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714B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714B
CN102820714B CN201210323181.2A CN201210323181A CN102820714B CN 102820714 B CN102820714 B CN 102820714B CN 201210323181 A CN201210323181 A CN 201210323181A CN 102820714 B CN102820714 B CN 102820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sonance coil
resonance
frequency
shiel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31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0714A (zh
Inventor
刘永相
周全
李林霞
郑可
欧习洋
孙洪亮
冯凌
杨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31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0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0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0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特征指标、位于发射端的第一谐振线圈和与第一谐振线圈间隔预设距离、具有第一特征指标且位于接收端的第二谐振线圈,罩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及罩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共平面、处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外围的负载线圈,所述负载线圈与外部器件相连、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携带的电能,所述第一特征指标和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均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该装置可实现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效率、低辐射、低剖面的汽车无线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电动汽车应用的难点和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接触式充电技术相比,近几年出现的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非接触、无电火花、成本低、不易进水等优点,使得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充电领域更具应用潜力。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采用的磁耦合式的充电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无线供电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线圈中距离较近磁场中的驻波,基于磁场谐振耦合原理,实现能量的传递。与其它的无线供电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一米到两米中等距离的无线供电。但是,在实际充电过程中,由于外界汽车金属设备以及谐振线圈之间的影响,汽车金属设备可能会对充电装置产生电磁干扰,甚至是强耦合,谐振线圈之间也可能发生过耦合现象,使得谐振线圈不能以稳定不变的谐振频率工作,因此妨碍了整个充电装置以不变的固有频率进行充电,这样供电电能就会大部分损失,充电效率降低,辐射效率增加,不利于电能的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并且,位于汽车底盘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端是由较厚的金属结构设计而成,给实际安装无线充电装置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实现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效率、低辐射、低剖面的汽车无线充电。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一谐振线圈位于发射端;
罩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
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间隔预设距离、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二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位于接收端;
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共平面、处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外围的负载线圈,所述负载线圈与外部器件相连、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携带的电能;
罩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其中:
所述第一特征指标和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均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所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共平面并处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外围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耦合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电能至所述第一谐振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为平面螺旋结构。
优选地,所述谐振频率为电磁波开放频段的频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谐振线圈、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的材料为铜质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特征指标包括线圈匝数、内径、外径以及导线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包括所述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的半径和厚度。
优选地,所述负载线圈和驱动线圈为单匝线圈。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罩于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以及罩于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电磁屏蔽罩的使用,屏蔽掉了汽车外界金属设备对谐振线圈的电磁干扰,消除了金属设备与线圈之间的强耦合现象,同时引入了谐振线圈与电磁屏蔽罩之间的互电容,降低了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减小了发生过耦合的几率。另外,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以及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是根据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设计的,也保证了谐振线圈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不受外界干扰地、以稳定不变的谐振频率通电,以得到系统电能的高传输率,低辐射率,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
并且,负载线圈以共平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的外围,提高了系统的低剖面性能,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不影响汽车底盘的高度,更加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实现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效率、低辐射、低剖面的汽车无线充电。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101,第一谐振线圈位于发射端;
罩于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102;
与第一谐振线圈间隔预设距离、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二谐振线圈103,第二谐振线圈位于接收端;
与第二谐振线圈103共平面、处于第二谐振线圈103外围的负载线圈104,负载线圈104与外部器件相连、耦合第二谐振线圈携带的电能;
罩于第二谐振线圈103和负载线圈104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105;其中:
第一特征指标和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均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罩于第一谐振线圈101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102,以及罩于第二谐振线圈103和负载线圈104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105,电磁屏蔽罩的使用,屏蔽掉了汽车外界金属设备对谐振线圈的电磁干扰,消除了金属设备与线圈之间的强耦合现象,同时引入了谐振线圈与电磁屏蔽罩之间的互电容,降低了第一谐振线圈101和第二谐振线圈103之间的耦合系数,减小了发生过耦合的几率。另外,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以及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是根据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设计的,也保证了谐振线圈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不受外界干扰地、以稳定不变的谐振频率通电,以得到系统电能的高传输率,低辐射率,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
