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3481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3481B
CN102853481B CN201210201576.5A CN201210201576A CN102853481B CN 102853481 B CN102853481 B CN 102853481B CN 201210201576 A CN201210201576 A CN 201210201576A CN 102853481 B CN102853481 B CN 102853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scharge cell
air
air conditioner
suction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15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3481A (zh
Inventor
上原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3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3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3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34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空调机具有放电单元(201)。放电单元(201)是具有存在电位差的正、负两个电极(231、232)和壳体(210)并在电极(231、232)之间放电的单元。壳体(210)具有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第一部(211)对正极(231)进行保持。第二部(212)对负极(232)进行保持。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彼此通过铰链机构(213)连接。正极(231)突出至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铰链机构(213)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与负极(232)隔开适于放电的距离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利用具有放电功能的空调机。放电功能在具有电位差的正负两个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并通过该放电来发挥如下功能:使在空气中漂浮的比较小的灰尘带电,或生成具有杀菌效果的称为活性物种(日文:活性種)的强氧化物,或是生成用于排出至空气中的负离子。
产生放电的部分是容易附着在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并容易变脏的部分,因而需要定期清扫。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63-63129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装设有可装拆的电离部的空调机。该电离部的壳体通过打开被铰链连接的盖,就可对电离部的内部进行清扫。此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79140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通过打开利用铰链与壳体连接的盖并将电极单元从主体取下,就可进行清扫的空调机。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中,电离部缺乏紧凑性,此外,无法将相对的两个电极分离,因而存在不易清除电极周围的污物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空调机中,若不将作为负极的电极单元与安装有作为正极的放电电极的盖分别分解,就无法从空调机中取下,因此,存在强迫利用者掌握难度较高的分解及组装作业这样的问题。因此,现在急切希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63-63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79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包括放电单元。放电单元是具有存在电位差的正、负两个电极和壳体并在电极之间放电的单元。壳体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对正极进行保持。第二部对负极进行保持。第一部和第二部彼此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正极突出至第二部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铰链机构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与负极隔开适于放电的距离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放电单元的壳体被分为对正极进行保持的第一部和对负极进行保持的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铰链机构连接。藉此,能使对放电单元的清扫容易进行。此外,正极突出至第二部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铰链机构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与负极隔开适于放电的距离的位置上。藉此,能将放电单元的电极收纳在紧凑的壳体内。因此,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一方面的空调机的基础上,正极是电离线。负极是电极板。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放电单元的壳体的第一部对作为正极的电离线进行保持,第二部对作为负极的电极板进行保持。