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2065A - 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62065A CN102862065A CN2012102276055A CN201210227605A CN102862065A CN 102862065 A CN102862065 A CN 102862065A CN 2012102276055 A CN2012102276055 A CN 2012102276055A CN 201210227605 A CN201210227605 A CN 201210227605A CN 102862065 A CN102862065 A CN 1028620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housing
- impeller
- support unit
- spring
- chuck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1),在进行叶轮的切削加工时,不使叶轮的形状变形而固定保持叶轮。本发明的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1)把持液力变矩器的叶轮总成(2)的叶轮套筒(3)并向轴方牵引,将弯曲成型的叶轮壳体(6)保持在加工位置,其中,具备可伸缩的支承部件(20),该支承部件(20)与叶轮壳体(6)的外面抵接,并且对叶轮壳体(6)向与弹簧夹头装置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变矩器的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的机械加工方法,是对叶片端面的飞边进行切削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759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向在叶轮壳体(叶轮)的周方设置的多个叶片之间填充填充材料并使之固化之后,使车床的夹盘夹持叶轮壳体,在该状态下,使用切削工具对叶片的端面与填充材料一起进行切削,由此将叶片端面的飞边切削掉。
但是,该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为了固定叶轮壳体而使用石膏,故而在切削之后,需要除掉填充在叶片之间的填充材料(石膏),用于除掉填充材料(石膏)的后续处理很繁琐。
于是,提出有如下装置,即,切削加工时,固定保持在使叶轮壳体的弯曲成型的外径侧的外面与制动面抵接的加工位置,在该状态下进行飞边等的切削加工。
但是,使用该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叶轮壳体以较强的力与制动面抵接,在叶轮壳体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有时叶轮壳体由于来自制动面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变形并在该状态下进行切削加工。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即,当在切削加工后叶轮壳体从制动面离开时,作用将叶轮壳体产生的变形复原的力,加工精度会变得不准确。
于是,要求在进行叶轮壳体的切削加工时,不使叶轮壳体的形状变形,可简单地固定保持叶轮壳体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其把持形成于液力变矩器的叶轮壳体中心部的圆筒部并向轴向牵引,将所述叶轮壳体保持在加工位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伸缩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叶轮壳体的外面抵接,并且对所述叶轮壳体向与所述弹簧夹头装置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根据本发明,当叶轮壳体被向加工位置牵引时,叶轮壳体的外面与支承部件抵接。支承部件可伸缩,以便对叶轮壳体向与弹簧夹头装置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因此叶轮壳体在弹簧夹头装置的牵引力与支承部件的作用力均衡的位置,在使其外面与支承部件抵接的状态下被保持。
因此,通过以叶轮壳体的外面自支承部件受到的力比使叶轮壳体变形所需的力小的方式设定支承部件的作用力,防止叶轮壳体的变形,并且可将叶轮壳体保持在加工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的平面图;
图2(a)、(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的图;
图3(a)、(b)是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a)~(c)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的动作的图。
标记说明
1:弹簧夹头装置
