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700A -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700A
CN102822700A CN2011800137085A CN201180013708A CN102822700A CN 102822700 A CN102822700 A CN 102822700A CN 2011800137085 A CN2011800137085 A CN 2011800137085A CN 201180013708 A CN201180013708 A CN 201180013708A CN 102822700 A CN102822700 A CN 102822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ary cell
optical sheet
lens unit
binding layer
back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光承
崔恒硕
金辰奎
柳东桓
金敃均
李志炯
韩尚澈
金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1/00168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1112024A2/ko
Publication of CN10282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7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non-optical structures, e.g. having integrated holding or alignment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边缘型背光单元。所述边缘型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单元,其包括多个光源;导光单元,其被设置在靠近光源单元并控制由光源单元产生的光的光程;漫射片,其被设置在导光板上;和光学片,其被设置在漫射片上,且包括透镜单元和非透镜单元,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第二基本单元和用于结合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结合层。所述光学片包括两层基本单元层,而因此,可以防止由热可能引起的片波形、可以提高模量,并且可以增强光学片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边缘型背光单元,以及更具体而言,涉及与相关领域的光学片相比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结构,以及包括该光学片的边缘型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LCD)装置为利用液晶的透过性随施加到液晶上的电压而变化的特点将从多种器件中产生的电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的电子装置。LCD装置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被最小化和轻量化,以及具有低功耗的优点,而因此作为可以克服相关领域的阴极射线管(CRTs)的缺点的装置已经受到了关注。
一般而言,LCD装置为使用液晶光调制的显示装置,即,当向LCD装置的液晶施加电压时,其中的液晶的特定的分子排列被转换为另一种分子排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子的重排,液晶的光学特性,例如,双折射、圆偏光、二色性和光色散特性发生变化,而液晶的光学特性的变化被转换为视觉信息。LCD装置为非发射(无源型)装置,而因此需要可以照明LCD装置的整个图像的额外的光源。LCD装置的照明装置被称作背光单元。
一般而言,背光单元分为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接反射式背光单元。在边缘型背光单元的情况下,发光灯被设置在导向从发光灯产生的光的导光板的侧面。边缘型背光单元通常用于相对较小的LCD装置中,例如,台式电脑或便携电脑的显示器。所述边缘型背光单元具有高的光均一性和高耐久性,并且可以容易较薄地形成。然而,已经开发直接反射式背光单元用于中等尺寸和大的显示装置,且通过在液晶面板的正下方排列的多个灯直接照明整个液晶面板。
作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线性光源,例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已经被广泛用作背光单元的发光灯。然而,近来,CCFL已经被发光二极管(LED)代替,因为LED具有比CCFL更高的色彩再现,并且是环境友好的、薄、重量轻,并且功耗低。
LED背光单元还可以分为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接反射式背光单元。边缘型背光单元相对于直接反射式背光单元的优势在于边缘型背光单元可以比直接反射式背光单元更薄地形成。然而,在边缘型背光单元的情况下,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产生大量的热,以及特别是,由于光学片被设置为紧邻发光二极管,其为边缘型背光单元结构中的光源,当将相关领域的光学片直接应用到边缘型背光单元中时,在光学片中可以产生波,因而引起光学片的变形。
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致力于实现薄、重量轻的背光单元,特别是,需要开发不变形的、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的边缘型背光单元。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透镜单元和非透镜单元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第二基本单元和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结合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缘型背光单元,其包括:光源单元;导光单元,其被设置在靠近光源单元并控制由光源单元产生的光的光程;漫射片,其被设置在导光板的发光平面上;和光学片,其被设置在漫射片上,所述光学片包括透镜单元和非透镜单元,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第二基本单元和用于结合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结合层。
所述结合层可以由紫外(UV)可固化树脂形成。
所述结合层与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厚度方向折射率之差可以在0.02以内。
所述结合层的折射率可以为约1.49至约1.6。
所述透镜单元可以具有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微透镜阵列(MLA)形状、多棱锥形状或圆锥形状。
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可以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材料形成。
可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从而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机器方向(MD)和横向(TD)相互平行。
可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从而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MD和TD相互垂直。
所述光源单元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
