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9958A -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9958A
CN102909958A CN2011102221908A CN201110222190A CN102909958A CN 102909958 A CN102909958 A CN 102909958A CN 2011102221908 A CN2011102221908 A CN 2011102221908A CN 201110222190 A CN201110222190 A CN 201110222190A CN 102909958 A CN102909958 A CN 102909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hole
inlet channel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21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9958B (zh
Inventor
郭洪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221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9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9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9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9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9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用于将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中的墨水供应部、以及连通墨水容纳部和外部大气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通过大气连通孔与外部大气连通;该方法包括:通过墨水供应部对墨盒的内部进行抽吸减压,直至墨盒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值,则停止抽吸;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并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直至所述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所述墨水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外;密封墨水注入孔和大气连通孔。本发明实现了在对墨盒进行注墨时,墨水不会流入进气通道中。

Description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墨盒进行注墨时,大多采用负压注墨的方式,即先将墨盒内部减压后再向其中注入墨水。此外,墨盒上还设有一迷宫状的进气通道,用于防止墨水挥发以及防止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直接进入墨盒内部。然而,上述墨盒在负压注墨时容易出现以下现象:抽吸墨盒内部负压时,进气通道中的空气大多也会被抽走,则此时进气通道中同样形成负压;故当注入墨水时,墨水容易进入进气通道中并停留在进气通道中。
显然,上述现象容易出现以下技术问题:由于进气通道也存在墨水,用户使用墨盒并撕掉密封进气通道的薄膜时,可能会出现墨水喷溅的现象而弄脏用户的手或衣服;并且,由于进气通道往往设置的较细,如果停留在进气通道中的墨水停留时间过长而挥发较多时,上述墨水会变干而对空气的进入造成一定的阻碍,即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以使得在对墨盒进行注墨时,墨水不会流入进气通道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用于将所述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中的墨水供应部、以及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和外部大气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通过大气连通孔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墨水供应部对所述墨盒的内部进行抽吸减压,直至所述墨盒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值,则停止抽吸;
通过设置在所述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并通过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进气通道注入气体,直至所述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所述墨水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外;
密封所述墨水注入孔和大气连通孔。
本发明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通过在对墨盒进行注墨的时,还向进气通道中注入空气,为此进气通道中的空气与墨盒内部的墨水之间达到压力平衡,从而避免墨水流入进气通道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外观立体图;
图1b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正面侧观察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背面侧观察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气体捕获流路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实施状态一;
图2b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实施状态二;
图3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墨盒;        10-盒体;        101-墨水容纳部;
1011-上部墨水室;     1012-下部墨水室;    1013-墨水捕存室;
1014-缓冲流路;       102-墨水供应部;     103-大气连通孔;
104-注入孔;          105-传感器部;       106-锁定杆件;
