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4571A -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4571A
CN102914571A CN201210338061XA CN201210338061A CN102914571A CN 102914571 A CN102914571 A CN 102914571A CN 201210338061X A CN201210338061X A CN 201210338061XA CN 201210338061 A CN201210338061 A CN 201210338061A CN 102914571 A CN102914571 A CN 102914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cose
electrode
detection device
glucose detectio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80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4571B (zh
Inventor
刘俊辰
李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380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4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4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45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酶墨组成包括二茂铁、葡萄糖氧化酶、核黄素及四丁基高氯酸铵,其配制过程是先分别两两按比例混合得到油相和水相,再将油相和水按比例相混合得到均一稳定的酶墨;所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采用导电玻璃导电面作为基体,构建含有工作电极、对电极(可同时作为参比电极)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并用胶粘剂构筑反应槽;所提供的葡萄糖检测方法基于所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依据极化电阻的倒数与葡萄糖浓度间的标准曲线,可以测定某体系中葡萄糖的浓度。该葡萄糖检测装置便于携带,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利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葡萄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一种新陈代谢型疾病。它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体外血糖值测量及早期的筛查,在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检测体外血糖值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旋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广,但是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而且不容易携带;采用分光光度法需要加入显色剂,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检测精度低;旋光度法操作简单,但是通常仅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气相色谱法检测的精度高,但是往往需要对葡萄糖进行硅醚处理,操作比较复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线性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在体外血糖值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常是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识别氧化葡萄糖,依据酶与电极间电子传递量来实现葡萄糖的检测。由于葡萄糖氧化酶的氧化还原中心被深埋在酶蛋白的多肽链中,导致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困难,得不到有效的电流响应,因此常常借助电子传递体来实现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目前,基于电子传递体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已在血糖仪的组建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达到快速检测血糖浓度的目的,但仍然存在灵敏度低、重现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及难于大批量生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目前基于电子传递体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使用的酶墨不稳定、检测灵敏度和重现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葡萄糖检测的酶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酶墨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测的抗干扰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葡萄糖检测装置的葡萄糖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葡萄糖检测的酶墨,所述酶墨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的酶墨:
(1)分别配制浓度为24 g/L~40 g/L的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浓度为2 g/L~8 g/L的二茂铁的乙腈溶液、浓度为0.075 mmol/L~0.125 mmol/L的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以及浓度为8.10 mmol/L~13.5 m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
(2)将二茂铁的乙腈溶液和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油相;将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水相;
(3)将得到的油相和水相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后得到所述的酶墨。
上述酶墨是由水相和油相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的微乳体系,从而保证二茂铁和葡萄糖氧化酶稳定存在,并更好地发挥酶的生物活性;酶墨中采用了适宜浓度的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体,能很好地介导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提高了葡萄糖检测的灵敏度和重现性;酶墨中采用适宜浓度的四丁基高氯酸铵作为表面活性剂,保证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连接至电化学工作站并与待检测溶液接触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的表面固定有单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上固定酶墨。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在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上用划痕形成的电极。该方案采用导电玻璃形成电极,与现有技术的一般电极相比,优点是既可以同时完成电解池和电极的构筑,也可以减小溶剂可能发生氧化的影响。
上述导电玻璃电极可以根据需要划成各种形状和大小,划出的电极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只要能达到本领域已知的检测所需的电连接效果即可。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划痕深度大于0.2微米,所述划痕包括内划痕和外划痕,内划痕内部形成工作电极,内划痕与外划痕之间形成对电极,外划痕上设有突起的非导电边界层。在该方案中,对电极环绕在工作电极外周,从而减少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内划痕起到区分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作用,非导电边界层能够将待检测溶液限制在电极范围内而不会泄露;加入待检测溶液后,溶液填充内划痕,从而能够简便地建立起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为了便于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所述划痕包括内划痕和外划痕,内划痕内部形成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内划痕与外划痕之间形成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工作电极接头和对电极接头分别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对电极的外划痕、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相隔处、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相隔处均设有突出的非导电边界层。该方案与前一方案相比,除了有其优点之外,还通过划痕形成接头,使电极与相应的接头一体化,并通过非导电边界层将电极与相应的接头分隔开,防止溶液流到接头上,保证了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节省面积、简化操作。