所述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层光学片。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片包括两层基本单元层,而因此,可以防止由热可能引起的片波形(sheet wave),可以提高模量,并且可以增强光学片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的描述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光学片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的光学片的的边缘型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a)和3(b)为相关领域PET片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4(a)和4(b)为显示当以机器方向和横向向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上施加预定的拉力时光学片随时间的变化的图;
图5(a)和5(b)为显示当以机器方向和横向向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上施加预定的拉力时光学片随温度的变化的图;
图6显示作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的结果的光学特性的比较;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光学片发光二极管电视机的高温驱动测试结果;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相关领域的光学片的发光二极管电视机的高温驱动测试结果;
附图标记
10:透镜单元
20:非透镜单元
21:第一基本单元
22:第二基本单元
30:结合层
40:漫射片
50:导光板
60:光源单元
70:反射板
80:背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耐久性增强的光学片。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光学片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光学片包括透镜单元10和非透镜单元20。所述非透镜单元20包括第一基本单元21、第二基本单元22和结合层30以使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结合。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的光学片的的边缘型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所述透镜单元10形成在第一基本单元21的表面上,其中通过第一基本单元21发出光。所述透镜单元10可以具有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微透镜阵列(MLA)形状、多棱锥形状(包括三角锥体和四角锥体)或圆锥形状;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中,所述光学片包括具有双凸透镜形状的透镜单元10。
同时,所述非透镜单元20被设置在透镜单元10的表面上,其中光线通过透镜单元10进入。所述非透镜单元20包括通过结合层30相互结合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为了确认相关领域的PET片与根据本发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之间的结构差异,拍摄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3(a)和3(b)为相关领域由单一的基本单元形成的PET片的剖视图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剖视图的SEM照片。相关领域的PET片可以包括由单一层形成的非透镜单元20、设置在非透镜单元20上的透镜单元10和在非透镜单元20的下表面上的背涂层80。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可以包括:具有通过结合层30相互结合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非透镜单元20,位于非透镜单元20的上表面上的透镜单元10和位于非透镜单元20的下表面上的背涂层80。
为了防止由于热引起的光学片中的波形,可以增加所述光学片的厚度。然而,当增加所述光学片的厚度时,可能降低光学片的光学特性,以及光学片的制备会变得困难。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的情况下,厚度为250μm的PET片已经广泛商品化了。尽管可以制备厚度约为300μm的PET片,但是其量还很低。然而,根据本发明,可以保持光学特性、具有增加的厚度且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可以通过形成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非透镜单元而制备。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包括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光学片,并且可以设置第一基本单元21的发光表面与所述透镜单元10接触。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各自具有约125μm至约250μm的厚度,以及在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之间形成的结合层30可以具有约1μm至约20μm的厚度,且更优选10μm的厚度。因此,除了透镜单元10和背涂层80之外的光学片的总厚度可以为约251μm至约520μm。
如果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各自的厚度小于125μm,可以降低波形增强。特别是,在PET片的情况下,通过以机器方向(MD)和横向(TD)取向具有无定形状态的材料得到半结晶状态的膜。因此,对于具有厚度大于250μm的PET膜难以具有均一质量的半结晶状态,而因此,难以保持其固有的特性。因此,当PET片的厚度超过250μm时,其商业化供应变得困难。此外,当层叠两层PET片时,光学片的厚度过分增加。因此,在使用辊的应用的方法中,所述光学片不能被缠绕在辊上。
结合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结合层30可以由紫外(UV)可固化树脂形成。当将UV线辐照到UV可固化的树脂上时,通过UV能量UV可固化树脂的光学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然后,UV可固化树脂的主要组分的单体和低聚物迅速聚合。可以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UV可固化树脂可以为选自环氧丙烯酸酯类、聚酯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
然而,在制备结合层30时,当使用热固化粘合剂时,需要固化时间,当使用热塑性粘合剂时,由于高温过程,光学片可能被损坏,以及当使用压敏粘合剂(PSA)时,所述PSA具有相对低的层叠速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层30可以由UV可固化树脂形成,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高生产率。同时,由于可以由UV线固化的PSA产生气味,所述PSA不能应用到大批量生产方法中。
