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360B -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5360B
CN102905360B CN201210391357.8A CN201210391357A CN102905360B CN 102905360 B CN102905360 B CN 102905360B CN 201210391357 A CN201210391357 A CN 201210391357A CN 102905360 B CN102905360 B CN 102905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hannelization code
cqi
transmission block
ovs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13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5360A (zh
Inventor
J·J·布兰斯
I·J·费尔南德斯-科尔巴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5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5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4OVSF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where the transmitter decides based on inferences, e.g. use of im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功率信息发送以助于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技术。节点B发送功率信息,功率信息由UE用来确定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在一种设计中,所述功率信息包括数据信道功率PHSPDSCH和导频信道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所述节点B根据所述数据信道可用的功率、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PHSPDSCH。UE根据来自节点B的功率信息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POVSF。UE根据POVSF来估计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SINR,根据该SINR来确定所述传输块的CQI信息,并将所述CQI信息发送给节点B。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01月10日、申请号为200880001928.4、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根据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2007年1月12日提交的、名称为“VirtualPowerOffsetSignallinginMIMO”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884,820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功率信息发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B可使用多个(T个)发射天线来将数据发送给具有多个(R个)接收天线的用户设备(UE)。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构成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其可用于增加吞吐量和/或提高可靠性。例如,节点B可从T个发射天线同时发送多达T个数据流,以提高吞吐量。或者,节点B可从所有T个发射天线发送单个数据流,以提高UE的接收质量。每个数据流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可携带一个数据传输块。因此,术语“数据流”和“传输块”可互换使用。
通过采用允许UE可靠地对传输块进行解码的可能的最高速率发送每个传输块,可以达到良好的性能(例如,高吞吐量)。UE估计可能发送的传输块的每个可能预编码组合的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然后基于估计出的传输块最佳预编码组合的SINR来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CQI信息传送每个传输块的一组处理参数。UE将CQI信息发送给节点B。节点B根据CQI信息处理一个或多个传输块,并将传输块发送给UE。
数据传输性能取决于UE对CQI信息准确的确定及报告。因此,本领域中需要有助于准确确定并报告CQI信息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描述了功率信息发送,以便有助于准确确定并报告MIMO传输的CQI信息的技术。对于使用码分复用发送的MIMO传输,传输块的SINR取决于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但不是POVSF的线性函数。
根据一方面,节点B发送由UE用于确定POVSF的功率信息,然后POVSF用于SINR估计。在一种设计中,功率信息包括数据信道的功率PHSPDSCH和导频信道的功率PCPICH之间的功率偏移量。通常,数据信道可包括任意数量的信道化编码。PHSPDSCH针对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M来给出,其中M可以是已知的值,或通过发信号来提供。节点B根据数据信道可用的功率数据信道可用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K以及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M来确定PHSPDSCH。如果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大于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则PHSPDSCH大于
UE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并根据功率信息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POVSF。在一种设计中,UE从功率信息中获取功率偏移量,并根据功率偏移量和已知的PCPICH来计算PHSPDSCH。然后,UE将PHSPDSCH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上分配并在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上分配,以获取POVSF。UE基于POVSF来估计每个传输块的SINR,然后基于每个传输块的SINR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CQI信息。UE将CQI信息发送给节点B。
节点B从UE接收CQI信息,并将至少一个传输块在MIMO传输中发送给UE。在一种设计中,节点B采用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并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来发送传输块。在另一种设计中,节点B采用K个可用的信道化编码并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来发送传输块,并根据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M和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K来对传输块的尺寸进行缩放。在又一设计中,节点B根据K和M来对POVSF进行缩放,然后采用K个可用的信道化编码以缩放后的POVSF来发送传输块。
下面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节点B和UE的方框图。
图3示出一组物理信道的时序图。
图4示出节点B对功率偏移量的调节。
图5示出节点B发送功率偏移量的机制。
图6示出UE确定CQI信息的过程。
图7示出节点B执行的过程
图8示出UE执行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D-FDMA)系统等等。术语“系统”和“网络”通常交互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它CDMA变型。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网络(UMTS)的一部分,并且二者都在名为“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cdma2000在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这些多种无线技术和标准在本领域中为公知技术。为清楚起见,下面真对UMTS就相关方面的技术进行了描述,下面的大部分说明中使用了UMTS的术语。
