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7660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7660A
CN102867660A CN2012102290940A CN201210229094A CN102867660A CN 102867660 A CN102867660 A CN 102867660A CN 2012102290940 A CN2012102290940 A CN 2012102290940A CN 201210229094 A CN201210229094 A CN 201210229094A CN 102867660 A CN102867660 A CN 102867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af spring
switch
inclined plan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90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能势隆
酒井学
田中康英
后藤彰
吉河英俊
西冈卓哉
中野志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67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7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18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subsequent sli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upon the next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01H2001/265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hav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supporting, locating or pre-stressing the contact blade spring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在2个板簧设有接点,即使附着有垃圾等也能确保接点间的导通且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开关具有:第一板簧(21),其设有第一接点(21c);和第二板簧(22),其设有与第一接点(21c)相对的第二接点(22c)。第一接点(21c)形成为V字状,且具有两个倾斜面(21d、21e)。第二接点(22c)形成为凸状,且在与各倾斜面(21d、21e)相对的一侧具有顶点(22d、22e)。通过用螺旋弹簧(25)向上方(U)按压第二板簧(22),首先第二接点(22c)的一侧的顶点(22e)与第一接点(21c)的一侧的倾斜面(21e)相接触。之后顶点(22e)在倾斜面(21e)上滑动,最终第二接点(22c)的另一侧的顶点(22d)与第一接点(21c)的另一侧的倾斜面(21d)相接触。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2个板簧设有接点的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在2个板簧设有接点的开关,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开关。该开关在2个板簧(触头)的自由端设有相互接触的接点(接触部)。各接点由1个倾斜面和1个垂直面构成。从第一板簧的倾斜面和第二板簧的倾斜面相接触的状态起,通过按压第一板簧,第一板簧的接点向按压方向移位,两板簧的倾斜面滑动。由此,第二板簧的接点向与按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最终两板簧的垂直面滑动。
就上述那种开关来说,若在接点处附着有垃圾等,则当接点的板面彼此滑动时,垃圾等被夹入该板面间,从而妨碍接点间的导通。此外,若板簧的可动范围大,则开关会大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5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2个板簧上设有接点的开关中,即使附着有垃圾等也能确保接点间的导通且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第一板簧,其设有第一接点;和第二板簧,其设有与第一接点相对的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形成为V字状,且具有2个倾斜面。第二接点形成为凸状,且在与各所述倾斜面相对的一侧具有顶点。此外设有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按压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而且,通过按压单元按压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接触,之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对于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滑动,最终第一接点的另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另一侧的顶点相接触。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接触之后滑动,由此第一接点的另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另一侧的顶点也接触。因此,即使在接点上附着有垃圾等,也能够在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滑动时从该倾斜面与顶点间除去垃圾等,因此能够确保接点间的导通。此外,只要使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微小移位,以使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滑动从而使另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相接触即可,因此能够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的与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线在与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错开。