作为更优选的方案,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相隔处、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相隔处相连,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于相连处的一侧,所述工作电极接头和对电极接头位于相连处的另一侧。该方案中形成的非导电边界层将电极与电极接头分隔于两侧,更够进一步简化连接。
上述非导电边界层可以由各种非导电物质形成,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非导电边界层由胶黏剂形成。
优选地,所述对电极同时作为参比电极。其优点是所控制的电极电位稳定,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装置适用于基于酶墨的葡萄糖检测。
优选地,将本发明装置与本发明酶墨结合使用,在本发明装置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上固定本发明制备的酶墨,显著提高葡萄糖检测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葡萄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滴加到上述葡萄糖检测装置中连接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
(2)计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极化电阻的倒数,制定极化电阻倒数与葡萄糖浓度的标准曲线;
(3)将含有葡萄糖的待检测溶液滴加到步骤(1)使用的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中,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得到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计算极化电阻的倒数,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测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当采用上述优选的葡萄糖检测装置时,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滴加到葡萄糖检测装置的非导电边界层内,从而连接工作电极和对电极。
与现有葡萄糖检测的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成功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微乳体系配制制得的酶墨,不仅避免了二茂铁的流失、很好地保留了二茂铁的电化学活性和酶的生物活性,并且有利于二茂铁介导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提高了葡萄糖检测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2)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装置,结构简单,制备步骤简易,便于携带,成本低廉,利于大批量生产;在本发明装置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上固定本发明制备的酶墨,所用酶墨的量较少,显著提高葡萄糖检测整体技术方案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3)本发明所提供的葡萄糖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线性区间宽,所需的血量少,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中配制酶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中应用所制作的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3中应用所制作的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的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平方根的关系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4中应用固定了单壁碳纳米管的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4中应用固定了单壁碳纳米管的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的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平方根的关系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5中二茂铁在单壁碳纳米管上的循环伏安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6中酶墨固定单壁碳纳米管电极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线性扫描伏安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6中极化电阻的倒数与葡萄糖浓度间的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本发明设计目的,同类物质的简单替代以及尺寸形状的变化,例如改变本发明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尺寸大小(如改变工作电极、对电极及参比电极的大小),改用其它物质构建电解池,改变电极外观(如改为正方形或其它形状),简单改变单壁碳纳米管或酶墨用量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现有的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酶墨的配制过程
如图1所示,首先分别配制浓度为4 g/L的二茂铁的乙腈溶液、浓度为10.8 m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浓度为32 g/L的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浓度为0.1 mmol/L的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再将浓度为4 g/L的二茂铁的乙腈溶液和浓度为10.8 m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油相;同时将浓度为32 g/L 的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浓度为0.1 mmol/L的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水相;最后将油相和水相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最终得到颜色为黄色、稳定而均匀的酶墨,酶墨中二茂铁、四丁基高氯酸铵、葡萄糖氧化酶、核黄素的浓度分别为1 mg/mL、2.7 mmol/L、8 mg/mL、0.25 mmol/L;将配制好的酶墨置于冰箱中。
实施例2 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制作过程
如附图2所示,1为导电玻璃导电面基体,2为工作电极,3为对电极(也可作为参比电极),4为工作电极与外电路的接头,5、6为对电极或者参比电极与外电路的接头,8为胶黏剂构筑的非导电边界层,7为非导电边界层8围绕形成的用于滴加溶液的槽(由区域2、3和划痕9组成), 9为电解池中划分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的划痕,深度大于0.2微米。
本发明采用导电玻璃导电面1作为基体,利用玻璃刀在导电玻璃导电面上刻划出划痕9来区分工作电极2和对电极3;用胶黏剂沿着对电极3的外边界修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便得到非导电边界层8,非导电边界层8构筑了用于滴加溶液的槽7;为将电解池与外电路相连,便留出了工作电极接头4,以及对电极或参比电极接头5和6。
本发明中采用的胶黏剂为普通的修正液,属于非导电物质,本实施例采用的导电玻璃为深圳南玻集团生产的STN-SI-20型号的玻璃(也可采用类似玻璃产品,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为节约材料,本实施例中将对电极3和工作电极2设计成同心圆形,并使其面积比例控制在1.5至2.0之间。
实施例3 本发明所制作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电化学表征
操作步骤如下:
(1)构建实施例2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
(2)将葡萄糖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
(3)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槽内,即图2中的区域7(包括区域2、3和划痕9)内滴加亚铁氰化钾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