图1示出具有多个节点B110和多个UE120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在UMTS中也称为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节点B通常是与UE通信的固定站,并且还可以称为演进节点B(eNodeB)、基站、接入点等。每个节点B110都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支持位于覆盖区域内的UE的通信。系统控制器130耦合至节点B110,并为这些节点B提供协调和控制。系统控制器130可以是单个网络实体或多个网络实体的集合。
UE120可以分散在整个系统中,每个UE可以是固定的或是移动的。UE还可以称作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电台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设备、手持式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膝上型计算机等。
图2示出一个节点B110和一个UE120的设计的方框图。在该设计中,节点B110配备多个(T个)天线220a至220t,UE120配备多个(R个)天线252a至252r。MIMO传输从位于节点B110的T个发射天线发送至位于UE120的R个接收天线。
在节点B110,发射(T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212为所有调度的UE从数据源(未示出)接收数据。处理器212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交织以及符号映射)每个UE的数据,并提供数据符号,其中数据符号为数据的调制符号。处理器212还处理信令(例如,功率信息),并提供信令符号,其中信令符号是信令的调制符号。空间映射器214根据该UE的预编码矩阵或矢量对每个UE的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并为所有UE提供输出符号。CDMA调制器(MOD)216对输出符号和信令符号进行CDMA处理,并将T个输出码片流提供给T个发射机(TMTR)218a至218t。每个发射机218对其输出码片流进行处理(例如,转换至模拟、滤波、放大以及上变频),并提供下行链路信号。来自T个发射机218a至218t的T个下行链路信号分别通过T个天线220a至220t发送。
在UE120,R个天线252a至252r从节点B1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将R个接收信号分别提供给R个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机254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并将抽样提供给信道处理器268和均衡器/CDMA解调器(DEMOD)260。处理器268导出前端滤波器/均衡器的系数,以及均衡器/CDMA解调器260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器矩阵的系数。单元260通过前端过滤器进行均衡化并进行CDMA解调,并提供经滤波的符号。MIMO检测器262将经滤波的符号在空间维度上进行组合,并提供经检测的符号,经检测的符号为发送给UE120的数据符号和信令符号的估计。接收(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264对经检测的符号进行处理(例如,符号解映射、解交织以及解码),并提供解码后的数据和信令。通常,均衡器/CDMA解调器260、MIMO检测器262以及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264进行的处理分别与在节点B110的CDMA调制器216、空间映射器214以及TX数据和信号处理器212的处理互补。
信道处理器268估计从节点B110到UE120的无线信道的响应。处理器268和/或270对信道估计和/或导出的系数进行处理,以获取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预编码控制指示符(PCI)信息和CQI信息。PCI信息传送将并行发送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用于对传输块进行预编码的特定预编码矩阵或矢量。传输块也可以称为分组、数据块等。CQI信息传送每个传输块的处理参数(例如,传输块的大小和调制方案)。处理器268和/或270估计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各个可能的预编码矩阵和矢量,并选择提供例如最高总吞吐量的最佳性能的预编码矩阵或矢量。处理器268和/或270还确定所选预编码矩阵或矢量的CQI信息。
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反馈信息和数据由T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280进行处理,由CDMA调制器282进一步处理,并由发射机254a至254r进行调节,生成R个上行链路信号,R个上行链路信号分别通过天线252a至252r发送。在UE120的发射天线的数目可以等于也可以不等于接收天线的数目。例如,UE120可以使用两个天线接收数据,但只使用一个天线发射反馈信息。在节点B110,来自UE120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220a至220t接收,由接收机218a至218t调节,由均衡器/CDMA解调器240处理,由MIMO检测器242检测,并由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244处理来恢复UE120发送的反馈信息和数据。在节点B110的接收天线的数目可以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匹配也可以不匹配。
控制器/处理器230和270分别指导节点B110和UE120的操作。存储器232和272分别存储节点B110和UE12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调度器234(例如)根据从UE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UE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调度。
在UMTS中,UE的数据在较高层作为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来进行处理。传输信道可以携带一种或多种服务的数据,例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等。将传输信道映射到物理层的物理信道。可以使用不同的信道化编码对多个物理信道进行信道化,从而,这些物理信道在码域内相互正交。UMTS使用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编码作为物理信道的信道化编码。
3GPP版本5及以后的版本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SDPA是支持在下行链路上进行高速分组数据传输的一组信道和程序。对于HSDPA,节点B在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上发送数据,该信道是所有UE在时间和编码上共享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HS-DSCH在每个TTI中携带一个或多个UE的数据。对于UMTS,将10毫秒(ms)的无线帧划分成五个2ms的子帧,每个子帧包括三个时隙,而且每个时隙具有0.667ms的时长。TTI等于HSDPA的一个子帧,并且是其中可以调度UE并且UE可为其服务的时间的最小单元。HS-DSCH的共享可以从TTI到TTI动态变化。
表格2列出用于HSDPA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并为每个物理信道提供简短描述。
表1
图3示出用于HSDPA的物理信道的时序图。对于HSDPA,节点B在每个TTI中可以为一个或多个UE提供服务。节点B在HS-SCCH上为每个调度的UE发送信令,并在HS-PDSCH上两个时隙之后发送数据。节点B针对HS-SCCH使用可配置数量的128码片OVSF编码,针对HS-PDSCH使用多达十五个16码片OVSF编码。将HSDPA视为包含具有多达十五个16码片OVSF编码的单个HS-PDSCH和具有可配置数量的128码片OVSF编码的单个HS-SCCH。同样,将HSDPA视作具有多达十五个HS-PDSCH和可配置数量的HS-SCCH,其中,每个HS-PDSCH具有单个16码片OVSF编码并且每个HS-SCCH具有单个128码片OVSF编码。下列描述使用单个HS-PDSCH和单个HS-SCCH的术语。