2:叶轮总成
3:叶轮套筒
6:叶轮壳体
7:前端部
7a:外周缘
8:筒夹
9:筒夹外壳
10:工件支承部件(基台)
11:开口
12:凹部
13:鼓出部
14:厚壁部
14a:表面
15:嵌合凹部
16:螺栓孔
17:安装孔
18:O型圈
19:碟形弹簧
20:支承部件
21:抵接部
22:凸缘部
23:轴部
30:制动器
31:插入孔
32:弹簧支承部
33:螺栓插通孔
B: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说明弹簧夹头装置1的平面图,是说明被筒夹8把持的叶轮总成2被筒夹8牵引而配置于加工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是对安装于弹簧夹头装置上的工件支承部件10进行说明的图,(a)是从叶轮总成2侧观察到的工件支承部件10的平面图,(b)是(a)的A-A剖面图。
图3(a)是将图2(b)中的区域B放大后的放大图,(b)是(a)的A-A剖面图。
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1在对加工对象即叶轮总成2(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之前,为了防止叶轮总成2在切削时旋转而固定保持叶轮总成2。
弹簧夹头装置1利用筒夹8把持处于叶轮总成2中央的叶轮套筒3并将其牵引到叶轮壳体6与工件支承部件10的支承部件20抵接的位置,在该位置保持叶轮总成2使其不转动,由此可进行叶轮总成2的外周(外周缘7a)的切削加工。
液力变矩器的叶轮总成2将安装有叶片5的叶轮壳体6的内周侧焊接在从圆筒状的叶轮套筒3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4的外周而构成。
叶轮壳体6具有弯曲形状,以从与凸缘部4的连接部即内周侧到外周侧的规定范围向与叶片5相反的方向(叶轮总成2的牵引方向)鼓出的方式成型而成。
叶轮壳体6外周侧的前端部7沿着中心轴X向叶轮壳体6的鼓出方向的相反侧延伸,沿着该中心轴X延伸的前端部7的外周缘7a成为与变矩器盖(未图示)的凹嵌嵌合的嵌合部。
因此,叶轮壳体6的外周缘7a需要高精度地加工,以从轴向看,位于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直径R1的假想圆上,弹簧夹头装置1用于在切削加工该外周缘7a之前,不使叶轮壳体6变形而固定保持叶轮总成2。
弹簧夹头装置1的筒夹外壳9以包围筒夹8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在与叶轮总成2相对的面9a上安装有从轴向看呈圆形的工件支承部件10。
在工件支承部件10的中央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工件支承部件10的开口11,在工件支承部件10的与弹簧夹头装置1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开口11的凹部12。
在凹部12嵌合有筒夹外壳9的前端侧的嵌合部91。在从轴向看呈环状的嵌合部91,从工件支承部件10侧插入筒夹8,在中心轴X的轴向,筒夹8可相对于筒夹外壳9相对移动。
嵌合部91的内周面91a是随着远离工件支承部件10而缩径的偏斜面,筒夹8的把持部81的外周面81a也是随着远离工件支承部件10而缩径的偏斜面。
因此,向远离工件支承部件10的方向(图中下方)牵引筒夹8时,筒夹8一边将把持部81的中央开口82的内径Da缩小一边移动。
在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筒夹8的轴向移动,在筒夹8的前端面81b与工件支承部件10的凹部12的底面12a之间确保间隙CL。
在此,就筒夹8的把持部81的前端面81b而言,其轴线X侧的中央部向工件支承部件10侧鼓出。因此,为了避免与筒夹8的相干扰,工件支承部件10的轴线X侧的中央部也向远离筒夹8的方向鼓出。
工件支承部件10中,凹部12的包围开口11的规定范围成为向弹簧夹头装置1的相反侧鼓出的鼓出部13,该鼓出部13的与工件对向的面13a比工件支承部件10的外径侧表面14a更向工件侧突出。
在筒夹8中,把持部81的中央开口82的内径Da比工件支承部件10的开口11的内径Db小,从轴向观察工件支承部件10时,筒夹8(把持部81)的内径侧在开口11内露出。
在实施方式中,可从工件支承部件10侧在把持部81的中央开口82内存取,在由弹簧夹头装置1保持叶轮总成2时,将叶轮总成2的叶轮套筒3从工件支承部件10侧插入中央开口部8a内。
工件支承部件10的外径侧成为遍及绕中心轴X的周方的整周以厚壁形成的厚壁部14,在该厚壁部14的与筒夹外壳9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从轴向看呈环状的嵌合凹部15。
如图2(b)所示,在嵌合凹部15的底部15a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厚壁部14的螺栓孔16、和安装孔17。
螺栓孔16沿着平行于中心轴X的轴线X2设置,在靠近弹簧夹头装置1(筒夹外壳9)的方向上两级缩径。
在工件支承部件10中,螺栓孔16在绕中心轴X的周向,以120度间隔共计在三个部位设置(参照图2(a)),工件支承部件10利用插通螺栓孔16的带六角孔螺栓B固定于弹簧夹头装置1的筒夹外壳9上。
