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483B -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483B
CN102833483B CN201210200097.1A CN201210200097A CN102833483B CN 102833483 B CN102833483 B CN 102833483B CN 201210200097 A CN201210200097 A CN 201210200097A CN 102833483 B CN102833483 B CN 102833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focusing lens
stand
optical device
driv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00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483A (zh
Inventor
荻野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控制部件,其利用调焦透镜的驱动控制来执行焦点调节,并根据摄像条件改变在停止调焦透镜之后的振动收敛等待时间。在光圈值大于预定值并且伴随着停止时的所述透镜的振动而产生的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是大范围的情况下,改变计时器中设置的等待时间,以使其小于在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是小范围的情况下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在等待经过所述计时器所计算出的时间之后,所述控制部件输出用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停止命令并结束所述调焦透镜的移动控制。

Description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具备焦点调节功能的摄像设备的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电子静态照相机、摄像机等中使用自动调焦(以下缩写为AF)。在AF控制中,照相机的控制器基于从使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等的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从专用的距离传感器读出的数据来计算调焦透镜的聚焦位置。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机来将调焦透镜移动至聚焦位置,并在移动完成之后,执行摄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紧接着调焦透镜停止之后的惯性,调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振动,因此,如果立即拍摄照片则存在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问题。因此,在等待经过一段特定的时间直到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为止,控制器才开始进行摄像。
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来处理调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振动和未对准对图像的影响。在日本特开平07-115580公开的设备中,基于光圈值来计算焦平面处的模糊量。这种焦平面处的模糊量与脉冲电动机驱动调焦透镜的单位驱动量有关。这种设备基于计算出模糊量的值来改变调焦透镜相对于聚焦峰值点的过冲量相对应的脉冲电动机的脉冲数量。
这里,调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振动本来可以收敛于不影响图像质量的范围,并且此时的收敛范围根据摄像条件而变化。然而,在传统的设备中,无论摄像条件如何,这种设备都简单地进行等待,直到振动在固定的收敛范围内为止。因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并存在妨碍快速拍摄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通过根据摄像条件来改变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等待时间,从而减少摄像期间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设备,其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光学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所述控制部件将第一情况下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第二情况下的等待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伴随着所述调焦透镜在停止时的振动所产生的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情况下的所述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光学设备,其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光学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以及姿势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光学设备的姿势,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所述控制部件将当所述姿势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状态时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当所述姿势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平行于所述重力方向的状态时的等待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由光学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设备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以及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其中,针对第一情况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小于针对第二情况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伴随着所述调焦透镜在停止时的振动所产生的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情况下的所述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由光学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设备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检测所述光学设备的姿势;以及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其中,当所述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状态时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小于当所述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平行于所述重力方向的状态时所设置的等待时间。