每个可能在HS-PDSCH上接收数据的UE在每个TTI中处理HS-SCCH的多达4个128码片的OVSF编码,来判断是否针对该UE发送了信令。每个在给定TTI中调度的UE可处理HS-PDSCH,以便恢复发送给该UE的数据。如果传输块正确地解码,则每个调度的UE在HS-DPCCH上发送确认(ACK),否则发送否定确认(NACK)。每个UE还可在HS-DPCCH上向节点B发送PCI和CQI信息。
图3还示出了UE处HS-SCCH、HS-PDSCH和HS-DPCCH之间的时序偏移量。HS-PDSCH在HS-SCCH后两个时隙开始。HS-DPCCH在对应的HS-PDSCH上的传输结束后约7.5个时隙处开始。
UE发送CQI信息,以便允许节点B适当地处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UE。通常,可针对任意数量的传输块或数据流来发送CQI信息。为清楚起见,下面的大部分说明假设在给定的TTI中可以发送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并且针对一个或两个传输块来发送CQI信息。
节点B使用多个可能的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矩阵将两个传输块发送给UE,或者使用可能的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矩阵的一个列/向量来发送单个传输块。UE针对可由节点B用来向UE进行数据传输的各个可能的预编码矩阵和向量来评价数据的性能。对于每个预编码矩阵或向量,UE可估计每个传输块的质量,其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度量给出。为清楚起见,下面的说明假设每个传输块的质量由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的等价SINR给出,其在下文的说明中简称为SINR。UE根据所有传输块的SINR确定每个预编码矩阵或向量的数据性能(例如,总吞吐量)。在评价所有可能的预编码矩阵和向量以后,UE选择提供最佳数据性能的预编码矩阵或向量。
对于每个可能的预编码矩阵,UE估计采用该预编码矩阵并行发送的两个传输块的SINR。具有较高SINR的传输块称为主传输块,具有较低SINR的传输块称为次传输块。每个传输块的SINR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i)HS-PDSCH的总功率,(ii)用于HS-PDSCH的OVSF编码的数量,(iii)信道状况,其可由信道增益和噪声方差给出,(iv)UE执行的接收机处理的类型,(v)恢复传输块的顺序,如果由UE执行连续干扰消除(SIC)的话,以及(vi)可能的其它因素。
传输块i的SINR,SINRi可如下给出:
SINRi=F(POVSF,Xi),式(1)
其中POVSF是HS-PDSCH每个OVSF编码的功率,
Xi包括影响SINR的所有其它参数,
F()是适用于UE的SINR函数。
SINR函数取决于在UE处的接收机处理,并且不是POVSF的线性函数。从而,如果POVSF增加G分贝(dB),则仅仅根据POVSF增加的GdB无法准确地知道SINR提高的量。POVSF和SINR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能是因为编码重用干扰,这一干扰是使用相同OVSF编码的两个传输块之间的干扰。此外,SINR函数在节点B是未知的。
根据一方面,节点B发送由UE用于确定每OVSF编码的功率的功率信息,POVSF,以用于SINR估计。功率信息可以以各种形式给出,并可基于某些假定。在一种设计中,功率信息包括功率偏移量,功率偏移量表示HS-PDSCH的功率PHSPDSCH与参考信道功率之间的差。参考信道可以是公共导频信道(CPICH)或者是具有已知功率的其它信道。在一种设计中,HS-PDSCH的功率PHSPDSCH如下确定:
PHSPDSCH=PCPICH+Γ,单位为dB,式(2)
其中PCPICH是CPICH的功率,
Γ是可由节点B通过信号发送的功率偏移量。
如下文中所述,节点B将功率偏移量Γ发送信号给UE。在节点B,PHSPDSCH是HS-PDSCH的发射功率,PCPICH是CPICH的发射功率。在UE,PHSPDSCH是HS-PDSCH的接收功率,PCPICH是CPICH的接收功率。如式(2)中所示,UE能够基于通过信号发送的功率偏移量Γ确定PHSPDSCH
节点B和UE基于可用的信息采用相同的方式来计算POVSF,使得节点B用于数据传输的每OVSF编码的功率能够满足或超过UE进行SINR估计所使用的POVSF。POVSF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计算。在一种设计中,将PHSPDSCH均匀地分配给所有传输块,从而POVSF对所有传输块都是相同的。在另一种设计中,将特定百分比的PHSPDSCH分配给主传输块,剩余百分比的PHSPDSCH分配给次传输块,从而对于两个传输块,POVSF是不同的。
在一种设计中,POVSF可基于OVSF编码的指定数量M来计算。在一种设计中,节点B通过高层信令和/或其它机制来提供M,例如,有规则地进行或者在有变化时提供。在另一种设计中,M等于HS-PDSCH的OVSF编码的最大数量(即,M=15),或者等于其它预定/已知的数值。不论那种情况,都可以如下通过均匀地将PHSPDSCH在M个OVSF编码上进行分配来获得POVSF
POVSF=PHSPDSCH-10·log10(M),单位为dB。式(3)
在式(3)中,以dB为单位的减法等价于线性单位中的除法。
表2列出了本说明中使用的一些参数,并针对每个参数给出了简要说明。
表2
通常,PHSPDSCH可以等于、小于或者大于PHSPDSCH和POVSF称为通过信号发送的值或者计算出的值,称为可用的数值。
节点B具有对于HS-PDSCH可用的K个OVSF编码,其中K可以等于或不等于指定的OVSF编码的数量。节点B基于可用OVSF编码的数量和指定的OVSF编码的数量来缩放功率偏移量Γ。
图4示出了节点B对功率偏移量的缩放。节点B具有K个对于HS-PDSCH可用的OVSF编码,其中,对于图4中示出的实例,1≤K<M。节点B还具有对于HS-PDSCH可用的节点B如下通过将均匀地在K个可用的OVSF编码之间进行分配来计算
P ~ OVSF = P ~ HSPDSCH - 10 &CenterDot; log 10 ( K ) , 单位为dB。式(4)
节点B将POVSF设置为等于然后,节点B如下计算PHSPDSCH,使得针对M个指定的OVSF编码中的每一个得出POVSF
P HSPDSCH = P ~ OVSF + 10 &CenterDot; log 10 ( M ) 单位为dB。式(5)
= P ~ HSPDSCH + 10 &CenterDot; log 10 ( M / K ) ,
然后,节点B根据计算出的PHSPDSCH和已知的PCPICH,来计算功率偏移量:
Γ=PHSPDSCH-PCPICH,单位为dB.式(6)
如图4中所示,如果K小于M,则计算出的PHSPDSCH大于节点B处可用的如果K大于M(图4中未示出),则计算出的PHSPDSCH小于可用的无论那种情况,由于可能等于或不等于PHSPDSCH,所以,将功率偏移量Γ视为虚拟的或假设的功率偏移量,用于根据指定的OVSF编码的数量来计算POVSF
节点B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发送用于确定POVSF的功率信息。在一种设计中,节点B可通过更高层的信令和/或其它的机制来发送功率信息,例如,有规则地进行或者在有变化时发送。
图5示出了在UMT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来发送功率偏移量Γ的机制。节点B向UE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以便分配、替换或释放UE使用的一组物理信道。该消息包括多个信息元素(IE),其中的一个是下行链路HS-PDSCH信息IE,其携带HS-PDSCH的信息。下行链路HS-PDSCH信息IE包括测量反馈信息IE,其携带影响由UE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给节点B的反馈信息的信息。测量反馈信息IE包括测量功率偏移量参数,将其设置成如式(6)中所示而计算出的功率偏移量Γ。功率偏移量Γ还可以在其它RRC消息中发送给UE。RRC消息和IE在3GPPTS25.331中进行了描述,标题为“RadioResourceControl(RRC)”,发布日期为2007年9月,该标准可公开获得。
节点B还可以以其它方式来发送功率偏移量Γ。节点B还可以发送其它类型的信息来允许UE计算POVSF。通常,节点B发送相对数值(例如,功率偏移量)或者绝对数值(例如,PHSPDSCH)来计算POVSF。节点B可在UE的链路建立、变化等等的时侯发送功率信息。
UE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例如,功率偏移量),并基于功率信息和其它已知信息来计算POVSF。随后,UE使用POVSF来确定CQI信息。
图6示出了用于确定多个(例如,两个)传输块的CQI信息的过程600。UE基于从节点B接收到的功率偏移量Γ和CPICH的接收功率PCPICH来计算HS-PDSCH的接收功率PHSPDSCH,例如如式(2)中所示(方框610)。接下来,UE根据PHSPDSCH和指定的OVSF编码的数量来计算POVSF,例如,如式(3)中所示(方框612)。UE根据SINR函数,基于POVSF和其它参数来估计每个传输块的SINR(方框614)。