如图3(a)所示,安装孔17沿着平行于中心轴X的轴线X1设置,在远离弹簧夹头装置1(筒夹外壳9)的方向上两阶缩径。
该安装孔17在绕中心轴X的周向,以大致90度间隔共计在四个部位设置(参照图2(a)),在各安装孔17中,从弹簧夹头装置1(筒夹外壳9)插入支承部件20。
如图3(a)所示,支承部件20从前端侧起依次具备:圆柱形状的抵接部21、从抵接部21的底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2、与抵接部21同轴设置的轴部23,并且将这些部件一体形成。
轴部23以比抵接部21小的直径形成,在该轴部23,外插安装有碟形弹簧19。碟形弹簧19在轴部23的轴向设有多个,这些碟形弹簧19利用内插安装于嵌合凹部15的制动器30来阻止其从轴部23的脱落。
回到安装孔17的说明,安装孔17的前端侧(叶轮壳体6侧)的小径部171具有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部21的外径大致匹配的内径。
在该小径部171的内周面,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形成有凹槽171a。该凹槽171a遍及小径部171的内周面整周而形成,嵌合安装有O型圈18。
O型圈18具有遍及整周压接支承部件20的抵接部21的外周的内径,阻止在切削加工叶轮壳体6时使用的润滑水通过安装孔17的小径部171与抵接部21的间隙进入轴部23侧(碟形弹簧19侧)。
与小径部171邻接的大径部172具有与支承部件20的凸缘部22大致匹配的内径,被碟形弹簧19施力的支承部件20的凸缘部22抵接于小径部171与大径部172之间的台阶部173。
制动器30从轴向看具有环形状,从弹簧夹头装置1(筒夹外壳9)侧内插安装于工件支承部件10的嵌合凹部15。
在制动器30中,在与上述的安装孔1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插入支承部件20的轴部23的插入孔31,并且在与上述的螺栓孔1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插通螺栓B的螺栓插通孔33(参照图2(b))。
这些插入孔31及螺栓插通孔33沿厚度方向贯通制动器30,分别相对于轴线X1、X2平行设置。
如图3(a)及(b)所示,在制动器30与工件支承部件10相对的面上以包围插入孔31的方式设有弹簧支承部32。
弹簧支承部32形成于将制动器30的工件支承部件10侧的面的一部分切除而成为安装孔17(大径部172)的延伸上的位置。
弹簧支承部32的底面32a为与轴线X1正交的平坦面,从轴向与碟形弹簧19抵接,限制碟形弹簧19向从轴部23脱落的方向移动。
轴线X1的轴向上的弹簧支承部32的深度L1,以将外插于轴部23的碟形弹簧19的一部分收纳的深度形成。
弹簧支承部32的内径侧的内周面32b(参照图3(b))以与大径部172的内周面匹配的曲率形成,并且从径向内侧(中心轴X(参照图2)侧)支承碟形弹簧19。
从轴向看,向弹簧支承部32内开口的插入孔31具有比支承部件20的轴部23的外径D1大的内径D2,在将制动器30内插于嵌合凹部15的状态下,将支承部件20的轴部23的前端侧插入该插入孔31。
该插入孔31是为了使向图中右方移动的支承部件20的轴部23不与制动器30相干扰而阻碍支承部件20的移动而设置的。
在实施方式中,在工件支承部件10被固定于筒夹外壳9的状态下,制动器30的筒夹外壳9侧的面30a与筒夹外壳9抵接,制动器30利用筒夹外壳9防止自嵌合凹部15的脱落。
在该状态下,碟形弹簧19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总成2侧施力,支承部件20因从碟形弹簧19作用的作用力而使凸缘部22与安装孔17的台阶部173抵接,使抵接部21的前端21a侧从叶轮壳体用的弹簧夹头装置1的成为叶轮壳体6的基台的工件支承部件10的表面14a向叶轮总成2侧突出。
如图3(a)所示,在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0的突出长度L2以比弹簧夹头的牵引长度(筒夹8的牵引方向的移动长度)更长的方式设定,在牵引叶轮总成2并将其保持在加工位置时,防止叶轮壳体6的外面(顶点P1(参照图1))成为与工件支承部件10的表面14a抵接的状态。
如前所述,在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0插入的安装孔17沿绕中心轴X的周向以大致90度间隔共设有4个(参照图2(a))。
因此,在工件支承部件10的与叶轮总成2相对的面上,向叶轮总成2侧突出设有合计4个支承部件20。
在此,如图1所示,叶轮总成2的叶轮壳体6具有从与凸缘部4的连接部即内周侧到外周侧的规定范围向与叶片5相反方向鼓出的弯曲形状。
在实施方式中,该叶轮壳体6的弯曲的部分的最靠弹簧夹头装置1侧的顶点P1从轴向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部21抵接。
因此,从轴向观察弹簧夹头装置1时,如图2(a)所示,以支承部件20的中心轴X1位于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半径r的假想圆lm1上的方式设定安装孔17(支承部件20)的位置。
另外,该半径r根据被弹簧夹头装置1保持的叶轮总成2的外径来设定,适当设定为叶轮壳体6的弯曲的部分的最靠弹簧夹头装置1侧的顶点P1与支承部件20抵接的半径。
