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6855A -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6855A
CN102896855A CN2012103421681A CN201210342168A CN102896855A CN 102896855 A CN102896855 A CN 102896855A CN 2012103421681 A CN2012103421681 A CN 2012103421681A CN 201210342168 A CN201210342168 A CN 201210342168A CN 102896855 A CN102896855 A CN 102896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glass microballoon
coated
refraction
fa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21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6855B (zh
Inventor
潘永强
宋俊杰
弥谦
杭凌侠
蔡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421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96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96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6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6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6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粘结层、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层和保护层。提供的两种制备方法:一是先对柔性基底上的玻璃微珠制作出图文信息;再在玻璃微珠露出一侧沉积分光膜;然后将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上,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保护层。二是先在柔性基底上玻璃微珠一侧沉积分光膜;再对基材上的粘结层进行图文化处理后将玻璃微珠的镀膜面镶嵌到图文化后的粘结层中,在玻璃微珠上喷保护层。本发明透明、技术壁垒高、防伪力度大,光角变色明显,易于识别,既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品标识、证件,也可用于柔性基材的防伪,如各类服装等。

Description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镀有介质分光薄膜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已经在商品包装中普遍使用,防伪薄膜的开发和使用也是目前防伪技术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已有多种防伪薄膜已用于商品包装和证件的印制中,且已收到了较好的防伪效果,也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目前,防伪薄膜主要包括: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薄膜;光学干涉变色防伪薄膜;揭显镂空防伪薄膜;光学透镜三维显示防伪薄膜;立体成像防伪薄膜;压敏高分子多孔复合防伪薄膜。
   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薄膜是利用激光彩色全息图制版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制成的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文,可以在产品上制成可见的或不可见的图文或信息。由于全息图中的色块组合是随机编码,即使用同一设备也难复制出完全相同的母版,故彩虹全息图可用作防伪标识,也可将其直接转印到纸品或证卡上。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标识的颜色有单一的彩虹色、多种彩虹色、真彩色及黑白(消色)4种,其图像有二维、三维、多重与动态成像。近年又推出烫金全息图、和透过式全息图,后者透过全息图可同时看见其下被掩盖的图文,故称透视全息图。还有一种透过式全息图,在全息图条纹上镀上多层透明介质,使其只能在一定的角度上看到全息图,换个角度则几乎成一透明膜,并显现出下面被掩盖的图文,其性能更优于前者,多选用于身份证、驾驶证等证卡上。我国自八十年代引进激光全息图像生产线以来,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在防假上发挥了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管理失控,一些低劣的激光全息标识和仿真的标识混进市场,加之相应的宣传不到位,消费者不会识别真假标识,结果是真的不真,假的不假,败坏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名声。
    光学干涉变色防伪薄膜是根据多层光学薄膜之间具有干涉效应的原理,一个多层膜结构层有其特定的反射光谱曲线。这个反射光谱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随着观看视角不同,出现颜色变化,如金黄、绿、褐、蓝、灰等颜色变化。将镀好的变色薄膜从基质上分离下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碎片,由于这些小碎片仍保有原来的变色功能,故将其掺入油墨中,即成为所谓的光学变色油墨,目前已用于钱币、烟酒等防伪标识。
揭显镂空防伪薄膜是一种弹性受隐藏图文调制的图层结构。在揭启由该膜形成的防伪标识时, 显现阴阳相时、内容相同的两个图文。这种阴阳相对的图文的变形率不相同, 因此一旦揭启产生变形, 阴阳图文就无法完全重合在一起, 从而保证该防伪标识不会被仿冒者重新利用。
光学透镜三维显示防伪薄膜是利用光学透镜的特性将普通的图片显示出三维效果的技术。主要包括,微透镜缩微图文组合防伪薄膜、印刷品三维显示防伪薄膜等。
立体成像防伪薄膜也称三维立体显示薄膜, 由柱面光栅、彩色感光乳剂膜、渗透反光膜和专用胶组成。
压敏高分子多孔复合防伪薄膜是由高分子多孔薄膜和压敏微胶囊复合而成的, 是在高分子多孔膜下复合一层压敏微胶囊, 微胶囊中含有与薄膜折射率相同的溶剂。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光学回归反射膜是由反射膜和玻璃微珠复合而成的具有光学回归反射功能的防伪薄膜,但其反射层主要由金属反射层组成,使防伪薄膜不具有透明性。另外,还有用纳米级厚度的反射材料作为反射层,但是其光角变色信息层是具有螺旋结构的手性高分子光角变色材料或纤维素光角变色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不仅制作复杂,而且在使用中由于日光的照射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一种利用玻璃微珠定向回归反射特性而制成的防伪薄膜,但是,其图文信息层是采用刻录技术在可光聚合信息层中形成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玻璃微珠在图文信息层的上面,一旦玻璃微珠排列不够紧密或玻璃微珠的形状和大小有差异,都会造成图文信息亮度不均匀等观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玻璃微珠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作复杂、寿命短、稳定性差以及防伪效果易受玻璃微珠大小和形状影响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粘结层、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层和保护层。
所述基材是纸、塑料、织物等可用作识别的各种载体材料。