107-芯片;            1071-电极端子;      108-阀容纳室;
109-气液分离腔;      1091-通孔;          110-曲折回路;
1101-通孔;           111-弯折凹槽;       1111-通孔;
1112-通孔;           112-L型凹槽;        113-长圆形空间;
114-气体捕获流路;    115-墨水出口;       2-真空抽吸单元;
21-真空泵;           22-连通流路;        23-阀;
3-墨水注入单元;      31-泵;              32-流路;
33-阀;               34-墨罐;            4-空气注入单元;
41-泵;               42-流路;            43-阀;
44-气罐;             50-凹部;            51-导气膜;
1121-通孔;           11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首先,对墨盒内部进行抽吸减压,直至墨盒内部的压力达到预定的负压值;然后,向墨盒内部注入适量墨水,并向墨盒的进气通道中注入适量气体,直至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从而使得墨盒中的墨水不会进入进气通道中,避免了墨水喷溅等现象的发生。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墨水注入方法的说明更清楚,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对该方法所应用的墨盒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对上述的墨盒进行墨水注入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墨水注入的方法不局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墨盒结构,例如,以下的墨盒结构中,墨水容纳部中包括两个墨水室,进气通道中设置有气液分离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墨水容纳部中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墨水室的墨盒,或者进气通道中未设置气液分离腔的墨盒等,该方法也同样适用。
图1a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外观立体图,图1b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正面侧观察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墨盒背面侧观察示意图。
如图1a所示,墨盒1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供应墨水。墨盒1包括盒体10、覆盖盒体10正面侧的盖、位于盒体与盖之间并覆盖盒体的第一薄膜、覆盖盒体背面侧的第二薄膜等部件(图中未示出盖、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
如图1b所示,盒体10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101,并且墨水容纳部101的内部通过各种形状的肋划分为多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空间作为墨水室。例如,当第一薄膜覆盖在盒体10上时,墨水容纳部101的内部可以包括上部墨水室1011、下部墨水室1012、传感器部105、墨水捕存室1013等部分。具体地,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上进行打印时,沿着其中的墨水消耗时的流动方向,上述的上部墨水室1011位于下部墨水室1012的上游侧。
此外,盒体10的底表面上还设有与打印机的供墨针相连接以输送墨水容纳部101内部的墨水至打印机的墨水供应部102,上述的墨水容纳部101中的墨水室可以通过墨水引导通道连通至该墨水供应部102;而且在盒体10的底表面上与墨水供应部102相对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凹部50,其可与打印机内部的突起相配合,而在凹部50的侧壁上还设有大气连通孔103,其与墨盒内部相连通,用于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将外部大气补充至墨盒内部,以保证墨盒内部的压力平衡。
如图1a所示,在墨盒1被使用前,上述凹部50利用导气膜51进行密封,即大气连通孔103被导气膜51所密封。显然,在粘附着导气膜的情况下,打印机内部的突起无法插入到墨盒的凹部50中,则墨盒1无法安装在打印机上,从而能够可靠地促使用户且提醒用户在安装墨盒1时剥离导气膜51。就墨水的流动方向看,上部墨水室1011位于下部墨水室1012的上游侧,传感器部105位于下游墨水室1012的下游侧,该传感器部105设置在墨水引导通道上。
如图1a所示,在墨盒1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锁定杆件106,且锁定杆件106上还设有卡爪1061,该卡爪1061用于在墨盒装载至打印机的滑架上时与形成在滑架上的相应结构配合;通过锁定杆件106以及卡爪1061可以将墨盒1固定在打印机的滑架上。
锁定杆件106的下方还设有芯片107,该芯片107可以包括电路基板及存储器。其中,电路基板上还设有多个电极端子1071,通过这些电极端子1071与设置在打印机滑架上的装置侧端子相接触,可以使得墨盒1与打印机之间电连接并且可以进行数据通信。其中,上述的电极端子1071中的部分端子还可以与芯片107上的存储器相连接,该存储器既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如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等,也可以为带有后备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如RAM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在其中存储有与墨盒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及喷墨打印机的墨水使用信息等,如墨水颜色、墨盒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日期、墨水消耗量等。
如图1a和图1b所示,芯片107后侧的墨水容纳部中设置有压电传感器,该压电传感器即为位于图1b所示的传感器部105,其用于实际检测墨盒中的墨水余量。该传感器部105主要包括传感器腔室、构成传感器腔室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向振动板施加振动的压电元件等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传感器腔室构成从墨水容纳部101向墨水供应部102输送墨水的墨水引导通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流动至墨水供应部102的墨水必然会经过传感器腔室;故只需要检测传感器腔室中是否存在墨水即可判断墨盒中的墨水是否“将尽”。