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结合图2到图7A和7B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解释的设备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2是示例图1中所示的设备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例图2中的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例图2中的用于摄像的自动曝光控制(AE)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例图2中的用于摄像的自动调焦(AF)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例图5中将调焦透镜移动至峰值位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用来解释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时间、停止等待时间以及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B是用来解释当光圈闭合时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时间、停止等待时间以及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例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将调焦透镜移动至峰值位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例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将调焦透镜移动至峰值位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是用来解释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曝光时间C2大于预定值时,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时间、停止等待时间、曝光时间以及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B是用来解释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曝光时间C2小于预定值时,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时间、停止等待时间、曝光时间以及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的图;以及
图11是示例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将调焦透镜移动至峰值位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光学设备的各实施例进行解释。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电子静态照相机的配置的框图。调焦透镜101是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用来进行焦点调节的透镜,并且是用来将焦点对准下述的摄像元件的光学构件。注意,在图1中省略了构成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其它光学构件的图。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是调焦透镜101的驱动单元。光圈103限制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量,并由光圈驱动电动机104驱动光圈103。快门105阻挡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并由快门驱动电动机106驱动快门105。
摄像元件107将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A/D转换器108将摄像元件107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器109对A/D转换器108所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处理。缓冲存储器110临时存储由图像处理器109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CPU(中央处理单元)111是用于摄像顺序等的系统控制的控制器。程序存储器112存储由CPU 111解释并执行的程序。工作存储器113临时存储在CPU 111根据存储在程序存储器112中的程序执行处理时所需的各种数据。第一开关114(以下称为SW1)是检测自动曝光控制(以下简称为AE)和AF等的摄像准备的操作单元。第二开关(以下称为SW2)115是摄像处理命令开关,其中,在操作第一开关114之后,用户通过该第二开关115指示曝光和记录操作等的摄像处理。计时器116根据由CPU 111进行的时间设置来执行定时计算操作。记录像素数量设置单元117设置记录图像的像素数量(水平和垂直尺寸)。在图像处理器109中,将从摄像元件107读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由上述记录像素数量设置单元117设置的像素数量的数据。摄像模式选择开关118是用于用户选择和设置摄像模式的操作单元。姿势检测传感器119检测摄像设备的姿势。注意,由附图标记112到119所表示的各单元均连接至CPU 111。
接下来将解释上述摄像设备的操作。在以下解释中,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对诸如存储和识别等处理进行特别的解释,它们由CPU 111基于存储在程序存储器112中的程序来执行。另外,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对算法结果或各种处理数据的存储进行特别的解释,它们存储在工作存储器113中。
图2是解释上述摄像设备的整体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01中,CPU 111判断指示摄像准备的SW1的状态。如果SW1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204,并且如果SW1断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202。在步骤S202中,CPU 111执行EVF处理,以在摄像待机期间,在图像显示单元(未示出)上显示图像。在这种EVF处理中,在CPU 111的控制下,执行AE、AF、自动白平衡(AWB)、显示图像处理以及图像显示单元(未示出)的图像显示处理等。在步骤S203中,根据下述的过程来设置记录像素数量。
步骤S204是用于摄像的AE处理,步骤S205是用于摄像的AF处理。根据下述的过程来执行这些处理。在步骤S206中,CPU 111识别用于指示摄像处理的SW2的状态。如果SW2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207;如果SW2断开,则再次执行SW2的状态识别。在步骤S207中,CPU 111执行曝光和摄像元件107的读出,并且执行诸如图像处理器109的图像处理并记录到记录介质(未示出)等的图像处理。
图3是用来解释图2的步骤S203所示的记录像素数量设置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301中,CPU 111检测摄像模式选择开关118的状态。如果摄像模式被设置为特定模式,则处理进入步骤S304,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302。术语“特定模式”表示,例如应用于当图像附在电子邮件等中时的低记录像素数量的模式。在步骤S302中,CPU 111判断记录像素数量设置单元117是否将记录像素数量设置成了大“H”。如果设置信息是“H”,则处理进入步骤S303,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304。由用户使用例如操作装置(未示出)的输入来执行记录像素数量设置单元117对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在步骤S303中,执行将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作为“H”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处理。在步骤S304中,执行将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作为“L”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处理。
图4是用来解释图2中的步骤204所示的用于摄像的AE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401中,执行摄像元件107的曝光,在步骤S402中,CPU 111执行从摄像元件107中读出图像数据的处理。在步骤S403中,CPU 111基于在步骤S402中读出的图像数据来计算被摄体的亮度。在步骤S404中,CPU 111根据在步骤S403中计算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来确定光圈103的光圈值,并通过使用光圈驱动电动机104来控制光圈103以获得该光圈值。在步骤S405中,在步骤S404中确定的用于光圈值的数据被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骤S406中,CPU 111根据在步骤S403中计算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来设置与曝光时间相对应的快门速度。在步骤S407中,在步骤S406中设置的用于快门速度的数据被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骤S408中,CPU 111根据在步骤S403中计算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执行增益设置。具体地,设置用于使图像数据的亮度等级为预定倍数的增益。然后,执行返回处理。