UE根据CQI映射表将每个传输块的SINR映射到CQI索引(方框616)。CQI映射表对于L个可能的CQI等级具有L个条目,其中L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值。每个CQI等级与传输块的一组参数以及要求的SINR相关联。该组参数包括: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码率等。L个CQI等级与增多的要求的SINR相关联。对于每个传输块,UE选择具有要求的SINR的最高的CQI等级,该要求的SINR低于该传输块的估计SINR。每个传输块的CQI索引指示L个可能的CQI等级中的一个。UE将CQI索引发送给节点B(方框618)。节点B根据从UE接收到的CQI索引将传输块发送给UE。
在一种设计中,采用了对称的OVSF编码分配,并对两个传输块使用相同数量的OVSF编码以及相同的OVSF编码集合。在该设计中,可将CQI映射表定义成使得对于所有CQI等级使用相同数量的OVSF编码。在另一种设计中,允许非对称的OVSF编码分配,并且,次传输块的OVSF编码的数量与主传输块的OVSF编码数量不同(例如,小于后者)。在该设计中,CQI映射表对于不同的CQI等级具有不同数量的OVSF编码,例如,对于一个或多个最低CQI等级具有较少的OVSF编码。次传输块采用用于主传输块的OVSF编码的子集来发送。
如果选择了预编码矩阵,则UE分别为采用所选预编码矩阵并行发送的两个传输块确定两个CQI索引。如果选择了预编码向量,则UE为采用所选预编码向量发送的一个传输块确定一个CQI索引。UE发送单个CQI值,其可以传送一个传输块的一个CQI索引或者传送两个传输块的两个CQI索引。在两个传输块的情况下,对于每个CQI索引采用15个CQI等级的粒度,则对于两个传输块,总共有15×15=225个可能的CQI索引组合。如果对单个CQI值使用8个比特,则对于一个传输块多达256-225=31个等级可用于CQI索引。
在一种设计中,单个CQI值可如下确定:
式(7)
其中CQIS是对于一个传输块的{0...30}内的CQI索引,
CQI1是对于主传输块的{0...14}内的CQI索引,
CQI2是对于次传输块的{0...14}内的CQI索引,
CQI是对于一个或两个传输块的8比特CQI值。
在式(7)示出的设计中,处于0-30范围内的CQI值用于传送一个传输块的CQI索引,处于31-255范围内的CQI值用于传送两个传输块的两个CQI索引。UE还可采用其它方式将一个或两个传输块的CQI索引映射到单个CQI值。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发送PCI/CQI报告,其包括两个比特的PCI信息和8个比特的CQI信息。PCI信息传送UE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或向量。CQI信息包括如式(7)中所示计算出的一个8比特CQI值。十比特的PCI/CQI报告采用(20,10)分组码来进行信道编码,以获取20个编码比特的码字。对20个编码比特的PCI/CQI报告进行扩展,并在TTI的第二和第三时隙内在HS-DPCCH上发送,这两个时隙在图3中标记为“CQI”。
节点B从UE接收PCI/CQI报告,确定UE是首选一个还是两个传输块,并基于报告的CQI值确定每个首选的传输块的CQI索引。节点B发送UE首选数量的传输块或者更少的传输块。例如,如果UE首选两个传输块,则节点B可将零个、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发送给UE。
UE可基于POVSF确定每个传输块的CQI索引,该POVSF基于指定的OVSF编码的数量M来获得。节点B具有可用于HS-PDSCH的K个OVSF编码,其中K可以等于或不等于M。根据K、M、POVSF以及节点B处可用的节点B可以以各种方式将数据发送给UE。
如果K=M,则节点B采用K个可用的OVSF编码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将每个传输块发送给UE。
如果K<M,则在一种设计中,节点B将传输块尺寸缩小K/M,并采用K个可用的OVSF编码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将较小尺寸的传输块发送到UE。例如,如果UE选择了K=10、M=15、传输块尺寸为S,则节点B采用10个OVSF编码以POVSF将尺寸为10·S/15的传输块发送到UE。该设计确保所发送的传输块的SINR紧密匹配UE估计的SINR,因为对于UE进行的SINR估计以及节点B进行的数据传输使用了相同的POVSF。在另一种设计中,节点B将POVSF最多放大至M/K倍,然后将大小为S或更大的传输块以更高的POVSF发送给UE。节点B预测采用较高POVSF后SINR的增加,并相应地选择传输块尺寸。
如果K>M,则在一种设计中,节点B将传输块尺寸放大K/M倍,并采用K个可用的OVSF编码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将具有更大的尺寸K·S/M的传输块发送给UE。在另一种设计中,节点B将POVSF最多缩小M/K,然后,将尺寸为S或更小的传输块以较低的POVSF发送给UE。
通常,节点B根据K、M、和PHSPDSCH选择用于HS-PDSCH的OVSF编码的数量,使得针对每个OVSF编码可使用POVSF或更高的功率。节点B采用多达K个可用的OVSF编码以POVSF或更高的功率来发送每个传输块。节点B根据用于HS-PDSCH的OVSF编码的数量以及用来确定CQI的OVSF编码的指定数量来缩放传输块的尺寸。
图7示出了节点B(或发射机)执行的过程700的设计。确定指示指定数量的(M个)信道化编码的总功率PHSPDSCH的功率信息,其中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相等(方框712)。在一种设计中,功率信息包括数据信道的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总功率与导频信道功率PCPICH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是可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化编码的最大数量,其对于HS-PDSCH是15。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也可以是固定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其由UE事先已知。
在方框712的一种设计中,确定数据信道可用的功率以及数据信道可用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K。针对可用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根据可用功率来确定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然后,根据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和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计算数据信道的总功率PHSPDSCH,例如,如式(5)中所示。然后,根据数据信道的总功率PHSPDSCH以及导频信道的功率PCPICH来确定功率偏移量,例如,如式(6)中所示。根据功率信息确定的总功率PHSPDSCH可以大于或小于可用的功率(例如)在RRC消息中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将功率信息发送给UE(方框714)。
从UE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CQI索引,其中的至少一个CQI索引由UE基于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确定(方框716)。基于至少一个接收到的CQI索引,将至少一个传输块发送给UE(方框718)。在一种设计中,采用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并以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或更高的功率将传输块发送到UE。在另一种设计中,根据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以及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来对传输块进行缩放。然后,采用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并以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或更高的功率将传输块发送给UE。在又一设计中,根据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以及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对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进行缩放。然后,采用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并以缩放后的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将传输块发送给UE。