具体地,当传感器腔室中存在墨水或者空气时,来自被压电元件施加振动的振动板的振动被传至该墨水或空气中,则打印机的控制部只需要根据该残余振动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的差异(墨水和空气的波形不同),即可检测出墨盒内是否还具有墨水。例如,当传感器腔室中具有墨水时,振动板输出的振动频率为33KHZ;当传感器腔室中具有空气时,振动板输出的振动频率为100KHZ;简而言之,上述压电传感器在墨水引导通道中充满墨水(或者说其上方的空间中充满墨水)以及有空气进入上述墨水引导通道中(或者说其上方的空间充满空气或气液混合物)时,所输出的信号(如振动频率)不相同,所以,只需要对其输出信号进行监控,即可知道墨盒中是否残留墨水。
由图1c可知,盒体10的背面侧设有容纳墨水压差阀的阀容纳室108,其中,墨水压差阀由阀膜、阀盖、弹簧等零部件组成(未示出),该墨水压差阀可以将墨盒内部的流路分隔为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并且,一般情况下,上述墨水压差阀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规定值之上时才会打开;而当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的压力平衡时,上述压差阀又会恢复关闭状态。显然,上述压差阀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而选择性连通或阻断上述两者之间的墨水流路,该部件为本领域常见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1c所示,盒体10的背面侧还设有放置气液分离膜的气液分离腔109,其中,气液分离膜是利用可使气体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的材料制成,即利用高斥水性和高斥油性的纤维材料编织为网状而形成,用于防止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经由其中而流出。
图1d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气体捕获流路示意图,如图1d所示,入口与下部墨水室1012连通,出口与传感器部105连通,即,通过该气体捕获流路可以将下部墨水室1012与传感器部105彼此连接起来,该气体捕获流路114用于捕获混入墨水中的气泡;该气体捕获流路114由多个垂直方向变换部分以及多个水平方向变换部分组合而成,其中,垂直方向变换部分将墨水流向反向变换成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变换部分将墨水流向每次变化大约90度使其成水平方向,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并形成为弯曲部分众多的复杂流路结构。
以下参考图1a至图1d对墨盒中的进气通道进行详细描述:大气连通孔103与设置在曲折回路110一端的通孔1101相连通,而曲折回路110的另一端则与形成在气液分离腔109底面的通孔1091相连接。该通孔1091则经由长圆形空间113与通孔1111连通,该通孔1111构成为弯折凹槽111的一端。而弯折凹槽111的另一端1112则为设置在墨水捕存室1013的通孔。该墨水捕存室1013则经由缓冲流路1014下游端的通孔1122,而与盒体背面侧的L型凹槽112连通。而L型凹槽112的另一端为一与上部墨水室1011连通的通孔1121。显然,外部空气经由大气连通孔103、曲折回路110、长圆形空间113、弯折凹槽111、墨水捕存室1013、缓冲流路1014、L型凹槽112而到达墨水容纳部101。
上述将从大气连通孔103至弯折凹槽111的进气通道设置得如此曲折的目的是,延长从大气连通孔103到墨水容纳部101的距离以抑制墨水中的水分蒸发;而设置墨水捕存室1013与缓冲流路1014的目的也是在于一旦发生墨水回流时,可暂时储存、拦截回流的墨水,防止其经由大气连通孔103而泄漏。
本实施例中,L型凹槽112与缓冲流路1014连通的通孔1122可以称为分界孔,该分界孔的一侧通过L型凹槽112连通墨水容纳部101,该分界孔的另一侧通过缓冲流路1014、墨水捕存室1013等连通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即指的包括弯折凹槽111、长圆形空间113、曲折回路110和大气连通孔103等,并且,该进气通道中设置有气液分离腔109;缓冲流路1014和L型凹槽112也通过分界孔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注入墨水和注入气体时,需要满足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例如,墨水注入的量可以达到L型凹槽112中,该L型凹槽112的墨水之外的部分以及缓冲流路1014、墨水捕存室1013和进气通道中均充满气体,墨盒内部气体在L型凹槽112的某个位置达到压力平衡;或者,墨水注入的量也可以达到分界孔(即通孔1122处),墨水可以浸润该分界孔,而分界孔另一侧的缓冲流路1014、墨水捕存室1013和进气通道中均充满气体,墨盒内部气体在该分界孔处达到压力平衡;或者,墨水注入的量也可以达到缓冲流路1014或者墨水捕存室1013,但是绝对不能够进入弯折凹槽111中,进气通道中均充满气体,墨盒内部气体在上述的包括缓冲流路1014和墨水捕存室1013的某个位置达到压力平衡等。也可能还有其他情况,只要能够满足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墨盒内部气体达到压力平衡即可。
其中,优选的,墨水可以至少注入至能够液封分界孔,因为如果墨水的注入量不能够液封分界孔,则可能使得墨水中进入气泡,墨水质量以及打印质量均可能下降,而且,由于气泡的存在,传感器部的检测可能导致不准确;液封分界孔后,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使得墨水中不会进入较多气泡,提高墨水和打印质量,并且也提高了传感器部的检测精度。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通道中设置有气液分离腔,通过使得墨水不能够进入进气通道,也不能够进入该气液分离腔,可以防止设置在该气液分离腔处的气液分离膜上不会粘附上墨水,从而避免墨水挥发而堵塞进气通道。
在上述对墨盒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2a、图2b以及图3,对本发明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图2a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实施状态一,图2b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实施状态二,图3为本发明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在本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墨盒抽取负压、向墨盒中注入墨水、注入气体等均使用了相应的注入装置。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述的注入装置包括墨水注入单元3、空气注入单元4以及真空抽吸单元2。