对该构成的弹簧夹头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弹簧夹头装置1的动作的图,(a)是说明开始向弹簧夹头装置1侧牵引由筒夹8把持的叶轮总成2的时刻的剖面图,(b)是说明将叶轮总成2牵引到与工件支承部件10(支承部件20)抵接的位置并将叶轮总成2配置于加工位置的状态的图,(c)是放大了(b)的区域A的放大图。
在将叶轮总成2的叶轮套筒3插入筒夹8的中央开口82后,向远离工件支承部件10的方向M1(牵引方向)牵引筒夹8时,筒夹8一边使把持部81向M2方向移动(一边将把持部81的中央开口82的内径Da(参照图1)缩小)一边向M1方向移动。
于是,筒夹8逐渐增强由把持部81产生的叶轮套筒3的把持力,同时向工件支承部件10侧(M1方向)牵引叶轮总成2。
该情况下,作用在叶轮总成2的牵引力F随着筒夹8产生的叶轮套筒3的把持力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叶轮套筒以Fmax的牵引力被牵引。
将叶轮总成2向工件支承部件10侧牵引而使叶轮壳体6的顶点P1与从工件支承部件10向叶轮壳体6侧突出的支承部件20抵接时,在该时刻,叶轮壳体6以Fmax的力被向支承部件20侧施力。
在此,支承部件20利用碟形弹簧19向与叶轮总成2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将弹簧常数设为k、将弹簧挠曲量设为δ时,碟形弹簧19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作用的力(作用力)Fp为Fp=kδ。
该作用力Fp成为与对叶轮壳体6向支承部件20侧作用的力Fmax相反的反作用力。
在实施方式中,在弹簧夹头装置1设有多个支承部件20,将该支承部件20的数量设为n时,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作用的作用力(Fp_tota1)成为Fp_tota1=Fp1+Fp2+…+Fpn。
因此,当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Fmax)大于碟形弹簧19产生的作用力的合力(Fp tota1)时,叶轮总成2一边使碟形弹簧19压缩一边与支承部件20一同向牵引方向(M1方向)移动。
当支承部件20向牵引方向(M1方向)移动时,碟形弹簧19向轴向压缩,弹簧的挠曲量δ增大。这样一来,碟形弹簧19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力Fp增大,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1也增大。
因此,向牵引方向(M1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20在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Frnax)和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1)均衡的位置停止向牵引方向(M1方向)的移动,叶轮总成2被保持在该均衡的位置(参照图4(b))。
此时,叶轮壳体6从所有支承部件20受到的反作用力F成为F=Fmax-Fp_tota1(Fp_tota1=Fp1+Fp2+…+Fpn)。
在此,使叶轮壳体6变形所需的力设为f、在成为加工基准面的叶轮壳体6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点P1产生面的歪斜所需的力设为a、弹簧的挠曲最大值设为δmax时,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满足上述公式(1)的必要条件而设定弹簧常数:k、支承部件20从碟形弹簧19受到的作用力Fp、支承部件20的数量n。
由此,叶轮总成2(叶轮壳体6)不会产生歪斜或变形,在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Fmax)与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l)均衡的位置保持叶轮总成2(将叶轮总成2保持于加工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直到弹簧的挠曲量成为最大(δmax)之前,至少设定为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Fmax)与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1)均衡。
