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1430A - 光学影像镜片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影像镜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1430A
CN102841430A CN2011102941114A CN201110294111A CN102841430A CN 102841430 A CN102841430 A CN 102841430A CN 2011102941114 A CN2011102941114 A CN 2011102941114A CN 201110294111 A CN201110294111 A CN 201110294111A CN 102841430 A CN102841430 A CN 102841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refracting power
lens set
abb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41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1430B (zh
Inventor
蔡宗翰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1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1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藉由上述的透镜配置方式,可有效缩小光学影像镜片组总长度,降低其敏感度,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光学影像镜片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光学影像镜片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由于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由物例至像侧依序为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如美国专利第7,085,077号所示。但由于现今对成像品质的要求更加提高,现有习知的三片式透镜组虽拥有较短的镜组总长,但却无法满足更高阶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的要求。
此外,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揭露了一种四片式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是以二片玻璃球面镜互相粘合而成为双合透镜(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但此方法的缺点在于,其一,过多的玻璃球面镜配置使得系统自由度不足,导致系统的总长度不易缩短;其二,玻璃镜片粘合的工艺不易,容易形成制造上的困难。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可适用于高像素手机相机,且易于制造又不至使镜头总长度过长,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使第一透镜所具有正屈折力,可提供光学影像镜片组所需的部分屈折力,并通过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像侧表面为凹面,可使光学影像镜片组的主点远离成像面,以利于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促进镜头小型化,同时由于第四透镜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可以有效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并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对各透镜的色散系数范围的限制,可以具有较佳的色散系数,并使系统可有较不易产生色散的良好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使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f/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特定的范围,使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配置大小较为平衡,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光学总长度,并可同时避免高阶球差的产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使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满足特定的范围,使第二透镜的厚度以及其与第一透镜的间距有助于进一步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拾取光学镜片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影像镜片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使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f/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特定的范围,使第三透镜可以有效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降低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敏感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
0.8<V3/V4<1.3;以及
0<f/f1<1.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V2>50。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设置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一成像面,该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2.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
0.8<V3/V4<1.3;以及
0.4<T12/CT2<2.5。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2<T12/CT2<2.5。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200<V1+V2+V3+V4<25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以及
0.8<V3/V4<1.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f3<3.00。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1.00<f/f3<3.0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200<V1+V2+V3+V4<250;以及
0.50<f/f3<3.0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f/f1<1.2。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前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设置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一成像面,该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光学影像镜片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光学影像镜片组中,第一透镜所具有正屈折力,可提供光学影像镜片组所需的部分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像侧表面为凹面,可使光学影像镜片组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以促进镜头小型化。再者,第四透镜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可有效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并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其中
当V1/V2、V2/V3、V3/V4、V1+V2+V3+V4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当各透镜的色散系数符合特定限制范围,可具有较佳的色散系数,使系统可有较不易产生色散的良好效果。
当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f/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配置大小较为平衡,可有效控制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光学总长度,并可同时避免高阶球差的产生。
当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二透镜的厚度以及其与第一透镜的间距有助于进一步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
当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f/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三透镜可有效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降低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有效缩小光学影像镜片组总长度,降低其敏感度,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2(a)-图2(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4(a)-图4(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6(a)-图6(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8(a)-图8(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10(a)-图10(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12(a)-图12(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
100、200、300、400、500、6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物侧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像侧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物侧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像侧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物侧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像侧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镜
141、241、341、441、541、641:物侧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像侧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成像面
160、260、360、460、560、6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f: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Fno: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光圈值
HFOV:光学影像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1: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V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V4: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T1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CT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TTL: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ImgH: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且另外设置一影像感测元件于成像面。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提供光学影像镜片组所需的部分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则可为凸面或凹面。当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为凸面时,其可加强第一透镜屈折力的配置,以进一步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而当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时,则有利于修正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像散,进而提升其成像品质。
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可对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
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用以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降低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敏感度。第三透镜物侧表面可为凹面、像侧表面则可为凸面,其有利于修正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像散。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像侧表面为凹面,可使光学影像镜片组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以促进镜头小型化。另外,第四透镜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可有效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在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并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分别满足下列条件:0.8<V1/V2<1.3;0.8<V2/V3<1.3;0.8<V3/V4<1.3;以及V2>50。藉此,选择各透镜的适当色散系数在特定限制范围,可具有较佳的色散系数,光学影像镜片组可有较不易产生色散的良好效果。
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0<f/f1<1.2。藉此,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配置大小较为平衡,可有效控制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光学总长度,并可同时避免高阶球差的产生。
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f2|<0.5。藉此,第二透镜的屈折力有利于对第一透镜像差的修正。
