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5403A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5403A CN102835403A CN2012103616410A CN201210361641A CN102835403A CN 102835403 A CN102835403 A CN 102835403A CN 2012103616410 A CN2012103616410 A CN 2012103616410A CN 201210361641 A CN201210361641 A CN 201210361641A CN 102835403 A CN102835403 A CN 102835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 bactericide
- rhzomorph
- thiazole zinc
- zin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由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组成,所述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8-20: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由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70%。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噻唑锌和中生菌素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二者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防治农作物病害具有增效作用,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在农作物上使用广泛。但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药性产生的常见方法。具有复配增效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病害的综合治理。
杀菌剂混用,常伴有生物学作用的改变,不同杀菌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合理的混用实际上就是选择其有益的生物学变化,即增效作用,以收到单一制剂难以收到的效果,达到更好防治病害的目的。
中生菌素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效,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细菌有很好的效果。中生菌素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病原菌包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改变菌丝体形状,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中生菌素对蔬菜、水稻、果树等多种病害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如白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
高效的杀菌剂能够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而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还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农作物不受到病原菌的侵害,而且长期使用中生菌素也易产生抗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更高防治效果的杀菌组合物,以便更好地保护作物免受病原菌的侵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使得本发明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提高对蔬菜、果树、水稻等农作物病害的防效,且无交叉抗性,具有增效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由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组成,所述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8-20:1,优选为1:5-15:1,最优选为1:3-10:1。
中生菌素化学名称为1-N甙基链里定基-2-氨基L-赖氨酸-2脱氧古罗糖胺,是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农用生物源抗生素,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效,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细菌有很好的效果。中生菌素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病原菌包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改变菌丝体形状,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中生菌素对蔬菜、水稻、果树等多种病害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如白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
噻唑锌为有机锌类杀菌剂,其有二个杀菌基团: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锌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锌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此外部分锌离子还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可用于防治白菜黑斑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花生叶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晚疫病、炭疽病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
不同杀菌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
本发明按照菌丝生长速率法法,计算共毒系数评价噻唑锌和中生菌素混用效果,结果显示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二者的混合使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此外,分别对本发明所述各类型杀菌剂以及市售20%噻唑锌SC、3%中生菌素WP进行多种病害防治试验,并且所有杀菌剂中活性成分用量一致,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防效明显比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剂的防效高,表明本发明所述杀菌剂中各活性成分无交叉抗性,防治效果具有增效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由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70%。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常规辅料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相应剂型。
其中,剂型为悬浮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悬浮剂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45%,更优选为10-40%,其他悬浮剂辅料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作为优选本发明悬浮剂辅料组分为湿润剂1%-10%、分散剂1%-10%、增稠剂0.1%-2%、水补足至100%。其中,湿润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湿润剂的混合物;分散剂可选自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胺基牛磺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三聚磷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所述增稠剂可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淀粉、有机膨润土。
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可湿性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60%,更优选为5-20%,其他可湿性粉剂辅料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作为优选本发明可湿性粉剂辅料组分为湿润剂1%-10%、分散剂1%-10%、载体补足至100%。其中,湿润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湿润剂的混合物;分散剂可选自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胺基牛磺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三聚磷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载体可选自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凹凸棒、轻质碳酸钙。
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水分散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70%,更优选为50-55%,其他水分散粒剂辅料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作为优选本发明水分散粒剂辅料组分为润湿剂1%-10%、分散剂1%-10%、崩解剂0.1%-5%、黏结剂0.1%-5%、载体补足至100%。其中,湿润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湿润剂的混合物;分散剂可选自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胺基牛磺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三聚磷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载体可选自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凹凸棒、轻质碳酸钙;崩解剂可选自尿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铵、变性淀粉、无机盐、PEG;黏结剂可选自蔗糖、可溶性淀粉、聚丙烯酸钠、糊精、黄原胶、CMC、SF-04。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噻唑锌和中生菌素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二者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防治农作物病害具有增效作用,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实施例1:5%噻唑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噻唑锌1%、中生菌素4%、十二烷基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7%、高岭土补足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即得到5%噻唑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4%噻唑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噻唑锌7%、中生菌素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NNO7%、高岭土补足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即得到14%噻唑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24%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噻唑锌20%、中生菌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羧甲基纤维素6%、尿素2%、黄原胶3%、高岭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捏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即得到24%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52%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噻唑锌50%、中生菌素2%、十二烷基萘磺酸钠2%、聚丙烯酸钠5%、硫酸铵3%、糊精2%、硅藻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捏合、造粒、干燥及筛分,52%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62%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噻唑锌60%、中生菌素2%、十二烷基硫酸钠4%、NNO 6%、尿素2%、黄原胶3%、高岭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捏合、造粒、干燥及筛分,62%噻唑锌·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9%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噻唑锌1%、中生菌素8%、AEO-32%、三聚磷酸钠6%、黄原胶1.5%、水补足100%,经充分混合研磨,即得到9%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实施例7:32%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噻唑锌30%、中生菌素2%、T-604%、聚丙烯酸钠7%、聚乙烯醇1%、水补足100%,经充分混合研磨,即得到32%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实施例8:42%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噻唑锌40%、中生菌素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木质素磺酸钠8%、海藻酸钠0.5%、水补足100%,经充分混合研磨,即得到42%噻唑锌·中生菌素悬浮剂。
