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8652B -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8652B
CN102908652B CN201210442159.XA CN201210442159A CN102908652B CN 102908652 B CN102908652 B CN 102908652B CN 201210442159 A CN201210442159 A CN 201210442159A CN 102908652 B CN102908652 B CN 102908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ostasis
hemostatic material
blood
compound hemostatic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21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8652A (zh
Inventor
高越
毛峻琴
徐超斗
路明珠
李铁军
张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2012104421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8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8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8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强效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复合止血材料止血作用强,安全有效,实用性较强,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其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控制简便,使用方便,用于外伤止血特别是大出血,治疗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克服了现有的常用止血产品的不足,更适于医药、医疗器械等工业和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特别适合战场、灾难救援的现场急救和平时的院前急救,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材料科学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再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强效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一、出血与止血的研究概况
不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人体受到外伤之后,往往首先看到出血。失血是战时伤员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平时创伤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止血,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十分重要。因此,止血技术已成为目前平战时创伤救治中最重要的环节。
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为4000毫升。失血总量达总血量20%以上的,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和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和有效地进行止血,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一)出血分类
一般需要根据出血特征,来明确具体的止血方法。
1、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2、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内出血主要从两方面判断。一是从吐血、咯血、便血或尿血,判断胃肠、肺、肾或膀胱有无出血;二是根据有关症状判断,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快弱、以及胸、腹部有肿胀、疼痛等,这些是重要脏器如肝、脾、胃等的常见出血体征。
(2)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外出血(或称:体外出血,外伤出血)可分为三种:
(1)动脉出血:流血频率与心脏和脉搏一致,一股股流出,因伤及动脉而出血,流血极多,这时一定要送往医院,自己是止不住血的。在到达医院之前,需自行止血。
因外伤所致动脉破裂时,血流呈鲜红色的喷射状流出,失血量多,危害性大,若不立即止血,要危及生命。
(2)体皮出血:流血不多,因擦破体表的真皮层出血,一般伤口能自己愈合,愈合前应先用清水清洗伤口,如被生锈的金属划伤,千万不可用毛巾,纸巾遮盖止血。出血少时,稍坐,便能自愈,多时,则可用创可贴,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受伤面向外渗出呈水珠状,颜色从鲜红变暗红。
(3)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流血较多,但能够自愈,没有固定频率,随出血者身体运动,而流出,只需先用清水清洗伤口,静坐一段时间,就能止血,也可用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
因外伤所致静脉血管破裂时,血液呈暗红色的非喷射状流出,若不及时止血,时间长、出血量大,也会危及生命。
(二)止血途径
止血(hemostasis)是医学术语,使出血停止,是指防止或减缓血液流出。当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后,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机化等可阻止进一步出血。
1、血管收缩
血管壁连续性中断后,受损部位及其附近的血管立即出现收缩,可立即减少血流量;如果破损口不大,甚至可以直接终止出血过程。介导血管收缩的机制有:
(1)机械刺激直接导致血管壁平滑肌挛缩。
(2)神经反射:受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神经末梢发出冲动,经过痛觉纤维或其它感觉纤维形成反射弧。
(3)周围受损组织及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如血栓烷A2。
2、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管壁连续性受损时将导致胶原暴露,暴露的胶原可激活血小板。随后血小板出现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可形成血小板血栓,至此,完成第一期止血。虽然血小板血栓很松软,但在出血早期还是起到了限制血流速度、减少出血量的作用,并且,为即将启动的凝血机制创造了条件。对于小的血管破损来说,单靠血小板血栓即可完成全部止血过程。实际上,机体每天有很多自发的小的血管破损出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血栓还具有修复血管壁的作用。
3、凝血
血管内皮受损后,暴露出其下方的组织因子、胶原等,可分别激活外源途径和内源途径,启动凝血机制。此外,已经激活的血小板也通过释放多种物质启动凝血机制,并能加速凝血过程。凝血机制的最终产物是纤维蛋白,形成牢固的血凝块。至此,完成第二期止血。
4、机化
止血机制启动后不久,纤溶机制也被激活,缓慢溶解已形成的血凝块;纤维母细胞也逐渐移入血凝块,最终由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血凝块完成全部修复。
(三)体外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1、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2、压迫止血法
手指压迫止血法:用于动脉出血,将伤口附近的动脉压闭临时止血。一般均先试做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则需要相应的动脉近端加压,如止血带止血。
(1)头部出血:一手扶住伤员额部以固定大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颈浅动脉。
(2)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
(3)头颈部出血: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窝尺侧(通常测血压处)摸到防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不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
3、急救止血
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较为专业的急救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
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①颞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②颌外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⑤肱动脉止血法: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⑥尺、桡动脉止血法: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⑧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在?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⑨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⑩指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4)止血带止血法: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
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①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A、充气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B、橡皮止血带: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C、绞紧止血法: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
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②注意事项
A、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B、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C、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D、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E、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F、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四)体内出血的止血方法
体内出血的止血原理:加快血小板凝聚到伤口的边缘,并互相缠结,使血液加快凝固,在伤口处产生纤维蛋白。必要的时候,需适当配以活血祛瘀药物;血随气升降,有时需适当配合调理气机升降的药物。