图5是用来解释图2中的步骤S205所示的用于摄像的AF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术语“扫描”表示从S501到S505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501中,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根据来自CPU 111的驱动信号将调焦透镜101朝向扫描开始位置移动。这里,扫描开始位置是可调焦范围在无限远侧的端部位置。在步骤S502中,在摄像元件107曝光后所读出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A/D转换器108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器109从该输出中提取出亮度信号的高频成分并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这被用作用于焦点调节的评价值(以下称为焦点评价值)。在步骤S503中,将示出调焦透镜101的当前位置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当采用步进电动机作为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时,通过使用从初始位置(未示出)开始的驱动脉冲数量来设置调焦透镜101的位置。步骤S504是用来确定在步骤S503中存储的调焦透镜101的当前位置是否与扫描结束位置相同。这里,术语“扫描结束位置”表示可调焦范围在近端侧的端部位置。在这两个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06,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CPU 111控制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以使得调焦透镜101朝向扫描结束位置移动预定量,并返回到步骤S502的处理中。
在步骤S506中,CPU 111执行在步骤S502中存储的焦点评价值中搜索最大值,即,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的处理。在步骤S507中,CPU 111从步骤503中所存储的调焦透镜101的位置中搜索与在步骤S506中提取出的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相对应的调焦透镜101的位置,即,峰值处的透镜位置(以下称为峰值位置)。在步骤S508中,CPU 111根据下述过程来控制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使得调焦透镜101移动至步骤S507中得到的峰值位置。
图6是用来解释图5的步骤S508中所示的将调焦透镜101移动至峰值位置的移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601中,CPU 111判断在图4的步骤S405中存储的数据所表示的光圈103的光圈值是否大于预定值。该“预定值”表示预先设置的用来进行判断的阈值。CPU 111判断光圈103是否比预定值的光圈更闭合。在光圈值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02,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603。在步骤S602中,CPU 111对计时器116执行时间设置。在输出了停止调焦透镜101的控制命令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的设置时间是直到完成透镜的移动控制为止的停止等待时间(简称为T),并且这里CPU 111将设置时间设置为T1。相反,在步骤S603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2。其中,保持T1<T2的关系。
经过了步骤S602和S603后,在步骤S604中,CPU 111控制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以开始朝向在图5的步骤S507中搜索出的峰值位置移动调焦透镜101。在步骤S605中,CPU 111检测调焦透镜101的当前位置并将该位置与峰值位置进行比较。在当前位置与峰值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06,并且如果并非这种情况时,重复步骤S605的判断。在步骤S606中,CPU111指示调焦透镜驱动电动机102停止移动调焦透镜101。在步骤S607中,CPU 111在指示了停止调焦透镜后,在步骤S602或S603中在计时器116中设置的时间内,执行等待处理。这种“在停止命令之后的等待时间”表示在经过停止等待时间T的期间,等待调焦透镜101在停止时在光轴方向上的振动收敛的计时操作。
根据使用图6所解释的处理,当光圈103的光圈值大于阈值时,也就是当光圈103更闭合时的停止等待时间T1小于当光圈103更开放时的停止等待时间T2。其原因是由于光圈103越闭合焦深越深,即,焦平面处的焦点偏移容许量越大。
在图7A和7B的曲线图中,水平轴是时间,垂直轴示例了调焦透镜101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调焦透镜101从移动之前的位置达到目标停止位置,并且在过冲之后,该透镜的位置由于振动减弱而收敛。
图7A表示在焦点偏移容许量相对较大并且等待停止时间设置为T1的情况下,调焦透镜101的振动与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紧接着调焦透镜101停止移动之后,振动具有大的振幅,但是这种振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收敛。然而,即使在振动较大的状态下,如果由于这种振动而产生的焦点偏移量在容许范围内,换句话说,如果摄像条件在焦深内,对拍摄的图像也几乎不产生影响。由此,可将停止等待时间设置为短的时间。
相反,由于当光圈103较开放时焦深较浅,需要进行等待直到调焦透镜101的振动的振幅变得足够小以使得焦点偏移量保持在容许范围内。图7B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调焦透镜101的振动和焦点偏移容许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停止等待时间T2必须设置为比T1长。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摄像期间的光圈103的设置值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合适的值。具体地,由于能够根据摄像条件来合适地设置调焦透镜的振动收敛时间,因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因此,由于摄像前的时间延迟缩短,因而拍摄者能够进行令人满意的拍摄。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记录像素数量来改变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以下将解释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并且通过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详细解释。注意,这种省略解释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下述的其它实施例。
图8是用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图6的流程图。步骤S804到S807的处理与图6中的步骤S604到S607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解释,以下将解释步骤S801到S803的处理。
在步骤S801中,CPU 111将在图3的步骤S303和S304中存储的记录像素数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在记录像素数量等于或小于阈值并且被确定为“L”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2,在记录像素数量超出了阈值并且被确定为“H”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2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1。此外,在步骤S803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2。这里,T1<T2。注意,步骤S807中的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为步骤S802中所设置的T1或者步骤S803中所设置的T2。