具体地,墨水注入单元3可以包括墨罐34、泵31和阀33,该墨水注入单元3通过流路32连通至墨盒;其中,墨罐34中储存填充用的墨水,泵31用于将墨罐34内的墨水(定量地)向与墨盒连接的流路32压送,阀33用于打开/关闭流路32。真空抽吸单元2可以包括真空泵21和阀23,其中,真空泵21产生真空抽吸所需要的负压,连通流路22可以使该真空泵21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墨盒,阀23用于打开/关闭连通流路22。空气注入单元4可以包括气罐44、泵41和阀43,其中,气罐44中储存填充用的空气,流路42用于连通气罐44与墨盒,泵41可以将气罐44内的空气(定量地)向与墨盒连接的流路42压送,阀43用于打开/关闭流路42。
上述的墨水注入单元、空气注入单元和真空抽吸单元可以理解为本行业常见的灌墨机中的不同组件,即,本实施例方法中的注墨、注气、减压、再抽吸等动作都可以直接通过灌墨机进行操作;此外,墨水注入单元及空气注入单元中的泵应理解为任何可定量地输送流体至墨盒中的机构。
结合图1a~图3所示,该墨水注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墨水供应部对墨盒的内部进行抽吸减压,直至墨盒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值,则停止抽吸;
其中,可选的,在对墨盒进行抽吸之前,可以去除墨盒1内部残留的墨水,必要时,可以清洗墨盒1的内部。可以采用压力检测仪等仪器测定墨盒内部达到所述的预定负压值。
此外,为方便后续的墨水注入步骤,可以预先在墨盒1上形成一注入孔以进行墨水注入动作(该形成注入孔的动作在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之前进行)。例如,本实施例的进气通道通过分界孔连通墨水容纳部,该分界孔即为上述的通孔1122;可以将注入孔设置在墨盒1的底表面上与墨水供应部102相对的另一端上,位于进气通道的下游端,且靠近分界孔设置。如此设置的好处是,由于墨盒1结构较为复杂,上述注入孔设置位置可以防止钻孔所产生的碎屑掉落在细小的墨水通道中影响墨水流动。
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注入孔可以形成在除上述传感器部及气体捕获流路外的任意一个位置;如果墨盒上原本已经设计有一注入孔,则无需重新形成。
本步骤中,将真空抽吸单元2与墨盒1的墨水供应部102连接,即连通流路22连通墨水供应部102与真空泵21,然后,将墨水注入单元3与注入孔104连接,将空气注入单元4与大气连通孔103连接。
打开真空抽吸单元2的阀23,启动真空泵21以对墨盒内部进行抽吸减压,则墨水供应部102侧空间的空气被抽走;然后在压差的作用下,压差阀打开,墨水容纳部101侧的空气同样被抽出;当墨盒内部形成预定值的负压时,停止抽吸,关闭上述的阀23及真空泵21。此时,墨水注入单元3及空气注入单元4均未启动。
步骤302、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
本步骤中,打开墨水注入单元3的阀33,启动泵31以将墨罐34中的墨水输入墨盒的内部,则墨水会经由流路32依次补充至上部墨水室1011、下部墨水室1012、墨水供应部102附近等。其中,该处的墨水注入孔即为步骤301中所提到的注入孔。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保证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墨水容纳部101中应尽可能存在较少空气,墨水可以至少注入至L型凹槽112与缓冲流路1014连通处的通孔1122(即分界孔)浸润在墨水中,以更加有效的保证墨水容纳部101中不会有空气进入;并且,上述使得向墨水容纳部注入的墨水的液面稍高于通孔1122的位置,从而尽可能的通过墨水液封上述通孔1122,也可以有效避免墨盒1在运输途中受到振荡摇晃或墨水发生挥发而导致通孔1122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的空气进入墨水容纳部101中。
其中,本步骤中,可以预先根据步骤301中的预定的负压值,计算得到应该向墨盒中所注入的墨水量,即所述的适量的墨水。
步骤303、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适量气体,直至所述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
其中,适量的气体指的是,在本实施例方法中的注入气体之前,可以预先确定为保持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墨盒内部气体达到压力平衡,所需要注入的气体量。
上述的需要注入的气体量可以根据注入气体理想值确定,该注入气体理想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获取弯折凹槽和气液分离腔的总和体积值;获取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该第一压力为预定的负压值,第二压力为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后的墨盒内部的负压值;根据上述的总和体积值、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得到注入气体理想值。
举例说明如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墨盒中墨水的注入量是与墨盒减压后内部的负压值有关系的,大体上来说,负压越大,汲取至墨盒中的墨水越多;而空气的注入量则与墨盒减压后的墨水注入前后的负压值相关联。以本实施例的墨盒为例,弯折凹槽111处的体积为1.4ml,而气液分离腔109的体积为0.6ml。假设步骤301中的墨盒被减压至7Kpa,而注入既定量墨水后墨盒内部压力为21Kpa,则在灌墨之前大气连通通道中存在上述“1.4ml+0.6ml=2ml”的空间以容纳空气。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可知:7X2=21V,则V=0.6ml,上述等式计算的是当墨盒处于不同的负压值下时,进气通道中必须具有的最低的空气量。其中,7*2是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当墨盒内部负压为7KPA时,优选地,进气通道中都充满空气,即等于1.4ml+0.6ml=2ml;而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等式“7*2=21*V”可计算出的V=0.6ml,则当墨盒内部负压为21KPA时,进气通道中至少需要0.6ml的空气,才能保证进气通道中不进入墨水,即只需要0.6ml的存储空气的空间可阻挡墨水进入进气通道中。