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等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
(二)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面上使用掩模版技术制作文字或标识来表示所需的图文信息;
(三)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四)在基材上涂一层粘结层后再将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镀膜面向下,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粘附剂的作用是将玻璃微珠粘附在柔性基材上,从而便于采用真空镀膜技术镀制介质分光膜;
(二)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三)在基材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的形状代表所需的图文信息,所述形状是文字或标识;
(四)将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玻璃微珠镀膜一侧与粘结层粘结在一起,并镶嵌在粘结层里,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上述介质分光膜中可采用高折射率膜层ZnS和低折射率膜层MgF2交替镀制而成;也可以是高折射率ZnSe和低折射率MgF2交替镀制而成,或者是高折射率的TiO2和低折射率的SiO2交替镀制而成。
上述介质分光膜的膜层层数为3~5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玻璃微珠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由于在该防伪薄膜中利用了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和介质分光膜,同时又直接采用镀有分光膜的玻璃微珠来形成图文信息,因此,既可使该防伪薄膜在光照情况下,实现图文信息的定向反射特性,又可以借助光学薄膜的干涉效应,使其在不同的光角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具有以下优点:
1、引入了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技术,并使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具有一定的图文信息,在光照下呈现出明亮的图文信息,图文信息制作简单。
2、由于在玻璃微珠的靠近粘结层一侧事先镀制了具有一定反射效果的介质分光膜,由于介质膜的透明性,可使基材本身的颜色和图案能够透过该防伪薄膜,同时,又可利用薄膜的干涉特性,使该防伪薄膜在不同的光角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具有明显的变色效果。从而使该防伪薄膜具有双重防伪的明显标志,提高了防伪力度。
3、该防伪薄膜的图文信息是用薄膜微珠来呈现的,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制造简单。
4、该防伪薄膜的主要信息载体为玻璃微珠,而且玻璃微珠是通过粘结层粘结在基材上的,因此,其不仅可以使用于各种商品的纸质和塑料包装、证件等,也可使用于服装等柔性材料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5、既可通过肉眼直接识别,也可通过专用仪器识别。
6、该防伪薄膜的制作需要玻璃微珠制造技术、光学薄膜设计与镀制技术以及玻璃微珠转移等特用设备和技术,因此不易仿制,具有防伪特征独特、防伪力度大,具有实用方便、便于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玻璃微珠防伪薄膜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 玻璃微珠定向回归反射示意图。
图3. 具有图文信息的两种不同防伪薄膜的制备技术。
图4-(a). ZnS和MgF2两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4-(b). ZnS和MgF2两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5-(a). ZnS和MgF2三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5-(b). ZnS和MgF2三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6-(a). ZnS和MgF2四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6-(b). ZnS和MgF2四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7-(a). ZnS和MgF2五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7-(b). ZnS和MgF2五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8-(a). ZnSe和MgF2四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8-(b). ZnSe和MgF2四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9-(a). ZnSe和MgF2三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9-(b). ZnSe和MgF2三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10-(a). TiO2和SiO2四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10-(b). TiO2和SiO2四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11-(a). TiO2和SiO2五层介质分光膜的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图11-(b). TiO2和SiO2五层介质分光膜30度入射条件下的光谱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中的玻璃微珠防伪薄膜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从下至上一次包括:基材、粘结层、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和保护层。其中,玻璃微珠与粘结层粘结部分通过真空镀膜技术在转移到粘结层之前镀有具有一定反射和透射比的分光薄膜,以提高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率,使玻璃微珠所代表的图文信息在光照情况下更加明亮,而未镀膜部分或没有玻璃微珠部分由于反射率较低,在光照的情况下,反射光的亮度较低,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如图2所示。同时,由于该分光膜是由光学介质膜料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沉积在玻璃微珠上的,因此,其在可见光波段是透明的,可以保证基材的底色以及基材本身的信息可以透过玻璃微珠。
参见图3-(a),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
(二)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面上使用掩模版技术制作文字或标识来表征所需的图文信息;
