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042A -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5042A
CN102905042A CN2012102544913A CN201210254491A CN102905042A CN 102905042 A CN102905042 A CN 102905042A CN 2012102544913 A CN2012102544913 A CN 2012102544913A CN 201210254491 A CN201210254491 A CN 201210254491A CN 102905042 A CN102905042 A CN 102905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le
original copy
image
data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4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羽山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5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2Recording use, e.g. counting number of pages copi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 H04N2201/321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of a job size, e.g. a number of images, pages or copies, size of file, length of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2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3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系统包括原稿读取部、存储部、显示部、选择部、以及控制部,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存储部可存储与赋予图像数据的名称有关的名称数据以及图像数据。显示部显示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名称数据,选择部选择被显示的名称。控制部将通过选择部选择的名称设定为由原稿读取部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中。由此能够简便地设定图像数据的名称。

Description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的原稿读取系统、包括该原稿读取系统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包括该原稿读取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包括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的原稿读取部以及存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以下技术:当将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中时,如果存储部中已存储有被设定为与该第一图像数据的名称相同的名称的其他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则例如对用户所设定的名称添加序列号后设定为第一图像数据的名称(相关技术1)。
然而,在相关技术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设定图像数据的名称,用户操作操作部来输入文字要耗费时间,并且有可能输入错误的文字。而且,在相关技术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每当由原稿读取部读取多种原稿的图像时用户都必须输入名称,因此设定名称要耗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原稿读取系统包括原稿读取部、存储部、显示部、选择部、以及控制部。所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所述存储部存储与赋予图像数据的名称有关的名称数据。所述存储部可存储图像数据。所述显示部显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名称数据的名称。所述选择部选择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名称。所述控制部将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名称设定为由所述原稿读取部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所述原稿读取系统,其中,所述原稿读取部、所述显示部、所述选择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到被成像介质上的引擎部,并且所述存储部被配置在经由通信网络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中。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原稿读取系统,其中,所述原稿读取部、所述存储部、所述显示部、所述选择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在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到被成像介质上的引擎部的壳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全体构成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数码复合机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数码复合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操作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名称数据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名称数据的名称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目的地的图;
图8是用于对选中的名称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原稿读取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300的全体构成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数码复合机1的一例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300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数码复合机1、以及终端装置200。
终端装置200由个人计算机等构成。终端装置200经由局域网等通信网络NW与数码复合机1进行通信。在终端装置200中,通过利用存储于存储部201中的应用程序,来生成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存储部201中。该数据例如是文本数据或表计算数据或图像数据等。另外,存储部201中可存储由数码复合机1的后述的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
如图2所示,数码复合机1包括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
原稿运送部10是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稿进纸器),并包括原稿载置部11、第一运送辊12、引导部13、正时辊对14、以及原稿排出部15。第一运送辊12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一张一张地依次供应给正时辊对14。正时辊对14为了使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时机与向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位置(配置有引导部13的位置)供应原稿G的时机相匹配,运送原稿G或停止运送原稿G。引导部13将所运送的原稿G向下述的第一读取面21a引导。原稿排出部15将已经原稿读取部20读取图像(经过了引导部13)的原稿G向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外部排出。
在原稿排出部15中的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外侧形成有原稿聚集部16。从原稿排出部15排出的原稿G层叠聚集在原稿聚集部16上。
原稿读取部20包括第一读取面21a和第二读取面22a。第一读取面21a沿与引导部13相对配置的第一稿台玻璃21的上表面形成,并成为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面。第二读取面22a与第一读取面21a相邻(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遍及第一读取面21a的右侧的大部分)配置。在不使用原稿运送部10的情况下读取原稿G的图像时,使用第二读取面22a。第二读取面22a沿载置原稿G的第二稿台玻璃22的上表面形成,并成为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面。
另外,原稿读取部20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内部包括照明部23、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第三反射镜26、成像透镜27、以及摄像部28。照明部23和第一反射镜24分别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第二反射镜25和第三反射镜26在图2中被配置在照明部23和第一反射镜24的左侧。另外,第二反射镜25和第三反射镜26在将从第一读取面21a或第二读取面22a经由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第三反射镜26、成像透镜27至摄像部28的距离(光路长度)保持为恒定的同时,分别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