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在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的滑动中,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在与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在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设有垂直延长部,该垂直延长部的板面与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的移位方向垂直,并且该垂直延长部沿与该移位方向以及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上方,第二接点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的下方。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下方,第二接点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在2个板簧上设有接点的开关中,即使附着有垃圾等也能确保接点间的导通且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开关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开关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开关的上方立体图。
图4是开关的下方立体图。
图5是开关的侧视图。
图6是开关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的放大图。
图7是开关的第一板簧的立体图。
图8是开关的第二板簧的立体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1开关
21、31、41、51第一板簧
21c、31c、41c、51c第一接点
21d、21e、31d、31e、41d、41e、51d、51e倾斜面
21g、31g、41g、51g顶部
22、32、42、52第二板簧
22c、32c、42c、52c第二接点
22d、22e、32d、32e、42d、42e、52d、52e顶点
22g垂直延长部
23操作件
25螺旋弹簧
J1第一接点的中心轴线
J2第二接点的中心轴线
L、R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的移位方向
U、D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
图1所示的开关单元100是电动车窗用开关模块。开关单元100安装于扶手,该扶手设于车辆的驾驶席的门上。
在开关单元100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开关11。开关11是用于进行锁定以使车辆的各坐席的车窗玻璃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的车窗锁定开关。
除此之外,在开关单元100设有开关12~15、17。开关12~15是用于开闭车辆的各坐席的车窗玻璃的车窗操作开关。开关17是用于进行锁定以使车辆的各坐席的车门不能打开、或者解除该锁定的车门锁定开关。
如图2所示,壳体1是通过将上侧部件1a和下侧部件1b嵌合起来而组装成的。如图1所示,在壳体1上设有各开关12~15的操作旋钮2~5、开关17的操作按钮7、和开关11的操作按钮6。操作旋钮2~5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设有多个。操作按钮6、7配置在壳体1上的操作旋钮2~5的前方。
在壳体1内设有基板8和各开关11~15、17的除操作部件2~7以外的结构部件(参照图2和图3)。在图2中,仅示出了开关11、12、14。在图3中,仅示出了开关11、开关13~15所具备的滑动开关20、开关12所具备的固定接点8a、8b、8c、和开关17所具备的固定接点8d、8e。
基板8被壳体1的上侧部件1a和下侧部件1b从上下夹入进行支承。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基板8安装有滑动开关20、固定接点8a、8b、8c、8d、8e和其他电子部件、导线、电路等。
如图2所示,在壳体1的下部设有具备端子9b的连接器9。连接器9的外壳9a与壳体1的下侧部件1b  一体形成。连接器9的端子9b的一端从下侧部件1b突出,另一端与基板8相连接。具体而言,如图2~图4所示,在基板8,连接器9的端子9b的另一端在空间有富余的前侧开关12、13与后侧开关14、15之间连接于基板8。
在连接器9插入有用于与车辆所具备的控制装置等连接的线缆(省略图示)。通过将线缆插入到连接器9,能够进行向开关单元100的供电以及在开关单元100与控制装置等之间的信号收发。
在开关11具有操作按钮6、操作件23、螺旋弹簧24、25、第一板簧21、第二板簧22以及推锁(push lock)机构10。操作件23贯穿插入到筒部1c内,该筒部1c设于壳体1的上侧部件1a。在操作件23的上端部安装有操作按钮6。在操作件23的凸缘部23a与筒部1c内的阶梯差部1h之间设有螺旋弹簧24。螺旋弹簧24向上方按压操作件23的凸缘部23a。
在螺旋弹簧24的下方,在操作件23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设有4个肋部23b(参照图3和图4)。肋部23b沿操作件23的轴向延伸。在筒部1c的内周面以等间隔设有4个锁定突起(图示省略)。螺旋弹簧24、操作件23、肋部23b、筒部1c和锁定突起构成推锁机构10。
在推锁机构10中,在图2和图5的(c)所示的状态下,操作件23的肋部23b从筒部1c的锁定突起脱离,操作件23和操作按钮6被螺旋弹簧24上推而处于上升位置。当对操作按钮6进行下压操作时,操作件23下降,肋部23b卡定于锁定突起,如图5的(a)所示,操作件23和操作按钮6被锁定于下降位置。当再次对操作按钮6进行下压操作时,操作件23下降,肋部23b从锁定突起脱离,如图2和图5的(c)所示,操作件23和操作按钮6被螺旋弹簧24上推而返回上升位置。
如图2~图5所示,第一板簧21、第二板簧22和螺旋弹簧25配置在基板8的与操作部件2~7所处的表侧相反的背侧。各板簧21、2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铜)形成。
在第一板簧21的一端设有第一接点21c。在第二板簧22的一端设有第二接点22c。第一接点21c与第二接点22c相对。
如图4所示,各板簧21、22的另一端在连接器9的端子9b附近连接于基板8。即,如图2~图4所示,在基板8,各板簧21、22的另一端在空间有富余的前侧开关12、13和后侧开关14、15之间连接于基板8。
如图7所示,第一板簧21被折弯加工。第一板簧21的第一接点21c形成为V字状,在该V字状的内侧具有2个倾斜面21d、21e。如图8所示,第二板簧22被折弯加工。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形成为凸状。
图6是开关11的主要部分(板簧21、22的接点21c、22c的附近)的放大图。第一板簧21的第一接点21c配置为使处于2个倾斜面21d、21e的交界位置的顶部21g朝向上方U。设于第一接点21c两侧的水平部21f通过设于壳体1的下侧部件1b的支承突起从上方被支承(图示省略)。
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以向上方U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21c的下方D。第二接点22c在与第一接点21c的倾斜面21d相对的L侧具有顶点22d,在与倾斜面21e相对的R侧具有顶点22e。