(三)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四)在基材上涂一层粘结层后再将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镀膜面向下,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该方法中,在柔性基底的玻璃微珠上镀制介质分光膜之前先用掩模版技术在玻璃微珠上形成所需的图文信息,然后再采用真空镀膜技术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交替的介质分光膜,此时,分光膜只能沉积在掩模版未遮盖的玻璃微珠上,掩模版遮盖部分的玻璃微珠上不会沉积上介质分光膜,因此,在当将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时,整个柔性基底上的玻璃微珠无论是否镀有介质分光膜都会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使整个防伪薄膜镶嵌有玻璃微珠。不同的是,在所需的图文信息处的玻璃微珠靠近粘结层的一侧镀有具有反射率的介质分光膜,而没有图文信息的玻璃微珠上未镀介质分光膜,因此,在光照情况下,镀有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将呈现出更加明亮的图文信息,而未镀分光膜部分相对比较暗。
参见图3-(b)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
(二)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三)在基材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的形状代表所需的图文信息,所述形状是文字或标识;
(四)将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粘结层上,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该方法中,在柔性基底的玻璃微珠上镀上具有一定反射效果的分光薄膜后,在将镀有薄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上之前,先在基材上利用掩模版技术将粘结层首先制作成具有图文信息的标识,再将玻璃微珠镀有介质分光膜的一侧粘结在粘结层上,此时,由于在基材上除了图文信息以外的地方没有粘结层,所以,玻璃微珠转移后只能粘附在具有图文信息的粘结层上,从而形成由镀有分光膜的玻璃微珠组成的图文信息。
下面以图3-(a)和图3-(b)所示的玻璃微珠防伪薄膜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利用掩模版在玻璃微珠上制作出图文信息为“XATU”的标识信息,如图3-(a)。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柔性基材的玻璃微珠上沉积2层介质薄膜,其中高折射率膜层为硫化锌(ZnS)、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MgF2)。再将该玻璃微珠转移到涂有粘结层基材(纸)表面,并在玻璃微珠上喷涂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4-(a)所示。在30度入射角条件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4-(b)所示。从图4-(a)和图4-(b)光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中反射率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此时的反射率约为26%,这说明都有分光膜并表征图文信息的玻璃微珠处的反射率高于未镀膜薄膜的反射,未镀膜玻璃微珠处的反射率约为9.6%。从而说明在光照情况下,镀膜的玻璃微珠所呈现的图文信息部分的亮度会高于不镀膜部分玻璃微珠的反射亮度。
表1给出了该两层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1 不同入射角下ZnS和MgF2交替镀制的两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652340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较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
实施例2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利用掩模版在玻璃微珠上制作出图文信息为“XATU”的标识信息,参见图3-(a)。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柔性基材的玻璃微珠上沉积3层介质分光薄膜,其中高折射率膜层为硫化锌(ZnS)、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MgF2)。再将该玻璃微珠转移到涂有粘结层基材(塑料)表面,并在玻璃微珠上喷涂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5-(a)所示。在30度入射角条件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5-(b)所示。从图5-(a)和图5-(b)光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中反射率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图5-(a)和图5-(b)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3层高低折射率交替沉积的介质分光膜的峰值透射率可以达到40%以上,比2层介质分光膜的峰值反射率高出约15%。这说明,随着介质分光膜层数的增加,膜层的反射率会有所增加,从而使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在光照情况下,镀有3层分光膜的表征图文信息的玻璃微珠处反射的亮度增强,且远高于未镀膜玻璃微珠处的反射亮度,也高于同等条件下2层介质反射膜的反射亮度。
表2给出了该三层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2 不同入射角下ZnS和MgF2交替镀制的三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2012103421681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较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且与2层介质分光膜相比,3层分光膜干涉色的变化更加明显。
实施例3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利用掩模版在玻璃微珠上制作出图文信息为“XATU”的标识信息,如图3-(a)所示。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柔性基材的玻璃微珠上沉积4层介质分光薄膜,其中高折射率膜层为硫化锌(ZnS),其折射率约为2.4、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MgF2),其折射率为1.38。再将该玻璃微珠转移到涂有粘结层基材(织物)表面,并在玻璃微珠上喷涂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6-(a)所示。在30度入射角条件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6-(b)所示。从图6-(a)和图6-(b)反射率光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中反射率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20nm,向短波移动到42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从图6-(a)和图6-(b)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4层高低折射率交替沉积的介质分光膜的峰值透射率可以达到60%以上,比2层和3层介质分光膜的峰值反射率高分别高出约35%和20%。这说明,随着介质分光膜层数的增加,膜层的反射率会有所增加,从而使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在光照情况下,表征图文信息的玻璃微珠处反射的亮度增强进一步增强,且远远高于图文信息附近未镀膜玻璃微珠处的反射亮度,也高于同等条件下2层和3层介质反射膜的反射亮度。