体内出血应及时就医,体内出血的止血法用于各种出血病证的治法。适用于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根据出血证的原因不同,止血法的具体运用又有清热止血、益气止血和祛瘀止血三种治法。清热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或热伤血络所致的出血证,常用白茅根、侧柏叶、小蓟、槐花、地榆、犀角、生地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十灰散、四生丸、犀角地黄汤、泻心汤等。益气止血适用于气虚或阳虚,失于固摄,血失常道所致的出血证,常用黄芪、灶心土、炮姜、附子、艾叶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归脾汤、黄土汤等。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痹阻脉络,血行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证,常用桃仁、赤芍、三七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宫外孕方。临床上具体使用本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①应掌握病情的标本缓急。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当急以益气固脱。③止血过急易致留瘀,需适当配以活血祛瘀药物。④血随气升降,有时需适当配合调理气机升降的药物。
(五)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法: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压迫止血可用一般纱布压迫或采用40℃~50℃的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加压需有足够的时间,一般需5分钟左右再轻轻取出纱布,必要时重复2~3次。压迫止血还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因其可能酿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对于广泛渗血及汹涌的渗血,如果现有办法用尽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方法是采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压迫,填塞处勿留死腔,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填塞时纱布数及连接一定要绝对准确可靠,填塞时要做到有序的折叠。填塞物一般于手术后3~5天逐步松动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
2、结扎止血法: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
单纯结扎法经常使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见的出血点,首先进行钳夹,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结扎线的粗细要根据钳夹的组织多少以及血管粗细进行选择,血管粗时应单独游离结扎。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钳不能松开过快,这样会导致结扎部位的脱落或结扎不完全而酿成出血,更危险的是因结扎不准确导致术后出血。有时对于粗大的血管要双重结扎,重复结扎,同一血管两道线不能结扎在同一部位,须间隔一些距离,结扎时收线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拉断线或切割血管导致出血,过松可引起结扎线松脱出血。
3、电凝止血法
电凝止血即用电灼器止血,现常用的电灼器有高频电刀,氩气电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单极电凝及双极电凝。在止血时,电灼器可直接电灼出血点,也可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再用电灼器接触止血钳,止血钳应准确地夹住出血点或血管处,夹住的组织越少越好,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烧伤,通电1~2秒即可止血;也可用小的镊子或Adison镊(血管外科用的尖头镊子)直接夹住出血点电凝。电凝止血适用于表浅的小的出血点止血,使用时要注意:①使用前要检查电灼器有无故障,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室内有无易燃化学物质;②电灼前用干纱布或吸引器将手术野沾干净,电灼后残面不能用纱布擦拭,只能用纱布蘸吸,以防止血的焦痂脱落造成止血失败;③电灼器或导电的血管钳、镊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损伤;④应随时用刀片刮净导电物前端的血痂,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4、局部药物或生物止血法:在手术创面进行充分止血后仍有渗血时,可用局部止血法。
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立止血、肾上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gelfex)、施必止等;可采用局部填塞、喷撒、局部注射等方法,如在手术部位注射加肾上腺素的盐水或用蘸有肾上腺素盐水的纱布压迫局部均可减少创面出血和止血,但应注意监测心脏情况,另外目前使用的一些医用生物胶作局部喷撒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5、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肢体的手术(如矫形、截肢、烧伤的切痂等手术)和外伤。其作用是暂时阻断血流,创造“无血”的手术野,可减少手术中失血量并有利于精细的解剖,有时作为外伤病人的紧急止血。有三种方法,一般常使用充气式气压止血带止血法。
(1)棉布类止血带止血法:在伤口近端,用绷带、带状布条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一般常作为外伤时现场紧急止血。
(2)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①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用废手术乳胶手套袖口处皮筋,剪取后清洗,置于75%酒精内备用;指根部衬垫两层窄纱布,然后用橡皮筋环状交叉于纱布上,同时用止血钳适度夹紧交叉处,但不得过紧以免影响动脉血流。
②上、下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将橡皮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周。橡皮带末端紧压在橡皮带的另一端上。
(3)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所需器械包括:
①气压止血袋:气压止血袋类似血压计袖袋,可分成人气压止血袋及儿童气压止血袋、上肢气压止血袋及下肢气压止血袋。气压止血袋还可分成手动充气与电动充气止血袋。
②驱血带:驱血带由乳胶制成,厚1mm、宽10-12cm、长150cm。
6、止血带的操作步骤
(1)先绑扎气压止血袋,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
(2)气压止血袋绑扎妥当后抬高肢体;
(3)用驱血带由远端向近端拉紧、加压缠绕;
(4)缠绕驱血带后向气压止血袋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
(5)松开驱血带。
7、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
(2)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3)用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小时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
(六)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它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况下既能在血管内不断流通,也能在损伤的局部发生凝固止血。当病理情况下,上述平衡被破坏,或发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体内凝血)。
止血过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重要因素。如外伤出血,则见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破裂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及“凝血因子”,而组织液及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而参与血凝过程,于是血块形成,出血停止。另外,当纤维蛋白形成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经激活因子(组织激酶、尿激酶)作用而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纤维蛋白分解,将血管内的血块溶解,以恢复局部血流畅通。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现将血凝过程及血块溶解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以图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在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七、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复方有胶艾汤、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散、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上述止血方药,已有部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止血的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二、止血材料的研究概况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创伤快速止血药的研制成为野战外科研究的焦点之一。创伤快速止血药是应用于创伤出血早期救治的药物,该药物在伤后即可喷洒到伤口,起到迅速止血、止痛并杀菌等作用。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的流动性和快速性,以及部队疏散部署等特点,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单兵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性,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创伤快速止血药物。
(一)主要的创面止血材料
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类的创面止血材料,分为生物性和化学性两类。生物性的止血材料主要包括:纤维蛋白胶和胶原蛋白;化学性止血材料主要有: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如:可溶性止血纱布)、α-氰基丙烯酸酯类(cyanoacrylate)组织胶等,多微孔类止血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如:沸石)、无机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植物性材料(如:微孔多聚糖和变性淀粉)等。
1、纤维蛋白胶制品
纤维蛋白胶因Matras在1972年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外周神经切除上而发展起来。它主要由甲、乙两种液体组成,但需单独分装:①经冻干富集的血凝蛋白(反应试剂):主要为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纤维结合素;②经冻干处理的凝血酶(催化剂)。