在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的附近设有被按压部22f(参照图2~图5和图8)。操作件23向下方D按压第二板簧22的被按压部22f。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25嵌入于在壳体1的下侧部件1b形成的凹部1j。螺旋弹簧25向上方U按压第二板簧22的被按压部22f。螺旋弹簧25是本发明的“按压单元”的一个例子。
如图6所示,与螺旋弹簧25和操作件23的按压方向U、D平行的、第一接点21c和第二接点22c的中心轴线J1、J2在与该按压方向U、D垂直的方向L、R错开。具体而言,第二接点22c的中心轴线J2相对于第一接点21c的中心轴线J1向R方向偏移预定量。因此,如后所述,当第一接点21c与第二接点22c接触及分离时,第二接点22c在L、R方向移位。
如图8所示,在第二板簧22设有垂直延长部22g。垂直延长部22g的板面与第二接点22c的移位方向L、R相垂直,该垂直延长部22g沿与该移位方向L、R以及螺旋弹簧25和操作件23的按压方向U、D垂直的F、B方向延伸。
在图5的(a)所示的状态下,操作按钮6和操作件23通过推锁机构10在下降位置被锁定。因此,如图6的(a)所示,操作件23向下方D按压第二板簧22的被按压部22f,第二接点22c从第一接点21c离开。此外,第一接点21c和第二接点22c的中心轴线J1、J2在与螺旋弹簧25及操作件23的按压方向D、U垂直的L、R方向错开。
从该状态起,对操作按钮6进行下压操作,从而推锁机构10的锁定被解除,此时,操作按钮6和操作件23通过螺旋弹簧24被上推,从而返回上升位置。此时,如图5的(b)所示,操作件23从第二板簧22的被按压部22f离开,操作件23对被按压部22f的按压被解除。
此外,因为螺旋弹簧25向上方U按压第二板簧22的被按压部22f,因此,首先如图6的(b)所示,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的R方向侧的顶点22e接触第一板簧21的第一接点21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1点接触状态)。之后,第二接点22c的顶点22e在第一接点21c的倾斜面21e上向L方向滑动,并且第二接点22c向与螺旋弹簧25的按压方向U垂直的L方向移位。最终,如图6的(c)所示,第二接点22c的L方向侧的顶点22d接触第一接点21c的L方向侧的倾斜面21d(2点接触状态)。由此,第二接点22c的滑动和移位停止,第一接点21c和第二接点22c的中心轴线J1、J2一致。此时,如图5的(c)所示,操作按钮6和操作件23在上升位置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接点21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与接点22c的R方向侧的顶点22e接触后滑动,由此L方向侧的倾斜面21d和顶点22d也接触。因此,即使垃圾等附着于接点21c、22c,也能够在接点21c、22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和顶点22e滑动时从该倾斜面21e和顶点22e间除去垃圾等,因此能够确保接点21c、22c间的导通。此外,只需使第二接点22c向U方向和L方向微小移位,以使接点21c、22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和顶点22e滑动从而使L方向侧的倾斜面21d和顶点22d接触即可,因此能够缩小第二板簧22的可动范围。此外,第一板簧21不移位,因此不需要考虑第一板簧21的可动范围。另外,接点21c、22c彼此从1点接触变为2点接触,因此能够使接触状态保持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接点21c和第二接点22c的中心轴线J1、J2在L、R方向错开,因此能够使接点21c、22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和顶点22e可靠地滑动预定量,从而将附着于接点21c、22c的垃圾等除去,使接点21c、22c间的导通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点21c、22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21e和顶点22e的滑动中,第二接点22c向L方向移位,因此能够使倾斜面21e和顶点22e的滑动顺畅,使L方向侧的倾斜面21d和顶点22d可靠地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二板簧22设有垂直延长部22g,因此能够使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容易在与按压方向U垂直的L、R方向移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点21c配置为顶部21g朝向上方U,第二接点22c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21c的下方。因此,利用第一接点21c的下表面的倾斜面21d、21e承受凸状的第二接点22c,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接点21c、22c彼此的接触状态。此外,能够使垃圾等难以附着在第一接点21c的倾斜面21d、21e以及上方由该倾斜面21d、21e覆盖的第二接点22c上。另外,即使垃圾等附着于接点21c、22c,也能够在接点21c、22c滑动时使垃圾等从接点21c、22c间落下。
本发明在上述以外还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螺旋弹簧25按压第二板簧22从而第二接点22c接触第一接点21c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除此以外,例如如图9所示,还可以是通过操作件23按压第一板簧31,从而第一接点31c接触第二接点32c。
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5从下方支承设于第二板簧32的第二接点32c附近的水平部32f。从如图9的(a)所示的接点31c、32c分离的状态起,操作件23向下方D按压第一板簧31的被按压部31f,由此,首先如图9的(b)所示,第一接点31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31e接触第二接点32c的R方向侧的顶点32e。之后,倾斜面31e与顶点32e滑动,且第一接点31c或第二接点32c向与按压方向D垂直的方向L、R移位。而且,最终如图9的(c)所示,第一接点31c的L方向侧的倾斜面31d与第二接点32c的L方向侧的顶点32d接触。操作件23是本发明的“按压单元”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二板簧22、32的凸状的第二接点22c、32c的上方将第一板簧21、31的第一接点21c、31c配置成顶部21g、31g朝向上方U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除此之外,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也可以将第二板簧42、52的凸状的第二接点42c、52c向下方突出地配置,并将第一板簧41、51的第一接点41c、51c以顶部41g、51g朝向下方D的方式配置在第二接点42c、52c的下方。
