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9270B -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 Google Patents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9270B
CN102889270B CN201110204975.2A CN201110204975A CN102889270B CN 102889270 B CN102889270 B CN 102889270B CN 201110204975 A CN201110204975 A CN 201110204975A CN 102889270 B CN102889270 B CN 102889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truck
air cooler
oil
radiating structure
oil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49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9270A (zh
Inventor
汪军生
徐怀玉
郑永生
沈千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049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9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9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9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9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9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车风冷器,具有平板式散热结构,平板式散热结构包括相接的油道循环层和风冷层,油道循环层包括并列的多条容纳液压油流动的油道,相邻油道之间具有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风冷层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和并列的多条风道,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道相对。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泵车风冷器的混凝土泵车,泵车风冷器作为走台固定在混凝土泵车上。本发明泵车风冷器散热面积更大,且占用空间小且较规则,强度高于现有技术的风冷器,耐压性能好;在混凝土泵车上以走台的形式安装泵车风冷器,可以充分的利用泵车风冷器所具有的平板结构,从而不仅不会占用额外的泵车装配空间,且无须专门的风冷器安装位置,也不会对运动件的动作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建筑中,需要利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的位置,而混凝土泵车所使用的液压油需要风冷器进行冷却。现有的风冷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风冷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油管1、散热片2和风扇3。液压油通过油管1循环,当风扇3转动时空气流经散热片2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过高的液压油。
现有的风冷器需要竖立安装,这会占用泵车有限的安装空间,容易与运动部件发生碰撞。随着泵车技术的发展,现在还存在使用两个风冷器的泵车,其占用的空间位置就更大。在安装风冷器时,马达油管和回油管布置也十分困难。
另外,现有的风冷器的油管的散热能和耐压能力一般,当液压油压力超过3MP时,则可能发生破管漏油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不需占用额外的泵车装配空间,且尽量不会对运动件的动作造成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车风冷器,具有平板式散热结构,所述平板式散热结构包括相接的油道循环层和风冷层,所述油道循环层包括并列的多条容纳液压油流动的油道,相邻油道之间具有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所述风冷层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和并列的多条风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平板式散热结构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而两层结构可以控制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油管、风扇和散热片构成的风冷器其散热面积更大,且占用空间小且较规则。这种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强度也高于现有技术的风冷器,耐压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内设有并列的多个散热鳍片。在风道中增设散热鳍片可以进一步的扩大散热面积,大幅提升泵车风冷器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油道循环层中的相邻油道通过通油封板形成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在所述油道循环层中的多个油道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形成封闭的油路循环系统的端面封板。通过通油封板和端面封板可以将多个油道单元组合成封闭的油路循环系统,从装配的角度看,可以根据需要组装成预期某面积或某体积的风冷器。
进一步的,所述在油道循环层上还设有可装卸的备用散热片。备用散热片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工作情况的需要进行装卸,通过安装备用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扩大散热面积,大幅提升风冷器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散热片布置在所述风机的侧部。将备用散热片布置在风机侧部可以方便风机向备用散热片吹风,加快散热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油道循环层的油道出口还设有与外部油管连接的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可以更方便泵车风冷器与外部油管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所述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温度的油温传感器和在检测到液压油温度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机启动的风机控制单元。设置油温传感器可以对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温度进行测量,以便风机控制单元对风机的启动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在温度较高时及时启动风机,加快散热速度。
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两套平板式散热结构,其中各套平板式散热结构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带有换向阀的油道连接,由所述换向阀的状态控制液压油的进入选择。通过设置多于一套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可以使得某套平板式散热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将液压油切换到其他平板式散热结构,进而增加泵车风冷器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到其中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超过预设值,控制所述换向阀动作将液压油进入方向切换到另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进行循环的阀控制单元。通过阀控制单元实现液压油进入方向的自动切换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泵车风冷器采用铝合金材料拉伸而成。铝合金材料延展性好,易于拉伸,且具有较好的耐压能力和导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泵车风冷器的混凝土泵车,其中,所述泵车风冷器作为走台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泵车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混凝土泵车上以走台的形式安装泵车风冷器,可以充分的利用泵车风冷器所具有的平板结构,从而不仅不会占用额外的泵车装配空间,且无须专门的风冷器安装位置,也不会对运动件的动作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而两层结构可以控制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油管、风扇和散热片构成的风冷器其散热面积更大,且占用空间小且较规则。这种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强度也高于现有技术的风冷器,耐压性能好;在混凝土泵车上以走台的形式安装泵车风冷器,可以充分的利用泵车风冷器所具有的平板结构,从而不仅不会占用额外的泵车装配空间,且无须专门的风冷器安装位置,也不会对运动件的动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风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7为图5实施例的油道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泵车风冷器具有平板式散热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个较大的平板面积作为散热面积,并通过风冷方式进行冷却。