并且,负载线圈104以共平面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谐振线圈103的外围,提高了系统的低剖面性能,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不影响汽车底盘的高度,更加易于安装。
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中,第二谐振线圈位于接收端,接收端是指汽车底盘上用来安装无线充电装置的位置,第一谐振线圈位于发射端,发射端是指汽车停泊处的地面,在设计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位置时,采用对称结构,这样方便加工。一般情况下,汽车底盘距离汽车停泊处的地面应该是10到25厘米,但是,通常汽车底盘上安装有驱动轴突起的部分,它的厚度为5厘米,而无线充电装置显然不可能装在突起的位置上,因此,底盘高度通常是指驱动轴突起部分的顶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接收端的高度定位于15到30厘米之间,所以,预设距离应该取在这个范围之内。
众所周知,每个线圈均有其本身固有的谐振频率,线圈的规格不同,谐振频率也就随之不同,在实际制作线圈的过程中,第一特征指标根据预设距离15到30厘米之间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这里为了能量传输率的最大化,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都采用相同的规格,它们的谐振频率也因此相同。
正常来说,很多工业设备工作的频率都在一定的电磁波频段内,这个频段是无线频率委员会所规定的、一般工业设备正常工作的频段,为了不与这些工业设备形成电磁干扰,对彼此产生不利影响。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中,工程人员采用电磁波开放频段上的某个频率给系统供电,这样很少有其他设备工作于这个频率段内,因此也就不会对此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电磁干扰。综合考虑制作线圈和获取此频率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工程人员采用13.56兆赫兹的交流电源给此无线装置供电,因此,就必须将谐振频率定为13.56兆赫兹。
在计算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第一特征指标的时候,是根据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以及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变化,而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仍然保持以13.56兆赫兹的谐振频率工作,以保持系统的工作频率保持不变。这样在整个充电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才会使得电能以高效率传输,辐射到空间中损失的电能达到最小值,保证了电能的充分利用。
为了保证能量的传输效率不低于80%,辐射效率不高于0.25%,同时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变化,一般是15到30厘米之间,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以不变的谐振频率13.56兆赫兹通电,第一谐振线圈与第二谐振线圈可以为平面螺旋结构,计算出谐振线圈的第一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线圈匝数、内径、外径以及导线直径。
计算时主要根据天线原理,当线圈工作在谐振频率时,谐振线圈中的电流成驻波特性,线圈长度约为谐振波长的一半,采用全波分析方法中的矩量法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所得的线圈匝数为14.515圈,内径为5厘米,外径为15厘米,导线直径为0.3厘米,因此,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中就选用这种规格的线圈,以实现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效率、低辐射、低剖面的汽车无线充电。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2所示,除了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101,第一谐振线圈101位于发射端;
罩于第一谐振线圈101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102;
与第一谐振线圈101间隔预设距离、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二谐振线圈103,第二谐振线圈103位于接收端;
与第二谐振线圈103共平面、处于第二谐振线圈103外围的负载线圈104,负载线圈与外部器件相连、耦合第二谐振线圈103携带的电能;
罩于第二谐振线圈103和负载线圈104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105;其中:
第一特征指标和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均根据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101和第二谐振线圈103的谐振频率。
还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与第一谐振线圈101共平面并处于第一谐振线圈外围的驱动线圈106,驱动线圈106耦合交流电源提供的电能至所述第一谐振线圈101。
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中可以看出,电磁屏蔽罩的使用,屏蔽掉了汽车外界金属设备对谐振线圈的电磁干扰,消除了金属设备与线圈之间的强耦合现象,同时引入了谐振线圈与电磁屏蔽罩之间的互电容,降低了第一谐振线圈101和第二谐振线圈103之间的耦合系数,减小了发生过耦合的几率。另外,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以及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是根据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设计的,也保证了谐振线圈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不受外界干扰地、以稳定不变的谐振频率通电,以得到系统电能的高传输率,低辐射率,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
并且,负载线圈104以共平面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谐振线圈103的外围,以及驱动线圈106与第一谐振线圈101共平面并处于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同时提高了系统的低剖面性能,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不影响汽车底盘的高度,更加易于安装。
第一电磁屏蔽罩102和第二电磁屏蔽罩105所具有的第一特定固有属性也是根据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以及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变化,而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工作频率仍然保持不变计算得到的,如果工程人员仍然选用13.56兆赫兹,安装于距离地面高度为15到30厘米之间的汽车底盘上,在设计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时,计算的第一特定固有属性主要包括有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的半径和厚度,根据特定的算法计算屏蔽罩的半径为20厘米,厚度为1.5厘米。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中,交流电源也可以先给驱动线圈供电,利用磁耦合技术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驱动线圈耦合电源电能至第一谐振线圈,这里采用的驱动线圈和第一谐振线圈共平面,以起到低剖面的作用。谐振线圈采用平面螺旋结构,其自身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及与屏蔽罩互电容构成谐振回路,以实现耦合驱动线圈电能及将谐振线圈中的电能耦合至负载线圈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中,为了保证能量可以高效率、低辐射的传输,第一谐振线圈置于驱动线圈内部和第二谐振线圈置于负载线圈内部,使得次级线圈产生的磁场完全通过初级线圈的链路,提高了能量的传输效率。同时,工程人员在选用驱动线圈和负载线圈时,均采用单匝线圈,置于谐振线圈外,并且选用谐振频率与谐振线圈谐振频率相差较大的线圈,这样在通电过程中,不易与谐振线圈形成干扰。
实际选用线圈时,第一谐振线圈、第二谐振线圈、驱动线圈与负载线圈的材料可采用铜质材料,负载线圈直接与外置整流负载电路相连,实现给汽车的充电。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交流电源相连、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一谐振线圈位于发射端,所述第一特征指标包括线圈匝数、内径、外径以及导线直径;
罩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一电磁屏蔽罩;
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间隔预设距离、具有第一特征指标的第二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位于接收端;
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共平面、处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外围的负载线圈,所述负载线圈与外部器件相连、耦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携带的电能;
罩于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外围、具有第一特定固有属性的第二电磁屏蔽罩;