在本说明书中,区别地使用术语“粘结(adhesion)”和“结合(bond)”。“粘结”通常指的是元件相互容易粘附和分开,并且所述元件可以相互再粘附。然而,“结合”指的是一旦元件相互粘附,就难以分开,并且一旦元件相互分开,就难以再粘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透镜单元20包括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选自如下材料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这些材料的混合物,且更特别地,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同时,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失真或者会降低所述光学片的效果。因此,考虑到加工的便利性,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所述结合层30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可以与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相同或它们的折射率之差在0.02之内。所述结合层30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且它们的折射率之差在上述范围内。通过调节结合层30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和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之差在0.02以内,可以使由于在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与所述结合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的光损耗最小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通常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49至1.51,以及PP的为1.49至1.51,PC的为1.58至1.60,PEN的为1.64至1.65,以及PMMA的为1.49至1.50。
因此,例如,当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是由PET形成时,由于PET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49至1.51,可以形成具有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47至1.53的结合层。然而,小于1.49的折射率的材料相对较昂贵,并且具有可能引起所述光学片的物理性能下降的低水平的机械强度。因此,所述结合层30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可以大于1.49。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非透镜单元20包括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且在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之间使用的结合层30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相同时,由在界面处的反射引起光损耗最小。
通过转换用于形成所述结合层30的树脂的分子结构可以实现所述结合层30的折射率。例如,在制备用于形成所述结合层30的粘合剂过程中,当使用包含芳族化合物(例如苯或萘)的丙烯酸酯时,在使所述结合层30固化后,折射率可以提高至1.6。尽管不包含芳族化合物,通过控制分子量或分子的交联密度,可以使所述结合层30的折射率提高至大约1.54。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现使用固化后在1.51至1.54范围内的折射率是光学上有利的和经济的。
如在实施方式和图4和5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非透镜单元20包括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在MD和TD方向上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可以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结合,从而使得MD和TD可以相互匹配,或者MD和TD可以相互垂直。然而,当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结合时,从而MD和TD相互垂直,所述结合层30可以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吸收MD和TD方向的不同的物理性能。如果所述结合层30不具有足够的弹性,由于在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不同方向上的剩余应力,结合层30可能会失真。
同时,所述背涂层80可以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第二基本单元22的光学入射表面上以防止所述光学片被刮伤或与其它光学片紧密接触。所述背涂层80可以由热固性树脂或UV可固化树脂形成。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或尼龙形成的珠。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可以通过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容易地制备。例如,为了形成非透镜单元,将上述的UV-可固化树脂设置在组成第一基本单元的片的表面上,以及将第二基本单元粘附到所述片的表面上。接着,使用辊压法使所述片的表面平坦,以及通过使辊之间的间隙保持预定的距离控制所述片的厚度,而因此,可以得到包括第一基本单元、未固化的结合层和第二基本单元的非透镜单元。接着,通过向包括未固化的结合层的非透镜单元上辐射强度在约300至约2000mJ/cm2的UV线使所述结合层固化。因此,可以形成其中通过所述结合层而使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相互结合的非透镜单元。
然后,为了形成组成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透镜单元10,在将模具(其上雕刻有透镜的形状)置于第一基本单元21上之上,用固化树脂溶液填充雕刻的透镜形状。当固化所述固化树脂时,可以形成透镜单元。关于此,所述固化树脂可以为选自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类、聚酯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以及可以与用于形成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树脂相同或不同。
当形成所述透镜单元10时,一般而言,所述透镜单元10可以通过使用UV可固化树脂和雕刻的模具形成。此外,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包括透镜单元的光学片:在将树脂组合物(其中混合有UV可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和溶剂)以预先确定的厚度涂布在基本单元之后,通过在高温箱(heat chamber)中加热涂层除去溶剂,然后,热固化涂层。然后,通过用雕刻的模具压制所得的涂层形成透镜单元的形状,接着,最终用UV固化所述透镜单元。