在图8中所解释的处理中,对于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的停止等待时间T1小于对于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的停止等待时间T2。其原因是由于记录像素数量变小,容许模糊圆直径变大,并且焦深变深。
例如,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下,水平像素为4000,垂直像素为3000;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下,水平像素为2000,垂直像素为1500。这里提到的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L”并不意味着通过对从摄像元件107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裁切来减小像素数量。在保持与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时的视角相同的视角的情况下,仅使记录像素数量为小。这时,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下的一个像素被扩展为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下的每个方向两个像素、总共四个像素,即,水平方向两个像素并且垂直方向两个像素。由此,对于摄像元件107,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下的一个像素的面积可以理解为增大为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下的一个像素的面积的四倍。一个像素的面积越大,容许模糊圆直径越大。因而,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下的焦深比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下的焦深更深。由此,当焦深较深时,即,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L”的情况下,停止等待时间T1可以为短的时间。相反,当焦深较浅时,即,在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为“H”的情况下,停止等待时间T2必须设置为长的时间。
根据第二实施例,通过根据记录像素数量的设置信息来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设置为合适的值,能够减小不必要的停止等待时间。因而,由于摄像前的时间延迟缩短,拍摄者能够进行令人满意的拍摄。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解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快门速度来改变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
图9是用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图6的流程图。步骤S904到S907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S604到S607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解释。
首先,在步骤S901中,CPU 111将图4的步骤S407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快门速度值与预定值(阈值)进行比较。在CPU 111判断为快门速度值小于阈值时,处理进入步骤S902,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903。在步骤S902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1。此外,在步骤S903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2。这里,T1<T2。步骤S907中的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是步骤S902中所设置的T1或者步骤S903中所设置的T2。
在图9所述的处理中,在快门速度小于预定值时,即,在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所设置的停止等待时间T1小于在快门速度大于预定值时所设置的停止等待时间T2。这归结于以下所解释的原因。
即使紧接在调焦透镜101停止移动之后,由调焦透镜101的振动所产生的焦点偏移超出了焦深(焦平面处的焦点偏移容许量),这种振动也将最终收敛,由此落入焦点偏移容许量内。因而,在焦点偏移超出焦点偏移容许量的时间相对于整个曝光时间足够短的情况下,这种偏移对拍摄的图像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如果曝光时间长,则调焦透镜101的振动收敛时间占曝光时间的比例相对变短。因而,曝光时间较长,或者换句话说,快门速度较慢,即使停止等待时间T为短,拍摄的图像的实际损耗也小。
图10A和10B是示出时间变化的图,其中水平轴是时间,垂直轴是调焦透镜101的位置。图10A表示在曝光时间C1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调焦透镜101振动的收敛、停止等待时间以及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这对应于图9的步骤S902中停止等待时间设置为短的等待时间T1的情况。停止等待时间T1被设置为小于使得调焦透镜101的振动充分落入焦点偏移容许量内的时间。因此,即使在曝光期间内,也存在超出焦点偏移容许量的情况,图10A中的阴影线部分对应这种情况。尽管如此,由于在振动落入焦点偏移容许量内之后的曝光时间足够长,这种阴影线部分对拍摄的图像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实际的问题。
相反,在曝光时间短的情况下,由调焦透镜101的振动导致的焦点偏移对拍摄的图像所产生的影响变大。图10B示出曝光时间C2小于预定值的情况。这对应于图9的步骤S903中停止等待时间设置为长的停止等待时间T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曝光时间C2短,振动超出焦点偏移容许量导致对拍摄的图像产生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将停止等待时间设置为长的等待时间T2,CPU 111进行等待,直到调焦透镜101的振动落入焦点偏移容许量内才开始进行曝光。
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根据快门速度的设置值而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合适的值,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因而,由于摄像前的时间延迟缩短,拍摄者能够进行令人满意的拍摄。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解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根据摄像设备的姿势来改变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
图11是用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的流程图。步骤S1104到S1107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S604到S607的处理相同,因而将对步骤S1101到S1103的处理进行解释。
在步骤S1101中,CPU 111基于姿势检测传感器119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摄像设备的状态。在CPU 111判断为设备的姿势是正位置的情况下,即,调焦透镜101的光轴基本上平行于地平面,或者换句话说,设备的姿势是调焦透镜101的光轴基本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姿势,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2。此外,在CPU 111判断为设备的姿势不是正位置,即,调焦透镜101的光轴基本上垂直于地平面,或者换句话说,设备的姿势是调焦透镜101的光轴基本平行于重力方向的姿势,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3。在步骤S1102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1。在步骤S1103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T2。这里,T1<T2。步骤S1107中的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是步骤S1102中设置的T1,或者步骤S1103中设置的T2。