(4)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检测,并改变不同的扫描速度,得到不同扫描速度对应的电流与电位的关系图;
(5)分析不同扫描速度对应的氧化峰电流与相应扫描速度的平方根的变化关系图;
(6)比较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时不同扫描速度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和还原峰电流的偏差情况;
(7)比较葡萄糖检测装置测定亚铁氰化钾时不同扫描速度对应的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的偏差情况。
具体操作是:
用实施例2中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结合电化学工作站测定浓度为0.2 mmol/L的亚铁氰化钾,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在扫描速度为0.5、0.4、0.3、0.2、0.1、0.05、0.02(单位是:V/s,对应图中3为编号1至7)的条件下测定电流随电位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得到循环伏安图见图3,本实施例采用的电化学工作站均为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CHI620C电化学工作站。
利用origin绘图软件分别测定不同扫描速度下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并利用origin绘图软件拟合得到氧化峰电流—扫描速度的平方根关系式:Y = 7.86 × 10-7 + 8.65×10-6X,相关度R = 0.9958,如图4所示。
如图3所示,随着扫描速度的变化,氧化峰电位的变化范围小;并比较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的峰电流大小,可以发现其差值均在1×10-7安的范围内;在扫描速度比较低时,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的差值在均在0.06 V左右波动。
由上述数据及图3和4可以得出实施例2中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电化学性能很好,构建的电化学体系是稳定可行的。
实施例4 本发明所制作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中单壁碳纳米管固定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征
(1)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表面,即图2中的区域2上固定单壁碳纳米管,并让其在红外灯下干燥;
(2)将葡萄糖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
(3)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槽内,即图2中的区域7(包括区域2、3和划痕9)内滴加亚铁氰化钾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
(4)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测量,并改变不同扫描速度,得到不同扫描速度对应的电流与电位的关系图;
(5)分析不同扫描速度下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扫描速度的平方根的变化图。
具体操作是:
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上固定单壁碳纳米管,并在红外灯下干燥,结合电化学工作站测定浓度为0.2 mmol/L的亚铁氰化钾,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在扫描速度为0.5、0.4、0.3、0.2、0.1、0.05、0.02(单位是:V/s,对应图5的编号1至7)的条件下测量电流随电位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得到循环伏安图见图5。
利用origin绘图软件拟合得到氧化峰电流—扫描速度的平方根关系式:Y = 2.51×10-7 + 4.75×10-5X,相关度R = 0.9954,拟合直线见图6。
如图5所示,随着扫描速度的改变,氧化峰电位的变化比较小;并且氧化峰和还原峰的峰电流差值不大。
由附图5和6可以得出实施例2构建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中单壁碳纳米管固定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好,表现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实施例5 本发明所用的二茂铁固定单壁碳纳米管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检测
(1)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的表面,即图2中的区域2上固定单壁碳纳米管,并在红外灯下干燥;
(2)在工作电极的单壁碳纳米管上固定含有二茂铁的微乳体系,并在室温条件下干燥;
(3)将葡萄糖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
(4)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槽内,即图2中的区域7(包括区域2、3和划痕9)内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
(6)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测量,得到不同电位对应电流的变化图;
(7)分析得到的循环伏安图,验证用含有二茂铁的微乳体系固定电解池的可行性。
具体操作是:
葡萄糖检测装置工作电极表面固定的单壁碳纳米管稳定后,再在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固定含有二茂铁的微乳体系,并在室温条件下干燥,用到的含有二茂铁的微乳体系的组成是二茂铁的乙腈溶液: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 = 1:1:2,最终微乳体系中的二茂铁和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浓度分别1 g/L和2.7 mmol/L,微乳体系均匀且稳定的存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之后采用的扫描速度为0.02 V/s得到的循环伏安图见图7;通过对其氧化电流与还原电流相等及峰电位差结果分析,固定在单壁碳纳米管上的二茂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表明所制作的装置及电极适用于二茂铁进行电子传递反应。
实施例6 本发明所提供的葡萄糖检测
(1)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表面,即图2中的区域2上固定单壁碳纳米管;
(2)在工作电极的单壁碳纳米管上固定实施例1中的酶墨,并在室温条件下干燥;
(3)将葡萄糖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
(4)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槽内,即图2中的区域7(包括区域2、3和划痕9)中滴加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5)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扫描速度为0.02 V/s时进行测量,得到不同电位对应的电流的关系图;
(6)测定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计算相应的极化电阻的倒数,制定标准曲线,用于检测葡萄糖的浓度。
具体操作是: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分别测定0、1、5、10、20、50(单位是:mmol/L,对应图8中为1至6)的葡萄糖溶液的不同电位对应的电流的关系图,见图8。
测量0.30 ~ 0.35 V电位范围内的极化电阻的倒数,利用origin绘图软件拟合得到极化电阻倒数-葡萄糖浓度关系式:Y = 1.425×10-5 + 1.308×10-6X,相关度R = 0.9870,见图9。
因此可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得某浓度的葡萄糖的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结合极化电阻的倒数与葡萄糖浓度间的标准曲线便可得到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
实施例7 干扰物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葡萄糖检测影响的分析
(1)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即图2中的区域2上固定单壁碳纳米管,并在红外灯下干燥;
(2)在单壁碳纳米管的上再固定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酶墨,并在室温条件下干燥;
(3)将葡萄糖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
(4)在葡萄糖检测装置的槽内,即图2中的区域7(包括区域2、3和划痕9)上滴加干扰物,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扫描速度为0.02 V/s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电位对应的电流的变化图;
(5)在干扰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扫描速度为0.02 V/s时,测量不同电位对应的电流的变化图;