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铰链机构连接。因此,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对电离线及电极板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的基础上,电离线构成为U字形。电极板构成为形成三个相对的壁即右壁、中壁及左壁。在铰链机构关闭的状态下,电离线包围中壁,且位于右壁与左壁之间的位置。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在铰链机构关闭的状态下,构成为U字形的电离线构成为位于形成三个相对的壁的电极板的右壁与中壁之间以及中壁与左壁之间的位置上。藉此,能在尽可能不减少产生放电的区域的情况下将电极收纳在紧凑的壳体内。因此,能在尽可能不减少电极的放电产生区域的情况下使放电单元紧凑化。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三方面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右壁及左壁没有从第二部所形成的空间突出。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机中,由于放电单元的壳体的第二部所保持的电极板的右壁及左壁没有从第二部所形成的空间突出,因此即便关闭铰链机构,电极板也不会与第一部抵接。藉此,能将放电单元的电极收纳在紧凑的壳体内。因此,能使放电单元紧凑化。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对电离线及电极板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的空调机。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能在尽可能不减少电极的放电产生区域的情况下使放电单元紧凑化。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机中,能使放电单元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主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送风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图。
图5是放电单元的外观图。
图6是放电单元的壳体展开图。
图7是图6的放电单元的Ⅶ-Ⅶ剖视图。
图8是图5的放电单元的Ⅷ-Ⅷ剖视图。
图9是触点单元的主视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空气净化器(空调机)
200放电单元
210壳体
211壳体第一部(第一部)
212壳体第二部(第二部)
213铰链
231电离线(正电极)
232电极板(负电极)
232a右壁
232b中壁
232c左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均为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限定。
(1)空调机的示意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是空气净化器100。空气净化器100由主体100a和覆盖该主体100a的多个壳体构件构成。在主体100a中收纳有后述放电单元200、过滤部310、加湿部320、西洛克风扇350及流光放电单元340等。
(1-1)外观
图1是上述空气净化器100的在从正面透视情况下的外观主视立体图。空气净化器100的正面被壳体构件之一的合成树脂制的前面板102覆盖。在正面的下方存在没有被前面板102覆盖的部分,在该部分设有下吸入口113。图2是空气净化器100的在侧视情况下的外观侧视图。在图2中,空气净化器100侧面的一部分被壳体构件之一的合成树脂制的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覆盖。在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上,取入空气的第一侧方吸入口111以沿纵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一侧方吸入口111的纵向尺寸比横向尺寸大。此外,虽未图示,但空气净化器100的相反一侧的侧面的一部分也同样地被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覆盖。在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的与第一侧方吸入口111相对的位置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以沿纵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侧方吸入口112的纵向、横向的尺寸与第一侧方吸入口111的尺寸相同。以下,在表示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的时候,仅称为侧方吸入口110,在表示侧方吸入口110及下吸入口113全部的时候,仅称为吸入口。
可将被吸入空气净化器100内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114如图1及图4所示设置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上表面。
另外,下吸入口113也可以形成在前面板102上,此外,前面板102和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也可以是一体化的一个壳体构件。
(1-2)空气流动
图3是用于说明空气净化器100中灰尘的除去及分解的示意情况的示意图。在图3中,利用西洛克风扇350产生从吸入口至吹出口114的空气流动501。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过滤部310除去灰尘及气味成分等,从而从西洛克风扇350吹出清洁的空气。
(2)详细结构
(2-1)放电单元