表3给出了该四层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3 不同入射角下ZnS和MgF2交替镀制的四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2012103421681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较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且与2层和3层介质分光膜相比,4层分光膜反射干涉色坐标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表明其颜色的变化也更加显著。
实施例4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利用掩模版在玻璃微珠上制作出图文信息为“XATU”的标识信息,如图3-(a)所示。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柔性基材的玻璃微珠上沉积五层介质分光薄膜,其中高折射率膜层为硫化锌(ZnS),其折射率约为2.4、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MgF2),其折射率为1.38。再将该玻璃微珠转移到涂有粘结层基材表面,并在玻璃微珠上喷涂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7-(a)所示。图7-(b)所示为该防伪薄膜在入射角为30度时的反射率光谱曲线。从图7-(a)和图7-(b)反射率光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中反射率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20nm,向短波移动到38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从图7-(a)和图7-(b)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五层高低折射率交替沉积的介质分光膜的峰值透射率虽然只达到50%左右,比四层介质分光膜的峰值反射率还会低一些,但是从图7-(a)和图6-(a)的比较可以发现,图 7-(a)的峰值反射率虽然低于图6-(a)的峰值反射率,但是,图7-(a)可以看出,其平均反射率却越高于图6-(a)的平均反射率。这说明五层分光膜在同等照明条件下比图6-(a)的反射亮度更加强。从而也使反映图文信息的玻璃微珠的反射亮度更强。   
表4给出了该四层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4 不同入射角下ZnS和MgF2交替镀制的五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631797DEST_PATH_IMAGE004
从表4中防伪薄膜反射色的坐标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非常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且与2层、3层甚至4层分光膜反射干涉色坐标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表明其颜色的变化也更加显著。      
实施例5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利用掩模版在玻璃微珠上制作出图文信息为“XATU”的标识信息,如图3-(a)所示。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柔性基材的玻璃微珠上沉积由高折射率硒化锌ZnSe和低折射率MgF2交替镀制的四层介质分光薄膜,其中,ZnSe的折射率为2.5、MgF2的折射率为1.38。再将该玻璃微珠转移到涂有粘结层基材表面,并在玻璃微珠上喷涂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8-(a)所示。图8-(b)所示为该防伪薄膜在入射角为30度时的反射率光谱曲线。从图8-(a)和图8-(b)反射率光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中反射率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20nm,向短波移动到40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垂直入射的反射率峰值约为70%,而30度斜入射时的反射率峰值约为50%。因此,采用ZnSe和MgF2交替镀制的介质分光膜不仅可以提高反射亮度,也具有变色的双重效果。
表5给出了该四层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5 不同入射角下ZnSe和MgF2交替镀制的四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从表5中防伪薄膜反射色的坐标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非常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
以下是以图3-(b)为例对本专利进行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6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的一侧镀制由高折射率ZnSe 和低折射率MgF2交替沉积的三层分光膜。在基材(纸)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所表示的图文信息“XATU”。将一侧镀有三层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粘结层上,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如图9-(a)所示。图9-(b)所示为该防伪薄膜在入射角为30度时的反射率光谱曲线。从图9-(a)和图9-(b)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10nm,向短波移动到41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反射率峰值为55%,30度入射时的反射率为50%,这都要远高于玻璃微珠所代表的图文信息周边的亮度,由于此时,除图文信息外,基材的其余部分不存在玻璃微珠,也就不会产生定向回归反射,从而使图文信息更加明显,且区别于基材的底色。
表6给出了ZnSe 和MgF2交替镀制的三层分光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6 不同入射角下ZnSe和MgF2交替镀制的五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2012103421681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从表6中防伪薄膜反射色的坐标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非常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
实施例7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的一侧镀制由高折射率TiO2和低折射率SiO2交替沉积的四层分光膜。在基材(塑料)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所表示的图文信息“XATU”。将一侧镀有四层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粘结层上,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和30度斜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分别参见图10-(a)和图10-(b)。从图10-(a)和图10-(b)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20nm,向短波移动到41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垂直入射条件下和30度条件下的反射率峰值均约为40%,从而使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率明显高于周围的反射率,使玻璃微珠所代表的图文信息在白光照射下更加明亮,且区别于基材的底色。