使用时将两者混合滴于创面即可,即使用时用两个吸管分别吸取甲、乙两液,同时滴在创面上,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达到止血和组织黏合的效果。
止血作用机理:主要是复制机体凝血反应的最后阶段,即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纤维蛋白胶不依赖于机体的凝血成分,因此它可以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肝素或抗凝药物的患者(TredreeRBW,DebrixI,EisertA.Evaluatingthedifferencebetweenfibrinsealants:recommendationsfromaninternationaladvisorypanelofhospitalpharmacists[J].EJHPSci,2006,12:3-9.)。
然而历史上关于纤维蛋白胶的安全性一直存在质疑,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FDA证实该类制剂含有杂质,甚至在其冷凝沉淀中检测到未失活的病毒。1982年上海研制出由人血提取的纤维蛋白胶(周苏.纤维蛋白粘合剂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创伤与各科基本问题分册,1989,10(1):171.),1989年王爱本等又研制出了以动物血作原料制成的“WAB生命胶”产品,从而避免了人体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2000年Rorbert(RorbertLW.Tissueadhesiveforbattlefieldhemorrhagecontrol[C].ADB209674,2000:1-14.)研制出一种战伤止血敷料,它由三层组成:最里层是撒有纤维蛋白胶干粉的有机硅膜,中间一层为聚氨酯泡沫材料,外层为医用压敏胶,目的是可以用来对动脉破裂进行止血,但结构复杂,造价高,对动脉止血尚需辅助加压包扎。该类材料不足之处是成本高,可能带来人体或动物血源性疾病感染、使用不便、止血速度慢,以及对大血管止血效果差等。
另外,有些纤维蛋白胶在使用时需临时加入抑肽酶(例如:Tisseel和Beriplast均配有牛抑肽酶,而Crosseal配有氨甲环酸)以减缓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的溶解。2008年曾有关于抑肽酶使心脏手术死亡率增加的报道(FergussonDA,HebertPC,MazerCD,FremesS,MacAdamsC,MurkinJM,etal.Acomparisonofaprotininandlysineanaloguesinhigh-riskcardiacsurgery[J].NEnglJMed,2008,358:2319-2331.),其后Bayer医药公司收回了其在各医院药房的抑肽酶制剂(商品名:Trasylol)。不过Tisseel和Beriplast的销售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
2、胶原类制剂
微纤维胶原最初出现在1969年,是一种牛胶原的疏水性酸盐;其止血机制是当微纤维胶原与血液接触后,聚集血小板形成血凝块迅速止血;包括明胶海绵、微晶胶原、增凝明胶海绵等。
胶原止血途径包括:①激活部分血液凝血因子;②引导血小板附着,产生释放反应和聚集;③对渗血伤口的黏着和对损伤血管的机械压迫起到填塞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胶原止血机制仅与血小板作用有关,主要是缩短血栓形成时间。有研究表明,胶原蛋白在自然状态下止血效率最高,不需进行交联或变性成明胶,而且副作用少,是较为理想的创面止血材料。
该类材料特别适用于手术中难以结扎或烧灼无效的局部出血,组织较脆或血管丰富部位的出血以及大面积软组织渗血。由于其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的激活,因此不适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但是对于肝素化引起的出血,仍有很好的止血效果(GabayM.Absorbablehemostaticagents[J].AmJHealthSystPharm,2006,63:1244-1253.)。Endo-Avitene是一类专门用于腹腔镜术中渗血的新型止血材料(VargasMA.Dentinbonding:effectsofhemostaticagentsandcariesdetectors[J].EsthetRestorDent,2009,21:75-76.),它能够通过腹腔镜套管针放入患者体内,快捷方便。
但该类材料止血速度较慢,通常2~5min内即可达到止血效果,对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牵拉能力以及和创面组织附着力均差,容易破裂,因此,常与其他类创面止血材料,如壳聚糖合用作为止血材料。
此外,胶原材料来自动物,可引发过敏反应,并且因为是异种蛋白可增加术后感染概率,甚至形成异物肉芽肿,使用时应将出血面血液吸净,去掉多余部分,尽量减少残留(KimIY,EichelL,EdwardsR,UribeC,ChouDS,AbdelshehidC,etal.Effectsofcommonlyusedhemostaticagentsontheporcinecollectingsystem[J].JEndourol,2007,21:652-654.)。
CoStasis为Cohesion公司推出的一种止血喷雾剂,由微纤维胶原和凝血酶组成。两种成分均从牛身上提取并装于氯化钙缓冲液中,于术中使用时利用患者的血浆为胶原纤维凝块的形成提供纤维蛋白原。国外学者曾在冠脉搭桥手术中比较CoStasis与胶原海绵的止血效果,实验组76%的病例可在3min内止血,而对照组仅有46%,但CoStasis并不能减少术中血液制品的输注(CoStasisMulti-centerCollaborativeWritingCommittee.Anovelcollagen-basedcompositeofferseffectivehemostasisformultiplesurgicalindications:Resultsof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Surgery,2001,129:445-450.)。
3、壳聚糖类止血材料
几丁质(或称:甲壳质)聚合物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它参与构成节肢类动物的外骨骼,并组成真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壳聚糖是几丁质脱乙酰基的初级衍生物,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而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因此,壳聚糖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排斥反应,人体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生物降解。
该材料是一种多聚糖物质,其止血机制不是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而是直接与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块(MillnerRW,LockhartAS,BirdH,AlexiouC.Anewhemostaticagent:initiallife-savingexperiencewithCelox(chitosan)incardiothoracicsurgery[J].AnnThoracSurg,2009,87:e13-e14.)。此外,还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由壳聚糖做成的创面敷料还具有吸水透氧性,使得敷料下的创面组织可以得到足够的氧分压,有利于上皮细胞从周围爬行,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的功能,所有这些特点都赋予它作为创面止血材料的良好性能(KumarMN,MuzzarelliRA,MuzzarelliC,SashiwaH,DombAJ.Chitosanchemistryandpharmaceuticalperspectives[J].ChemRev,2004,104:6017-6084.)。
但是,由于壳聚糖本身止血作用有限,对于广泛出血的创面止血效果不甚理想,常需复合其他止血药如凝血因子、氯化钙等。尹刚等(尹刚,侯春林,刘万顺,韩宝芹,魏长征,刘双利,等.新型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347-1349.)通过剂型改造和结构改变将壳聚糖制作成粉剂,并加入钙、锌制剂,研制出一种新型壳聚糖止血粉,实验证明新型壳聚糖止血粉在大鼠中肝叶切除出血模型中应用效果良好。
4、羧甲基纤维素
氧化纤维素(商品名:Oxycel)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由纤维素经一氧化氮氧化而成。而氧化再生纤维素(又称速即纱,中国称:可溶性止血纱布,商品名:Surgicel),是一种再生氧化纤维编织纱块,属于羧甲基纤维素类止血材料,是纤维素经氧化处理成为纤维素酸的薄纱状或棉布状可吸收止血材料。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柔软而菲薄,易于包、敷、填塞等操作。
其止血机制是具有酸性的羧基与血红蛋白中Fe3+结合,形成棕色胶块,封闭毛细血管末端而止血,同时在密切接触伤口后,可使血液中的凝血成分聚集在网眼纱布上,但并不依赖生理性凝血机制(JamborovaG.PospisilovaN,SemeckyV,HysplerR,TichaA,PospechovaK,etal.Microdispersedoxidizedcelluloseasanovelpotentialsubstancewithhypolipidemicproperties[J].Nutrition,2008,24:1174-1181.)。
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密切接触伤口后,可使血液凝血成分聚集在其周围,在2~8min完成止血,目前常用于手术创面出血以及渗血不易停止的部位,如骨面渗血等。有证据表明Surgicel于接触创面1d内便开始被机体吸收,吸收速率随用量和局部血供以及局部组织的性质而定,一般为4~8周。Surgicel能降低损伤组织周围pH值,这种高酸性环境有一定的抗菌能力,然而高酸性环境同时能增强损伤组织周围炎症反应,使伤口愈合延迟(KrízovP,MsovL,SuttnarJ,SalajP,DyrJE,HomolaJ,etal.Theinfluenceofintrinsiccoagulationpathwayonbloodplateletsactivationbyoxidizedcellulose[J].BiomedMaterResA,2007,82:274-280.)。
由于其止血时间较长,对出血迅猛者效果较差,不适合单独作为伤口止血材料,但可以作为伤口包扎敷料辅助的止血材料用于伤口表面(周激.介绍一种新型长方形急救包[J].人民军医,2002,45(1):61.)。
5、组织胶
目前世界各国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氰基丙烯酸乙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等,并已被证实其无毒、无致癌性、组织相容性好、止血效果显著。1999年加拿大学者(OsmondMH,QuinnJV,SutcliffeT,etal.Arandomized,clinicaltrialcomparingbutylocyanoacrylatewithoctylcyanoacrylateinthemanagementofselectedpediatricfaciallacerations[J].AcadEmergMed,1999,6(3):171-177.)比较了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治疗儿童面部裂伤方面的效果,证实二者基本一致,只是后者更有柔软感。2003年有学者(孙鸿涛,裴国献,王运斗,等.伤口急救保护剂对猪肢体创伤创面的止血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4):291-295.)采用气雾剂型A-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组织胶直接喷洒到猪大面积渗血伤口内,结果在数秒内完全止血;而对伴有大动脉出血的伤口采用伤口近心端先扎止血带临时止血,擦干伤口内血迹后向伤口喷洒该组织胶,10min后放松止血带的止血方法止血成功率高,中国目前有由高纯度A氰基丙烯酸正辛正丁酯混合组成快速止血镇痛喷涂药的报道(江建荣,田霞,卢永顺,等.快速止血镇痛喷吐药的研究与应用[J].人民军医,2008,51(5):582.),其主要原理结构CNCH2CCOOR中α碳原子上结合CNCOOR基团,使得β位置的碳原子产生较强的吸电性,只要遇到极微量的阴离子(OH-、NH-)即会瞬间聚合,特别是在生物体组织上聚合速度最快。实验证明,有机胺类加入0.05%~1%的催化剂即会迅速黏合生物体组织,因此,其具有封闭止血、镇痛、防止细菌感染、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其黏合性能与生物相容性能良好,无变态反应,伤口不挛缩,瘢痕轻微。