实施例9:药效试验
以实施例1-8制备的噻唑锌·中生菌素药剂、市售20%噻唑锌SC、3%中生菌素WP为受试农药,施用剂量以活性成分计均为g(a.i.)/hm2,防治结果见表1。
表1药效试验(%)
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两种组分无交叉抗性,复配后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青枯病、苹果轮纹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明显高于20%噻唑锌SC、3%中生菌素WP单一活性成分的药效,具有增效作用。
实施例10:室内毒力测定
为了对噻唑锌与中生菌素复配的比例进行筛选,将以上实施例的产品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含有适量的二甲基亚砜和吐温80的灭菌水溶液作对照。取2ml药液加入到38ml热培养基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3ml,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皿接入直径0.4cm的菌饼一个。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6℃左右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3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丝生长抑制的平均值及EC50,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系数(ATI)/混剂理论毒力系数(TTI)]×100,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噻唑锌·中生菌素对苹果轮纹病病菌的配方筛选结果
表2中数据表明,噻唑锌和中生菌素混配的比例在1:8-20:1共毒系数都大于120,表明两者混配在此比例之间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组成,所述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8-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5-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唑锌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3-10:1。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农作物病害杀菌剂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病害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青枯病、苹果轮纹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6.一种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为悬浮剂,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悬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4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为可湿性粉剂,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占可湿性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6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为水分散粒剂,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水分散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1641.0A CN102835403B (zh) | 2012-09-25 | 2012-09-25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1641.0A CN102835403B (zh) | 2012-09-25 | 2012-09-25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5403A true CN102835403A (zh) | 2012-12-26 |
CN102835403B CN102835403B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736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61641.0A Active CN102835403B (zh) | 2012-09-25 | 2012-09-25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3540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4222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噻唑锌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04221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
CN104336081A (zh) * | 2013-08-09 | 2015-02-11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增产组合物 |
CN108719311A (zh) * | 2017-04-20 | 2018-11-02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CN109221178A (zh) * | 2018-10-08 | 2019-01-1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噻唑锌原药的溶解方法及应用 |
-
2012
- 2012-09-25 CN CN201210361641.0A patent/CN102835403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骆海玉等: "植物提取物及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 《作物杂志》 * |
骆海玉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菌植物筛选及杀菌剂活性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6081A (zh) * | 2013-08-09 | 2015-02-11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增产组合物 |
CN103704222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噻唑锌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04221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
CN103704222B (zh) * | 2013-12-26 | 2016-02-17 |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噻唑锌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19311A (zh) * | 2017-04-20 | 2018-11-02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CN109221178A (zh) * | 2018-10-08 | 2019-01-1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噻唑锌原药的溶解方法及应用 |
CN109221178B (zh) * | 2018-10-08 | 2021-01-26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噻唑锌原药的溶解方法及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5403B (zh) | 2014-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12579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696622B (zh) | 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835403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
CN104531574A (zh) |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及其组合物 | |
CN105660659A (zh) |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 |
CN103039491A (zh) | 一种含壳寡糖与咪鲜胺的组合物 | |
CN103039468A (zh) | 一种壳寡糖与丙森锌的植保用组合物 | |
CN107660557A (zh) |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53121B (zh) |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32373A (zh) | 一种嘧菌酯复配杀菌组合物 | |
CN102388887B (zh) | 一种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870795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653132B (zh) |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32371A (zh) | 一种杀菌复配组合物 | |
CN101642129B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01584329B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与丙森锌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3329922B (zh) |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杀菌剂和应用 | |
CN106857599A (zh) |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755761B (zh) | 基于氟喹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5104382A (zh) | 一种生物复配杀菌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 |
CN103081920B (zh) |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242242A (zh) | 包含灭菌丹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10926A (zh) | 一种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杀菌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7318865A (zh) |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613218A (zh) | 含烯酰吗啉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317306 Yangfu Sanlixi, Xianju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51100 East side of Yugang Avenue, Hangga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BAO CROP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