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5从下方支承设于第一板簧41的第一接点41c附近的水平部41f。从如图10的(a)所示的接点41c、42c分离的状态起,操作件23向下方D按压第二板簧42的被按压部42f,由此,首先如图10的(b)所示,第二接点42c的L方向侧的顶点42d接触第一接点41c的L方向侧的倾斜面41d。之后,顶点42d与倾斜面41d滑动,且第一接点41c或第二接点42c向与按压方向D垂直的方向L、R移位。而且,最终如图10的(c)所示,第二接点42c的R方向侧的顶点42e和第一接点41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41e接触。
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从如图11的(a)所示的接点51c、52c分离的状态起,操作件23通过推锁机构10被解除锁定,从而返回上升位置,此时,第一板簧51的被按压部51f就不再被操作件23向下方D按压。因此,被按压部51f通过螺旋弹簧25被向上方U按压,由此,首先如图11的(b)所示,第一接点51c的R方向侧的倾斜面51e接触第二接点52c的R方向侧的顶点52e。之后,倾斜面51e与顶点52e滑动且第一接点51c或第二接点52c向与按压方向D垂直的方向L、R移位。而且,最终如图11的(c)所示,第一接点51c的L方向侧的倾斜面51d和第二接点52c的L方向侧的顶点52d接触。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板簧22的第二接点22c向与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滑动中向与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的可以是第一接点,也可以是第二接点,还可以是两方的接点。此外,可以是设于被按压单元按压的板簧上的接点,也可以是设于未被按压的板簧上的接点。
此外,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设有凸状的第二接点22c的第二板簧22设置有垂直延长部22g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垂直延长部还可以设于具有V字状的第一接点的第一板簧。垂直延长部只要设于向与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的板簧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设于电动车窗用的开关单元100的车窗锁定开关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用作其他用途的开关中。

Claims (6)

1.一种开关,该开关具有:第一板簧,其设有第一接点;和第二板簧,其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点相对的第二接点,所述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点形成为V字状,且具有2个倾斜面,
所述第二接点形成为凸状,且在与各所述倾斜面相对的一侧具有顶点,
所述开关设有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按压所述第一板簧或所述第二板簧,
通过所述按压单元按压所述第一板簧或所述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接触,之后所述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对于所述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滑动,最终所述第一接点的另一侧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接点的另一侧的顶点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点和所述第二接点的与所述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线在与所述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错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的滑动中,所述第一接点或所述第二接点在与所述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簧或所述第二板簧设有垂直延长部,该垂直延长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接点或所述第二接点的移位方向垂直,并且该垂直延长部沿与该移位方向以及所述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所述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上方,
所述第二接点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接点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所述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下方,
所述第二接点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接点的上方。
CN2012102290940A 2011-07-06 2012-07-03 开关 Pending CN1028676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0210A JP5679924B2 (ja) 2011-07-06 2011-07-06 スイッチ
JP2011-150210 2011-07-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7660A true CN102867660A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2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90940A Pending CN102867660A (zh) 2011-07-06 2012-07-03 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8768A1 (zh)
JP (1) JP5679924B2 (zh)
CN (1) CN102867660A (zh)