表7给出了TiO2和SiO2交替镀制的四层分光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7 不同入射角下TiO2和SiO2交替镀制的四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473852DEST_PATH_IMAGE007
从表7中防伪薄膜反射色的坐标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垂直入射条件下,该防伪薄膜呈现出非常明亮的白色光图文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该防伪薄膜的反射色逐渐变成蓝色,且这种薄膜所导致的颜色变化更加明显。
实施例8
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材料表面,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的一侧镀制由高折射率TiO2和低折射率SiO2交替沉积的五层分光膜。在基材(织物)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所表示的图文信息“XATU”。将一侧镀有五层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粘结层上,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该防伪薄膜在光线垂直入射下和30度斜入射下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分别参见图11-(a)和图11-(b)。从图中反射率光谱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率光谱曲线向短波方向移动,从垂直入射时的520nm,向短波移动到410nm附近,从而使防伪薄膜的反射色从白色转变成蓝色。反射率峰值均约为60%,高于四层分光膜的反射率,从而使玻璃微珠所代表的图文信息在白光照射下更加明亮。
表8给出了TiO2和SiO2交替镀制的五层分光膜在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颜色坐标值,以此来进一步说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薄膜反射色的变化情况。
 
表8 不同入射角下TiO2和SiO2交替镀制的五层膜的反射色坐标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从表8中反射色的色坐标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入射角的逐渐增加,由TiO2和SiO2交替镀制的五层分光膜的色坐标变化更加明显,从而使该防伪薄膜的变色效果更加明显。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其玻璃微珠的定向回归反射以及介质分光薄膜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反射干涉色发生变化的趋势,和防伪薄膜在垂直入射和不同入射角下的反射色的选取可根据公知方法进行选择。介质薄膜的层数可以在2~5层之间,从实例分析来看最佳的膜层层数为3~5层。高折率膜料可以选择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或二氧化钛(TiO2)等,折射率膜料可以选择氟化镁(MgF2)或二氧化硅(SiO2)等膜料。

Claims (7)

1.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粘结层、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层和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纸、塑料、织物等可用作识别的各种载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分光膜中采用高折射率膜层ZnS和低折射率膜层MgF2交替镀制而成;或者是高折射率ZnSe和低折射率MgF2交替镀制而成,或者是高折射率的TiO2和低折射率的SiO2交替镀制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等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
(二)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面上使用掩模版技术制作文字或标识来表示所需的图文信息;
(三)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四)在基材上涂一层粘结层后再将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镀膜面向下,并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将直径为微米级、折射率为1.9~2.0的玻璃微珠粘附在PET柔性基底上,并使玻璃微珠的1/3~1/2镶嵌于粘附剂中,粘附剂的作用是将玻璃微珠粘附在柔性基材上,从而便于采用真空镀膜技术镀制介质分光膜;
(二)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微珠露出粘附剂的一侧交替沉积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膜层,形成2~5层的介质分光膜;
(三)在基材上使用掩模版技术涂一层粘结层,粘结层的形状代表所需的图文信息,所述形状是文字或标识;
(四)将一侧镀有介质分光膜的玻璃微珠转移到基材的粘结层上,玻璃微珠镀膜一侧与粘结层粘结在一起,并镶嵌在粘结层里,在露出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上喷一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分光膜中采用高折射率膜层ZnS和低折射率膜层MgF2交替镀制而成;或者是高折射率ZnSe和低折射率MgF2交替镀制而成,或者是高折射率的TiO2和低折射率的SiO2交替镀制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分光膜的膜层层数为3~5层。
CN201210342168.1A 2012-09-17 2012-09-17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6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2168.1A CN102896855B (zh) 2012-09-17 2012-09-17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2168.1A CN102896855B (zh) 2012-09-17 2012-09-17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6855A true CN102896855A (zh) 2013-01-30
CN102896855B CN102896855B (zh) 2014-10-15

Family

ID=4756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216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6855B (zh) 2012-09-17 2012-09-17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9685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5257A (zh) * 2015-12-03 2016-02-03 泰州市华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刮超耐磨pvc透明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59486A (zh) * 2017-05-24 2017-08-18 烟台博源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全息防伪纸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21910A (zh) * 2020-09-02 2020-12-04 浙江元正布艺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复合窗帘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7842A (zh) * 2020-12-30 2021-06-01 江苏尧天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向光波反射率的反光丝及其纺制方法