即使弹簧的挠曲量成为最大,当牵引的力(Fmax)与作用力(Fp_tota1)不均衡时,支承部件20也会向牵引方向(M1方向)移动,直到成为将碟形弹簧19完全压缩的状态的位置。因为在该情况下,从作用点P2作用在支承部件20的作用力消失,缓和牵引的力(Fmax)的反作用力Fp就不发挥作用。于是,在叶轮壳体6的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点P1,牵引的力(Fmax)直接作为反作用力而作用在叶轮壳体6上,叶轮壳体6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头装置1把持液力变矩器的叶轮总成2的叶轮套筒3并将其向轴向牵引,将叶轮壳体6保持在加工位置,其中,设置支承部件20,该支承部件20与以向牵引方向侧鼓出的方式弯曲成型的叶轮壳体6的外面(叶轮壳体6的弯曲的部分的最靠弹簧夹头装置1侧的顶点P1)抵接,并且对叶轮壳体6向与弹簧夹头装置1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另外,通过对支承部件20向与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的碟形弹簧19(施力部件),支承部件20可沿牵引方向进退移动(伸缩)。
通过如此构成,将叶轮总成2向加工位置牵引时,弯曲成型的叶轮壳体6与支承部件20抵接。支承部件20因碟形弹簧19的作用力而被向与叶轮总成2的牵引方向相反方向施力,向牵引方向侧一直移动到从叶轮壳体6作用的牵引力(Fmax)与碟形弹簧19对支承部件20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l)均衡的位置。
由此,在该均衡的位置,叶轮总成2被保持在使叶轮壳体6与支承部件20抵接的状态。
因此,通过以叶轮壳体6从支承部件20受到的反作用力比使支承部件20变形所需的力小的方式设定碟形弹簧19的作用力,防止叶轮壳体6的变形并且可将叶轮壳体6保持在加工位置。
由此,在对叶轮总成2的外周(外周缘7a)进行切削加工后,即使松开叶轮总成2的筒夹8的把持,由于把持时叶轮壳体6未变形,因此在加工后,叶轮总成2的外周(外周缘7a)的位置精度也不会不准确。
另外,为了由弹簧夹头装置不变形地固定支承叶轮壳体,只要设置支承部件即可,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位置固定。
特别是在叶轮总成2中,将叶轮壳体6的内径侧与叶轮套筒3的凸缘部4焊接,在用现有装置固定保持叶轮总成2的情况下,受到焊接部分的影响,每个叶轮总成2产生不同方向的歪斜。因此,考虑到固定保持叶轮总成2时的歪斜,难以进行切削加工。
在使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情况下,将叶轮总成2保持在加工位置后,由于在叶轮总成2(叶轮壳体62)不产生歪斜,因此可适当地防止加工精度受到焊接部分的影响。
另外,支承部件20比叶轮壳体用的弹簧夹头装置1上的成为叶轮壳体6的基台的工件支承部件10的表面14a更向上述叶轮壳体的外面侧突出,并且突出长度L2(参照图3(a))设定为比弹簧夹头的牵引长度长。
通过如此构成,在牵引叶轮总成2并将其保持在加工位置后,可防止叶轮壳体6的外面成为与弹簧夹头装置的基台即工件支承部件10的表面14a抵接的状态。当叶轮壳体6的外面成为与表面14a抵接的状态时,缓和牵引的力(Fmax)的反作用力Fp不发挥作用,在叶轮壳体6的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点P1,牵引的力(Fmax)直接作为反作用力而作用在叶轮壳体6上,叶轮壳体6会发生变形,但由于可防止形成该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叶轮壳体6的变形。
另外,由于支承部件20在绕中心轴X的周向设有多个,因此能够使叶轮壳体6从支承部件20受到的反作用力不集中于一处而使之分散。
因此,在弹簧夹头装置1中,将叶轮总成2配置在加工位置时,可适当地防止叶轮总成2(叶轮壳体6)受到自支承部件20作用的反作用力而变形。
另外,以使叶轮壳体6变形所需的力f、在成为加工基准面的叶轮壳体6的与支承部件20的抵接点P1产生面的歪斜所需的力a、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的最大值Fmax、弹簧挠曲的最大值δmax满足下述公式(1)的必要条件的方式,设定支承部件20的数量n、碟形弹簧19的弹簧常数k、支承部件20受到碟形弹簧的作用力Fp。
通过如此构成,在叶轮总成2(叶轮壳体6)不会产生歪斜或变形,可将叶轮总成2保持在牵引叶轮总成2的力(Fmax)与对支承部件20向叶轮壳体6侧施加的作用力(Fp_total)均衡的位置,因此,在加工后,叶轮总成2的外周(外周缘7a)的位置精度不会不准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支承部件20施力的施力部件为碟形弹簧的情况进行了示例,但也可采用螺旋弹簧那样现有公知的弹簧或其它弹性部件等,只要是能够对支承部件20施力的部件即可。
另外,关于具有弹簧支承部32的制动器30,也可以准备多个弹簧支承部32的轴向深度L1(参照图3)不同的制动器,根据外插于支承部件20的轴部23的碟形弹簧的数量来变更内插于嵌合凹部15的制动器。
这样,通过根据需要的作用力来决定外插于轴部23的碟形弹簧19的件数,采用与决定的碟形弹簧的件数对应的制动器30,能够根据叶轮壳体的刚性适当调整从支持部件20作用的反作用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弹簧夹头装置1保持的加工对象即工件为叶轮总成2的情况进行了示例,但本发明的弹簧夹头装置1的加工对象不限定于叶轮总成2。