在姿势是调焦透镜101的光轴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的情况下,调焦透镜101的移动方向对准重力的方向。因此,由于重力的影响,调焦透镜101在停止之后的振动收敛时间变长。因此,在步骤S1103中,CPU 111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2设置为长的时间。相反,在姿势是调焦透镜101的光轴水平的姿势的情况下,调焦透镜101的移动方向没有对准重力的方向。因此,与光轴位于垂直方向的姿势相比,调焦透镜101在停止之后的振动收敛时间较短。因此,在步骤S1102中,由CPU 111所设置的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1是短的时间。
根据第四实施例,通过根据摄像设备的姿势来将调焦透镜101的停止等待时间T设置为合适的值,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因而,由于摄像前的时间延迟缩短,因而拍摄者能够进行令人满意的拍摄。
其它实施例
在以上实施例中,示出了根据摄像条件来改变两个停止等待时间T1和T2的控制的例子。尽管如此,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光圈值、记录像素数量、快门速度以及设备姿势,作为连续值改变停止等待时间T的长度。例如,在检测到调焦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重力方向处于倾斜状态的姿势时,将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设备姿势检测为光轴的倾斜角,并且可以进行控制以根据检测到的角度来缩短停止等待时间T。
还可以通过读出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诸如CPU或MPU的装置)以及如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通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该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各种存储介质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1年6月14日提交的日本申请2011-13256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Claims (9)

1.一种光学设备,其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光学设备还包括:
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将第一情况下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第二情况下的等待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伴随着所述调焦透镜在停止时的振动所产生的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情况下的所述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情况下的焦深大于所述第二情况下的焦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量的光圈,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将当所述光圈的光圈值是第一值时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当所述光圈值是第二值时的等待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经过所述等待时间之后所转移至的所述下一处理是摄像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部件,用于设置当记录所拍摄的图像时的像素数量,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将当所述设置部件所设置的像素数量是第一像素数量时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当所述像素数量是第二像素数量时的等待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像素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像素数量,
其中,当所述设置部件所设置的像素数量是所述第一像素数量时的容许模糊圆直径大于当所述设置部件所设置的像素数量是所述第二像素数量时的容许模糊圆直径。
6.一种光学设备,其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光学设备还包括:
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将当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曝光时间是第一时间时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当所述曝光时间是第二时间时的等待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二时间。
7.一种光学设备,其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光学设备还包括:
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以及
姿势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光学设备的姿势,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将当所述姿势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状态时的等待时间,设置为小于当所述姿势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平行于所述重力方向的状态时的等待时间。
8.一种由光学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设备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以及
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
其中,针对第一情况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小于针对第二情况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伴随着所述调焦透镜在停止时的振动所产生的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情况下的所述焦点偏移量的容许范围。
9.一种由光学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设备设置有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驱动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来执行焦点调节;
检测所述光学设备的姿势;以及
设置在将用于停止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命令输出至所述驱动部件与转移至下一处理之间的等待时间,
其中,当所述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状态时所设置的等待时间小于当所述姿势处于所述调焦透镜的光轴平行于所述重力方向的状态时所设置的等待时间。
CN201210200097.1A 2011-06-14 2012-06-14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2562A JP5812706B2 (ja) 2011-06-14 2011-06-14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32562 2011-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483A CN102833483A (zh) 2012-12-19