α-氰基丙烯酸酯属于化学反应型胶粘剂,可在室温下存放,给药装置简单。其粘合能力极强,几乎可以称为机体组织的“超级胶水”。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的粘合反应无需机体自身物质的参与(EaglsteinWH,SullivanT.Cyanoacrylatesforskinclosure[J].DermatolClin,2005,23:193-198.),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Kinoshita等(KinoshitaY,MatsuoM,TodokiK,OzonoS,FukuokaS,TsuzukiH,etal.Alveolarboneregenerationusingabsorbablepoly(L-lactide-co-epsilon-caprolactone)/beta-tricalciumphosphatemembraneandgelatinspongeincorporating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J].IntJOralMaxillofacSur,2008,37:275-281.)发现,使用粘合剂粘合可显著降低深部感染和浅表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出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可以降低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
尽管在应用早期发现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氰和甲醛等有毒物质,能够引起炎症反应或造成伤口愈合延迟(KarkoutiK,BeattieWS.Aprotininisusefulasahemostaticagentincardiopulmonarysurgery:no[J].JThrombHaemost,2006,4:1879-1881.),但目前通过加长侧链的办法(例如中国的复方505i和508系列粘合剂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等)已使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现已应用于血管外科中的小管径血管吻合、神经外科中的硬脑膜修补、骨科中的骨折粘合以及各类软组织修补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
6、沸石类无机介孔材料
20世纪80年代,francisx.hursey无意发现了以沸石为材料的止血海绵(商品名:Quickclot)的止血作用并申请了专利。2002年初,美国z-medica公司成立,专门开发生产quikclot。quikclot止血机制非常简单,其具有分子筛作用,就像一块超级海绵,能短时间内吸收伤口流出血液中的水分,不吸收红细胞、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浓缩并立即发挥止血作用,吸收同时还释放一定热量。
最近报道,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Z-Medica生产的Quickclot来对战伤伤口进行止血,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有专家认为QuikClo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自美中国战以来130多年里外伤止血效果不佳的局面,显着提高了战场上伤员的存活率,是美军的战伤救治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材料是由硅氧化物、铝、钠、镁及少量石英组成的一种人工合成惰性颗粒状矿物质,具有分子筛和吸附水分的功效,已被证明有极好的止血特性,使用时将其覆盖在出血伤口上,可迅速吸收血块中的水分,加速凝血过程,使血痂提早形成,由于止血过程会产热,所以,在大面积出血伤口上使用时会产生组织热损伤,现世界各国对此材料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如何减少其产热对组织带来的损伤方面。
而目前应用于战场和院前急救自救的外部止血材料主要是沸石(zeolite)类止血粉。沸石是自然界中一种矿物质,多分布于矿物质沉淀或湖底火山灰沉积地带。以铝酸盐聚合物和硅酸盐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类型和结晶温度,就可制造出与天然沸石类似的人工沸石。天然或人工沸石结晶体经脱水、消毒后,成为一种强力吸收剂,可选择性吸收多种气体和液体,也可吸收血液中的水分。
速效止血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院研制开发的以沸石主要为成分的止血产品。但沸石类止血材料有两个主要的缺陷:一是止血过程中释放热量,使局部温度升高,瞬间温度接近60~70℃,容易造成创伤处烧伤;二是沸石密度大,单位体积重量大,携带繁重。
7、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
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是植物型止血材料,散粉剂型能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并将血液中体积大于孔道孔径的有形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清蛋白、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等)聚集在其周围,形成“即时凝胶”;同时通过提高血液有型成分的浓度,加速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缩短凝血时间,止血作用在数秒钟内完成,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如心脏、脊髓以及普通外科等,24~48h即被机体吸收降解(HumphreysMR,CastleEP,AndrewsPE,GettmanMT,ErethMH.Microporouspolysaccharidehemispheresformanagementoflaparoscopictrocarinjurytothespleen[[J].AmJSurg,2008,195:99-103.)。微孔多糖止血粉吸水形成的黏性水凝胶具有润滑作用和生物屏障作用,能自动快速黏附于器官或创伤表面,形成屏障膜,并且其具有的止血作用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束形成,防止内脏因血肿机化形成粘连(FergusonRE,RinkerB.Theuseofahydrogelsealantonflexortendonrepairstopreventadhesionformation[J].AnnPlastSurg,2006,56:54-58.)。Arista和HemoStase为美国FDA新近批准上市的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可吸收型止血材料,其主要成分即微孔多聚糖。
中国学者根据微孔聚糖的制备原理将甘薯淀粉利用多种酶联合应用的方法制备出多孔止血淀粉(poroushemostaticstarch,简称:PHS),并对比PHS与Arista止血粉在家兔对肾脏出血的止血效果。实验结果显示:PHS用于肾实质出血的止血可达到与Arista相似的止血效果,多孔结构所形成的表面积优于后者(余雪松,黄赤兵,张银甫,冯嘉瑜.多孔止血淀粉在肾脏中止血效果的初步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520-1521,1524.)。PHS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Arista,形成产品后有利于在中国推广应用。不足之处是PHS和Arista的止血作用均需通过外力压迫才能发挥,所形成的血凝块可能脱落,存在继发性出血隐患,不适合血流压力高的血管止血。
微孔多聚糖类止血材料是从植物淀粉中提取的微孔多糖经交叉乳化处理被制成直径大小一致的表面有许多的球形颗粒,具有分子筛作用,止血机制与沸石类似,当置于出血创面上,颗粒的分子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并将血液中有形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白蛋白、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等)聚集在颗粒表面,形成一种凝胶状混合物,达到即刻止血的功效;同时加速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缩短凝血时间,形成局部凝血块且牢固可靠,止血作用在数秒钟内完成。
微孔多聚糖与沸石相比,虽然微孔多聚糖止血作用稍弱于沸石,但其具有三个优点:一是微孔多聚糖止血过程中产热作用弱,局部温度升高不明显,二是可以约3天时间微孔多聚糖颗粒被体液中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在体内完全吸收,吸收过程在止血作用完成后开始,局部不留任何痕迹。三是密度小,单位体积重量大,携带轻便。因此,我们将微孔多聚糖颗粒与沸石颗粒组合发明了复合强效止血材料。
8、凝血酶制剂
凝血酶是一种血清蛋白酶,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激活凝血因子并加固由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所形成的血凝块。尽管重组人凝血酶(商品名:Recothrom)已于2008年1月获得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而且与人源或牛源性凝血酶相比具有潜在优势(例如可以减少患者凝血酶抗体的形成和降低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但市场上大多数的凝血酶制剂仍来自牛血浆(ChapmanWC,SinglaN,GenykY,McNeilJW,RenkensKLJr,ReynoldsTC,etal.Aphase3,randomized,double-blindcomparativestudyoftheefficacyandsafetyoftopicalrecombinanthumanthrombinandbovinethrombininsurgicalhemostasis[J].AmCollSurg,2007,205:256-265.)。随后Crean等(CreanS,MichelsS,MoschellaK,ReynoldsM.Bovinethrombinsafetyreporting:anexampleofstudydesignandpublicationbias[J].SurgRes,2010,158:77-86.)将关于手术中患者使用牛凝血酶安全性的报道进行了整理,全部38项研究中约一半为个案报道,这其中仅41%的作者报道了关于牛凝血酶所致的凝血功能紊乱: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占半数的大型实验中血液并发症更为常见,但这些并发症均被证实与牛凝血酶及其所引发的免疫反应无关。因此作者认为关于牛凝血酶安全性的探讨暂无定论。
9、止血明胶