图4是将前面板102等壳体构件的一部分从空气净化器100取下后的分解图。如图4所示,放电单元200呈纵向比横向长的筒状形状,并且在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近旁以沿着各个侧方吸入口110立起的状态,能装拆地各设置一个放电单元200。放电单元200的纵向尺寸比侧方吸入口110的纵向尺寸大,放电单元200的横向尺寸比侧方吸入口110的横向尺寸大,放电单元200与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以在其间尽可能不形成间隙的方式接触,因此,构成为使从侧方吸入口110吸入的空气全部经过放电单元200。放电单元200使在所吸入的空气中漂浮的比较小的灰尘带电。
以下,上或上端是指放电单元200处于纵向安装于空气净化器100的状态时的上或上端,下或下端是指上述放电单元200处于纵向安装于空气净化器100的状态时的下或下端。此外,将配置在第一侧方吸入口111近旁的放电单元200设为第一放电单元201,将配置在第二侧方吸入口112近旁的放电单元200设为第二放电单元202。由于第一放电单元201和第二放电单元20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第一放电单元201进行说明,而省略对第二放电单元202的说明。
<放电部>
参照图5~图8对第一放电单元201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上是指第一放电单元201处于安装于空气净化器100的状态时的上,下是指处于安装状态时的下。
图5是第一放电单元201的外观图。第一放电单元201具有呈纵向较长的筒状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10。如图6所示,壳体210在纵向上分为壳体第一部211及壳体第二部212两部分,壳体第一部211与壳体第二部212通过铰链213连接。
壳体第一部211对正、负两个电极中的正极即钨制的电离线231进行保持。负极被壳体第二部212保持。负极是不锈钢金属制的板状电极(电极板232)。
图7是处于打开铰链213状态下的第一放电单元201的剖视图。壳体第一部211纵向较长,且横截面呈近似于半圆的形状。在此,将上述近似半圆形状的凹弯曲面作为壳体第一部211的内侧,将上述近似半圆形状的凸弯曲面作为壳体第一部211的外侧。此外,将从外侧观察时的左右作为壳体第一部211的左右。在壳体第一部211下端近旁的内侧设有桥217。如图7所示,桥217是从壳体第一部211所形成的空间朝外突出的构件,在其前端附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嵌合电离线231的凹陷。在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安装有电离线231的一端。电离线231从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延伸至下端近旁的上述桥217。电离线231与桥217前端附近两侧的凹陷嵌合,绕该前端半圈,而朝向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折返。电离线231延伸至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回到壳体第一部211上端的电离线231的端部安装在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即,电离线231设置成U字形。
壳体第二部212纵向较长,且如图7所示横截面呈凹形形状。在此,将上述凹形形状的凹面作为壳体第二部212的内侧,将与上述凹形形状的凹面相反一侧的面作为壳体第二部212的外侧。此外,将从外侧观察时的左右作为壳体第二部212的左右。在壳体第二部212的内侧安装有作为负极的电极板232。电极板232成形为形成在壳体第二部212的长度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相对的壁。在此,为便于说明,将上述三个壁中的位于中间的壁作为中壁232b,将位于该中壁232b左右的壁分别作为左壁232c、右壁232a。左壁232c和右壁232a收纳在壳体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内。另一方面,中壁232b从上述空间朝外伸出几毫米左右。另外,如图6所示,在壳体第二部212的下端设有排水孔218,从而使水不会积存在壳体内。
如图6所示,铰链213将壳体第一部211的左侧与壳体第二部212的右侧连在一起。在此,右或左是在从壳体第一部及壳体第二部的外侧观察时的右或左(下同)。一旦关闭将壳体第一部211与壳体第二部212连接的铰链213,则如图8所示会使壳体第一部211的边缘与壳体第二部212的边缘接触。在铰链213被关闭的状态下,电离线231位于由壳体第二部212形成的空间内,并以U字形将中壁232b包围。此外,上述U字形的电离线231处于被左壁232c及右壁232a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即,电离线231位于左壁232c与中壁232b之间及中壁232b与右壁232a之间,电离线231在与各个壁并排的状态下,位于与上述壁之间保持适于放电的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一旦对电离线231施加高电压,则会在这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在电离线231与电极板232相对的部位处,在这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一种电晕放电。将发生上述放电的部位称为放电部。
在覆盖放电部的部分(方格部200a)中,壳体第一部211及壳体第二部212形成为方格状。此外,壳体第一部211的上述方格部200a的外侧被未图示的预滤器覆盖。被吸入的空气从上述方格部200a进入壳体210内,并经过放电部。所经过的空气中的灰尘因放电而带电。
<把持部>
壳体第一部211及壳体第二部212中的位于方格部200a上方的部分称为把持部200b。在把持部200b中,壳体第一部211及壳体第二部212并非呈方格状,壳体第一部211稍微凹下,从而容易用手抓住。即,壳体第一部211在把持部200b处的呈半圆形的横截面的半径比上述方格部200a的半径小。在从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的外侧观察时,把持部200b位于与侧方吸入口形成构件103的后方重叠的位置,从而不与从第一侧方吸入口111流入的空气直接接触。因此,在把持部200b上,灰尘不易附着,也不易变脏。因此,利用者通过抓住把持部200b就能在不弄脏手的情况下装拆第一放电单元201。
<触点部>
接着,参照图6对由电离线231及电极板232构成的电极与具有高压电源的电路的触点进行说明。