光学影像镜片组设置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一成像面,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并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mgH<2.0。藉此,有利于维持拾像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并满足下列关系式:0.4<T12/CT2<2.5。藉此,第二透镜的厚度以及其与第一透镜的间距有助于进一步缩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
另外,光学影像镜片组更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1.2<T12/CT2<2.5。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200<V1+V2+V3+V4<250。藉此,可具有较佳的色散系数,有利于光学影像镜片组色散的修正。
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f3<3.00。藉此,第三透镜可有效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降低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敏感度。
另外,光学影像镜片组更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1.00<f/f3<3.00。
在上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在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系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在近轴处为凹面。
其中,各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整体光学影像镜片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可在透镜的镜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光学影像镜片组的总长度。
另外,在光学影像镜片组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a)-图2(c)所示,其中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2(a)-图2(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1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160以及成像面1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1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之物侧表面111为凸面、像侧表面1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1为凸面、像侧表面1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像侧表面1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为凸面、像侧表面1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40与成像面1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X ( Y ) = ( Y 2 / R ) / ( 1 + sqrt ( 1 - ( 1 + k ) &times; ( Y / R ) 1 ) ) + &Sigma; i ( Ai ) &times; ( Y i )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的光轴上顶点切面的相对高度;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光学影像镜片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光学影像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如下:f=3.04mm;Fno=2.60;以及HFOV=36.0度。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关系如下:V2=55.9;V1/V2=1.00;V2/V3=1.00;V3/V4=1.00;以及V1+V2+V3+V4=223.6。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如下:T12/CT2=1.81。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如下:f/f1=0.68;|f/f2|=0.15;以及f/f3=1.22。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中,设置有影像感测元件在成像面150,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5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如下:TTL/ImgH=1.69。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11
表二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21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2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4则表示各表面第1-14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都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及图4(a)-图4(c)所示,其中图3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4(a)-图4(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3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以及成像面2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2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为凸面、像侧表面2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220的物侧表面221为凸面、像侧表面2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为凹面、像侧表面2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2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为凸面、像侧表面2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240与成像面2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以及变数V1、V2、V3、V4、T12、CT2、f1、f2、f3、TTL以及ImgH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由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表三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31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四以及表五。
表四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41
表五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及图6(a)-图6(c)所示,其中图5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6(a)-图6(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5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以及成像面3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3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为凸面、像侧表面3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320的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为凹面、像侧表面3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为凸面、像侧表面3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及像侧表面3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340与成像面3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以及变数V1、V2、V3、V4、T12、CT2、f1、f2、f 3、TTL以及ImgH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由表七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表六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表七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61
表八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62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及图8(a)-图8(c)所示,其中图7是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8(a)-图8(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7可知,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以及成像面4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4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及像侧表面4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420的物侧表面421为凸面、像侧表面4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为凹面、像侧表面4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为凸面、像侧表面4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440与成像面4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以及变数V1、V2、V3、V4、T12、CT2、f1、f2、f3、TTL以及ImgH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由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表九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以及表十一。
表十
表十一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182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9及图10(a)-图10(c)所示,其中图9是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10(a)-图10(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9可知,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以及成像面5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5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为凸面、像侧表面5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520的物侧表面521为凸面、像侧表面5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为凹面、像侧表面5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540与成像面5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以及变数V1、V2、V3、V4、T12、CT2、f1、f2、f3、TTL以及ImgH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由表十三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表十二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表十三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201
表十四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1及图12(a)-图12(c)所示,其中图11是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12(a)-图12(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的曲线图。由图11可知,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以及成像面65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6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为凸面、像侧表面6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620的物侧表面621为凸面、像侧表面6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及像侧表面63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640与成像面650之间,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以及变数V1、V2、V3、V4、T12、CT2、f1、f2、f3、TTL以及ImgH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由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表十五
请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六以及表十七。
表十六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221
表十七
Figure BSA00000586159200222
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表十一、表十三、表十四、表十六以及表十七所示为本发明光学影像镜片组实施例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
0.8<V3/V4<1.3;以及
0<f/f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V2>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设置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一成像面,该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2.0。