与交流电源相连、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共平面并处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外围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耦合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电能至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负载线圈和驱动线圈为单匝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指标和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均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预设频率计算得到,所述预设频率为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
所述第一特定固有属性包括所述第一电磁屏蔽罩和第二电磁屏蔽罩的半径和厚度;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和第二谐振线圈为平面螺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频率为电磁波开放频段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线圈、第二谐振线圈和负载线圈的材料为铜质材料。
CN201210323181.2A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102820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3181.2A CN102820714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3181.2A CN102820714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714A CN102820714A (zh) 2012-12-12
CN102820714B true CN102820714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30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3181.2A Active CN102820714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0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874A (zh) * 2013-03-22 2014-09-24 李超 一种集成式应用于无线充电收发天线
CN104104158A (zh) * 2014-06-26 2014-10-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平面无线输电装置
US10181757B2 (en) * 2015-09-17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hield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CN107453435B (zh) * 2017-08-31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CN107947396A (zh) * 2017-12-05 2018-04-20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接收端及系统
CN110027416B (zh) * 2019-04-01 2020-10-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调节方法及车辆电池管理系统
CN114175452A (zh) * 2019-07-25 2022-03-11 株式会社电装 非接触供电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4712U (zh) * 2011-06-17 2011-12-28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无线充电系统
CN102449711A (zh) * 2009-07-02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非接触受电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车辆
CN102638113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磁耦合谐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5451B2 (ja) * 2006-08-24 2012-02-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及び送電装置並びに車両
JP4453741B2 (ja) * 2007-10-25 2010-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および車両用給電装置
EP2281322B1 (en) * 2008-05-14 2016-03-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including interference enhanc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711A (zh) * 2009-07-02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非接触受电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车辆
CN202094712U (zh) * 2011-06-17 2011-12-28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无线充电系统
CN102638113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磁耦合谐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714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0714B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US8508184B2 (en) Coil unit,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reception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EP3044030B1 (en) Pickup coil design for tight spaces and asymmetrical coupling
EP2828951B1 (en) Winding arrangemen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10243411B2 (en) Wireless charger with uniform H-field generator and EMI reduction
US10391871B2 (en) Controlling current flow path in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for mitigating RF radiated emissions
US20150244181A1 (en) Power supply unit, power receiving un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US1011006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5802424B2 (ja) 共鳴式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KR20160009608A (ko) 차량 아래의 이동체의 존재를 검출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1135754A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006826A1 (en) Reinforced base pad cover
CN107636934B (zh) 在用于无线功率传输应用的活物体检测中利用多个雷达模块的时分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079811A1 (en) Meta-material structure
US10224762B2 (en) Living-object protection system antenna structure
Eteng et al. Wireless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Antenna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CN104916419A (zh) 一种变压系统、变压装置
KR102291717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113595263B (zh) 用于延长收发天线横向耦合距离的磁共振无线充电系统
CN109524761A (zh) 一种电表耦合天线
CN108599394B (zh) 可实现能量漏斗效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CN217115746U (zh) 采用磁感应和磁共振混合模式耦合的无线充电中继结构
JP2014093797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Nnamdi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 review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JP2014093320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Effective date: 20121227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27

Address after: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rp.,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rp.,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