平板式散热结构包括上下相邻相接的油道循环层和风冷层,其中油道循环层包括并列的多条容纳液压油流动的油道10,相邻油道之间具有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风冷层包括至少一个风机30和并列的多条风道20,风机30的出风口(未示出)与风道20相对。在油道循环层上还具有进油口12和出油口11,在出油口11上还可以装配与外部油管连接的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可以更方便泵车风冷器与外部油管进行连接。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而两层结构可以控制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厚度,使得结构更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油管、风扇和散热片构成的风冷器其散热面积更大,且占用空间小且较规则,易于安排。从散热结构的强度上看,这种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强度也高于现有技术的风冷器,耐压性能好,不易发生因液压油压力过大而导致破裂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散热要求不太高的场景,可以只利用自然风冷的方式,而当液压油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人为开启或自动开启风机对风道进行吹风,从而增加散热的速度。从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相邻油道之间存在缝隙,风机30吹出的风通过缝隙将风道20的热量带走,同时与油道循环层相接的风冷层也能够对由油道循环层中液压油传导来的热量进行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风道20中设置并列的多个散热鳍片21(图3中示出)。这些散热鳍片可以进一步的扩大散热面积,大幅提升泵车风冷器的散热能力。
在图2中可以看到,油道循环层中的相邻油道20通过通油封板13形成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在油道循环层中的多个油道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形成封闭的油路循环系统的端面封板14。通过通油封板13和端面封板14可以将多个油道单元组合成封闭的油路循环系统。从装配的角度看,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具有中空结构的油道单元组装成预期某面积或某体积的风冷器。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泵车风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在油道循环层上还增设了可装卸的备用散热片40。备用散热片40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工作情况的需要进行装卸,通过安装备用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扩大散热面积,大幅提升风冷器的散热能力。对于一些热带地区,环境温度较高,则可以根据需要将备用散热片安装到泵车风冷器上,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
从安装备用散热片的角度上看,优选将备用散热片40布置在风机30的侧部,从而更方便风机30向备用散热片40吹风,加快散热速度。
在上述给出的各个实施例中,包括风机的启动以及备用散热片的装卸均可由操作工人根据测量的液压油温度进行控制,但从更精确的控制、更节省人力的角度等,本发明也给出了在泵车风冷器上实现自动控制的相关装置。即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泵车风冷器中还包括油温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单元(均未在图中示出)。其中油温传感器负责检测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温度,油温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油道循环层内部或外部。风机控制单元负责在检测到液压油温度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机启动的风机控制单元。当然在符合一定温度条件下(例如油温下降到一定温度或停止液压油循环等),还可以控制风机关闭。这种自动控制方式不仅比较精确,且控制更为及时,进一步的加快了散热速度。风机控制单元可由一些专业或通用芯片实现,例如PLC或DSP单片机等实现。
考虑到平板式散热结构虽然形状规则,但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能分解成多套平板式散热结构来进行适应,不仅如此,通过设置多个平板式散热结构还可以使得某套平板式散热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将液压油切换到其他平板式散热结构,进而增加泵车风冷器的散热能力。参见图5,该实施例即采用了两套平板式散热结构来构成泵车风冷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三套以上平板式散热结构来构成泵车风冷器,各套平板式散热结构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带有换向阀的油道连接,由所述换向阀的状态控制液压油的进入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式散热结构A和平板式散热结构B的进油口通过油道50进行连接,在油道50上设有换向阀51,换向阀51的不同状态可以控制液压油进入平板式散热结构A中的油道循环层或者平板式散热结构B中的油道循环层。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图5实施例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和油道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液压油通过换向阀51上的进油口进入,根据换向阀51所处状态进入左边的平板式散热结构A或右边的平板式散热结构B,以进入左边的平板式散热结构A为例,液压油顺着箭头的方向在油道循环层中的油道流动,在这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会传导到风冷层,通过自然风冷方式(或自然风冷加风机吹风的方式)进行散热,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最后在出油口流出。
当平板式散热结构A中的液压油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此时通过人工方式或自动控制方式将换向阀切换到平板式散热结构B,此时换向阀切换到另一状态,液压油流入平板式散热结构B,不再流入平板式散热结构A,液压油在平板式散热结构B的油道中顺着箭头的方向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风冷,而平板式散热结构A由于不再有热的液压油进入,因此温度也在不断下降。而当平板式散热结构B的温度也超过一定温度后,再利用换向阀将液压油切换回平板式散热结构A,通过不断的重复,使得冷却循环周而复始进行下去。
换向阀可由操作工人以手动方式完成切换,也可以利用自动控制方式进行切换,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泵车风冷器包括阀控制单元,可以在检测到其中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超过预设值,控制所述换向阀动作将液压油进入方向切换到另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进行循环。通过阀控制单元实现液压油进入方向的自动切换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安全。阀控制单元可由一些专业或通用芯片实现,例如PLC或DSP单片机等实现。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泵车风冷器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拉伸而成。铝合金材料延展性好,易于拉伸,且具有较好的耐压能力和导热性。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好的延展性、耐压能力和导热性的金属、合金或纳米材料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前述泵车风冷器实施例的混凝土泵车的实施例,车风冷器均可作为走台固定在混凝土泵车上。在混凝土泵车上以走台的形式安装泵车风冷器,可以充分的利用泵车风冷器所具有的平板结构,从而不仅不会占用额外的泵车装配空间,且无须专门的风冷器安装位置,也不会对运动件的动作造成影响。