7.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
0.8<V3/V4<1.3;以及
0.4<T12/CT2<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2<T12/CT2<2.5。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200<V1+V2+V3+V4<250。
13.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0.8<V2/V3<1.3;以及
0.8<V3/V4<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f3<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1.00<f/f3<3.00。
18.一种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并为塑胶材质,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并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8<V1/V2<1.3;
200<V1+V2+V3+V4<250;以及
0.50<f/f3<3.0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5。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f/f1<1.2。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片组设置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一成像面,该光学影像镜片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2.0。
CN201110294111.4A 2011-06-22 2011-09-26 光学影像镜片组 Active CN102841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1847A TWI422899B (zh) 2011-06-22 2011-06-22 光學影像鏡片組
TW100121847 2011-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430A true CN102841430A (zh) 2012-12-26
CN102841430B CN102841430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1180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6661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6841U (zh) 2011-06-22 2011-09-26 光学影像镜片组
CN201110294111.4A Active CN102841430B (zh) 2011-06-22 2011-09-26 光学影像镜片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6661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6841U (zh) 2011-06-22 2011-09-26 光学影像镜片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05919B2 (zh)
CN (2) CN202256841U (zh)
TW (1) TWI42289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434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显微镜镜片组
CN113031210A (zh) * 2019-12-25 2021-06-25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3671665A (zh) * 2020-05-15 2021-11-19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3759510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2899B (zh) * 2011-06-22 2014-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片組
JP2013088674A (ja) * 2011-10-19 2013-05-13 Olympus Corp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3195781A (ja) * 2012-03-21 2013-09-30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973240B2 (ja) * 2012-05-30 2016-08-23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201403118A (zh) * 2012-07-02 2014-01-16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四片式超薄成像鏡頭結構
JP5992868B2 (ja) 2012-07-31 2016-09-1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TWI451120B (zh) * 2012-11-29 2014-09-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鏡頭組
TWI472794B (zh) * 2013-01-31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移動對焦光學系統
TWI461730B (zh) * 2013-07-05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系統鏡片組
CN103499871B (zh) * 2013-09-02 2017-07-11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激光束发散角测量的超消色差光学系统
CN103913823B (zh) 2013-11-29 2017-01-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US8908291B1 (en) 2013-12-19 2014-12-09 Glory Science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CN103969807B (zh) 2013-12-30 2016-04-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9B (zh) 2013-12-30 2016-08-3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US9869847B2 (en) * 2015-10-29 2018-01-16 Apple Inc. Near-infrared imaging lens
CN106970453B (zh) * 2016-01-14 2019-05-2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US10228542B2 (en) * 2016-02-12 2019-03-12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our-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JP6268208B2 (ja) * 2016-02-24 2018-01-24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JP5939726B1 (ja) * 2016-03-25 2016-06-22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JP6434066B2 (ja) 2017-01-23 2018-12-0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DE102018111669A1 (de) * 2018-05-15 2019-11-21 Leica Camera Ag Optisches Linsensystem und Abbildungssystem
KR20200068924A (ko) * 2018-12-06 2020-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412734B (zh) * 2019-06-29 2021-09-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17161B (zh) * 2019-12-20 2021-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123487B (zh) * 2019-12-27 2021-12-21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
CN111158112B (zh) * 2020-02-24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98434B (zh) * 2020-02-24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941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US20070070525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JP2007219520A (ja) * 2006-02-15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超小型撮像光学系
CN202256841U (zh) * 2011-06-22 2012-05-3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片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5077B1 (en) 2005-10-11 2006-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lens array
US7365920B2 (en) 2005-12-28 2008-04-2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our-piece lens assembly
JP4879600B2 (ja) * 2006-02-15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071819B1 (ja) * 2007-07-03 2008-04-02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撮像レンズ
TWI361915B (en) * 2008-02-18 2012-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M347577U (en) * 2008-05-28 2008-12-2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our lenses imaging pickup system
JP5097059B2 (ja) * 2008-09-03 2012-1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304117B2 (ja) * 2008-09-05 2013-10-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JP5475978B2 (ja) * 2008-10-24 2014-04-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TWI406004B (zh) * 2009-02-19 2013-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光學透鏡組
TWI391701B (zh) * 2009-09-30 2013-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頭
TWI401467B (zh) * 2009-11-13 2013-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透鏡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941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US20070070525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JP2007219520A (ja) * 2006-02-15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超小型撮像光学系
CN202256841U (zh) * 2011-06-22 2012-05-3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片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434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显微镜镜片组
CN113031210A (zh) * 2019-12-25 2021-06-25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3671665A (zh) * 2020-05-15 2021-11-19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3671665B (zh) * 2020-05-15 2022-10-2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3759510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05919B2 (en) 2013-03-26
TWI422899B (zh) 2014-01-11
TW201300868A (zh) 2013-01-01
CN102841430B (zh) 2015-04-22
CN202256841U (zh) 2012-05-30
US20120327521A1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6841U (zh) 光学影像镜片组
CN202486401U (zh) 影像镜头
CN202177732U (zh) 影像拾取系统
CN202221491U (zh) 影像拾取光学镜组
CN202522757U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
CN202256843U (zh) 光学影像镜头
CN202256850U (zh) 影像拾取透镜组
CN202256844U (zh) 光学影像撷取透镜组
CN202256846U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组
CN202522758U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组
CN202189177U (zh) 光学影像系统
CN202256842U (zh) 拾像光学镜头组
CN202049277U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
CN202886721U (zh)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202631837U (zh) 取像光学镜片系统
CN202583581U (zh)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CN202049278U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
CN202631836U (zh) 影像撷取光学透镜组
CN202404292U (zh) 拾像透镜系统
CN102236153B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
CN202486399U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
CN102313970B (zh) 成像光学镜片组
CN102466854A (zh) 光学透镜系统
CN102269861A (zh) 摄像光学镜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