而在实际灌墨时,实际注入的气体量必须经过多次验证才可以确定,因为气体在墨盒注墨时也是处于流动的状态,以上述数值为例,墨水注入前进气通道的气体量为2ml,则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可知,墨盒注入后进气通道的气体量应为0.6ml;但是由于气体是流动的,且注入孔位于缓冲流路1014的底部处,墨水注入时容易使得部分气体被封堵在墨水容纳部中,即进气通道中的气体量小于0.6ml。因此,此时必须注入适量的气体,使得进气通道中的气体量大于0.6ml。但是每个墨盒由于墨水注入速率的不同,其实际上停留在进气通道中的气体量是不同的,故需要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后取得平均值,才能够确定其注入气体量的具体值。
本实施例的向墨盒中注入气体的步骤,可以在步骤302中墨水注入完成后启动;或者,也可以在注入墨水的过程中启动,例如,可以在墨水注入到分界孔时开始注入气体,此时,注入墨水和注入气体同时进行,直至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墨盒内部气体达到压力平衡。
具体的,当墨盒1注入定量墨水时,启动空气注入单元4,经由大气连通孔103向墨盒内部注入适量的气体;当墨盒内部压力平衡时,压差阀恢复为关闭状态,此时,关闭墨水注入单元3及空气注入单元4。
步骤304、密封墨水注入孔和大气连通孔。
其中,可选的,在注入适量的墨水及气体后,可以再次启动真空抽吸单元2以从墨水供应部102处抽出部分墨水;对芯片进行复位,使其内部的墨量信息回到原始位置。其中,如前所述,压电传感器附近如果堆集有气泡,即使墨盒中充满墨水,其也会被判断为无墨,为此,上述再抽吸动作的目的在于抽出停留在传感器部105附近或聚集在气体捕获流路114附近的气泡,避免出现装机不认的现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当墨盒中未存在上述压电传感器或与之等同的部件时,上述再抽吸动作可被省略;同样地,如果墨盒不具备芯片也无需对芯片进行复位操作;
具体的,本步骤中,解除墨盒1与真空抽吸单元2、墨水注入单元3及空气注入单元4之间的连接关系,密封墨盒1,即密封墨水供应部102、注入孔104及大气连通孔103。
此外,注入墨盒的气体可以为空气或者其它不与墨水不起任何反应、不影响墨水质量的惰性气体。上述墨水注入方法不仅只是针对上述实施例中所示墨盒可实施,也可应用于其它大气开放型墨盒,确切地说,对于具有曲折的进气通道的大气开放型墨盒都适用。上述墨水注入方法不仅可针对回收墨盒实施,也可针对全新墨盒进行注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对墨盒进行注墨时,还向进气通道中注入空气,使得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墨水位于进气通道之外,墨盒内部气体达到压力平衡,从而避免墨水流入进气通道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用于将所述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中的墨水供应部、以及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和外部大气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通过大气连通孔与外部大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墨水供应部对所述墨盒的内部进行抽吸减压,直至所述墨盒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值,则停止抽吸;
通过设置在所述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并通过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进气通道注入气体,直至所述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所述墨水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外;
密封所述墨水注入孔和大气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并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具体为:
通过所述墨水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
在墨水注入完成后,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并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具体为:
通过所述墨水注入孔向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
在注入墨水的过程中,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直至所述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所述墨水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气通道中充满气体且所述墨水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外之后,且在密封墨水注入孔和大气连通孔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墨水供应部,由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抽出适量墨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纳部与L型凹槽连通,所述L型凹槽依次连通缓冲流路、墨水捕存室,所述墨水捕存室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L型凹槽和缓冲流路通过设置在所述缓冲流路一端的分界孔连通,
则所述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具体为:通过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下游端且靠近分界孔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墨水,具体为:
通过设置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向所述墨水容纳部注入的墨水至少使得所述墨水的液面高于所述分界孔的位置,以通过所述墨水液封所述分界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中包括气液分离腔及弯折凹槽;则在通过大气连通孔向所述进气通道注入气体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弯折凹槽和气液分离腔的体总和体积值;