此时,使用其中雕刻有多种透镜单元形状的模具可以形成具有多种形状、高度和节距的透镜单元。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制备光学片的多种方法也在本领域内广为人知,而因此,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通过使用相关领域的方法也可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背光单元。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的光学片的的边缘型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参照图2,所述边缘型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单元60,其包括多个光源;反射板70,其围绕所述光源单元60;导光板50,其被设置在靠近光源单元60并控制由光源单元60产生的光的光程;漫射片40,其被设置在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上;和光学片,其被设置在漫射片上,并且包括透镜单元10和非透镜单元20,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20包括第一基本单元21、第二基本单元22和用于结合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结合层30。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是由侧光法驱动的,其中,所述光源单元60可以被设置在导光板50的一侧或多侧。光源单元60可以包括,例如,LED。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反射板70。从光源单元60发出的光通过侧平面(也就是,导光板50的光入射平面)进入导光板50中。此时,所述反射板70通过将从光源单元60产生的光反射到导光板50上可以提高光进入导光板50的效率。
所述导光板50控制从光源单元60产生的光的光程。所述导光板50传输通过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入射平面以基本平行于液晶面板(其被设置在导光板50上)的视平面的方向进入导光板50中的光,并使光均匀化。所述导光板50的前表面为发光平面,通过该发光平面光以液晶面板被设置的方向发射光。
同时,可以将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50的后表面上,以及反射片将朝所述导光板50的后表面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50。
光学片可以被设置在导光板50与液晶面板之间通过将从导光板50中发出的光以基本垂直于液晶面板的视平面的方向聚焦以提高亮度。
可以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可以包括用于传播从导光板50入射的光程的透镜单元10和用于支撑透镜单元10的非透镜单元20。同时,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光学片,该光学片可以包括透镜单元10和非透镜单元20,该非透镜单元20包括如上所述通过结合层30相互结合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
在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的发光平面上形成所述光学片的透镜单元10。所述透镜单元10可以具有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MLA形状、多棱锥形状(包括三角锥体和四角锥体)或圆锥形状;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光学片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被设置为面对导光板50,以及光程指向基本垂直于液晶面板的视平面的方向。
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各自具有约125μm至约250μm的厚度,以及所述结合层30可以具有约1μm至约20μm的厚度。因此,除了透镜单元10和背涂层80之外的光学片的总厚度可以为约251μm至约520μm。
所述结合层30可以由紫外(UV)可固化树脂形成。可以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UV可固化树脂可以为选自环氧丙烯酸酯类、聚酯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组成非透镜单元20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选自如下材料形成:PET、PP、PC、PEN、PMMA,以及这些材料的混合物,且更特别地,可以由PET形成。同时,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然而,考虑到加工的便利性,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所述结合层30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可以与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的相同或它们的折射率之差在0.02之内。通过转换用于形成所述结合层30的树脂的分子结构可以控制所述结合层30的折射率。例如,当所述结合层30是由包含芳族化合物(例如苯或萘)的丙烯酸酯形成时,所述折射率可以提高至1.6。尽管不包含芳族化合物,通过控制分子量或提高分子的交联密度,可以使所述结合层30的折射率提高至大约1.54。
组成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非透镜单元20的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在MD和TD方向上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可以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21和第二基本单元22结合,从而使得MD和TD可以相互平行,或者相互垂直。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第二基本单元22的光入射平面上可以形成所述背涂层80。所述背涂层80可以由热固化树脂、UV可固化树脂形成,或者如有必要,可以由PMMA、PMBA或尼龙形成的珠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层上述的光学片,或者可以包括一层光学片或两层光学片。当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多层光学片时,可以以90°相互交叉(Cross)设置所述光学片。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际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下面的实施方式为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提出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实施例1
丙烯酸酯型UV可固化树脂粘合剂被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粘合剂的商品名为LK222(Cytec的产品),其具有示于表1中的如下组分:
[表1]
  组分   含量(wt%)   在固化前的折射率
  脂肪族聚氨酯1   30   1.49
  脂肪族聚氨酯2   30   1.49
  多官能聚酯丙烯酸酯   5   1.50
  单官能单体1   10   1.46
  单官能单体2   10   1.46
  二官能单体   10   1.46
  光引发剂和稳定剂   5   1.46
包含上述组分的粘合剂在固化之前的折射率为1.476±0.005,以及在固化后最终的折射率为1.501±0.005。
实施例1
为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在厚度为188μm的PET片上设置丙烯酸酯型UV可固化树脂(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0,以及在平面方向的折射率为1.64~1.67)。然后,在将厚度为188μm的PET片粘附到丙烯酸酯型UV可固化树脂上之后,使用辊压法使所得的结构平坦化,以及通过在辊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控制所得的结构的厚度,而因此,在第一基本单元上形成了未固化的结合层。此时,使所述树脂和辊保持在70℃的温度。接着,通过向所述结合层辐照强度为1,000mJ/cm2的UV线得到其中使用结合层使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的非透镜单元。然后,在将其中雕刻有透镜形状的模具置于第一基本单元上之后,将具有高折射率的丙烯酸酯型UV可固化树脂溶液填入到雕刻的模具中。因此,通过使丙烯酸酯型UV可固化树脂固化形成透镜单元。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剖面的SEM照片。