照明部23是向原稿G照射光的光源。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以及第三反射镜26是用于在将光路长度保持恒定的同时将原稿G所反射的光向成像透镜27引导的反射镜镜。成像透镜27使从第三反射镜26入射的光成像于摄像部28。摄像部28是用于通过将所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基于被成像的光图像获得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例如是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图像传感器。
原稿读取部20基于后述的控制部90的控制,向后述的主存储器80或者终端装置的存储部201输出由摄像部28生成的图像数据。在此,例如,当目的是复印或传真原稿G时,原稿读取部20将图像数据发送给主存储器80,当目的是生成原稿G的图像数据时,原稿读取部20将图像数据发送给存储部201。
纸张运送部30包括第二运送辊31、第三运送辊32、校准辊对33、以及纸张排出部34。第二运送辊31将容纳于供纸盒36中的纸张T(被成像介质)供应给转印部50。第三运送辊32将载置于手动纸盘37上的纸张T(被成像介质)供应给转印部50。校准辊对33为了使调色剂图像到达转印部50的时机与纸张T被供应给转印部50的时机相匹配,运送纸张T或停止运送纸张T。并且,校准辊对33进行纸张T的偏斜(偏斜供纸)修正。纸张排出部34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向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外部排出。
在纸张排出部34中的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外侧形成有排纸聚集部35。从纸张排出部34排出的纸张T层叠聚集在排纸聚集部35上。
图像形成部40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包括感光鼓41、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清洁部45、调色剂盒46、首次转印辊47、中间转印带48、以及对置辊49。
感光鼓41(41a、41b、41c、41d)为了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而作为感光体或图像载体发挥功能。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的周围,沿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以及清洁部45。带电部42使感光鼓41的表面带电。激光扫描单元43被配置为离开感光鼓41的表面,并基于与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有关的图像数据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中,被曝光的部分的电荷被去除,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44使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45去除通过消电器(没有图示)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消电之后残留在该表面上的调色剂等。
调色剂盒46容纳要供应给显影器44的各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46和显影器44通过调色剂供应路径(没有图示)相连接。
首次转印辊47(47a、47b、47c、47d)分别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的与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相反的一侧。中间转印带48是通过图像形成部40和转印部50的带。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被夹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与各首次转印辊47a、47b、47c、47d之间,并且形成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首次转印到其上。对置辊49是被配置在环形的中间转印带48的内侧并用于使中间转印带48沿图2所示的箭头A方向行进的驱动辊。
转印部50包括二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辊51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的与对置辊49相反的一侧,并与对置辊49夹持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而且,二次转印辊51将被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
定影部60包括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夹持被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从而熔融和加压调色剂,由此使该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
接下来,对数码复合机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数码复合机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操作部70的图。
数码复合机1包括上述的结构元素(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由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构成引擎部3。对于已使用图2进行说明的结构元素,省略其说明。
另外,如图3所示,数码复合机1除上述的功能结构以外,还包括操作部70、主存储器80、控制部90、以及接口部100。
如图4所示,操作部70包括:还作为选择部发挥功能的数字小键盘71、还作为显示部和选择部发挥功能的触摸面板72、以及启动键73数字小键盘71为了输入印刷份数等数字而被操作。触摸面板72显示被分配了各种功能(作为一例,印刷倍率的设定功能、将多页分配至一张纸张T的功能(二合一等))的多个键等。触摸面板72上显示的键为了使数码复合机1执行各种功能中的某功能而被操作。启动键73为了执行印刷而被操作。通过操作部70的任意键被操作,表示该键被操作了的信号被供应给控制部90。
如图3所示,主存储器80存储基于由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另外,主存储器80存储在数码复合机1中利用的控制程序以及该控制程序所利用的数据等。
接口部100与通信网络NW连接。
控制部90控制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引擎部3、操作部70等。
这样的图像形成系统300(数码复合机1)包括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读取系统400。
原稿读取系统400包括原稿读取部20、操作部70、控制部90、接口部100、存储部201(参照图1)、以及后述的计数器110(计数部)。
以下,对原稿读取系统400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
如上所述,存储部201可存储由原稿读取部20生成的图像数据。另外,存储部201存储与赋予图像数据的名称有关的名称数据。名称数据优选例如是由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作为具体例,名称数据是由文本应用程序生成的文本数据、由表计算应用程序生成的表计算数据、以及由图像生成应用程序生成的图像数据等。名称数据不仅可以是由存储在存储部201中的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也可以是由存储在其他终端装置中的应用程序生成并诸如被复制到原稿读取系统400的存储部201中的数据。另外,基于名称数据的名称优选为从赋予由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的名称中去除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后缀后的主要部分。作为具体例,当名称数据的文件名为“实验报告.txt”时,基于该名称数据的名称是去除后缀“.txt”后的主要部分“实验报告”。
构成操作部70的触摸面板72(显示部)显示基于存储在存储部201中的名称数据的名称。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当在存储部201中存储有四个名称数据(“实验报告1.txt”、“实验报告2.txt”、“实验数据.txt”以及“说明书.txt”)时,如图6所示,触摸面板72显示各个名称数据的名称(“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2”、“实验数据”以及“说明书”)。
另外,通过构成操作部70的触摸面板72(选择部)或数字小键盘71(选择部)选择被显示在触摸面板72上的名称。例如,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被用户操作,由此被显示在触摸面板72的名称(“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2”、“实验数据”以及“说明书”)中的任一个名称“实验报告1”被选择。
图3所示的计数器110对每当由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次数进行计数。即,每当读取一份原稿G的图像而生成图像数据时,计数器110使计数增加1。
控制部90将通过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选择的名称设定为由原稿读取部2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201中。例如,当通过触摸面板72等选择了一个名称“实验报告1”时,控制部90将由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名称设定为“实验报告1”,并将设定了名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201中。对于图像数据,在选中的名称上,还可以附加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后缀。