例如也可以是液力变矩器中叶轮总成2进行凹嵌嵌合的变矩器盖。另外,只要是从筒夹8把持的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径侧是通过板状部件的成型而弯曲成型的工件、且要求尺寸精度的工件,多种工件都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弹簧夹头装置1的加工对象。
Claims (3)
1.一种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其把持形成于液力变矩器的叶轮壳体中心部的圆筒部并将其向轴向牵引,将所述叶轮壳体保持在加工位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伸缩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叶轮壳体的外面抵接,并且对所述叶轮壳体向与所述弹簧夹头装置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比所述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的基台更向所述叶轮壳体的外面侧突出,并且其突出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弹簧夹头的牵引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在绕中心轴的周向上设有多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8584 | 2011-07-04 | ||
JP2011148584A JP5583084B2 (ja) | 2011-07-04 | 2011-07-04 | インペラシェル用コレットチャッ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62065A true CN102862065A (zh) | 2013-01-09 |
CN102862065B CN102862065B (zh) | 2015-06-17 |
Family
ID=47441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27605.5A Active CN102862065B (zh) | 2011-07-04 | 2012-07-02 | 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83084B2 (zh) |
CN (1) | CN10286206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06818A (zh) * | 2022-07-27 | 2022-09-27 |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盘用浮动工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4602A (zh) * | 2015-04-05 | 2015-07-08 | 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下线检测的变速箱液力变矩器轴向自动装夹装置 |
CN105945607B (zh) * | 2016-06-30 | 2018-02-09 | 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电动汽车减速器右壳体用加工工装 |
CN110976934B (zh) * | 2019-12-24 | 2021-02-05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装夹装置 |
CN118060990B (zh) * | 2024-04-15 | 2024-07-26 |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子加工工装夹具、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7906A (ja) * | 1983-12-12 | 1985-07-08 | Terasaka Tetsukazu | パワ−チヤツク |
JPH06262411A (ja) * | 1993-03-08 | 1994-09-20 | Howa Mach Ltd | フィンガーチャック |
JPH07256505A (ja) * | 1994-02-02 | 1995-10-09 | Teikoku Chuck Kk | 旋盤用フレキシブルパワーチャック |
CN1829580A (zh) * | 2003-07-28 | 2006-09-06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用于支承可转动构件的固定装置和定位装置 |
JP2006266431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Aisin Aw Industries Co Ltd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スリーブ及びスリーブの圧接方法 |