对比实施例1
厚度为250μm的PET片(V6000 250μm,SKC)用作对照。图3(a)为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PET片的剖面的SEM照片。
实验实施例1:随时间变化的光学片的热特性的比较
当在60℃的温度下用0.02N的力伸展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样品时,在MD和TD观察样品随时间的性能。
结果示于图4(a)和4(b)中。参照图4(a)和4(b),在MD(a)的情况下,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样品显示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然而,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样品显示在一定的水平上没有变化。然而,在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可以假定在高温环境下产品的特性可以随时间变化。然而,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可以连续地保持。然而,当与MD(a)相比时,两种光学片都显示在TD(b)上的不明显的差异。
实验实施例2:随温度变化的光学片的热特征的比较
当用0.02N的力分别伸展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样品时,在MD和TD观察样品随温度的性能。
结果示于图5(a)和5(b)中。参照图5(a)和5(b),在MD(a)的情况下,当与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片比较时,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在接近Tg(PET70~80℃)的温度时显示突变。也就是,可以确认:由于外界条件较小的变化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显示随温度的突变;然而,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片显示相对小的变化。然而,当与MD(a)相比时,两种光学片都显示在TD(b)上的不明显差异。
对比实施例2
作为对比实施例2,形成包含第一散射片(SKC,CH403)、聚光膜(3M,BEFIII)和第二散射片(Shinwha Int.Tech.,SP545)的片结构。
实施例2
通过垂直地设置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两层光学膜形成根据实施例2的片结构。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使用散射片(SKC,CH4O3)、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光学膜和聚光膜(MLF,Shinwha Int.Tech.PTR863H)形成的根据实施例3的片结构。
实验实施例3:亮度比较(Luminance comparison)
使用购自Topcon公司的BM7基于BLU在垂直于32"LCD的TV(LG显示器公司)图像的方向测量根据对比实施2、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制备的各光学片的亮度。
对比实施例2的亮度为507(100%),而实施例2的亮度为517.1(102%),以及实施例3的亮度为496.9(98%)。从该结果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不会引起亮度降低。
实验实施例4:水平和垂直视角的比较
使用购自ELDIM公司的EZ contrast和购自Topcon公司的BM7基于BLU在32"LCD的TV(LG显示器公司)测量根据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制备的光学片的水平和竖直视角,主要通过使用EZ contrast得到轮廓线曲线(contour line chart)测量视角,以及通过使用BM7得到在各角度的亮度再次确认视角。
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水平视角分别为39.5、38.5和38.5,以及竖直视角分别为31、31.5和35.5。当与相关领域的结构比较时,从该结果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没有降低光学特性,并显示尽管光学片的厚度增加,但是没有产生明显光学特性的差异。
实验实施例5:光学曲线(optical profile)和图像的比较
为了比较在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制备的片结构的光学曲线和图像,通过使用购自ELDIM公司的EZ contrast得到的片结构的光学曲线,以及通过在LCD TV上显示白色图像后使用数码相机得到图像。结果示于图6中。
如图6所示,当比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和3的光学片和对比实施例2的光学片时,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不会降低光学曲线和图像的特性。
实验实施例6:包括光学片的LED电视的高温驱动测试
在组装具有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LED电视之后,打开LED电视,并通过将LED电视置于在65℃的温度下1,000小时进行高温驱动测试。如图7的结果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片中没有观察到缺陷。
同时,在组装具有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LED电视之后,打开LED电视,并通过将LED电视置于在65℃的温度下1,000小时进行高温驱动测试。如图8的结果所示,在对比实施例1的光学片中观察到波纹。

Claims (20)

1.一种光学片,其包括:
透镜单元;和
非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第二基本单元和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结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结合层是由紫外(UV)可固化树脂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结合层与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厚度方向折射率之差在0.02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结合层的折射率为1.49至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微透镜阵列(MLA)形状、多棱锥形状或圆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厚度为125μm至250μm,以及所述结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以使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机器方向(MD)和横向(TD)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以使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MD和TD相互垂直。
10.一种边缘型背光单元,其包括:
光源单元;