DE (1) DE102012106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1662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Dongguan Zen-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Keyboard switch
EP3067909B1 (de) * 2015-03-11 2017-10-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schiebereinheit für eine schalteinhei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3177A (en) * 1960-02-10 1964-05-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lectrical contact means in wire springs
US5647478A (en) * 1994-12-20 1997-07-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contact section installed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lower case
US20020079202A1 (en) * 2000-12-07 2002-06-27 Joe Motojima Switch exhibiting non-uni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US20040163938A1 (en) * 2002-02-27 2004-08-26 Hideji Onodera Switch apparatus
CN201397790Y (zh) * 2009-04-20 2010-02-03 张敏德 一种多功能电流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92558A (en) * 1917-08-20 1921-10-04 Ohio Brass Co Electric coupling
US2606983A (en) * 1949-06-10 1952-08-12 Murray Mfg Corp Circuit interrupter contact
JPS5714920U (zh) * 1980-06-20 1982-01-26
JPS60123824U (ja) * 1984-01-26 1985-08-21 株式会社 同和製作所 接点
JPH08222064A (ja) * 1995-02-15 1996-08-30 Alps Electric Co Ltd リーフスイッチ
JP3473560B2 (ja) * 2000-07-21 2003-12-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の同軸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通信機装置
CN202076457U (zh) * 2010-12-20 2011-12-14 深圳市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的高频信号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3177A (en) * 1960-02-10 1964-05-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lectrical contact means in wire springs
US5647478A (en) * 1994-12-20 1997-07-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contact section installed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lower case
US20020079202A1 (en) * 2000-12-07 2002-06-27 Joe Motojima Switch exhibiting non-uni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US20040163938A1 (en) * 2002-02-27 2004-08-26 Hideji Onodera Switch apparatus
CN201397790Y (zh) * 2009-04-20 2010-02-03 张敏德 一种多功能电流保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08768A1 (en) 2013-01-10
JP2013016436A (ja) 2013-01-24
JP5679924B2 (ja) 2015-03-04
DE102012106095A1 (de)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742B (zh) 雨刷片
KR101402651B1 (ko) 메모리카드용 커넥터
US10594348B2 (en) Card socket, card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842450B (zh) 电动车窗开关
EP2568539B1 (en) Conductor connection tool and relay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725584B (zh) Led灯单元
CN106936103B (zh) 卡合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
CN1529273A (zh) 智能卡读卡器
CN1137321A (zh) 具有电路板定位装置的ic卡
US20090275237A1 (en) SIM Card Connector
CN103633498B (zh) 卡片连接器
US20170207591A1 (en) Card tra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tamped and formed metallic plate
CN102867660A (zh) 开关
CN104653085A (zh) 设置在窗户用框体内部的卷式防虫网加压固定装置
CN100361143C (zh) 存储卡适配器
CN101740902A (zh) 卡用连接器
CN104009335B (zh) 卡连接器
CN110071380A (zh) 堆叠式二合一卡座及电子设备
CN102187526B (zh) 端子配置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卡片型装置
CN1988089A (zh) 开关装置
CN100349329C (zh) 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CN102969609A (zh) 连接器
US20060118637A1 (en) Module header apparatus
CN201845913U (zh) 电连接器及其一对开关端子
CN20170828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