止血明胶经牛皮提取并纯化而成,其多孔结构可吸收重于自身45倍的血液,在吸收血液后体积膨胀封闭血管裂口或创面,并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凝块形成,达到止血目的。止血明胶虽然来源于动物组织,但没有抗原性,无组织反应,留在体内经酶作用4~6周后可被人体消化吸收。与氧化再生纤维素不同的是,止血明胶不会影响创伤周围组织的pH值,因此更适合与其他止血材料联合使用(IgaiH,YamamotoY,ChangSS,YamamotoM,TabataY,YokomiseH.Trachealcartilageregenerationbyslowreleaseof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fromagelatinsponge[J].JThoracCardiovascSurg,2007,134:170-175.)。但明胶止血需要机体凝血因子的参与,对于有凝血障碍的患者效果欠佳(MartinowiteU,SpotniteWD.Fibrintissueadnesives[J].ThrombHaemost,1997,78:661.),同时因其吸收血液后膨胀可能压迫伤口周围组织,故不适用于靠近神经或空间狭小的手术部位。
由Baxter公司研发的FloSeal将牛明胶基质与凝血酶制剂进行了组合,明胶颗粒通过体积膨胀对伤口进行填塞压迫止血,凝血酶加速血凝块形成。但如前文所述,这两种成分发挥止血作用均依赖机体凝血机制。另外,FloSeal中的凝血酶来自人类血浆,目前已经证实通过两步蒸汽加热法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血浆中的病毒载量,但制造商承认目前尚没有能够彻底清除人类血浆制品中病毒传染性的加工工艺(ErethMH,SchaffM,EricsonEF,WetjenNM,NuttallGA,OliverWCJrComparativesafetyandefficacyoftopicalhemostaticagentsinaratneurosurgicalmodel[J].Neurosurgery,2008,63:369-372.)。
10、牛白蛋白和戊二醛化合物
BioGlue由Cryolife公司研发,是由牛白蛋白与戊二醛制剂组成的胶体,两种溶液分装在一个由双房注射器组成的给药系统中。给药时,两种分子在给药器尖端交联并形成共价化合物,进而接触创面并将其封闭。BioGlue的止血过程独立于机体凝血机制,在给药后20~30s便开始聚合,2min内达到粘合强度。BioGlue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组织损伤(LemaireSA,OchoaLN,ConklinLD,SchmittlingZC,UndarA,ClubbFJ,etal.NerveandconductiontissueinjurycausedbycontactwithBioGlue[J].SurgRes,2007,143:286-293.)和缝合针眼处的渗漏(LeMaireSA,CarterSA,WonT,WangX,ConklinLD,CoselliJS.Thethreatofadhesiveembolization:BioGlueleaksthroughneedleholesinaortictissueandprostheticgrafts[J].AnnThoracSurg,2005,80:106-111.)等。
近些年BioGlue对于局部组织潜在的不良影响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有人观察了BioGlue在患处使用多年后的情况,他们发现该处仍有BioGlue残留并且残留物被周围质软疏松的异常组织所包绕,提示BioGlue可能影响正常愈合(LeMaireSA,CarterSA,WonT,WangX,ConklinLD,CoselliJS.Thethreatofadhesiveembolization:BioGlueleaksthroughneedleholesinaortictissueandprostheticgrafts[J].AnnThoracSurg,2005,80:106-111.),而且由于给药处的局部组织无法继续生长,因此不推荐在儿童手术中使用。
(二)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展望
止血材料中有些成分为动物源性,这些材料在使用时可能由于免疫反应而引发严重的低血压、系统性炎症以及过敏反应等。另外,这些动物源性成分对于造成病毒感染亦存在一定风险,例如任何提取自牛的成分均有传播牛海绵状脑病的可能(程违.牛海绵状脑病通过医药产品传染的可能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68.),但迄今还没有此类事件的报道),类似的描述在该类止血产品的说明书上也可以看到。
更重要的是,外科医生应该注意到使用含有牛源性成分止血材料的禁忌人群之一便是含有相应抗体的患者。Weaver等(WeaverFA,LewW,GrankeK,YonehiroL,DelangeB,AlexanderWA.Acomparisonofrecombinantthrombintobovinethrombinasahemostaticancillaryinpatientsundergoingperipheralarterialbypassandarteriovenousgraftprocedures[J].VascSurg,2008,47:1266-1273.)研究发现,27%的患者在暴露于牛源性凝血酶后产生了抗体,因此这些患者在以后的手术中都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含有相同成分的止血制剂。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可以直接减少机体失血从而有效维持血容量,避免全身凝血药物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减少输血及手术时间;而且能够间接地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开销。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这些材料因其各自的特性而被应用于不同场合。
从实用性的角度讲,手术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外科医生对止血剂的选择。对于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的选择常会因手术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并且这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现场可选材料的种类,而非基于实验证据。对于止血机制为加速血凝块形成的材料来说,其缺点是它们仅对流速较小的出血有效,因此使用时必须配合止血钳夹,这就使得上述止血材料在使用时常常需要外科医生提前预测出血量或者反复多次使用止血钳。所以有些外科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偏向于选择不依赖机体凝血机制并且能够迅速封闭创面的材料,例如牛血清白蛋白和戊二醛组织粘合剂,而其不良反应前文已述及,如渗漏、局部组织损害和与动物源性制剂相关的免疫反应等。
理想的止血材料应该不依赖于机体凝血机制,甚至当机体凝血障碍时亦可发挥止血作用,而且不含有动物源性成分,因此氧化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壳聚糖等止血材料更易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并且这类材料价格相对低廉、生物吸收度较好、不含任何动物成分、无病毒感染风险。随着对重组凝血酶研究的发展和大量非动物源性止血材料的发明,可吸收止血材料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世界各国对各种战创伤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由于材料有各自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尚未发现一种材料能够完全解决伤口出血尤其是伴有大动脉破裂伤口出血等战创伤相关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合适的新材料出现,必将为解决新时期战创伤救治的难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寻找新型、成分明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各种战创伤快速止血材料仍然势在必行。但经文献检索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此类更新型的快速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现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一种急救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即该急救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战场、灾难救援的现场急救和平时的院前急救等外部出血应用的用途,能够用于制备一种新型的止血产品,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说,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目的之一意在提供一种新的止血材料,即提供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强效复合止血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复合止血材料的用途,即提供上述复合止血材料作为止血产品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止血产品是指医药、材料科学等技术领域中,一种直接用于平战时创伤救治中的伤口止血的产品,优选直接用于战伤救治中的大伤口止血的产品。
所述的止血产品是包括药物、医用器械类止血产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医用器械类止血产品。
(一)技术构思
战创伤救治是野战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时医疗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现代高技术战争使得战伤谱明显拓宽,但止血救治技术仍是控制体液丢失、早期抗休克、促使各种复杂伤情获得进一步处理与康复的基本手段,止血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的重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创伤快速止血产品的研制成为野战外科研究的焦点之一。
未来战争将是在地面、海洋、空中、外层空间、电磁空间等全维情况下使用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局部战争。高技术武器杀伤精度及杀伤面大幅度提高,杀伤破坏力增强。直接导致致伤概念与机制,致伤强度与深度,致伤方式、途径与范围,以及战伤救治难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革。战伤伤情特点主要表现为炸伤及烧伤增多,多发伤和复合伤比例增高,并以肢体伤、颅脑伤、血管伤为主,休克发生更频繁,程度更重,死亡率增加。据多项资料统计,战争中周围主干血管伤占全部血管损伤的95%以上,胸腹部大血管损伤只占2.5%~4%。因此,止血技术已成为目前战伤救治中最重要的环节,如不及时救治即可出现死亡。
传统的伤口止血材料主要是急救包、四头带、止血带和绷带等,有时还有大量无菌敷料用于弥补急救包包扎止血的不足。中国军队目前用于战伤急救止血的器材主要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沿用至今的急救包、止血带和绷带,无论从急救方式和急救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战斗条件十分恶劣,而中国军队后送力量尚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致使战伤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给后期救治带来相当的难度,并增加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外,英、美军强调不能滥用止血带,对肢体大血管断裂者尽量采用临时性动脉旁路技术,暂时保持血管断端以下肢体血供,以备有条件时行血管吻合(赖西南,王丽丽.外军野战救治进展[J].人民军医,2000,43(7):379-380.)。2002年有学者(周激.介绍一种新型长方形急救包[J].人民军医,2002,45(1):61.)研制出一种长方形急救包,由长方巾、4块敷料块、弹力尼龙帽以及5块可溶性止血纱布组成,可降低包扎技术难度,覆盖保护面广,有止血作用,但是材料过多,不利于现场急救需要。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推出了“速凝”止血绷带,据称可以有效减少失血量达50%~80%(RyarJM,CooperGJ,HaywoodIR,etal.Fieldsurgeronfutureon2ventionlbattlefield[J].AnnRoyColSurgEng,1991,73(1):131.)。