导光单元,其被设置靠近所述光源单元并控制从所述光源单元产生的光的光程;
漫射片,其被设置在导光板上;和
光学片,其被设置在漫射片上,并且包括透镜单元和非透镜单元,其中,所述非透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第二基本单元和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结合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结合层是由紫外(UV)可固化树脂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结合层与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厚度方向折射率之差在0.02以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结合层的折射率为1.49至1.6。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MLA形状、多棱锥形状或圆锥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材料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厚度为125μm至250μm,以及所述结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2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以使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MD和TD相互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使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结合以使第一和第二基本单元的MD和TD相互垂直。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为发光二极管(LED)。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光学片。
CN2011800137085A 2010-03-12 2011-03-10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Pending CN1028227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22365 2010-03-12
KR10-2010-0022365 2010-03-12
KR1020110015079A KR20110103323A (ko) 2010-03-12 2011-02-21 내구성이 향상된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2011-0015079 2011-02-21
PCT/KR2011/001684 WO2011112024A2 (ko) 2010-03-12 2011-03-10 내구성이 향상된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700A true CN102822700A (zh) 2012-12-12

Family

ID=4495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7085A Pending CN102822700A (zh) 2010-03-12 2011-03-10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21022A1 (zh)
JP (2) JP2013522672A (zh)
KR (2) KR20110103323A (zh)
CN (1) CN102822700A (zh)
TW (1) TWI494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2690B (zh) 2012-07-26 2016-02-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式導光板與顯示裝置
KR20140109017A (ko) * 2013-03-05 2014-09-15 주식회사 보이트씨앤아이 집광 확산용 시트 제조방법
US9429687B2 (en) * 2013-08-28 2016-08-30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Image-capturing assembly and array lens units thereof
US9914289B2 (en) 2014-01-08 2018-03-13 Lg Chem, Ltd. System for laminating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unit using the same
JP2018041717A (ja) * 2016-08-31 2018-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202774B2 (ja) * 2017-09-29 2023-01-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光学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JP7279829B2 (ja) * 2018-01-22 2023-05-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バリ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波長変換シート
KR102199282B1 (ko) 2019-01-31 2021-01-06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시트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8508A (ja) * 1995-04-05 1996-10-22 Sony Corp 液晶シャッ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面順次カラー表示装置
JPH08335044A (ja) * 1995-06-07 1996-12-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106543A (ja) * 2004-10-08 2006-04-20 Hitachi Maxell Ltd 光学部品又は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1055325A (zh) * 2006-04-14 2007-10-17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片、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31421A (zh) * 2006-09-13 2008-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7474464B2 (en) * 2006-01-12 2009-01-06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Diffuser plate with higher light diffusion efficiency and brightness
JP2009098400A (ja) * 2007-10-17 2009-05-07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光学シート
JP2009217949A (ja) * 2008-03-07 2009-09-24 Sony Corp 導光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5626A (en) * 1965-02-22 1970-06-02 Ici Ltd Thermoplastic laminates having improved surface properties