横截面呈近似T字形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触点构件(以下称为第一触点构件214)从壳体第一部211的上端突出。第一触点构件214连接在壳体第一部211上端的纵向中心线的右边。第一触点构件214由主体214a和凸缘部216a构成。如图6所示,在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的左侧设有两个板状突出部。这两个突出部是正极的触点端子(以下称为第一触点端子233),且线束从作为正极的电离线2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上述各突出部中的任意的互不相同的一个突出部的前部。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的右侧与板状的凸缘部216a接合。凸缘部216a的平面构成为与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的平面大致呈直角。即,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与凸缘部216a接合的部分的横截面为近似T字形形状。
此外,横截面呈近似T字形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触点构件(以下称为第二触点构件215)从壳体第二部212的上端突出。第二触点构件215连接在壳体第二部212上端的纵向中心线的左边。第二触点构件215由主体215a和凸缘部216b构成。作为负极的电极板232的一部分沿着第二触点构件主体215a的右端呈板状延伸,并形成负极的触点端子(以下称为第二触点端子234)。第二触点构件主体215a的左侧与板状的凸缘部216b接合。凸缘部216b的平面构成为与第二触点构件主体215a的平面大致呈直角。即,第二触点构件主体215a与凸缘部216b接合的部分的横截面为近似T字形形状。
另外,若将连接壳体第一部211与壳体第二部212的铰链213关闭,则第一触点构件214的凸缘部216a与第二触点构件215的凸缘部216b形成为一个凸缘216。
另外,上述第一触点端子233与第二触点端子234统称为触点部。
<第二放电单元>
第二放电单元202除了以下几点之外,具有与第一放电单元201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二放电单元202中,壳体第一部211与壳体第二部212在与第一放电单元201相反一侧(壳体第一部211的右侧及壳体第二部212的左侧)通过铰链213连接。此外,连接有第一触点构件214及第二触点构件215的位置位于与第一放电单元201相反一侧(壳体第一部211的纵向中心线的左侧、壳体第二部212的纵向中心线的右侧)。第一触点端子233朝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的右侧突出。第一触点构件214及第二触点构件215的凸缘部216a、216b分别设置在第一触点构件主体214a的左侧及第二触点构件主体215a的右侧。
<放电单元的安装>
再回到图4,在空气净化器100主体的正面的上部配置有触点单元301。图9是将盖取下后的状态的触点单元301的主视立体图。在触点单元301中收纳有构成将放电单元200与高压电源连接的电路的线束。在触点单元301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共计四个纵向缝隙302。放电单元200的第一触点端子233及第二触点端子234被插入并安装在设于触点单元301前表面的各纵向缝隙302中。在上述纵向缝隙302内设有夹子状的线束端子303。若第一触点端子233及第二触点端子234被插入纵向缝隙302中,则会被该线束端子303夹住。藉此,放电单元200的电极、即电离线231及电极板232就与包括高压电源在内的电路连接。
另外,在第一触点端子233及第二触点端子234被插入设于触点单元301前表面的纵向缝隙302中、放电单元200安装于触点单元301的状态下,纵向缝隙302以及放电单元200的第一触点端子233和第二触点端子234被放电单元200的凸缘216覆盖。
(2-2)其它的构成要素
以下对空气净化器100的其它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2-2-1)过滤部
如图3所示,过滤部310由预滤器311、HEPA(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过滤器312和除臭元件313构成。首先,由预滤器311除去较大的灰尘。接着,由HEPA过滤器312进一步除去微细的灰尘。接着,经过HEPA过滤器312的空气通过含活性炭等的除臭元件313分解或吸附甲醛或气味成分等。
(2-2-2)流光放电单元
从西罗克风扇350吹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作为图3所示的支流502被送至流光放电单元(在图4及图9中安装于触点单元301的构件340)。在上述支流502经过流光放电单元340时,利用流光放电来提供活性物种。提供了活性物种的支流502变成多个分流而从排出口331吹出至预滤器311前方。
多个分流与从预滤器311吸入的室内空气合流后,到达HEPA过滤器312及除臭元件313。利用到达除臭元件313的活性物种来提高除臭效果。
流光放电单元340具有作为正极的钨制的针状电极和位于该针状电极近旁、与该电极相对的板状电极(相对电极)。通过对针状电极施加高电压,就可产生作为等离子放电的一种的流光放电。在上述放电产生时,生成氧化分解力较高的活性物种。
包括所生成的活性物种的空气流入图3所示的两个铅垂风流路构件330。空气净化器100的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如上所述是铅垂方向上较长的开口,两个铅垂风流路构件330沿着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配置。在各铅垂风流路构件330上,多个排出口331以沿着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的铅垂方向的方式形成。流入铅垂流路构件330的含有活性物种的空气被从该排出口331吹出至过滤部310的预滤器311前方。
(2-2-3)加湿部320
加湿部320包括加湿转子321及水盘322等。经过除臭元件313的空气经过加湿部320的加湿转子321。在空气经过加湿转子321时,从加湿转子321朝空气中排出水分。为了补充因排出而减少的水分,加湿转子321接收从水盘322供给来的水。将含活性物种的空气从设于铅垂通风路构件330的上述排出口331中的一个导入至水盘322。
(3)空气净化动作