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车风冷器作为走台固定在混凝土泵车上,所述泵车风冷器具有平板式散热结构,所述平板式散热结构包括相接的油道循环层和风冷层,所述油道循环层包括并列的多条容纳液压油流动的油道,相邻油道之间具有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所述风冷层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和并列的多条风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相对,所述平板式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两套,其中各套平板式散热结构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带有换向阀的油道连接,由所述换向阀的状态控制液压油的进入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设有并列的多个散热鳍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循环层中的相邻油道通过通油封板形成供液压油流动的通道,在所述油道循环层中的多个油道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形成封闭的油路循环系统的端面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道循环层上还设有可装卸的备用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散热片布置在所述风机的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循环层的油道出口还设有与外部油管连接的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温度的油温传感器和在检测到液压油温度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机启动的风机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到其中任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的液压油超过预设值,控制所述换向阀动作将液压油进入方向切换到另一套平板式散热结构中进行循环的阀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车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车风冷器采用铝合金材料拉伸而成。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泵车风冷器的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车风冷器作为走台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泵车上。
CN201110204975.2A 2011-07-21 2011-07-21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Active CN102889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4975.2A CN102889270B (zh) 2011-07-21 2011-07-21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4975.2A CN102889270B (zh) 2011-07-21 2011-07-21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9270A CN102889270A (zh) 2013-01-23
CN102889270B true CN102889270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532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4975.2A Active CN102889270B (zh) 2011-07-21 2011-07-21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927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7593A (en) * 1950-08-11 1954-04-21 Wilhelm Elz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luid-coolers
DE3922814A1 (de) * 1988-09-30 1990-04-12 Piemontese Radiatori Halterung fuer den kuehler eines fluessigkeitsgekuehlten fahrzeugmotors
US5259206A (en) * 1991-12-05 1993-11-09 Danhard, Inc. Compact condenser
CN2447521Y (zh) * 2000-08-19 2001-09-12 谢建军 机油冷却器
US6955212B1 (en) * 2004-04-20 2005-10-18 Adda Corporation Water-cooler radiator module
CN201387249Y (zh) * 2009-04-10 2010-01-20 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永红散热器公司 新型筋板式油散热器
CN201393137Y (zh) * 2009-04-03 2010-01-27 珠海运控电机有限公司 新型散热器及其散热的电机驱动器
CN201461059U (zh) * 2009-03-12 2010-05-12 陈苏红 机车散热器
CN202152774U (zh) * 2011-07-21 2012-02-29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7593A (en) * 1950-08-11 1954-04-21 Wilhelm Elz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luid-coolers
DE3922814A1 (de) * 1988-09-30 1990-04-12 Piemontese Radiatori Halterung fuer den kuehler eines fluessigkeitsgekuehlten fahrzeugmotors
US5259206A (en) * 1991-12-05 1993-11-09 Danhard, Inc. Compact condenser
CN2447521Y (zh) * 2000-08-19 2001-09-12 谢建军 机油冷却器
US6955212B1 (en) * 2004-04-20 2005-10-18 Adda Corporation Water-cooler radiator module
CN201461059U (zh) * 2009-03-12 2010-05-12 陈苏红 机车散热器
CN201393137Y (zh) * 2009-04-03 2010-01-27 珠海运控电机有限公司 新型散热器及其散热的电机驱动器
CN201387249Y (zh) * 2009-04-10 2010-01-20 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永红散热器公司 新型筋板式油散热器
CN202152774U (zh) * 2011-07-21 2012-02-29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9270A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7479B (zh) 具有热控制系统的直接驱动型风力涡轮机
US20120117983A1 (en) Air-conditioning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01639397A (zh) 一体式吹砂吹尘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调节系统和方法
CN102713273A (zh) 具有冷却系统的直接驱动式风力涡轮机
US20210402869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9383221A (zh) 车辆的hvac系统
CN109139396A (zh) 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及风力发电机
US20120222429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US20080142190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vehicle
CN101298784B (zh) 铲运机械的冷却装置
CN105114920A (zh) 一种利用导热材料线材编织物换热的装置
CN102889270B (zh)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CN205004416U (zh) 一种新型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
CN202152774U (zh) 泵车风冷器及混凝土泵车
CN103847503A (zh)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845529B (zh)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相变蓄冷式散热装置
WO2015170567A1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US2018034575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5333755A (zh) 换热器
CN100486410C (zh)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CN103759549B (zh) 一种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18358A (zh) 一种车用水电混合式暖风机及其操作方法
KR100489122B1 (ko) 균일한 냉각온도 분포특성을 갖는 라디에이터
JP528776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190297Y (zh) 一种铲运机械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UZHOU XUGON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29

Address after: 221004 No. 29, Peach Road,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Xuzhou

Applicant after: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004 No. 19 Peach Road, Xu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