CN113564556A (zh) * 2020-04-28 2021-10-29 合肥市辉耀真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面呈蓝色的幻彩反光膜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7A (zh) * 1996-06-28 1998-01-07 电子科技大学 近贴式透明全息防伪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363337Y (zh) * 1998-07-14 2000-02-09 钱宏毅 防伪定向反光膜
CN102016960A (zh) * 2008-04-30 2011-04-13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回射体标签片及固定粘贴有回射体标签片的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7A (zh) * 1996-06-28 1998-01-07 电子科技大学 近贴式透明全息防伪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363337Y (zh) * 1998-07-14 2000-02-09 钱宏毅 防伪定向反光膜
CN102016960A (zh) * 2008-04-30 2011-04-13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回射体标签片及固定粘贴有回射体标签片的物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5257A (zh) * 2015-12-03 2016-02-03 泰州市华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刮超耐磨pvc透明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59486A (zh) * 2017-05-24 2017-08-18 烟台博源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全息防伪纸及其制备工艺
CN107059486B (zh) * 2017-05-24 2019-01-11 烟台博源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全息防伪纸及其制备工艺
CN113564556A (zh) * 2020-04-28 2021-10-29 合肥市辉耀真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面呈蓝色的幻彩反光膜制作方法
CN112021910A (zh) * 2020-09-02 2020-12-04 浙江元正布艺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复合窗帘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7842A (zh) * 2020-12-30 2021-06-01 江苏尧天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向光波反射率的反光丝及其纺制方法
CN112877842B (zh) * 2020-12-30 2022-08-30 江苏尧天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向光波反射率的反光丝及其纺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6855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9738C2 (ru)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TWI280198B (en) Security article having diffractive surfaces with color shifting background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258448C (zh) 光学可变防伪图样
CN101035685B (zh) 安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转移元件、安全纸和贵重物品
CN102896855B (zh) 玻璃微珠型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5568B (zh) 光学防伪元件、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98458U (zh) 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
EP0583424B1 (en)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laminates with dual level verification
US8270050B2 (en) Security device with a zero-order diffractive microstructure
US10598833B2 (en) Display
CN103370206A (zh) 安全元件和安全元件的制造方法
US20110193335A1 (en)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articles
JP6969381B2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付き物品、ならびに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CN208256167U (zh) 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
CN101070040A (zh) 一种由全息图和变色油墨形成的安全器件
US20220276502A1 (en) Optical products, masters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product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masters and optical products
CN101946192A (zh) 回射制品以及包括球芯和两个同心光学干涉层的回射元件
CN101699323A (zh) 光学防伪元件及包含该光学防伪元件的光学防伪产品
US20120281294A1 (en) Security element comprising an adhesive and a substrate bearing an optical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2820574Y (zh) 动态水印反光防伪标识
JP2012078447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CN109830175A (zh) 一种防伪标记及防伪纸
JP4816895B2 (ja) 磁気転写シート及び磁気記録媒体
JP2014215383A (ja) 表示体、表示体付き物品およびそれらの真偽判定方法
CN204870302U (zh) 一种立体画及带有该立体画的物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