参照图3,对空气净化器100进行的空气净化作用进行说明。从第一侧方吸入口111及第二侧方吸入口112吸入的空气到达放电单元200。因此,可通过设于放电单元200的壳体第一部211外侧的预滤器来从空气中除去比较大的灰尘和尘土。接着,空气经过放电单元200的放电部。此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等带正电荷。然后,空气到达过滤部310。另一方面,从下吸入口113吸入的空气到达过滤部310。
在过滤部310中,空气首先经过预滤器311。此时,由预滤器311从空气中除去比较大的灰尘或尘土。此外,通过预滤器311所含的光催化剂与儿茶素的作用,不仅能抑制附着在预滤器311的纤维上的灰尘等所含的霉菌或细菌等菌或病毒的繁殖,还能使病毒失去活性。
经过预滤器311的空气经过HEPA过滤器312。上述空气中的带电的灰尘等会被吸附于HEPA过滤器312。
经过HEPA过滤器312的空气经过除臭元件313,并在此时除臭。
此后,该空气到达加湿部320的加湿转子321。空气经过加湿转子321并被加湿。
经过过滤部310及加湿转子321而受到净化的空气被从吹出口114吹出至室内。此外,净化后的空气的一部分不会被吹出至室内,而是成为支流502导入流光放电单元340。
通过流光放电单元340中的流光放电来产生活性物种。包括活性物种的空气经过两个铅垂通风路构件330内,并从形成于各铅垂通风路构件330的多个排出口331排出至预滤器311前方。包括活性物种在内的空气与吸入空气混合而被吸入预滤器311及HEPA过滤器312。上述包括活性物种的空气可使病毒、霉菌、细菌等失去活性或灭绝。
(4)特征
(4-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正极的电离线231和作为负极的电极板232各自被壳体第一部211和壳体第二部212分别保持,壳体第一部211和壳体第二部212通过铰链213连接。藉此,可使对放电单元200的清扫容易进行。此外,电离线231突出至壳体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铰链213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与电极板232隔开适于放电的距离的位置上。藉此,能使放电单元200紧凑化。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200的空气净化器100。
(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提供一种具有紧凑且容易对电离线231及电极板232进行清扫的放电单元200的空气净化器100。
(4-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铰链213关闭的状态下,构成为U字形的电离线231位于形成三个相对的壁的电极板232的右壁232a与中壁232b之间以及中壁232b与左壁232c之间的位置上。藉此,能在尽可能不减少产生放电的区域的情况下将电极收纳在紧凑的壳体210内。因此,能在尽可能不减少电极的放电产生区域的情况下使放电单元200紧凑化。
(4-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二部212所保持的电极板232的右壁232a及左壁232c没有从壳体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突出,因此,即便关闭铰链213,电极板232也不会与壳体第一部211抵接。藉此,能将放电单元200的电极收纳在紧凑的壳体210内。因此,能使放电单元200紧凑化。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机是空气净化器100。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空调机也可以是室内空调、工业用空调等任何空调机。
(5-2)变形例1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放电单元200发挥电气集尘功能。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发挥其它功能。例如,放电单元200也可以是像流光放电单元340这样产生流光放电,来生成作为强氧化物的活性物种。此外,也可以是生成负离子。
本发明可利用在设有放电功能的空调机上。

Claims (2)

1.一种空调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单元(200),该放电单元(200)是具有存在电位差的正、负两个电极(231、232)和壳体(210)并在所述电极(231、232)之间放电的单元,
所述壳体(210)具有对所述正极(231)进行保持的第一部(211)和对所述负极(232)进行保持的第二部(212),
所述第一部(211)与所述第二部(212)彼此通过铰链机构(213)连接,
所述正极(231)突出至所述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所述铰链机构(213)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负极(232)隔开适于放电的距离的位置上,
所述正极(231)是电离线(231),
所述负极(232)是电极板(232),
所述电离线(231)构成为U字形,
所述电极板(232)构成为形成三个相对的壁即右壁(232a)、中壁(232b)及左壁(232c),
在所述铰链机构(213)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电离线(231)包围所述中壁(232b),且位于所述右壁(232a)与所述左壁(232c)之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壁(232a)及所述左壁(232c)没有从所述第二部(212)所形成的空间突出。
CN201210201576.5A 2011-06-28 2012-06-05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3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3018 2011-06-28
JP2011143018A JP5617777B2 (ja) 2011-06-28 2011-06-2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3481A CN102853481A (zh) 2013-01-02