US5547765A (en) * 1993-09-07 1996-08-20 Alliedsignal Inc. Retortable polymeric films
US5995288A (en) * 1997-04-22 1999-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optical sheet lamin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transmissive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350113A (ja) * 2005-06-17 2006-12-28 Nakajima Kogyo:Kk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液晶パネル並びに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バックライトに配置される拡散フィルム
TWI363195B (en) * 2006-04-14 2012-05-01 Sony Corp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784954B1 (en) * 2006-07-25 2010-08-31 Fusion Optix, Inc. Polarization sensitive light homogenizer
JP2009061769A (ja) * 2007-07-13 2009-03-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面光源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73636B (en) * 2007-12-07 2012-10-01 Chimei Innolux Corp Prism shee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8508A (ja) * 1995-04-05 1996-10-22 Sony Corp 液晶シャッ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面順次カラー表示装置
JPH08335044A (ja) * 1995-06-07 1996-12-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106543A (ja) * 2004-10-08 2006-04-20 Hitachi Maxell Ltd 光学部品又は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7474464B2 (en) * 2006-01-12 2009-01-06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Diffuser plate with higher light diffusion efficiency and brightness
CN101055325A (zh) * 2006-04-14 2007-10-17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片、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31421A (zh) * 2006-09-13 2008-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JP2009098400A (ja) * 2007-10-17 2009-05-07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光学シート
JP2009217949A (ja) * 2008-03-07 2009-09-24 Sony Corp 導光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1022A1 (en) 2013-05-16
JP2015166868A (ja) 2015-09-24
KR20130014065A (ko) 2013-02-06
JP2013522672A (ja) 2013-06-13
TWI494614B (zh) 2015-08-01
TW201213881A (en) 2012-04-01
KR20110103323A (ko) 2011-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700A (zh) 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光学片和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US10295724B2 (en) Back-lit transmissive display having variable index light extraction layer
CN105739164B (zh) 液晶显示模块和包括液晶显示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US7740945B2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KR101915110B1 (ko) 복합 반사편광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101351728A (zh) 背光部件及其中包含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KR20150062863A (ko) 복합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0920645B1 (ko) 프리즘 복합필름
KR20120036293A (ko) 백라이트 도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4114500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一种保偏扩散膜及双面雾保偏扩散膜
CN114114499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一种保偏扩散膜及一种双面雾保偏扩散膜
CN114114498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及一种保偏扩散膜
CN103707530A (zh) 一种生产复合光导板的方法
US20080273144A1 (en) Diffusing polarizer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09080184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644856B1 (ko) 편광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273143A1 (en) Passive optical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KR101685574B1 (ko) 복합 반사편광 필름
CN114114496B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01500B1 (ko) 복합 반사편광 필름
KR101297902B1 (ko) 핀 형상의 돌기를 갖는 프리즘 패턴을 포함하는 복합 광학 시트
KR10137016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WO2011112024A2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14388B1 (ko) 반사편광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85582B1 (ko) 복합 반사편광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