另外,控制部90优选将通过触摸面板72等选择了的名称与通过计数器110计数的生成次数的组合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例如,在通过触摸面板72等设定“实验报告1”作为名称、并且由计数器110计数的生成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实验报告1”上附加用四位表示生成次数的“0001”,从而将“实验报告10001”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被设定到名称中的计数器110的生成次数(序列号)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四位,也可以是其他的位数。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系统400(数码复合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名称数据及该名称数据的名称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目的地的图。图8是用于对被选中的名称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用于对原稿读取系统4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图9所示的步骤ST1中,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使用户选择由原稿读取部2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目的地。即,如图7所示,控制部90使触摸面板72显示存储部201中所生成的多个文件夹的文件夹名(作为一例,个人文件夹的文件夹名“A山A男”、“B川B雄”、“C川C男”、“D川D子”、“E山E子”、“F山F子”)。然后,基于用户对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的操作,控制部90选择多个文件夹名中的一个文件夹名。设有被选中的文件夹名的文件夹成为要存储图像数据的文件夹。在此,假定通过触摸面板72等选择了“A山A男”的文件夹。
在步骤ST2中,触摸面板72显示要被存储到在步骤ST1中选中的目的地(文件夹)中的数据的名称。即,当如图5所示在“A山A男”的文件夹中存储有名称数据“实验报告1.txt”、“实验报告2.txt”、“实验数据.txt”、“说明书.txt”时,触摸面板72如图6所示,显示这些名称数据的名称“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2”、“实验数据”、“说明书”。在此,触摸面板72上显示的名称既可以包含名称数据的后缀,也可以如图6所示不包含名称数据的后缀。
在步骤ST3中,控制部90基于用户对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的操作,从显示在触摸面板72上的多个名称中选择任一个名称。在名称被选中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触摸面板72显示被选中的名称。
在步骤ST4中,原稿读取部20例如基于启动键73被操作,而读取原稿G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
在步骤ST5中,控制部90判断在设定ST4中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时是否添加序列号。即,控制部90判断是否进行了对图像数据的名称添加序列号的设定。当不添加序列号时(否),处理进入步骤ST6。在添加序列号时(是),处理进入步骤ST7。
在步骤ST6中,控制部90将在步骤ST3中选中的名称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
另一方面,在步骤ST7中,控制部90将对在步骤ST3中选中的名称添加序列号而得的名称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即,控制部90通过参照计数器110来读取图像数据的生成次数,并将对在步骤ST3中选中的名称添加该生成次数而得的名称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
在步骤ST8中,控制部90将设定了名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201中。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系统400(数码复合机1),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系统400将通过触摸面板72或数字小键盘71选中的名称设定为由原稿读取部2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201中。在此情况下,通过触摸面板72等选择的名称优选为从赋予应用程序所生成的数据的名称中去除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后缀后的主要部分。由此,原稿读取系统400能够简便地设定图像数据的名称。
另外,原稿读取系统400将通过触摸面板72等选中的名称和由计数器110计数的生成次数的组合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由此,原稿读取系统400能够明确地显示出被存储在存储部201中的名称数据的名称和被设定给由原稿读取部2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之间的差别。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原稿读取部20、操作部70(显示部和选择部)以及控制部90被配置在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在纸张T上的引擎部3的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中、并且存储部201被配置在经由通信网络与数码复合机1连接的终端装置200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原稿读取系统400也可以仅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中。即,原稿读取部、存储部、显示部、选择部以及控制部也可以被配置于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在纸张T上的引擎部的壳体中。在此情况下,存储在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可经由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被移动到数码复合机的外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图像数据的名称可附加由计数器110计数的生成次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图像数据的名称中附加原稿G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时刻,以取代由计数器110计数的生成次数。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是彩色数码复合机,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是单色数码复合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经由中间转印带48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上(间接转印方式),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将形成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T上(直接转印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被构成为对纸张T的单面进行印刷,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被构成为对纸张的双面进行印刷。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上述的数码复合机1。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码复合机1是利用调色剂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方式。即,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从喷墨头排出墨水来将该墨水附着到纸张上的喷墨式数码复合机。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被成像介质不限定于纸张T,例如也可以是OHP(投影机)片材等薄膜片材。另外,被成像介质不限定于片材状的介质,也可以是辊状的介质。

Claims (5)

1.一种原稿读取系统,包括:
原稿读取部,该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以及
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赋予图像数据的名称有关的名称数据,并且能够存储图像数据,
所述原稿读取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名称数据的名称;
选择部,该选择部选择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名称;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将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名称设定为由所述原稿读取部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名称,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数部,该计数部对每当由所述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次数进行计数,