目前,止血成为平战时创伤救治等医疗措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制止血产品特别是药物和医疗器械类止血产品,意义重大,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止血的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单一机制的研究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多种机制的、多药物联合运用的综合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随着对止血机制的研究不断趋于完善,也一定会产生更多相关的应用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服务于临床治疗,同时也为研究止血提供了一条的新的策略。
根据此想法和思路,发明人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和理论探索,已成功得到预期的研究结果和应用产品复合止血材料。
(二)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复合止血材料由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复配而成;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粒度均为0.1mm~2.0mm,优选为0.8mm~1.2mm,其重量比为1∶1~4∶1,优选1∶1~2∶1,最优选2∶1。
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按比例进行混合,即得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
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现有的市售可得的上述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产品(粒度0.1mm~2.0mm),按配比,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混合,即得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
本发明中述及的各原料或试剂均市售可得。
(三)复合止血材料的用途
1、概述
复合止血材料能够用于制备止血产品,可用于创伤性休克、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烧伤等所涉及的相关组织器官的出血的防治等应用,最优选的是医用器械类止血产品。
所述的该复合止血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用于大出血尤其是外伤大出血时的止血,例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四肢与躯干交界处不易包扎处的止血,将足量复合止血材料直接撒在伤口处。
发明人对复合止血材料进行了理论探索,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包括长期的药理学试验,发现所述及的复合止血材料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为研制新的止血材料提供了新的来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现有止血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2、复合止血材料的使用方法与要求
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可以单独或进一步与其它活性组分联合使用,包括用于制备止血的其他产品,包括含有本材料的药物或使用含有本材料的药物进一步制备医疗器械类产品,尤其是医疗器械类产品。
在具体使用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能够单独直接使用,还能够与其他许多化学物质如止血药物等一起使用。无论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包括辅助功能如协同放大作用、拮抗或缓解复合止血材料的副作用等,这些化学物质是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天然产物、化学合成药物或人类用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也可以联合其他止血敷料一起使用,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敷在医用纱布上等。
本文使用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任何和所有的生理适用的溶剂、分散介质、胞衣、抗菌剂和抗真菌剂、等渗剂或吸收延迟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的例子包括一种或多种的水、盐水、磷酸缓冲盐水、葡萄糖、甘油或乙醇等及其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许多情况下,在该组合物中最好包括等渗剂,例如,糖、诸如甘露醇、山梨醇、山梨醇的多元醇或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还可以包含少量的辅助物质,例如润湿剂或乳化剂、防腐剂或缓冲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它们增强了该复合止血材料的有效期或效力。
从具体的分类上看,所说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医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包括润滑剂,如滑石粉、聚乙二醇或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填充剂,如淀粉、糊精或乳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合剂,如预胶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压调节剂,如氯化钠、葡萄糖、蔗糖、山梨醇或甘露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pH调节剂,如盐酸、氢氧化钠等酸或碱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水、缓冲液、乙醇或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等;抗氧剂和络合剂,如亚硫酸钠、EDTA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如季铵化合物、十六烷醇等;吸附载体,如高岭土或皂粘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分子骨架剂,如环糊精、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稀释剂如淀粉、糖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乳糖和大豆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环糊精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或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还可以在该药物组合物中加入其他辅助剂,如香味剂和/或甜味剂如蔗糖、果糖和天冬甜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及的复合止血材料还可以联合使用,特别是与用其它化学物质如药物对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包括人或其他动物进行治疗所用的组合物或者是类似的组合物。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小鼠、大鼠、羊、猴、牛、猪、马、兔、犬、黑猩猩、狒狒、狨、猕猴或恒河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人、小鼠、大鼠、猴、猪、兔或犬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人、大鼠或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加入适于给与受治疗者的药用组合物中。通常,该药用组合物包含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复合止血材料的组合物特别是药物组合物可以有各种形式,包括例如半固体和固体等剂量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说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止血有效量的复合止血材料为活性成分,以及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或其药物组合物能够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生产方法制成一种适合于实验、研究或临床上应用的半固体和固体等剂型。
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5%~99%的复合止血材料,进一步优选含有重量比为20%~90%的复合止血材料,最优选含有重量比为80%~90%的复合止血材料。
复合止血材料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必须无菌且在生产储存条件下稳定。可以将该组合物配制成半固体和固体等。通过将所需量的该复合止血材料与所需上述成分的一种或组合一起加入适当的分散剂中并接着进行除菌制备半固体和固体等剂型。一般而言,通过将该复合止血材料加入含有基本分散介质和所需的上述其它成分的无菌分散剂中制备半固体和固体等剂型。
该组合物中可包括加速吸收血液中液体成分或加速止血的药剂,以达到增强止血的效果;可包括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如羟丙甲基纤维素或聚氧乙烯等。
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剂量为100~800mg/m2,可以分一次或多次使用,该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
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及其药用组合物可以包括“止血有效量”或“预防有效量”的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止血有效量”是指在必要的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止血效果的量。复合止血材料的止血有效量可以根据诸如个体的病况、年龄、性别和体重以及该复合止血材料在该个体引起所需反应的能力等因素而变化。止血有效量亦指该复合止血材料的有益止血效果超过其任何毒性或有害效果的量。
“预防有效量”是指在必要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预防效果的量。因为预防剂量用于患病前或疾病早期的受治疗者,预防有效量通常小于止血有效量。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的治疗或预防有效量的典型的非限制性范围是100~300mg/m2,更优选为120~140mg/m2。应注意,剂量值将根据欲减轻的疾病类型和严重性变化,也就是说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局部出血的面积、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