图8示出了UE(或接收机)执行的过程800的设计。例如,在RRC消息或者通过其它方式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方框812)。根据功率信息,确定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方框814)。在方框814的一种设计中,根据功率信息获得功率偏移量,并根据功率偏移量以及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PCPICH来确定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PHSPDSCH,例如,如式(2)中所示。然后,根据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PHSPDSCH以及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例如,如式(3)中所示。
基于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CQI索引(方框816)。在方框816的一种设计中,根据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估计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SINR。然后,基于至少一个SINR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CQI索引,并将其发送到节点B(方框818)。
从节点B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块,该传输块由节点B以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POVSF或更高的功率发送(方框820)。通过多个可用信道化编码接收传输块,该传输块的尺寸根据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和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来进行缩放。
为清楚起见,针对使用OVSF编码的数据传输对技术进行了描述。该技术也可用于其它类型的资源。通常,节点B确定功率信息,该功率信息指示在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相等的情况下指定数量的资源单元的总功率。指定的资源单元数量对应于指定的子载波的数量、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指定的时隙的数量、指定的数据流的数量、指定的传输块的数量、指定的信道的数量、指定的天线的数量等等。节点B将功率信息发送给UE,并且,采用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并以每资源单元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将数据发送给UE。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发明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多种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能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包含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其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功能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或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包括任何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存取的可用的介质。通过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器件或任何其它介质,该介质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由通用或专用处理器存取的想要的程序代码模块。另外,任何适当的连接以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术语。例如,如果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方来源来传输,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紧凑型光盘(CD)、激光视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的方式复制数据,而光盘采用激光以光学的方式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总体原理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时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实例和设计,而是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确定指示一组15个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编码的总功率的功率偏移量,而不论可用OVSF编码的数量是多少,其中,所述功率偏移量表示所述一组15个OVSF编码的总功率与导频信道功率之间的差,每OVSF编码的功率相等,其中该组15个OVSF编码的数量不同于一组可用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以及其中,如果该组可用的信道化编码的数量小于该组OVSF编码的数量,则针对该组15个OVSF编码的总功率大于针对数据信道的可用功率,
将所述功率偏移量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UE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索引,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由所述UE根据所述每OVSF编码的功率来确定,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来处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采用15个OVSF编码并以所述每OVSF编码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来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发送给所述U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UE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索引,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由所述UE根据所述每OVSF编码的功率来确定,
根据指示所述每OVSF编码的功率的所述15个OVSF编码以及可用OVSF编码的数量来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尺寸进行缩放,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来处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采用所述可用OVSF编码的数量并以所述每OVSF编码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来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发送给所述UE。
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确定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其中,确定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包括:从所述功率信息中获取功率偏移量,根据所述功率偏移量和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来确定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基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其中,所述功率偏移量表示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总功率与导频信道功率之间的差,
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索引,