其中,所述控制部将通过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名称和由所述计数部计数的生成次数的组合设定为图像数据的名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稿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的名称数据是由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并且
基于名称数据的所述名称是在赋予由应用程序生成的所述数据的名称中去除与该应用程序相应的后缀后的主要部分。
4.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读取系统,
其中,所述原稿读取部、所述显示部、所述选择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到被成像介质上的引擎部,并且
所述存储部被配置在经由通信网络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中。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读取系统,
其中,所述原稿读取部、所述存储部、所述显示部、所述选择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在包括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到被成像介质上的引擎部的壳体中。
CN2012102544913A 2011-07-26 2012-07-18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29050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3580 2011-07-26
JP2011163580A JP2013029888A (ja) 2011-07-26 2011-07-26 原稿読取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5042A true CN102905042A (zh) 2013-01-30

Family

ID=4663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4913A Pending CN102905042A (zh) 2011-07-26 2012-07-18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491B2 (zh)
EP (1) EP2552094A3 (zh)
JP (1) JP2013029888A (zh)
CN (1) CN1029050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83652A1 (en) * 2013-09-23 2015-03-26 Wayne R. HAWK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ontaminated wa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8061A (ja) * 2000-02-24 2001-08-31 Ricoh Co Ltd 文書管理装置
JP200435724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Kyocera Mita Corp ファイル名称設定装置、ファイル名称設定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名称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50302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6209314A (ja) * 2005-01-26 2006-08-10 Toshiba Tec Corp 情報閲覧装置
US7864368B2 (en) * 2007-11-19 2011-01-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706A (en) * 1995-07-31 2000-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tilizing the same
US7215434B1 (en) * 1999-10-29 2007-05-08 Oce-Technologies B.V. Automated scan processing
JP2002082794A (ja) * 2000-06-30 2002-03-22 Canon Inc サー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サーバ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FI116547B (fi) * 2003-09-04 2005-12-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matkaviestimeen tallennettavien kuvien nimeämiseksi
US7639409B2 (en) * 2004-01-29 2009-12-29 Bruce Bressler Scanner with built in mass storage device
JP4812313B2 (ja) 2005-03-11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3580A (ja) 2010-02-05 2011-08-25 Panasonic Corp 貯湯式給湯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8061A (ja) * 2000-02-24 2001-08-31 Ricoh Co Ltd 文書管理装置
JP200435724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Kyocera Mita Corp ファイル名称設定装置、ファイル名称設定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名称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50302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6209314A (ja) * 2005-01-26 2006-08-10 Toshiba Tec Corp 情報閲覧装置
US7864368B2 (en) * 2007-11-19 2011-01-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2094A2 (en) 2013-01-30
US20130027728A1 (en) 2013-01-31
EP2552094A3 (en) 2016-09-14
US8730491B2 (en) 2014-05-20
JP2013029888A (ja)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316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59862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107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US20040156032A1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JP5538453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7377B2 (ja) 画像データ記憶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05042A (zh) 原稿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5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507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122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display of guidance information
US113235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ommon output scanner output path and printer output path, wherein the output scanned sheet is in a posi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rinted page in the same common output area
JP36499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039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98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2034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870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5084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2231398A (ja) 画像データ記憶装置、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94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2121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1361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31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54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1830A (ja) 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