另外,应理解,对于任何特定受治疗者,应随着时间根据个体需要和给与或监督给与所述组合物的人的专业判断调整特定剂量制度,并且本文设定的剂量范围仅为例证性的,并不会限制要求保护的组合物的范围或实践。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治疗的对象、给药途径、所治疗疾病和状况等,变化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的每次和/或每日的剂量或用量。
例如,可以单次大剂量给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几个均分量或根据出血情况的迫切性按比例降低或增加剂量。本文使用的剂量单位形式,指适于欲止血的哺乳动物受止血者的单元剂量的物理分离单位;每个单位含有预定量的计算用于与所需药用载体一同产生所需治疗效果的复合止血材料。本发明的剂量单位形式的规格,由以下确定并直接取决于以下(a)该复合止血材料的独特特征和欲达到的特定治疗或预防效果,和(b)在混合这种用于治疗个体敏感性复合止血材料的技术中的内在限制。
3、复合止血材料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组合物尤其是药物组合物制备的用于止血的其他产品,其中按照医药或材料等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用于止血;按照医药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用于患者止血的需求,既能够单独直接用于制备止血的药物,也能够与许多化学物质进行混合或组合,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止血的药物。这里所述的化学物质与本节上文中所述的相同。
在本发明中,所需物料包括本发明的原料、上述配套使用的化学物质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试剂级或药用级的物料。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组合物尤其是药物组合物,可以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给药,尽管在许多治疗用途中推荐的给药途径/给药方式是半固体或固体制剂。但是,技术人员会理解给药途径/给药方式随所需的结果而变化。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例如乙烯乙酸乙酯、聚酐、聚羟基乙酸、胶原蛋白、聚正酯或聚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这种制剂的许多方法均已申请专利或一般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例如SustainedandControlledReleaseDrugDeliverySystems,J.R.Robinson编辑,MarcelDekker,Inc.,纽约,1978)。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组合物尤其是药物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本领域公知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其它任选成分。载体包括羧甲基淀粉、淀粉、纤维素、明胶、碳酸氢钠、丙二醇或吐温80等。任选成分例如是着色剂、甜味剂、抗氧剂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复合止血材料的组合物尤其是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止血的其他产品,优选药物和医疗器械类产品,进一步优选医疗器械类产品。
(四)技术特长
本发明为止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止血材料来源,从而对现有的止血产品系统特别是敷料进行了改进、改善和提高,从而拓展了现有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安全有效,实用性较强,价廉,方便快捷,其制备工艺简便、容易操作,使用简便、疗效显著,可用于各种外伤出血及大出血的止血。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研究止血,发现了一种新的复合止血材料,作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同时,本发明也有针对性地研究复合止血材料的活性,其止血作用较强,使用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也为止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止血敷料来源。
该复合止血材料用于止血、特别是大出血,治疗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克服了现有的常用止血产品的不足。
本发明的复合止血材料止血作用较强,效果明显,其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简便,更适于医药、医疗器械等工业和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使用范围特别广,因此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本发明积极适应了现代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工作需要和人性化服务的需要,为研究开发新的止血产品提供了新的止血材料,对开发利用中国现有止血产品具有重要价值,是用于创伤止血方面的安全原料,对改进和提高现有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了现有的止血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止血产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便于医疗、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安全使用。
本发明最终需要制备成止血产品进行应用,下面将列举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有问题,可以与发明人直接联系13386272938、15900897066。上述提供的一些实验数据以及下列实施例中按前述发明内容给出几种复合止血材料配方及其使用方法及一些试验研究内容,但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处所列出的研究内容,还应该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现就本发明抗止血的作用,以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2:1组成的复合止血材料对小型猪股动静脉止血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1、对巴马小型猪股动脉创伤止血效果的研究
猪圈养后开始进行实验,建立血管创伤模型。戊巴比妥钠注射麻醉;仰位固定在手术台上,消毒,在右侧股前上部作切口,充分暴露并游离股动脉,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股动脉,另一端用线绳提拉住,在股动脉中间部位采用医用动脉导管穿刺鞘穿刺暴露好的股动脉,模型建立后,放开动脉夹后血液从穿刺孔喷出,立即对出血创面撒上止血材料进行止血,按压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创面的止血效果。
2、对巴马小型猪股动静脉断裂出血止血效果的研究
猪圈养后开始进行实验,建立血管创伤模型。戊巴比妥钠注射麻醉;仰位固定在手术台上,消毒,在右侧股前上部作切口,充分暴露并游离股动脉、股静脉,用手术刀切断股动脉、股静脉和一定厚度的股四头肌,立即对出血创面撒上止血材料进行止血,按压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创面的止血效果。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均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发明的范围。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对巴马小型猪股动脉创伤止血效果的研究
巴马小型猪圈养1周后开始进行实验,建立血管创伤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30mg/kg);仰位固定在手术台上,消毒,在右侧股前上部作10cm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并游离股动脉约5cm,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股动脉,另一端用线绳提拉住,在股动脉中间部位采用医用动脉导管穿刺鞘(F6型号,直径0.3cm)穿刺暴露好的股动脉,置测温仪于血管、肌肉间。模型建立后,放开动脉夹后血液从穿刺孔喷出,立即对出血创面撒上止血材料(每个出血创面均使用100g受试材料:阴性对照淀粉、阳性对照沸石颗粒、试验材料复合止血颗粒)进行止血,按压2min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创面的止血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止血效果差异的显著性;显著性水平a=0.05。
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止血颗粒和阳性对照沸石颗粒撒在股动脉出血部位并按压股动脉创面2min后,能有效止血。阴性对照淀粉撒在出血部位并按压股动脉创面2min后不能有效止血,不再应用其他干预措施治疗小型猪全部死亡。复合止血颗粒和阳性对照沸石颗粒都使局部温度升高,但复合止血颗粒使局部温度升高的作用远弱于沸石颗粒,局部温度不超过5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止血颗粒具有强效速效的止血作用,使局部温度升高作用弱于沸石,不造成局部组织热损伤。
表1、对巴马小型猪股动脉创伤出血止血效果和局部温度变化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实施例2、对巴马小型猪股动静脉断裂出血止血效果的研究
巴马小型猪圈养1周后开始进行实验,建立血管断裂创伤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30mg/kg);仰位固定在手术台上,消毒,在右侧股前上部作10cm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并游离股动脉约3cm,股静脉约3cm,置测温仪于血管、肌肉间。用手术刀切断股动脉、股静脉和约2cm厚度的股四头肌,立即对出血创面撒上止血材料(每个出血创面均使用100g受试材料:阴性对照淀粉、阳性对照沸石颗粒、试验材料复合止血颗粒)进行止血,按压2min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创面的止血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止血效果差异的显著性;显著性水平a=0.05。
表2、对巴马小型猪股动静脉断裂出血止血效果和局部温度变化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止血颗粒和阳性对照沸石颗粒撒在股动静脉断裂出血部位并按压股动脉创面2min后,能有效止血。阴性对照淀粉撒在出血部位并按压股动脉创面2min后不能有效止血,不再应用其他干预措施治疗小型猪全部死亡。复合止血颗粒和阳性对照沸石颗粒都使局部温度升高,但复合止血颗粒使局部温度升高的作用远弱于沸石颗粒,局部温度不超过55℃。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止血颗粒具有强效速效的止血作用,使局部温度升高作用弱于沸石,不造成局部组织热损伤。

Claims (13)

1.一种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复合止血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