将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发送给所述节点B;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估计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号与干扰及噪声比(SINR),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INR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CQI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接收由所述节点B以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发送的至少一个传输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节点B通过多个可用的信道化编码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尺寸基于所述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和所述可用信道化编码的数量来进行缩放。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功率信息来确定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其中,确定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包括:从所述功率信息中获取功率偏移量,根据所述功率偏移量和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来确定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其中,所述功率偏移量表示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总功率与导频信道功率之间的差;
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索引;
将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发送给所述节点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包括:
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估计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号与干扰及噪声比(SINR),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INR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所述节点B以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从节点B接收功率信息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功率信息来确定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的模块,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的模块包括:用于从所述功率信息获取功率偏移量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偏移量和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来确定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的模块,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所述接收功率和指定的信道化编码数量来确定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的模块,其中,所述功率偏移量表示指定数量的信道化编码的总功率与导频信道功率之间的差;
用于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索引的模块;以及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发送给所述节点B的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的模块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来估计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至少一个信号与干扰及噪声比(SINR)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INR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所述至少一个CQI索引的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接收由所述节点B以所述每信道化编码的功率或更高的功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模块。
CN201210391357.8A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Active CN102905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482007P 2007-01-12 2007-01-12
US60/884,820 2007-01-12
US11/971,084 US8837337B2 (en) 2007-01-12 2008-01-08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71,084 2008-01-08
CN2008800019284A CN101641875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9284A Division CN101641875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5360A CN102905360A (zh) 2013-01-30
CN102905360B true CN102905360B (zh) 2016-06-22

Family

ID=3958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0758.XA Active CN102625434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CN201210391357.8A Active CN102905360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CN2008800019284A Active CN101641875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0758.XA Active CN102625434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9284A Active CN101641875B (zh) 2007-01-12 2008-01-10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4) US8837337B2 (zh)
EP (3) EP2487968B1 (zh)
JP (5) JP2010516205A (zh)
KR (1) KR101194435B1 (zh)
CN (3) CN102625434B (zh)
BR (1) BRPI0806480B1 (zh)
CA (2) CA2760491C (zh)
ES (3) ES2760678T3 (zh)
HK (1) HK1173604A1 (zh)
HU (3) HUE033622T2 (zh)
RU (1) RU2417523C1 (zh)
TW (1) TWI353128B (zh)
WO (1) WO200808904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5099B2 (en) * 2007-01-09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337B2 (en) * 2007-01-12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5981B1 (ko) 2007-08-14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상황에 따른 적응적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생성 방법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기기
US8619671B2 (en) * 2008-02-27 2013-12-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apparatus of data using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in lo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2145B (zh) 2008-12-3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码字个数和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ES2356211B1 (es) * 2009-02-26 2012-02-15 Vodafone España, S.A.U. Procedimiento para ajustar de forma dinámica el número de canales hs-scch a usar en una celda.