CN102833483B true CN102833483B (zh) 2015-09-09

Family

ID=4733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009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483B (zh) 2011-06-14 2012-06-14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36740B2 (zh)
JP (1) JP5812706B2 (zh)
CN (1) CN1028334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1959A (ko) * 2013-01-14 2014-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점상태 표시장치
JP5874753B2 (ja) * 2014-01-28 2016-03-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16443B2 (ja) * 2014-11-10 2019-05-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508954B2 (ja) * 2015-01-28 2019-05-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61246B2 (en) * 2015-06-18 2018-05-01 Google Llc Non-canting VCM-actuated autofocus
US11321707B2 (en) 2016-03-22 2022-05-03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Adaptable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JP6851172B2 (ja) * 2016-10-19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005252B2 (ja) * 2017-09-27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87269B2 (ja) * 2018-11-05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1294A (zh) * 2007-02-06 2008-08-13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85297A (zh) * 2007-09-07 2010-07-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阻尼透镜振动的方法及装置
EP2247096A1 (en) * 2009-04-30 2010-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5580A (ja) 1993-10-15 1995-05-02 Canon Inc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3962658B2 (ja) * 2002-08-26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3823921B2 (ja) * 2002-12-27 2006-09-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2116922B (zh) * 2009-12-31 2014-06-25 意法半导体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改善欠阻尼系统的电路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1294A (zh) * 2007-02-06 2008-08-13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85297A (zh) * 2007-09-07 2010-07-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阻尼透镜振动的方法及装置
EP2247096A1 (en) * 2009-04-30 2010-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0254A1 (en) 2012-12-20
CN102833483A (zh) 2012-12-19
US8736740B2 (en) 2014-05-27
JP5812706B2 (ja) 2015-11-17
JP2013003264A (ja) 2013-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483B (zh) 光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50989C (zh) 自聚焦装置、图像捕获装置和自聚焦方法
US969298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7826735B2 (en) Auto focus unit and digital camera
EP36413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aec jump, and terminal device
US8711229B2 (en) Image processing unit,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2458846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automatically determines shooting mode most suitable for shooting scen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5051812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合焦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2060371A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画素信号読出し方法
KR100965320B1 (ko) 연속 오토포커스 자동 제어장치 및 자동 제어방법
US20100290772A1 (en) Electronic camera
JP2749961B2 (ja) 撮像装置
JP5744501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57969B2 (ja) 合焦位置制御装置、及び合焦位置制御方法、合焦位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125050A (ja) 撮像装置、合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310869A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that corrects for image blurr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2615824A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lens unit,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9200398A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93826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79755B2 (ja) 焦点検出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US20220337756A1 (en)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memory medium
JP522547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74726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自動合焦制御方法
JP2010268400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6219984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