获取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为所述预定的负压值,所述第二压力为向墨水容纳部注入适量墨水后的所述墨盒内部的负压值;
根据所述总和体积值、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得到注入气体理想值;并根据所述注入气体理想值确定所述注入的气体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气体,具体为:
通过大气连通孔向进气通道注入不与所述墨水反应的惰性气体。
CN201110222190.8A 2011-08-04 2011-08-04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Active CN102909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2190.8A CN102909958B (zh) 2011-08-04 2011-08-04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2190.8A CN102909958B (zh) 2011-08-04 2011-08-04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9958A true CN102909958A (zh) 2013-02-06
CN102909958B CN10290995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760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2190.8A Active CN102909958B (zh) 2011-08-04 2011-08-04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995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133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500811A (zh) * 2006-08-11 2009-08-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JP2010005958A (ja) * 2008-06-27 2010-01-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容器
JP2010105169A (ja) * 2008-10-28 2010-05-13 Olympus Corp インク充填方法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102079173A (zh) * 2010-12-24 2011-06-01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所用的注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133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500811A (zh) * 2006-08-11 2009-08-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JP2010005958A (ja) * 2008-06-27 2010-01-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容器
JP2010105169A (ja) * 2008-10-28 2010-05-13 Olympus Corp インク充填方法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102079173A (zh) * 2010-12-24 2011-06-01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所用的注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9958B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0810B (zh)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03057274B (zh) 流体盒及包括流体盒的喷墨打印机
CN101896355B (zh) 用于储存并输送液体的容器及方法
KR20210037649A (ko) 기록 장치
CN101130305B (zh)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US8177341B2 (e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US7699453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5459611B (zh)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1412320A (zh)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77774B (zh) 喷墨打印机
CN109774312B (zh) 液体罐
CN101391527B (zh) 液体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CN103358704A (zh) 墨盒及其墨水注入方法
US7971976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2909958B (zh)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N203401814U (zh) 一种再生墨盒
JP200020304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785481B (zh)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CN101410253B (zh) 液体容纳容器
KR101442631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기
CN109466181A (zh) 一种墨盒的注墨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775565A (zh) 一种喷码机清洗设备以及方法
CN109435480A (zh) 一种墨盒的注墨量检测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