WO2011024825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ci and cqi estimation in cdma systems
CN102687444B (zh) * 2009-10-30 2016-02-24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小区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CN102013938B (zh) * 2009-12-07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77870B (zh) * 2010-06-2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偏移值mpo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21231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Zte (Usa) Inc.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JP5325928B2 (ja) * 2011-05-02 2013-10-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通知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025236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37527B (zh) * 2011-09-29 2016-09-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为通信设备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US8848775B2 (en) * 2012-08-29 2014-09-30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ircuit for signal processing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such circuit
KR102055691B1 (ko) 2013-01-03 2019-12-13 인텔 코포레이션 개선된 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 기술
CN104144030B (zh) * 2013-05-09 2019-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WO2016182593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power offsets of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N10645506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夏普株式会社 功率信息指示方法、功率信息获取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200077414A1 (en) * 2017-03-17 2020-03-05 Intel IP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 design for wideband coverage enhancement in multefire systems
CN10921797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G11202001483RA (en) * 2018-08-09 2020-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124A (zh) * 2002-05-11 2003-1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确定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功率偏移的方法及其信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2788B1 (fr) * 1999-04-21 2001-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QUILIBRAGE DU RAPPORT Eb/I DANS UN SYSTEME cdma A MULTIPLEXAGE DE SERVICE ET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L'UTILISANT
KR100696232B1 (ko) * 2000-03-23 2007-03-2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대역 확산 통신 시스템에 효과적인 확산기
CN1636327A (zh) * 2000-05-12 2005-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cdma媒介数据率系统中改进稳定性和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JP3738205B2 (ja) * 2000-08-12 2006-01-2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の伝送電力最適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6859446B1 (en) 2000-09-11 2005-02-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ing power-controlled and rate-controlled transmissions on a same frequency carrier
US6785341B2 (en)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0459573B1 (ko) 2001-08-25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 오프셋과 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전력레벨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93079B1 (ko) 2001-11-02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KR100605859B1 (ko) * 2002-03-26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정보의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40203476A1 (en) * 2002-10-08 2004-10-14 Jung-Tao Liu Method of feedback for HSDPA system using OFMDA
JP2004343524A (ja) 2003-05-16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基地局、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7929921B2 (en) 2003-06-10 2011-04-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Diversity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04112419A1 (ja) 2003-06-12 2004-12-23 Fujitsu Limite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363170B2 (ja) 2003-12-11 2009-1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無線端末
RU2264693C2 (ru) 2003-12-11 2005-11-20 Наличаев Илья Борисович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мобильного телефона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лефон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а