(6)计算干扰物中加入的葡萄糖的恢复率,分析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抗干扰的能力。
具体操作是:
实施例中包括干扰物有葡萄糖饮料、尿液、血液,首先可根据及葡萄糖之前干扰物电流与电位的关系图结合极化电阻的倒数与葡萄糖浓度间的标准曲线便可得到该干扰物中葡萄糖的浓度;同理可得出加入葡萄糖后各干扰物中葡萄糖的浓度,前后差值即为干扰物中增加的葡萄糖的浓度,增加的浓度比上加入到干扰物中的葡萄糖的浓度即可得到葡萄糖的恢复率。见由表1,葡萄糖的恢复率达到98.6%以上,表明葡萄糖饮料、血液、尿液等干扰物的出现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葡萄糖检测基本没有影响,即本发明的检测葡萄糖的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
表一:本实施例中干扰物对葡萄糖电化学检测的影响
干扰物 原有葡萄糖浓度(mmol/L) 实际加入葡萄糖的浓度(mmol/L) 检测到增加的葡萄糖的浓度(mmol/L 恢复率(%)
无干扰物 0 5.0 5.00 ± 0.04 100.0 ± 0.80
葡萄糖饮料 8.02 5.0 5.09 ± 0.08 101.8 ± 1.60
血液 0.64 5.0 5.12 ± 0.06 102.4 ± 1.20
尿液 0.24 5.0 4.93 ± 0.14 98.6 ± 2.80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葡萄糖检测的酶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墨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的酶墨:
(1)分别配制浓度为24 g/L~40 g/L的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浓度为2 g/L~8 g/L的二茂铁的乙腈溶液、浓度为0.075 mmol/L~0.125 mmol/L的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以及浓度为8.10 mmol/L~13.5 m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
(2)将二茂铁的乙腈溶液和四丁基高氯酸铵的乙腈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油相;将葡萄糖氧化酶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核黄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水相;
(3)将得到的油相和水相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后得到所述的酶墨。
2.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连接至电化学工作站并与待检测溶液接触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的表面固定有单壁碳纳米管,其特征在于,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上固定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在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上用划痕形成的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痕包括内划痕和外划痕,内划痕内部形成工作电极,内划痕与外划痕之间形成对电极,外划痕上设有突起的非导电边界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痕包括内划痕和外划痕,内划痕内部形成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内划痕与外划痕之间形成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工作电极接头和对电极接头分别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对电极的外划痕、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相隔处、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相隔处均设有突出的非导电边界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电极和对电极接头相隔处、工作电极和工作电极接头相隔处相连,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位于相连处的一侧,所述工作电极接头相隔处和对电极接头相隔处位于相连处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边界层由胶黏剂形成。
8.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同时作为参比电极。
9.一种葡萄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滴加到权利要求2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中连接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
(2)计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极化电阻的倒数,制定极化电阻倒数与葡萄糖浓度的标准曲线;
(3)将含有葡萄糖的待检测溶液滴加到步骤(1)使用的的葡萄糖检测装置中,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得到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计算极化电阻的倒数,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测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10.一种葡萄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滴加到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非导电边界层内,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
(2)计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极化电阻的倒数,制定极化电阻倒数与葡萄糖浓度的标准曲线;
(3)将含有葡萄糖的待检测溶液滴加到步骤(1)使用的的葡萄糖检测装置的非导电边界层内,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得到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关系图,计算极化电阻的倒数,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测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CN201210338061.XA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4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8061.XA CN102914571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8061.XA CN102914571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4571A true CN102914571A (zh) 2013-02-06
CN102914571B CN102914571B (zh) 2014-07-09

Family

ID=4761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806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4571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45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093A (zh) * 2015-02-15 2015-05-0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血糖生物传感器的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2461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溶液滴式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0519A1 (ja) * 2003-07-25 2005-02-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バイオ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114185A2 (en) * 2004-05-20 2005-12-01 Pelikan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glucose monitors and measurement of analytes via molecular oxygen modulation of dye fluorescence lifetime
JP2005331503A (ja) * 2004-04-23 2005-12-0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多項目同時測定用バイオセンサおよび該多項目同時測定用バイオセンサの使用方法