CN102853481B true CN102853481B (zh) 2014-11-12

Family

ID=4740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15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3481B (zh) 2011-06-28 2012-06-05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17777B2 (zh)
CN (1) CN102853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4412B1 (ko) * 2018-09-19 2020-04-23 김효수 청소가 용이한 전기 집진기
CN113531870A (zh) * 2021-08-03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结构及空气调节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554A (ja) * 2001-09-19 2003-03-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762005Y (zh) * 2004-12-24 2006-03-01 佛山市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清新机
CN201337953Y (zh) * 2008-11-19 2009-11-04 曹辉 一种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9844A (ja) * 1988-04-20 1989-10-2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超音波加湿機
JPH0726763B2 (ja) * 1989-12-28 1995-03-29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H10118523A (ja) * 1996-10-23 1998-05-12 Zojirushi Corp 空気清浄機
JPH10296126A (ja) * 1997-04-23 1998-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清浄器
JP2001054562A (ja) * 1999-08-20 2001-02-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JP3472539B2 (ja) * 2000-09-08 2003-12-02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554A (ja) * 2001-09-19 2003-03-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762005Y (zh) * 2004-12-24 2006-03-01 佛山市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清新机
CN201337953Y (zh) * 2008-11-19 2009-11-04 曹辉 一种空气净化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269844A 1989.10.27 *
JP特开2002-79140A 2002.03.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0060A (ja) 2013-01-17
JP5617777B2 (ja) 2014-11-05
CN102853481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64711B2 (ja) 空気清浄機
CN100512971C (zh) 空气净化装置
JP2007021411A (ja) 電気集塵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07145329A1 (ja) 集塵装置
JP485360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853481B (zh) 空调机
JP2003071321A (ja)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送風装置
JP4451740B2 (ja)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613292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822458B (zh) 放电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JP3976611B2 (ja) イオン除去装置及びイオン除去方法
CN102853489B (zh) 空调机
JP438199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空気清浄装置
KR101342101B1 (ko) 전기 집진기
JP546417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10780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2580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167799A (ja) 空気清浄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8893869U (zh) 一种二手烟净化器
CN209696578U (zh) 一种具有降低噪声的静电除尘过滤箱
JP2004344569A (ja) 電気掃除機
JP3630875B2 (ja) 空気清浄機
JPH10296124A (ja) 空気清浄器
CN215276445U (zh) 一种光电离子静电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的烟雾净化器
CN113790502A (zh) 一种带有能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