1 L ρ ^ 2 ( r k , l ) , k = 1,2 , . . . . . , R
计算K′max k max ′ = arg ment k = 1,2 , . . . . . , R max { p ( r k ) } .
在执行步骤A3后,令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5
执行步骤205,这相当于在计算载波fu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时,以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为参考计算载波fu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具体地,可以将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7
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作为载波fu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载波和载波fu的衰减比例,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载波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9
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载波fu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当UE在当前子帧q通过不止一个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时,为提高各个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的精度,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设UE在当前子帧通过R个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给基站。这R个载波的频率为:r1,r2,......rR
根据现有信道估计方法分别获得上述各个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10
初始化k=1。
令fi=rk,执行步骤201~203,可选地在步骤202和203之间还执行步骤A1,获得频率为rk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11
和各个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00808060000001512
l=1,2,...,L;
令k=k+1;
若k≤R,重复执行步骤201~203,可选地在步骤202和203之间还执行步骤A1;否则,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B1:求频率分别为r1,r1,......,rR的各个载波上同一径的入射角的估计值的加权平均值:
θ ^ ( l ) = Σ k = 1 R ρ ^ 2 ( r k , l ) θ ^ ( r k , l ) Σ k = 1 R ρ ^ 2 ( r k , l ) ;
进一步地,执行了步骤B1的场景下,步骤205之前还可以执行步骤A3。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与步骤202~204之间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步骤205与步骤202~204之间也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步骤201仅需在步骤205~206之前执行即可。
本实施例根据第一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信号确定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再根据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可以基于UE通过其他载波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而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提高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比如对该载波上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在该载波上将所述UE与其他UE通过MIMO复用相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资源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33具体包括:
分解单元33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方向矢量单元33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衰落因子单元3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合成单元33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方向矢量单元33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衰落因子单元333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
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方向矢量单元332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进行递归平均,获得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接收模块31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子帧接收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
方向矢量单元33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确定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接收模块31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子帧接收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
方向矢量单元33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确定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衰落因子单元33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中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将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波束赋形模块3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给所述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载波发送给所述UE。
在本发明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复用模块3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UE是否可以与其他UE复用下行物理资源或上行物理资源;
若可以复用下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下行物理资源分别发送下行信号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
若可以复用上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将所述上行物理资源通知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以使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上行物理资源各自发送上行信号。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根据第一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信号确定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再根据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的技术手段,可以基于UE通过其他载波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进而可以根据该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提高该没有上行信号发送的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接收指令和上、下行峰值速率和上、下行吞吐量,比如对该载波上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在该载波上将所述UE与其他UE通过MIMO复用相同的上行或下行物理资源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
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进行递归平均,获得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若在所述当前子帧还接收到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确定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若在所述当前子帧还接收到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则所述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确定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中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将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给所述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载波发送给所述UE。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UE是否可以与其他UE复用下行物理资源或上行物理资源;
若可以复用下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下行物理资源分别发送下行信号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
若可以复用上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将所述上行物理资源通知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以使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上行物理资源各自发送上行信号。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载波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分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方向矢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衰落因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合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矢量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衰落因子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
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矢量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进行递归平均,获得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递归平均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子帧接收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方向矢量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确定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方向矢量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方向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含在当前子帧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子帧接收所述UE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载波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方向矢量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确定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
将所述各个径的入射角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载波上各个径的入射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衰落因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三载波中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将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作为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或者,
确定所述各个径的功率和最大的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衰减比例,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和所述功率和最大的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上各个径的衰落因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波束赋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对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给所述UE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载波发送给所述UE。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矢量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波束赋形矢量,确定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UE是否可以与其他UE复用下行物理资源或上行物理资源;
若可以复用下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下行物理资源,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下行物理资源分别发送下行信号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
若可以复用上行物理资源,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分配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上行物理资源,将所述上行物理资源通知给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以使所述UE和所述其他UE通过所述第二载波上所述上行物理资源各自发送上行信号。
CN201110220675.3A 2011-08-03 2011-08-03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6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75.3A CN102916911B (zh) 2011-08-03 2011-08-03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75.3A CN102916911B (zh) 2011-08-03 2011-08-03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911A true CN102916911A (zh) 2013-02-06
CN102916911B CN10291691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61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06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6911B (zh) 2011-08-03 2011-08-03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69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8698A1 (zh) * 2014-06-12 2015-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065594B (zh) * 2013-03-19 2018-1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估计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503A (zh) * 2004-01-21 2007-09-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过度延迟扩展的ofdm系统的导频传输和信道估计
CN101355380A (zh) * 2007-07-27 2009-01-28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波束赋形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835252A (zh) * 2009-03-1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和信道后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US20110096680A1 (en) * 2009-10-26 2011-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Deriv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503A (zh) * 2004-01-21 2007-09-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过度延迟扩展的ofdm系统的导频传输和信道估计
CN101355380A (zh) * 2007-07-27 2009-01-28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波束赋形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835252A (zh) * 2009-03-1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和信道后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US20110096680A1 (en) * 2009-10-26 2011-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Deriv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594B (zh) * 2013-03-19 2018-1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估计的装置和方法
WO2015188698A1 (zh) * 2014-06-12 2015-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51346A (zh) * 2014-06-12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51346B (zh) * 2014-06-12 2018-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911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747B (zh) 降低同信道干扰
CN102239646B (zh) 用于多小区合作通信的包含基站和终端的通信系统
US909406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in a massive MIMO system
CN102118825B (zh)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804622B (zh) 用于多小区mimo传输的小区选择
Ahmed et al. OFDM-based joint radar-communication system: Optimal sub-carrier allocation and power distribution by exploiting mutual information
CN103096389A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726111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协同调度传输的改进方法和装置
CN103220024A (zh) 一种多用户配对虚拟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算法
CN102647387A (zh) 同频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3731923A (zh) 多用户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2100045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771507B (zh) 多小区mimo无线通信网络中消除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53797B (zh) 不依赖导频的多天线基站发射方法和设备
CN103379048B (zh) 信道估计和检测的方法及基站
CN104253639B (zh)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16911B (zh) 信道估计方法与基站
CN102404750B (zh) 一种频率资源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87446B (zh) 获取下行信道方向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CN101626261A (zh) 一种接收端选择传输资源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9980240B2 (en) Schem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mbols in 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 system
CN101621320A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
CN103580738A (zh)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621848B (zh) 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1527964A (zh) 一种提升Sounding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