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粒度为0.8mm~2.0mm,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重量比为1∶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粒度为0.8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重量比为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重量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按比例进行混合,即得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复合止血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
用于大出血时的止血,将复合止血材料直接撒在伤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用于制备止血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产品是指医药、材料科学技术领域中,一种直接用于平战时创伤救治中的伤口止血的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战时创伤救治中的伤口止血是指战场、灾难救援的现场急救和平时的院前急救时的外伤大出血时的止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战时创伤救治中的伤口止血是指颈部、腋下、腹股沟不易包扎处的止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产品是直接用于战伤救治中的伤口止血的产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产品是包括药物、医用器械类止血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产品是医用器械类止血产品。
CN201210442159.XA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8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159.XA CN102908652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159.XA CN102908652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652A CN102908652A (zh) 2013-02-06
CN102908652B true CN102908652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60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21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8652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8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4742A (zh) * 2015-04-24 2015-07-22 浙江大学 一种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0661A (zh) * 2016-05-25 2016-09-07 重庆联佰博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吸收性伤口缓冲敷料
CN106178091A (zh) * 2016-08-08 2016-12-07 桂林市晟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8855A (zh) * 2018-05-15 2018-09-04 邵玉芹 一种止血敷料
CN109793918B (zh) * 2018-12-29 2021-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可促进大面积创伤毛囊再生的植物组合敷料
CN110327482A (zh) * 2019-07-11 2019-10-15 杭州速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敷料片、由其制备得到的医用敷料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2295011B (zh) * 2020-10-28 2023-02-21 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微孔多聚糖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止血抑菌制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284A (zh) * 2007-03-27 2007-09-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外用沸石抗菌止血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104080A (zh) * 2007-04-24 2008-01-16 深圳市鸿华投资有限公司 沸石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96207A (zh) * 2008-06-04 2009-12-09 上海天龙药业有限公司 用于迅速止血的药用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33421A (zh) * 2011-03-17 2011-07-27 山东赛克赛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止血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2435A2 (en) * 2008-07-03 2010-01-07 Kulinets Irina B Hemostatic pouch and method to stabilize hemostatic componen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284A (zh) * 2007-03-27 2007-09-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外用沸石抗菌止血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104080A (zh) * 2007-04-24 2008-01-16 深圳市鸿华投资有限公司 沸石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96207A (zh) * 2008-06-04 2009-12-09 上海天龙药业有限公司 用于迅速止血的药用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33421A (zh) * 2011-03-17 2011-07-27 山东赛克赛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止血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arison of a new mineral based hemostatic agent to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granular zeolite agent for hemostasis in a swine model of lethal extremity arterial hemorrhage;Joseph W. Carraway et al.;《Resuscitation》;20081231;第78卷;第230-235页 *
局部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现状;余雪松等;《创伤外科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81231;第10卷(第6期);摘要、第566页左栏末段至右栏第1段 *
战伤止血方法及材料研究进展;王建等;《人民军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0131;第51卷(第1期);第5-6页 *
战场伤员的救护神:新型战场便捷止血包;李鹏等;《环球军事》;解放军报社;20060615;第127卷(第11期);第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652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8652B (zh) 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复合止血材料
CN103041457B (zh) 一种急救止血带
US10159762B2 (en) Hemostatic compositions and dressings for bleeding
Bilgili et al. Hemostatic efficacy of Ankaferd Blood Stopper® in a swine bleeding model
DE69913085T2 (de) Blutstillende mehrschichtige bandage, die eine thrombinschicht zwischen zwei fibrinogenschichten enthält
CN103816562B (zh) 一种战争创伤快速止血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4968A (zh) 干粉血纤蛋白密封剂
CN106581736B (zh) 原料为娃娃鱼体表黏液的医用粘合剂及制备方法
KR20150096426A (ko) 지혈 장갑 디바이스 및 그 사용을 위한 방법
CN108367093A (zh) 用于止血、组织屏障、创伤愈合和美容的生物相容性羧甲基纤维素基质(bcm)
CN108686103A (zh) 一种止血中药组合物以及多功能紧急止血复合材料
Stuart et al. Single-donor fibrin glue for hand burns
Wade The sword and the knife: a comparison of Ancient Egyptian treatment of sword injuries and present day knife trauma.
CN103211894A (zh) 一种治疗刀口创口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Ziemba First aid in cases of wounds, fractures, as well as thermal and chemical burns
CN102988407A (zh) 淀粉-透明质酸止血剂及其制备方法
RU58353U1 (ru) Адаптационно-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ая гемостатическая повязка
CN104474580B (zh) 一种动脉止血敷料及制备方法
Chai et al. Replantation of amputated finger composite tissues with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Adani et al. Treatment of fingertips amputation using the Hirase technique
CN101530561B (zh) 一种止血药
CN101322764B (zh) 一种治疗颈椎及腰椎骨质增生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Yuan Rapid Rehabilitation of Microscopic Ligation of Varicose Veins for Sports Dance Athletes.
Tucker et al. Chitosan‐based agent use for hemostasis after cryptorchidectomy in a horse
Long et al. All Kinds of Commonly Used Tissue Fla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