SE0400370D0 (sv) 2004-02-13 2004-0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aptive MIMO architecture
KR100876813B1 (ko) * 2004-02-13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0640516B1 (ko) * 2004-02-27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 정보의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20050207367A1 (en) 2004-03-22 2005-09-22 Onggosanusi Eko 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omputation and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0578959C (zh) 2004-04-07 2010-01-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处理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05115025A2 (en) 2004-05-07 2005-12-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ells with enhanced uplink services
US8223647B2 (en) * 2004-07-21 2012-07-1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data throughout using a block acknowledgement
JP2006067099A (ja) 2004-08-25 2006-03-09 Fujitsu Ltd 伝送時間測定方法、伝送制御方法及び伝送時間測定機能を備え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986680B2 (en) 2005-04-28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format selection with consideration for resource reuse
US7634290B2 (en) 2005-05-31 2009-12-15 Vixs Systems, Inc.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80045137A (ko) * 2005-08-19 2008-05-22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시스템,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장치 및 cqi보고 방법
US8432794B2 (en) 2005-12-29 2013-04-3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ultiple transport formats and transmitting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simultaneously with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US7894505B2 (en) 2006-04-19 2011-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effective channel in a multi-user MIMO system
US7773557B2 (en) * 2006-06-08 201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signaling of transmitter configuration for CQI estimation
US8825099B2 (en) * 2007-01-09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337B2 (en) 2007-01-12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722339B8 (pt) 2007-12-21 2020-09-01 Telecom Italia Spa método para programar serviços de transmissão, programador,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US8477734B2 (en)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124A (zh) * 2002-05-11 2003-1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确定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功率偏移的方法及其信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3128B (en) 2011-11-21
CA2674314C (en) 2013-02-12
EP2102997B1 (en) 2019-10-02
EP2102997A2 (en) 2009-09-23
US20170135051A1 (en) 2017-05-11
BRPI0806480B1 (pt) 2020-03-03
US20160198419A1 (en) 2016-07-07
EP2487968A1 (en) 2012-08-15
US20120087271A1 (en) 2012-04-12
JP5955918B2 (ja) 2016-07-20
KR20120089868A (ko) 2012-08-14
JP6033903B2 (ja) 2016-11-30
CA2760491C (en) 2017-06-13
HUE047133T2 (hu) 2020-04-28
BRPI0806480A2 (pt) 2011-09-27
HK1173604A1 (zh) 2013-05-16
US20080175194A1 (en) 2008-07-24
TW200838187A (en) 2008-09-16
CN102625434B (zh) 2015-08-26
HUE033622T2 (en) 2017-12-28
ES2640569T3 (es) 2017-11-03
RU2417523C1 (ru) 2011-04-27
EP2102997B8 (en) 2019-11-13
JP2010516205A (ja) 2010-05-13
EP2104390A1 (en) 2009-09-23
JP5770695B2 (ja) 2015-08-26
CA2674314A1 (en) 2008-07-24
CN101641875A (zh) 2010-02-03
ES2643174T3 (es) 2017-11-21
WO2008089045A3 (en) 2009-02-12
US9591594B2 (en) 2017-03-07
JP2013038797A (ja) 2013-02-21
JP2013038796A (ja) 2013-02-21
JP2015136130A (ja) 2015-07-27
CN102905360A (zh) 2013-01-30
RU2009130727A (ru) 2011-02-20
CA2760491A1 (en) 2008-07-24
JP2015057900A (ja) 2015-03-26
HUE035811T2 (en) 2018-05-28
EP2487968B1 (en) 2017-07-19
US9338756B2 (en) 2016-05-10
EP2104390B1 (en) 2017-07-12
US8837337B2 (en) 2014-09-16
ES2760678T3 (es) 2020-05-14
KR101194435B1 (ko) 2012-10-24
WO2008089045A2 (en) 2008-07-24
CN101641875B (zh) 2013-09-11
CN102625434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536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便于进行mimo传输的功率信息传送
CN10157877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mimo传输的cqi报告
KR10119443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imo 송신을 위한 전력 정보의 시그널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