US20090083957A1 (en) * | 2005-01-26 | 2009-04-0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Impeller weld restraining fixture |
-
2011
- 2011-07-04 JP JP2011148584A patent/JP55830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02 CN CN201210227605.5A patent/CN1028620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7906A (ja) * | 1983-12-12 | 1985-07-08 | Terasaka Tetsukazu | パワ−チヤツク |
JPH06262411A (ja) * | 1993-03-08 | 1994-09-20 | Howa Mach Ltd | フィンガーチャック |
JPH07256505A (ja) * | 1994-02-02 | 1995-10-09 | Teikoku Chuck Kk | 旋盤用フレキシブルパワーチャック |
CN1829580A (zh) * | 2003-07-28 | 2006-09-06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用于支承可转动构件的固定装置和定位装置 |
US20090083957A1 (en) * | 2005-01-26 | 2009-04-0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Impeller weld restraining fixture |
JP2006266431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Aisin Aw Industries Co Ltd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スリーブ及びスリーブの圧接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06818A (zh) * | 2022-07-27 | 2022-09-27 |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盘用浮动工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62065B (zh) | 2015-06-17 |
JP5583084B2 (ja) | 2014-09-03 |
JP2013013972A (ja) | 2013-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62065A (zh) | 叶轮壳体用弹簧夹头装置 | |
TWI483806B (zh) | Fixture device | |
CN202804677U (zh) | 轮毂机加工可调式径向定位环 | |
JP2008073842A (ja) | 工作機械の工具を回転駆動するためのモータスピンドル | |
EP3139051B1 (en) | Assembly method for cross shaft type universal joint | |
CN103753323A (zh) | 自动自定心夹具 | |
CN106604797A (zh) | 夹紧结构 | |
CN109129008A (zh) | 旋转台装置 | |
US9033768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ing shafts | |
US9987692B2 (en) | Centering device | |
EP3287233A1 (en) | Clamp device of indexing apparatus | |
CN111683775B (zh) | 液压膨胀式卡盘及其使用 | |
CN103228384A (zh) | 机床中的加工对象物的固定装置及具备该固定装置的机床 | |
CN110289742B (zh) | 一种低振动电机端盖制造方法 | |
KR101536180B1 (ko) | 샤프트 복합가공기 | |
JP5378748B2 (ja) | 中ぐり加工工具および中ぐり加工方法 | |
JP5522541B2 (ja) | 回転加工装置 | |
JP2010179365A (ja) | 管材のつば出し成形加工機の座屈防止構造 | |
KR101168527B1 (ko) | 주축의 강성 측정장치 | |
JP5856420B2 (ja) | ホーニング加工用装置 | |
CN201739326U (zh) | 汽车转向器输入轴 | |
EP2620252A1 (en) | Turntable for supporting parts and/or tool holder units for machine tools | |
KR101450361B1 (ko) | 작업기계 | |
CN110524289A (zh) | 一种机床主轴用特殊装夹夹具 | |
CN210360873U (zh) | 用于转子零件的磨床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