EP1679508A1 (en) * 2003-10-30 2006-07-12 Arkray, Inc.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US20060151323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Ching-Hsin Cho Electric-current biosensor
CN10187191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生命扫描苏格兰有限公司 分析测试条
CN102297886A (zh) * 2011-05-24 2011-12-28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电子媒介体硒杂二茂铁的葡萄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0519A1 (ja) * 2003-07-25 2005-02-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バイオ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679508A1 (en) * 2003-10-30 2006-07-12 Arkray, Inc.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2005331503A (ja) * 2004-04-23 2005-12-0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多項目同時測定用バイオセンサおよび該多項目同時測定用バイオセンサの使用方法
WO2005114185A2 (en) * 2004-05-20 2005-12-01 Pelikan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glucose monitors and measurement of analytes via molecular oxygen modulation of dye fluorescence lifetime
US20060151323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Ching-Hsin Cho Electric-current biosensor
CN10187191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生命扫描苏格兰有限公司 分析测试条
CN102297886A (zh) * 2011-05-24 2011-12-28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电子媒介体硒杂二茂铁的葡萄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EXANDER D. RYABOV ET AL: "Mechanism of a "Jumping Off’ Ferricenium in Glucose Oxidase-D-Glucose-Ferrocene Micellar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J. PHYS. CHEM》 *
HITOMI SHIMIZU ET AL: "Glucose Monitoring by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Needle-Type Miniaturized Electrode", 《ELECTROCHEMISTRY》 *
J.L.BLIN ET AL: "Direct One-Step Immobiliz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in Well-Ordered Mesostructured Silica Usinga Nonionic Fluorinated Surfactant", 《CHEM.MATER.》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093A (zh) * 2015-02-15 2015-05-0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血糖生物传感器的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2461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溶液滴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142461B (zh) * 2018-10-25 2020-10-13 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溶液滴式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4571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MXene‐enabled electrochemical microfluidic biosensor: applications toward multicomponent continuous monitoring in whole blood
Li et al.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odeine and its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n graphene-based modified electrode
US20060175205A1 (e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CN103175872A (zh) 便携式电化学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Lv et al. Chemiluminescence microfluidic system sensor on a chip for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in human serum with immobilized reagents
CN104597093A (zh) 一种用于血糖生物传感器的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80431A (zh) 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试剂组合物及包含所述试剂组合物的生物传感器
CN105572199A (zh) 工作电极生物反应物及电极式测试条
CN105259227B (zh) 一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凝血酶检测方法
CN107367534A (zh) 一种中性红‑金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检测半胱氨酸的方法
Li et al.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ophylline at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graphene/nafion
CN101685079A (zh) 一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14571B (zh) 一种葡萄糖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5866226A (zh) 一种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4684473B (zh) 用于测定对血细胞比容不敏感的葡萄糖浓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76530A (zh) 利用石墨纳米片/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CN111239212B (zh) 一种环丙沙星检测方法
Hegde et al.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ophylline at a carbon paste electrode using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enhancing agent
CN101236171A (zh) 酶电极法定量乙醇测试条
CN203535003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
De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josamycin in rat plasma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post-colum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Wang et al. A novel poly (4-aminopyridine)-modified electrode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CN114813868A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的柔性汗液多标志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CN103926280A (zh) 一种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3616431B (zh)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